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足的名言
时间:2022-04-30 01:3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小播读书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知不足的名言
1.学然后知不足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7、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8、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4、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0、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1、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12、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14、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1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16、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17、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2.关于“自我反省”的名言
1. 吾日三省吾身。——孔子
2.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海涅
3.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特莱斯
4. 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径。——瓦茨
5. 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鲁迅
6. 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毛泽东
7.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雨果
8. 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巴尔扎克
9. 要让我写自己的历史,我就写我的错误。——周恩来
10. 我们走过了很多弯路,企业的创业者和经营者对此都要深刻地反思。——王选
11. 只有自己深深痛过,才能体会别人的痛,于是难得自我反省。——席绢
12. 只一自反,天下没有不可了之事。 ——申居郧
13. 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14. 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15. 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3.关于知识永远学不够的名人名言
1、学无止境。——荀子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礼记·学记》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5、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6、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7、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8、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刘开《问说》
9、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10、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11、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
12、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庄子名言:“凡外重者内拙”,不是你不够聪明,是你想得太多
在《国语·周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周幽王二年,也就是公元前780年,西周多地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西周的都城[hào]镐京发生大地震,引发了泾、渭、洛三条河流也发生了地震。当时一位智者伯阳父说:周朝就要衰亡了。他说,之前伊川、洛水枯竭,于是夏朝亡国了;之前黄河断流干枯,商朝很快就灭亡了。而今天三川都发生了地震,这是周朝气数将尽了,果然9年之后,西周灭亡,周幽王成了西周朝最后一代君王。
为什么伯阳父能洞悉未来,因为伯阳父是一个至诚的人,《中庸》中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达到至诚的境界,就能洞悉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因此就能预知未来的吉凶祸福、兴亡盛衰。
《中庸》第26章说:“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这里的“一言”就是“至诚”,中庸说,天地运行之道,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诚”,诚就是专心不二,这样就能使万物自在生长繁育,具有神奇的不可估量的力量。为什么至诚可以洞悉事物变化的趋势?这当然并非因为迷信或者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而是因为,一个至诚的人本身就在趋势中,完全融入了趋势中,所以能洞悉事物的变化。
就像上期内容中我们的思想实验,我们说,一个人不管是站到岸边,坐在船上,或者潜入水中,都无法完全感知到水的本性,因为你和水并没有合二为一,而唯有把自己变成一滴水融入江海,做到和水合二为一,你就是水,水就是你,这个时候,你才能深刻感知到水的本性,才能感知到水的运动变化趋势。
而把自己想象成为水就是一种“至诚”的状态,没有任何外人为的情绪、欲望和目的,反而能感知到事物的本质,这其实也是道家思想“无为”的精神,是一种不带任何主观意图和目的境界,而唯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才能身心合一,发挥一个人的最大潜能。
在《庄子》和《列子》里面都讲了一个孔子和弟子颜渊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天,颜渊经过一条河流,去渡河,遇到一位技艺高超的摆渡人。颜渊问这位摆渡人,怎么才能学会划船,摆渡人说,会游泳的人很快就能学会划船;如果会潜水的人,即使没有见过船,也能立即会划船。
颜渊有点不理解他的意思,回来问孔子,孔子说:“善游者数能,忘水也”,善于游泳的人,虽然身在水中却不怕水,善于潜水的人,能把深渊成了陆地,心中没有畏惧,没有了私心杂念,那么就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对自如,所以他当然就能很快学会划船了。
孔子还说,同样一个人,在赌博时,如果用瓦片下注,往往可以巧中;用玉钩下注,那么就会心存畏惧;用黄金下注,就会头脑发昏,这是因为他看重身外之物,而有所顾忌、心怀畏惧的原因。所以庄子说:“凡外重者内拙”,凡是看重身外之物的人,思想必然笨拙,当然就无法发挥全部潜力。
一个至诚的人能洞悉未来,一个心无旁骛的人能发挥最大的潜力,这就是《中庸》说的:“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够聪明,而是我们想要的太多,凡外重者内拙,才是根本原因。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点赞收藏并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