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悲喜(表示苦中作乐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时间:2022-04-22 10:53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有书共读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名言悲喜(表示苦中作乐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表示苦中作乐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表示苦中作乐的名言名句有:
1. 什么叫作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 ——菲里浦斯
2. 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 ——俾斯麦
3.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 ——俾斯麦
4. 一次失败,只是证明我们成功的决心还够坚强。 ——博 维
5. 善于苦中作乐,连笑容都苦涩。——郑江 《文心雕龙》
6. 吃得苦中苦,亦只为苦中人,重在苦中作乐时。——曦曦 《大脑》
7. 我们关注身边的世界,体会别人的痛苦,我们用我们对他们的关注表达关怀。
我们不再像他们那样,回避生命的感伤,而直接寻找理性的光辉;
我们也不再像他们那样,在摇滚乐的喧嚣声中低头凝望自己的影子,并且自我抚摸。
我们将真诚地体谅别人,从而在这个人心渐冷,信念失落的年代努力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思想。
我们将把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作为前提,并且加以张扬。——贾樟柯 《贾想》
8. 幼年时,我们要看喜剧,憧憬快乐的人生。青年时,我们要欣赏悲剧,磨炼脆弱的灵魂。中年,我们要看悲喜剧,在悲中找喜、苦中作乐!老年,我们要欣赏默剧,于沉寂中感悟人生。——刘墉 《冷眼看人生》
9. 周作人说:“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高军 《世间的盐》
10.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衣苦谋食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凌力 《少年天子》
11. 学会苦中作乐,生活才不会难过!——李炜 《一个人旅行》
12. 也许人年少时候的所有天赋,都源于苦中作乐而不自知。——八月长安 《你好,旧时光》
13.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和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 托尔斯泰
14.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明·冯梦龙辑《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15. 大家活得平平顺顺,锦衣玉食时说快乐,不是真乐,能苦中作乐,才算是得到了快乐的真谛。 在喧嚣中保持安静,在坎坷困顿中不失大度,此时此刻,胸襟才算开阔,闲情逸致也就养成了。——于丹 《于丹趣品人生》
2.外国有关悲与喜的名言
1、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2、这是不是你一直想要的生活,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喝茶读书,不争朝夕。阳光暖一点,再暖一点,日子慢一些,再慢一些。
3、总是心神不安的惦记你,你是否知道前方有多少悲喜其实我只是想陪你一起走过风风雨雨。
4、在一种悲喜交集的情绪之下,让幸福和忧郁分据了我的双眼,殡葬的挽歌和结婚的笙乐同时并奏,用盛大的喜乐抵销沉重的不幸,我已经和我旧日的长嫂,当今的王后,这一个多事之国的共同统治者,结为夫妇。
3.关于生死观的名言警句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死);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而死)。
2、要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3、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村上春树
4、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5、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肖伯纳
6、人生的最高理想是为人民谋利益。——德莱塞
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战国孟轲
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两个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8、人固然应该生存,但为的是进化;也不妨受苦,但为的是解除将来的一切苦;更应该战斗,但为的是改革。——鲁迅
9、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蒙田
10、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陈寅恪
4.关于生命有喜有悲的名言
2、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西塞罗
3、不要以感伤的眼光去看过去,因为过去再也不会回来了,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好好对付你的现在 现在正握在你的手里,你要以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气概去迎接如梦如幻的未来。----郎费罗
4、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潜
6、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塞内加
7、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磨了一半。---- 赫伯特
8、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罗曼·罗兰
9、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10、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 爱因斯坦
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人体的健康分开。——车尔尼雪夫斯基
苏轼三首经典诗词,道尽人生三种境界
叶嘉莹说:
“人生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真心性,心灵的一片清净洁白。而诗词,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不管年龄如何变化,遭遇怎样复杂,我们的心境总能用一首诗词来表达。
诗以言志,歌以咏怀。
诗词的伟大,不只在于其高超的艺术手法,更在于其中蕴藏的人生境界。
下面的这三首词,便揭示了我们一生中追寻的三种人生境界:青年洒脱,中年通透,老年超然。
青年洒脱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周国平曾说:
“傻瓜从不自嘲;聪明人嘲笑自己的失误;天才不仅嘲笑自己的失误,而且嘲笑自己的成功。”
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元丰五年,被贬黄州的苏轼来到城外的赤壁矶。
看到壮丽的风景时,他感慨万千:想当年,三国的周瑜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而如今的自己却被贬江湖,早生华发。
正当世人以为苏轼接下来会黯然神伤时,他却笔锋一转,写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神来之笔。
和永恒的江水、江月相比,短暂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善于自嘲的人最为洒脱,他们往往有着强大的自信与宽广的胸怀,也总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一笑而过的态度应对苦难,最终将困窘的生活过成了诗。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当年孔子带着子贡、子路等弟子周游到郑国,由于一些突发情况,孔子和弟子们走散了。
弟子们十分着急,分头寻找孔子。
后来,有位行人告诉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一个人,脑型有点像尧,眼睛有点像舜,嘴有点像皋陶,但从远处望去,却更像一条丧家之犬,这个人是不是你要找的老师呀?”
子贡来到东门外,果然找到了孔子,并把那人的描述告诉了他。
孔子听后不仅不生气,反而笑着说:“他的形容很贴切,我确实像一条丧家之犬。”
林语堂说:
“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生活不易,何必纠结,那些以洒脱为心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因为他们在认清真相后,依然选择热爱。
倘若年少的你能够学会洒脱,你便能接受自己的缺陷,包容外界的刁难,为原本苦闷的生活,增添几分喜剧色彩。
中年通透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梁实秋在《人生不过如此而已》中写道: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中年之际,得失与悲喜已不再是那么重要,保持一颗通透的心,去回味自我才可以活得通透。
写下这首词的苏轼,已经在黄州度过了三个春秋。
虽然苏轼被贬黄州的日子不好过,但他却主动脱去文人的长袍方巾,穿上农人的芒鞋短褂,建鱼塘,开东坡,寻美食,迎新生。
这天天气不错,苏轼和友人出游沙湖道,突遇春日急雨。拿着雨具的奴仆们先行回去了,一起游玩的朋友避雨不及、狼狈不堪。
唯有苏轼缓步自若,怡然自得。风停雨歇,苏轼蓦然回首,悠然感怀,任你风雨交加,我自岿然不动。
罗曼·罗兰说:
“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
人生如行舟,历经风雨依然从容的心境,便是人在中年时最好的压舱石。
柳宗元21岁便进士及第,一路升到监察御史里行,可谓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
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革新的核心人物“二王八司马”统统被贬,柳宗元作为其中骨干也被贬永州。
虽说还有司马职位,但柳宗元在永州连个住处都没有,他只得借住在寺庙之中。
出身名门望族的他何曾这么狼狈过?
但他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身患重疾,几近丧命,母亲病故,儿子夭折,妻子早逝,一连串的打击让柳宗元感受到了命运的多舛。
就连后来的欧阳修也同情道:“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
柳宗元的前半生虽满是风雨,可这无情风雨依旧不能让他望而却步,所以,他选择用山水装点自己的余生。
与其在苦难中自怨自艾,不如在失意中寻找一份淡定从容,在迷茫中保持一份通透。
“投以空旷地”的柳宗元远离了尔虞我诈的宦海,得以“纵横放天才”,和友人一起游历了永州的山水。
走累了就坐在草地上,拿出一壶酒,不醉不归;喝醉了,就躺在草地上休憩一会儿,做个好梦。
十年的永州生活,柳宗元以笔墨为这里的山水作传,这便是他不屈苦难的宣言。
正如余秋雨在《柳侯祠》中评价柳宗元说:
“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了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
人生自古多风雨,有谁相安过百年。
真正的强者,哪怕生活是一地鸡毛,他也会把这一地鸡毛捆扎成鸡毛掸子,掸去心灵浮尘。
人到中年,要有能在困难面前,与之握手言和的勇气。
如此,才能在山重水复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柳暗花明。
老年超然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陆游曾在《作雪寒甚有赋》一诗中写道:“老人别有超然处,一首清诗信笔成。”
人在老年,已是“满目青山夕照明”,唯有超然物外,方可领略这晚霞的美。
老年的苏轼生活十分淡泊,常与友人一起饮酒赋诗。
这一夜,苏轼夜饮醉归。
怎奈家童酣睡不醒,无法入门。但他并不气恼,而是转身拄杖临江,沐着明月清风,听闻涛声。
此时的苏轼感受到世间种种,浮浮沉沉,终究抵不过人心的超然物外。
一只小舟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也将苏轼的心绪带到了那无垠的江湖中,他也终于在江湖中抵达了恬淡自适的超然旷达佳境。
周国平在《悲观·执著·超脱》中写道: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之上的豁达胸怀。”
在老年,学会放下执念,不伤春悲秋,才能优雅地老去。
季羡林的老年便是如此度过。
他在58岁时曾挖土挑粪,88岁时转身成为“文学泰斗”。
尽管身份发生了变化,但他对于生活的态度一直是淡然自适。
面对人生中的低谷,他将自己住过的牛棚形容成大院,将自己看作是孙大圣,这份苦中作乐,将他的身心从困难中解脱出来。
苦难,只能使他豁达乐观,荣誉,亦不过是过眼云烟。
1999年,在季羡林的寿宴上,宾客们纷纷盛赞他的品格和学问,说他是“明灯”,是“太阳”。
到季羡林讲话时,他说众人刚刚赞美的并不是他,他只是一个尽本分的学者罢了。
后来,他更是亲自辞去外界强加给他的诸如“国学大师”、“学术泰斗”、“国宝”等美名。
摘掉了这几顶桂冠,季羡林才算恢复了“自由之身”。
丰子恺说: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生命需要一份超然,光阴亦需要一份从容。
年少时拿得起,年老时放得下,岁月的无情,终究会被一个人的超然所融化。
当你老了,修得一份超然,余生自然无恙。
▽
在央视纪录片《苏东坡》中,有这样一句话:“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的境遇里,与他相遇。”
苏轼身上,有道家的顺应自然,有儒家的积极进取,也有佛家的放下解脱。
少年时洒脱,中年时通透,老年时超然,便是苏轼教给我们的最好活法。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