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五月优美环境对偶句子

时间:2022-04-24 22:5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小楼听雨诗轩 | 评论: 次 | 点击:

描写五月优美环境对偶句子

1. 描写五月的句子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四月。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潭:水边。

隋·杨广《夏日临江》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此描写夏天的诗句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2. 描写描写环境优美的句子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树抽出了她那柔嫩而纤弱的枝条.今天又下起了毛毛细雨,飘飘洒洒的,玄武湖畔一排排柳树隐没在茫茫的细雨之中,渐渐地消失在雾里.远远地就看到一排垂柳,条条柳丝刚刚返青,绿影婆娑在微风的吹拂下像一层绿纱笼罩在柳树后的梅花,美极了.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秋天,没有春天五彩斑斓的鲜花,没有夏天茂盛异常的绿树,没有冬天纷纷扬扬的雪花,但秋天有果实累累的果树,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到处都是瓜果遍地!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纵横交错的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芦苇边钻出来放时透青了;河道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春姑娘晒得都眯缝起眼睛来了.那嫩绿的新叶,那田野的薄雾轻烟,象她的衣衫.随着她春意的步伐,那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简直要顶着脚站出来啦.无边无际的平原平坦、广阔,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墨绿色的大翡翠圆盘,苍茫浩渺,气魄摄人.一片连绵不断的平原,在天空下伸展,没有山丘,像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的海一样平静.那霏霏的雨丝,宛如一片朦胧的烟雾,遮掩了绵延千里的淮河平原.高原的气候,真叫人无从捉摸.忽而喜,忽而怒;忽而风满天,忽而平静得纹丝不动.高原上的春天短得像兔子的尾巴,一闪便不见了.绿草如茵的草原上还有一条细细的河,袒露在阳光下,远远看去,像一条发光的银项链.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也都是五颜六色的了。

3. 求描写四五月交替的优美句子

当春天的风还摇曳着四月的风铃,桃花已经被时光偷去了她的红,那些芳菲迷离的三月,就在杨柳的婀娜多姿中, 成了翠绿的海洋。

四月,依旧携一丝清冷。风起,柳絮飞扬,如曼妙飞舞的梦蝶,在点点金色的光晕里打着旋,轻盈落下,飘落于眉间,飘落于掌心。茫然间,有些许伤感,又是柳絮飘飞的季节。

倘若世上存在枝头与泥土的距离,我的飘落只为触碰你柔软的内心。倘你捧我在手,我就在四月的微风里燃尽一切明媚,只为把艳丽融化成你永恒的印记。倘若时间停止在此,我愿在这一刻死去。我愿飘进你的生命里,成为千年的花瓣雨。

美好的四月,春天中的春天,就这样又一次无声无息地滑过,滑过指缝,滑过梦想,滑过寂寞,滑过悲伤。

五月,这个似水的季节,悠然地坐在暮春的肩头,温暖的阳光洒进心扉,激荡着心灵深处的温馨诗行,用心聆听着泥土灵魂的悠悠歌唱,窥探着乡间原汁原味的秘密。

感谢五月的春风,五月明媚的阳光,以及大自然的真纯美好,让灵魂在此获救。

灿若霓裳、莺歌燕舞、风华绝代、姹紫嫣红、草长莺飞、柳浪闻莺

五月,携一缕浅夏的芬芳,凝一脂冰清玉洁的清梦,连同五月特有的浓郁,随风越过枝头,停留在有你的彼岸,蕴润即将风干的记忆。

五月风,洋溢着笑脸,灿烂着每一朵花儿,用希望的手叩响了沉睡的天空,吹散了糜烂,吹走了腐味,带来了清晰。

4. 【形容五月的诗句有哪些】

塞下曲 李白(唐)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2 五月 唐 李贺 雕玉押帘额,轻縠笼虚门.井汲铅华水,扇织鸳鸯纹.回雪舞凉殿,甘露洗空绿.罗袖从徊翔,香汗沾宝粟.3 观刈麦 唐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5. 关于描写五月份的语句

不论是南方或北方,五月,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按中国的农历,五月,已进入了初夏,不管是在地头田间,还是在崇山峻岭;乡村小路或是城市的街道、公园,放眼望去,绿色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天初长的嫩芽,大都已经变成了翠绿的新叶,宛如我们人类初长成的少男少女,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五月,没有了春雨霏霏、阴雨连绵,只有阳光明媚和雨后空气的格外清新。五月,虽然少了些许的繁花似锦,但是那些不知名的小花却在争相怒放。五月,是一个充满朝气的时节,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好时候,也是需要我们勤奋的时节。五月,更是一个昭示着成熟的时节

五月,就像我们人生的青春期。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骄傲、青春是财富、青春是信心。青春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更显迷人和奇妙。我们知道:风雨过后是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

6. 描写五月风景,文化的好句

五月风景 文 / 波心荡月

红了樱桃,肥了芭蕉。毫不怀疑五月在乡村。

五月紧抱泥土、麦鸡、布谷和薰风,坐看阳光在镰刀上欢歌。

禾场上,豆荚炸裂了五月的芬芳和快乐的欲望。

一个季节因而辉煌。

五月迷蒙在雨雾的江南。

一束艾香,一捏雄黄,白素贞凄美了五月的风景。因爱,五月在遥远里端庄;因情,五月在传说中浪漫。西湖边,红尘男女随风撒一地的浅叹,轻摇一柄油纸伞,翻新着不再仅是属于江南的古老故事。

五月浸淫于粽香。

历史的脚步行走在汩罗江畔。粽叶依然青青,龙舟装载不了凝重。那披发行吟的诗人呵,目光可曾望尽岁月的烟云?

是什么让五月消瘦了记忆让人遐思不已?

岁月转换轮回,五月是一种风节!

五月的风景蔓延在日子里。

袒露在阳光下的,石榴花,紫蔷薇,所有的蝴蝶,还有相思。五月,导引了夏日风情。一份拒之不能的礼物,缠绵在每一个黎明与黄昏。

该用怎样的温情目光读五月呢。书卷轻狂,不敢再翻找平俗的辞章。

五月的风从双肩掠过。视角之外,醉意如潮。

诗路花语|星汉:谢灵运山水诗对偶句浅说

诗路花语|星汉:谢灵运山水诗对偶句浅说

诗路花语|星汉:谢灵运山水诗对偶句浅说

星 汉 姓王,字浩之,1947年5月生,山东省东阿县人。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第二届、第三届副会长,现为顾问;新疆诗词学会创建者之一,现为会长;“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公开出版有《清代西域诗研究》《天山东望集》等20余种。

诗路花语|星汉:谢灵运山水诗对偶句浅说

谢灵运山水诗对偶句浅说

星 汉

对于诗歌来说,对偶是修辞的需要,对仗是格律的要求。可以说,对仗是要求严苛的对偶。对仗的要求大致是;字数相等、结构对称、字面相对、词性一致、平仄相对、避免同字同位相对。所谓词性一致中,数词、颜色词、方位词,一般不和其他词类相对。窃以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诗成为学习对仗者的范本。以对仗的要求来衡量谢灵运山水诗的对偶,并不完全相符,每每“缺项”,故而只能以对偶称之。但是,谢灵运诗作的对偶,又比一般的对偶严谨,故有此文,以求正于方家。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谓南朝宋代的颜延之、谢灵运的诗歌创作,“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这几句话的大意是:各种颜色相互映衬,各种乐器的音响协调和畅,是由于颜色、声音各依它相适宜的器物。要使得一联诗句中的平声仄声前后变化,高低对称互换,前一句是平声,那么后一句就须用仄声。一行之内,五个字音韵各异,两句之中,角徵清浊全不相同。只有领悟这些奥妙,才可以谈论诗歌的写作。

由此可见,谢灵运是自觉地追求对偶的精致,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与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尽可能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先看一首名作《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较之律句的平仄要“二四异声”,那么“潜虬媚幽姿”“薄霄愧云浮”“进德智所拙”“初景革绪风”“池塘生春草”诸句,显然达不到律句的要求;但是“飞鸿响远音”“新阳改故阴”“萋萋感楚吟”“离群难处心”诸句,又是“轻重悉异”!

这首诗的用韵,谢灵运参照何种韵书,已不得而知。但是我们从后来的《广韵》知道,其用韵全在“侵第二十一”中,此作未越雷池一步。

诗路花语|星汉:谢灵运山水诗对偶句浅说

唐人崔颢的《黄鹤楼》,以律诗衡量,可谓“声病满纸”。“昔人已乘黄鹤去”,在平仄上二四同声;“黄鹤一去不复返”一句,后六字全是仄声;“白云千载空悠悠”又出现诗家大忌的“三平调”。但以其“气格高迥,浑若天成”,被后人评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严羽《沧浪诗话》);“此诗为后来七律之袓,取其气局开展”(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历来诗评,仍然把这首诗放在“七律”的位置上。如果我们以此来衡量谢灵运这首古诗,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应当类似于崔颢的《黄鹤楼》,说它是早期的“排律”以未尝不可。

谢灵运之前,古诗对于对仗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世说新语·文学》:“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大概谢玄有了“驱驰十载,不辞鸣镝之险,每有征事,辄请为军锋”(《晋书·谢玄传》》)的生活体验,才能体味这几句诗的深沉厚重。但是我还觉得这几句诗的佳处,也不能排除诗句的对偶,谢玄才给予高度赞赏。东汉辛延年《羽林郎》:“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这位“酒家胡”服饰和头饰,用对偶的句子写出,当更能打动读者。《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隐)、陆士龙(云)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华)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陆云,字士龙,吴郡海盐县华亭乡人,华亭别称“云间”;荀隐,字鸣鹤,是颍川人,地近洛阳,故自称来自“日下”。荀隐和陆云分别以各自的籍贯与名字出对与应对。这种后来对仗所要求的天文对天文、方位词对方位词、动物对动物的对仗,已是极致。以上种种对于对仗的探索,后来再出现谢灵运诗中的对偶就不奇怪了。

《登池上楼》这首诗凡22句,其中有18句是对偶的句子,难得的是,就是不易开篇的首联“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和不易收合的尾联“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也全是对偶。即便是不甚对偶的“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中“节候”和“窥临”,今天看来也是并列词组相对。“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中的“索居”和“离群”,今天看来也是动宾词组相对。“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中,有后来要求的“形体”相对和并列词组相对。“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有叠字相对和专用地名相对。这些,应该说是作者有意为之。

再看《入彭蠡湖口》,全诗是: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全诗20句,除首联和尾联外,全部对偶。其中有数量词相对,如“千念”对“万感”,“三江”对“九派”,颇见匠心。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全诗16句,12句对偶。《登江中孤屿》全诗14句,10句对偶。《游南亭》全诗18句,10句对偶。《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全诗22句,12句对偶。《七里濑》全诗16句,10句对偶。《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全诗22句,16句对偶。由此可见,在山水诗中追求对偶,是谢灵运自觉的行为。

谢灵运的那些垂范后世的佳句,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晚出西射堂》);“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读书斋》);“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游南亭》;)“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过白岸亭》等,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美。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句子全以对偶的形式出现的。

谢灵运开启了一代新的诗风。在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和新的审美情趣,“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这几句大意是:讲究全篇的对偶辞采,争取一句的奇特警策;在情景上一定尽力刻画形貌,在用辞上一定尽力求新颖。这种新的特征,“俪采百字之偶”,诗中对偶句的出现,是功不可没的。

中国诗史上诗人甚夥,大诗人相对显少。一位诗人是否可称作大诗人,其中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要看他的诗歌对后世诗人影响的多寡。“诗至於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沈德潜《说诗晬语》)。这种“转关”就是承前启后。谢灵运对后人的影响不谓不大。李白、杜甫都受谢灵运的影响很深。有人统计,李白诗中直接提到谢灵运的就有30余首。杜甫学谢诗要比李白深刻,而且成功。恐怕也是谢灵运诗艺的唯一嗣法弟子。这点,前代学人早已指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说,详谢诗格调,千秋而下,少陵一人而已。

杜甫在谢灵运诗歌艺术上,一学谢体,二学谢法。杜学谢法主要是从文字工夫和声律两方面继承了谢灵运的诗法。谢灵运研究的前辈学者黄节指出:“双声叠韵,在六朝时,诗家文家,皆极注意。唐宋以后,此道不传,惟工部一人,尚经意为之。康乐诗中此类对语极多。”这种声律方面的“双声叠韵”,在对仗中尤为明显。

两个字的古声母相同是双声。两个字的古韵母相同是叠韵。诗人利用这种词语的特性,巧妙地安排到诗歌中,使诗歌铿锵悦耳,强化了韵律,对紧张的诗歌节奏也随之放缓。

诗路花语|星汉:谢灵运山水诗对偶句浅说

先看谢灵运对偶中的双声叠韵相对:

溯流触惊急,临圻阻参错。(《富春渚》)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登江中孤屿》)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入彭蠡湖口》)

上三例中“惊急”为同纽双声,“参错”为同位双声;“想象”为同位双声,“缅邈”为同纽双声;“回合”为同纽双声,“崩奔”为同纽双声。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七里濑》)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七里濑》)

上二例中,“潺湲”,叠韵;“照耀”,叠韵。“沃若”,叠韵;“叫嚣”,叠韵。

杜甫学谢双声叠韵的对仗甚夥,现举二例: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宿府》)

上二例中,“艰难”和“潦倒”,叠韵相对。“荏苒”和“萧条”,双声对叠韵。

笔者不敏,学习先贤,也在律诗创作中,注意双声叠韵的相对。

山外有山知汗漫,客中送客感苍茫。(《黄鹤楼送玉奎吟兄归马来西亚》)

岩绕歌声飘淡荡,风翻秋色走斑斓。(《登柳州立鱼峰》)

上二例中,“汗漫”和“苍茫”,是叠韵相对,“淡荡”和“斑斓”,是双声对叠韵。

一首律诗的成败,对仗的优劣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仗的优劣,又和读书多寡和对生活的体悟的深浅有关。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岳飞语),此之谓也。

如果让星汉说句倚老卖老的话,那就是当今年轻人学写律诗,必须多读前人名作,多接地气,方能成就自己的诗词创作。

诗路花语|星汉:谢灵运山水诗对偶句浅说

作者/星 汉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