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规则名言警句

时间:2022-05-07 13:0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语文梦工场 | 评论: 次 | 点击:

道德规则名言警句

1. 有关道德规则的名言警句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经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管子

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左传

礼之可以为国久矣,与天地养。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左传

富贵而骄,自遣其咎。——老子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

道之以致,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孟子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

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荀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权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荀子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辱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荀子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权力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由乎是,死由乎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荀子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

2. 行为道德规范的名言名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衙斋卧听风吹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位卑未敢忘忧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千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一腔热血化春雨,壮志千秋泣鬼神;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长风破浪今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周公吐脯,天下归心;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去留肝胆两昆仑,我自横刀向天笑;泽如凯风,惠如时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高山仰止,大道行止;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广张三千六百钓,其间望贤主垂青;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君子尚义,小人尚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先修其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哈哈 有点杂 自己看吧

3. 规则的名言警句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

★执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

★没有纪律的队伍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纪律是胜利之母

学法懂法重在守法,倡廉反腐基于遵法。

9. 法律不仅约束公民,也约束着执法者。

10. 没有严格的执法,哪有人民的安宁;没有公正的执法,哪有法律的尊严。

11. 官以廉为贵,国以法为先。

12. 人要想不生病,就必须提高免疫能力,干部要想不腐败,就得自觉遵守党的纪律。

13. 生命也许葬送在你忘记法律的一瞬间。

14. 守法——领导者必备的道德品质。

15. 遵纪守法,挡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甘受于清平。

16. 廉洁取信百姓,贪欲避不开法眼。

17. 火车要受轨道的约束,否则就要倾覆;飞机要受航线的约束,否则就要坠落;干部要受法纪的约束,否则就要腐败。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莱蒙特

人们厌烦了寂静,就希望来一场暴风雨;厌烦了规规矩矩气度庄严地坐着,就希望闹出点乱子来。

------契诃夫

你挣得了安适的睡眠,你就会睡得好;你挣得了很好的胃口,你吃饭就会吃得很香。这儿的情形和人间是一样的——你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挣一样东西,然后才能享受它。你决不能先享受,然后才来挣得。

------马克·吐温

地狱是一个炉灶,上面放着僧侣的热锅。它是教士的专用灶。天父教士的大厨师,很关心改善僧侣的营养,他把自己的那些不规规矩矩地注意僧侣的诫命的孩子放在烤锅上。

------霍尔巴赫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管子.版法》

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

------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管子》

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有度》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韩非子。问辩》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韩非子。八说》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地狱是一个炉灶,上面放着僧侣的热锅。它是教士的专用灶。天父教士的大厨师,很关心改善僧侣的营养,他把自己的那些不规规矩矩地注意僧侣的诫命的孩子放在烤锅上。

------霍尔巴赫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管子.版法》

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

------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管子》

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有度》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韩非子。问辩》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韩非子。八说》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你挣得了安适的睡眠,你就会睡得好;你挣得了很好的胃口,你吃饭就会吃得很香。这儿的情形和人间是一样的——你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挣一样东西,然后才能享受它。你决不能先享受,然后才来挣得。

------马克·吐温

4. 关于遵守规则的名言警句

1、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出自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意思是能工巧匠能够教会别人规矩法则,但不能够教会别人巧。

2、无规矩不成方圆

出自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像从前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公输般那样的巧匠,不凭规和矩,是画不成方圆的。

3、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出自先秦管子《管子·法法》。意思是有要求必然希望得到,有禁令必然希望制止,有命令必然希望实行。军事上,喻指令必行,禁必止,部队才有战斗力。

4、令行禁止

出自先秦管子《管子·立政》。意思是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纪律严明,执行认真。

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出自春秋《老子》,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终究逃脱不了天法的惩处。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无规矩不成方圆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梓匠轮舆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令行禁止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5. 有关于道德和守规则的格言有哪些

●使自己快乐也使他人快乐,别伤害自己也别伤害他人,我以为这就是伦理学的全部意义(尚福尔)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英国)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马克思) ●如果你的道德观念令你消沉,那它们就一定是错误的道德观念----(史蒂文生) ●德行啊,你是纯朴的灵魂的崇高科学(卢梭)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里特)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行人----(三国·刘备) ●德行的实际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夸美纽斯) ●微小的德行,胜似美好的格言 ●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康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 ●智慧和德行,有如一辆车的两个轮子(日本) ●艺高不如德高 ●做得成宰相,不一定能做得好一个人(土耳其) ●道德常常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意大利)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糟 ●恶人胸中的学问,像疯子手中的利剑(欧洲) ●以为智慧比美德更重要的人,会失去自己的智慧(犹太人) ●德行与技艺是子孙最好的产业(英国)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是每天都在更换主人的(希腊) ●美德可以打扮一个人,而财富只有装饰房子(欧洲) ●贪婪的人失掉名誉,追求金钱的人失掉德行(印度) ●金钱与贪欲,是最无道德的恶魔(意大利) ●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百失节(罗马尼亚)●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实的品格(培根)。

6. 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20条

导语:道德修养是指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理想人格而在意识和行为方面进行的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道德境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道德修养的名言名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2、去谗贱,所以修身。——康有为

3、私心胜者,可以灭公。——林逋

4、辛勤 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布莱克

5、高行微言,所以修身。——黄石公

6、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王安石

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9、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贡

10、东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11、真诚才是人生最高 美德。——乔叟

12、生活就是战斗。——柯罗连科

1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4、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1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16、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17、知耻近乎勇。——孔丘

18、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

19、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20、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子思

2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22、辱,莫大于不知耻。——王通

2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24、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

25、希望是厄运 忠实 姐妹。——普希金

26、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吕坤

27、礼貌使人类共处 金钥匙。——松苏内吉

28、沉沉 黑夜都是白天 前奏。——郭小川

29、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查看全部5个回答

教男人在持续一段时间,成年男人要看!

那个短小,勃起硬度不够,控制不住射精时间,严重影响性生活,感情受挫,在这看的,。!

江苏裕隽医疗器械有..广告

早射7个步骤延长射精时间

早射怎么办我今年才二十三岁,一分钟左右就不行了,感觉很没面子。用了这个方法后,幸福从此开始

江门尚维网络科技有..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7. 有关讲公德、守规则的名言

有关讲公德、守规则的名言:1、如果你的道德观念令你消沉,那它们就一定是错误的道德观念。

-——史蒂文森 2、德行啊,你是纯朴的灵魂的崇高科学。——卢梭3、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德谟克里特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三国·刘备 5、德行的实际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夸美纽斯6、万事离不开方法,世界离不开准则。—— 斯威夫特7、纪律是达到一切雄图的阶级。

——莎士比亚8、秩序就是正确的规律何事物永久的合理性。——菲尔丁。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1.“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P2序言】

【解读】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句话出自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意思是:巫山上的神女当然会健在如故,她看到这种意外的景象,该惊叹世界真是大变样了。神女即巫山神女,传说中与楚王云雨那位,出自宋玉,三峡附近有神女峰.意喻中国变化巨大,换了人间.

2.“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P11教材原文】

【解读】“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出自《淮南子·氾论训》。常:准则。本:根本。经:准则。上:极至。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3. “人心齐,泰山移”

【P12教材探究与分享】

【解读】释义: 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出自 《古今贤文合作篇》

4.“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P13教材原文】

【解读】“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语出唐太宗李世民的《晋宣帝总论》。大意是:天地虽然广袤无垠,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体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本思想。

5.“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P23教材原文】

【解读】胡瑗在《松滋县学记》中开宗明义地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他从"致天下之治"的政治目的出发,揭示了人才、教化、学校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一是为什么要重视教育。胡瑗认为,治理好国家关键在人才,人才要通过教育培养。二是如何办教育的问题。

他认为,一要"师儒",就是以孔孟之道管理和从事教育;二要普及教育于"民";三要地方行政长官兴办学校。在封建社会中,人民处于无权状态,封建政权内部的监督机制有名无实,各级官吏的政治道德、文化素质对于吏治的好坏、人民负担的轻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真正的人才对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现实意义。

北宋初期,教化不兴,风俗偷薄,当时的科举制度崇尚声律浮华,以诗赋取土,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苟趋禄利"、轻"教化"、重"取土"的风气,且各地又没有建立学校。为了培养真正合格的致治之才,胡瑗认为必须建立"敦尚行实"的学校,这种"立学教人"的主张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6.“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P28拓展空间】

【解读】秀:出众,突出;摧:摧残。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出自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李康所作的《运命论》旨在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强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为了"遂志而成名"。不想这话今天竟成了中国人古来已是嫉妒成性的证据。

第二单元 《追求民主的价值》

1. “民惟邦本”

【课本P30 教材原文】

【解读】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用于劝诫统治者。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夏朝时期,禹的孙子太康即位,他荒淫无度,百姓为之悲哀,他到洛水南面去打猎,穷国君主羿趁机篡夺了夏国的政权。太康的弟弟做《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康起兵恢复了夏国。

2. “政得其民”

【课本P30 教材原文】

【解读】政令的施行要合乎民意,治理国家要得到人民的认可。出处《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在就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集体学习时,“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

3. “以百姓心为心”

【课本P30教材原文】

【解读】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xī)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善良了。诚信的人,我以诚信对待他;不诚信的人,我也以诚信对待他,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诚信了。圣人立于天下,要收敛谨慎啊。百姓都专注于自己的视听。圣人的心灵要纯朴变得像孩童一样。

4. “欲张国势,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课本P31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自郑观应《盛世危言》郑观应编成于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年)。全书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当时是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

(1)郑观应对西方富强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不在船坚炮利,而在西方的议院制度。(2)设议院也就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国家富强的根本途径。出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议院上》

中法战争前后,从洋务思想中分化出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派不满足洋务对西方文化所作的皮毛介绍,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议会政治,以工商立国。这种社会思潮对洋务思想有所继承,又有所变异,是洋务思潮的延续,又是戊戌维新思潮的前奏,是一种过渡性社会思潮。

5.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课本P31 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898年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主张效仿列强通过立宪法,开国会,实行权力制衡,建立起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拉开了近代中国的制宪序幕。

6. “国之强弱,悉推原于民主。民主斯固然矣。君主者何?私而已矣;民主者何?公而已矣。”

【课本P31 探究与分享】

【解读】梁启超:《与严幼陵先生书》1897,严幼陵,即严复。此时梁启超主张维新变法,推行君主立宪制。

7.“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而实行其权者,则发端于选举代议士。倘能按部就班,以渐而进,由幼稚而强壮,民权发达,则纯粹之民国可指日而待也。”

【课本P31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处 建国方略之三 《民权初步·社会建设》。民权初步,为了要实现民权主义,特别重视议事法则。是《建国方略》三书之一。

7. “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

【课本P32 阅读感悟】

【解读】纵览历史风云,细细品味历代王朝兴衰,我们惊奇地发现:历代王朝创造繁荣的过程极为相似,其衰亡也经历了惊人相似的轨迹。

“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见于《左传.庄公十一年》,又见于《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悖”通“勃”,意思是:禹和汤怪罪自己,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桀和纣怪罪他人,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

8. “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经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

【课本P45相关链接】

【解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里第一次提出了“法治”的定义。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就大致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关于法治的形式方面的,即法治的条件。其二,是关于法治的内容方面的,其核心是严格依照良好的法律办事。

9.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课本P45教材原文】

【解读】商鞅。出自《商君书·定分》。命: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10.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课本P47 相关链接】

【解读】出自《韩非子·有度》说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没有一直强的国家,没有一直弱的国家,严格执行法度的就会成为强国,反之就是弱国。法律是一个国家内部规范,必须严格执行,不容亵渎。

12.“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在于法之必行。”

【课本P53 课文原文】

【解读】出处:(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上面这段话是明朝首辅张居正上疏明神宗实行考成法时提到的。意思是说,大凡国家大事,制定法令条例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依。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我们要增强依法执政意识,坚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开展工作,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依法执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对执法司法状况,人民群众意见还比较多,社会各界反映还比较大,只要是不作为、乱作为特别是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司法腐败问题比较突出。

13.“法之不易,自上犯之”

【课本P54 课文原文】

【解读】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人物商鞅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法令得不到执行,关键是上层有人犯法,是上层有头有脸、有权有势、有恃有宠的人带头不执法、违法甚至犯法。

14.“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课本P55课文原文】

【解读】出自《慎子 逸文》慎子曰:“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治水者,茨防决塞,九洲四海,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说的是法律、法规、法令、法度、法治源自于人类的进化,并非空洞无物,天外来客,所以人们要学会使用法律法规知识治理家庭、单位、国家,使其顺势为昌,扬长避短,循序渐进。

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尊称慎子。中国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今属河北省)人。《史记》说他专攻“黄老之术”。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史记》说他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是从道家中出来的法家创始人之一。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1.“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

【P58 教材原文】

【解读】落地生根,出自《人民日报》1969.12.18,解释: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落叶归根,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解释: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2.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P63 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自《孟子·梁惠王下》。释义: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P63 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自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释义: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4.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 之不是,须平心静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P64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清·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释义: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周文王姬昌《周易》。释义: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的前进。

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礼记·礼运篇》。释义: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的构想。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释义: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8.“言必信,行必果”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论语·子路》。释义:指说出的事一定足以信任,恩仇必报,快意江湖。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论语·为政》。释义: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0.“德不孤,必有邻”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论语·里仁》。释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论语·卫灵公》。释义: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12.“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孟子·滕文公上》。释义: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14.“不患寡而患不均”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论语·季民第十六》。释义:不应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分配不均。

1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P81 运用你的经验】

【解读】出自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释义: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1.“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P92 教材原文】

【解读】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解释:即使拼到最后粮尽到绝,仍不放弃把我们的血肉之躯筑成阻挡日本人进攻的防线。

2. 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

【P93教材原文】

【解读】人民向往安定的生活谋划发展,百姓思考怎么治理得到幸福。

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P95 教材原文】

【解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解释:民生问题是所有人民的幸福基础,推动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

3.同心掬得满庭芳

【P96 教材原文】

【解读】形容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满园芬芳美景。引申为团结一致创造更好地状况。

4.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P96 教材原文】

【解读】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解读:民族团结更加紧密。

5.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P99 教材原文】

【解读】维护国安安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思想。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国家安全。

6.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P99 教材原文】

【解读】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7.我们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

【P99 教材原文】

【解读】针对一切分裂势力,全国人民对于分裂势力零容忍。

8.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P102 教材原文】

9.“人不走不亲”

【P103 教材原文】

【解读】出自《增广贤文(下)》人不走不亲,水不打不浑。三贫三富不到老,十年兴败多少人。解读:两岸同胞同根同祖,虽然有一道台湾海峡将我们隔开,但是我们应该像亲戚一样常来常往,增进感情。

10.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课本P104,第八课导语】

【解读】出自诗词《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解读:一九二九年初,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联手第三次”会剿“井冈山。一月十四日,率红军主力下山,意图将敌军引离井冈山。离山后红军在赣南数战不利,直至二月十一日,得以在大柏地歼赣军刘士毅二个团,才打破危局。这是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创建之始。这首词是重经大柏地时所作。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在这里解读为民族复兴的愿望原来越近,回望历史,这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成就得自豪感。

1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课本P105,相关链接】

【解读】出自《礼记·礼运》,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儒家思想中最美好的大同社会。

12.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课本P115,教材原文】

【解读】最早出自是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背景是清军入关。”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解释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