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名言
时间:2022-04-23 15:3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阅读时代杂志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汉语的名言
1.关于汉字的名言名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关于汉字的名人名言
关于汉字的名人名言有:1、茶是一种人生。
按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茶,是人,处在草木之间。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也是面对内心的态度。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2、一个个汉字站出来,在思想的跑道上,铿锵地疾走。 谁最后成了一枚干净方正的汉字,矗立不到且不朽?——谢正龙《白纸黑字》3、“别人忘记的。
我们会铭记。别人抛弃的,我们会捡起。
是不是异类或者会不会被人耻笑,这些我不在乎。我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丢的。
譬如中医、譬如汉字、譬如那延续数千年生生不息的华夏精神和民族骨气。我们是龙的子孙,我们为此而骄傲。
以前是,以后也应该如此。——柳下挥《天才医生》4、汉语汉字是世界上最形象、最生动、最丰富、最深刻、最幽默、最风趣、最滑稽、最智慧的语言文字,人类社会的任何语言文字是无法和汉语汉字相媲美的。
——叶千华《情怀集》5、我们不要忘记汉字里有一个字是非常非常应该去反省的,就是“忙”这个字。 如果太忙,心灵一定会死亡。
——蒋勋《品味四讲》6、汉字是艺术的文字,每个字都像一座山,当中有着丰富的蕴含。——上强村民《宋词三百首》7、汉字据说是所有语言中最难接近语言本身的文字。
——马原《虚构》8、你让“荆轲”这两个普通的汉字——成了一座千古祭奠的美学碑名。成了秦夜里最亮最傲的一颗星。
——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9、我们都知道汉语是一种单音节语言。对声母与韵母一次性结合的语言进行音的分解是没有意义的,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同音字无限多,就会失去文字作为一种表记手段的意义。
——白川静《汉字的世界》10、我认为中国人有时间的最好往自己的大脑里注入一点新文化,与中国文化做为一种对照也可以,用中文可读的书有限,还尽是被删节的,中国文化只是世界文化的一小小部分,以汉字来认识世界存在诸多不便,因汉字在世界上不流行,汉字之美犹如一朵深谷小花,但边儿上可能就是一堆狗屎,你读读环球报之——石康《石康微博》。
3.关于汉字的名言
1、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印度前总理尼赫鲁2、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
——日本幼儿开发协会理事长、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3、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香港语文协会名誉会长安子介4、符号文字最有国际性,汉字是符号文字,汉字有希望成为国际文字。
——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会长钱伟长5、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中文信息研究会的秘书长萧启宏扩展资料: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曾认为是甲骨文。
就所见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铸刻在青铜器上。
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总共发现有4672字,只是商代文字的部分保留,名甲骨文,特有学科——甲骨学。汉字作为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当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
不同的方言、甚至语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甚至语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
在古代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群岛,以及位于婆罗洲的兰芳共和国,汉字都曾是该国正式文书的唯一系统,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文明的传播分享有着重要作用。
4.关于普通话的名言
对人类而言,语言是治疗苦恼的医师……——米兰德(古希腊)《著作残篇》●言辞是行动的影子。
——德谟克利特(古希腊)《著作残篇》●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公众事物。——T·E·休姆(美)《沉思录》●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
——蒙田(法)《随笔集》●语言就是一架展延机,永远拉长感情。——福楼拜(法)《包法利夫人》●思考是我无限的国度,言语是我有翅的道具。
——席勒(德)《随笔》●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温·卡维林(苏)《离别情》●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
——鬼谷子(战国)《鬼谷子》●要使人信服,一句言语常常比黄金更有效。——德谟克利特(古希腊)《著作残篇》●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本·琼森(美)《木材,或关于人与物的发现》●谈话对各种年龄的人都有其乐趣,是很合理的消遣;但是,无知者的谈话就不算是一种“谈话”,不能给人们以任何乐趣。——吉斯特菲尔伯爵(英)《给儿子的两封家书》●言语是人类所使用的最有效果的药方。
——吉普林(英)《演说》●言谈是衣着的精神部分,用上它、撇开它,就和戴上或摘下装饰着羽毛的女帽一样。——巴尔扎克(法)《十三人故事》●如果我们举止有礼、言谈有善,我们就能粗暴地对待许多人而安然无恙。
——叔本华(德)《附录与补遗·忠告与格言》●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海涅(德)《法国的现状》●有多少话人们不得不说,只是为了打破沉默。
——伊莱亚斯·卡内蒂(保加利亚)《人类的心境》●有一种人,他为了摆脱内心的激动状态,自己常常需要说话和爱听别人说话。——西蒙诺夫(苏)《没有战争的二十天》●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
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谷梁赤(战国·鲁)《春秋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你的舌头就像一匹快马,它奔得太快,会把力气都奔完了。
——莎士比亚(英)《爱的徒劳》●无论在哪里,只要风俗与时尚腐败了,语言也会腐败。——本·琼森(美)《木材,或关于人与物的发现》●在一切言语甚至最普通的言语之中,都有着某种歌唱的韵味。
——卡莱尔(英)《论英雄和英雄崇拜》●知识少的人,讲话讲得特别多;知识多的人,讲话反而讲得很少。——卢梭(法)《爱弥儿》●严厉的话像烧红的铁,深深地打下烙印。
——罗曼·罗兰(法)《母与子》●只要你说话有权威,即使是撒谎,人家也信你。——契诃夫(俄)《手记》●临死的人是不会说谎的。
——罗·加列戈斯(委内瑞拉)《显灵节》●互为爱慕的语言是动人的。——武者小路实笃(日)《人生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聃(春秋)《老子》五十六章●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春秋)《论语·泰伯》载曾参语●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司马迁(汉)《史记·商君列传》●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陈继儒(明)《安得长者言》●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傅雷(近代)《傅雷家书》●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莎士比亚(英)《哈姆雷特》●说出拒绝的理由时,别忘了为未来的索要留下某种余地。
——阿瑟·赫尔普斯(美)《写于公务间隙的论文集》●话不像话最好不说,话不投机最好沉默。——萨迪(波斯)《蔷薇园》●你若不说话,不会有麻烦。
你若开了口,就得有才干。——萨迪(波斯)《蔷薇园》●在要说一些事之前,有三件事要考虑:——方法、地点、时间。
——萨迪(波斯)《蔷薇园》●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孔子(春秋)《论语·卫灵公》●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战国策·秦策一》●高议而不可及,不如卑论之有功也。
——刘向(汉)《说苑·说丛》●无验而言之谓妄。——扬雄(汉)《法言·问神》●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
——魏了翁(宋)《跋苏文忠启》●“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鲁迅(当代)《华盖集·忽然想到》。
5.关于普通话的名句
关于普通话的名言1、普来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2、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3、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4、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源更温馨。5、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6、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2113。7、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8、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52619、说好普通4102话,1653朋友遍天下。
10、普通话,从我做起。11、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2、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13、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14、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15、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16、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6.有关汉字的名人名言
有关汉字的名人名言
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 曹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李白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 陆游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 王阳明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 —— 契诃夫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 培根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 丁玲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 程颢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 方志敏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孔丘
志不强者智不达。 —— 墨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陈涉
7.有哪些关于汉字的名言名句
1、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2、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
——日本幼儿开发协会理事长、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
3、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香港语文协会名誉会长安子介
4、符号文字最有国际性,汉字是符号文字,汉字有希望成为国际文字。
——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会长钱伟长
5、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
——中文信息研究会的秘书长萧启宏
6、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8、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 曹植
9、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
1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李白
1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
13、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 陆游
14、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 王阳明
15、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16、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 —— 契诃夫
8.关于普通话的名言
1、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温美《现代汉语起源》
2、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华康《CCTV13新闻频道》
3、语言美也是一种美,普通话更能体现语言美。——董卿《欢乐中国行》
4、说普通话,走遍天下。——韩跟坡《相约星期六》
5、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朱迅《我们这一代》
6、发扬国风,从说中国话起;说中国话,从普通话开始。——海霞《新闻联播》
扩展资料:
关于中国普通话起源
1、明代初期定都南京,南京官话被推崇,以南京官话为官方语言,金陵雅音(以《洪武正韵》为规范)以古中原雅言正统嫡传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
2、公元1909年,清政府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这是清代汉语首次得到官方命名。
3、1932年5月,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公布并出版《国音常用字汇》,为确立国语的标准提供了范本,为现代汉语标准第一个系统——国语系统。1932年之后的国语广播,都采取了以《国音常用字汇》为标准的形式,各地的国语标准一致化。
4、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以东四省之一的热河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1955年,确定现代标准汉语名称由国语改称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写入宪法,制定标准后于1956年2月6日由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向全国推广。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现代标准汉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由于政治原因,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称呼不同但内涵一致,均为现代标准汉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话
9.有关汉字的名人名言
文字改革 名人名言
1954年10月,周恩来总理提议设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并指示:拼音方案可以采用拉丁化,但是要能标出4声。
1955年10月15日至23日,教育部和文改会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吴玉章在开幕式上作了《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的报告。指出:为了根本解决文字改革问题,使汉字走上世界共同的拼音方向,从现在起,需要研究和确定一种妥善的切实可行的拼音方案,需要研究汉语词汇和同音词的区分方法。 吴玉章阐述了文字改革的方针: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汉字的拼音化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在实现拼音化之前,必须简化汉字,以利目前应用,同时积极进行各项准备。 吴玉章在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决定分步骤实行文字改革,先是整理汉字,并推广普通话,为实行拼音文字准备条件。
一九五六年,毛泽东提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现代汉话》p188
吴玉章论文字改革:“我还是主张不用一定的通则,而用便利的方法来解决,只要可以分别同音字形,各种方法都可以采用,比方:天tian,田tien,这样就有区别了。这里,国语罗马字可以供给我们许多材料,我们是要研究它来利用的。” 吴玉章《文字改革文集》〈第21页〉
1980年,80岁的王力热情、恳切地呼吁:我们不需要等待全国汉民族语言统一然后实现汉字拼音化。那将是遥遥无期。相反地,实行拼音文字以后,可以促使汉民族语言的统一。四个现代化需要汉字拼音化,在这个电子计算机时代,电脑需要拼音文字。我强烈地盼望着: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我国将实现汉字拼音化。
最能代表中国精神的10句话,撑起中国人的气象!

中华浩浩五千年,无数圣人先贤、名士豪杰,为我们留下了诸多或慷慨豪迈或智慧深沉的豪言精语,他们以及他们发自肺腑的话,是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命脉与道统所在。尤其是下面10句,可谓最能代表中国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气象。
沧桑数千年,自古至于今,这些话有些人做到了,有些人没做到。因为做到了,所以中国精神不死;如果做不到,那正是我们的方向。

1、中国气概:人若犯我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陈汤传》)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强势的话语,并非汉人故作大言、虚张声势,背后其实有事实支撑。在司马光《稽古录》这部惜墨如金的《资治通鉴》简编本中,除天象天灾之外,国政几乎从略,但司马光却以大量的文字记载了汉武帝时代“虽远必诛”的事实。
回首历史,我们并非是虚幻地陶醉于祖上的强盛,也并非为征伐厮杀唱赞歌,只是想证明,在汉朝强盛之时,“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确是被践行的事实。虽远必诛的前提是被犯,属于自卫反击。所以,汉武帝的多数征伐还是师出有名。国力强盛,则是底气。
“兵者,不详之器”。战争对交战双方都造成大量牺牲,这是人类的悲哀。不过,当国家间尚存利益、理念的纠纷,人类还不尽是谦谦君子之时,文虽可以化人,但保障依然还需要。
2、中国品格:法乎天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古人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应当学习和效法自然界生生不息、日新月异的精神,在人生的过程中,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不断前进、勇于拼搏。“自强不息”代表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不断地有新的成就。人的一生,只有在这种新的追求中,才能更有意义,才能创造出幸福和安乐。
“自强不息”是—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追求的境界,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个人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才能始终如—地坚持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厚德载物”是一种深厚的修养和处世原则。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载育万物、生长万物。在做人与处世上,心胸开阔、意志高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深刻认识和应对方法。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时间的考验和兴衰变化,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是同这种深刻认识分不开的。

3、中国操守:穷达不堕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不发达的时候,做好自己就好了,做一个本分的人,使自己的修养素质得到提高,尽力而为。发达了,就要广施善事,为社会多出一份力,多做好事。孟子的话,道出了儒家对于实现自我价值的方法:首先要实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再实现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理想所在。
三国时的诸葛亮,就是这种操守的绝佳例证。他出山之前隐居南阳、躬耕陇亩,虽不得志,却一直在坚持读书和思考,不断地修养自己,这就是“穷则独善其身”。当时来运转,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打拼一番事业,他又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帮助刘备“三分天下”,并把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这就是“达则兼济天下”。
而现在的一些低层人,要么得过且过混吃等死,要么变得市侩功利甚至不择手段;现在的一些有钱人,要么花天酒地、吃喝玩乐、玩弄女人并看不起穷苦人,要么出国豪赌、开着豪车横冲直撞。这些人就是没有保住操守。

4、中国高度:天人合一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人的存在和大自然的运作息息相关,万物的变化,只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而已。所以,人应该由自然来观察一切,把生命放入无限的时间、空间中去体验。唯有体认自然的常道,超越一切束缚,才能获得真正的逍遥。
而要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就要去掉对“我”的执着。因为“我”意味着封闭和排斥,并在外在的推动中不断强化,而越来越狭隘和畸形。
庄子提倡破除“我执”、顺应自然,这对于我们今天这个生活节奏过快的时代,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我们对金钱和其他物质方面的追求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程度,这种价值取向造成的必然是人情冷漠、事事向利益看齐。人与人的关系恶化,学习、事业、家庭的压力,让今天的人们心理压力陡增。
而破除“我执”、懂得“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道理,以平等心对待他人与自然万物,认识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就能提升我们的心灵境界,使我们保持一颗淡泊、宁静的心,不过于在意得失,不在对物的追逐中迷失了本性,做到“风过无声,雁不留影”。

5、中国格调:本色风流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菜根谭》)
何谓本色?本色就是平常、本分;何谓风流?风流就是豪放、潇洒、洒脱、自然。只有大英雄、真名士,才能才敢平常本分、洒脱自然。他们出言吐语、举手投足、处人行事之间不矫揉、无造作,真乃是本地风光。这就是禅的意味、道的内涵。
唐宋之间的禅师往往自称本色衲子,平平常常、本本分分。你说这太不神秘、太不玄奥、太稀松、太平常,难道亿万众生所梦寐以求的真理真道,就是毫不神奇、不玄妙,如此这般地稀松、平常,无意味、无价值么?对!一切众生原都具此平平常常的东西,动植含灵等众生,无不都具有这个本地风光。
我们常形容一个人英雄本色,这在历史上有很多,后来儒家出来做官的人,虽做到官至极品,一旦回家以后,仍然是乡巴佬一个。有位历史上的名人,官至极品,当了几十年的宰相,退休以后,穿了一件旧衣服,带了一个佣人,步行出来游玩。真正有高度修养的人是朴实无华的,这就是“复归于朴”的道理。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所谓大英雄,就是本色、平淡,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就是最平凡的,最平凡的也是最了不起的。换句话说: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看起来是笨笨的,事实上也是最笨的;而笨到了极点,就是绝顶聪明。

6、中国气节:宁折不弯
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南宋·汪莘《水调歌头》)
人的骨气,是灵魂的骨头。一个人必先有灵魂,然后才可能有骨气。骨气是骨子里的东西,它首先是一种气质、一种人格,然后是一种人格深处的高贵。
中国第一个有骨气的文人,无疑是庄周。他的出现让中国人开始走向内心深处。时空中从此有了另一类人的灵魂出没,让我们有可能在心灵的高度发现人和世界的另一种存在方式。他以一生在潦倒中的坚守,最终把自己变成了中国文人的一个精神源头,也为更多的人摆脱生命的庸俗找到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尘世是把双刃剑,可以磨蚀掉人格,也可铸造出人格。入世的文人,也不乏有骨气者,如屈原的正道直行。如果没有庄子,我们从一开始可能就少了一种自由的精神;如果没有屈原,我们从一开始可能就少了一种伟岸的人格。因为庄子,我们有了一个世界之外的世界;因为屈原,我们在世界之内有了一个坚实的底部。从屈原开始,我们就进入了一个崇尚伟大心灵的时代。
在庄子与屈原之后,中国数千年文人的历史,实际上是这两种人格交替讲述的故事,无论是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方孝孺还是其他有骨气的文人。尤其是被灭十族的方孝孺。中国从来就不缺乏有才智、投机钻营的聪明文人,却缺少了方孝孺这样有气节的文人。在方孝孺之后,中国文人中更加巩固了那种恪守和捍卫正统性和既定秩序的气节。
一个人的人格,是因为先有了灵魂,然后才有骨头。而要把一种人格一直保持下来,保持一生,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那些把自己的人格一直保持到最后的文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命运最悲惨的人,他们的灵魂无一不在精神与肉体的炼狱中把血熬干,最终只剩下了灵魂和骨头。而他们灵魂的骨头,最终构成了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脊梁。

7、中国抱负:向道而行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信仰也许看不见摸不着,也许中间充满无限阻挠,甚至有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得到。但这样的“道”值得我们用血、用泪、用生命去追求,因为它是精神的支点,是“人”字不可缺少的一笔。
真正的勇气不是好勇斗狠,而是站在真理一边,只要是道义之所在,即使面对强权和暴力,即使千万的人阻挠、反对和不理解,也决不气馁,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在道德沦丧、正统的伦理纲常坍塌的时代里,孔子所提倡的仁义、礼仪似乎很不合时宜,但是他没有向强大的世俗低头,而始终维护着天命所要求的道义。在寻常人难耐的寂寞和苦难里,以看似弱小的一个人的坚守和不懈的弘扬,最终将他们的思想流传千年。
“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勇,成就了那些伟大的先哲,也影响了历史和世界,最终积淀成为塑造光辉人格和创造灿烂文明的不朽文化,世代相传。
8、中国气度:俯仰天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
此联为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意为: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地挺拔。上下联最后一字“大”与“刚”,意为这种浩然之气最伟大、最刚强。
《尚书·君陈》云:“有容,德乃大。”人的德行要广大,也要有像海一样的广阔胸怀。宽则得众,宋代晁说之说:“惟有德者能以宽服人。”有了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和气度,就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就能与人与己无所不容。这种对他人所表现出的宽容,就是儒家所倡导的“恕”,即以仁爱之心待人和凡事都要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坚韧不拔的志向源自何方?无欲则刚。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对于一个东西过度地热爱会导致个人的迷失,误入歧途。王勃曾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言壮语,诸葛亮也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警句,儒学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教也有克制“贪嗔痴”,个人境界才能提升。突破名声、色欲、物质欲、控制欲,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坚持正确的方向。

9、中国理想:千秋万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横渠)
这四句名言,被冯友兰称为“横渠四句”,历代流行不衰,最能表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是怀抱入世与济世理想的中国人的最高追求。将这四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人间事业,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抱负了。

10、中国性格:为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这几句话是孟子与别人辩论什么叫做“大丈夫”时提出的准则。我国历史上这种“大丈夫”很多,比如西汉时的苏武。他奉命出使匈奴,匈奴首领胁迫他投降,先引诱他,不成之后又罚他到极其艰苦的偏远地方牧羊,断绝他的饮食来源。苏武始终不为所动,在匈奴被囚19年,最终回到汉朝。
这是三种纯粹而光明的人格。富贵不能淫,有些人抵挡不住富贵的诱惑而丧失了人格和操守,有些人富贵起来了就骄奢淫逸放纵无度,非大丈夫所为。贫贱不能移,一个人有没有志向和品格,在他贫贱的时候是最能体现出来的,因为贫贱之时心最容易卑微,行最容易卑贱,甚至无耻下作不择手段,非大丈夫所为。威武不能屈,人在权势和强力面前很容易怯懦、退缩和屈服,甚至同流合污,非大丈夫所为。
做人要做得顶天立地,在什么时候都能保持住自己的品格。一个人能否抵御各种的诱惑和威胁,可以看出他是否具有坚定的意志。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够义无反顾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来源:唐诗宋词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