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关于孝顺(求所有的孔子关于孝顺的名言)

时间:2022-04-21 10:1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国学论坛 | 评论: 次 | 点击:

孔子的名言关于孝顺(求所有的孔子关于孝顺的名言)

1.求所有的孔子关于孝顺的名言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2、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便行了,至于狗和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存心严肃的孝顺父母,那养活父母和饲养狗马怎么去区别呢?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一边替他们高兴,一边担忧

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当他父亲活着(父在,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对于父之道长期地不加以改变,可以说做到孝了。

5、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做父母的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发愁(意在做孝子的应该体谅父母,保重健康,不要让父母担忧)

注: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

2.孔子的名言 要关于孝的

论语孝的名言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论语中有关孝心的名言

1、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为政第二》

译文: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和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2、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为政第二》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3、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里仁第四》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4、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 为政》

译文: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让父母对自己除开担忧生病一事外,再无别的担忧。”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学而篇第一》。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

4.孔子说中将讲孝顺父母的名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5.孔子关于孝这一品德的名句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6.孔子关于'孝‘的语录有那些啊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替孔子赶车,孔子对他说:“孟孙氏问我怎样做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问:”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侍奉他们,父母不在世后,要依礼节安葬他们,依礼祭祀他们.” 孟懿子的儿子孟武伯问怎样做是孝,孔子回答说:“做父母的就是担心子女的品行不好,所以,孝顺父母,就要涵养自己的德行,不要使父母担忧.” 子游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现在的人所谓孝顺,只是能奉养父母就可以了,但这是很不够的,因为对狗对马,人也能饲养它.如果对父母只能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所以重孝道、事父母,要出于诚敬,而不止于物质上的奉养而已.孔子告诉弟子:“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因其年高长寿而欢喜,另一方面因其日益衰老而担心.” 孔子还说:“侍奉父母,如果我们觉的父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们要婉言相劝.如果父母不听,我们还是要尊敬父母.尽管内心忧虑,对父母却并不怨恨.” 子夏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子女侍奉父母能经常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如果仅仅做到有了事,孩子为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来享受,但是,子女的脸色却很难看,这难道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最后孔子还有一个关于孝的经典对话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孔子的名言关于孝顺

《论语》10句话,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孝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根基。那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个孝子呢?《论语》中讲了很多,下面挑选出来的这十句话,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孝的含义,各有侧重,我们共同学习一下。

一、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第一》

就是说无论父母在世还是去世,都要坚守志向,保持言行一致,永远谨记父母的正确教导,这才叫孝。如果父母在世的时候老实听话,父母一去世,就把父母那些教诲忘掉,开始任意妄为了,那就不叫孝了。

二、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第二》

父母在世的时候,要以礼侍奉;在父母去世后,要以礼安葬、祭祀他们,这些礼节是诚敬之心的体现,要认真对待,不可怠慢。

三、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第二》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道,孔子没有正面回答,他说:为人父母最担心的事,就是儿女生病。意思就是说我们要珍惜身体,能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不让父母担心忧虑,就算是尽孝了,这是最基本的。

《论语》10句话,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孝

四、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

孝养父母,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保障的层次上,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要体谅父母的感受,尊重父母的意愿。不然的话,那就跟养犬马没什么分别了。

五、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撰,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第二》

这次是子夏问孝,孔子说孝敬父母最难的地方,就是能够保持对父母的和颜悦色。所以说赡养父母只是应尽的本分,至于孝与不孝,主要还是看对待父母的态度。如果有事情就让年轻人去做;有好吃好喝的,就让老年人享受,这难道就算是尽孝了吗?

六、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第四》

父母也会有犯错的时候,儿女看到父母犯错,应该委婉地劝说。即使父母没有听从我们的意见,也要保持对他们恭恭敬敬,不可有怨恨之心。

《论语》10句话,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孝

七、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第四》

父母在世的时候,我们不要随便到处乱跑。如果有事情必须出去,那就一定要告诉父母我们的去处,还有我们要做什么事情,大概什么时候回来,这些都要提前交代清楚,免得父母给我们担心。

八、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第四》

父母逐渐衰老,尽孝时日不多,所以父母的年龄,我们不可不知。一方面我们会为父母的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也会因为父母时日渐少而忧虑,提醒我们要及时尽孝。

九、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第十三》

儿子举报父亲,表面上确实是大义灭亲,但却不符合人情事理。出了事情,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这是人的本性使然,是情理之中,虽然可能不合法律法规,但其中也包含了正直的一面。

《论语》10句话,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孝

十、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第十七》

孔子的学生宰我,名予,觉得为父母服丧三年,时间太久了,服丧一年应该就可以了。所以孔子说了上面这段话:

宰我不仁呀!孩子生下来的三年,完全要靠父母养育,三年后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三年的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我难道没有受过父母的三年养育之恩吗?意思就是,宰我这样做,就是忘恩负义的小人,父母养育你三年,有没有嫌太久呢?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