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博字名言名句(有战字和博字的名言有什么)
时间:2022-04-22 13:4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经典经方学堂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带博字名言名句(有战字和博字的名言有什么)
1.有战字和博字的名言有什么
一,1、素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2、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3、树立一个国度靠的不是幻想,它终极总要诉诸血跟铁----(史文化)4、所有的母亲都仇恨战斗(贺拉斯)5、叫嚷战争的人是魔鬼的顾问(欧洲)
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出处】:《论语·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含有聪和博的名言
含聪的成语: 1▲蔽聪塞明 △bìcōnɡsèmínɡ △典故:蔽:遮;聪:听觉灵敏;明:香得清楚。
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例子:二、是对于现实要“~”,麻木冷静,不受感触,先由努力,后成自然。(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 2▲冰雪聪明 △bīngxuěcōngmíng △典故:比喻人聪明非凡。
△出处: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例子:以~的文章,写雷霆精锐的思想,这种议论,就容易动人听闻了。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回) 3▲聪明才智 △cōnɡmínɡcáizhì △典故:指人的智慧和才能。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4▲聪明伶俐 △cōngmínglínglì △典故: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
伶俐:灵活、乖巧。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例子:原来这乐和是一个~的人;诸般乐品学着便会;作事道头知尾;说起枪棒武艺,如糖似蜜价爱。(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九回) 5▲聪明一世 △cōngmíngyīshì △典故: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聪明。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我断不出此事,枉自聪明一世。每日退堂,便将画图展玩,千思万想。”
6▲聪明正直 △cōngmíngzhèngzhí △典故: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例子:那包爷(拯)自小~,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7▲聪明智慧 △cōngmíngzhìhuì △典故:智力过人,心思敏锐。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不觉魏鹏渐渐长大……聪明智慧,熟于经史。”
△例子:要论这小姐的模样儿,~,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 8▲耳聪目明 △ěrcōngmùmíng △典故: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出处:《周易·鼎》:“耳目聪明。” △例子:此时服了朱草,只觉~,谁知回想幼年所读经书,不但丝毫不忘,就是平时所作诗文,也都如在目前。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 9▲绝顶聪明 △juédǐngcōngmíng △典故:绝顶:极端。形容异常聪明。
△例子:庄子是~的人,他的门徒大约也是些~的人。(郭沫若《庄子的批判》) 10▲明目达聪 △míngmù dá cōng △典故:眼睛明亮,耳朵灵敏。
形容力图透彻了解。 △出处:《书·舜典》:“明四目,达四聪”。
△例子:当此际者,正宜~,励精图治。(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五) 11▲自作聪明 △zìzuòcōngmíng △典故: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
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出处:《尚书·蔡仲之命》:“无作聪明,乱旧章。”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四:“严州分水县,故额草书‘分’字,县令自作聪明者,谓草体非宜,自真书三字刻而立之。” 含博字的成语: 博采众长 博采众议 博大精深 博而不精 博而寡要 博古通今 博览古今 博览群书 博览五车 博洽多闻 博施济众 博识多通 博士买驴 博硕肥腯 博通经籍 博文约礼 博闻辩言 博闻多识 博闻强记 博闻强识 博闻强志 博物多闻 博物君子 博物洽闻 博学多才 博学多闻 博学洽闻 博弈犹贤 博闻强记 可能有些有重复,家里的成语书太多了对不起。
以下是一些博字开头的成语的翻译:博大精深谓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多用于抽象事物博古通今通晓古今的事情。
形容学识渊博博览五车谓读书多,学识渊博博施济众广施恩惠,拯救众民。语出《论语·雍也》:“子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博士买驴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
郲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后以“博士买驴”表示文词繁冗,不得要领的意思博硕肥腯肥壮。
多指六畜肥壮博文约礼广求学问,恪守礼法。约,约束。
语本《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博闻强记同“博闻强识”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博闻强志同“博闻强识”博物君子博学多识的人博物洽闻见多识广,知识渊博博弈犹贤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后谓不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为“博弈犹贤”。
3.诗经中中含含博字的句子
诗经·鲁颂·泮水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旗。
其旗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蹻蹻。
其马蹻蹻,其音昭昭,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
既饮旨酒,永锡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
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嫌囚。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
烝烝皇皇,不吴不扬,不告于讻,在泮献功。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车孔博,徒御无斁。
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获。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车孔博,徒御无斁。
中医名人名言100句 建议中医人收藏
体悟医者仁心,传承大家风范。这100句中医名人名言,建议大家熟读成诵,在脑海中多思考,说不定能让你受益终生
▍全文共4921字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1、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
——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
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杨泉《物理论》
3、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
——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4、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
——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
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王叔和《脉经序》
6、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
——李梃
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8、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9、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10、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褚澄《褚氏遗书》
11、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陈梦雷
12、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13、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
——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14、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机《伤寒论原序》
15、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
——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16、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17、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
——王叔和《脉经序》
18、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
——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19、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20、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
——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21、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22、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23、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
——张介宾《景岳全书论治篇》
24、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
——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
25、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辨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
——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
26、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
——赵宜真《秘传外科方总论》
27、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
——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
28、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
——吴尚先《理渝骈文续增略言》
29、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
——张畹香《张畹香医案卷上》
30、寸尺弱,勿汗,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程钟龄
31、盖医者人命所关,固至难极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为之也。
——徐灵胎《医贯砭卷上伤寒论》
32、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
——明•江瓘《名医类案•医戒》
33、疾有误凉而得冷,证有是非而实非。差之毫厘,损其寿命。
——褚澄《褚氏遗书》
34、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35、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
——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序》
36、医以济世,术贵乎精。
——吴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37、术日以精,怀日以虚;名日以高,行日以谨。
——吴尚先《理渝骈文》
38、要在临病之时,存神内想,息气内观,心不妄视,着意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断死决生,千无一误。
——华佗《中藏经察声色形证决死法》
39、良医医病,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草本典卷二十二》
40、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顺逆进退,存乎其时;神圣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
——李中梓《医宗必读•用药须知内经之方法论》
41、学者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
——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五》
42、知针知药,固是良医。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孔穴主对法》
43、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
——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三传中录京师水火说》
44、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
——徐廷祚《医粹精言卷一胞以为怀》
45、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
——程国彭《医学心悟》
46、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
——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
47、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
——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48、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
——顾仪卿《医中一得》
49、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程国彭
50、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
——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51、名相治国,名医活人,人贵于人有济耳。
——郭霭春
52、痛夭枉之幽厄,惜坠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53、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询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
——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54、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
——聂尚恒《活幼心法•卷一》
55、学问无窍,读书不可轻量也。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56、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
——张从正《儒门事亲》
57、医之临病,胜于临敌。
——怀远《医彻•卷四医箴疗医》
58、看方犹看律,意在精详;用药如用兵,机毋轻发。
——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三》
59、今之医者,凡遇一证,便若观海望洋,茫无定见,则势有不得不为杂乱,而用广络原野之术。
——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论治篇》
60、古人以神圣工巧言医。又曰:医者,意也。以其传授虽的,造旨虽深,临机应变,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自非尽君子随时反中之妙,宁无愧与医乎?
——朱震亨《局方发挥》
61、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
——赵雄驹《伤寒论旁训•序》
62、古方不可不言,不可信之太过,亦不能全信。须对症细参,斟酌尽善。
——吴瑭《医医病书》
63、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64、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
——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65、人知君相不易为,不知医士不易为。盖君相之生杀人也,其道显而共闻;医士之生杀人也,其道微而难辨。
——李中梓《诊家正眼尤序》
66、学到知羞,方知艺不精。
——张景岳《类经论治类四失》
67、医本期于济世,能治则治之,不必存贪得之心。近率以医为行业,谓求富者莫如医之一途。于是朋党角立,趋利若骛。入主出奴,各成门户。
——赵学敏《串雅内编》
68、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
——孙思邈《千金翼方》
69、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
70、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身体好。不知保养不算巧。
——庄邺策
71、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
72、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卫生宝鉴》
73、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
74、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
75、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抱朴子》
76、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老老恒言》
77、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
——《退庵随笔》
78、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淮南子》
79、士商失业,动辄悬壶,朝读方歌,夕已行道,《素》、《灵》、《内》、《难》,本未知何种书名;张李刘朱,雅不识何时人物,解得二三汤剂,公然自翊万能,此不学无术,误人误己,其弊曰妄。
——张山雷《黄墙朱氏私立中国医药学校宣言书》
80、医家有割股之心,安得有轻忽人命者哉?
——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
81、做人要有人格,看病要有医德,贫莫贫于无才,贱莫贱于无志,缺此不可为良医。
——秦伯未•语,摘自吴大真等辑《秦伯未医文集》
82、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须辨,当思人命至重,冥极难逃,一旦差讹,永劫莫忏,乌容不慎,如是者谓之心小。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园心小胆大论》
83、补即补而泻即泻,热斯热而寒斯寒,抵当承气,时用回春,姜附理中,恒投起死,析理详明,勿持两可,如是者谓之胆大。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园心小胆大论》
84、宅心醇谨,举动安和,言无轻吐,目无乱观,忌心勿起,贪念罔生,毋忽贫贱,毋惮疲劳,检医典而精求,对疾苦而悲悯,如是者谓之行方。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园心小胆大论》
85、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谓胆大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园也。
——后晋•刘昫《旧唐书•孙思邈传》
86、禀赋有厚薄,年岁有老少,身形有肥瘦,性情有缓急,境地有贵贱,风气有柔强,天时有寒热,昼夜有重轻,气色有吉凶,声音有高下,受病有久新,运气有太过不及,知常知变,能神能明,如是者谓之智园。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87、逐字逐句地读书,看似涩滞难前,实则日积月累,似慢实快。那种一目十行,浮光掠影的读法,不过是捉摸光景,模糊影响,谈不到学问。
——岳美中•语,摘自周风梧等主编《名老中医之路》
88、凡做学问都有一个精与博的辨证关系,属于基础理论部分,必须要达到精通、精纯的程度;非基础的,但直接或间接与本学科有关的以及一般知识,便须博览,要广泛地涉猎。
——任应秋•语,摘自周风梧等主编《名老中医之路》
89、凡书理有未贯彻者,则昼夜追思,恍然有悟,即援笔而识之。历今三十载,殊觉此道精微。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自序》
90、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晋•杨泉《物理论》
91、(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
——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
92、(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
——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93、大医精诚。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94、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95、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96、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97、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98、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99、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100、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