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兰花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2-05-04 13:0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北青网 | 评论: 次 | 点击:

关于马兰花的名言警句

1. 关于马兰花的诗句

中国古代描述马兰花的诗词较少,比较经典的有下述:

第一首

《孤兰生幽园》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译文:

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

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关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伤。

秋霜雨雪打着翠叶红花,兰的生命怕是就要结束了!

若无清风来吹拂,兰又能为谁而香呢?

第二首

《马兰花》舒芬

金气棱棱泽国秋,马兰花发满汀洲。

富春山下连鱼屋,采石江头映酒楼。

译文:

飒爽的秋风润泽着这秋天,马兰花开满了汀洲的角落。

富春山下连绵的渔船人家,采石江边马兰花映衬酒楼。

第三首

《马兰花》舒芬

涧边幽谷有奇葩,笑问东风簪上纱。

一片冰心凝紫色,请将山梦寄天涯。

译文:

生长在幽僻之地的兰花在河边里生长,包含浓郁的方向等待清风的的到来。

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将山野的梦想一同寄送远方的天涯。

扩展资料:

马蔺,别称马莲、马兰、马兰花、旱蒲、马韭等,是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是白花马蔺的变种,多年生密丛草本。多生于荒地、路旁、山坡草地,尤以过度放牧的盐碱化草场上生长较多。分布于朝鲜、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马兰花》作者,舒芬(1484—1527)江西进贤人,字国裳。精《周礼》,兼通诸经及天文律历,学者称梓溪先生。正德十二年进士第一。授修撰,以谏帝南巡,被杖,谪福建市舶司副提举。世宗即位,复官。以议“大礼”被下狱廷杖。因母丧归,卒。

舒芬,著有《易笺问》、《书论》、《周礼定本》、《内外集》、《东观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兰花

2. 关于雁的名言警句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唐·王维)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范仲淹)

夜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全词抄录)

摸鱼儿-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这首词的首句大家一定很熟悉。不过全词未必了解,今天特将其录下,并讲一讲其中的故事。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

早就知道那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但直到现在才读到全篇,才了解其中的故事也才真正读懂了它。后来一直很喜欢,常常默默念着那一句句刻骨铭心之语。

这是一首咏物词。在词前有小序说“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邱词》。”

这就是说,大雁殉情的事强烈的震撼了他,所以在词的开篇,便陡发奇问,破空而来。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过片以后,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阴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情的凄烈。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在这里,作者把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

词的最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他说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

全词行文并不复杂,而行文腾挪多变,用事实回答了什么是至情,寄人生哲理于淡悟之外。《神雕侠侣》中李莫愁的狂歌当哭,雌雄双雕的先后投水而死,更增加了本文的意境。想当初绫子初见此词就已经被深深吸引住了

3. 关于知音良朋的名言警句

友谊是一种温静与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

——荷 麦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纪伯伦

真友谊象磷火——在你周围最黑暗的时刻显得最亮。

——D.M.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华盛顿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 果

挚友如异体同心。

——亚里士多德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

——纪伯伦

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

——拉法特

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莎士比亚

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巴尔扎克

在单独一个人处于被毁灭的地方,如果是两个人在一起就可能都得到解救。

——知了

我愿我的友谊也能如此

真正亲近的人,不需要言语,即使多年不见,再见面的时候,友情也会一日往昔

4. 关于“高洁”的名言警句

你要记得,永远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拿取。 ----高尔基

2、宁可站着死,决不倒着生。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5、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但丁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名利淡如水,人格大如天!

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3、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 关于罗江的名言警句

汨罗江发源于江西修水县,往西流经平江县、汨罗市(汨水与罗江在县境内汇合),至湘阴县进入湘江。它的干流长度253公里,流域面积达5543平方里,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汨罗江的出名,主要是因屈原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政家、诗人屈原被流放时,曾在汨罗江畔的玉笥山上住过。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县)被秦军攻破,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汨罗江死。

位于湖南岳阳汨罗市玉笥山的西北面,离屈子祠3km。河泊潭为泪罗江的一部分,因为此处不太深,又为泪罗江的弯曲部位,故名河泊潭,相传三闾大夫屈原就在此处投江,为了纪念他,每年五月初五,沿江的人们都在此处投放粽子给屈原飨食,另外还举行大型的民间龙舟赛。原来在河边立的碑石已被洪水冲倒,至今还没有修葺。

发源于江西修水县,往西流经平江县、汨罗市(汨水与罗江在县境内汇合),至湘阴县进入湘江。它的干流长度253公里,流域面积达5543平方公里,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汨罗江的出名,主要是因屈原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屈原被流放时,曾在汨罗江畔的玉笥山上住过。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县)被秦军攻破,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汨罗江而死。

参考资料:

关于马兰花的名言警句

马兰花开冬奥天籁唱响未来

原标题:马兰花开冬奥天籁唱响未来

□ 本报记者 周宵鹏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44名“大山里的孩子”身穿虎头衣、脚踩虎头鞋,童声唱响一曲希腊语《奥林匹克颂》,感动全场、惊艳世界。闭幕式上,他们重返舞台,再次唱响这首奥林匹克会歌,全程见证冬奥盛事。

这算不上一个高水平的合唱团,4个月前,这些最大12岁、最小只有5岁的娃娃中,好多人刚认识简谱。但是,他们却唱出最令人感动的天籁之音,冬奥从此留下他们的名字——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山区的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

“山区的孩子用希腊语唱会歌,我觉得很美。”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如是说。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这份大美,不仅源于孩子们纯粹清澈的歌声,更源于它根植的红色沃土,源于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小康、走向乡村振兴的自信,源于“一起向未来”的美丽憧憬。

红色沃土上的小乐队

2月10日,得知邓小岚回到位于阜平县城南庄镇西部深山区的马兰村,乡亲们纷纷前来探望。今年已是邓小岚驻扎帮扶马兰村的第19个年头。

邓小岚的父亲邓拓是原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她出生后不久便被寄养在马兰村附近一户老乡家。特殊的身世和父辈的情结,让邓小岚对马兰村和阜平山区始终眷恋不已。

2003年清明节,邓小岚回马兰村为烈士扫墓,马兰小学20多名小学生参加了纪念仪式。活动结束后,邓小岚想跟孩子们一起唱支歌,然而,她看到的却是孩子们纷纷羞怯地低下头、闪躲地扭过身,发现他们甚至连国歌都不能连贯地唱下来。

在邓小岚看来,没有歌声的童年是苍白的,她想用音乐帮助山区的孩子树立信心,用音乐打开这些山里娃的心灵,用音乐给他们种下梦想的种子。

2004年,61岁的邓小岚号召家人一起捐款4万元,把马兰小学翻盖一新,让孩子们有了音乐教室。她每年有一半多时间留在马兰,四处募集乐器,教孩子们唱歌,还手把手教他们演奏乐器,致力于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2006年,邓小岚组织成立马兰小乐队;2008年,马兰小乐队第一次走出大山进行演出;2013年,邓小岚发起“马兰儿童音乐节”;2021年9月,阜平这些爱唱歌的孩子们受邀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城南庄镇5所小学的44名孩子组成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其中8人来自马兰小乐队……当孩子们唱响《奥林匹克颂》时,坐在观众席的邓小岚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走出大山的脱贫娃娃

2月4日晚,在电视上看到女儿席庆茹表演的身影,席金海满脸憨笑。

2019年,席金海全家从住了近40年的老房子搬入马兰新村,住上了政府分配的125平方米的新楼房,他也被村里安排为防火护林员。像席金海这样,阜平县共有5.3万多名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开启了新生活。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阜平县曾是老区、山区、贫困区“三区合一”“贫中之贫”。党的十八大后,全国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

此后,阜平县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一步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2019年底,阜平16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020年2月,阜平退出贫困县序列。

也就在这一年,嗓音清脆、喜欢唱歌的席庆茹开始跟着邓小岚学音乐。一年后,席庆茹被选进马兰小乐队,还学会了吹口琴、弹吉他、拉小提琴,随后又顺利选拔进入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

据了解,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44名孩子中,14名是“脱贫娃”,他们的家庭都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正因为家庭的安居乐业才能与邓奶奶愉快地学习音乐,在“扶贫先扶智”中享受到教育的红利。

这些年里,合唱团中,顾站豪不用再沿着土路翻过一座山去上学,李隆恩再不会因走山路上学而湿透棉鞋,赵懿萱也因母亲能就近到镇上工厂打工不再是留守儿童……脱贫攻坚让这些孩子有机会触摸自己的梦想。

如今,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站上国际舞台,让世界看到曾经贫困地区的孩子如今最真实的模样,讲述着带着泥土芳香的中国故事。

社会齐心筑梦的合唱

中国小朋友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颂》,也让希腊师生深受触动。近日,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与来自希腊雅典伊奥勒达纳吉昂学校的学生,通过视频方式共同演绎了这首奥林匹克会歌。

两国孩子的“隔空互动”,一如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成立和阜平的山村巨变,都生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和“一起向未来”的目标口号。

这是山里娃的合唱,更是社会各界齐心筑梦的“大合唱”。

合唱团组建排练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退休音乐教师付宝环、北京外国语大学希腊语教师秦烨臻和助教林嘉濠从北京赶来,为孩子们调整声部、纠正发音;保定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张红玉带领专业教师团队,为孩子们传授演唱方法、表演技巧;阜平八一学校组织年轻教师全程陪伴,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城南庄镇几所学校的校长轮番值班,每天自驾接送孩子;冬奥组委的服务团队为孩子们演出提供全力保障……

这是为了音乐梦想的合唱,更是实现中国人民脱贫致富梦想的“大合唱”。

在阜平的脱贫攻坚战中,有中直单位、部队、东西部扶贫协作单位的帮扶,也有河北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倾力相助。从易地搬迁、教育扶智到交通扶贫,从民生保障、生态保护到产业致富,帮扶各方真情实意、鼎力支持,与万千阜平人民一道集聚起脱贫攻坚的奋斗伟力,谱写出深山老区走向小康、乡村振兴的奋斗史诗。

从“邓老师”到“邓奶奶”,邓小岚18载初心不改,种下的音乐种子渐渐破土而出;从“贫中之贫”到物阜民丰,阜平县与全国所有贫困地区一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温暖而生动的注脚;从“大山里的孩子”到闪耀世界的冰雪花儿,他们让中国梦与奥运梦交汇互融,携手一起向未来。(周宵鹏)

(光明日报)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