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表演优美句子
时间:2022-04-21 09:0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滨城老王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节日表演优美句子
1. 关于写节日的优美句子 (诗句)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鸟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中秋: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标题】:长春节
【年代】:唐
【作者】:刘兼
【体裁】:七律
【内容】:--------------------
圣朝佳节遇长春,跪捧金炉祝又焚。宝藏发来天地秀,
兵戈销后帝皇尊。太平基址千年永,混一车书万古存。
更有馨香满芳槛,和风迟日在兰荪。
【标题】:满庭芳 元霄和元 见寄
【年代】:元
【作者】:华幼武
【体裁】:词
【内容】:--------------------
万井笙歌,满城灯火,元宵预庆丰年。欢声鼎沸,人气结春烟。天外冰轮缓转,画楼上、玉漏迟传。鳌山耸,香车宝马,腾踏九重天。华堂深几许,朱帘半揭,翠幕垂边。似蓬莱宫阙,洞府真仙。醉倒歌*舞褥,风流处、玉笋金莲。争知道,十年兵*,把酒酹风前。
【标题】:端午
【年代】:唐
【作者】:李隆基
【内容】:--------------------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标题】:中秋月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七绝
【内容】:--------------------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标题】:庚辰元旦
【年代】:元
【作者】:王冕
【体裁】:七律
【内容】:--------------------
试题春帖纪新年,霭霭青云起砚田。
展卷不知山是画,举头恰喜屋如船。
梅花雪后开无数,杨柳风前困欲眠。
怅望关河无限恨,呼儿沽酒且陶然。
是你自己要求的诗句好不好??请看清楚你的题目
2. 关于节日气氛的美文
看舞狮灯
正月舞狮子灯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风俗。今年初二回乡下给外婆拜年,我有幸观赏了一番。
这天早晨,我照例起了个大早,漱口刷牙,洗脸吃饭过后,太阳已经跳出了地平线,我向大舅家跑去。因为今年大舅用水泥砖盖起了四间大瓦房,今天特地请来狮子灯热闹热闹。(点明舞狮灯原因。)这一会儿,舞狮子的就要来了。初春的太阳晒在身上暖洋洋的。不知不觉到了大舅家,我的表哥正踮着脚盼着灯早些来。“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声传入耳中,啊!来了,看:村口一大群人咧,大舅用一支香烟点燃了绕在小竹竿上的2000响电光炮,“砰砰砰”如同炸豆子般地响起来。过了一会儿,在震天锣鼓、爆竹声中,众乡亲像潮水一样涌向晒谷场,井自动围成了一个圆圈。(声、光、人描写,渲染场面气氛。)
只见场中一位50多岁的老艺人,面颊红润,精神抖擞,一手拿着红绸绕的彩球在“狮子”前摇晃、挑逗。也许这位“百兽之王”被激怒了,一个“饿狮扑羊”扑过来。表哥点燃了一小挂鞭炮,“噼噼叭叭”炸开来。我端详起这只“狮子”,它的全身是用红布制的,这大概是吉祥之意吧,不然哪有红色的狮子呢,身上披着黄红色领子,前面的“狮子”头特别大,描彩贴金,特别是那双铜铃般的大眼更显得成风凛凛、神气十足。(“狮灯”外形描写具体。)
只见“狮子”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按,往上一扑,老艺人手中彩球迅速传到另一只手上,“狮子”似乎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又扑上来,老艺人飞快地闪到右侧。看着老人健矫的身影,真想不到他已是年近六旬的人了。又见他用球向左一引,“狮子”在地上打起滚来。(动作娴熟,表演精神。)人们为这精彩表演热烈鼓掌。一旁的锣鼓手也不含糊,越敲越急,锣梆子,鼓锤子雨点般地落在锣面上、鼓皮上,霎时锣鼓声、鞭炮声、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声响、动作描写,再次烘托精神。)“狮子”舞得更欢了,只见场上红色的彩球上下左右飞舞,令人眼缭乱,目不暇接,“狮子”扑、挪、滚、抢、跃、翻。。一次又一次地引爆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人们完全沉浸在欢度新春佳节的幸福之中了。(再现精彩场面,把热闹气氛推向高潮。)
总评:习作抓住老艺人、“狮子”动作神情描写,再现了特定节日——春节舞狮灯的精彩表演场面。结合声响、群众场面描写,烘托了欢乐气氛,使人自身临其境的感觉。如结尾能进一步点题,则效果更好。
3. 关于春节的优美句子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每到这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外来打工者都忙忙地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拿着一年的工资,心中暖洋洋的;我们小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心中美滋滋的,等待着家长们的夸奖……大街上、小区里、超市中,到处都洋溢着喜气,一派热闹的场面。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晨,金色的阳光撒满大地。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东西,街道上一夜之间仿佛变了个样,大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贴着“倒福”、对联,还挂着红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脸带微笑地走向各个市场,有的购物,有的观赏,一片欢乐详和的景象。
到了晚上8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的节目很精彩:有优美动听的歌曲,有幽默风趣的小品,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节目丰富多彩,看得我眼花缭乱。
“当当当……”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烟花和爆竹便齐鸣起来。我和爸爸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点燃了烟花筒,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这时,一颗颗烟花又从烟花筒中喷发,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天空中还闪烁着其他的烟火,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 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此时的场面,被笑声、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极了。
---------------------------------------------------------------------------------------------------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伴随着冬日里温暖的阳光,2010年元旦如约而至。
在缤纷的焰火和欢快的乐曲中,新的一年向我们走来。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总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在新的一年,我们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有许许多多的任务要去完成,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新年的礼花也即将起,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将沉醉于新年的喜悦中。当然,为了活跃校园氛围,我想,我校将在元旦前后举行了一个“庆旦,迎新春”的活动。到那时,优美的歌声将会在美丽,欢乐地校园回荡;同学们的心情也会如同海浪般跌宕起伏,同学们将会在新的一年里焕发光彩,“更上一层楼”!
----------------------------------------------------------------------------------------------------------
我国北方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要包顿饺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罢年,便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山南海北,无所不谈,不时引来欢声笑语,大有其乐无穷之意。"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尤数饺子香"。当人们吃着这滑润适口滋味鲜美的水饼时,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来历,谁能不惊叹我们文明古国的源远流长的面食奇苑呢!
-----------------------------------------------------------------------------------------------------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童谣又响起来了,我们记着春节前的约定:过年去照相。
吃着津津有味的点心,漫步来到丽都照相馆,好幸庆!它仍然开着门。我们行动起来,个个穿着喜庆的红色上衣,拿着鲜红的鲜花,咔嚓咔嚓照了许多张相。哇,不错!这个姿势摆得好!传来了摄影师的赞许声。的确,不是吹牛,莉莉这个姿势摆得确实妙极了,真是个靓女!瞧,第二个又上场了,只见屁股一扭,右手放在后脑勺上,左手还向我们摆了个boss相呢!紧接着第三个,第四个,好像你争我赶,互不相让,真是其乐融融啊!
4. 关于节日的好句子
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
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
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福”字还必须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
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
“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败,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
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
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
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春节”. 有关年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个叫“年”的妖怪,经常骚乱百姓,杀人放火,无恶不做。
百姓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够侵杀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准备举家外迁的时候,有一壮士出现了,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与“年”同归于尽,以换得百姓的安居乐业。
后来,壮士在“年”经常出没的地方与“年”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最后,“年”被杀死,壮士也不幸牺牲。
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壮士,祝贺获得新生,便在“年”被杀死的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盛大的庆祝活动,而且燃放鞭炮,张贴门神对联以驱赶邪恶,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流传下来,此后,人类便有。
5. 快乐的六一的优美句子
六一儿童节的句子
1) 花蕾是你的年华,包在丛丛的绿叶之间;春天是你的节日,歌声装满了你的书卷;繁华是你的等待,五彩斑烂的梦想随你实现。六一儿童节,愿快乐为你呈现!百花开放笑声甜,拂面浓馥六月天。对对白鸭游碧水,双双木桨荡画船。嫦娥羡慕儿童节,织女思凡懒做仙。敢问瑶台谁是主 新蕾初绽正童年。六一欢开颜
2) 青春是人生的希望,但年岁才能增长智慧。
3) 六一是纯洁的,六一是欢笑的。每个人在六一是看怀大笑的。
4) 儿童节将至,我谨代表领导,向奋战在聊天一线各位小朋友们表示最深切的问候!并希望大家牢记住当年我给你的教导:好好上网,天天在线!儿童节快乐!
5 小大人们祝你们节日愉快,智慧与年龄一同增长。
6) 你的生命刚刚翻开了第一页,愿初升的太阳照耀你诗一般美丽的岁月。明天属于你们。
7) 照照镜子,收起憔悴挂起快乐的笑脸。整整衣衫,掸去疲惫撑起一身的轻闲。出去转转,抛弃烦恼放松心的大自然。祝你永远拥有一颗纯真、快乐的童心!
8) 曾经年幼无知,曾经莽撞少年;岁月于指间无声滑过,当儿童节走在街头,才意识到过去的日子不回头。开支红酒,为这不属于我们的节日干杯!儿童节快乐!
9) 成年人和儿童在一起童心常驻,儿童和成年人在一起容易成熟。
10) 日子把风霜刻在脸上,岁月把回忆印在心头。但童心是一种心态,即使岁月蹉跎,时光荏苒,珍惜它,爱惜它,你将年轻永驻,六一儿童节,记得保持童心。
6. 关于春节优美的句子
眼看着春节就要来临了,这几天走在街上到处都是拎着大包小包购买年货的行人,每个人的脸上,身上都是一片喜气洋洋,仿佛过年的快乐从人们的心里溢了出来流淌到了全身。
一家人围在堂屋里看春晚。当电视里新年钟声敲响时,爸爸已经在院坝里点燃了接年的爆竹,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在寂静的山野里是那样的清脆,响亮。
孩子们在院坝里放起了烟花,一朵朵美丽的礼花在天空中闪烁、爆炸,小孩在院坝里欢呼着,跳跃着,新年就在这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来到了。 真的过年了,在忙忙碌碌行人的脚步中,在手拎肩扛物件的人群里,在一声声问候的话语间,在震动山河的鞭炮声中,在济济一堂座无虚席的年夜饭的壮观场面里,在熙熙攘攘的庙会人群里。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晨,金色的阳光撒满大地。
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东西,街道上一夜之间仿佛变了个样,大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贴着“倒福”、对联,还挂着红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脸带微笑地走向各个市场,有的购物,有的观赏,一片欢乐详和的景象。
吃的用的东西应有尽有,招待客人的东西数不胜数,糖果瓜子不在话下,什么开心果、腰果,榛子…… 对于过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欢悦、欣喜和久久的期待。 走进庙会,人们比肩接踵,一个个面带微笑,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
看,一串串大糖葫芦笑弯了腰;听,嘎嘎作响的小风车笑得合不拢嘴;这边捏面人儿的捏了个孙悟空;那边吹糖人的吹了一个小羊羔儿。各种玩具各样商品,真是琳琅满目。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每到这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外来打工者都忙忙地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拿着一年的工资,心中暖洋洋的;我们小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心中美滋滋的,等待着家长们的夸奖……大街上、小区里、超市中,到处都洋溢着喜气,一派热闹的场面。 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是一年四季中最隆重的日子。
尽管我们民族众多,幅员辽阔,但是千百年以来,还是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 盼呀盼呀,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很多,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板凳围着火炉开电视,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一年的日子是诗集,正月就是色彩斑斓的封面。封面上画着玻璃窗上喜鹊登梅肥猪拱门的喧闹,画着脆生生的鞭炮炸响的粗门大嗓,画着大街上高跷旱船的豪壮和潇洒。
春节悄悄的来到了人们身边,带来了喜气,福气还有那合家团聚的机会。整个城市好象是一个待嫁的女孩浓装淡抹,一派喜庆的样子。
大街上人来人往,大家有的去拜年,有的去买年货,有的全家人去旅游,好一派喜庆的样子。 春节不知不觉在忙忙碌碌中到来,每到这个时刻,每个人都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好好和家人及亲戚团聚一般,以续亲情以报亲恩以示孝顺。
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特有的文化情缘。 春节快到了,人们都忙碌起来。
去集市上转转,就会发现市场上的年货很多,购置年货的人们摩肩接踵,甚是拥挤。偶尔注目各色各式的花炮,便有了一种冲动,似乎快过年了应该高兴起来,然而我却很少有喜庆的感觉和释然的心情。
人生的意义是企盼,没有企盼,人生便没有意义。严冬来临,我们微笑面对,坦然处之,因为知道后面接踵而来的是春节,是春天。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春节会治愈我们手脚上的冻疮,春天会抚平我们面庞上的皱纹。为了换取母亲的微笑,孩子会加倍刻苦学习;为了春节脚步声的诱惑,很多时候,我们“砍头只当风吹帽”。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燃起鞭炮,放起礼花,辞旧迎新,释放一年的快乐。我当然也不例外,过足了放鞭炮的瘾。
回忆起童年放鞭炮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欢声笑语透着和谐和吉祥。
在灯笼里、丰富多彩的庙会里、在声声的祝福里,迎来了新的一年。 家人下楼点燃鞭炮,顿时满城近带鞭炮声,震耳欲聋,花炮升腾五彩斑斓,整个城市沉浸在烟花爆竹声中。
空气里弥漫着过年的香甜气。愈来愈浓。
相信在寒冷的冬天,没有我的祝福您也一样的快乐,有了我的问候您会更加幸福!虽然相隔千里,我依然能够看到您的微笑,亲爱的朋友,祝您新年快乐。
过年了,年夜饭,一道红红火火的过年大餐。海鲜类,肉类,蔬菜类,各种山珍海味挤满了团团圆圆的餐桌。
平时吃惯了油腻的大鱼大肉,过年时最想吃的却是清爽可口的绿色蔬菜,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亦或是人们饮食习惯的后退 咄咄逼人的猜忌不会再出现,春风拂过牵挂的梦湾,虽然还带着料峭的寒意,但却足以温暖被爱包围的心扉。腼腆的心事写满新年的首页,愿来年的心海充满诗意的生机!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亮着灯笼,把家里的东西都整理好,等着春节的到来,买来年画的人,想怎么贴法就怎么贴,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有的歪着贴,有的反着贴,有的人还杀猪宰羊,准备庆祝春节的到来,而且有的人准备放烟花爆竹,可开心了;有的人会准会放狗,让狗也快乐一下,不再在那里受苦了,而是和人准备过年。
琼楼玉宇不胜寒,起舞人间共婵娟
立秋已过,处暑、白露等节气也已从身边悄然溜走。秋风渐起,早晚转凉,又一个中秋节快要到了。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中秋节有着许多传统文化符号。其中,中秋之夜赏月就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清凉如许,皎洁如昼的月光下,阖家团圆,举杯赏月之时,人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苏轼,想起他的那首咏月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关于这首词在词坛中的地位,南宋著名文学家胡仔在他的《苕溪渔隐丛话》中给予高度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绝非无品的吹捧,而是由衷的赞叹,苏轼当之无愧。全词如下: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的大意是:
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开始悬挂在天际?那晶莹剔透的月宫仙境今夜是个什么日子?如此的光明澄澈,如此的超尘出俗,诗人不禁心驰神往,多么希望能乘风而上,像羽化的仙人归附其中。然而,在那琼楼玉宇之中,该是怎样的寂寞孤寒啊。仙境固然美好,人间又何尝逊色呢?月光之下迎风起舞,清影徘徊,不也像神仙之境一样飘然自得吗?
夜已深,月光悄然转移,照在朱红的楼阁上,低低地射入雕花的门窗,照着窗下不眠的人。月亮啊,你并不会像人类一样为情所苦,为什么偏偏要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挑动离人的满腹愁思?其实,人生的离合就像明月的盈亏,是永远不能改变、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只要人长在,纵然千里阻隔,也能共赏同一轮明月,心意相通,恍如咫尺相依,这不是很可安慰的么!(摘自《苏轼传》王水照.崔铭)
苏轼这首词传出后,在当时的首都开封广为传唱,备受文人墨客推崇。据说,有一次常年居住深宫的宋神宗问身边的太监,现在外面流传的词有什么?太监便抄了苏轼这首《水调歌头》呈上去。神宗读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时,叹息道:“苏轼到底还是爱皇帝的。”于是,下旨将贬在黄州的苏轼,改到了离开封较近的汝州。一首词能打动皇帝改变决定,这或许有些神奇,似乎不足为信。但是,苏轼这首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高,对后世的影响之大,是不可否认的,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并不夸张,这就是诗词的力量和魅力所在。
时间过去了近千年,多少曾经显赫一时的帝王将相,都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苏轼这首词却还是依然被不同年龄和阶层的人们所喜爱,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回响。近代这首词被作曲家谱上曲子,经过邓丽君、王菲等艺人的精彩演唱后,犹如插上了翅膀传播得更高更远。人们在家庭、饭店、歌厅等各种社交场所,不经意间就会听到这首歌。如果打开电脑搜索朗诵这首词的视频,瞬间就蹦出数条可供欣赏的信息。由于喜欢苏轼,喜欢他的诗词,我选择了王刚、曹可凡、宋春丽、李梓萌4位老师的朗诵视频,认真倾听了数遍,深切感受到这真是一种非常美好的精神享受,有一种阅读所无法替代的愉悦,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也更加震撼人心。
正是因为听得认真,看得仔细,发现了几点美中不足之处,斗胆给这几位全国知名人物的这篇朗诵作品,提出一点个人拙见。绝非哗众取宠,实乃肺腑之言,不吐不快。
拙见之一是关于这篇作品的完整性。在四位老师的朗诵中,除了宋春丽老师,其余三位老师都把这首词前面的那段小序忽略掉了,愚意以为这是很不应该的。当然,这也许与朗诵者无关。这段序言虽然只有短短不足二十个字,但却很重要,它与这首词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把这段小序的内容理解明白,才能更好地把握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以及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也才能在朗诵中更好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否则,以其昏昏,何以能使人昭昭呢?
下面就来试着解析一下这段小序。
“丙辰中秋”,是指熙宁九年(1076)的中秋,这年苏轼41岁,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5年前,苏轼因为反对激进的新法,与变法派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并且引起了神宗皇帝的不满。朝中小人见到苏轼失宠,便乘机在皇帝面前诬陷苏轼在服丧回乡时,利用官船贩运私盐、木器、瓷器等,而且沿途还妄冒名义,差借兵卒。最终查无实据,不了了之。这件事让苏轼深感人心险恶,他再也不愿意留在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他上书朝廷,请求外放,获得神宗准许。苏轼在遭遇不公的情况下离京下派,心情是郁闷和压抑的。
“欢饮达旦”,适逢中秋,苏轼没有因为政治上的不公而终日郁郁不欢,他始终是满怀微笑,从容乐观。中秋之夜,他与家人和朋友们通宵达旦,开怀畅饮,欢庆节日。
“大醉作此篇”,有的版本写作“大醉。作此篇”,我还是喜欢前一个版本,因为更能明确这首词的写作时间。苏轼的酒量其实并不大,但他热情好客,是个性情中人,有时会在与朋友们的欢聚中为了让朋友们喝好,宁肯自己喝倒。再加上精神上的苦闷,自然就更容易喝醉。苏轼即使醉了,头脑还是清醒的,思维还是敏捷的,千古名篇就是在这个酒醉的夜晚诞生了。如果不重视甚至不知道“大醉”这两个字,而是在那里一味地有板有眼、字正腔圆去朗诵,就不可能真实地表现出苏轼大醉后那种酣畅淋漓、恣意汪洋的神态,以及在洒脱中蕴含的内心苦闷。过分的冷静和沉稳,就失去了这首词的味道,相信苏轼听后也不会满意的吧。
“兼怀子由”,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当时在济南为官。苏轼在杭州三年,任期已满,他十分想念在济南的苏辙,于是就上奏朝廷,希望能够调任到离济南近些的州县任职,以方便与弟弟相聚。朝廷满足了他的请求,将他安排到密州任知州。
苏轼与弟弟的感情非常深厚,他们年龄仅相差三岁,应该算是同龄人。嘉佑二年(1057)苏轼22岁,苏辙19岁,他们兄弟俩同科考中进士,令无数人羡慕不已。器宇轩昂、才华出众的苏氏兄弟,在殿试上给主持策问考试的仁宗皇帝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殿试结束,仁宗就兴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说:“我今天为子孙得了两个太平宰相!”这次考试,苏轼本来应该成为状元,可是由于主考官欧阳修的误会,阴差阳错,屈居第二。但他的过人才华名震京师,引起了欧阳修等前辈的重视。
嘉佑五年(1060),苏氏兄弟一起搬到汴京附近的怀远驿站,专心备考,准备参加第二年的制科考试。制科考试是非常规考试,不同于三年一次的进士考试,是为选拔非常人才而临时特设的一种考试,通常都是由皇帝特别下诏并亲自主持。制科考试要求极严,必须通过“阁试”,才能参加“御试”。两宋三百多年来,举办了22次制科考试,只有41人入选。据资料介绍,两宋共开科118次,出状元118人,进士2万多人。可见,制科考试的入选者无疑是进士中的进士,状元中的状元,光宗耀祖,身价倍增。
在怀远驿备考的某天晚上,风雨大作,苏氏兄弟读到韦应物的“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的诗句时,触景生情,心有所感。他们约定,待到日后功成名就,一定及早退隐,同回故乡,纵情山水,再叙手足之情。这是兄弟二人一个终身不变的约定。风雨之盟,苏轼从未忘记。
这次制考,苏轼考入第三等,实际上就是一等。因为按照宋代制科惯例,一、二等都是虚设,实际最高等级就是第三等,其次为第三次等、第四等、第四次等。苏辙考入第四等。北宋自开制科以来,只有吴育一人得过第三次等,其他都是四等以下。苏轼能得第三等是破天荒的。、
后来,兄弟二人在宦海中忙碌奔波,到了苏轼在密州中秋大醉,写下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时,他与弟弟苏辙已经有7年没有见面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苏轼不能不想起相距不远,却无法见面的弟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是写给身在异地的弟弟的,也是用来自我安慰的。
以上是我对这段小序并不成熟的理解,还是那句话,小序很重要,学习和朗诵时,都不应该忽略掉。
拙见之二是在朗诵中读错一个字,漏掉两句诗。在这四位朗诵者中,有一位老师将“低绮户”读成了“低倚户”。绮与倚,外形十分相像,但是字义与读音都不同,不可互换替代。绮户,在词中是指刻有雕花的门窗。倚户,是什么意思呢?猜测是倚靠在门窗上吧,这恐怕就失去了苏轼的本意。试想,中秋之夜在月光下倚靠着门窗上不睡觉,该多么令人费解,哪有一点后边“照无眠”的诗词之美。也许有人说,邓丽君、王菲唱这首歌就是唱“倚”字,而不是唱“绮”字,莫非她们都错了吗?如果在演唱上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她们确实就是唱错字了,难道“绮”字是个多音字,还有另外一种读法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如果一定要为她们找个理由的话,或可用方言来解释,据说粤语中将“绮”字读为“倚”。总之,还是要在理解字义与作品内容的关系上来进行朗诵和演唱,这样才能表现出作品的本来意图。
另外,还有位老师在朗诵中把“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句给省略掉了,不知是因为朗诵时间限制,有意为之,还是一时的马虎疏漏,实为美中不足。
一个于古诗词和朗诵均为外行的“小白”,居然不知天高地厚给名家提意见,而且还提出若干条,真是班门弄斧,自不量力。狂悖不当之处,还望诸君海涵。
苏轼的这首词流传近千年,还能如此深入人心地被传诵,答案就在老百姓的口碑上。无字的丰碑,自在人心,远远胜过千言万语。中秋快到了,让我们一起仰望夜空,把酒遥看那轮渐高渐圆渐大渐亮的明月,尽情地歌之诵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上一篇:节日开头的优美句子短
- 下一篇:帮助人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