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先的名言

时间:2022-05-07 14:2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语文梦工场 | 评论: 次 | 点击:

以德为先的名言

1. 用人德为先的小故事和名言

文章导读:

做人一辈子,人品做底子。品行是一个人的内涵,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做人德为先,待人诚为先,做事勤为先。道德可以弥补智慧上的缺陷,但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上的缺陷。人的两种力量最有魅力,一种是人格的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

做人德为先,待人诚为先,做事勤为先

做人一辈子,人品做底子。品行是一个人的内涵,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做人德为先,待人诚为先,做事勤为先。

道德可以弥补智慧上的缺陷,但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上的缺陷。人的两种力量最有魅力,一种是人格的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

贪欲是修身养德的大敌。个人自重,不贪财、不贪色、不贪利;对人尊重,重人格、重劳动、重权益;办事稳重,讲原则、讲程序、讲效率。正直和诚实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勇敢不是没有畏惧,而是最终战胜了畏惧;坚强不是毫不懦弱,而是最终克服了懦弱;公正并非毫无私情,而是最终拒绝了私情;廉洁并非从无贪欲,而是最终顶住了贪欲。

做人要有厚度、有气度,有纯度,对事业要有浓度,对批评要有风度,对朋友要有温度,对是非要有尺度。

做人要有志气,做事要有底气和正气。靠素质立身,靠勤奋创业,靠品德做人,困难面前先让自己承担,荣誉面前先让自己靠边,危险面前先让自己闯关。对上级不媚,对同级不损,对下级不伪,对自己不私。

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关心别人是一种品质,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学习别人是一种智慧,团结别人是一种能力,借鉴别人是一种收获。

多留财富,少留包袱;多留风范,少留遗憾;多留经验,少留缺陷。应当学会倾听,学会微笑,学会赞扬。以过硬的素质服人,用高尚的人格聚人,靠扎实的作风带人。

闻“诤言”不怒,闻“微言”不弃,闻“褒言”不喜,闻“错言”不怨,闻“无言”不安。立身靠信,立业靠勤,立世靠才,立功靠拼。容言勿压制,容过勿苛求,容嫌勿报复。

不要自视清高,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别人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不要把自己当领导,当别人不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当领导,权力是一时的,金钱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的,做人是长久的。

不要盲目承诺,言而有信。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习惯造就一个人。

不要轻易求人,把自己当别人——减少痛苦,平淡狂喜;把别人当自己——同情不幸,理解需要;把别人当别人——尊重独立性,不侵犯他人;把自己当自己——珍惜自己,快乐生活。能够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能够被别人认识是一种幸福,能够自己认识自己是圣者贤人。

不要强加于人,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人生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回归自然。

2. 以德服人的名言警句

关于时间: 人寿几何?逝如朝霞。

时无重至,华不在阳 陆机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人生太短,要干的事情太多,我要争分夺秒 爱迪生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关于友谊的格言警句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史记〉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汉·李陵〉 士为知已者死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丈夫会应有知已,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唐·孟浩然)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宋·文天祥) 知已肝胆相照(宋·文天祥)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已;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 ----(明·冯梦龙) 一人知已足平生(清·赵翼) 壮心剖出酬知已 为朋友而死不难,难在找一个值得为之而死的朋友(英国) 所谓友谊,就是一颗心在两个身体里(欧洲) 朋友是第二个自我 酒逢知已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喜欢社会中一小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基本原则(埃德蒙·伯克)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同志为友〈说文〉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 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 志道者少友,逐利者多俦〈汉·王符〉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晋·葛洪) 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晋·傅玄) 行同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淮南子) 同道者相爱 英雄见了英雄爱,虎豹见虎豹欢 如果要了解一个人,就看他的朋友(蒙古族) 观其外知其内,观其友知其人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门内有小人,门外小人至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美国) 人要长交,帐要短结 选择朋友要慢,改换朋友要更慢(富兰克林) 沙锅不打不漏,朋友不交不透 东西越新越好,友谊愈老愈好(土耳其) 甘蔗从顶往下越吃越甜,友谊的时间越长越诚挚(维吾尔族) 生死之交,其贵无比 朋友的深情,刀子砍不断(维吾尔族) 衣服新的好,朋友老的好(维吾尔族) 情深恭敬少,知已笑谈多 活着记在心,死了记在骨 朋友之间的意见,不要留到第二天(非洲) 一个没有好朋友,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苏联) 朋友的一拳,胜过敌人的一吻(非洲) 敌人的笑脸能伤人,朋友的责难是友爱(苏联) 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英国) 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干净纯粹(英国) 用蜜来诱你的不是好朋友,忠言逼谏你的才是好朋友 对你严肃的面孔,那是一盏明灯(柯尔克孜族) 友谊中的小争吵如在食物中加些胡椒粉一样好(匈牙利) 拄棍要拄长的,找伴要找强的 交朋友必择胜已者(宋·何坦)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 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一日为师,终生为友 向你的朋友学好,对着你的影子整装(蒙古族) 珠玉不如善友,富贵莫如仁友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唐·李益)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唐·司空曙) 五十句关于人生与理想的名言警句 2005年12月08日, by jension 五十句关于人生与理想的名言警句 1、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萧楚女 2、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3、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郭小川 4、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5、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6、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 —— 郭小川 7、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 郭小川 8、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 雪莱 9、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10、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 陶铸 11、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 谢觉哉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 1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陶渊明 14、志不强者智不达。 —— 墨翟 1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陈涉 16、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 1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18、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 曹植 19、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 2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李白 2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 23、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 陆游 24、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25、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26、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 黑格尔 27、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 ——左拉 28、活着的时候,疑虑牵挂着死;死的时候,又眷眷恋栈着生。

无怪乎有太多的人一生都活得不安然,活得好累。 ——杏林子 29、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你都应该“模仿”你自己,成为你自己。

——(美)莫尔兹 30、人活着总。

3. 有关“德”字的名言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共,音拱,亦作拱。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居其所,不动也。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程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范氏曰:“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5、静坐常思自己过 闲谈莫论他人非 能受苦乃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敬君子方须有德 怕小人不算无能 退一步天高地阔 让三分心平气和

4. 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

理想类名言44条 1、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2、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3、理想的实现只靠干,不靠空谈 4、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6、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7、理想是反映美的心灵的眼睛。

8、理想即寻觅目标的思维。 9、理想是世界的主宰。

10、只有知道了通往今天的路,我们才能清楚而有智地规划未来。 11、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

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 12、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13、理想不是一只细磁碗,破碎了不有锔补;理想是朵花,谢落了可以重新开放。 14、理想就在我们自身之中,同时,阴碍我们实现理想的各种障碍,也是在我们自身之中。

15、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16、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17、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

18、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 1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20、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 2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2、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2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24、有理想的、充满社会利益的、具有明确目的生活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和最有意义的生活。 25、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26、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 27、你们的理想与热情,是你兴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28、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美好的目的而设的。

29、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30、生活不能没有理想。

应当有健康的理想,发自内心的理想,来自本国人民的理想。 31、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33、理想是美好的,但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 34、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胜利实现。

35、为了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尊石质的雕像。 36、把理想运用到真实的事物上,便有了文明。

37、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 38、扼杀了理想的人才是最恶的凶手。

39、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40、理想犹如太阳,吸引地上所有的泥水。

41、沉思的人有一个目标,幻想的人却没有。 42、人的愿望没有止境,人的力量用之不尽。

43、人类的心正是凭借着希望而得到宽慰,一直生活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44、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件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勤学名言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2.“天才出自勤奋” 3.“求知无捷径,苦读有奇功” 诚实名言 诚实比起腐败会给你赢得更多的好处 莎士比亚 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希腊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计 英国 欺诈可能有用,诚实却是上策 英国 人若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 黎里 诚实的人从不为自己的诚实而感到后悔 托·富勒 对骗子不能诚实 阿拉伯 恐怕我们先得让世人都诚实,然后才能问心无愧地对我们的孩子说:诚实是上策 肖伯纳 “诚实是上策”。可是照此去做的人不见得都是老实人 惠特利 巧伪不如拙诚 南北朝·颜之推 至诚无息 礼记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 诚实重于珠宝 南斯拉夫 诚实是格言的第一章 美国 诚实的人眼睛就是天平 阿拉伯 到了没有人自甘堕落的时候,人也就不会因为诚实而到赞誉了 西塞罗 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明·朱之瑜 诚实人的诺言实际上就是他的保证书 英国 诚实的人决不会因为太诚实而使别人生厌 英国 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德国 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宋·吴处厚 至诚如神 礼记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 宋·晁说之 唯有真诚识真诚 托·卡莱 真诚必须成为我们的语言和思想之间的的纽带,却不一定成为我们的信仰和行为之间的纽带 赫兹里特 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宋·苏轼 失去了真诚等于失去了活力 博维 尽诚可以绝嫌猜,徇公可以弭谗诉 唐·刘禹锡 无须“始终如一”,但要真诚坦荡 帮人要帮心,帮心要知心,知心要诚心 被认为是诚实的人都会感到心里有愧 爱·扬格 纯朴和忠诚所呈献的礼物,总是可取的 莎士比亚 即使开始时怀有敌意的人,只要自己抱着真实和诚意去接触,就一定能换来好意 池田大作 诚挚地宽恕,再把它忘记 英国 诚实的荣誉属于真正的好人 卢卡努斯 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 清·魏裔介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清·金缨 奴才可能是诚实的人,是家庭里的模范,是优秀的公民,但他必然要虚伪 列宁 甘蔗从顶往下越吃越甜,友谊的时间越长越诚挚 维吾尔族 真诚的友谊好像健康,失去时才知道它的可贵 英国 诚实与善良均来自良好的教育 普卢塔克 真诚是玻璃,谨慎是钻石 英国 诚实的经理将比不诚实的经理更有成就 里茨 阳刚之精血铸其义勇,阴柔之乳汁哺育其忠诚。

民族之使命孕育其英烈,历史之内涵昭其深沉 士兵在长期征战的生涯中以军为家,以对。

5. 以德为先还是以才为先

当然以德为先了

没有德行

要才能也可能办坏事

作为最根本、最重要的职业素养,品德是人所有能力的导向与根基。 当今社会,品德职业素养拥有着重要的集体与个人价值。对于集体而言,品德拙劣的人就像一个潜在的隐患,用人单位时刻都要为此承担一定的风险:他们越有才干,其将来可能导致的危害就会越大。一些重大事故酿成的悲剧,教训十分惨痛,而其中折射的品德因素更是令人心痛。对于自身而言,品德优秀才会赢得他人信任,而品德拙劣却会让自己慢慢失去一切:朋友,客户,甚至工作,以致最后,世界上所有通往成功的道路都对他永远关闭。 一颗道钉足以倾覆一列火车,一粒烟头足以毁掉一片森林。世界上一些知名企业的最终消亡,很多就是源于错误重用了品德低劣的员工。大量事实表明:品德职业素养已经成为决定组织前途、关乎全局成败的关键要素。 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是现代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已经成为和谐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使命!

以德为先的名言

作文素材:行善名句格言320句

善言名句320

、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经》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易经》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易经》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善,德之建也。——《国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母氏圣善。——《诗经》

、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春秋》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左传》》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内外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左传》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善累而后进之。——《谷粱传》

、善人者,人亦善之——《管子》

、上善若水。——《老子》

、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尚书》

、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尚书》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乐记》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小人闲居为不善。——《大学》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大学》

、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大学》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隐恶而扬善。——《中庸》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

、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中庸》

、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中庸》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中庸》

、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

、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礼记》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礼记》

、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礼记》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礼记》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礼记》

、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礼记》

、天子有善,让德于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卿大夫有善,荐于诸侯;士、庶人有善,本诸父母,存诸长老。——《礼记》

、兼则善矣。——《墨子》

、劝于善言而学。——《墨子》

、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墨子》

、己有善,不能傍荐之。——《墨子》

、吾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墨子》

、为政不善,必曰吾命固失之。——《墨子》

、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墨子》

、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墨子》

、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墨子》

、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墨子》

、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墨子》

、大以为政于天下,使天下之为善者劝,为暴者沮。——《墨子》

、观其行,顺天之意,谓之善意行。反天之意,谓之不善意行。——《墨子》

、仁人事上竭忠,事亲务孝,得善则美,有过则谏,此为人臣之道也。——《墨子》

、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墨子》

、故为不善以得祸者,桀、纣、幽、厉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汤、文、武是也。——《墨子》

、古之圣王,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而劝之为善,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沮。——《墨子》

、为善者富之,为暴者祸之。——《墨子》

、是以数千万里之外,有为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赏之。数千万里之外,有为不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罚之。——《墨子》

、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庄子》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孟子》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

、闻一善言,见一善,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孟子》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後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鸡鸣而起,孳(zī)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zhí)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

、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庄子》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

、积善成德。——《荀子》

、终始俱善,人道毕矣。——《荀子》

、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荀子》

、身不善而怨人,不亦反乎?——《荀子》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荀子》

、积善而不息,则通於神明,参於天地矣。——《荀子》

、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荀子》

、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荀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jǐ)。——《荀子》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qiǎo)然必以自省也。——《荀子》

、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灾然必以自恶也。——《荀子》

、崇其美,扬其善,违其恶,隐其败,言其所长,不称其所短。——《荀子》

、有能化善修身正行,积礼义,尊道德,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荀子》

、今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污漫、淫邪、贪利之行也。——《荀子》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荀子》

、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荀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荀子》

、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善者必胜。——《吕氏春秋》

、行义则人善矣。——《吕氏春秋》

、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吕氏春秋》

、汤、武修身积善为义,以忧苦于民。——《吕氏春秋》

、善者得之,不善者失之,古之道也。——《吕氏春秋》

、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吕氏春秋》

、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善,教训之所然也。 ——《吕氏春秋》

、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吕氏春秋》

、善者得之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吕氏春秋》

、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矣,所谓吉人也。——《吕氏春秋》

、吾闻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至。妖者祸之先者也,见妖而为善,则祸不至。——《吕氏春秋》

、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秦简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西汉)《孔子家语》

、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西汉)董仲舒

、今万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善当与教,不当与性。——(西汉)董仲舒

、不谓小善不足为而舍之。——(西汉)刘安《淮南子》

、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善不可以伪来。——(西汉)刘向《说苑》

、闻善必躬亲行之。——(西汉)刘向《说苑》

、善言不可不听也。——(西汉)刘向《说苑》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西汉)刘向《说苑》

、为善者得道,为恶者失道。——(西汉)刘向《说苑》

、言善毋及身,言恶毋及人。——(西汉)刘向《说苑》

、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西汉)刘向《说苑》

、出于利人即善矣,出于害人即不善也。——(西汉)刘向《说苑》

、为善者天报以德,为不善者天报以祸。——(西汉)刘向《说苑》

、言人之善,泽于膏沐;言人之恶,痛于矛戟。——(西汉)刘向《说苑》

、为善不直,必终其曲;为丑不释,必终其恶。——(西汉)刘向《说苑》

、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进善言,则善亦无由入矣。——(西汉)刘向《说苑》

、子年七岁以,上父为之择明师,选良友,勿使见恶,少渐之以善,使之早化。——(西汉)刘向《说苑》

、匿人之善者,是谓蔽贤也;扬人之恶者,是谓小人也。言人之善者,有所得而无所亡伤也;言人之恶者,无所得而有所伤也。故君子慎言语矣。——(西汉)刘向《说苑》

、使人乐善而好施。——(西汉)司马迁《史记》

、从善如流,施惠不倦。有国,不亦宜乎?——(西汉)司马迁《史记》

、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西汉)司马迁《史记》

、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西汉)扬雄

、人情有不教而善者,有教而终不善者。——(西汉)王充

、论人之理,定有善有恶。——(西汉)王充《论衡》

、人性有善恶,人才有高有下也。——(西汉)王充《论衡》

、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东汉)王符《潜夫论》

、善,吉也。吉,善也。良,善也。佳,善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孝,善事父母者。——(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悌,善兄弟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育,养子使作善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美,美与善同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非善不喜,非仁不亲。——(东汉)蔡邕

、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东汉)蔡邕

、赏以劝善,罚以惩恶。——(东汉)荀悦《申鉴》

、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东汉)荀悦《申鉴》

、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治矣。——(东汉)荀悦《申鉴》

、古人行善者:非名之务,非人之为;心自甘之,以为己度。——(三国)姚信

、苟善,则匹夫之子可至王公;苟不善,则王公之子反为凡庶。——(三国)姚信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善者道之母,群行之主。——(三国)曹丕《意林》

、君子以善恕成仁。——(西晋)陈寿《三国志》

、掩恶扬善者,君子之大义。——(西晋)陈寿《三国志》

、君子掩人之过以长善,小人毁人之善以为功。——(西晋)陈寿《三国志》

、善积者昌,恶积者丧。——(西晋)陈寿《三国志》

、人心安则念善。——(西晋)陈寿《三国志》

、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后汉书》

、有善,虽疏贱必赏;有恶,虽贵近必诛。——(晋)傅玄《傅子》

、赏一善而天下之善皆劝,罚一恶而天下之恶皆惧。——(晋)傅玄《傅子》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

、百人持善,则百人和睦。——(南北朝)何尚之

、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南北朝)何尚之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唐)吴兢《贞观政要》

、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唐)吴兢《贞观政要》

、若知其善,然后用之。——(唐)吴兢《贞观政要》

、君子小人本无常,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当须自克励,使善事日闻,勿纵欲肆情,自陷刑戮。——(唐)吴兢《贞观政要》

、子能忠孝则善矣。——(唐)吴兢《贞观政要》

、举善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唐)吴兢《贞观政要》

、世之善恶,俗之薄厚,皆在于君。——(唐)吴兢《贞观政要》

、盖闻善必改,时有小过,引纳忠规,每听直言,喜形颜色。——(唐)吴兢《贞观政要》

、纳嘉言,进善事,有益于百姓。——(唐)吴兢《贞观政要》

、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唐)吴兢《贞观政要》

、当思善始令终。——(唐)吴兢《贞观政要》

、结交须择善,非识莫与心。——(唐)王梵志《结交须结善》

、勿恃己善,不服人仁;勿矜己艺,不敬人文。——(唐)皮日休

、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北宋)林逋

、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致远者不近利,近利者难致远。——(北宋)林逋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北宋)林逋

、求名莫如自修,善誉不能掩恶也。——(北宋)欧阳修

、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北宋)欧阳修

、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至于善。 ——(北宋)欧阳修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北宋)李觏 《广潜论》

、教易为善,善而从正,国之所以治也;不教则易为恶,恶而得位,民之所以殃也。——(北宋)李觏《安民策》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陈希夷

、凡见人恶,只是己未尽善,若尽善,自当转易。——《王心斋语录》

、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 (北宋)周敦颐《通书·师第》

、善人思进。——(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为善者不惊。——(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善人,国之基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天下之善,一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迁善则其德日新。——(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善恶之间,所宜明审。——(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诲人以善,恂恂不倦。——(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视民如子,举善而教。——(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以善道教化,为民所归。——(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思善则生治,理之常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幼时不择善人教之,使至于为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夫帝者,为善为恶,天下莫不知。——(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赏善罚恶使不至天乱,斯可谓之君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一日行善,天下归仁;终朝为恶,四海倾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已,自同寒蝉,此罪人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闻善速于雷动,从谏急于风移,岂得陨身殿堂,死于凶竖之刃!——(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销膏而人不见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是才不中器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夫在上为善,若云行雨施,万物受其赐;及其恶也,若天裂地震,万物所惊骇,其谁弗知,其谁弗见!——(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民习礼义,易与为善,难与为非。——(北宋)苏辙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凡人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北宋)苏轼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不为善,一不善而足。——(南宋)杨万里

、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南宋)《名贤集》

、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南宋)《名贤集》

、善恶吉凶百行俱载。——(南宋)胡宏《知言》

、君子有善万世之心,行之自身始。——(南宋)胡宏

、善不以名而为,功不以利而劝。——(南宋)胡宏《知言》

、以反求诸己为要法,以言人不善为至戒。——(南宋)胡宏《知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者,大贤之分也。达则兼善天下,穷则兼善万世者,圣人之分也。——(南宋)胡宏《知言》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南宋)李邦献

、勉强为善,胜於因循为恶。——(南宋)李邦献

、为善不如舍恶,救过不如省非。——(南宋)李邦献

、人之初,性本善。——(南宋)王应麟《三字经》

、终身为善不足,一日为恶有余。——(宋)何垣

、锄一恶,长十善。——《宋史》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明)施耐庵《水浒》

、德善日积,则福禄日臻。——(明)朱熹《近思录》

、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明)朱熹《近思录》

、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明)朱熹《近思录》

、故凡言善恶,皆先善而后恶。——(明)朱熹《近思录》

、心本善,发于思虑则有善有不善。——(明)朱熹《近思录》

、如何为善?只是主于敬,便是为善也。——(明)朱熹《近思录》

、教人者,养其善心而恶自消;治民者,导之敬让而争自息。——(明)朱熹《近思录》

、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明)王守仁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明)王守仁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明)王守仁

、此念如树之根芽。立志者长立此善念而已。——(明) 王守仁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明) 王守仁

、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明)王守仁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明)王守仁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明)张履祥

、师道立则善人多。——(明)海瑞

、作善而求自高胜人,则作善还同作恶。——(明)屠隆

、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明)洪应明《菜根谭》

、随时之内善救时,若和风之消酷暑。——(明)洪应明《菜根谭》

、无善而致人誉,不如无恶而致人毁。——(明)洪应明《菜根谭》

、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明)洪应明《菜根谭》

、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明)洪应明《菜根谭》

、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明)洪应明《菜根谭》

、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开万善之门,无如寸心挹损。——(明)洪应明《菜根谭》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若小人之自新。——(明)洪应明《菜根谭》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明)洪应明《菜根谭》

、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明)洪应明《菜根谭》

、恶忌阴,善忌阳,故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明)洪应明《菜根谭》

、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藉寇兵而赍盗粮矣。——(明)洪应明《菜根谭》

、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善移风化者,当因其所易而渐及之,毋轻矫其所难。——(明)洪应明《菜根谭》

、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犹怀畏人之心。故人而皆好名,则开诈善之门。使人而不好名,则绝为善之路。——(明)洪应明《菜根谭》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明)洪应明《菜根谭》

、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积铢累,自成富翁。——(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生方不虚生。——(明)陈继儒《长者之言》

、善师者,学逸而功倍;不善师者,学劳而功半。——(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

、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明)程登吉《幼学琼林》

、损不善而从善者,莫尚乎刚,莫贵乎速。——(明)顾炎武《日知录》

、何以谓之善也?曰:诚者,天之道也。岂非善乎!——(明)顾炎武《日知录》

、善人者,忠信而未学礼,笃实而未日新,虽其天资之美,亦能暗与道合;而足己不学,无自以入圣人之室矣。——(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

、玉质虽美,而必待琢之以成,人性固善,而必导之以学。——(明末清初)王夫之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明)《增广贤文》

、为善最乐,为恶难逃。——(明)《增广贤文》

、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明)《增广贤文》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明)《增广贤文》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明)《增广贤文》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明)朱柏庐《朱子家训》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尽力量为善,养精神读书。——(清)陶云汀

、百善孝为先。——(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偶缘为善受累,遂无意为善,是因哽废食也。—(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无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人称我善良,则喜;称我凶恶,则怒。此可见凶恶非美名也,即当立志为善良—(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见人行善,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此长者待人之道也。闻人誉言,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欢喜善念吉动怒恶念凶。——(清)康熙

、不以自知自能而弃人之善。——(清)康熙

、劝善者,治天下之要道也。——(清)雍正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清)《重订增广》

、开卷有益,作善降祥。——(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诗书起家之本,积善传家之本。——(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常思身命易倾,自不得不存善念。——(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座右遍陈善书格言,其志趣可想。——(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语,皆为良药。——(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善教子孙,后嗣昌大,是取决于人。——(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迁善改过,其象为益,得力在一悔字。——(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善因望报,回头但看尔儿孙。——(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谈人之善,泽于膏沐;暴人之恶,痛于戈矛。——(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孝莫辞劳,转眼便善体黎庶情,此谓民之父母。——(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势可为恶而不为,即是善;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恶。——(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为恶畏人知,恶中尚有转念;为善欲人知,善处即是恶根。——(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终日说善言,不如做好一件;终身行善事,须防错了一桩。——(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毋没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乐莫乐于好善,苦莫苦于多贪;长莫长于博识,短莫短于自恃。——(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听其言必观其行,是取人之道;师其言不问其行,是取善之方。——(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谦恭善下之人,吾师以亲师友;博学强识之人,吾师以广见闻。——(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惠我者小恩,携我为善者大恩;害我者小仇,引我为不善者大仇。——(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语,皆为良药。——(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为一善而此心快惬,不必自言,而乡党称誉之,君子敬礼之,身后传诵之。——(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消,日有所损。——(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为善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为恶如乘骏走坡,鞭虽不加而足不禁其前。——(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慕人善者,勿问其所以善,恐拟议之念生,而效法之念微矣;济人穷者,勿问其所以穷,恐憎恶之心生,而恻隐之心泯矣。——(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子孙羞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子孙荣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勿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勿役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清)陈宏谋《训俗遗规》

、从善如缘无枝之木,才住脚便下坠。 ——(清)林则徐

、天地间,万事万物,惟善可以养性,惟善可以延寿命,避夭折。—(清)石成金《传家宝》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清)周希陶

、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马英九祖训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