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终结优美句子

时间:2022-04-26 19:2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小王聊葡萄 | 评论: 次 | 点击:

农民的终结优美句子

1. 农民的终结怎么样

“这本书是一个文明的死亡证明书。”

——孟德拉斯 《农民的终结》是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拉斯在分析法国农民在现代化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变化的一部力作。正如李培林所言,这里的终结不是农村的终结,也不是农民这种职业的终结,而是“小农的终结”,是从传统的“小农”转变为“农业生产者”, 孟德拉斯所说的“农民的终结”并不是“农业的终结”或“乡村生活的终结”,而是“小农的终结”。

更通俗地讲,这个农民的终结并不是要消灭农民这种身份的存在,而是要使农民与时俱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农民,使他们生活的村子成为新农村,使他们赖以生存的农业为他们带来更多的财富,增加他们的收入。其中存在着农民意识的转变。

在此转变过程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变化,最终导致了“小农”的终结。 第一,土地对农民的意义发生变化。

对传统的“小农”来说,土地不仅仅是生产资料,甚至视土地为生命的根本,集精神和财富的象征于一体。但是对于农业劳动者来说,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处在平等地位,土地仅仅只是生产要素之一,他们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合理配置自己的生产要素。

第二,农民的劳动方式发生变化,传统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劳动节奏的安排上,是根据农业生产的自然周期来制定,并且自觉遵守这个“时间计划”。而对现代农业劳动者而言,由于各种各样的技术引进,大棚、温室、灌溉技术的发展,导致反季节耕种等现象稀松平常。

第三,知识习得方式的变化。传统小农是单门独户地进行生产,农业技术主要靠经验型长者的言传身教。

而现代农业生产是由外来的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教授。 最后,农民意识的转变。

“小农”固守传统,对祖辈流传的事物深信不疑,而现代的农业劳动者评价标准是职业素质,他们不仅仅是考虑传统意义上的低头耕作,更多地会考虑技术、管理、运作、规模化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这让我想起了西方的农场主和庄园,但是结合中国的实际,我想起了之前的农业学大寨、农业合作社等,西方国家的成功和我们的失败让我思考我们失败的根源在哪里?是技术?还是不够现代化?还是人? 孟德拉斯还提到了,立法者有义务制定新法律,这新法律能保证仅仅依靠土地的农民在参与市场竞争时,不致于沦落为无产者。

对于之前我们探讨的关于我国土地集体所有还是土地私有, 我对这方面也有疑惑,希望上课的时候能听听同学们的探讨。 在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过程中,我想到了流动人口和农民工问题,中国的现状是农业人口流失,农民工大规模进城,我想知道,农业生产到底需不需要这些流失的劳动力,而现代化的城市对劳动力的缺失又是如何,如果劳动力返乡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因为城市无法全部接受中国几亿农民,必然要有一部分留守在农村,而如何让他们留守,必然是缩小城乡差距,建立现代化的农业园区,然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又让我想起了我们所谓的农业反哺工业,工业继而反哺农业。

中国式的农民的终结究竟路在何方?。

2. 描写农民的句子

1、老爷爷是个十足地道的老农民:光头、黑皮肤;身上穿着城里难得看见的土布对襟褂,裤管像水桶一样大;腰间斜插一支吊着红布烟袋的旱烟管,稍一走动,布烟袋就晃来晃去,十分惹人注目。

2、我有一个伟大的叫做“农民”的父亲。群山是他的脊梁,耕牛是他的伴侣,深深的犁沟印着他岁月的痕迹。他的汗水曾烫伤那片热土,他的皱纹堆起了我未来……

3、对农民来说,丰收就是财富,只有不断劳动,才能不断丰收,所以他们劳动,为了远离穷苦而劳动,为了人们能吃上食物而劳动。

3. 形容农民的句子

1、果园里,摘苹果的人们望着树上红通通的苹果,脸上乐开了花,眉毛也笑成了一弯新月。

2、对农民来说,丰收就是财富,只有不断劳动,才能不断丰收,所以他们劳动,为了远离穷苦而劳动,为了人们能吃上食物而劳动。

3、离我不远的花园边上,蹲着一个老农民,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

4、农民的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们身上的巨石并没有在外界过多的停留,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后,农民又重新开始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有些陌生的圈子,又重新开始了他们的期盼。

5、徘徊在农村里的人们也填饱肚子了,也穿上衣服了,农民开始在他们麻木的背后,温暖的笑。他们无法穿透那层麻木的面具来看清现实,或许他们戴上麻木的面具根本就是不想看清现实。

6、他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纯朴,谦虚而寡言。从他脸上纵横的皱纹和善良的眼睛看,旧日的贫穷痛苦曾经压弯他的腰。

7、他姓孙,很勤劳很善良,眼睛不大,牙齿不很整齐,时常挂着笑容。全身被太阳晒得发棕,加上汗水的浸泡,浑身油光闪亮。他时常戴一副墨镜,光着膀子,左肩搭一条毛巾,穿一条短裤,脚下穿着一双大皮鞋,鞋上落了一层灰尘,经常热情的招呼着来往的顾客。

8、老爷爷是个十足地道的老农民:光头黑皮肤;身上穿着城里难得看见的土布对襟褂,裤管像水桶一样大;腰间斜插一支吊着红布烟袋的旱烟管,稍一走动,布烟袋就晃来晃去,十分惹人注目。

9、她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不高的个儿,常穿着偏襟上衣,花白的短头发上蒙着一块蓝色方头巾,一笑起来,眼睛里便闪烁着和蔼亲切的光。

10、春天农民辛辛苦苦的插种,播种等的工作,夏天又要杀虫,秋天又要忙着收获,跟着再种别的农作物。一年四季,这样的顺序重重复复,为的就是种出蔬菜,然后卖到批发市,再到市场,最后被我们烹调成美味佳肴。

11、菜农之中男女老少都有,大多数都是皮肤黝黑粗糙。手都干裂了,手指甲里塞满了黑黑的泥巴。穿着朴素破旧,鞋上面沾满了灰尘。

12、不远处的地里,有一个农民伯伯正在干活,他的头上戴着一个头巾,他的眉毛又长又黑,眼睛有点小,在太阳的照射下眯成了一条缝,他的鼻子大大的,胡子长长的,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热了用它擦擦汗,身上穿着短袖,手里拿着一个锄头。在他的地里,他锄了很多草,头上已是满头大汗。

13、“笃笃笃”,从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我走过去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位农村大嫂:中等身材,穿着整洁的衣裤,满面红光,一双眼睛放着温和的光。

4. 乡村生活作文结尾优美句子

一年四季的农村是那么的美丽,它使人每时每刻都充满愉快感.春天,天气转暖,草长莺飞;春天,耕耘播种,充满希望.春姑娘像神圣一样,悄悄地来到这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农村里.春天的农村真是不同凡响.麦田里,一位位勤劳的农民正在辛勤的劳动着.不大一会儿,他们那憔悴的脸上流出了一丝晶莹的汗珠,但是,他们还是怀着喜悦的心情来种植.忙了一天的农民们,一个个汗流浃背,骑着自己的自行车,高兴的回家去.早晨,小朋友们拿着风筝,到那刚刚睡醒的田野里快乐玩耍.他们放着风筝,大大小小的风筝飞在天空中.有橘红色的大金鱼,摇摇摆摆的像游在水里一样,看它游的多快活呀!有金色的小蜜蜂,它是那么的忙,紧着采蜜呢!还有凌空展翅的雄鹰,它好像看见了可口猎物,张开双爪,要抓住猎物……小朋友们玩的是多么愉快,他们心里似乎只装着那美丽的像个绿姑娘的春天.这使我想起了一首奇丽的小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说的真好呀!清晨的田野美丽极了,露珠像天空中的星星一样,在阳光照耀下晶莹的闪烁着,田野成了“绿油油的天空”,五颜六色的露珠被一望无际的田野衬托着,真像是大地母亲和明朗的天空连成了一个整体.看那田边的柳树,是那么的绿,绿的耀眼,绿的透明,它们在春风的吹拂下,洗梳着它的美丽的嫩绿的秀美的润发.柳树像一位披头散发的美丽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她的舞蹈婀娜多姿,十分优美,令人陶醉.田边有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河,嫩绿的小麦倒映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显得更绿了;蔚蓝的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显得更蓝了;洁白的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显得更白了.我走过去,想用这清凉的河水洗一洗脸,可是我犹豫了,因为我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它们像天使一样美丽.小燕子匆匆忙忙地从南方又赶到了北方,回到了另一个家,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快乐的生活着.在微风中,在阳光中,它们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农村的春天到处洋溢着生机和欢笑,让我们一同去农村吧。

5. 需要一些描写农民的诗句及精彩语段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苗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盛夏,天气又干又热,太阳光非常炽热,就像是燃烧的火焰。在这强烈的阳光烧烤下,田野里尚未成熟的庄稼变成枯焦的样子。农夫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种植的庄稼将要失收,一年的辛苦要落空。以后没有粮食来养活一家人,况且,还有沉重的租税压在身上,怎么能够活下去呀?他们的心里焦急万分,就像是开水在煮。

旧社会的农民生活这样痛苦,可是那些贵族豪门子弟,一点也不劳动。他们靠农民的血汗养肥自己。炎热的夏季,他们十分清闲自在,扇子摇摇,潇潇洒洒。

这一首古代民歌,用简单朴素的语言,生动恰切的对比,鲜明深刻地揭示出农夫和公子王孙不同的生活状况和不同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封建社会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石壕吏

作者: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秋浦歌 李白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古诗词鉴赏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古诗词鉴赏

蜜蜂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这可算是一篇寓言诗。诗中的蜜蜂就是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他们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地劳动,可是劳动成果到头来却都被统洁者掠夺去了。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结句用反问式,说明辛勤酿蜜的蜜蜂,成年累月地劳动却劳而不获,这就暗示剥削者的不劳而获,使诗的寓意深刻、有力。

这首诗以洗炼的语言,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6. 乡村生活作文结尾优美句子

一年四季的农村是那么的美丽,它使人每时每刻都充满愉快感.春天,天气转暖,草长莺飞;春天,耕耘播种,充满希望.春姑娘像神圣一样,悄悄地来到这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农村里.春天的农村真是不同凡响.

麦田里,一位位勤劳的农民正在辛勤的劳动着.不大一会儿,他们那憔悴的脸上流出了一丝晶莹的汗珠,但是,他们还是怀着喜悦的心情来种植.忙了一天的农民们,一个个汗流浃背,骑着自己的自行车,高兴的回家去.

早晨,小朋友们拿着风筝,到那刚刚睡醒的田野里快乐玩耍.他们放着风筝,大大小小的风筝飞在天空中.有橘红色的大金鱼,摇摇摆摆的像游在水里一样,看它游的多快活呀!有金色的小蜜蜂,它是那么的忙,紧着采蜜呢!还有凌空展翅的雄鹰,它好像看见了可口猎物,张开双爪,要抓住猎物……小朋友们玩的是多么愉快,他们心里似乎只装着那美丽的像个绿姑娘的春天.这使我想起了一首奇丽的小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说的真好呀!

清晨的田野美丽极了,露珠像天空中的星星一样,在阳光照耀下晶莹的闪烁着,田野成了“绿油油的天空”,五颜六色的露珠被一望无际的田野衬托着,真像是大地母亲和明朗的天空连成了一个整体.看那田边的柳树,是那么的绿,绿的耀眼,绿的透明,它们在春风的吹拂下,洗梳着它的美丽的嫩绿的秀美的润发.柳树像一位披头散发的美丽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她的舞蹈婀娜多姿,十分优美,令人陶醉.

田边有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河,嫩绿的小麦倒映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显得更绿了;蔚蓝的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显得更蓝了;洁白的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显得更白了.我走过去,想用这清凉的河水洗一洗脸,可是我犹豫了,因为我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它们像天使一样美丽.小燕子匆匆忙忙地从南方又赶到了北方,回到了另一个家,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快乐的生活着.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它们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农村的春天到处洋溢着生机和欢笑,让我们一同去农村吧!

农民终结是选择还是命运

农民终结是选择还是命运

——在“新形势下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高端论坛”上的发言

农民终结是选择还是命运

李培林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 (王雅丽整理)

各位同仁好!

我曾翻译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拉斯的著作《农民的终结》,我自己也写了《村落的终结》,这两本书实际上都触及到一个共同的议题,就是“农民的终结是选择还是命运”。当然这里说农民的终结并不是指农业的消失,而是指传统小农转变成现在农业劳动者和农民大规模减少的一个过程。

最近网络上热议的有两件事,让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一是,总理在今年两会答记者问的时候提到: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根据测算,这6亿人中农民大概约占5亿多人。其实直到2019年,我国80%以上的农民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这一基本国情对于学界来说,本来属于一般的常识。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我觉得是因为现在很多国人高估了中国农村的发展程度,特别是对那些农村了解不多,但是在互联网上活跃的年轻人来说,更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二是,学界对乡村合村并居拆迁的非议,特别是最近对山东合村并居的做法提出了一系列尖锐的批评。

其实近20年来,全国每天减少几十个村落的情况一直在持续,一些从事乡村工作的干部也感到很委屈,觉得他们是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却被指责为了政绩损害农民的利益。这两件网上热议的事情都涉及到我今天发言的题目,农民的终结是选择还是命运?在世界各国现代化的道路和从世界各国现代化道路发展趋势看,农民的终结或者说农民的大幅度的减少,似乎是一种铁律和命运,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个过程在多数国家是静悄悄的革命,但也有些国家伴随着暴力和血腥,许多现在属于发达的国家和经济体,把劳动力总量中的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从30%降到3%以下,用了大约30年的时间。

农民终结是选择还是命运

现在农业从业者占全国从业人员的比重大概仍在26%左右,要达到5%以下,至少也还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现在发展最大的软肋,是城乡发展之间的巨大差距。今年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之年,要迈向走向现代化的新征程。但是与现在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相比,一个很大的差距就是城乡之间仍然存在这么大的差别。

大家都知道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基本上已消除城乡生活质量的差距。城乡差别在统计上只是人口聚居程度的差别。乡村的居民也绝大多数并不从事农业,农民通常也不被视为穷人,当然他们往往被视为更加注重家庭、婚姻、宗教、农耕等传统价值的保守选民,所以很多国家所谓城市的标准就是一个简单的人口聚居。比如很多欧洲国家规定人口聚居2000人以上的就是城市,2000以下就是农村,但城乡之间实际上并没有生活方式的差别。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农民还没有摆脱相对贫穷和低收入的状况。201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是16000多元,相当于月收入1300多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00多元,相当于月收入3500多元。换句话说,城镇居民的收入是农村是农民收入的2.64倍,当然这个倍数比十几年前三倍以上的差距现在已经缩小了,但差距的绝对额实际上增加了,而且农村自身发展的区域差距也很大。2019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9000多元,接近了3万元。而同年甘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1万元,两者之间的差距实际上还大于全国的城乡差距。

农民终结是选择还是命运

我国农业,现在是以全国约26%的劳动力只产出了约7%的GDP,然而分享的GDP蛋糕却很有限,这是农民难以普遍富裕起来的根本约束条件。农民难以普遍富裕起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国农民人多地少,每个农户平均耕地面积约0.5公顷,相当于欧洲农户平均耕地面积的1/60到1/80。单靠农耕收入微薄,在有限耕地面积上大量投入,尽管单位面积产出较高,但劳动生产率依然较低。黄宗智在研究中国小农经济时,曾把这种现象称为农业的内卷化,即单位面积的大量投入造成边际效应的递减。走出内卷化,并使农民富裕起来的一种常规道路,就是农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从而大量地减少农民,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但从东南亚一些农地缺乏的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经验看,农业普遍像西方那样实行规模化经营也很难做到,当然这条路我们还要继续走,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国目前已经约有1/3的耕地通过流转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也有近2.9亿农业劳动者转移到二三产业成为农民工。目前这条路受到了很多新的挑战,因为能够继续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其实已经很少了。现在农村80后及以后出生的青年人已经很少务农了,现在的农民可能是我国最后一代传统小农,务农的农民过早地出现老龄化,很难再转移成非农的劳动力。农民工的增加已经遇到了新的瓶颈,理论上依然存在着2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实际上因为老龄化都不太可能成为工商产业的劳动后备军。我国作为农民大国和发展中国家,靠政府转移支付让农民富裕起来更不现实,农产品的价格也已经多数高于国际市场价格,靠政府补贴和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已经没有太大空间。

农民终结是选择还是命运

怎样让农民普遍富裕起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是我国现代化面对的最大难题。在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大潮接近尾声以后,我觉得另一条可行的路也是缺乏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就是农民更广泛的兼业,大规模的盘活农民的剩余劳动时间,这方面潜力很大。现在农业兼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农民的剩余劳动时间大量增加了,所谓农民3个月种田、1个月过年、8个月赋闲,是对一些农村地方的写照。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农村电商,开展乡村休闲旅游和民宿,发展乡村养老等兼业经营活动,是盘活农民剩余劳动时间的办法。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地、宅基地方面,要赋予农民更大的财产权,盘活农村的闲置的资产。农村地权的三权分置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现在的进展还不是非常的理想。我曾经说在一些地方农村的“产业空、青年人空、住房空、干部空”的“四大皆空”,造成了一些乡村的凋敝和衰落。这种情况还没有根本改观。

乡村振兴是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也应该是农民的选择,应该给予农民更多的改变命运的选择权利和空间。而不是认为农民没有选择的理性,为农民安排命运。其实看农民的终结是选择还是命运也很简单。农民作为一种职业和生活方式,应该是自身选择的结果,而不是难以改变的命运,要看农民的生活是否真的大幅度的改善了。农村的生活是在选择中保持了千姿百态的田园,还是在安排的命运中成为了千篇一律的牌楼。

总之在我们走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在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像重视国家安全、粮食安全那样,像守护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那样,高度重视让农民普遍富裕起来的问题。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