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言名句大全注解(中国古代名言名句精选+注释)

时间:2022-04-22 19:0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国学明志 | 评论: 次 | 点击:

古代名言名句大全注解(中国古代名言名句精选+注释)

1.中国古代名言名句精选+注释

★你热爱生命吗?那幺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伦·凯勒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陈师道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歌德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岁去弦吐箭。

--孟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

—陶渊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萧绎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全集》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鲁迅 时间就是生命。

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 《鲁迅全集》 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 鲁迅 尽可多多创造快乐去填满时间,那可活活缚着时间来陪着快乐? —— 闻一多 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于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 《雷锋日记》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 邓拓:《生命的三分之一》《燕山夜话》 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 —— 丁肇中 以最简单的方法,获取最大的效果。

—— 但丁:《神曲》 时间应分配的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 ——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正当地利用你的时间!你要理解什么,不要舍近求远。

—— 歌德:《格言诗》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行长的时期;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 —— 歌德:《格言诗》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 《达尔文生平及其书信集》 我的生活过得象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

—— 《达尔文生平及其书信集》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 培根 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

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 斯宾塞:《教育论》 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掉时间相比了。 —— 屠格涅夫 时间不能增添一个人的寿命,然而珍惜光阴可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 卢瑟·伯班克 每天不浪费或不虚度或不空抛剩余的那一点时间,即便只有五、六分钟,如得正用,也一样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游手好闲惯了,就是用着聪明的才智,也不会有所作为。

—— 雷曼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作勉励,岁月不待人。

—— 陶渊明:《杂诗》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 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 文嘉:《今日》 今日生活,今是动力,今是行为,今是创作。

—— 《时》《李大钊选集》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里,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去,从我的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 《匆匆》《朱自清文集》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 董必武:《题赠〈中学生〉》 凭着日规上阴影底潜移,你也能知道时间在偷偷地走向亘古。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象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 席勒 我现在这一分钟是经过了过去无数亿万分钟才出现的,世上再没有比这一分钟和现在更好。

—— 惠特曼:《草叶集选 》 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 —— 鲁迅 ……疾驰的岁月却是窃取生命的小偷:窃取后,头也不回地一个追着一个,匆忙逃走。

—— 鲁特夫拉·木塔里甫 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时间会刺破青春底华丽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底额角;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横扫的镰刀。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 富兰克林 时间就是生命。

—— 富兰克林 我的产业是这样美,这样广,这样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 —— 歌德 时间是人的财富、全部财富,正如时间是国家的财富一样,因为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后的成果…… —— 《巴尔扎克论文选》 时间是不可占有的公有财产,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理愈益显露。

—— 培根 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 《培根论说文集》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 —— 《培根论说文集》 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

—— 别林斯基 世界上。

2.中国古代名言名句精选+注释

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 [解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解读]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

果:坚决。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尽心上》 [解读]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君子坦荡荡。仰:仰头。

怍(zuò):惭愧。 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于.尽心下》 [解读] 饱食伤心,欲多伤心。修养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最好的办法是减少私欲。

欲:情欲,贪欲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解读]成语“一暴十寒”出自 这句话,原文是:“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意思是: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比喻做事一日勤,十日怠,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

虽:即使。暴(Pù):通“曝”,晒。

寒:冻。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

——《荀子·劝学》 [解读]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

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欲速则不达。

——《论语·子路》 [解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

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 [解读]了解自己这方面的情况,也了解敌方的情况的人,打一百次仗也没有危险。这是春秋末期吴国军事家孙武的一句名言,它的适用范围不限于军事方面,只要和他人有关的,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有一个知己知彼的问题。

殆(dài):危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

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知子莫若父。

——《管子·大匡》 [解读]没有比父亲更了解自己的儿子的了。知:熟悉。

莫:没有。若:像。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解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

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解读]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

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汉魏南北朝名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解读]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

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百闻不如一见。——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解读]听得再多,不如亲眼看到一次。

指看到的比听到的要可靠些。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曹植《七步诗》) [解读](豆萁与豆)本来都是豆根所生,(豆萁燃烧着)煎熬豆子,为什么这么紧急?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违背天理,为常情所不容。告诫人们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嫉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如不做到,就将处死。曹植未走完七步,便作成了一首诗,后人称为《七步诗》。

广泛流传的四句是:“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

3.中国古代名人名言及解释

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韩非子》任何成功,都是厚积薄发,多年苦修换来的,不怕走得慢,只怕不开始。2、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幽窗小记》 走在奋斗的路上,不要过分在意一些荣辱,平常心便好。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心思澄澈,安定有力,摒除诱惑,才可成就大事业。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努力,终会有所收获,皇天不负有心人。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列传》 前进的路上,要不断反思、关照自己的不足,学习更多东西,更进一步。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钻进钱眼,不惜违法乱纪;做人,穷,也要穷得有骨气!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想干成大事,除了勤于修炼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下来。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心中有理想,脚下的路再远,也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任何事业、学业的基础,都要以自身品德的修炼为根基。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财富如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留下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11、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三国演义》英雄气概,威压八万里,体恤弱小,善德加身。1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老去的只是身体,心灵可以永远保持丰盛。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做领导,要能体恤下属,一味打压,则尽失民心。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越是微小的事情,越见品质。15、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知行合一,方可成就事业。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若是天下人都能互相体谅,纷扰世事可以停歇。17、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立志越高,所需要的能力越强,相应的,逼迫自己所学的,也就越多。1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忠心,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精神。

4.“古代历史”名言名句大全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欲灭其国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 ,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龚自珍

历史睡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你们醒着~洛夫

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英]莎士比亚

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往未来 [英] 史蒂芬·斯宾得

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德]赫尔巴特

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恩格斯

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法]马克·布洛赫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曾巩《南齐书序》

史乃"述往以为来者师也,经世之大略" --- 王夫之

5.中国古代名言,诗句共100个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当仁,不让于师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12.满招损,谦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9.不怨天,不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6.三思而后行。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31.知耻近乎勇。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

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

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

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

——《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58.学而不。

6.古代历史名言名句大全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欲灭其国,必去其史!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 ,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龚自珍

历史睡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你们醒着~洛夫

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英]莎士比亚

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往未来 [英] 史蒂芬·斯宾得

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德]赫尔巴特

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恩格斯

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法]马克·布洛赫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曾巩《南齐书序》

史乃"述往以为来者师也,经世之大略" --- 王夫之

7.求中国古代经典历史名言急越多越好最好带注释求中国古代经典历史名

这些够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 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

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 人。

8.跪求中国古代名言外加解释和理解

一志向"事业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引自《韩非子"喻志》: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王充(东汉哲学家)引自《论衡"别通篇》: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曹操(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引自《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引自《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张孝祥(南宋词人)引自《论治体 子" 甲申二月九日》: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孟轲(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荀况: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林则徐(清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引自《郑板桥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李清照(南宋女诗人)引自《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桓宽引自《盐铁论"制议》: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好问,是好的。

……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二读书"求知 孔丘引自《礼记"中庸"博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

韩愈引自《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朱熹引自《训学斋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王符(东汉思想家、哲学家)引自《潜夫论"赞学》: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荀况引自《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李惺(清代作家)引自《西沤外集"药言剩稿》: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 韩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王之涣(唐代诗人)引自《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颜真卿(唐代书画家)引自《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王国维(清代学者)转引自《人间词话新注》: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三天才"勤奋 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况引自《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9.跪求中国古代名言外加解释和理解

一志向"事业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引自《韩非子"喻志》: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王充(东汉哲学家)引自《论衡"别通篇》: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曹操(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引自《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引自《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张孝祥(南宋词人)引自《论治体 子" 甲申二月九日》: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孟轲(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荀况: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林则徐(清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引自《郑板桥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李清照(南宋女诗人)引自《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桓宽引自《盐铁论"制议》: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二读书"求知

孔丘引自《礼记"中庸"博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

韩愈引自《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朱熹引自《训学斋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王符(东汉思想家、哲学家)引自《潜夫论"赞学》: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荀况引自《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李惺(清代作家)引自《西沤外集"药言剩稿》: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

韩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王之涣(唐代诗人)引自《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颜真卿(唐代书画家)引自《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王国维(清代学者)转引自《人间词话新注》: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三天才"勤奋

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况引自《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古代名言名句大全注解

300句中华国学经典名言(附译文)1—100

300句中华国学经典名言(附译文)1—100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o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以后要不断地复习、实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和我一起商讨学问),不也快乐吗?虽然人家对我不了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o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最基础的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o学而》)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一副伪善的样子,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o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o学而》)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出外要敬爱自己的兄长。寡言少语,说话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6、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o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说:“我老师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来取得人们信赖的。”  

7、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o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  

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o学而》)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吃饭时不要求饱足,居住时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9、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o学而》)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要愁别人不理解自己,愁的应该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10、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o为政》)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你就会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在一定的位置上,许多星辰都来拱卫着你。”  

1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o为政》)  

【译文】孔子说:“用政法来教育人民,用刑罚来对待人民,人民只能暂时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他们,使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知道怎样是正确的行为。”  

1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o为政》)  

【译文】孔子说:“不断地温习旧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13、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o为政》)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个君子时)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能够算是一个君子了)。”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从比而不周。” (《论语o为政》)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讲的是团结协调,而不是勾勾搭搭。而那种没有道德的小人,却是勾勾搭搭,不讲团结,不顾大局。”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o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不去思考,也不能实用,那学习起来就会迷惘。如果只是苦思冥想,而不去读书充实自己,你就思不下去,疑而不定。”  

16、子曰:“……知之为之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o为政》)  

【译文】孔子(对弟子仲由)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17、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o为政》)

【译文】(鲁国当政的季康子向孔子问起执政如何让人民服从时)孔子说:“你对待人民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也会恭敬起来。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也就会对你尽心竭力了。你提拔好人,教育能力不好的人,他们也就会互相劝勉了。”  

1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o为政》)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就不知对他怎么办了(对这个人就不可交往)。”  

19、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o为政》)  

【译文】孔子说:“遇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不敢出面,就是懦弱。”  

20、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o里仁》)  

【译文】孔子说:“富裕与贵显,是人人所盼望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一个君子不会接受的。贫穷和下贱,是人人所厌恶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抛弃它,一个君子也不会干的。”  

21、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o里仁》)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一切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处理问题,就会招来很多人的怨恨。”  

22、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o里仁》)  

【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我老师他老人家的道,只是忠和恕罢了。”  

2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o里仁》)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人主要讲的是大义,一个缺道德的小人主要讲的是利。”  

2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o里仁》)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应该想想怎样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应该自己反省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2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o里仁》)  

【译文】孔子说:“对父母的年龄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高寿而欢喜,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寿高而有所恐惧。”  

26、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o里仁》)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言语要谨慎,工作要勤劳敏捷。”  

27、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o里仁》)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太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作伴。”  

28、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o公冶长》)  

【译文】(孔子的弟子宰予犯了错误)孔子说:“以前我听到别人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别人说的话,不但要听,还要考察他的行为,才能相信。”  

2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o公冶长》)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向孔子问孔文子为什么称“文”时)孔子说:“(孔文子)聪慧灵敏,爱好学习,肯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年龄轻的虚心求教……”  

30、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o公冶长》)  

【译文】孔子(在向弟子颜回、子路说起自己的志向时)说:“(我要使)老人活得安逸,朋友们信任我,年轻人怀念我。”  

300句中华国学经典名言(附译文)1—100

31、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o雍也》)  

【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贡关于仁的问题时)说:“所谓仁,是说自己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事事行得通,也让别人事事行得通。”  

3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o述而》)   

【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厌倦……”  

33、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o述而》)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培养目标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处理人际关系依靠仁,还要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3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o述而》)  

【译文】孔子说:“(教导弟子时)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启发他。如果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必再教下去了。”  

3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o述而》)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不去要,不理采)。”  

3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o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而改正自己。”  

3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o泰伯》)  

【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一个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肩负重任,路程遥远。”  

38、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o子罕》)  

【译文】孔子没有这四种毛病:不凭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是。  

3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o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40、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论语o子罕》)  

【译文】孔子说:“严肃而又符合原则的话,能够不接受吗?改正错误才是可贵的。”  

41、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o子罕》)  

【译文】孔子说:“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丧失元帅,(但是)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放弃自己的主张。”  

4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o子罕》)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经常乐观,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43、唯酒无量,不及乱。 (《论语o乡党》)  

【译文】(许多事情都有个标准、尺度)只有喝酒没有标准,没有限度。(一个人酒量有大有小)但不要达到乱(醉)的程度。  

44、子曰:“过犹不及。”(《论语o先进》)  

【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贡的问题时)说:“(做事情)过了头和达不到都不好。”  

45、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o颜渊》)  

【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仲弓问仁时)说:“自己所不愿干的事(或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加给别人。”  

46、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o颜渊》)  

【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时)说:“扪心自问,没有什么觉得惭愧的,又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47、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o颜渊》)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夏(在与孔子另一弟子司马牛谈话时)说:“四海之内的人,都是兄弟啊!”  

48、(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o颜渊》)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问食、兵、信三项哪项重要时,孔子)回答说:“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如果人民对于当政者失去信心,这个国家便站不起来了。”  

49、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论语o颜渊》)  

【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子张问政时)说:“在位的时候不要疲倦怠惰,执行政令时要保持忠心。”  

5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o颜渊》)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那些道德水平低下的小人,则与此相反。”  

51、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o颜渊》)  

【译文】(鲁国当权的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时)孔子答道:“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呢?”  

52、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o颜渊》)  

【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提高仁德。”  

53、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论语o子路》)  

【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仲弓问政时)说:“(一个当政者,应该)给下面的工作人员带头,不计较人家的小错误,提拔优秀人才。”  

54、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o子路》)  

【译文】孔子(在与弟子子路议论卫国政事时)说:“名义地位不当,说话就不顺理;说话不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成……”  

5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o子路》)  

【译文】孔子说:“一个当政者自身行为正当,即使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行为不正当,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你。”  

56、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o子路》)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莒父县当地方官后,向老师请教为政之道时)孔子说:“不要贪图快,不要贪小利。(有时候,你不踏实工作)只图快捷,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办不成大事。”  

57、(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o子路》)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问怎样才可以称之为“士”时,孔子)回答说:“言语一定信实,行为一定坚决……”  

5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o子路》)  

【译文】孔子说:“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些事情做得恰到好处,却不肯随声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5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o子路》)  

【译文】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60、(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o宪问》)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路问什么是完美无缺的人时,孔子)回答:“……看见利益首先想想该不该得,遇到危险便肯付出生命,经过长久穷困的日子都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说是个完美无缺的人。”  

300句中华国学经典名言(附译文)1—100

61、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o宪问》)  

【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以那种说得多、做得少的事为耻。”  

62、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论语o宪问》)  

【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路问怎样才算是君子时)说:“(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自己,来严肃地对待工作……修养自己,使上层人得到安乐……修养自己,使下层百姓得到安乐……”  

63、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o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志向愿干一番事业、素质高的人,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却只有勇于牺牲自己来保全仁德。”  

64、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o卫灵公》)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向孔子问仁时)孔子说:“一个工匠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精良。”  

65、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o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66、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o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避免别人对你的怨恨了。”  

67、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o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当政的君子不因为人家说上几句好话便提拔他,也不因为他不是好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68、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o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足以败坏道德。小事情不会忍耐,便会坏了大事情。”  

69、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o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考察一个人时)许多人都厌恶他,一定要认真地考察;许多人都喜爱他,也一定要认真地考察。”  

70、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o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人能够把道(规律)光大,而不是道来支配人、左右人。”  

7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o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我对)人人都进行教育,没有(贫富、贵贱、地域、年龄等)区别。”  

72、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o季氏》)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要考虑看得明白,听的时候要考虑听得清楚,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温和,自己的容貌态度要考虑端庄恭敬,说出的语言要考虑忠诚老实,对待工作要考虑严肃认真,遇到疑问时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将要发怒时要考虑发怒后有什么后患,见到可以得到的名利要考虑自己是否应该得到。”  

73、(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从,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o阳货》)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张向孔子问仁时,孔子)说:“庄重、宽厚、信实、勤敏、慈惠。庄重恭敬就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唤人。”  

74、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o阳货》)  

【译文】孔子说:“听到道路上的传言就四处散播,这是对道德的背弃。”  

75、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论语o微子》)  

【译文】孔子说:“(遇到困难或不顺利的事时)不动摇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恐怕是伯夷、叔齐那样的人吧?”  

7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o子张》)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物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77、孟子对曰:“……仁者无敌。”(《孟子o梁惠王上》)  

【译文】孟子回答(梁惠王)说:“讲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  

78、(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o梁惠王上》)  

【译文】(孟子)说:“孝敬自己家中长辈,并推广到孝敬别家的长辈;爱护我家的儿女,并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儿女。”  

79、(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o梁惠王上》)  

【译文】(孟子)说:“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80、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o梁惠王下》)  

【译文】孟子回答(齐宣王)说:“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  

81、(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o公孙丑上》)  

【译文】(孟子)说:“……我善于养我(这种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82、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孟子o公孙丑上》)  

【译文】孟子说:“(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家指出他的过失来,他很欢喜。(当年的圣君)禹听到不同意见后,很谦虚地向人家下拜。”  

83、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o公孙丑下》)  

【译文】孟子说:“依靠天上(自然界)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社会上人们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  

84、(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o公孙丑下》)  

【译文】(孟子说):“在道义上占主动的人,能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在道义上不占主动(无道、无德、无理)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85、(孟子)曰:“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蚀,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孟子o公孙丑下》)  

【译文】(孟子)说:“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到他们改正错误以后,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  

86、孟子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 (《孟子o滕文公上》)  

【译文】孟子说:“上面的人(指当政者)爱好什么,下面的人也爱好什么,甚至比上面的人更厉害。一个君子的道德表现好像是风,广大人民好比是草。风向哪边吹,草便向哪面倒。”  

87、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孟子o滕文公上》)  

【译文】孟子说:“老百姓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可不急地对待啊。”  

88、孟子曰:“贤君必恭俭礼天,取于民有制。” (《孟子o滕文公上》)  

【译文】孟子说:“一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恭敬节俭,一切依礼来对待下面。从人民那里索取时,要按规定办事。”  

89、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o滕文公下》)  

【译文】孟子说:“(一个大丈夫)应住到天下最大的地方——'仁’里,站在天下最高的位置——'礼’上,履行有利于天下的大道。如果得了志,应按这个道给人民办好事;如果不得志,也要独自按自己的道来行事(不要与社会上的坏人同流合污)。”  

90、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孟子o滕文公下》)  

【译文】孟子说:“荣华富贵不能乱我的心,贫贱困厄不能变我的志,威武强力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大丈夫啊!”  

300句中华国学经典名言(附译文)1—100

91、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o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便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如果不用音乐方面的六律,便不能端正五音;……如果不实行仁政,便不能把天下治理好。”  

92、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孟子o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夏、商、周三代得到天下是因为行仁,他们(的后人)失天下是因为他们不行仁。一个国家的衰败和兴起、生存和灭亡,都是这个道理。”  

93、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o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就要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啊!我管理别人,但是没管好,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够不够啊!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恭敬够不够啊!”  

94、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o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天下的基础是国,一个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每一个人。”  

95、孟子曰:“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o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服从天道的生存,逆反天道的灭亡。”  

96、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o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是获得了天下。获得百姓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支持了。获得民心也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到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97、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孟子o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仁,是人们最安心的住宅;义,是从们最正确的道路。”  

98、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孟子o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恭敬别人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掠夺别人。”  

99、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孟子o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00、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o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即不谦虚)。”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