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写宴集地优美的句子
时间:2022-04-29 19:4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唐诗宋词古诗词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兰亭集序写宴集地优美的句子
1. 兰亭集序描写兰亭集宴内容的句子
描写兰亭集宴内容的句子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是一道仿照高考模式出的题:
描写兰亭地理位置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兰亭集宴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下: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 王羲之《兰亭集序》最为精彩的句子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 扩写有关《兰亭集序》的写景的句子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
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4. 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怎么用词语表达它的优美之处
入木三分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正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他的宴集,才是真正的兰亭序
石崇像
永和九年的山阴暮春,王羲之于兰亭写序,兰亭宴集从此天下闻名。世人皆知兰亭雅集,殊不知,它的始祖,就发生在西晋的元康六年。
《水经注》中曾记载:“谷水又东,左会金谷水。水出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东南流迳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元康六年,这里曾举行过一场盛大的宴集,后人以金谷雅集称之。而宴集的主人,正是这位富可敌国的石崇。
石崇其人,于历史上的风评并不佳。以劫商致富后,奢靡无度,曾经与王恺斗富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身边莺燕环绕,最为出名的,还要是那坠楼的绿珠。石崇一生沉浮于财富势力之中,最终也因其而死,可谓唏嘘不已。但今日我们并不提他其人如何,只说元康六年里,那一场千古雅集始祖的金谷雅集。
金谷雅集所流传下来的诗篇并不多,而与兰亭集相似,它的流程也是众人赋诗,石崇作序。
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序中交代得很清楚,这次宴集的主题,便是送别。而送别的主要对象,就是宴集的主人石崇。魏晋之人,多以洒脱不羁著称,是以宴集也并非规矩列次,尊卑而饮。反倒是顺应山水,随意而坐,遇到风景优美处,便停下吟咏弹奏一曲,伴着茂林修竹,好不惬意。
当然,宴集中人,皆为文人,便就少不了赋诗一首。以鼓吹递奏选择赋诗之人,做不出诗的,自罚一杯便算惩罚。因此就有了潘岳的那一首《金谷会诗》流传至今:
王生何鼎实,石子镇海沂。亲友各言迈,中心怅有违。
何以叙离思,携手游郊畿。朝发晋京阳,夕次金谷湄。
回谿萦曲阻,峻阪路威夷。绿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
滥泉龙鳞澜,激波连珠挥。前庭树沙棠,后园植乌椑。
灵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饮至临华沼,迁坐登隆坻。
玄醴染朱颜,但愬杯行迟。扬桴抚灵鼓,箫管清且悲。
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潘岳其人,或许另一个名字更为众人熟知,那便是潘安。后人言:貌比潘安,正是以他作比。
他是西晋难得的美男子,却并非善辈,也不得善终。就如他诗的结尾所说:“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潘岳最终的结局,正是与石崇一起被孙秀所杀,真真应证了他的这句“白首同所归”。
正如开头所言,离别是此次集会的主题,是以众人赋诗,都免不了道一道离别之苦。金谷雅集的诗篇所存不多,唯一完整的便是潘岳这首《金谷会诗》,可从余下的残篇之中,我们不难看出,友人对于石崇赴任的惜别之意。
杜育的《金谷诗》佚句有言:“既而慨而,感此离析。”感慨良深,原因即将离析。
行游畅饮一番后,文人们又将主题回归到了魏晋最流行的三大主题之一:生死。石崇在《金谷诗序》中就感慨道:“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这与《兰亭集序》中所感伤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可以说,王羲之对于金谷雅集的模仿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就连生死慨叹都写得毫无二致。
魏晋时期,政局混乱,民不聊生,百姓即使不死于兵乱,也大多丧命在了瘟疫之中。如建安七子中,有六子就死于瘟疫。是以生死的主题在此时显得最贴切不过。
而这些世家子弟自然受到的威胁要少很多,可是他们看不到清明政治,又不肯碌碌无为,往往就将寄托放在了药身上。鲁迅的名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就曾提到过魏晋时期风靡一时的药物:五石散。
“那时五石散的流毒就同清末的鸦片的流毒差不多,看吃药与否以分阔气与否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是以魏晋之人都过着这样矛盾的生活。一方面服用着慢性毒药,一方面又祈求着长生不老。《古诗十九首》中所提到“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谢安更是写过“人生如寄耳,顷风流得意之事,殆为都尽。”这样的文字。可见,这样的慨叹在当时属实风行了很多年。
回到金谷雅集本身。金谷雅集不如之后的兰亭集那么出名,不仅是所作诗篇的问题,更多的是参加人的身份。
先从发起人来说,石崇的风评就比不了王羲之,而参加人当中,潘岳空有一身皮囊,却妄做佞臣;可兰亭集中的人员呢?谢安,一代宰相,东山再起;王献之,继承父亲的天赋,以小圣著称。更不提孙绰、郗昙等人,哪一个不是魏晋鼎鼎有名的士族文人?这样一对比,可知金谷雅集的短板。
但它作为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的文人自发组织的文人雅集,其意义已经不局限于本身,而是放眼到了整个文学史。若不是它开了先河,或许就不会有之后的兰亭宴饮,或许也不会有之后“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的山水诗兴起。李白在春夜宴的时候就不知该如何惩罚做不出诗的客人,杜牧望着繁华事散就不知该怎样感叹坠亡的绿珠了。
它慢慢变成了一个文学符号,变成了魏晋风流里的一个示例。它承载了今后士大夫的风雅,也为山水田园开创了一片江山。
白居易在《游平泉宴浥涧宿香山石楼赠座客》诗云:
逸少集兰亭,季伦宴金谷。
金谷太繁华,兰亭阙丝竹。
想到金谷雅集,人们总是不自觉将其与它的主人挂钩,以繁华命名。但中国文人的心中,正需要这样一片繁华,要不然,那满腔的风雅,又该用什么去诉说呢?
-作者-
霜见十九,00后自由写手,喜爱一切古风的事物。
相关文章:
- 上一篇:有关美就在身边的优美句子
- 下一篇:冬日银杏唯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