乌东名言

时间:2022-04-21 07:2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澎湃新闻 | 评论: 次 | 点击:

乌东名言

1. 著名雕塑家

1希腊著名雕塑家.菲狄亚斯(出生日期约公元前430年)

2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出生日期约公元前440)

3意大利著名雕塑家.多纳泰罗(1386日-1466年)

4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

5法国著名雕塑家.乌东(1741年3月20日-1828年7月15日)

6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1834年4月2日-1904年10月4日)

7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1840年-1917年)

8罗马尼亚著名雕塑家.布朗库西(1876年2月21日-1957年3月16日)

9瑞士著名雕塑家.贾科梅蒂(1901年10月10日-1966年1月11日)

10塞内加尔当代著名雕塑家.乌斯曼·索乌(当代1935年出生)

2. 【世界三大著名雕塑家是谁

外国近现代雕塑艺术以欧洲最为突出.它曾经产生了一批杰出的雕塑家和优秀作品.作为欧洲近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可以三位法国雕塑家,即乌东、吕德、罗丹的《伏尔泰坐像》、《马赛曲》、《加莱义民》为例.它们分别代表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三大艺术流派.现代雕塑可以法籍罗马尼亚裔雕塑家布朗库西的《波嘉尼小姐》、法籍俄裔雕塑家扎特金的《被破坏的鹿特丹市纪念碑》、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国王与王后》、美国雕塑家里维拉的《无限大》为例,它们从不同方面生动地展示了现代雕塑艺术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3. 自康熙尼布楚条约之后至今我国共丢失多少土地

一般认为,我国历史上元朝疆域最大,但实际这是错误的。

名义上,元朝皇帝是一切蒙古君主的君主,元朝对四大汗国拥有最高的宗主权,但实际上各个汗国都各自为政,甚至有时互相交战,因此元朝的疆域实际上只包括中国和蒙古本土,而并不包括各汗国领土。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全国划分为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以及总制院(1288年更名为宣政院)。

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是清王朝,元朝的中国部分其实远远小于清朝。清朝不仅版图大,还加强了有效的控制,把满(东北)蒙藏疆真正加入了中国版图,即使末年割地,到灭亡的时候还留下了1120多万的领土! 总之,整体综合来说,历史上治理能力比较强的是清朝。

这一点许多专家都很认同。其他封建王朝,包括汉唐,鼎盛时期也很短暂,开国的几代君主贤明一些,后来的子孙就都很不成器。

整个清王朝没有昏君,没有暴君。当然,清末受到外强欺凌,实在是制度没落的原因。

即使清王朝被推翻后,中国也并没有强大起来,依然受到外敌的凌辱。这也是事实。

大清崩溃,民国兴起。就时代而言,这是一个实质上脱胎换骨的更替。

就地域而言,因种种主客观原因,至今我国共丢失431万平方公里。试列举如下: 1、缅甸:划走我国西南江心坡、南坎十八万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安徽全省的面积。

我国政府与缅甸政府1956年签署的中缅边界条约,沿着当年英国殖民者非法单方面划出的麦克马洪线和1941年英军声称“抗日”而越界的占据线,把在清代属于云南省的18万平方公里的西南边陲土地合法划让给了缅甸,占缅甸现有国土面积67万平方公里的四分之一强。 2、越南:白龙尾岛,部分西沙群岛,28个岛礁,老山、法卡山。

1965年,为了支援越南的抗美战争,两国总理签署协议,将我国北部湾里的白龙尾岛(越南称夜莺岛)出借给越南政府,让其在上面修建雷达基地,作为预警轰炸河内的美国飞机。后越南用我防城港市边上的同等面积的京族三岛与我交换,我方当时根本没有蓝色国土观念,爽快同意了。

北部湾基本是个圆形的海域,总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白龙尾岛就是这个海域的圆心,200海里的领海就覆盖了整个北部湾。

最近两国在北部湾划界,白龙尾岛已经正式划入越南海域内。 1999年12月30日,签署《中国和越南陆地边界条约》,云南老山和广西法卡山包括其上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英烈陵园也一并划归了越南。

3、蒙古及周围: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投降前一天,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声明在日本战败后,中国政府将承认外蒙独立。

1946年1月,中国政府正式承认外蒙独立。但后来败退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出尔反尔,坚持“外蒙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从国际法上说,中国已无权要求收复外蒙的土地。

show_item("253464","body"); 4、朝鲜:部分长白山和天池的一半。1962年,金日成以长白山是自己在日本殖民朝鲜时打游击的地方,希望中国能了解朝鲜人民对此地的革命感情,将长白山划给朝鲜,当时中苏交恶,为争取朝鲜成为反苏盟友,我方同意把长白山的八个山峰中的三个划给了朝鲜。

如今,韩国以此为据,进而提出整个长白山都是大韩民族的领土。 5、尼泊尔:部分喜马拉雅山。

据清代铜版绘制的《皇舆全览图》,整个珠穆朗玛峰都载入西藏地图。甚至现在远在现边界线之南的干城章嘉峰(藏语“五宝雪山”之意,海拔8585米,世界第三高峰),当年也是中国有效管辖的领土。

1961年10月5日,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在北京与我国家主席刘少奇签署了中尼边界条约。规定边界线在延着分水岭到兰巴山口后,再延山脊大体东南行,经过卓奥友山、普莫里山(尼尔朗古)、珠穆朗玛峰(萨加·码塔)和洛子峰,到马卡鲁山;然后延山脊向东南转东而行,到波底山口。

边界线划过珠穆朗玛峰顶。 show_item("253465","body"); 我国最高领袖有一名言:珠峰举世闻名,中国和尼泊尔单独拥有都不好。

最好是一家一半,让它成为边界之峰,友谊之峰。后来我国和巴基斯坦谈判边界问题时,巴基斯坦援引珠穆朗玛峰的先例,把喀喇昆仑山的主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世界第二高峰)也割走了一半。

6、印度:由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印度占领中国藏南10多万平方公里的十分富饶领土。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时,我军不仅收复,且乘胜追击逼近印度首都。但后为向世人证明我光明磊落,全部撤回麦克马洪线我方原实际控制线一侧。

目前,印度已在此移民千万,我收回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7、巴基斯坦:1955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克什米尔,主动提出把原为我新疆管辖的坎巨提地区让给巴基斯坦。

8、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当年俄国通过多份不平等条约强行瓜分出去我北部领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均分获得这些我国以前领地。其中,在蒙古。

4. 求一段全为肖像描写的语段

要别人帮你描写 并不一定会合你口味 我也不知道描写怎样的人物会合你口味.但我觉得既然来你这了 我想以下的那段文字应该能给你点启发:

人,总有他的一幅肖像——容貌、神情、身形、服饰、姿态。对作者来说,他要描写人物,就往往要写出人物的肖像;而对于读者来说,他对于出场的人物究竟是什么模样,也往往是首先关心的。另外,任何事物的正确反映,都必须借助于事物的外部形象。人的内心是非常内在的东西,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往往有助于人物内心的表现。因此,在写人的记叙文和文学作品中进行肖像描写,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塑造典型人物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象浮雕一样凸现在读者眼前,造成鲜明活跳的视觉形象,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文字缘同骨肉深”。提起阿Q,人们眼前就会出现他那头上的“瘌疮疤”、“黄辫子”以及“厚嘴唇”;说起别里科夫,大家又自然想到他那不问睛天下雨都穿套鞋、带雨伞的庸俗外表;谈起梅小姐,我们就忘不了她那额上新添的皱纹;讲起维特,人们不会不提及德国当年风行的“维特装”的奇事……

肖像描写的目的,是借助于绘“形”一传“神”,为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透露人物的内心世界服务。我国古代画家沈骞说过:“传神写照由来最古……然所以为神之故,则又不离乎形……形而得,神自来矣。”(《芥舟学画篇》)他在说明不能离“形”的同时,强调写“形”要服从于写“神”。罗丹作雕刻,也要求“能够发现在外形下透露出的内在真理”。(《罗丹艺术论》)他说:“如果艺术家像照相所能做到的一样,只画出一些浮面的线条,如果他一模一样地记录出脸上的纹路,而并不和性格联系起来,那么他丝毫不配受人的赞美。应该获得的肖似,是灵魂的肖似——只有这种肖似是唯一重要的。”(同上)有一次罗丹去欣赏乌东所创作的伏尔泰和卢梭的半身像,罗丹说,他们的外形,将“时代、种族、职业、个性,主一切都提示出来了”(同上)。

5. 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是谁

库尔贝(1819年—1877年)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民主艺术的开拓者。他曾骄傲地宣称“现实主义就其本质来说是民主的艺术。”他出生在法国东部比桑松附近的奥尔良。他的父亲是一个比较富裕的葡萄园主。其祖父是大革命时期的雅各宾党人,信仰伏尔泰思想,常给孩提时代的库尔贝讲述大革命的故事和伏尔泰的著作。并以自己的生活格言“大胆说和大胆做”教育库尔贝。这种家庭教育和奥尔良人民爱好自由、具有斗争精神的传统对库尔贝日后民主思想的形成和艺术上的创造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库尔贝自幼酷爱绘画。1838年就学于地方画家弗拉日阿洛。1839年到巴黎学画,在巴黎他发现只有卢浮尔博物馆才是他最理想的课堂。在数年间,他热衷于对威尼斯、荷兰和西班牙大师作品的深入研究,同时他还着重对自然的深刻研究和对现实做真实描写。在此期间,他与诗人波德莱尔、批评家商弗勒里和社会主义者普鲁东交往甚密。

库尔贝在社会政治观点上受普鲁东主义的影响。曾参加过1848年六月的工人起义,曾拒绝拿破仑三世授予的“荣誉军团”十字勋章。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被选为公社委员并任艺术家协会主席。公社失败后被捕入狱,1873年流亡瑞士,1877年因贫病交加在瑞士逝世。

库尔贝在他的创作思想和绘画理论中,确立了以生活真实为创作依据的原则。一生反对官方的艺术机构,反对古典主义的因袭模拟的风尚,不满浪漫主义造作求奇的偏向。强调面向现实,接近人民、观察生活,在作品中反映当代进步思想,表达画家自己的感情。

在40年代初,库尔贝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已经基本形成,主要表现在他此时的一批自画像上。库尔贝受伦勃朗的影响,喜好画自画像。如此时的自画像《绝望者》、《受伤的男子》和《含烟斗的人》等等。1846年。他去了荷兰,这使他对伦勃朗的艺术更加崇拜。他的自画像《含烟斗的人》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打石工》库尔贝法国库尔贝真正走向现实主义创作道路还是在1848年的欧洲大革命期间。在这次革命中,库尔贝的艺术观点趋于成熟,他成为法国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领袖人物。1849年,他的第一幅油画巨作《奥南的午饭后》在国家展览馆展出。在这幅作品中,由于画家对每个善良正直的人们心理刻画的成功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这使他的画获得了二等奖,并为国家收藏。1849年底,他接连创作了两幅重要的作品《奥南的葬礼》和《打石工》。《奥南的葬礼》是库尔贝最大的一幅油画作品,在这幅风俗画里,每一个人物都被得到了真实的表现。《打石工》是库尔贝的一幅不朽的杰作。它鲜明地表现了画家的进步思想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画面只出现了两个打石工人,但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工人劳动的沉重和生活的贫困。

50年代上半期,库尔贝继续创作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如《集市归来》,《睡着的纺织女》和《筛麦的女人》,以后者最为出名。

1855年,库尔贝创作了他一生中最复杂也是最成功的作品《画室》,其主题和手法都比较独特。画家的立意是展示自己从1848年以来的创作生涯,并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社会哲理。他把七年来对他的生活和思想有过影响的朋友和他曾画过的模特聚于一堂,集中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典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

《画室》充分显示了库尔贝把握复杂构图的能力,以及画家刚劲阔大的造型和色彩的力量。恢宏的画面结构,丰富的色调,和谐的颜色层次。质感量感的表达,人物情神的刻画,特别是其中一组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的刻画,都极为精彩成功,整个画面具有一种真实的画家工作室所特有的气氛。

库尔贝是法国19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伟大功绩在于他强调描写当代生活艺术,在艺术中肯定普通人的重要意义,主张必须反映生活真实作为创作的最高原则。他的绘画艺术对世界美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6. 世界三大著名雕塑家是谁

外国近现代雕塑艺术以欧洲最为突出。

它曾经产生了一批杰出的雕塑家和优秀作品。作为欧洲近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可以三位法国雕塑家,即乌东、吕德、罗丹的《伏尔泰坐像》、《马赛曲》、《加莱义民》为例。

它们分别代表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三大艺术流派。现代雕塑可以法籍罗马尼亚裔雕塑家布朗库西的《波嘉尼小姐》、法籍俄裔雕塑家扎特金的《被破坏的鹿特丹市纪念碑》、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国王与王后》、美国雕塑家里维拉的《无限大》为例,它们从不同方面生动地展示了现代雕塑艺术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乌东名言

18世纪的英俄博弈:美国独立与乌东格局的初步形成

廖平

近来乌克兰东部冲突进一步升温,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表现尤其活跃。乌克兰问题的历史背景错综复杂,与整个东欧地区的兴衰起伏和大国博弈密不可分,甚至美国的独立建国在某种程度上都与乌克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世界大战”的余波

时间要倒推到18世纪。当时北美大西洋沿岸还是英国的十三块殖民地,而今天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大片地区则属于克里米亚汗国。克里米亚汗国是15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后的残余政权之一,是奥斯曼土耳其的重要藩属国,在东北方与俄罗斯毗邻。

18世纪的英俄博弈:美国独立与乌东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幅近代的黑海—里海沿岸地图,其中黑海北边黄色轮廓的国家就是克里米亚汗国

英国和俄罗斯原来都是欧洲大陆两端的边缘国家,但到了18世纪初,“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年至1713年)中重创法国,而经过彼得大帝现代化改革的俄罗斯在1700年停止了对克里米亚汗国的岁贡,并在大北方战争(1700年至1721年)中击败瑞典,双双跻身欧洲列强行列。此后英国致力于经营它的跨大西洋帝国,而俄罗斯也开始向西南方向扩张,1736年爱尔兰裔将领彼得·拉西率俄军攻占亚速,恢复了俄罗斯的黑海出海口。

18世纪中叶,英国、普鲁士与法国、奥地利爆发了七年战争(1756年至1763年),这场波及欧洲、美洲和印度的战争被称为第一场“真正的世界大战”,对英国和俄罗斯的帝国扩张都造成了深远影响。英国最终打败了法国,在1763年的《巴黎和约》中迫使法国割让魁北克以及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殖民地。俄罗斯由于在战争期间改换阵营,后来又提前退出战争,所以没有捞到什么具体的利益。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英国因为连年鏖战而背上了巨额的债务,而北美殖民地的剧烈扩张又带来了沉重的驻军负担。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英国议会试图在北美开征印花税,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最终引发了美国革命。而俄罗斯军队在七年战争中表现抢眼,甚至几度击败了腓特烈大王如日中天的普鲁士军队,极大鼓舞了俄罗斯的扩张野心。1764年,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将情人斯坦尼斯瓦夫扶上了波兰王位。斯坦尼斯瓦夫亲俄和限制贵族权力的政策引起了国内天主教贵族和农民的不满,反对派于1768年在靠近土耳其边境的城镇巴尔盟誓举事。俄罗斯很快出兵镇压,部分失败的起义者逃往土耳其境内,追击的俄罗斯哥萨克骑兵与奥斯曼驻军发生冲突。事态迅速恶化,第五次俄土战争爆发。

18世纪的英俄博弈:美国独立与乌东格局的初步形成

1770年,鲁缅采夫将军率领俄军在卡胡尔击败了三倍于己的土耳其和克里米亚联军

战争一开始,法国一如既往地支持传统盟友奥斯曼帝国,而英国则为了维持铁矿石等工业原材料的贸易而站在俄罗斯一边,并向俄罗斯海军派出顾问。俄军在鲁缅采夫将军的指挥下势如破竹,席卷黑海北岸,并跨过第聂伯河,征服了奥斯曼帝国的附庸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一路打到布加勒斯特。由于担心俄罗斯的迅速扩张会打破《巴黎和约》好不容易确立的欧洲力量平衡,英国很快改变立场,拒绝给予俄罗斯更多的援助,并与法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国一道逼迫俄土两国尽快议和。1774年,俄土双方签订《库楚克凯纳尔条约》,俄罗斯吐出了大部分胜利果实,只得到了黑海北岸和高加索地区的少量领土,同时奥斯曼帝国承认克里米亚汗国为主权独立国家。当然,克里米亚汗国的“独立”是要打引号的:它事实上沦为了俄罗斯的附庸,1777年登基的末代可汗沙欣·吉莱更是圣彼得堡的傀儡,俄军将领普罗佐罗夫斯基说“如果没有俄军在身边,他在克里米亚连一分钟都待不下去”。

“俄罗斯乞师”与武装中立国联盟

不管怎样,英国在俄土战争期间的表现间接挫败了俄罗斯直接吞并克里米亚汗国的图谋,让俄罗斯对英国开始有了嫌隙,觉得自己对英国而言不过是东方版的葡萄牙:可以为己所用,却不能平起平坐。而俄罗斯很快就得到了出气的机会。

视线转到大西洋另一侧。北美殖民者与英国当局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1770年3月,驻波士顿的英军向民众开火,制造了“波士顿惨案”;1773年12月,波士顿发生“倾茶事件”;1774年9月,十三个殖民地中有十二个派出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次大陆会议,商讨殖民地与英国的关系问题。

英国当局自然也发现苗头不对,需要采取应对措施。但由于英国在战争之后都会大规模裁军,致使英军在北美兵力不足,难以应付可能发生的严重事态。后来英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雇佣了大批来自德意志的所谓“黑森人”参战,但他们其实只是英国当局的“第三志愿”。在列克星敦枪声响起的一个月后,英国国务大臣萨福克勋爵就指示驻俄公使罗伯特·冈宁探一探叶卡捷琳娜和外交大臣帕宁伯爵的口风,看看俄罗斯是否愿意派兵到北美支援。在得到模糊的“积极”回应后,英王乔治三世便郑重其事地亲笔修书一封,请求叶卡捷琳娜派2万俄军从魁北克登岸,协助英国稳定北美局势。

英国向俄罗斯“乞师”其实不难理解。俄军数量庞大,在七年战争中的表现也有目共睹,而且还有丰富的平叛经验,帮英国解一下燃眉之急应该不成问题。没想到叶卡捷琳娜在回信中严词拒绝,而且还对英国的殖民地政策“指手画脚”了一番,让乔治三世丢尽了颜面。当然,俄罗斯的拒绝除了是要报一箭之仇外,或许也有一些自身的考量:除了第五次俄土战争外,俄罗斯在1772年参与了第一次瓜分波兰,从1773年到1775年镇压了声势浩大的普加乔夫起义,而且也没有放弃彻底征服黑海北岸的野心,同时还要提防瑞典和普鲁士,此时远渡重洋用兵可能还真有点分身乏术。

英国只好退而求其次,向荷兰请求借用荷军的苏格兰旅。再次遭到拒绝后,英国只得雇佣以黑森—卡塞尔为首的几个神圣罗马帝国小邦,拼凑了近3万人赴北美作战,其中有1千余人还是来自叶卡捷琳娜的“娘家”安哈尔特—策布斯特。尽管如此,英国在战争期间一直没有放弃拉拢俄罗斯结盟甚至参战的念头。1780年,法国和西班牙都已经加入美国一方对英国宣战,此时英国驻俄公使詹姆斯·哈里斯再度请求俄罗斯结盟,并许以割让北美或西印度的殖民地,甚至还提出只要俄罗斯能劝说法国退出战争,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地取得英国在地中海西部的殖民地梅诺卡。叶卡捷琳娜非但一口回绝,还将英国低声下气请求结盟的事情告诉了神圣罗马皇帝和法国国王,令英国一时沦为全欧洲的笑柄。

18世纪的英俄博弈:美国独立与乌东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幅描绘武装中立国联盟的荷兰漫画:各成员国围殴中间的英国,其中右边挥舞大棒者就是俄罗斯

俄罗斯对英国战争工作的消极影响还不止于此。由于战争期间有很多中立国的船只向北美以及法国、西班牙的港口运送各种物资,英国皇家海军和私掠船便援引1674年的《海运条约》,在海上大肆拦截搜查各中立国的商船,许多货物和船员被英国扣押,令各国不堪其扰。1780年2月,叶卡捷琳娜牵头成立“武装中立国联盟”,瑞典、丹麦、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国放下彼此之间的宿怨,先后加入其中,就连英国的小兄弟葡萄牙也在俄罗斯的软磨硬泡下,最终不顾英国反对加入了联盟。该联盟宣布交战国不得侵犯中立国的航运权利(运输武器弹药等个别与战争直接有关的货物除外),并且组成护航舰队,声称要以武力来保护中立国船只。英国虽然嘴上对这一联盟不予承认,实际上却投鼠忌器,不得不对其拦截搜查政策有所收敛。结果,各种物资得以源源不断地运到美法等国,进一步加剧了英国的战争压力。更要命的是,由于荷兰是中立国中的航运主力,为了阻止荷兰加入武装中立国联盟,英国被迫在已经与美国、法国和西班牙开战的前提下,于1780年抢先发动了第四次英荷战争。

同时与法、西、荷三个海洋大国交战,导致不可一世的英国皇家海军竟然在战争中一度失去制海权。1781年,驻守北美南部的英军将领康华利挥师北上,企图攻打弗吉尼亚,结果在约克镇被华盛顿和罗尚博伯爵率领的美法联军包围。同年9月,格拉斯伯爵的法军舰队在切萨皮克湾击败了南下驰援的英军舰队,使康华利所部的近万名英军和德意志雇佣军失去了获得增援甚至撤退的机会,坐困愁城。经过一个月地围攻,走投无路的康华利只好向美法联军投降,美国独立战争的最后一次重大陆上军事行动以英国失败告终。

18世纪的英俄博弈:美国独立与乌东格局的初步形成

著名油画《康华利勋爵投降》,但康华利本人不愿见到华盛顿,故没有出现在画中

两个帝国的得与失

英国输掉美国独立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在欧洲成了彻头彻尾的“孤家寡人”:先是法国、西班牙、荷兰与英国直接开战,后是俄罗斯带头搞武装中立,身边有的只是花钱买来的几个德意志小邦。因此英国学者布伦丹·西姆斯化用老威廉·皮特评论七年战争的名言“在德意志赢得美利坚”(winning Americain Germany),称美国独立战争是“在欧罗巴输掉美利坚”(losing Americain Europe)。叶卡捷琳娜对美国独立事业的“帮助”固然无法与路易十六的“抛头颅洒热血”相提并论,但美国的建国之父们依然“心领神会”。1780年,美国国会派弗朗西斯·达纳出使俄罗斯,寻求与俄罗斯建立关系。

达纳先在荷兰置办了一整套外交官的行头,又千里迢迢地前往圣彼得堡。然而他在俄罗斯宫廷却处处遇冷:俄方并不接受他为外交人员,也没有承认美国独立的合法性。虽然叶卡捷琳娜在1775年就预见北美殖民地会在她有生之年获得独立,但信奉“开明专制”的她自然不会待见追求“自由”的爱国者们。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欧洲各国都忙着刷美国独立战争的“头条”,加上普鲁士和奥地利在1777年至1778年爆发了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俄罗斯终于有机会完成了当初因为英国阻挠而没有完成的“事业”了。

1777年,克里米亚汗国爆发反抗俄罗斯控制的起义,并在1782年4月包围了首都卡法。与约克镇围攻战不同的是,起义者没有控制海面的能力,他们所指望的奥斯曼帝国也只是派几艘船到附近“了解情况”,沙欣汗得以从容地将宫中的金银细软和家具什物打包一空,与俄罗斯领事一起乘船逃往俄罗斯的刻赤。起义者在空荡荡的宫里拥立沙欣的兄弟为可汗。然而,俄罗斯迅速出兵,将起义镇压了下去,沙欣汗得以复辟。

1783年,在波将金的劝说下,叶卡捷琳娜以奥斯曼帝国支持起义者、“干涉”克里米亚汗国内政为借口,撕毁了《库楚克凯纳尔条约》,逼迫沙欣汗“同意”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汗国。加上先前被俄罗斯取消自治权的哥萨克盖特曼政权,今天乌克兰的中部和东部大片地区就此彻底落入圣彼得堡的统治之下,用波将金的话说,叶卡捷琳娜“取得了其他俄罗斯君主所不曾取得的不朽荣耀”。而就在同一年,乔治三世却不得不接受丢掉北美殖民地的事实,英国签订了《巴黎条约》,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8世纪的英俄博弈:美国独立与乌东格局的初步形成

俄罗斯名将波将金是叶卡捷琳娜的情人之一,也是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汗国的主谋

可以说,英国和俄罗斯在18世纪中叶的这段龃龉导致英国失去了“新英格兰”等北美殖民地,让俄罗斯得到了包括今天乌克兰大部的“新俄罗斯”。但英国和俄罗斯之间似乎没有过不去的坎:两国在19世纪初联手击败了拿破仑,而19世纪中叶的中亚“大博弈”和克里米亚战争也没有妨碍它们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并肩作战。不但政府之间如此,民间关系也是一样。为了开发地广人稀的“新俄罗斯”,叶卡捷琳娜鼓励欧洲各国人民迁徙到此定居垦荒。而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也不能浪费:作为工业革命的先行者,拥有资金和技术的英国企业家自然是招商引资的不二人选。其中在后来被称“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的地区,英国商人查尔斯·加斯科因于1795年来此建立了一座金属加工厂,围绕该厂形成了一座名叫“卢甘斯克”的城市;1869年,另一位英国商人约翰·休斯也在这一地区建立了一座工业城市,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尤佐夫卡”,这座城市在1961年改名为“顿涅茨克”。

责任编辑:钟源

校对:张艳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