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与个人的关系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29 15:5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每日轻读书 | 评论: 次 | 点击:

世界与个人的关系名言警句

1. 有关国家与个人的名言警句

下兴亡,匹夫有责。

注释: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观点,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释: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注释: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诗中的两句。意为: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林则徐留下的慷慨悲歌,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然而言为心声,每念及林则徐当时的处境,又未尝不扼腕长叹。

2. 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1、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2、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3、人心齐,泰山移。

4、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叔本华

5、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欧文

6、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孙权

7、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歌德

8、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9、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韦伯斯特

10、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

11、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12、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

13、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14、团结就是力量。

15、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麽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奥斯特洛夫斯基

3. 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名人名言

(注:集体也包括国家,社会,班级,初二政治中有) 1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 《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

2· 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 --- 《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

3· 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也就是对自己有害。 ---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4·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 雷锋

5· 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 奥斯特洛夫斯基

6· 个人如果但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 高尔基

7· 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 奥斯特洛夫斯基

8· 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麽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 --- 奥斯特洛夫斯基

9· 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象劳动,既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 高尔基

10· 我们必须以现实做出发点,我们既不能象孙行者的摇身一变,脱离这个现实的世界,翻个筋斗到天空里去,那么我们只有向前干的态度,只有排除万难向前奋斗的一个态度……现实就根本是有缺憾的,必然是不完全的,必然是有着许多不满意的,甚至必然是不着许多令人痛心疾首的,我们既不能逃避现实,就不能逃避这种种,就只有设法来对付这种种;一个人或少数人来对付不够,就只有设法造成集体的力量来对付。 --- 《韬奋文集》

11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 闻一多.

一燕不能成春。 克雷洛夫. 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

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麽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 奥斯特洛夫斯基 (/view/545070.htm#4)里面也有这类名言

4. 体现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名言警句(三句)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民齐者强。——荀况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法国谚语

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5. 与人生有关名言名句

知命者不怨天 知己者不尤人 不是生命线在掌握人,而是人在掌握生命线 观念如果不正确,就没有正念,人生也就没有正见,当然也不会走正道,也就不会得到正果 吃素如果可以得道的话,牛和马早就得道升天了~ 过去不等於未来 凡事发生必有其目的,并且有助於我 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成功的人靠一双腿,重实践 失败的人靠一张嘴,重辩解 1、你长的很有创意,活着是你的勇气,丑并非是你的本意,只是上帝发点脾气。

你要勇敢地生活下去,来衬托出世界的美丽。 2、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3、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4、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认为一个人好时,就会爱屋及乌,认为一个人不好时,就会全盘否认。

5、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 6、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7、婚姻的杀手有时不是外遇,而是时间。 8、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

9、童年的无知可爱,少年的无知可笑;青年的无知可怜;中年的无知可叹,老年的无知可悲。 10、人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

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冲突,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11、一个女人喜欢一个男人时,她希望听到谎言;当一个女人厌恶一个男人时,她希望听到真理。

12、如果你借太多的钱给一个人,你会令此人变成坏人。 13、现代的婚姻是情感的产物,更是竞争的结晶。

14、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 15、有所得是低级快乐,无所求是高级快乐。

16、天才失败了就是蠢才! 17、世界上1%的人是吃小亏而占大便宜,而99%的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源于那1%。

18、人如果靠吃饭活着,那饭不叫饭,叫饲料。 19、中国人学美国人容易,中国人学中国人难。

20、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21、人的成长要接受4个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师、书籍,社会。

有趣的是,后者似乎总是与前面3种背道而驰。 22、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人生贬值。

23、生命犹如一片绿叶,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的枯黄,但他的叶脉还是那么清晰可见。 24、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

25、如果是棵小草,即使在最好的企业里,你也长不成大树。果真如此,不如历经风雨,把自己培养成名贵花卉。

26、21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钱。 27、怕爹是孝顺,怕老婆是爱情。

28、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29、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30、我们可以躲开大家,却躲不开一只苍蝇。生活中使我们不快乐的,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31、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32、笨男人+笨女人=结婚;笨男人+聪明女人=离婚;聪明男人+笨女人=-婚外情;聪明男人+聪明女人=浪漫爱情。

33、任何一个傻瓜都会引诱一个姑娘;但是知道怎样离开她只有成熟男人才能做到。 34、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35、企业一定要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独特资源。 36、失言就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

37、真诚并不意味着要指责别人的缺点,但意味着一定不恭维别人的缺点。 38、人的本性就是贪婪,但没有贪婪社会就不会进步。

39、恋爱是想一个人的心,婚姻是拴一个人的心,爱情是吞一个人的心。 40、最好的进攻就是进攻自己。

41、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42、成功是一种观念,致富是一种义务,快乐是一种权利。

43、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友谊,在对手的帮助下提高你的聪明度,害怕竞争的人已经输给了对手。 44、钱可以帮穷人解决问题,却帮富人制造问题。

45、把爱情投资在一个人身上,冒险;把爱情投资在许多人身上,危险。 46、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47、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一个月收入数字。 48、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

不少平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49、婚后的男女莫不“喜出”“望外”。

50、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51、“危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外一个意味着机会,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努力。

52、是英雄表现出来,是人才体现出来,是蠢才显现出来。 53、“总”要为爱人着想,“经”得起爱人唠叨,“理”应对爱人谦让,男人应当“总经理”。

54、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剑客,必有一强,三角恋,必有一伤。

6. 与人交往名言

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林逋●语言切勿刺入骨髓,戏谑切勿中人心病。——陆陇其●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冯梦龙●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生活是一种充满快乐和希望的冒险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基于建设的愿望,而非保持自己的所有财产或是获取他人的财产的欲望。

——罗素●学会以最简单的方式生活,不要让复杂的思想破坏生活的甜美。——弥尔顿●受到痛苦,我就叫喊,流眼泪;遇到卑鄙,我就愤慨;看到肮脏,我就憎恶。

在我看来,只有这才叫生活。——契诃夫●与人共事,要学吃亏。

俗云:终身让畔,不失一段。——左宗棠●使人俱不若使人爱,使人爱不若使人敬。

——李惺●世界上没有便宜的事,谁想占便宜谁就会吃亏。——徐特立●不要瞧不起任何人,因为谁也不是懦弱到连自己受了侮辱也不能报复的。

——伊索●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四而行,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分狎昵。——莎士比亚●确切的人生是:保持一种适宜状态的与世无争的生活。

——蒙田●不要相信对任何人什么都相信的人。——莱辛。

世界与个人的关系名言警句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有次杨绛和钱钟书异想天开地聊天:

“给你一件仙家法宝,你要什么?”

结果两人都要隐身衣。

为什么要隐身衣呢?因为这个世界一点都不简单,而且不止不简单,还太复杂了。

你存心做一个老实人,人家欺负你、利用你,你稍微圆滑一点,人家又说你八面玲珑,你稍有有点才貌,嫉妒你的人一大堆。

总之,有时候你大度退让,别人得寸进尺,你想与世无争?那也简单,你不仅要内心强大,还要有足够的实力,让人家不敢和你斗争。

但是如果有一件隐身衣,那你穿着隐身衣,别人就看不见你,也就不会来打扰你,那么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不能为非作歹。

“我们各披一件,同出邀游。我们只求摆脱羁束,到处阅历,并不想为非作歹。”

很多年后,杨绛先生一百岁了,这时候,她已经内心强大到不需要隐身衣了。

在百岁感言上,她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01

民国的才女们,大多家世显赫。

比如张爱玲,张家就是豪门,与清朝权贵李鸿章关系匪浅。再比如林徽因,林家若不是有钱,林徽因不能小小年纪就跟随父亲周游列国。

杨绛也是,杨家虽不是富商豪门,却是真正的书香门第,千万别小瞧书香的作用,没有书香熏陶,才女就成不了才女。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其硕士论文被收入该大学法学丛书。

杨绛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是当时著名的律师了。

杨荫杭夫妇都喜欢读书,读书之余,杨荫杭也写作,著有《名学》和《逻辑学》流传后世,是文化界真正的顶流。

母亲也是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性格温雅,做什么都稳稳当当,从不急躁。

1911年,杨荫杭一家还住在北京租来的一个院子里,杨绛就是在这个租来的院子里出生的。

她一出生,父亲和母亲都喜欢的不得了,尤其是父亲,更是把杨绛当成宝。

乱世的人,到处都在漂,飘来飘去,杨绛也渐渐长大了。六岁的时候,开始上小学,成为学堂里一个不安分的小学生。

她有时候淘气,在课堂上吹小绒球,吹着吹着自顾自地笑了起来,老师发现动静,也是生气,就叫她站起来回答问题,想借机给她点颜色瞧瞧,可是杨绛回答问题,准确无误。

杨绛八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回到了老家无锡。

江南是充满诗意的地方,粉墙黛瓦的院子里,时光与人渐渐流逝,在杨荫杭的心里,男女平等,所有孩子,无论男女,都要接受最好的教育,他一直觉得上海的启明女校是教学质量最好的,他想让杨绛去那里读书。

可是那时候,杨绛实际上才八岁多,他想让女儿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又心疼女儿,去上学就得离家住校。

于是就让杨绛自己选择。

阿季(杨绛)年纪虽小,但理解父亲的想法,所以她要去。

那天,母亲问她:“你打定主意了?”

她说:“打定了”

嘴里虽然这么说,眼泪还是流了出来,她心里明白,这一去,只有暑假才能回来了。

鸟儿才成群结队,鹰都是要展翅高飞的,所有的远方,都只能自己去走。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02

在最容易学好也最容易学坏的年纪,阿季是幸运的,因为父亲是一个开明的人,没有用传统的东西去束缚她,而是教会她自由选择,并且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杨荫杭是个会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他要一个自己想成为的“好人”,他坚决反对那种生活程度高而人格卑下的生活。

一次,他带着阿季姐妹去一个朋友家,回来的路上,阿季三姐妹还在感叹这家人生活的豪华气派,杨荫杭听到了,淡淡的回了句:“生活程度不能太高的”。

有这样的父亲,聪明的阿季自然能学到很多东西,知道很多道理。

而父亲,对这个聪明乖巧的女儿,也总是要多一分爱。

一次午饭后,大家各自散去,父亲叫住阿季:“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从那以后,阿季就成了那个能留下陪父亲午休的孩子,父亲休息,她在一旁安静地看书,有时候父亲在一旁写东西,阿季就在一旁看着,然后捡起父亲的毛笔去练字。

时光一天天过去,人也在一天天长大,在父亲的影响下,杨绛越来越喜欢看书。

后来有一次,父女两聊天,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杨绛毫不迟疑地答道:"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

"一星期都白过了。"

听了女儿的回答,杨荫杭笑着说:"我也这样。"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03

十六岁时,杨绛进了振华女校读中学。

那是硝烟弥漫的年代,连学校,都成了另一个战场,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阿季自然也会被影响。

有一次,阿季被推选为学生代表,需要在街上演讲,呼吁人们开展革命,但她并不想参加这次活动,学校也有规定,只要家里不同意,就可以不参加。

回家后,杨绛希望父亲出面说不同意她去,那她就可以不去。

但杨荫杭拒绝了。

他说: "你不肯,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

她还是很担心:"不行啊,少数得服从多数呀。"

杨荫杭继续严肃地说:"该服从的就服从;你有理,也可以说。去不去由你。"为此,他讲了自己的经历,并对阿季说:"你知道林肯说的一句话吗?Dare to say no!你敢吗?"

她说:“敢”。

第二天,杨绛到学校后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不赞成,我不去。"

父亲教给她的,不仅有听凭心灵的指引,更有直面困难的勇气。

到了高中,杨绛一直分不清平仄,父亲没有说她,而是安慰说,不要紧,到时候就会了,水到自然渠成,过了不久,杨绛就会了。

有时候杨绛学习,父亲会特意走到廊上,站在窗外考她,指着一个字给她读,读对了,父大笑,读错了,父亦大笑。

杨绛喜欢读书,杨荫杭也会时常为杨绛买一些书回来,买回来后,亲自放在杨绛的桌上,如果见她长期不读,那本书就会消失不见,一旦发现书不见了,她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虽然父亲不说,但是杨绛自己学会了读书,绝不瞎说喜欢,也不瞎承诺读什么书,说到的就要做到。

书读多了,心自然更静。高中时,国文老师讲完诗,让同学们也作诗。

杨绛作:

"世人皆为利,扰扰如逐鹿。安得遨游此,翛然自脱俗。"

老师批"仙童好静。"

世人熙熙攘攘,大多利来利往,唯有不被名利束缚,才能真正自由。

大学选专业时,老师觉得杨绛适合读理科,但她心里其实喜欢文学。

她问父亲: "我该学什么?"

父亲说:"没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面对这样的回答,她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便继续问道:"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就学小说?"

"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杨荫杭继续开导她。

自始至终,杨荫杭也没有告诉女儿要选什么,他要让女儿做出自己的选择,按照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听凭利益指引,有人听从他人的评价,有人听从内心的声音。

杨绛选择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她要做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别人期待的人。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04

在东吴大学上到第三年的时候,杨绛有了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她放弃了。

之所以放弃,一方面是因为考虑到父母,另一方面其实是因为她一直有一个清华梦,想去清华读文学专业,所以她决定考清华研究院。

当时的清华,大师林立,王文显、吾宓、梁宗岱、朱自清等一大批人。

初入清华,杨绛就得到了梁宗岱的赏识。

梁宗岱教法语,第一节课听写,杨绛答案让这位老师惊讶了一下,于是就问她,法语如何学的?杨绛答曰:“自学”。

清华是杨绛走向更远处的开始,在这里,她还遇见了一个写杨绛就不得不写的人——钱钟书。

杨绛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女孩,她的室友总结了她身上备受男生喜欢的五个条件:

一、相貌好

二、年纪小

三、功课好

四、身体健康

五、家境好

有了这些条件,追求的人自然不会少,收到的情书也不少,还有一个绯闻男友费孝通,可是她始终没有任何表示,直到钱钟书出现。

杨绛和钱钟书,可以说是一见钟情,自从见了杨绛一次之后,钱钟书就念念不忘,他给杨绛写信,约她出来见面。

杨绛对这个清华大名鼎鼎的才子自然也是心有好感,他们在工字厅相见,见面第一句话,钱钟书就说:"我没有订婚。"

杨绛说:"我没有男朋友。"

两人几乎是同时说出口,这只能说命运如此这般神奇,有些人初次见面,便许终生。

往后,钱钟书几乎一天一封信地写给杨绛,但杨绛却回信不多,钱钟书问她原因,她只回答说不爱写信。

钱钟书在清华高傲无比,但杨绛在清华也是薄有才名。

那时候,朱自清先生还在清华,杨绛选修了他的散文习作课。第一节课,朱自清就让大家写一篇名为"收脚印"的文章。

那一次,杨绛的文章得到了朱自清的赞赏,并推荐给了《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编辑沈从文。

文章发表后,大公报还给了杨绛5元钱的稿费。之后,朱自清又推荐了她的另一篇小说进行发表。

杨绛一生,翻译、写作、戏剧都有不菲的成就,她写的散文,连钱钟书都赞不绝口。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05

1935年,钱钟书在国内服务期满,顺利拿到了出国留学的名额。

而杨绛,在清华研究院还没毕业。

可是,为了钱钟书,她毅然选择休学,因为她太了解这位才子了,虽然是个天才,但是在生活面前,却笨得无可比拟。

“他不会系鞋带的蝴蝶扣,甚至穿鞋子分不清左右脚,筷子也用不太明白,全然没有"做学问"时候的潇洒倜傥,像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

父母得知杨绛的决定,也很支持。

钱钟书虽然笨手笨脚的,但是对杨绛,一直很用心。

搬到新居的第一天,就为杨绛准备了一个丰盛的早餐,黄油、果酱、蜂蜜应有尽有,还有最好的阳光。

没有人生来就会生活,每个人都要学习后才能把仅有的生活过好,杨绛是,钱钟书也是。

国外的日子,虽然经济有限,但是被他们经营得很好,有你,有我,有爱,有暖。

到国外不久,杨绛就怀孕了,钱钟书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杨绛笑了,嘴里没说什么,心里却说:“我希望女儿像你”

快要临盆的时候,他们赶去医院,医生问是不是一定要女大夫,钱钟书说:“要最好的”

1937年5月19日,杨绛终于生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就是阿圆。

“坐月子”期间,钱钟书一个人在家里,发生了各种状况。

他跑到医院对杨绛说: "我做坏事了,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

杨绛回:“不要紧,我会洗”

"我做坏事了,把台灯弄坏了";

“不要紧,我会修”

"我做坏事了,门轴两头的球掉了一个,门关不上了"

“不要紧,我会修”

这样的事情很多,但只要听到杨绛说“不要紧”,钱钟书就放心。

杨绛回到家后,桌布洗干净了,台灯修好了,门也修上了,这个家又是一个完美的家了。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06

有一次,杨绛读到一句关于婚姻的话,就念给钱钟书听: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从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钱钟书听完,当即对杨绛说:“我和他一样。”

杨绛也说:“我也一样。”

在国外,他们两人都是书虫,因此阅读就是最需要的粮食,这里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有读不完的书,基本上所有业余时间,他们都花在读书上面。

经常借来一大堆书,文学、哲学、心理学、历史,找一个固定的位置,就拼命读。

杨绛是旁听生,没有固定的课程安排,她就给自己安排了一个详细的阅读列表。

偶尔出去逛一逛,逛着逛着又走进书店,在书架前面就读了起来。

两人回到家里,又继续读。

后来有了钱媛,虽然要分心照顾孩子,但是读书依旧是生命的主要内容。

“我们看书,她安安静静一人自己画书玩,有时候对门的老太太抱她过去玩,我们买了推车,每天推她出去。”

在国外的时候,杨绛也写作,而且写了很多优美的文章。

1942年,陈麟瑞对杨绛说:要不你也来写一个剧本?

杨绛决定一试,于是就有了戏剧《称心如意》。

完稿后,剧本先送给陈麟瑞看,想让他"指导"一下。

陈麟瑞看过后,说:"你这个剧本,做独幕剧太长,做多幕剧呢又太短,内容不足,得改写。"

认真参考了这个建议,她重新改写了剧本。

陈麟瑞看完改过的剧本说:"这回行了。"

《称心如意》1943年公演,赢得阵阵叫好。也正是这个剧本,她才用了杨绛这个笔名。

此后,她的戏剧作品不断面世,《弄假成真》获得空前成功,杨绛这个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甚至很多大学生和戏剧爱好者,把杨绛当做自己的偶像。

她与钱钟书一同出现,人们总是先介绍她,钱钟书则被介绍成“这是杨绛的先生”。

后来,钱钟书对杨绛说,他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听了高兴极了。

为了让钱钟书专心创作,杨绛亲自打理家里的一切事情。

"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我是外行,经常给煤烟染成花脸,或熏得满眼是泪,或给滚油烫出泡来,或切破手指。可是我急切要看钟书写《围城》,做灶下婢也心甘情愿。"

《围城》的创作,速度不快,每天500字左右,每一次写完,钱钟书都最先把稿子给杨绛看,让杨绛做第一个读者。

每次杨绛看的时候,他就盯着杨绛,紧张得像孩子。

《围城》完稿后,李健吾忍不住感叹:这个做学问的书虫子,怎么写起了小说呢?而且是一个讽世之作,一部"新儒林外史"!

《围城》大火,他两一起出现,人家就说“这是钱钟书的夫人”。

无论如何,他两一直势均力敌,并肩而行。

他们不会因为对方的成就而嫉妒,也不会因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觉得高人一等。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07

真正的读书人,世界是简单的,可是这个真实的世界,往往要复杂得多。“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期间,杨绛虽然规规矩矩,却也不能幸免。

有学生跳出来说:

"杨季康先生上课不讲工人,专谈恋爱。"

"杨季康先生教导我们,恋爱应当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杨季康先生教导我们,见了情人,应当脸发白,腿发软。"

"杨季康先生甚至教导我们,结了婚的女人也应当谈恋爱。"

这个女同学义愤填膺地宣讲着杨绛的“罪状”,但其实,这个女学生不是杨绛的学生,杨绛上课也没讲过这些东西。

对于这个状况,她装作没有听见,波澜不惊。

回到家后,她想,"假如我是一个娇嫩的女人,我还有什么脸见人呢?我只好关门上吊啊!”

第二天,她专门穿了一件喜庆的衣服出门。

可是不久后的一次批斗会上,特别点了杨绛的名,最终在《人民日报》登出。

杨绛看到后说:

知道我的人反正知道,不知道的,随他们怎么去想吧,人生在世,冤屈总归是难免的。

随着知识分子大调整的开始,杨绛和钱钟书被安排到清华大学文学研究所,成了研究员。

工作之余,就在家读书写字,世道很乱,他们自己寻找清净。

钱钟书教杨绛写字,每天布置作业,必须按时完成,他还会认真地批改,哪里好,哪里需要改进,都用笔标在上面。

杨绛很重视钱钟书的评语,如果评价得高就会很开心,钱钟书了解她的心思,故意不给那么多好评,尽挑不好的写。

然而,很多事情不是某个人可以改变的,尽管你关起门了,可是人家还是会撬开你的门。

1966年,杨绛和钱钟书一前一后遭到监管,工资没有了,存款也被冻结了,还要天天陪着挨批。

挨批还不算,搞不好还要被打,还要整各种整。

杨绛被剃了阴阳头,顶着这样的头,出门是不行了,可是她又没有帽子,大夏天的也不能包裹头巾,钱钟书急得团团转,杨绛反过来安慰他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最终,她果然想到了一个办法,给自己做了一个假发套,第二天带着出门,可是并没有就此结束,别人看见她带假发,直接揪她的假发,连买菜,她都不敢去。

杨绛的工作是扫厕所,每天,杨绛都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归还给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08

1969年11月,钱钟书被安排去干校学习。

其实所谓干校,就是去劳动和锻炼,这一去,两人就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了。

可是一段时间后,杨绛也下了干校,在下干校前夕,她的女婿,被迫自杀。

紧接着,妹妹也因病去世,祸不单行,在这样的打击下,这个五十多岁的小个子女人,也摇摇欲坠。

去了干校,杨绛的工作是守着菜地,而钱钟书的工作是看看东西,巡巡夜,偶尔送送信,这就让钱钟书可以有机会去见杨绛。

他每次都要走过杨绛守着的菜地,和杨绛在田边聚一聚。

“我们老夫妇就经常可在菜园相会,远胜旧小说、戏剧里的后花园私相约会情人了。”

直到1972年,才结束干校生活。

杨绛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翻译家, 为了翻译《唐吉诃德》,她自学西班牙语。

一九六六年,《堂吉诃德》四分之三的内容已经完成,但因为文革,这部《唐吉诃德》被当做黑稿子带走了。

后来,再被安排打扫女厕所的过程中,她每天都想办法搜索自己的稿子。有一次,她打扫废纸堆的时候,居然看到了自己的《唐吉诃德》。

她激动得紧紧地抱在怀里,但被发现了。

那个人大声问她:"杨季康,你要干什么?"

杨绛说:"这是我的稿子!"

"是你的稿子,可是现在你不能拿走,将来到了时候,会还给你。"

思想改造的风潮渐渐退去,一切趋向平静。杨绛请求找回自己的稿子,第二天,她真的拿到了自己的稿子。

《唐吉诃德》这才得以回家,并在1978年面世。

1979年,杨绛翻译的《唐吉诃德》被作为国礼送给西班牙国王。1986年,西班牙国王授予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

在那个饱含苦难的年代,有人问她,有没有后悔留在国内?她说:"没有什么后悔的,人活着不一定全是为了享福。"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09

1977年,黑暗散尽,光明到来,杨绛夫妇也有了一个新的住所。

那是国家分配的宿舍。

有人问杨绛:房子是否够住?

她说:始愿不及此。

两个书痴的房子,就是树多,书房不够用了,客厅也变成了书房。

《围城》火候,钱钟书的读者来信很多,有人甚至上门拜访他们,可是他们却只愿守着自己的清净。

老顽童黄永玉回到湘西,给他们带了土特产,也只是放在门口就走,从不敲他们家的门。

有人上门拜访,杨绛就在门口直接回绝了。

1997年3月4日,唯一的女儿阿圆离开了他们。

那时候,钱钟书也卧病住院,杨绛没有将阿圆离开的消息告诉钱钟书,怕他承受不住。

阿圆火化那天,杨绛没有去,她需要去医院照顾钱钟书。

在钱瑗充满笑容的遗像旁,摆放了一只精致的花篮,素带上寥寥数字:瑗瑗爱女安息!爸爸妈妈痛挽。

1998年12月,钱钟书离世。

离世前,他留给杨绛的最后一句话是:“好好活”。

女儿走了,丈夫走了,留下杨绛一人打扫波涛汹涌的战场。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10

此时的杨绛,已经八十多岁,女儿和丈夫先后离世,她已经疲惫不堪。

然而,死者当安息,生者当继续,她还要继续打扫战场,要将答应钱钟书的事情做到——好好活。

此后,杨绛深居简出,安静地在家看书、写字、整理钱钟书的文集。

1999年,她翻了了哲学作品《斐多》。

2000年,文学作品《从丙午到流亡》出版。

2001年,杨绛做了一个决定:

她把他们夫妇全部的稿酬版税全部捐赠给了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励基金,很少出门的她出席了"好读书"奖学金的捐赠仪式,并捐助了七十二万元稿酬,以及以后出版作品的报酬。

发表讲话时,主持人示意她可以坐着说,但她说:"我个子小,要站起来说。"

"这次是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说话,代表我自己、已经故去的钱钟书和女儿钱瑗……"

2002年,《我们仨》定稿,出版后就成为畅销书,让人读之落泪。

2007年,《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出版。

2011年,杨绛一百岁。

人这一生,总要有个结局,有的人28岁,就将自己的灵魂埋葬了,有的人即便离世很久,他的灵魂依然永存。

在最后的几年里,杨绛先生总说:"钱先生和阿圆都走了,我的路也走完了。"

2016年5月25日,她把人生的战场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走了。

留在身后的,是《走在人生边上》《我们仨》《干校六记》及翻译作品《唐吉诃德》《斐多》等超过250万字的作品。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11

杨绛曾翻译过英国诗人兰德的一首诗: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我想,这首诗就是她的一生,和谁也不争,和谁争都不屑。

但因为不争,故而最强。

文|玩你自己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