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名人名言
时间:2022-05-06 08:3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煮酒君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归隐名人名言
1.写归隐闲趣的名句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过故人庄
老友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庄户人家做客。
茂密的树林掩映着村庄,远处青山的轮廓依稀可见。
打开面对打谷场和菜园的窗子,一边举杯畅饮一边畅谈今年庄稼的收成。
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那一天,我一定还要来饮酒欣赏菊花。
绝句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1]
归园田居一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官场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归园田居二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归园田居三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归园田居四
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于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
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三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抿灭空无。
归园田居五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2.写归隐闲趣的名句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过故人庄 老友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庄户人家做客。
茂密的树林掩映着村庄,远处青山的轮廓依稀可见。 打开面对打谷场和菜园的窗子,一边举杯畅饮一边畅谈今年庄稼的收成。
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那一天,我一定还要来饮酒欣赏菊花。 绝句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1] 归园田居一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官场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归园田居二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归园田居三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归园田居四 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于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 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三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抿灭空无。
归园田居五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陶渊明的诗意人生:隐居山水间,誓与浮名散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田园诗恬淡自然、韵味隽永,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流派,被后人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形象也发展成高蹈遁世、淡泊名利的隐士代表,千百年来为风流名士之辈所标榜。
颜延之在《陶证士诔》中评价陶渊明"心好异书,性乐酒德"。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他:"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这些都准确地概括了陶渊明的性格特征,他"好读书,不求甚解",又好饮酒,写了大量饮酒诗,博学善文,卓尔不群,这种风度充分体现了魏晋士人崇尚自由、向往自然的独特个性。
陶渊明生逢晋、宋易代的乱世,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功臣,官至大司马,他的祖父陶茂官至太守,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已经式微,以致生活贫困,他九岁丧父,自幼和母亲妹妹相依为命,在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度过了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少年时光。二十九岁时,陶渊明第一次外出做官,任江州祭酒,但没几天,因为"不堪吏治",就辞官回家了,他的不合作主义,很早就开始表现出来。
晋安帝隆安二年(398),陶渊明入江州刺史桓玄的幕府,当了一名参军,后来因母亲孟氏去世,于隆安五年(401)的冬天,回家居丧。此后政局发生剧变,安帝元兴元年(402),野心勃勃的桓玄举兵攻入京师,于元兴二年(403)篡位,改国号为楚。元兴三年,刘裕起兵征讨桓玄,陶渊明再次出仕,在刘裕手下当了参军,后来他觉得在刘裕幕中难有作为,第二年八月又请求改任彭泽县令,但只在官八十多天,就以"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辞官归隐田园,从此再未出仕。
在陶渊明传世的125首诗歌中,有关酒的诗歌占了很大部分,据学者统计,在他的诗歌中,"酒字出现三十一次、醉字七次、醒字三次、酣字三次、醇字一次。"正因为对功名渴求、死生忧惧和超然物外的矛盾时常萦绕在他心头,他不得不借酒浇愁,以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也因此他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饮酒诗,他的《饮酒诗》二十首都是他在"闲居寡欢"时,借酒消愁时的产物。《饮酒·其五》即是此中的佳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歌的首句两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将自己的居住环境娓娓道来,平淡而自然,他虽然在人群聚居的地方结庐建屋,却没有车马的喧闹声。这样反差手法,常见于陶渊明的诗歌中。他在《归园田居》中便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相同反差写法,这样的反差,使得诗歌的情感张力十足。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诗人转而自问自答,解释了这样的矛盾,即心灵远离了喧嚣,自然能处于僻静之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被奉为千古名句,苏东坡评价说:"因采菊而见南山,境与意合,此句最有妙处。"这两句由虚入实,让人身临田园生活的恬淡悠然之境,感受到人与自然相契合的乐趣。
紧接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用字凝练,又留有无限遐想的空间,"采菊"、"东篱"、"南山"、"飞鸟"等意象共同构画一幅恬静和谐的田园日夕图,使人沉浸其中,悠然往返。
结尾二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又"由实化虚,以虚涵实",打断了我们沉醉其中的想象,却引导我们进一步思考此中的"真意","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此中的"真意"也只待我们自己去思索,不足为外人道也!
纵观陶渊明的一生,除去十三年的仕宦生涯,隐居生活的二十二年占了他人生的三分之一,他在纷纷乱世中,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创作了大量风格独特、冲淡自然的田园诗,从而"开千古平淡之宗"。
他的一生也是矛盾的,对于功名富贵和生死问题的思考始终萦绕在其心头。他一方面渴求功名富贵,却又向往超然物外的境界。但也因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才使他创作出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正如鲁迅先生所言,陶渊明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