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火把节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2-05-04 17:4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山川文社 | 评论: 次 | 点击:

描述火把节的优美句子

1. 描写火把节的句子

居住在鹤庆、丽江毗连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到了火把节之夜,要举办耍火活动。

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居住在宁蒗县的普米族,到了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祭颂火神活动。据传,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

她为了子孙和与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潜入天宫盗来了火种,并以自己的身体当火炬把火种引到了人间,让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时获得了火。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带来火种这天定作祭颂火神节。

节日一大早,人们便在各自的村寨口,栽埋一棵大松树,象征昂姑咪的化身。树上挂满小火把,村中有多少人口,就要在树上挂系与人口数相符的小火把。

下午用牲礼祭过“化身”后,由村中年岁最高的一老妇人将“化身”点燃。参加活动者,各从“化身”上取下一把小火把,也在“化身”上将其点燃。

尔后,众人在老妇人的带领下,环“化身”跳起锅庄舞,歌颂昂姑咪献身传火的功绩。礼赞过“化身”后,各人相约成组,手舞火把,穿舞于村寨、田野、山林间放声高歌。

祈求火神昂姑咪赐福,庇佑全村人人畜兴旺、五谷丰盛、村寨平安、事事如意…… 舞火唱种黄坪乡是鹤庆县的一个热区,物产富庶。据传,这里的居民是当年孔明和孟获在此屯军留下的后代。

这块沃土是当年孔明与孟获结盟时共同开垦出来的。并在6月24日晚点火夜战,首次播下了五谷之种,荒甸从此变成了良田。

为了纪念这一日子,每到这一天,后人就要点火把夜战播种小春作物。是时,老人和孩子们手舞火把,环田地歌舞助兴,青年人在田间播种。

劳动生产与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另有一番风味。 古往今来,每年的火把节之夜各民族都在同一地域庆祝,从山寨到城镇,从高山到平坝,人人燃起火把,手拉手足跟足围成圈子载歌载舞。

老人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吹弹着挂在胸前的口弦,祈望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歌唱美好的生活。在月光下一把把火把,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篝火,像一颗颗天上的繁星落到人间,到处是火的世界,到处是歌舞的海洋。

人们尽兴地唱,尽兴地跳,火把节之夜的热闹场面历代文人多有描述。 火把节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个晚上吃过晚饭,首先由某一家开始点燃火把,然后就争先恐后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们唱起火把歌,歌声随着火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3356465把的漫延响彻山谷。

随后按约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条火龙来到公共娱乐场地,他们将火把集中起来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围着火堆,快乐地跳舞游戏。 在改革开放、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的今天,火把节赋予了更新的群众性、娱乐性、多样性的内容。

人们不仅继承和发扬光大其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而且溶进了时代的气息,构成新的景象。例如节日期间,国外游客,省内外游客大量涌来,做买卖的人大量涌来,外来者远远超过本地人,火把节成为 火把节 吸引各方人土前来观光旅游和贸易洽淡的手段和机会。

各种群众性的文艺体育表演节目也一年比一年更丰富多彩,民间节日也自然成了地区性的节日,从乡村节日走向了城乡节日,从单一民族节日成为了多民族共同的节日。真正知道和了解彝族的人不多,但一说“火把节”和'阿西跳月”,人们便不会感到陌生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要了解原汁原味的火把节还是在乡村中,特别是远离城区的偏僻的村寨才具备民间地道的习俗风情。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的第一天晚上,小孩子们除了唱歌、跳舞、捉迷藏外还做一种叫“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由一人扮做“老鹰”,其余的人排成一条长龙,依次揪住前一人的后衣摆,长龙的第一人扮做“母鸡”护后面的“小鸡”。“老鹰”拼命抓后面的“小鸡”,后面的“小鸡”看到“老鹰”来抓时,前面的“母鸡”也拼命去抓“老鹰”,如果“老鹰”被“母鸡”抓着,就要来充当母鸡保卫小鸡。

后面的小鸡一方面要摆动以躲避老鹰,一方面还要“吱哟”地叫唤。“老鹰抓小鸡”游戏前,母鸡要张开翅膀护小鸡(扮母鸡者伸开双手)并学母鸡叫“咕来!咕来!”老鹰才能开始抓小鸡。

除了“老鹰抓小鸡”外,还有一种规模较小的“狐狸护石子”的游戏。即一人扮做母狐狸,手和脚着地,身下摆上三个石子扮做狐仔,一人扮做老虎去抓“母狐狸”身下的石子,母狐狸用脚踢着老虎,老虎就要来替换母狐狸护卫狐仔。

人们在大敞坝上烧起一堆篝火,做各种游戏时,上下辈之间的拘谨在这节日的气氛中荡然无存。俗话说,火把节是玩的节日,过节三天没玩错的说法。

就连那些刚接来婆家过第一个火把节的新媳妇(凉山彝人新婚夫妇成家一般都从火把节开始坐锅。)也用披毡半掩着脸羞羞答答地藏在婆婆姑子背后看热闹来了。

人们狂欢到一弯弦月升上东山时才回家歇息。姑娘们激动得索性不睡,你帮我我帮你地帮着收拾打扮。

准备第二天的穿着打扮,并准备干粮、肉食、水果等东西,以便更好地前往相聚过。

2. 关于火把节的句子

好句

1.马奶酒是琥珀色的,盛在银制的酒器中,它基本上没有度数,有股马奶的味道,初 喝到嘴甩时有些酸涩,难以下咽,但是在主人热切期待着的目光中,我们不由得喝了一杯 又一杯,等到逐渐习惯了以后,便能品出它特有的芳香和浓郁了。

2.“亚克西!”阿不都沙依提叔叔一边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一边拉着爸爸的手说, “这边坐。”

3.—盆盆水像一朵朵闪闪的银花,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欢迎他们来看一看傣家的风俗。

4.看到新娘遭“袭击”,陪嫁的姑娘们想起了自己的使命,勇敢地把小伙子们拨开,将 新娘团团护住。

5.—位娇艳可爱的姑娘被一位“强行"换花的先生追得摔了一个大跟头,坐在地上还 止不住地笑,她可真开心啊!

6.如果将茶杯筛得满满的,那就是暗示你,主人不想再泡茶了,或是主人下了 “逐客令'

7.“七咚铿,七吟银,七个弄终键!”随着这欢快的锣鼓声,秧歌队在“头儿”的指挥 下,踏丁步,迈10步,飞舞彩绸,穿花打场。

8.深蓝的夜幕下,喝足包谷酒的人们举着火把,纷纷拥向晒谷场,围着几堆篝火,跳起欢快的摆手舞,开始了庆祝毕兹卡节日的狂欢。

9.7月是举办那达苺的黄金季节,整个绿色的海洋随者草原盛会的到来沸腾了。

10.终于,“肓歌会”正式开始了。没有什么开场白,盲姑娘高亢悠扬的歌声随若欢快的鼓声响了起来。

11.“火把节”是撒尼人欢快的节日,它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情,表姐曾绘声绘色地给我 讲过撒尼人欢庆“火把节”的热闹场面。我渴望去参加撖尼人的“火把节”。

好段

1.彭阳人吃葱的习俗真楚“堪称一绝”。他们吃的葱,从种类上分,可以分为小白葸、大白葱、红葱几种。小白葱的长相和大白葱没啥区别,都是绿叶白秆儿,只不过是比大白 葱小些,可以说是缩小了的大白葱。因为小白葸的辣味儿淡,所以常被彭阳人“生吞活 剥”。在集市上,小男孩拿者一把白葱狼吞虎咽般地往嘴里塞的情景屡见不鲜;健壮的种 田人蹲在田埂上,~手拿葱,一手拿馍,有滋有味地吃著,那躭更楚常见了。

2.天终于黑了,几千只火把荽时点燃。~瞬间,这“光明之神"发出的火焰照亮了天 空,照亮了石林大地,光亮如同白天一样。顿时锣鼓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在美丽的石林 上空回荡。撤尼人高举火把转来转去,一支支火把如同一朵朵灿烂的星花。高举火把的人 们,有时排成一直排,火把一上下,扭来扭去,如同一条游动的火龙;有时围成一个大 圆圈,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大火环。接者,嫌尼人同来观看的人闱成了几个大圆圈,撤尼小 伙子弹起了大三弦,撒尼姑娘跳起了她们最喜爱的撒尼族舞。姑娘和小伙子们真是越跳越 欢快,周围的人们和外同的朋友也加人了跳舞的行列,我也悄不自禁地跟宥他们跳了起 来。跳呀,唱呀!我们多么快乐,每个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了。

3.另一个吸引人的项目就是放“高升”。勇敢的小伙子举者火把,爬上亊先准备好的 10米多高的竹竿去点火,竹筒里的“高升”就“嗖”的一声飞出竹筒,冲向天空。“髙 升”是一种类似礼花的东西,这是傣家人自制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财富,用智慈 丰富了幸福生活。

4.泼水节最为有趣的当然是泼水了。人们都愿意把水泼给德高望重、受人辉敬的人。 大家还互相泼,互相祝福。S兴奋的还足那些小伙子和大姑娘,他们泼得可真卖力,把一 盆盆水端到人群中,从头到脚把别人浇个透,真是让人躲也没处躲,藏也没处藏。

5.新娘的村子有几十公里的路程,全是弯弯曲曲的山间小径。路旁是浓密的绿草和茂密 的树林,还有漫山遍野的翠竹。一路上大伙儿说说笑笑,逗者新郎。山谷里貉漾着欢快的笑 声。突然一声喊叫,颗颗不知什么东西,竟雨点般地向我们飞来,砸得迎亲的小伙子们 “哎哟,哎哟”一阵乱嚷。我惊得目瞪U呆.未等我看淸山坡灌木丛中什么人如此无礼,我 的脑袋、身上早挨了重重的几下。当我正想从地上拾东西准备还击时,小杨抱著脑袋,用力 一扯我的衣角喝道:“还不快跑!”果然,前面的小伙子们像败阵的队伍一样,摇摇晃晃地 向前逃去。我也慌忙捂住脑袋,没命地追上去,身后响起了一串“咯咯"的开心笑声。

6.这时,主持“砍火星"的师傅会拿着三叶茅荜赶来,从在场的人的衣服或裤子上撕下一条布,再用三根不同颜色的线把茅草和布条捆在-起。出厨房里忙者炒菜时,他独个 儿弓者腰在屋子里的每个角落如扫地…般扫起来,边扫边念:“砍火星,除灾星,全家四 季保平安。”仪式结束,鸡肉、狗肉端上来了.宾主席地而坐。大碗的酒,大块的肉,热气 腾腾,来串门的人不分亲疏,蹲下来就吃起来。在酒席上,苗家人毫不吝磨。

3. 关于“火把节”的句子

1、火烧烫了我的心,映红了你的脸。

闪光的理想染红了半边天。火撑开了青春的眼睛,黑夜也透明。

不论路途是远或近,火光依然指引着心灵。火温暖着冰冷的灵魂,照亮鲜活的生命,延续着彝家动人的乡情。

火亲吻在柴上,松香驱赶着孤寒。火苗燃烧着希望,驱散寒冷与黑暗。

火的民族有火的情感,火的子孙火般灿烂。2、青山依旧,人何在?自古英雄气短。

故有石坟,人言道,侯普阿合之遗。想当年,力拔青山,鼎作汤匙。

四方无敌,半天为云! 火把盛宴,八方客,美酒佳肴在案。壮士好斗,乐骏马。

从来某本不才,愿仿古。英雄不论,胜负成败,若有虎胆,谁来相陪?。

4. 火把节句子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为二三天.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5. 描写火把节的词语

醉在火把节

相约的日子,火把成梦

梦里的火海

火浪翻滚惊动了笑声

醒来,陶醉在火花映天的画卷里。

火在火把上吐红

红在脸膛,开放朵朵桃花

火塘外,黄油伞下

狂欢的情侣琴弦言情

风儿绕道,露珠不敢闻

一首首醉人的爱情断章在书写。

相约的日子,总是太短太短

迎火、传火、送火三日一瞬

匆匆地热盼,盼着像火把一样燃烧的激情

激情的日子放在时光中奔走

在荞麦地里耕耘让造,

醉倒在浓浓烈甘甜的火把节。

都有一种春的萌动与陶醉

在火把节狂欢中品味与回味

哪怕是冰霜盖头,也是一份醉意中的知足

日子在火的节日里浅醉翻新

一年一度的火把节,芝麻开花之节节攀升

醉在时间长河里花酒飘香

传承着情侣绝唱经久韵味。

6. 5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描述了什么场面

我把一个小学语文老师的教案奉上,看了之后你就明白了,你的问题的答案我已经为你做了标记: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⒈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图片)。

⒉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⒊交流反馈

【 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请你参考,满意请你采纳,谢!

描述火把节的优美句子

年是用嘴巴来过的,火把节则是用眼睛来过的

在西南地区,有一个以烈焰为信仰的民族——彝族。

由于文化融合,现如今已很少有像彝族一样,仍保留着浓厚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了。每个彝族同胞都认为,他们是烈焰的后裔,火焰既象征着生命的开始,也代表着生命的结束。

年是用嘴巴来过的,火把节则是用眼睛来过的

听说过“火把节”吗?

这个节日传承了近两千年,如今已成为最具彝族特色的民俗节日。在远古时期,这里的原住民们为了驱赶蛇鼠虫蚁,会借助火把的力量。这种民俗,随着文化的发展而演变为节日。

在每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美丽的传说,火把节也不例外。关于火把节起源的传说总共有两个,接下来笔者便为大家一一道来:

第一个传说,在遥远的古代,彝族有一名大力士名叫俄体拉巴,此人力大无穷无人能比。天上的大力神思惹阿比听说这个大力士的事迹后,觉得自己身为大力神有必要给这位凡人大力士一点颜色瞧瞧,于是便特地下凡与大力士来了场比试。两人比试的内容是摔角。在这场较量中,俄体拉巴战胜了思惹阿比,代表人类取得了胜利。

思惹阿比十分恼怒,返回天界向其他神明说了人类的坏话。受到思惹阿比的蛊惑,神灵降下自然灾害,驱使蝗虫啃食老百姓种植的粮食。蝗虫所过之处,庄稼无一幸存。俄体拉巴手持火把,带领人们驱逐了蝗虫,并以人类的力量再次击败天神。

第二个传说,神明恩梯古兹统治人间,每年都会向人类收取大量苛捐杂税。由于庄稼歉收,人们在供奉天神后无粮可食,无数百姓被饿死。第二年,人类无法忍受天神的压迫,杀掉了神使。

恩梯古兹见神使被杀,大为震怒。为了报复这些不知敬畏的人类,他施放了大量害虫,祸乱人间。这时,人类中的英雄俄体拉巴站了出来,教人们使用火把驱逐这些害虫,保护了庄稼。为了纪念这位远古英雄,后人每年都会举办火把节。

年是用嘴巴来过的,火把节则是用眼睛来过的

虽然,这两个传说的许多细节不一致,但各地每年过火把节的日期是一样的,都是在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以至于,为了庆祝人类战胜了神明,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人们都会聚集在火把场上,狂欢整整三天。在这三天内,孩子们能吃到只有过节才能吃到的坨坨肉;爱美的姑娘在这一天能穿上新衣;小伙子效仿俄体拉巴进行摔跤。

这其中,重要节目之一是选俊男靓女。彝族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评委由民间的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评选结果绝对公正。俊美的条件不仅要看外形还要看言行品德。

美女的条件是:

头发浓黑、眉毛浓、眼睛大、鼻梁高、脖子长、皮肤细腻红润,身材匀称(不能太瘦)、言谈举止得体、人品好、勤劳等多种条件。

俊男的条件又不同:

勇猛善战,仪表堂堂,体魄雄健。言行要有风度,头梳英雄结,佩带英雄带和宝剑,身披黑色羊毛斗篷,手牵骏马。

年是用嘴巴来过的,火把节则是用眼睛来过的

并且,按照彝族的风俗,为期三日的火把节,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内容。

第一天一大早,男人们就会在小河边宰杀牛羊,女人们则在灶台上制作面食,将这三日的主食全部准备完毕。此外,在火把节的第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并用鸡舌、鸡胆囊、鸡屁股进行占卜,预测未来一年的吉凶,为家人祈福。

第二天,各地的彝族人穿着盛装,从各自的山寨中出发,行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跨越山川河流,云集火把场。这一天的活动相当丰富,人们会进行斗鸡、斗羊、斗牛、赛马、爬杆、摔跤、唱歌、选美、跳舞、甩火把等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充斥着原始气息,给人一种重返原始的错觉。

第三天,人们会进行第二天未进行的娱乐活动,娱乐活动一直持续到太阳落山。太阳落山后,老人们牵着获胜的斗牛,小孩抱着为他赢得满堂彩的斗鸡,小伙子与姑娘们手牵着手,返回各自的山寨。这一天晚上,人们会点燃由蒿草编成的火把,进行“送火”。

对于孩子们来说,火把节是一年一度的狂欢。对于年轻人来说,火把节是寻觅佳偶的情人节。对于老人来说,火把节是享受收成放松身心的日子。

年是用嘴巴来过的,火把节则是用眼睛来过的

明人杨升庵曾用一首诗形容过彝族火把节的盛况:

“云披红日恰含山,烈炬参差竟往还。

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

在彝族人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年是用嘴巴来过的,火把节则是用眼睛来过的。由此可见,火把节能够带给人们丰富的视觉享受,堪称一场火红的视觉盛宴。

年是用嘴巴来过的,火把节则是用眼睛来过的

其实,除了彝族之外,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也会过火把节。虽然,这些民族中流传的火把节传说各不相同,但火把节对于各少数民族同胞来说,其狂欢节的本质是不变的。现如今,民俗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火把节中的娱乐项目也变得更丰富。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这样的民俗节日无疑是传统文化的乐土。

参考资料:

【《彝族“火把节”》、《彝族人对火的崇拜》】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