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挑食的名言
时间:2022-05-04 17:3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温读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关于不挑食的名言
1. 不挑食的警句,10句
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辛尼加إ
节俭是你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爱默生إ
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 ——卢梭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 饥寒。——萨迪《蔷薇园》إ
奢侈只是从他人的劳动中获得安乐而已。——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إ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إ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论语卫灵公》إ
财有限,费用无穷,当量入为出。——颜之推إ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韩非子显学》إ
常将有时思无时,莫把无时当有时。——《增唐贤文》إ
静以养身,俭以养德。——诸葛亮إ
侈将以其力毙。——先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إ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إ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含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训俭示康》إ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إ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先秦《易传·否》إ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إ
奢俭之节,必视世之丰约。——先秦《三国志·魏书·己凯传》إ
囚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先秦《墨子·节用上》إ
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先秦《左传·昭公十九年》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诺)
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英国)
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国)
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 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
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
奢侈乃德义之灭亡(瑞士)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
粮食就是生命,知识拯救灵魂。
珍惜粮食,远离浪费。
饮食是文化,请从窗口文明做起。
《锄禾》不止是诗,知辛苦,更需要行动。
天地“粮”心,珍食莫蚀
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请大家保持餐桌卫生,给我们一个干净的用餐环境。
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
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
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
2. 关于挑食害处多的名言警句古诗句或谚语
干活细心,吃喝当心。
闲话不可乱讲,东西不可乱吃。
不做害人事,不吃有毒物。
会吃千顿香,不会吃一顿伤。
一顿吃伤,十顿喝汤。
饭前一碗汤,不用进药房。
饭前喝汤,苗条健康;
饭后喝汤,越长越胖。
话多不值钱,吃多不香甜。
少吃多得味,多吃活受罪。
少吃多得味,多吃伤脾胃。
少吃荤,多吃素,健康又幸福。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要想身体好,早餐要吃饱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饭后散步,不进药铺 ;
吃饭不要闹,吃饱不要跑;
能忌烟和酒,活到九十九;
饭前喝口汤,永远没灾殃.
五谷杂粮壮身体,青菜萝卜保平安
上床萝卜下床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
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少吃荤腥多吃素,没有医生开药铺;
臭鱼烂虾是冤家,饮食干净百病防。
学会吃饭千顿香,切莫贪吃一顿伤。
挑食偏食害处大,损害身体碍健康。
若要饭菜吃得香,细品慢咽嚼成浆。
饭前应宜先喝汤,胜似健身良药方。
吃千吃万,不如吃粥吃饭。
五谷杂粮身体壮,青菜萝卜保健康。
食五谷杂粮,保身体强壮。
主粮掺杂粮,蒸饭喷喷香。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吃要有所节制,饮需适可而止。
好吃不痴胀,痴胀伤五脏。
饱食终日是万恶之源。
三餐不合理,健康远离你。
早上吃好,中午吃饱,
晚上吃少,饮食节制身体好。
早餐天天有,晚上减一口,
饮食宜清淡,低盐可延寿。
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
人愿长寿安,要减夜来餐。
晚餐宜清淡,益身防早衰。
要活九十九,每餐留一口。
吃饮少一口,活到九十九。
饭吃八成饱,到老肠胃好。
人要自安,少吃夜餐。
晚上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
三餐不过饱,无病活到老。
谷贱伤农,饭多伤胃。
若想长寿安,须减夜来餐。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朝食三片姜,胜喝人参汤。
一天吃个枣,容颜不易老
戒掉烟和酒,疾病绕着走。
饭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
饮食习惯好,远离医和药。
肉生疾来鱼生疮,青菜豆腐保安康。
3. 对挑食剩饭的劝戒的名言警句
悯农二首
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辛尼加إ
节俭是你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爱默生إ
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 ——卢梭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 饥寒。——萨迪《蔷薇园》إ
奢侈只是从他人的劳动中获得安乐而已。——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إ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إ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论语卫灵公》إ
财有限,费用无穷,当量入为出。——颜之推إ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韩非子显学》إ
常将有时思无时,莫把无时当有时。——《增唐贤文》إ
静以养身,俭以养德。——诸葛亮إ
侈将以其力毙。——先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إ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إ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含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训俭示康》إ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إ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先秦《易传·否》إ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إ
奢俭之节,必视世之丰约。——先秦《三国志·魏书·己凯传》إ
囚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先秦《墨子·节用上》إ
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先秦《左传·昭公十九年》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诺)
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英国)
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国)
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 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
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
奢侈乃德义之灭亡(瑞士)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
粮食就是生命,知识拯救灵魂。
珍惜粮食,远离浪费。
饮食是文化,请从窗口文明做起。
《锄禾》不止是诗,知辛苦,更需要行动。
天地“粮”心,珍食莫蚀
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请大家保持餐桌卫生,给我们一个干净的用餐环境。
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
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
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
4. 关于吃饭不剩饭的名言
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
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
知青的年代已过去,请勿再“插队”。食堂饭菜香,买饭多谦让。
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古诗《锄禾》你我读,盘中餐苦当记住。
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学校食堂可真大,干净整洁靠大家请大家保持餐桌卫生,给我们一个干净的用餐环境。
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学校食堂可真大,干净整洁靠大家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知青的年代已过去,请勿再“插队”。
请大家保持餐桌卫生,给我们一个干净的用餐环境。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
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来买饭时请排队,争先恐后真不对。即使饥肠辘辘,也要风度依然。
干净、卫生,你我共同努力。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来买饭时请排队,争先恐后真不对。
即使饥肠辘辘,也要风度依然。
5. 请问:古时有没有关于饮食的训诫(类似不挑食之类的)句子,成语都
黄帝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谨和五味,骨正筋柔。 北宋哲学家康节先生有「防病诀」:「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知君病时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 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心神宜恬静而毋躁扰。
饮食宜适中而无过伤,风寒暑湿之谨避,行立坐卧之有常,何劳怯之有哉。(《医学正传•劳极》) 中医古训「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宋代张果在《医说》中告诫道:“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 梁代陶弘景《养生延命录》曾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 孙思邈《千金要方》说:“饮食以时,饥饱得中”,“每食不重用” “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
养生之求,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语出《太平御览》)。
6. 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作文 (不挑食)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的一生。
因此人从小起就应该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而我就养成了一个爱看书的好习惯。
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一旦形成便受益无穷。说起我爱看书的习惯还有一段故事呢!有一次,中午休息时,同学们围在一起正考虑玩些什么游戏,忽然詹小雨提议玩成语接龙,还说了游戏规则:两个成语要首尾同字,看谁成语接得多而快。
我一听心想:我平时不看成语,这下可要出臭了。但其他的同学都答应了,我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接着詹小雨就说:“我先来打头炮!” “用行舍藏”,好难的连的成语,詹小雨一开口就给后面的金亦伟来了个“下马威”。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在我认为那么难的成语,对金亦伟来说只是小菜一碟,他不假思索的连了个“藏头露尾”。
轮到王思捷,她琢磨了一阵,连了个“尾大不掉”,接着就有同学连了个“掉以轻心”“心?”怎么连呢?正当我窘得不知如何是好时,詹小雨说:“心,我来帮你吧!”接着就说:“心急如焚”。我们一共轮了四个回合,我却只答出了一个,而且还是较劲了脑子。
别的同学都能口若悬河,而我却呆若木鸡,这说明我看的书实在是太少了,以至我知道的成语少知又少。 自从这次我出了丑后,回到家我就让妈妈、爸爸帮我买来了许多书籍。
从《成语故事》到《小学生作文》,从《安徒生童话》到《十万个为什么》。
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养成了爱看书的好习惯。从书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不但丰富了我的头脑,还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使我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爱看书,就犹如老鼠爱大米、小鸟爱蓝天、小猫爱鱼儿,小狗爱骨头。
为此爸爸、妈妈为我能养成看书的好习惯而感到高兴。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转眼间我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养成了许多好习惯,其中就有不懂就问这个习惯。
我在学习中一直有很多问题困扰着我,我就想尽办法去解答它。可是有时我解答不出来,我必须要问别人。
我本来还不敢问老师,只有问同学,有很多时候,同学的回答是错的。我以前不知道问也可以问电脑和字典。
一次,我从一本书看到一个词语,我不理解那个词语,于是我就翻阅了字典,结果字典明确的告诉了我答案。我想:我们生活都离不开问,有了问才会有更多的知识。
不是有句名言叫:不知则问,不知则学,边学边问,才有学问。还有一句谚语叫: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多少学不到。
于是我便踏上了问这个艰辛的旅程。要知道,我不太喜欢问问题,养成这个习惯是很不容易的。
记得在一节自然课上,我有一个疑团:为什么狮子那么凶猛却打不过一只老虎:我把这个问题左思右想可仍得不到答案。我想把这问题说出来,可又一想:有可能别的同学认为这个问题很幼稚会笑话我,我就没面子了。
于是我有把这个问题从喉咙口咽了下去。可是我看到陈雨贝和杨敏琪不停的问问题,而且每当问后老师告诉了他们答案的时候,他们显得特别开心。
我鼓起勇气举起了手,老师叫了我,我便把我的问题说了出来,老师很明确的告诉了我答案,我心中的闷气也小时得无影无踪了。问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走向成功大道的铺路石,只有问了才能解开你心中的疑团,才能丰富你的知识,提高你问的水平。
朋友!当你解不开心中的疑团时你问了吗?如果没问请你不妨问一问别人,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惊喜哟! 人人都有一个好习惯。有的人生活简朴,有的人节约,还有的人爱整洁……我呢,就有一个好习惯——爱看书。
我可能是天生看书的人吧。在我小时候,就对书有种特殊的兴趣。
当我大哭时,妈妈给我一个作业本,我立即停止哭泣,一本正经地看起来,虽然什么也看不懂,可还像一个读书人似的。 慢慢地,我长大了,从识字的那一大起,爸爸便给我订阅了许多报,我翻开那些书,顿觉发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世界,也结识了不少新朋友:白雪公主、尼尔斯……从此,我每天回家首先做的便是看书,慢慢地我养成了看书这个好习惯,因为书不仅给我知识,还给了我无穷无尽的乐趣。
每天晚上,坐在灯光下,看着那一行行铅字,忽然,它们 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跳啊,跳啊。多么有趣呀!这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我上六年级了。
开始不满足于看小人书的现状,于是便开始阅读小说,如:《小小的我》、《孤星血泪》、《时间窃贼》……这些书给了我知识,也给了我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当然,读些数学方面的书也是我这个习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一次,在一本书中碰到一道难度较大的题,我在验算的草稿纸上飞快地写啊写啊……一张稿纸,两张稿纸……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最终没有攻破这个难关。第二天清晨,清醒的大脑给了我神奇的力量,经过思考,我终于顺利地做出来了。
这时,我兴奋极了,真想高呼一声:“一天之计在于晨!” 书,是我学习上的一个好助手,是我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所有知识的源泉,我这个好习惯将永远激励我向更广阔、更新奇的世界前进。
《四世同堂》里饮食描写一箭三雕的艺术效果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描写平民百姓,展现20世纪中国底层人民的心酸苦难与不屈不挠的精神斗志。他是人民的作家,在描写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他又是一位深谙文化韵味的艺术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渗透人心,滋养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其中“吃饭”这一生活必需被放在第一位,“民以食为天”、 “吃饭皇帝大”是其明证。老舍扎根于北平的胡同,长在皇城根下,对于“吃”更有着自己独特的体会和感悟,他在《四世同堂》中仅通过“吃”这一个线索,就使饮食描写达到了一箭三雕、画龙点睛的表达功效。
一、 饮食描写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对北平民众生活的破坏
《四世同堂》没有直接描写抗日战场的两军对阵,而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借小羊圈胡同七户人家的命运遭际来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小说通过具体生动的饮食描写揭示了日军侵略对北平民众日常生活的破坏。
在和平年代的北平,人和人的差距是不容易看出来的。在北平,同为寻常百姓,互不打扰,各自守着自己的小家,倒也其乐融融。北平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北平特有的物产,“皇城根”这令人骄傲的代号,培养了北平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生在北平,韵梅会作面食;不要说白面,就是荞面,莜麦面,和豆面,她都有方法把它们作成吃食。”这位巧妇,在战火纷争的年月,面对奇怪的共和面时却束手无策。“摸,团,揉,擀,按,都没有用 !活了一辈子,倒还没见过这样不听话的东西!”费劲脑汁,终于把共和面饼烙出来,用小葱拌黄瓜作为小菜,一起端上桌。饼子散发难闻的气味,吃起来更是难吃,像是干松的泥巴卡在嗓子眼,咽不下去,吐又吐不出来。只能顺着汤水下咽,这汤不出小顺儿所料,又是白水冲虾米皮。这共和面再难吃也得吃,不吃就得饿死,大人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妞子还小,她吃不下去,最后活活饿死。这共和国面饿死的不只是妞子一个人,全北平有多少人因为不愿意吃共和国面而饿死,又有多少人因为连共和国面都吃不上而活生生饿死。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兵进城,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无处躲藏,他们单纯的认为只要存够三个月吃的粮食与咸菜,日本人就会撤退,日子就会回到正轨。事情的发展往往不尽如人意,三个月的干疙瘩咸菜吃完了,日本人还没有走。日子怎么过,是北平百姓面临的新的挑战。街上的东西越来越少,大人们知道现在的日子是什么光景,孩子是天真的。他们只知道,爷爷今天没有给我们带桃子吃,端午节也没有桑葚樱桃给灶王爷上供,粽子也吃不上,连戴的葫芦肚子里都是空的,好不容易买了肉还只有那一小块,端午节已经不是原来那个端午节了。人们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会知道珍惜,小米在战前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家家户户日常基本都能吃到,但战争中小米这样的粮食可是变成了值钱的宝贝儿,以致祁老人总是在不舒服的时候想念曾经黏糊糊的小米粥,那真是能够治愈病痛。
人们失去的何止是小米粥,在和平年月里,祁老人虽说不是大富大贵,但是儿孙绕膝,丰衣足食,甚是满足。日本人的炮火摧毁了老人的丰衣足食梦,也打破了北平的宁静。“点心铺,因为缺乏面粉,也清锅冷灶。茶叶铺因为交通不便,运不来货,也没有什么生意好作。猪肉铺里有时候连一块肉也没有。”李四大爷这个号称小羊圈里最有办法的人现在也没了主意,他不仅自己不能充饥,更帮不了别人。“面粉厂里已鸦雀无声,粮店的大笸箩底子朝了天,打烧饼的熄了灶,卖馄饨与面条的歇了工。”战争是残酷的,百姓是无辜的,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无数的中国百姓不是因为被枪炮打中丧命,而是因为没有粮食被活活饿死。
八年的抗日战争,打退了日本人,也打破了北平的宁静。四世同堂的祁家老中青三代人因为不同的原因死亡,钱家也是家破人亡,还有被无辜冤枉活生生枪毙碎尸的车夫,以及那些怀疑是瘟疫而活埋的一车车病人。有多少人是在日本人和走狗的迫害下丧命,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离开,一个个普通的家庭面临生离死别,战争所带来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不是只有在战场上的搏斗叫做战争,从日本人踏进北平城的那一刻起,北平人就开始了一场持久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他们逐渐成长起来,他们知道国亡了,家也就没了,为了家也为了这个国,守住北平城,守住整个中国,才能守住千千万万个家。
同一个北平城,从昔日的人间天堂到此时的人间地狱,北平城的百姓也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历练。从丰衣足食到食不果腹,这种变化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改变和适应,更是精神上的洗礼。在百姓心中最初并没有什么国仇家恨,只要日本人不妨碍自己的生活,战争就和自己无关,生活是自己的,战争是国家的。但是,当日本人的进入已经打破自己生活的平静和快乐,人们不能像以前一样安稳度日的时候,日本人就是可恶的,是应该被憎恨的。当血淋淋的现实呈现在自己面前时,这种精神上的转变远远比口号宣传来的坚定。日本人不让北平城安稳如初,北平人自然要反抗,在家和万事兴的中国百姓心中,家庭的和睦与安稳是值得他们为之奋斗的。日军侵略对中国的伤害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其中破坏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最大、最广、也最深远。
二、饮食描写批判了“有奶便是娘”的文化软肋
《四世同堂》中,老舍凭着对故乡北平的追忆,通过对比性的饮食描写,既写出了日本侵略者对北平民众生活的破坏,更突出了民族败类“有奶便是娘”的丑行,批判了传统文化的软肋。“战争会创造人!坏的也许更坏,而好的也会更好!”在中国,要想功成名就就只能出仕做官,所以有学而优则仕的事业格言。冠晓荷、祁瑞丰、蓝东阳之所以不惜出卖邻里亲友,甚至甘当日本人的走狗,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当官。在他们的心里,没有国也没有家,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利益。他们不挑食,只要有人能让他吃顿好的,就算是吃完杀头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不管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他们可以作任何人的奴才,他们就像苍蝇与臭虫那样,让人恶心。
当一个人把吃作为人生信条的时候,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吃的东西越好,他们越觉得是种荣耀,他们的目标就是越吃越好。冠晓荷之所以能控制祁瑞丰、蓝东阳,就在于冠家大院有太多他们没见过的好烟好酒,连烟酒饭茶的吃法和做法都是新颖独特的。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渴望得到,他们努力的要往冠家这个地位爬。
蓝东阳刚到北平的时候真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在他看来什么都是新鲜的。能吃到东安市场的天津包子、小米粥他都觉得是种享受。住了几年,长些见识之后,他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多么无知,西车站的西餐和东兴楼的中菜才是能说的出口的吃食。见识过冠家大院的饭菜之后,他才明白,自己之前所觉得精细美味的事物不过尔尔,连冠先生的咸菜都是有讲究的,更别提其他的菜品。人如果只能吃到咸菜,可能会觉得咸菜就是美味的。当他有一天能吃到馒头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馒头就咸菜才是美味。而当他吃到肉的时候,他才顿悟,人间原来还有那么好吃的东西。所以,吃咸菜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一天吃到肉,这时的人生之路就会发生巨大的分歧:一条是自己为了吃上肉而勤劳奋斗努力进取,另一条就是不择手段为了吃到比肉还好的东西而卖国求荣。显而易见,他们都是第二种人。
外表光鲜亮丽的冠晓荷,却有着无比丑陋的内心。在他的心里只有享乐安逸,在他的字典里,生命即生活,而生活就理应奢华舒服。在他的世界里,没有民族大义,没有亡国之耻,唯有酒饭金钱才是王道。正因为如此,在日本人攻进北平之日起,他便心甘情愿地做了日本人的走狗。按理来说亡国奴的生活应该是提心吊胆的,但是冠晓荷可不这么认为,在他的的眼中给日本人做事是件值得骄傲的风光差事。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他可以“坦坦荡荡”的卖国求荣;为谋个一官半职不惜让女儿出卖色相;为了巴结日本人不惜出卖邻里。连日本人都不敢相信,在中国还会有这样天生的顺民,然而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对于自己的背叛与出卖,在冠晓荷眼中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他压根就不知道家国危难之际什么叫做良知,更别提要存有良知了。
一个“成功”的男人的背后离不开一个“成功”的贤内助。冠晓荷之所以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汉奸,离不开大赤包这位“思想的坦克车”。这个像赤包儿一样一肚子坏水的女人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一心一意“为官而生,为钱而生”。为了当官,她可以不管不顾女儿的清白,作为一名母亲,她是不合格的。为了取得日本人的好感,她可以诬陷钱家,导致钱家家破人亡,作为一名邻居,她是不合格的。为了赚取更多的金钱,她可以逼良为娼,为非作歹,作为一名女性她是不合格的。这种种的不合格揭示了大赤包儿的内心的黑暗和腐烂,在她身上看不到一点人情味,她就是不折不扣的冷血动物。
善恶因果,这个道理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冠晓荷也知道,但是他不信。就算是相信,他也无所畏惧,因为有利益驱赶着他。为了升官发财,他可以不要尊严不要骨气,整日对侵略自己国家的日本人鞠躬哈腰。冠晓荷的结局可以说是十分大快人心的。可就算是被日本人抓进收容所,他还是不停的炫耀自己对日本人是多么的友好,和日本人的交情是多么的深厚。死到临头,马上就要被活埋的时候,还是忠心耿耿,从始至终没有怀疑过和日本人的交情。这也算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一心想升官发财,功成名就的人并没有赢得生前身后名,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对冠晓荷之流的塑造堪称经典,这也使得冠晓荷成了汉奸的代名词。在冠晓荷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标准”的汉奸所应具备的品格,那就是无情无义,无国无家,一心向着奢靡酒肉生活迈进!
三、饮食描写流露作者对北平同胞、风物的深厚情感
《四世同堂》中的饮食描写,不仅突出了日寇对北平民众生活的破坏及民族败类的丑行,还蕴含着作者对北平同胞、风物的深厚感情。《四世同堂》是老舍再一次回归北平之作,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对北平深厚的情感和浓浓的依恋之情。
在《四世同堂》一书中,老舍先生分别描写了太平年月里的北平秋与夏。这两部分的风物描写,给全书增添了一抹欢愉轻松的气氛。从小羊圈胡同走到街上,呼吸来自乡下的泥土气息,全北平城都笼罩在瓜果的香气中。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北平的夏天是很可爱的,而北平的秋天特别是中秋前后则是北平最美的时候。
初夏的樱桃打开北平人的水果胃,接下来的青杏、“土”杏、“白杏”在小贩儿的口中吆喝出来。杏的品种多,李子也不甘落后,红李、玉李、花李和虎拉车在小贩儿悠扬婉转的声音里一点一点进入寻常百姓家。老舍先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不动声色的将读者带入到作品中,仿佛置身于其中。小贩儿就在身边吆喝,瓜果梨桃各个饱满欲滴,鲜艳夺目等您挑选,水果的甜味还在舌尖停留,满口的甜气,北平的夏天是冰糖味儿的。如果北平的夏天只有这些那也未免太单调了些,西瓜不必细说,单是香瓜就根据年龄性别介绍了几种:仕女吃的“羊角蜜”,少壮吃的“三白”与“蛤蟆酥”,老人们吃的“老头儿乐”……夏天的北平只吃鲜果不动火食应该就能生存,看看老舍先生眼中北平的夏天:有钱没钱都能吃到莲藕,有钱人可以吃嫩藕,次一点的可以吃到冰碗,“一大碗冰,上面覆着张嫩荷叶,叶上托着鲜菱角,鲜核桃,鲜杏仁,鲜藕,与香瓜组成的香,鲜,清,冷的,酒菜儿”一碗清凉新鲜的冰碗就放在眼前,即使是没有到过北平,没有吃过冰碗,也让人感觉到夏天的清凉与舒爽。
如果说北平的夏天是清凉冰甜的,那么北平的秋天则是芬香四溢的。太平年月里,北平的街上卖的都是只有北平人才能叫出名字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梨、苹果,还有大枣,小白梨,白海棠、海棠木瓜、香槟子、枕形西瓜、鸡冠花……光听这些名字就已经糊涂了,更别提见过了,北平人既有口福又有眼福,外人就只有羡慕的份。
提到北平的好东西就不得不说兔儿爷,在《四世同堂》中多次提到兔儿爷,这小小的雕塑作品,是多少北平人儿时的回忆。往年大小不同,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兔儿爷摆满摊前;现如今,只有孤零零的摊位在那立着,活灵活现的兔儿爷此时也显得无精打采,像是霜打的茄子,抬不起头来。国家有难,人都已经不知如何生活,这些兔儿爷更不知道还能存在多久。祁老人不禁感叹“他的子孙将要住在一个没有兔儿爷的北平;随着兔儿爷的消失,许多许多可爱的,北平特有的东西,也必定绝了根!”这其中包含了以祁老人为代表的老北平人对北平风物的深厚感情。
北平的一花一草,一果一木都深深的印在老舍先生的脑海中,老舍先生用生动的笔墨将北平的风物都一一展现出来,高超的艺术手法融合浓浓的情感编织成《四世同堂》这浓厚京味的作品。老舍先生以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和精湛深厚的艺术功力以及真诚充沛的情感,通过小羊圈胡同中的这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生死存亡,以小见大的展现了北平城甚至全中国在日本人的践踏下悲惨度日与顽强不屈的精神。《四世同堂》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许多有些有肉个性鲜明的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物形象,这些形形色色地人物在小羊圈胡同进进出出,在某种意义上小羊圈胡同就是北平的缩影,而北平是全中国的象征。《四世同堂》透过小羊圈胡同里的小市民生活图景,展示了北平的风俗物产和北平人的家国情感。
“民以食为天”,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吃”都是和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情,在《四世同堂》中,老舍通过“吃”这一细节丰富和完善了人物形象,通过战前和战后强大的反差对比,描绘了北平城的过去和现在,表达了作者对北平深厚的情感和对战争的批判、反思,其饮食描写的艺术功效可谓“一箭三雕”。
参考文献
[1] 刘颖南.许自强.京味小说八家.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
[2] 傅光明.老舍的文学地图.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
[3] 赵园.北京:城与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 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
[5] 韩经太.老舍与京味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