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口号
时间:2022-05-04 15:1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饮马长歌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形容口号
1. 形容“说口号大声”的词语有哪些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气壮山河、天震地骇、震天动地
一、铿锵有力 [ kēng qiāng yǒu lì ]
【解释】: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自】: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二、掷地有声 [ zhì dì yǒu shēng ]
【解释】: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翻译】:你试着把它扔到地上,当发出金石般的声音了。
三、气壮山河 [ qì zhuàng shān hé ]
【解释】: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出自】:梁信《从奴隶到将军》上集第四章:“又听到了你的朴朴实实、气壮山河的言谈了。”
四、天震地骇 [ tiān zhèn dì hài ]
【解释】: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出自】:三国.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
【翻译】:忆及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驾崩,唉,悲伤啊!当时震动了天地。
五、震天动地 [ zhèn tiān dòng dì ]
【解释】:震:震动;动: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二县百姓号哭之声,震天动地。
【翻译】:二县百姓哭喊的声音,震动了天地。
2. 形容口号的词语
关于口号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此时无声胜有声】:胜:超过。原指没有声音时比有声音更能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愁恨。引申指人的模范行为比言谈口号影响更大。
【伐罪吊民】: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伐罪吊人】: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替天行道】: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振兴中华】:原为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的挽救国家危亡的口号。现指奋发图强,使祖国更加繁荣强大。
3. 关于一组的口号
嘿嘿!跟我一个班哦!不过应该不会是一个学校的!
你好!
很高兴为你提出以下口号~!
嚣张点的:
文者称雄,武者称霸,xxxxxx班,雄霸天下。
扬帆起航,劈波斩浪,xx班一出,谁与争锋。
龙腾虎跃,雷霆万钧,无与伦比,万众一心。
齐心协力,争创佳绩,勇夺三军,所向披靡。
英明神武,勇冠江山 ,史上最强, xxxxxx班。
亲密五班,合作无间,力挫群雄,舍我其谁。
龙腾虎跃,雷霆万钧,无与伦比,万众一心。
xx班一出,谁与争锋,横扫赛场,唯我称雄。
山中猛虎,水中蛟龙,xxxxxx班,卧虎藏龙。
(抚长剑,一杨眉,清水白石何离离,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饮,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文雅点的:
磨砺意志,奋发冲刺,团结拼搏,展现自我。
放马金鞍,惟我十班,超越梦想,激丶情无限。
爱我季延,立志成材,奋勇冲击,永争第一。
竞速时代,xx班最帅,团结友爱,不可阻碍。
释放激丶情,放飞梦想,今天明天,由我创造。
青春似火,超越自我,放飞梦想,创造辉煌。
团结一心,奋勇向前,追求卓越,争创第一。
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磨练意志,强健体魄。
秀出自信,展现自我,非比寻常,xx班最强。
We are the best! We are the wonder!
4. 关于工作的口号
赚钱靠大家,幸2113福你我他。
每天多卖一百块!
成功决不容易,还要加倍努力!
不吃饭、不睡觉,打起精5261神赚钞票!
多见一个客户就多一个机会!
每天进步一点点。
失败铺垫出来成功之路!
团结一心,其利断金!
团结一致,再创4102佳绩!
忠诚合作、积极乐观、努力开拓、勇往直前。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因为自信,所以成功。
众志成城 飞越颠峰。
大踏步,大发展;人有多1653大劲,地有多大产。
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永不言退,我们是最好的团队。
相信自己,相信伙伴。
因为有版缘我们相聚,成功要靠大家努力!
失败与挫折只是暂时的,成功已不会太遥远!权
道路是曲折的,“钱”途无限光明!
疫情以来中国对外援助标语,文字的温度可以给世界带来力量吗
长歌君按
庚子年,冠状病毒侵袭华夏大地,日本在援助物资包装上写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标语,既有温度、文化,也恰当地表达了援助力量的传播意境,立即在网络上引起极大的关注,其文化气质和新闻传播影响力不容小觑。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控制住疫情后,国内外却冰火两重天。近日,中国在向国外很多国家提供援助物资时,也在援助物资的包装盒上写下许多中国文化特色的标语,体现出很强的文化气质,带有明显的古诗词韵味,如援助日本物资标语“青山一道,同担风雨”、援助韩国物资标语“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援助意大利物资标语“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等,每一句都超越了文句自身的意义并延续到慷慨的语境中去,无不升华了援助的意义,可谓中国文化一次有温度的远行。
受日本“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启发也好,中国硬核标语普遍流行影响也罢,此次对外援助标语无疑获得了国内外公众极大的认可,在社会上许多民众心中产生了强烈的正能量情绪。此时此刻,长歌君在想,除了物资以外,文字的温度可以给世界带来力量吗?中国拿什么样的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有什么特点?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了解中国文化自身的特点。
很多年前葛剑雄老师在一篇《拿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文章里面写到,中国文化确实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
第一,独立发展。能够影响它的外来文化基本局限于周边地区。
第二,延续性。地中海沿岸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经过外族屡次入侵,连土著居民都被替换,早期文化无法一脉相承。中国文化虽然不是最古老的,但它的延续性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主要原因是外族很难进入中国。
第三,自我满足。中国文化适应农耕社会,人们感到很满足。
第四,自信。古人自以为中国是“天下之中”,认为自己比什么都强,不屑于放眼世界。
第五,同化能力。在中国,军事上的征服者最终都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例如,女真族南下之后,把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这个少数民族味道十足的名字改为完颜旻。例如,满人从马背上打下江山,而到了清朝后期满族人里擅长骑射的已经不多。不仅军事征服者如此,宗教也要经过“中国化”才能传播。例如,观音菩萨的形象由于承载了“送子”的祈望而由男变女。例如,“飞天”原本是裸体的,在克孜尔千佛洞里还能看到早期的裸体形象,东渐到了敦煌已经半裸,等到了中原大地就衣冠整齐的了。例如,基督教原本不允许崇拜形象,利玛窦在传教时改为允许中国信徒拜祖宗、拜孔子,基督教才得以在中国发展。
第六,开放而不传播。即允许外国人前来学习,但是中国不到外国传播文化。历史上中国人出使外国总是偶然的,张骞通西域,是政治任务;玄奘西行,是为了取经。
长歌君非常赞同葛剑雄老师的观点,中国文化有个性、有延续、有自信和包容,当然也有自满,总而言之博大精深,我们不能妄自菲薄,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实力的崛起,中国文化必然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
当你身边的小孩天天玩奥特曼,看火影忍者,说美国队长、钢铁侠、绿巨人很厉害,花木兰是美国英雄的时候。你注意到文化的影响了吗?这种影响的力量很可怕,甚至可以摧毁一个民族的信仰和价值观。
事实上,世界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非常了解中国,中国人的形象在他们眼中还存在着许多误解。对于不少外国人来说,李小龙可能比孔子更有名,以为中国人都会功夫,甚至以为中国女人还在缠小脚。美国政治家天天说“中国病毒”或“武汉病毒”,欧洲政治家甚至抨击中国防疫隔离是限制人生自由等等。所以,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性,塑造多维的国家形象,让世界知道中国不仅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
说直接点,我们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只是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
拿什么样的文化走向世界?
这个问题无法给出确切答案。
为什么呢?很多人可能会说,拿儒家文化走向世界。简单地以为中国文化就是汉文化或者儒家思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汉文化也是多元性的,包括匈奴、鲜卑、氐、羌、突厥、契丹、女真、百越等民族的文化,历史上都这些民族已经融入了汉族,汉文化也是由汉族和这些民族的文化融合而成的。能单纯的说拿儒家文化走向世界吗?显然不能。
不过这次援外物资标语给了长歌君一个启示,中国文化要走出去被其他国家接受,必须得选择一种恰当的方式,实现与其他国家文化有机融合。例如这次援助德国物资标语“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就是出自德国谚语,用来形容中德两国人民悠久的交往历史和深厚友谊。在中国疫情爆发后,德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如今中国投桃报李,与德国一起同舟共济、共抗疫情。又如援助韩国的标语“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就是韩国古代诗人许筠的汉文诗句,恰当地表现出了中韩两国在共同抗疫中展现出的风雨同舟的邻里之情。
结语
疫情已然是一场全球性的灾难,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显然援助物资上短短的文字只能带来温暖人心的暖流,无法带来强大的力量,但这些援助标语中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姿态,以及守望相助的价值取向,中国定会像电影《流浪地球》里的台词“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参考资料:
1.蚁工厂,中国对外物资援助标语中的文化气质和传播影响力[E]新浪财经,2020年3月25日.
2.葛剑雄,拿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E]光明日报,2013年11月8日.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图片制作者的辛勤付出,若有侵权,请联系长歌君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