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俗的名言
时间:2022-04-27 13:5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小学语文e号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关于风俗的名言
1.关于风俗的名言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秦叔宝和尉迟恭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
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
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桃符的传说 桃符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形容初日的光亮。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
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
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
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
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古代的贺年卡 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我国古代已经实行。
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
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
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月廿三、廿四 小年 祭灶神(16张)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
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在一周。
2.关于民风民俗的谚语
1、桂林山水甲天下2、阳朔山水甲桂林 3、雁门关外有人家4、早穿皮袄午穿纱5、抱着火炉吃西瓜 6、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 7、泰山天下雄 8、华山天下险 9、嵩山天下奥 10、衡山天下秀 11、恒山天下奇 12、峨嵋天下秀 13、青城天下幽 14、不到长城非好汉 15、不到黄河心不死 16、漓江山水甲天下 17、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18、华山自古一条道 19、十里温塘河,九曲十八弯 20、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 21、南岳山的香,回龙山的烛 22、东北三件宝,人参、貂皮、鹿茸角 拓展资料: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365656636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
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类别繁多,数不胜数。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3.有关民俗的名言
1.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2.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3.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4.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5.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6.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7.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8.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9.一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10.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11.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12.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12.鸡蛋碰石头——完蛋——蛋壳承受的压强远小于石头能承受的压强,鸡蛋碰石头,鸡蛋先破。13.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14.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满意请采纳
4.关于''民风民俗"的名言,诗句
1.金钱控制法律,控制政治,控制风俗,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管什么义与不义,只要能够达到尘世的天堂,享尽繁华之福,化心肝为铁石,胼手胝足地去争取暂时的财富,这是今日最普遍的到处都揭橥着思想,甚至法律上也这样写着。——巴尔扎克。
2.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林徽因
3.保有跨越世代的传统风俗绝对不是坏事,现今的日本几乎没有代代相传的思想,人们毫不珍惜思想与常识,用过即丢,也没察觉到累积智慧与知识的重要性。——伊坂幸太郎
4.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这里的风俗,十五六岁的姑娘就都梳上头了。这两上丫头,这一头的好头发!通红的发根,雪白的簪子!娘女三个去赶集,一集的人都朝她们望。——汪曾祺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5.关于民风民俗的谚语
民风民俗:
1.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满家转。
2. 生在苏州,穿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
3. 讲土特产: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4.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殷殷。
5. 宁夏红有黑白“三宝”黑(发菜,红(枸杞) 白(二毛皮) 。
6. 讲自然风光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7. 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
8. 十里温塘河,九曲十八弯。
9. 不到长城非好汉。
10.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11.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道友(春联),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
12.腊月二十三吃着年糕就数落: 二十四扫房日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431343039, 二十五窟窿堵,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倒有, 三十晚上坐一宿。 初一的饺子, 初二的面, 初三的盒子往家转, 那年味多浓啊 !
13. 二十三,灶王爷上了天, 二十四,写大字, 二十五擂大鼓,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蒙香斗, 三十晚上坐一宿, 大年初一街上走。
14.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首,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6.有什么民风民俗的名言名句
1.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满家转
2. 穿在苏州,玩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 ——(苏州的丝绸,杭州的风景,广州的饮食,柳州的棺木都是天下最好的。)
3.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旧时说法,东北三种特产是宝物,人参是珍贵的药材,貂皮是珍贵的皮料,乌拉草则是旧时东北穷人在冬天取暖的好东西,放入毡靴中,能御寒)。
4.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殷殷
5.宁夏红黑白“三宝”黑(发菜),红(枸杞) 白(二毛皮) )
6.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写新疆的气候和经济特点。形容雁门关外早晚温差变化大,同时也说明新疆的瓜果资源极其丰富,不仅夏季吃瓜果是常事,而且到了数九寒天吃西瓜也不觉稀罕。)
7.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 ——(流行在陕北的俗语,米脂的女子美,绥德的汉子俊,清涧的石板好,瓦窑堡的炭烧得精。)
7.关于民俗的谚语
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
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
强扭的瓜果不甜。 强中更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巧言不如直道,明人不必细说。 亲不过父母,近不过夫妻。
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 勤能补拙。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擒贼先擒王。 清官难断家务事。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情人眼里出西施。
穷家难舍,熟地难离。 全是生姜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人爱富的,狗咬穷的。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
人不缺地的工,地不缺人的粮。 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人多出韩信,智多出孔明。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人多智谋广,柴多火焰高。 人各有能有不能。
人各有心,物各有主。 人合心,马合套。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人活七十稀,请教不为低。
人急投亲,鸟急投林。 人家夸,一朵花;自己夸,人笑话。
人敬有的,狗咬丑的。 人老眼昏,鹰老爪钝。
人怕饿,地怕荒。 人怕话多,活怕人做。
人怕没脸,树怕没皮 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人怕信心齐,虎怕成群。
人强人欺病,人弱病欺人。 人勤病就懒,人懒病就勤。
人勤地长苗,人懒地长草。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人是实的好,姜是老的辣。 人是铁,饭是钢,地里缺肥庄稼荒。
人是铁,饭是钢,三日不吃饿得慌。 人瘦脸皮黄,地瘦少打粮。
人投人,鸟投林。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微言轻。 人无笑脸休开店,会打圆场自落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人心齐,泰山移。
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人有失手,马有失蹄。 人越嬉越懒,嘴越吃越馋。
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日长事多,夜长梦多。 日里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日里闲游,夜里熬油。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若要不怕人,莫做怕人事。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若要好,大让小。
若要好,问三老。 若要健,天天练。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若要人下水,自己先脱衣。
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撒网要撒迎头网,开船要开顶风船。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三分吃药,七分调理。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三分种,七分管。
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 三年不喝酒,家里样样有。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三人四靠,倒了锅灶。 三人同心,黄土变金。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三早抵一工,三补抵一新。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山大无柴,树大空心。
山大压不住泉水,牛大压不死虱子。 山高树高,井深水凉。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山有高低,水有深浅。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闪光的不全是金子。 善恶不同途,冰炭不同炉。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上顿不吃饱,下顿省不了。
烧的香多,惹的鬼多。 少不惜力,老不歇心。
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肠胃。 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
舍不得苗,抱不到瓢。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身不怕动,脑不怕用。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十帮一易,一帮十难。
十个梅子九个酸,十个官儿九个贪。 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
十里认人,百里认衣。 十年栽树,百年歇凉。
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树开什么花。 食鱼要肥,食肉要瘦。
食在广州,住在苏州。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事大事小,身到便了。 事莫做绝,话莫说尽。
事怕合计,人怕客气。 是草有根,是话有因。
是饭充饥,是衣遮体。 是好说不坏,是坏说不好。
是金子总会闪光的。 手怕不动,脑怕不用。
手舞足蹈,九十不老。 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树怕剥皮,人怕护短。 双手是活宝,一世用不了。
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水大湿不了船,火大烧不了锅。
水滴石穿,坐食山空。 水满自流,人满自夸。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
水涨船高,风大树摇。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睡着的人好喊,装睡的人难喊。 顺的好吃,横的难咽。
顺藤摸瓜,顺水求源。 顺着鸡毛找鸡,顺着蒜皮找蒜。
说归说,笑归笑,动手动脚没家教。 说人别说短,打人别打脸。
说书的嘴快,演戏的腿快。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贪别人个花,误自己个家。
贪得一时嘴,受了一身累。 贪小失大,惜指失掌。
讨饭怕狗咬,秀才怕岁考。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天不严寒地不冻,人不伤心泪不流。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天才和懒惰结伴,等于一事无成。 天冷不冻织女手,荒年不饿勤耕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经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条条道路通罗马。
8.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有哪些
1.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
2.爱我中华,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3.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4.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
5.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
6.学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财富。
7.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8.破坏古迹,就是破坏你的未来。
9.弘扬传统美德,继承传统文化。
10.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
11.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12.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13.先人神力绝技,鬼斧神工天姿。
14.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15.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1.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2.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3.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4. 传统文化的全称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
5. 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今日元宵!这些习俗、诗句、好词好句、手抄报值得收藏
俗话说“没出十五都是年”,过完了元宵节,才算是过完年了。今日元宵节佳节,小木老师在这里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被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由来
公元前180年的正月十五,汉文帝刘恒登基。他大赦天下,以后每到元月十五,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习俗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皆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年年欢聚。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不一而足。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
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引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踩高跷的人往往装扮戏曲折子,身着戏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起源于上古时代,正月十五耍龙灯,载歌载舞的节日氛围,流传于很多地方。
元宵节诗词
这些和元宵节有关的诗词,快和孩子一起来读!
十五夜观灯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解语花·上元
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元宵节素材
好词
精妙 夺目 沸腾 绽放 绚丽 斑斓 漆黑 繁多
人山人海 五光十色 五彩缤纷 络绎不绝
大饱眼福 火树银花 鼓声不断 红红火火
团团圆圆 爆竹声声 千姿百态
好句
1、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老百姓就会用竹子扎成龙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扛着龙灯游街串巷,以表示对青龙的感激和怀念。这个风俗一直传到了现在。
2、我们每年的元宵节都要吃汤圆,而汤圆的寓意是团团圆圆一家欢,只要一家人在一起那幸福的感觉就像汤圆里的馅一样甜甜蜜蜜,让人永生难忘!
3、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耍龙灯、闹花灯的习俗,而耍龙灯这一活动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4、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融入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千言万语也还说不清,我今天就来说说我过的元宵节。
5、大街上人山人海,传来一阵阵甜甜的笑声,我看到漆黑的天空,有着闪烁的会飘动的“星星”,原来是那是人们放的孔明灯。
6、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终于到了,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红灯笼,而且吃饭之前还要放鞭炮,当然,晚饭也和以前不一样,要吃元宵。
7、正月十五,正是元宵佳节。天上那闪烁的孔明灯,美丽的烟花,地上那欢乐的儿童,满怀笑脸的大人们,都让人萌生一种节日的喜庆气氛……
8、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合家团圆喜庆的节日。人们在元宵节里放鞭炮、吃元宵,真开心啊!
9、大街上车水马龙,到处张灯结彩。市中心周围四条宽阔的马路上灯火通明,使整个城市笼罩在灯的海洋里,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10、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
好段
1、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灯也随之好看了起来。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街上去看灯。虽然北方的天气寒冷无比,但寒冷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刚到马路上,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2、元宵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过完了,所以这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人们在这天的活动主要就是舞龙,舞狮,放鞭炮,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看烟花。
3、元宵节的公园里十分拥挤,简直是人和灯的海洋。公园里的人,有的在赏花灯,有的在卖灯笼,还有的在拍照,热闹极了!灯笼有很多种,如:昆虫世界,卡通世界,狮子戏球……栩栩如生,漂亮极了!
4、只见那德胜街的大牌楼,五光十色,“千万”条金黄色闪光灯从六七米的“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真是“疑是金河落德胜”啊。哎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繁多,这么出奇的灯。看都看不过来。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气活现的凤凰!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美丽极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5、有的烟花像一朵刚刚开放的花朵,有六七朵花瓣;有的炸开来全是绿色的“小星星”,像降落伞一样,慢慢地落下来;有的在水面上喷出烟花,让我们十分惊讶;有的炸开来的形状像一个个地球仪……每次烟花炸开,我除了鼓掌,就是大声叫好。
手抄报
元宵节灯谜
这个元宵节,不能出去看花灯,猜灯谜啦!不过没关系,我们在家也可以猜哦!快来看看下边的灯谜你猜对了多少?拿来考考孩子,同学也不错哦!
1. 十五日(打一字)
2. 高台对映月分明(打一字)
3. 层云隐去月当头(打一字)
4. 年终岁尾,不缺鱼米(打一字)
5. 元旦元宵捷报频传(打一成语)
6. 元宵之后柳吐芽(打一成语)
7. 赶制元宵闲不住(打一五字口语)
8. 元宵出门赏灯(打一常言俗语)
9. 介胄之士(打湖北一地名)
10. 金乌西坠白头看(打河南一地名)
11. 山花红烂漫(打内蒙古一地名)
12. 全面整顿(打云南一地名)
13. 固若金汤(打河北一地名)
14. 久旱逢甘露(打《水浒传》人物绰号)
15. 醒后得知一场梦(打《西游记》人名)
16. 三八多面手(打《红楼梦》人名)
17. 葱蒜姜皆可治病(打一宋代词人)
18. 早不说晚不说(打一字)
19. 武(打一字)
20. 弹丸之地(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