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与月的优美句子赏析

时间:2022-04-25 01:1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载月诗话 | 评论: 次 | 点击:

描写与月的优美句子赏析

1. 寻描写月的优美的句子

★月亮在深蓝的天空中显得无比优雅神秘★在月亮周围徘徊着几朵云,给月亮蒙上了神秘的面纱★那圆圆的月亮,总是用那柔和的光芒滋润啊和人们的心胸 ★月是那么皎洁,那么明亮★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

★月亮斜挂在天空,笑盈盈的,星星挤满了银河,眨巴着眼睛。 ★一轮圆月升起来了,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

★月亮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村落和田野,极像一只擦亮的铜盘。 ★圆月渐渐升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柔和的笑容。

★明净似的圆月,已经被远方蓝蓝的高山托上天空。 ★月亮,圆圆的,像纺车,纺着她浪漫的遐思。

★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一轮杏黄色的满月,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满月像个黄黄的灯笼,从东方天边挑起在天空。 ★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月亮渐渐升高,她身着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

★月亮像一个新娶来的媳妇,刚刚从东天边上来,就又羞答答地钻进树叶子里藏起来。 ★月亮像饱经风霜的老人,不紧不慢地梳理着白花花的月光。

★月亮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银灰色。 ★月亮是那么明亮,把大地照得一片雪青,树木、房屋、街道都像镀上了一层水银似的。

★门外西边的林梢,挂着的上弦月已经变成一片金色的西瓜,不再是一条弯弯的眉毛。 ★清晨,残月像一块失去了光泽的鹅卵石,抛在天边。

★一枚新月好像一朵白色梨花,宁静地开放在浅蓝色的天空中。 ★夜空挂满了星星,月亮像一只钓鱼的小船,仿佛航行在宽阔的银色的长河里。

★月亮像一张弓,弯弯地挂在天空。 ★一钩新月从远处的林子里升了起来,它那样白净,就像刚炼过的银子似的。

★一弯新月像一把银打的镰刀,从黑黝黝的山峰上伸了出来。 ★一弯新月升起来了,像只玉琢的香蕉嵌在天幕上,漾着碧辉。

★一弯新月宛如一叶小舟,翘着尖尖的船头,在深夜的静湖中划行,给我送来一片情思。 ★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墨蓝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辉普照着大地。

★新月如一只金色的小舟泊在疏疏的枝桠间。 ★半个月亮斜挂在一棵槐树尖儿上,好像一瓣橘子。

★月亮小得像一只发卡,弯得使人心醉。 ★一弯朦胧的月亮正林蝉翼般透明的云里钻出来,闪着银色的清辉。

★夜空中的一弯银钩,洒下无限清辉。 ★月牙儿弯弯的,像姑娘们笑得甜甜的嘴。

★月牙儿下边,柳梢上面,有一对星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逗着那歪歪的月牙儿和轻摆的柳枝。 ★弯弯的月牙儿犹如一只银亮的小船。

★窗外弯弯的月牙儿,像开放在幽蓝的夜空中的菊花瓣。 ★那弯弯的月牙儿在薄云里穿梭,像梭鱼似的,活泼可爱。

★月牙儿像姑娘的眉毛,弯弯地挂在纯净的空中。 ★月亮升起来了,红晕晕的,活像谁从东方地平线上挑起个大红灯笼。

★月亮升上来了,像是刚刚脱水而出的玉轮冰盘,不染纤尘。 ★月亮姑娘升起来了,仿佛正悄悄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

★一轮圆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儿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 ★初升的月亮挂在山顶上空,虽然像云朵一样苍白,但是每一刻都在变得更加明亮。

★月亮出海了。在腾空的一瞬间,它仿佛猛地一跳,浑身披满水花,让多情的大海把它冲洗得分外明丽和洁净。

★一缕清柔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在了窗台上,窗台宛若镀了银。 ★月光,像一匹银色的柔纱,从窗口垂落下来。

★月光穿过树阴,漏下了一地闪闪烁烁的碎玉。 ★十五的圆月像一只雪球,镶嵌在墨蓝墨蓝的夜空上,显得格外皎洁。

★冷月高挂枝梢,寒风把光秃秃的树枝,吹得呼呼直叫。 ★初冬的月亮,又清又冷,从西面泻下冰一样的银辉。

★月亮最后升到冷清清的天空,白晃晃一片晶莹。 ★月亮从树林边上升起来了,放出冷冷的光辉,照得积雪的田野分外白,越发使人感到寒冷。

万点繁星如同撒在天幕上的颗颗夜明珠,闪烁着灿灿银辉。 ★夜幕降临,幽蓝幽蓝的天空中点缀着无数的小星星,一眨一眨地,仿佛在邀请人们到广阔的太空中去遨游。

★没有月亮,繁星像是大荷叶上的露珠似的闪烁着。

2. 关于月的诗句及其赏析,重要的是赏析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这些诗词虽然写的是同一个物象——月亮,但是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其象征意义是各不相同的。作为一代诗圣的杜甫也有很多咏月的诗篇,这些诗篇伴随着诗人坎坷悲壮的一生,诉说着诗人绵绵不尽的悲情。

本文将从杜甫的诗歌中摭取几首写月诗,分析其意象特征,并从中揭示杜甫的思想变化与月的关系。

3. 关于月的诗句及赏析

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萧诗: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清·张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唐·杜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陆游《关山月》 1.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现实感慨,诗人假托守边士兵之口,愤怒谴责了统治者的妥协投降政策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倾诉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愤,表达了中原遗民盼望光复的迫切心情,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2. 全诗十二句,四句一韵,意思也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将军沉湎酒色致使战备荒废;第二层写戍边战士年华蹉跎而功业无成;第三层写遗民渴望恢复却屡盼屡空。

3. 此诗的艺术特点: (1)此诗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作者紧扣题目着笔,借月亮把不同的人物、场景串联起来,写出了同一关山月之下将军、士兵和遗民三种人不同的境遇和心情,使三个画面在时间上保持了完整的统一性,可以说题目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2)此诗非常善于选取最具特征化、最具概括力的细节(如马肥死、弓断弦、征人骨、遗民泪等),构成典型的生活场景(如朱门歌舞、戍楼望月等),并通过不同生活场景的鲜明对照,来表明诗人的思想倾向与爱憎感情。 (3)此诗意境的杳远空阔,声调的激越苍凉,风格的沉郁悲壮,颇能体现陆游爱国诗的艺术风貌。

2.月下独酌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

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

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前面我们介绍了两首他学习乐府民歌写的《长相思》和《长干行》,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

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4. 关于月的诗句带赏析

1.《静夜思》

作者:李白 年代: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年代: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即景抒情,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这两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5. 关于月的诗句及赏析100字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 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

6. 形容月夜优美的句子

1、王维的一首诗里有句诗描写的就是山间的月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欧阳修的《生查子》中有一段描写的是元宵月夜: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3、杜牧的《秋夕》写的也是月夜下一位宫女: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刘方平的《月 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关于与月夜有关的词语有:

月明星稀 月明如水 风月无边 月白风清 花前月下 花好月圆 春花秋月 彩云追月 众星捧月 皓月千里 月悬碧空 满月生辉 新月如钩 冰壶秋月 月出星隐 月影婆娑 风清月朗

7. 古今描写月亮的诗句加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词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

下片写赏月后的体司与希望。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体现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

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格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该词被誉为“中秋词主”。

8. 写月的古诗的赏析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赏析一】: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

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赏析二】: 《静夜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喜欢的诗,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也不管是客居他乡,还是与亲人相守相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会背这首小诗的,为什么这样一首语句平白如话,情感朴实无华的诗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唤起了深深的共鸣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歌的开头是平白的叙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户外室内,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那宁静皎洁的月光,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洒下了淡淡的青辉。

在不经意间,低头一望,还以为是地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秋霜呢。这显然是一种错觉。

也许,作者本来已经睡着了,在睡梦中回到了家乡,可是却被强烈的思乡情怀唤醒,在朦朦胧胧中,错把地上的月光当做了秋霜亦未可知,“疑”字,用得很传神,细致地反映了当时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恍恍惚惚的感觉,因为自己也隐约地意识到,在屋里是不应该有霜的,可见第一反应是霜,而第二反应就有点怀疑了,等到醒悟过来,这并不是秋霜,而是“床前明月光”时,其实已经是第三反应了。至于为什么第一反应恰恰是秋霜,则又是颇为令人寻味的,因为秋霜历来是一种感伤的暗示,它表示这又是一年秋风起,唤起无数客子心中深藏的年华易逝的迟暮之感,对此,李白是深有体会的,“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正是他内心的表白。

在他的笔下,秋霜时而铺在了床前,时而又染在了头顶,可见他把秋霜当做了一种寓意丰富的象征了。而今夕何夕,月色如霜,虽然四下里没有一点声音,而天上的明月和地下的月光却好似在无声地倾吐着什么,使得诗人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了。

他感到怦然心动,有一股同样是无声却是不可抗拒的情感的暗流在胸中涌动流淌。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播动了他的心弦,从而使他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时他已经完全清醒过来了,明白自己身处何地,而当他抬起头来,顺着光线向上望去时,窗外那娟娟的月轮正静静地挂在夜空。

他一下子恍然大悟了,明白了是什么触动了自己的心弦,原来就是那挥之不去、召之即来的思乡之情呀,它无所不在,白日里,有事的时候,它就静静地蛰伏在心灵的角落里,而到了此时,月亮从天上,月光在地下,双双唤起他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挂牵,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真是一首“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的自然天成之作。胡应麟甚至认为此诗是“妙绝古今”。

李白这首清新质朴、婉转如歌的小诗因为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才获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力。大概只要有离家不归的人们,就会有人在月下吟起这首百读不厌、体味不尽的《静夜思》的。

【赏析三】: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

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

所以胡氏特地把。

九首最美《西江月》,对月当歌诉人生如梦,且听风吟叹世事浮云

大家好,我是烟雨,文章开始前,请大家花2秒钟的时间,给作者点个关注,分享,如果觉得作者写的尚可,也请您点个赞,若有不同的意见或者给作者提批评和建议,也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约7200个字,阅读预计时间20分钟。您可以使用右上角的“文本朗读”功能来听全文。

后弦的《唐宋元明清》里有一句:“笔锋眷恋,我填《西江月》;琴心流连,你叹《春去也》。”

第一次看到这句歌词,瞬间被惊艳到了。

绵柔戏腔中,似乎回到了古时的深深庭院,风摇柳枝,花影颤巍,明月入窗。

素面半遮的佳人,指尖轻轻抚过古琴的弦。琴声幽咽,似在诉说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月色如水,照着才子未尽的半阙《西江月》之上。

和很多词牌名一样,《西江月》大致形成于唐五代时期,其调名有可能取自李白的“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西江月》最初为民间流行歌曲,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江月令”等等,相比较之下,还是《西江月》最有意境。

今日我们分享九首《西江月》,看皎皎明月,听悠悠江水,思百味人生。

九首最美《西江月》,对月当歌诉人生如梦,且听风吟叹世事浮云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宋代〕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九首最美《西江月》,对月当歌诉人生如梦,且听风吟叹世事浮云

苏轼的中秋,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明月,也有“看尽人生几度悲凉”的夜来秋风。

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儋州。

此时的他,已年逾六旬,杭州密州徐州黄州汝州惠州,北宋的二十多个州,他挨个呆了个遍。

这些个州,起码,还在大陆之内,轻车简从,尚能到达。

而这一次的儋州,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涯海角。

去儋州之前,他已经有所预料,此去再无生还希望,便把全家安置在了惠州,只带三子苏过一起渡海。

他在荒凉的儋州“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经历了几起几伏,这样的躬耕生活他早已习惯。

次年,他的弟弟苏辙被贬循州,和他隔海相望。

这一年的中秋,海南的月,格外的明亮。圆月吸引着潮水,波涛汹涌。

1076年的中秋那天,他望向天上的月,思念苏辙,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年年岁岁月依旧,岁岁年年人不同。

他想到21岁那年,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出蜀,上京城,中进士,不尽风流风光。

如今,父亲早已作古,他和弟弟的宦海生涯,就像是眼前澎湃起伏的海水,一波三折。

海风吹动树叶,发出令人惊悚的沙沙声,响彻回廊里。

他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与日月相比,人生真的是倥偬恍如一梦。在这场梦里,他又经历了多少个清凉的秋天呢,又还有多少个秋天在等待着他呢?

他不知道。甚至,他也不想去知道。

他端起酒杯,举向青天明月,又低下头去,洒酒于地上。这么多年,只有这天上的月亮,地上的影子一直在不离不弃的追随着他。

九首最美《西江月》,对月当歌诉人生如梦,且听风吟叹世事浮云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九首最美《西江月》,对月当歌诉人生如梦,且听风吟叹世事浮云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常被拿来和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作巅峰对决。

有人说,这两首词,像是弄反了作者,在辛弃疾的笔下,看到了苏轼的闲情逸趣;在苏轼的笔下,看到了辛弃疾的豪迈悲壮。

公元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上饶,辛弃疾顺利的完成了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的蜕变。

他结盟鸥鹭,相伴山水,鹅湖山、灵山、博山等地,都留下了辛弃疾探古寻幽的足迹。

上饶的美丽山水也让这位雄心壮志的爱国英雄暂时忘却失意的烦恼,过起了一段惬意舒适的田园生活。

他效仿陶渊明,把陶渊明的田园诗变成了田园词。

6月一天的傍晚,午后的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他独自沿着田间小路,一边缓慢的踱步,一边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送来甜甜的稻花香味,蝉声喈喈,蛙声阵阵,似一部动人的交响乐。

不一会儿,太阳西沉,皎洁的月亮从树枝间升起,月光如水,惊飞了枝头喜鹊。

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忽然出现在了眼前。

这一切,是如此的平淡,却又如此的美好。

心,只有静下来,才能从容看世界,安然品悲欢。人,只有静下来,心中的某个角落,才会被触动。

三千世界,浮光掠影,唯有静心,方能过滤岁月的浮尘,穿透遮眼的云烟,回归生命的纯净。

九首最美《西江月》,对月当歌诉人生如梦,且听风吟叹世事浮云

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

苏轼 〔宋代〕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九首最美《西江月》,对月当歌诉人生如梦,且听风吟叹世事浮云

品析完苏辛二人的巅峰之作后,我们再回到苏轼,把苏轼的时间倒回到1079年。

这一年的早些时候,苏轼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此前他已经先后出任了杭州、密州、徐州等地的地方长官,政绩斐然,文才和政才都受到朝廷的赏识,被当作备用宰相来培养。

四月,苏轼调任湖州。对于朝廷的此次安排,他心怀感激,毕竟这里比徐州相比,是山水清远,朝廷优贤任用之所。

从徐州去往湖州,要路过扬州。

扬州对于苏轼,是一个格外重要的地方。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的平山堂,乃欧阳修于公元1048年(庆历八年)知扬州时所建。

欧阳修是苏轼的恩师,是他在科举考试之中,挖掘出了苏轼,后来苏轼也拜在欧阳修的门下,师生情谊深重,共造千古佳话。

虽为师徒,他们也都同时是北宋的名臣,所以并不能常在一处。欧阳修在扬州为官,苏轼只要路过,必定要前往师父的住所拜访。第一次经过平山堂是1071年,第二次已是三年后,欧阳修也已经于1071年辞世,苏轼再一次路过平山堂,拜访,成了凭吊。

公元1079年四月,苏轼自徐州调知湖州,这是他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

平山堂的墙壁上,恩师欧阳修留在墙上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

他看着那些文字入了神,那文字的背后,是恩师和他相伴教诲的千百个日日夜夜。

泪水在如烟的往事中潸然而下。

堂外,春风抚动杨柳,沙沙作响,似乎在为这大好的春光华年而歌唱。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回不去的是时间,留不住的是岁月。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因为不回头看,生活已如梦幻。

九首最美《西江月》,对月当歌诉人生如梦,且听风吟叹世事浮云

西江月·顷在黄州

苏轼 〔宋代〕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九首最美《西江月》,对月当歌诉人生如梦,且听风吟叹世事浮云

还是在1079年,苏轼断然不会想到,他此后的人生会在这一年的夏天发生翻天覆地的转折。

凭吊完恩师的平山堂后,他到了湖州。在这一年的七月,作《湖州谢上表》。本只是例行公事,只要略叙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之类便可以上交了。

但许是恩师欧阳修刚劲正直,敢于直谏的精神深深的激励了他。他兴之所至,又在谢表中添加了一句"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而惨遭文字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他也因此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苏轼生活史的转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粉碎了苏轼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

也是从此,他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

他住在黄州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

他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

从此,苏轼成了“苏东坡”。

从最初的愁闷到留恋,他渐渐的喜欢上了黄州。这里,虽然是穷山恶水,但也是青山秀水。虽然是谈笑无鸿儒,但往来有赤诚淳朴的乡亲。

春夏之交的黄州傍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不一会儿,月亮出来了,森林里,渐渐的生出了氤氲寒雾。

在东坡之上躬耕了一天的苏轼,骑着马临溪而行,溪林之中的景致是如此可爱,让他白日里的辛劳一扫而光。

他拉了拉马儿的缰绳,不忍心让马儿踏碎溪水之中的月亮。

一步一踱,踽踽而行,平日里仅需一炷香就可到达的家,因贪恋这美丽的山泉和月色,他竟然走了一个晚上。从恍惚中过来时,杜鹃已经在啼叫了,天,也已发白。

黄州,是苏轼的第一个坎;但黄州,也是苏轼精神飞跃的平台。在这里,苏轼找到了生命之源,让他心神愉悦,能让他把随时捕捉到的诗意全部转化为了笔下的传奇。

九首最美《西江月》,对月当歌诉人生如梦,且听风吟叹世事浮云

西江月·梅花

苏轼 〔宋代〕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九首最美《西江月》,对月当歌诉人生如梦,且听风吟叹世事浮云

《西江月》里,并不是只有清风明月,浅浪绿杨,还有儿女情长。

我们还是说苏轼,这一次,他的时间再往后延伸了18年。

这一年的苏轼,已经年过花甲。

原配妻子王弗已经去世30年。在世时,他们夫妻恩爱,伉俪情深。王弗的去世对苏轼打击很大,十年都走不出来,也在十年之后,写下了那首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的《江城子》。

在苏轼的一生中,原配王弗恰似一颗流星一闪而过。而真正陪伴苏轼走过人生困厄的,是另外一个女子,王朝云。

他们初识,朝云尚在金钗之年,而苏轼已近不惑。她是出身微寒的卖唱女子,他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两个人似乎怎么看怎么不搭。

但是缘分这个东西,他就是很奇妙,你会和谁在一起,似乎早就命中注定。

朝云身上散发出来的少女朝气蓬勃的灵气和清新洁雅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他,而他的才气也俘获了少女的芳心。

他把她从歌舞坊中赎了出来,收进府中做侍女。

她十八岁那年,他正式纳她为妾。

事实上,朝云也成了苏轼起伏人生路上最贴心的红颜知己。

她跟随他的岁月里,多半处于苏轼仕途不得意之时,他们时常辗转于苏轼被贬的地方。从杭州到密州,从徐州到湖州,从黄州到惠州。

他们时常在苦中作乐,在穷乡僻壤的贬谪之地,一个作词作曲,一个倾情演绎。

苏轼的那些失意也好,豪情壮志也好,都在朝云的唱词里。

被贬惠州的时候,这对忘年的恋人度过了在一起的最后一段时光。

惠州临近海边,常年湿热。王朝云不适应这样的环境,竟一病不起。

苏轼为她遍寻良药也无济于事,最终,在1096年的冬天,陪伴了他22年的王朝云,离开了人世。

她走的那天,多年没有下过雪的惠州,忽而飞雪。

雪花一朵一朵,从天而降,飘过罗浮山,飘过九天洞,飘过华首台,绵绵不绝。

雪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她的闺房外,一枝红梅,在寒雪之中,透露出一个花骨朵儿,然后,瞬间绽放,如他初见她之时的盈盈笑脸,清雅仙姿。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她,必然是不舍得丢下他一个人撒走而去。

他面对着这一朵梅花,嚎啕大哭。

九首最美《西江月》,对月当歌诉人生如梦,且听风吟叹世事浮云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司马光 〔宋代〕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九首最美《西江月》,对月当歌诉人生如梦,且听风吟叹世事浮云

在我们的印象之中,司马光除了少年时候的砸缸救小伙伴,可能就是一个刻板的老古董了。

而其实,严谨的司马光,也会有侠骨柔情的一面。

宋时,达官贵人们流连于烟花柳巷,呷妓吟词,为了应酬,司马光也不免出没其中。

在一次酒宴歌席上,一个歌女得知他的文名,频频向他敬酒,以祈得一篇词作。

司马光架不住这般艳情,于是便为她填写了这首词。

在他的眼里,她挽了一个松松的云髻,敷上了淡淡的脂粉。身姿轻盈,着一身青烟翠雾般的罗衣。她的舞姿,就像春日里的飞絮游丝,飘忽不定。

他对她说,此番相见后,可能就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别后相思甚,多情若无情。笙歌散后,醉酒初醒,只见深深庭院中斜月高挂,寂静无声。

表面上看,似乎是他对她的爱慕。可其实,浓字艳词的背后,却是他对她妻子爱的承诺。

老学究司马光,一生只爱一个人,就是他的妻子,张氏。

他在20岁那年,就正式娶了16岁的她。他们没有过多的爱情纠葛,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妻子张氏,外表朴素,并没有倾国倾城的颜色,却心底善良,与司马光家所有的人,甚至是家仆婢女们的关系都处理的特别融洽。

有一次,一个婢女因为有心事,稀里糊涂端了一盆特别烫的水给张氏洗脚,脚背都被烫伤了,张氏并没有责罚那个婢女,而是问名她有什么心事,还帮着解决了家中困难。

可惜的是,如此贤良的张氏,却因为身体的缘故,无缘做良母。司马光夫妻俩终生没有生育孩子。

这也成为妻子一直以来最深的自责,她主动为老公张罗找“小三”,可司马光却笃定的一生爱她一个人,一辈子都不曾纳妾闹过绯闻。

任何绝色的女子在他的眼里,都不及妻子。妻子去世之后,他住进了洛阳的宅院,并取名叫做“独乐园”,把对夫人的思念都蕴含其中。

他坐在独乐园的读书堂却经常看不进去书,一个字也看不进去,眼里脑海里都是张氏的身影。

司马光的爱情,一生只够爱一人,专情和长情是那个时代最难得的。有她在的时候,全世界的女子都算不上美丽;当她离开的时候,和她有关的回忆就像是最好的阳光,伴着他直到终老。

九首最美《西江月》,对月当歌诉人生如梦,且听风吟叹世事浮云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宋代〕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九首最美《西江月》,对月当歌诉人生如梦,且听风吟叹世事浮云

告别苏轼,我们又来到了辛弃疾这里。

十年带湖闲居之后,辛弃疾终于如愿以偿,重新出山。

这次重返官场,因有以前对社会人生的曲折阅历和教训,他变得聪明了许多。

他对现实有所警惕,也不断地审度着东家的意思,也对官场路途的险恶有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

可尽管如此谨慎,还是挡不住政敌从背后给他放来的冷箭。

在他全心身地为功名事业而努力奋斗了两年零六个月后,因为一桩小事,他很快又被罢官。他拖着疲惫的身躯不得不再次退隐。

因为前次归隐的带湖山庄被大火焚毁,这一次退隐,他选择了离带湖不远的瓢泉。

如果说第一次的归隐带湖,他还对自己的政治理想抱有那么一丝希望和幻想,那这一次的归隐瓢泉,则是让他彻底的失去了希望,他也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从此心灰意冷。

曲肱玩味圣贤书,识破人间总畏途。盛欲对君言所以,又应诮我爱之乎。那么多年读的圣贤书,那些圣贤们传达出来的经世济国的道理,似乎都成了笑话。

他日日纵情山水,与草木为伴,与自然为友,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当你没有知己的时候,大自然就是你最好的知己。

它能够包容你的任性,有足够的耐心去听你诉说,即便是你醉成一滩烂泥,它还可以给你提供休憩的场地,送你一丝山风为枕,送你一汪溪水为席,送你满天星辰为被。

那路边的松树,也会很贴心的向你伸来枝干,搀扶着你慢慢的躺下。

这里哪一点,不比那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官场有人情味。

晚山虽凄冷,不亦美人间。

瓢泉之滨的辛弃疾,终于放下了,听兮清佩琼瑶,明兮镜秋毫。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

九首最美《西江月》,对月当歌诉人生如梦,且听风吟叹世事浮云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朱敦儒 〔宋代〕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九首最美《西江月》,对月当歌诉人生如梦,且听风吟叹世事浮云

两宋之交的隐士朱敦儒,活了将近百岁。

他虽出身豪门,祖辈都是官宦,可比起官场,早年的他更向往清都山水的闲适田园。

而他的田园里,藏着的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北宋晚期,世风腐败,日暮黄昏。不久后,金人南下,北宋灭亡,这个曾经号称“且插梅花醉洛阳”的朱敦儒,在战乱之中,临危受命,走进了玉楼金阙,成为官员。

面对神州陆沉,故土难回,他痛心疾首,几度上书朝廷要求北伐。

可风雨飘摇的南宋,统治者都是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里苟且偷安。主战派,注定没有市场。任凭他怎么的忧国忧民,那朝野就是不理不睬。

朱敦儒只好罢官回家,继续守一方山水,享半世清华。

可命运似乎并不打算就此放过他。

一次乌龙,让人积蓄了半生的清誉,毁于一旦。

他稀里糊涂的成了害死主战派英雄岳飞的奸臣秦桧的席上客。其实,他和秦桧之间,也只是文辞来往,并没有多少政治话题。

近墨者黑,朱敦儒也成了世人口诛笔伐的对象。从清高的山水郎,变成了奴颜婢膝的小人。

经此变故,他也彻底的将人生看透。

原来他一直所努力的,一直所追求的,无非是一阵青烟,一场终究要醒来的美梦而已。梦再美,它终究是一场虚幻。

大梦初醒,他果断的抛下三千烦恼。于山水之中赋诗,在田园之中徜徉,无论天晴还是阴雨,活在自然之中,心定而神闲。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人生的悲欢离合,全在这沉痛的梦中。

九首最美《西江月》,对月当歌诉人生如梦,且听风吟叹世事浮云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张孝祥 〔宋代〕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九首最美《西江月》,对月当歌诉人生如梦,且听风吟叹世事浮云

公元1167年的一个秋天,南宋词人张孝祥接到了朝廷的迁令。由潭州知府改任荆南。

潭州到荆南,要经过天下第一水,洞庭湖。

张孝祥对洞庭早有耳闻。

那是李白“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的地方,是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所在。

更有本朝的范仲淹,写下了“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脍炙人口的名篇《岳阳楼记》。

此番前行,他定要好好的欣赏洞庭湖那美丽的风光。

小舟沿着湘江,慢慢的从长沙驶入到了洞庭湖里,已是傍晚时分。数行征雁,雨晴风住。洞庭湖,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岸边的树叶倒映在水中,小船仿佛载满了一船的秋色,停滞不前。

舟人们焦急的摇着桨,他们怕误了大人的官期,可张孝祥却淡淡一笑。

他觉得,这是洞庭湖主有意在留住他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那鳞鳞波光,是招呼他停留下来的满斟绿醑;阵阵波涛,是龙宫中奏演的《霓裳羽衣曲》,都劝他好生留恋,莫匆匆归去。

月移初上柳梢头,莫负洞庭今夜留。他呼唤着楫公,停下手中的棹子,今夜,就在这碧涛秋水之上,好好的留宿一夜吧。

毕竟,可不是谁人都有那个运气,看到这美到让时间都能静止的洞庭秋色的。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