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的名言

时间:2022-04-23 06:1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东方文化杂志 | 评论: 次 | 点击:

集邮的名言

1. 关于集邮的名言

集邮虽小道,以其能陶养性情,增广知识,不失为高尚所癖好。且可以遣兴,可以储蓄非犬马声色能比拟。而鉴辨精微,评价准确,犹为金石书画所不及。

——钟笑炉

集邮本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尤其对于物资学三者的力量,一样不能缺少。物是指邮票的本身,资是购买能力,学是丰富的邮识。

——王纪泽

注意邮德,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坚持业余。量力而行,持之以恒。爱而不迷,知足常乐。

——马任全

集邮之道应非一日之功,必须积年累月,持之以恒。积微不择细流,学贵穷年研究。

——赵善长

集邮可以怡情冶性,益智增知,育德育人,保健颐寿。

——郭润康

集邮需要研究,没有研究的集邮,如同藏书而不阅读。集而不研,受益何有。

—— 孔浩鸿

2. 有关集邮的名句

集邮是一种兴趣,也是一种学问,同时也是一种投资。通过收集、研究各种邮品,集邮者除了学会世界的历史、地理、花草鱼虫以及人物等相关的知识以外,还可以培养出一种禅定的情趣和修养耐性。估计全球有 3000 万集邮者。

邮品不仅包含邮票,还包含邮政机构发行和使用的封、片、简、戳等邮政用品。邮品形式多样,包括首日封、国际邮资航空信封、纪念封、原图卡、邮政明信片、邮资封、小全张、小本票、小型张、纪念邮戳、邮柬等。

集邮是以邮票及其他邮品为主要对象的收集、鉴赏与研究活动。邮票素有“国家名片”之称,每个国家发行邮票,无不尽选本国最优秀、最美好、最具代表性或纪念性的东西,经过精心设计,展现在邮票上。涉及的内容更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应有尽有,使得方寸之间的小小邮票成为包罗万象的博物馆、容纳丰富知识的小百科。

在世界集邮队伍中,有着许多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从小就喜欢集邮。在他任总统期间,修改了政府发行邮票的某些限制,让人把一部邮票印刷机装在一辆巡回车上,到各地展出美国邮票,以提倡和宣传集邮。罗斯福在谈到他集邮的体会时说:“集邮家得到的益处是如此之多,以致难以说明这种业余爱好的最大得益是什么。但是不论怎么样,集邮所提供的快乐证明,我们的爱好是可取的。我们得到的足以抵偿我们付出的代价。”

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爱好集邮,这是人们所熟悉的。他高度评价集邮是“积极的休息”,同时认为,同在集邮上的时间,也就是充满真知和发现的最好休息时间。有一回,巴甫洛夫对他的医生说:“邮票对我的健康所起的作用,比你给我的溴剂还要好。”

剧作家夏衍从十四五岁就开始集邮,收藏甚丰,是中外知名的集邮家。1983年,当举办中华全国集邮展览时,他就曾展出“红印花加盖邮票”专集,内有不少珍稀邮票,使许多集邮爱好者一饱眼福。他曾指出:“我们集邮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陶冶思想,提高艺术修养。”

邮票上的新闻史——外国篇

邮票上的新闻史——外国篇

◆ ◆ ◆ ◆ ◆

文: 马浩亮

世界各国在作为“国家名片”的邮票上,屡次将新闻行业作为重要设计发行题材。这些邮票上有名篇传世的传奇记者,有具有重要影响的新闻媒体,有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不同的传媒形态。

在国际上,美国堪称是发行记者纪念邮票最多的国家之一。如1947年发行的普利策纪念邮票,邮票名称即为“普利策与自由”,图案的三分之一是普利策沉思的头像,三分之二则是普利策的名言:“OUR REPUBLIC AND ITS PRESS WILL RISE OR FALL TOGETHER”(我们的共和国与她的新闻媒体兴衰与共)。

邮票上的新闻史——外国篇

美国发行的普利策百年诞辰纪念邮票

此外,获得过普利策奖的著名报人沃尔特·李普曼、《纽约时报》发行人阿道夫·奥克斯、《纽约论坛报》创办者霍勒斯·格里利、著名广播记者爱德华·默罗等,都曾单独登上美国邮票。

邮票上的新闻史——外国篇

美国发行的著名报人李普曼邮票

1940年8月伦敦大轰炸时,默罗站在一间民房屋顶上,迎着德军狂轰滥炸,以平静的语调直播:“你好,这里是伦敦……”,奠定其杰出广播电视主持人和战地记者的地位,被誉为“现场报道的鼻祖”。

美国还曾发行过记者题材的系列套票,如“女记者”系列一套4枚,“二战战地记者”系列一套5枚。“战地记者”系列第一枚就是20世纪第一位女战地记者玛莎·盖尔霍恩,票面上表明了盖尔霍恩采访过的西班牙、中国、诺曼底、达豪等字样。1941年4月,盖尔霍恩与丈夫海明威抵达中国重庆,两人均向美国各报刊发了多篇稿件。

邮票上的新闻史——外国篇

美国著名女战地记者玛莎·盖尔霍恩,二战时曾与丈夫海明威到中国重庆采访。

宣扬新闻自由价值,也是新闻题材邮票的重要内容。1958年,为纪念美国第一所新闻专业高等学府——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建立50周年,美国邮政部门发行了纪念邮票和纪念封,邮票上印有“FREEDOM OF THE PRESS”字样,纪念封上则印有校名、荣誉奖、校园建筑及学院创办人沃尔特·威廉头像。

邮票上的新闻史——外国篇

美国发行的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成立50周年纪念封和邮票

当然,还有一些新闻题材邮票战斗力十足,这方面尤其朝鲜最为典型。朝鲜《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青年先锋》等三大报每年都会发表新年联合社论,邮政部门往往还会配合发行邮票。

邮票上的新闻史——外国篇

朝鲜发行的“联合社论”邮票

从报纸、通讯社,到广播、电视,再到互联网、移动新媒体,传媒形态呈现出更多样、更丰富、更迅捷的变化、交替与共生。这些也被邮票完整记录了下来。

报纸是第一媒体,也是邮票最青睐的对象。无论是朝鲜的《劳动新闻》,还是日本1883年创办的第一份官方媒体《官报》、韩国1896年创办的第一份现代报纸《独立新闻》,都曾登上各自国家的邮票。

邮票上的新闻史——外国篇

日本《官报》百年纪念邮票

邮票上的新闻史——外国篇

韩国发行的纪念第一份现代报纸《独立新闻》创刊百年的纪念邮票

报纸题材邮票发行量最大的主要分为两类国家,一类是拉丁语系的意大利、西班牙及南美的巴西、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国。尤其是西班牙,在该国发行量较大的报纸如《最新消息报》《ABC报》《阿斯报》等几乎全部被印上邮票。

邮票上的新闻史——外国篇

西班牙发行的《最新消息报》邮票

另一类则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包括捷克、前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苏联的官方喉舌媒体如《真理报》《消息报》《红星报》都不止一次成为邮票设计素材。

邮票上的新闻史——外国篇

苏联发行的列宁阅读《真理报》的邮票

邮票上的新闻史——外国篇

意大利《亚德里亚邮报》创刊150周年纪念邮票

报纸类型多种多样,专业、行业报纸发挥重要作用。美国2000年为庆贺棒球比赛新纪录而发行的邮票,图案设计为一只棒球击破登载新纪录消息的报纸。意大利、墨西哥这样的足球强国则发行过足球报纸的邮票。许多海岛国家,如所罗门群岛、帕劳等,都曾为世界上第一份船务信息报纸《劳埃德日报》发行过邮票。

报纸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报纸题材邮票也涵盖了印报、编报、卖报、读报各个环节。墨西哥发行的《每日报》30周年纪念邮票图案就是该报的印刷厂。澳大利亚2013年发行了“头条新闻”专题邮票,精选了二战结束、人类登月等重大头条。瑞典邮政部门对卖报题材情有独钟,而该国也是国民阅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邮票上的新闻史——外国篇

澳大利亚发行的“头条新闻——二战结束”邮票

读报题材更是丰富多彩,上至国家领袖,下至普通市民,皆而有之。“最爱”读报的非列宁莫属,前苏联、民主德国、老挝都发行过列宁读报的邮票。越南发行过胡志明读报的邮票。

邮票上的新闻史——外国篇

德国发行的卖报邮票

邮票上的新闻史——外国篇

德国2000年发行的邮票,纪念1650年世界上第一份日报创刊350周年。

英国著名喜剧演员彼得·塞勒斯读报的照片,也被选为本国邮票图样。美国、意大利、瑞典、捷克、芬兰、阿尔巴尼亚、印度等国,都发行过普通民众读报的邮票。

与报纸相比,邮票上的杂志数量略少。美国1998年发行了《生活》杂志邮票,图案是该杂志1936年第一期的封面。

邮票上的新闻史——外国篇

美国发行的《生活》杂志邮票

在邮票上出现次数最多的杂志是冷战时期的《和平与社会主义问题》杂志,除中国、阿尔巴尼亚之外,其余的苏联、蒙古、越南、波兰、罗马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都发行过该杂志的纪念邮票。

通讯社是继报纸之后出现的又一类专门新闻机构。登上邮票的通讯社也不在少数,包括意大利安莎社、奥地利通讯社、加拿大通讯社等等。

邮票上的新闻史——外国篇

奥地利发行的邮票展示了电视记者的工作场景

作为第二媒体的广播,是另一大热门题材。英国发行过BBC的纪念邮票;前苏联1979年发行了莫斯科广播电台50周年纪念邮票,票面上标有多国语言文字,包括汉字“莫斯科广播电台”7个字。

邮票上的新闻史——外国篇

英国发行的纪念BBC创办50周年邮票

邮票上的新闻史——外国篇

苏联发行的莫斯科广播电台成立50周年纪念邮票,上面标有中文字样。

以电视为题材的邮票有英国独立电视台、法国电视台等主题邮票。日本2001年为民间放送联盟成立50周年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这一联盟是由众多广播、电视机构发起组成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及移动新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一点在邮票上也有所反应。泰国2012年的通讯日邮票,首次把平板电脑搬上了邮票。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