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名言
时间:2022-05-02 14:0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收藏界杂志社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郭永怀名言
1. 关于爱国的材料作文,《郭永怀》
我心中的黄河记忆中的您,是那么气势磅礴,从冰川万丈的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一路上接纳着千溪百川,浩浩荡荡,曲曲折折,奔向巨浪滔天的黄海之边,像一条金色的钢铁巨龙,迤逦般地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回想着,回想着,我的思绪不觉地奔向了远古.在那遥远的古代,您身边的自然环境是如此优越.那时的您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松软,到处是青山相连,绿水相接,风光旖旎.动植物种类更是数不胜数.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里,虎穿莽林,野象成群,鹰击长空,鱼游浅水.野花漫山遍野地绽开着,五彩斑谰,像一块块彩毯,铺遍山野,似人间仙境,像世外桃源.有着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您自然而然地孕育了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在这五千多年的风风雨雨里,多少英雄的故事在您的身。
2. 钱学森的名言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钱学森
●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钱学森
钱学森名言-- 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
高等学校的学习,是打基础的时期,应该强调学好基础课程。
——钱学森名言
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钱学森名言
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钱学森名言
3. 关于钱学森的事迹和名言
1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钱学森 2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钱学森 3“Nothing is final !!!”(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钱学森 4Knowledge was boundless(学无止境)。
——钱学森 5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 ——钱学森 6高等学校的学习,是打基础的时期,应该强调学好基础课程。 ——钱学森 7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
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钱学森 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
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
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②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③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④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
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
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⑤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我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
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
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是这三种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从实践角度来看,保证这三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就是社会系统工程。从改革和开放的现实来看,不仅需要经济系统工程,更需要社会系统工程。
⑥系统科学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⑦思维科学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热门,但学术思想却处于混乱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创建思维科学(noeticscience)这一科学技术部门,把3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议论过,有所争论,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的主张,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比较突出的贡献为: (1)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
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2)钱学森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
他以自己亲身参予应用力学发展的深刻体会,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应以应用力学为借鉴,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要理论指导的道路。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就是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思维学。
研究思维学的途径是从哲学的成果中去寻找,思维学实际上是从哲学中演化出来的。他还认为形象思维学的建立是当前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核心问题。
(3)钱学森把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即首先以逻辑单元思维过程为微观基础,逐步构筑单一思维类型的一阶思维系统,也就是构筑抽象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社会思维以及特异思维(灵感思维)等;其次是解决二阶思维开放大系统的课题;最后是决策咨询高阶思维开放巨系统。 ⑧人体科学 钱学森是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
钱学森提出用“人体功能态”理论来描述人体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他认为气功、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这样就把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
在钱学森指导下,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1984年开。
4. 钱学森的成就,名言
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
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多篇。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
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2。
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3。
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4。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
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
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5。
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我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
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是这三种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从实践角度来看,保证这三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就是社会系统工程。
从改革和开放的现实来看,不仅需要经济系统工程,更需要社会系统工程。 6。
系统科学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7。
思维科学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热门,但学术思想却处于混乱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创建思维科学(Noetic Science)这一科学技术部门,把3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议论过,有所争论,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的主张,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
比较突出的贡献为: (1)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2)钱学森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他以自己亲身参予应用力学发展的深刻体会,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应以应用力学为借鉴,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要理论指导的道路。
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就是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思维学。研究思维学的途径是从哲学的成果中去寻找,思维学实际上是从哲学中演化出来的。
他还认为形象思维学的建立是当前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核心问题。 (3)钱学森把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即首先以逻辑单元思维过程为微观基础,逐步构筑 单一思维类型的一阶思维系统,也就是构筑抽象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社会思维以及特异思维(灵感思维)等;其次是解决二阶思维开放大系统的课题;最后是决策咨询高阶思维开放巨系统。
8。人体科学 钱学森是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
钱学森提出用“人体功能态”理论来描述人体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他认为气功、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这样就把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
在钱学森指导下,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1984年开始对人体功能态进行研究,他们利用多维数据分析的方法,把对人体所测得的多项生理指标变量,综合成可以代表人体整个系统的变化点,以及它在各变量组成的多维相空间中的位置,运动到相对稳定,即目标点、目标环的位置。他们发现了人体的醒觉、睡眠、警觉和气功等功能态的各自的目标点和目标环。
这样,就把系统科学的理论在人体系统上体现出来了,开始使人体科学研究有了客观指标和科学理论。 9。
科学技术体系 钱学森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归纳为十个紧密相联。
5. 两弹一星科学家
我国“两弹”(原子弹和氢弹)元勋邓稼先,在美国获 得博士学位后,美国要给他很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希望 他能长期在美国工作,但是,邓稼先并未因高官厚禄而动摇 他回祖国工作的决心.1950年,邓稼先胸怀报国之志, 回到了祖国.回国后,他受命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当时, 在外国严密封锁和我国实验条件设备极其落后、艰苦、简陋、缺乏的情况下,他和同志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通力合作,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我 国第一颗原子弹,并在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 氢弹.“两弹”的研制成功,是我国最重大的科技成就,它 震惊了世界,壮大了国威,邓稼先为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 领导和参加了32次核实验,并因放射性物质的侵害,他献 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捐赠勋章·游子乡情 周老很早就离开了故土宁乡县,此后回来的次数很少,这次回到故乡并捐赠“两弹一星”勋章,除了圆一次思乡梦,还有他深刻的用意。 周老说:“‘两弹一星’勋章对研制人员而言,确实是个沉甸甸的荣誉。
但把这个荣誉放在自己的保险柜中收藏,不如将它赠给一个单位鼓励后人更有意义。 ”他说:“我们这些参加‘两弹一星’的同志,最希望的是,把我们奉献过程中感受到的一种精神传递给年轻一代。”
至于为何选择把勋章捐赠给宁乡一中,他说:“有一次,我和宁乡一中的名誉校长张跃华先生一起聚会时,想起了发生某农村的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送她的儿子上前线时,这位母亲说,她最希望希望儿子能够把军功章寄回来。 当时,我就想,宁乡的父老和这位母亲的意愿都是一样,所以我决定把我这一生中得到的最珍贵的奖章赠献给宁乡,来回报故乡父老对我的厚爱。
因为当时在场的还有宁乡一中的几位校友,大家都说捐赠给宁乡一中,我就这么决定了下来。” 献身科学·赤子豪情 周光召于1929年5月出生在宁乡县双江口镇(原檀树湾乡),并在此度过了他的幼年。
后到重庆念书,1946年考取清华大学。1961年2月,正当他在莫斯科聚精会神地从事一项基础研究时,接到了祖国的召唤,他立即回国,并从此开始了10多年隐姓埋名的研制“两弹一星”的生涯。
他说:“我在莫斯科的研究工作与“两弹一星”毫无关系。 在祖国的召唤下,我改行从事了过去从未接触过科研工作,这个召唤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一生。”
他说:“当时,也有个别同志不愿放弃原来熟悉的道路,不愿转到国家所需要的轨道上来,后来这些同志在科学上也没有重大的贡献。我说这个是想让年轻一代明白——具体的人生道路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需要作出正确的选择。
只有怀着深深的爱国之情,以国家需求作为己任,才能保证你们在人生的每一个转折关头都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周老说,“两弹一星”包括四种精神 周老说,“两弹一星”的精神至少包括以下四种精神: 首先是自信、自强的精神。
外国人做到的,中国人也一定能够做到。不管在多么困难的条件下,遇到多大的挫折和失败,都始终相信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只要我们自强不息,中国就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科学的精神。做这样巨大的科学工程,包括最近的神舟五号飞船上天,都需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只有严格地按照客观规律,不断地展开科学创新攻关,试验最终总会成功。 第三,团结协作的精神。
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是几十万人在共同的目标下群策群力、协同作战的结果。 第四是献身祖国的精神。
当时参加这个工程的人,在中学和大学的时候都有很多的理想,都有自己的志向。 但是当国家需要时,他们都毫不犹豫地听众祖国的召唤。
国之脊梁—郭永怀:为保护核弹资料被烧死的“两弹一星”元勋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将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郭永怀星”。
郭永怀,中国力学科学的奠基人和空气动力研究的开拓者,也是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的名字以这样的形式继续熠熠发光。
郭永怀和李佩(1956年回国前)
这枚邮票中郭永怀的画像,取自中央美院画家毕建勋创作的《以身许国图》,该国画长卷以为国建立卓越功勋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为创作对象。
钱学森数次写信给他:“我们拼命地欢迎你!”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大楼三层,一直保留着首任副所长郭永怀的办公室。他的隔壁是力学所首任所长钱学森。早一步归国的钱学森曾数次写信给这个同门师弟:“快来快来,我们拼命地欢迎你!”
1938年,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在3000多名参考者中,力学专业原本只招一名。考试结果公布,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相同的最高分数同时被录取。
1940年,郭永怀一行赴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次年,郭永怀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钱学森一起师从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
郭永怀的夫人李佩后来回忆,学习之余,钱学森经常开着车,拉着郭永怀兜风。1945年郭永怀博士毕业,要去著名的康奈尔大学任教,又是钱学森开着车将他送达目的地。
当时,喷气式飞机已经出现,但声障是飞行速度进一步提升的难关。在康奈尔大学,郭永怀的研究为人类实现超音速飞行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也因此在国际学术界声名鹊起,成为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的三个著名攻关课题主持人之一。
1956年,郑哲敏(右)与科学家郭永怀亲切交流。
“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
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学子有感于建设祖国的重任,纷纷踏上归途。先一步返回的钱学森多次发出邀请,1956年9月底,郭永怀携全家动身归国。
郭永怀在回国前的一次同事聚会中,当着大家的面,将十多年来积累的未发表书稿,统统扔进篝火付之一炬。
郭永怀后来告诉夫人,真正的学识都已经在脑子里,那些书稿烧就烧了吧,以免不必要的麻烦耽误归国行程。
郭永怀回国后受到热烈欢迎。他长期主持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工作,与钱伟长一起创办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1958年,郭永怀参与创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不可或缺的尖端科技人才。
他的学生、上海大学终身教授戴世强一直记得1962年第一次见到郭永怀时的情景。当时,郭永怀对他的两个研究生说:“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
戴世强说,郭永怀自己正是这样做的。作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为此贡献了毕生精力,在中科院力学所,在中科大,在九所,到处可以看到他的“铺路石子”精神结出的硕果。
“两弹一星”元勋中的烈士
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批中国科学家突然“神秘消失”,时隔多年,人们才知道他们是隐姓埋名投身于我国的核武器研制。郭永怀就是其中一位。
1960年,郭永怀被任命为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负责我国核武器的研制。“两弹”研制所在的青海基地,海拔3000多米,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生存环境极其恶劣。50多岁的郭永怀经常和其他科研人员一起,喝碱水、住帐篷、睡铁床。
在此期间,郭永怀同时参与领导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由于长期从事绝密工作,和家人聚少离多,郭永怀年幼的女儿过生日时向他要礼物,他只好满怀歉意地指着天上的星星说,以后天上会多一颗星星,那就是爸爸送你的礼物。
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怀带着第二代导弹核武器的一份绝密资料,匆匆乘飞机从青海基地赶往北京,飞机不幸坠毁。找到遗体时,在场的人失声痛哭:郭永怀与警卫员小牟紧紧地抱在一起,费了很大力气将他们分开后,那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就夹在俩人中间,数据资料完好无损。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郭永怀的死讯,第一时间知道的是三个他一生最重要的人。
一个是他的妻子李佩先生,李佩当时还在合肥的中科大,被紧急电报叫到北京,据说,她知道这件事后什么都没说,硬是扛着一滴眼泪都没流。
郭永怀李佩夫妇带着女儿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是钱学森邀请的。回国后,郭永怀在力学所担任副所长,李佩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直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第二天,郭永怀和好友一起开心地喝酒,李佩才意识到什么。
在郭永怀的追悼会上,被怀疑是特务,受到严重政治审查的李佩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长椅上。在当时的环境里,敢于坐在李佩旁边,说一句安慰的话,都需要莫大的勇气。
2015年10月16日,李佩先生参观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郭永怀走后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那些时候,楼下的人常听到李佩的女儿郭芹用钢琴弹奏《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段“我爹爹像松柏意志坚强,顶天立地……”
郭永怀走后没两年,十几岁的女儿去内蒙古当知青下乡,李佩到合肥中科大继续接受审查和劳动改造。政治的湍流一次次把她们卷进漩涡。
更大的生活湍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唯一的女儿郭芹也病逝了。没人看到当时近八旬的李佩先生流过眼泪。老人默默收藏着女儿小时候玩的能眨眼睛的布娃娃。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只是声音沙哑。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李佩的老朋友、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同事颜基义先生,用米兰·昆德拉的这句名言形容李佩先生。
“想不到中国有这样出色的人才”
另一个第一时间知道郭永怀死讯的,是中国核试验的最高负责人的周恩来总理。
据国务院工作人员后来回忆,郭永怀飞机失事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国务院,周恩来失声痛哭,良久不语。
还有一个是他亲如兄弟,永远的“大师哥”钱学森。钱学森知道郭永怀死去的消息嚎啕大哭,恸哭不已——
“是的!就是那么十秒钟吧!一个有生命、有智慧的人,一位全世界知名的优秀应用力学家就离开了人世:生和死,就在那么十秒钟。”(写在《郭永怀文集》的后面)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一个农家,以一个农村娃的身份,和所有当时的中国科学大师巨匠一样,经历了极为动荡和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
郭永怀以四里八乡第一个公费中学生从青岛大学附中一路经由南开大学预科到北京大学学习物理。后来,他考取了1938年的美国庚子赔款留学基金。在3000多名参考者中,力学专业只招一名。考试结果,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同时被录取(原本只有1个名额,后来经过叶企孙教授、饶毓泰教授的极力争取,三人被一同录取)。
郭永怀因此得以漂洋过海,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应用数学。
郭永怀和钱伟长、林家翘这三个年轻人,都进入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应用数学系,并且三人仅花了半年时间,就同时拿下了硕士学位,这样的学生让当时的数学系主任J. L. Synge教授赞叹了许多年:“想不到中国有这样出色的人才,他们是我一生中很少遇到的优秀青年学者。”
在加拿大完成了学业后,郭永怀1941年5月进入加州理工大学,师从素有“航空之父”之称的流体力学大师冯·卡门(von Karman),研习空气动力学。在这里,他遇到了之后影响他一生的知己师兄——钱学森。
比起活跃的钱学森,郭永怀像个害羞的大男孩,所以钱学森最喜欢做的就是开车带着这个小师弟去兜风。据说当时,开学开车接郭永怀到加州理工的也是钱学森。
郭永怀的博士论文选择的是当时最有挑战性的“跨声速流动研究”,并在1945年一举拿到了博士学位。钱学森对这位小师弟赞叹不已,他说:
郭永怀博士论文找了一个谁也不想沾边的题目,但他孜孜不倦地干,得到的结果出人意料。
1946年10月创建美国Cornell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时的五员大将
随后,导师冯·卡门(von Karman)的大弟子威廉姆·西尔斯(W. R. Sears)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导师冯·卡门对威廉姆说:“你就让郭永怀就跟你一块到那去好啦。”于是郭永怀因此成为了康奈尔大学的航空研究院的创立者之一。
“知识都在科学家的脑袋中,他们拿不走”
50年代是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研究的活跃时期,郭永怀在这个新的、重要的研究领域中做了大量工作。郭永怀的研究直接为科学界突破声障而来,并为此一跃成为康奈尔大学航空院的三大支柱之一,他为此还创造性地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方法,钱学森把这种方法命名为“PLK法”,其中的K指的就是郭永怀随后的历史又风云突变,新中国建立、朝鲜战争。
郭永怀研究的学科经常能接触一些机密资料,美国方面让他填写一张表,上面有一项内容便是“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为美国服兵役”?如果不同意便会失去涉密资格,但郭永怀毫不犹豫地填了“否”。
1955年,钱学森终于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了国内,大师哥远隔重洋不断写给小师弟写信——
快来快来!!这里是科学家的乐园!!快来!快来!带人来!带书来!!!快来!快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我们给你已经准备好了办公室和住房!离我家也很近!!我们是邻居了!你来的话可以带计算机,哦!电冰箱也可以带!北京夏天有点热!!
郭永怀手里还有一个答应了威廉姆·西尔斯做的一项研究工作,他重情重义,所以心中虽然汹涌澎湃,需要等1年才能回国。不过他的回国心一旦显露,就有许多黑衣人来找他了,郭永怀家附近突然有许多陌生人出没。
这是1956年,威廉姆·西尔斯(W.R.Sears)和康奈尔大学同事们送别郭永怀的野餐会照片,在这次野餐会上,一向恬静沉默的郭永怀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高喊着,把自己尚未发表的论文手稿全部一页一页扔进了炭火堆,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郭永怀此举是为了不让移民局再有借口不让他回国,夫人李佩也感到无比惋惜,郭永怀却说:“没关系,知识都在科学家的脑袋中,他们拿不走。”
1956年秋,郭永怀夫妇乘坐的“克里弗兰总统号”邮轮慢慢离开港口,美国——这个生活了16年的异乡慢慢从视野中消退。他们将经由日本回国。回到了阔别16年的中国。
据说,他们看到中国的第一眼,是灰色的海岸线上一些零散着的灰色的石头房子,那里是日后的深圳,抵达中国后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
50岁的他满头白发
1956-1966年被认为是新中国建设的黄金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师哥钱学森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小师弟郭永怀和钱伟长担任副所长。他们使力学研究所很快成长起来。
大师哥钱学森性格爽朗大刀阔斧,小师弟郭永怀文静细腻,他们的合作亲密无间,后来被人用一种娱乐明星一样的明星组合来称呼他们这个科学男神二人组:冯卡门Brothers(冯卡门兄弟)。
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突然致函中共中央,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并撤走所有技术和专家。1960年3月的一天,后来被称之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钱三强突然上门来找郭永怀,俩人走进书房,门一关,足足谈了三个小时。
走时两个人兴奋无比。原来大师哥钱学森把小师弟郭永怀拍胸脯120%强力推荐给钱三强,让他要他承担自主研发原子弹的力学保障工作。(钱学森先生贡献主要是导弹跟人造卫星),大师哥可以说是力排众议推荐小师弟的,因为小师弟郭永怀的专业和原子能没有关系。
正是这一次拜访,郭永怀的名字和中国原子弹联系到了一起。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郭永怀正式受命担任九院副院长,负责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这样他和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一起,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随后到了核武器研制的关键时刻,1963年国家决定把郭永怀和北京的专业研究队伍直接迁往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这个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侯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度。别说鸟了,试验现场荒凉的寸草不生。加上缺氧和当时物质匮乏,许多研究人员都营养不良高原浮肿,50岁的郭永怀因此显得特别苍老,满头白发。
“两弹一星”元勋图
爆轰物理实验,是突破原子弹技术的重要一环,为了取得满意爆炸模型,郭永怀带领队员反复试验,甚至自己跑到帐篷去搅拌炸药。在多次试验后,郭永怀提出了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一举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这种方案后来被应用于中国整个第一代武器研制过程。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当蘑菇云升起,全体工作人员一片沸腾,但郭永怀却啪嗒瘫晕在试验现场,他实在太累了!身边工作人员把他架到临时帐篷里的铁皮床上。
1968年12月4日。在苍茫无人知的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把这个新得到的数据带到北京。同事们劝他:“晚上不安全,您就明天去吧。”郭永怀笑笑说:“晚上好,睡一觉就到了。”
飞机开始降落,起落架落下,飞行员开始降低高度。2000米、1000米、500米。然而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开始猛地坠落。飞机从400米高空坠落的时间只有大概不到10秒,完全没有任何让人反应的时间。
根据后来这位唯一的重伤生还者回忆,在飞机开始剧烈晃动的时候,他只听到郭永怀大喊:“我的文件!我的文件!!”随后这位生还者便失去了意识。
尽管周恩来总理下令彻查这次空难事件,但是至今是个谜团,没有答案。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表彰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郭永怀是被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的烈士。
(来源:新华网、共产党员网)
相关文章:
- 上一篇:古人勤学励志的名言警句
- 下一篇:初中老师的教育梦想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