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易行难名言

时间:2022-05-07 19:1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姜白的树洞 | 评论: 次 | 点击:

知易行难名言

1.知易行难 名言

第一,知易行难是不断被前人所印证的。

早在几千年以前,孔子就已经说过:“言知之易,行之难。”《尚书》中也提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也。”

而在现代,建筑长江三峡大坝的设想和详细方案早在毛主席时代就已经被提出,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是花上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把它建成?谁不知道只要植树造林就能防止土地沙漠化,可是我们的土地还是以惊人的速度被沙化。这些都无不印证着,知易行难! 第二,知易行难中的知与求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求知是什么?求知就是探索真理,这正与现代汉语字典中的行的概念不谋而合!而科学家的大量试验探索无不是在印证,各种猜想和理论!而证明不可否认是一个行的过程。

歌德巴赫早在1742年就提出了他的猜想,可是为了证明他的猜想,各国数学家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爱因斯坦早就提出了相对论,可是至今我们任然无法证明!,这些不都说明了知易行难吗? 第三,自古以来明知故犯的人是何其之多啊!那些因贪污而入狱的人难道不知道“君子敛财,取之有道”的道理吗?那些知法犯法者,难道不知道触犯法律的的后果吗?那些闯红灯的人难道不知道被汽车撞了的结果吗?他们当然知道!但是个人的欲望让他们丢掉了,礼义廉耻,心存侥幸。控制个人欲望是何其的难啊!这不都说明了行比知难吗? 第四,知易行难更符合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我们在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我们所无法预知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无不加大了行的困难程度!并不是我们知道了,就可以忽略外在的客观因素,主观的认为一切万事大吉了。

所以从马克思为主义哲学的角度看,知易行难。

2.知易行难 名言

第一,知易行难是不断被前人所印证的。

早在几千年以前,孔子就已经说过:“言知之易,行之难。”《尚书》中也提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也。”

而在现代,建筑长江三峡大坝的设想和详细方案早在毛主席时代就已经被提出,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是花上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把它建成?谁不知道只要植树造林就能防止土地沙漠化,可是我们的土地还是以惊人的速度被沙化。这些都无不印证着,知易行难! 第二,知易行难中的知与求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求知是什么?求知就是探索真理,这正与现代汉语字典中的行的概念不谋而合!而科学家的大量试验探索无不是在印证,各种猜想和理论!而证明不可否认是一个行的过程。

歌德巴赫早在1742年就提出了他的猜想,可是为了证明他的猜想,各国数学家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爱因斯坦早就提出了相对论,可是至今我们任然无法证明!,这些不都说明了知易行难吗? 第三,自古以来明知故犯的人是何其之多啊!那些因贪污而入狱的人难道不知道“君子敛财,取之有道”的道理吗?那些知法犯法者,难道不知道触犯法律的的后果吗?那些闯红灯的人难道不知道被汽车撞了的结果吗?他们当然知道!但是个人的欲望让他们丢掉了,礼义廉耻,心存侥幸。控制个人欲望是何其的难啊!这不都说明了行比知难吗? 第四,知易行难更符合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我们在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我们所无法预知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无不加大了行的困难程度!并不是我们知道了,就可以忽略外在的客观因素,主观的认为一切万事大吉了。

所以从马克思为主义哲学的角度看,知易行难。

3.知难行易的的名言有哪些

除非你已经弄懂了批判对象的含义,否则不要轻言批判。

——胡塞尔 当我们还在路途中的时候,不应该和向导进行争论。 ——胡塞尔 ● Good order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things. ——E.Burke, Btritish statesman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础。

——英国政治家伯克 E ● 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Voltaire, Frech writer)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法国作家伏尔泰) ● Laws are generally found to be nets of such a texture, as the little creep through, the great break through, and the middle-sized are alone entangled in. (William Shensto, British poet) 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一种的网,触犯法律的人,小的可以穿网而过,大的可以破网而出,只有中等的才会坠入网中。

(英国诗人申斯通 W) ●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 ● 人民的安全应是至高无上的法律。

——培根 ● 带来安定的是两种力量:法律和礼貌。——歌德 ●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

——麦克莱 ● 事急无法律。——希腊谚语 ● Every law has no atom of stregth, as far as no public opinion supports it. (Wendell phillips, American leader against slavery) 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

(美国废奴运动领袖菲力普斯W) ● Guilt always hurries towards its complement, punishment; only there does its satisfaction lie. (Lawence Durrell, British writer) 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英国作家达雷尔L) ● If we only had some God in the country's laws, instead of beng in such a sweat to get him into the Constitution, it would be better all around. (Mark Twain, American writer) 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神灵,而不是殚精竭虑将神灵揉进宪法,总体上来说,法律就会更好。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 In nature there are no rewards or punishments; there are consequences. (HoraclAnnexley Vachell, British writer) 自然界中没有奖赏和惩罚,只有因果报应。(英国作家瓦谢尔H A) ● It is better to fight for justice than to rail at the ill. (Alfreds Tennyson, Bitish writer) 与其责骂罪恶,不如伸张正义。

(英国作家丁尼生A) ● Laws are generally found to be nets of such a texture, as the little creep through, the great break through, and the middle-sized are alone entangled in. (William Shensto, British poet) 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一种的网,触犯法律的人,小的可以穿网而过,大的可以破网而出,只有中等的才会坠入网中。(英国诗人申斯通W) ● Law can nerver be enforced unless fear supports it. (Sophocles, Ancient Greek dramatist) 如果法律没有恐惧支撑,它绝不能生效。

(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 ● Law is the crystallizaton of the habit and thought of society. (Woodrow Wilson, American president) 法律是社会习俗和思想的结晶。(美国总统威尔逊W) ● Law is order , and good law is good order. (Aristol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 Laws grind the poor, and rich men rule the law. (Oliver Goldsmith, British writer) 法律吸吮穷人的膏血,而富人却掌握着权柄。(英国作家哥尔德斯密斯O) ● Mankind censure injustice, fearing that they may be the victims of it and not because they shrink from commintting it. (Plato, Ancint Grek philosopher) 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并非因为他们愿意做出这种行为,而是惟恐自己会成为这种行为的牺牲者。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 No society can make a perpetual constitution, or even a perpetual law.(Thomas Jefferson, America president) 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适用的宪法,甚至一条永远适用的法律。(美国总统杰斐逊T) ●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and salutary thing in Ameican life is the widespread study of law. (Alexis de Tocqueville ,French judge) 美国人生活中最显著而又有益的事情莫过于对法律的广泛研究了。

(法国法官托克维尔A) ● Punishment is justice for the unjust. (Augustine British writer) 惩罚是对正义的伸张。(英国奥古斯丁) ● Really, what we want now, is not laws, against crime, but a law a -gainst insaity. (Mark Twain, American writer) 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罪的法律,而是针对疯狂的法律。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 Singularity is almost invariably a clue. The more featureless and commonplace a crime is, the more difficult is it to bring it home. (Sir Arthur Conan Doyle, British writer) 奇特几乎总能提供一种线索。一种犯罪越是普通,越是不具特点,就越难以查明。

(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爵士A) ●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law can never go lax where every individual sees to it that it grows not lax in his own case, or in cases which fall under his eyes. (Mark Twain, Arerican writer) 在个人自己的案件中或是他所看到的案件中不能有疏忽,因此执法从来不能疏忽。(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

4.关于知易行难的古人或名人的例子

知易行难 出处:《尚书·说命中》:“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 释义:知是懂得,即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

我这有一篇关于知易行难的辩论赛文章 或许有用:知难行易/知易行难 主席:杨 澜 正方:南京大学 知难行易 反方:辅仁大学 知易行难 主席:欢迎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电视机构共同主办的‘95国际大专辩论会。今天将要进行的是人们期待已久的大决赛,也可谓本届辩论会的高潮。

在过去的6夭当中,8支辩论队伍分别进行了四场初赛和两场半决赛,各队都有出色的表现,可谓精彩纷呈。 从表面上来看,辩论赛仿佛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然而它所引发出来的知识与智慧,特别是辩手们表现出来的个性的风采和整体的青春魅力,我认为都超越了辩论本身。

当然,既然是辩论,就总有胜负之分,所以今天坐在场上的两支队伍都是“过关斩将,志在必得”。双方只要稍一留意就会发现这中间有一个很有趣的巧合,从我这个角度来说,正好是男左女右,一边是“长袖善舞,中帼不让须眉”,另一边也是“好奇勃发,好男要跟女斗”。

过去我们都说“龙虎斗”、“龙虎斗”,看来今天要改成“龙凤相争”了。 现在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的辩论双方。

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南京大学队。她们的4位辩手分别是:一辩钟婳婳同学,社会学系三年级;二辩邬建敏同学法律系四年级;三辩韩璐同学,经济系二年级;四辩杨蔚同学,中文系一年级研究生(掌声)。

那么坐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辅仁大学队。如果您看过过去几场比赛,对这几位辩手您可能也相当熟悉了。

他们是:一辩顾振豪同学,法律系法学组三年级;二辩林立书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三辩刘伯彦同学,大众传播系新闻学三年级;四辩林正疆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掌声) 我们今天的评判团由海内外的知名李者组成,我向大家介绍一下。

这5位成员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江平教授(掌声)。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及哲学教授、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杜维明教授(掌声)。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王元化教授(掌声)。那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主任孙康宜教授(掌声)。

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教授。(掌声) 各位观众,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经典命题,历代的诸位贤哲们都为此发出过深深的感叹,也留下许多著名的论断。

在现实生活当中,知与行究竟孰难孰易,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都会做出不同的回答。希望今天的8位辩手在这个问题上也会做出令人信服的论述。

作为正方的南京大学队的辩论立场是:“知难行易”。而作为反方的辅仁大学队的辩论立场是:“知易行难。”

双方的立场由抽签而定。 首先我们欢迎正方一辩钟婳婳发言,时间3分钟。

正方: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来自宝岛的对方辩友,大家好!洪荒久远的50万年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过去,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

火的运用是跨时代的大发现。然而直到一百多年前,科学家才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规律,从而科学地说明了钻木取火的真正奥秘。

这就无可辩驳的证明了我方立场:知难行易。所谓“行”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的过程,包括对“知”的运用;所谓“知”是指对“行”的认识,解决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样做的问题。

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所谓“知难行易”,是说求知得知难,行动使用易。

知难行易与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言行观“风马牛不相及”,切不可混为一谈。我方主张知难行易,理由如下:首先,认识发生学告诉我们,行先知后,知难行易。

人一生下来便会行,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但要成为像对方辩友那样才学渊博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谈何容易。

个人求知无穷尽,人类探索亦无止境。“钻之弥深,仰之弥坚。”

①孔子他老人家到了晚年还坚持学习《易传》,纬编三绝。可见求知难哪!其次,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密切相关。

人类的行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知是关键。无知之行只是简单重复。

有了知,才有了自觉行为;有了知,才有了开拓引进。知作为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行路明灯,是行动指南;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才会有成就。

知,只有长期艰苦探索才会小有所成,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再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归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语说得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总而言之,知行相比,知难行易。

谢谢各位!(掌声) 主席:好,各位观众,现在我们来看看反方是如何破题立论的。、请反方一辩顾振豪同学发言,时间3分钟。

请! 反方: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题目把知、行两个东西分开来,就是要我们讨论其中的难易程度。如果把纯粹的认知与行动弄得混淆不清,那么难易从何产生?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一个矛盾就是把知包含在行的过程。

这是还要讨论行的必要吗?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知行的配合,但不同的时代则需要知行学说。

稻盛哲学:一行深入,一通百通;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哲思」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以体悟和论证说明东西方哲学建构模式的差异。东方哲学惯常以“名言隽语、比喻例证”构造文本的“审美连续体”,由此得到的基本命题文约义丰、微言大义,唯有结合人生体验方能直接体悟。日本实业家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深谙此道。他将缔造与拯救世界500强企业的经营心得汇集成册,由商入哲,以格言警句讲述商业经营蕴含的人生真谛。

稻盛和夫将成功公式总结为“人生结果=能力(0~100)×热情(0~100)×思维方式(-100~+100)”,能力是遗传基因和后天所学,热情是工作干劲与成就渴望,思维方式是消极思维或积极心态。以制药为例,能力代表药物研发的技术水平,热情代表完成开发的动力大小,思维方式代表制药的发心是牟取暴利还是造福他人。能力与热情的高低固然影响成就,如果思维方式为负值那么能力与热情得分越高则危害越大。

这份书单收录的作品主题依次对应稻盛和夫成功公式的三项:《斗魂》激发热情,《经营十二条》提升能力,《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六项精进》与《心》改变思维方式。语言平实、深入浅出,借助商业案例将经营之圣的人生智慧娓娓道来。《华严金狮子章》曾说理法界与事法界“圆融无碍”,好比狮子相不妨碍金体为真、金体不妨碍狮子相的虚妄。“狮子中有生灭,金体本无增灭”,如果读者能从商业智慧看出人生真谛,便是稻盛和夫系列作品所能传递的最大价值——

稻盛哲学:一行深入,一通百通;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哲思」

1990年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并购美国电子零件部企业AVX,稻盛和夫没有委派高管空降海外,仅仅撰写培训手册《斗魂》导入学习。AVX借助《斗魂》的人生成功方程式与经营管理七要素扭亏为盈,最终成功上市纽约。闻者相信,凡是经营者率先垂范,以坚定的信念、纯粹的动机、强烈的愿望、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践行稻盛哲学,必然取得令人信服的成就。

《管子·内业》论道,“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意思是若是专心一注、虚一而静,便能摒弃杂念,使智慧入舍,得偿所愿。稻盛哲学,始于热情,终于道心,非有燃烧的斗魂不能入门。

稻盛哲学:一行深入,一通百通;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哲思」

稻盛和夫将他在京都陶瓷株式会社与KDDI株式会社的经营实践归纳为十二项经营原理,与他对急速上升期的中国企业的谏言同时收录于《经营十二条》。“经营十二条”广泛涉及目标制定、管理决策、利润控制、定价经营、创新投入等经营策略与诚实处世、乐观向上、临时有勇、持续奋斗等处世态度,乃是稻盛哲学的集大成之作。

“经营十二条”为何在经营原则之外兼及为人处世之道?《论语·卫灵公》中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工匠做工与道德修养看似无干,实则具有内在联系。依据孔安国的注解,"工以利器为助,人以贤友为助。"如果工匠磨利工具,经营者以身作则,必然事半功倍、上下齐心。

稻盛哲学:一行深入,一通百通;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哲思」

品格决定经营者的统率能力,人生不过是提升心智的道场。《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阐释了稻盛和夫的共生观念与利他哲学,贯彻了经营之圣“天人一理”的哲学理念。《二程集》论理,“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天命、义理、人性、身心,体用一源,君子若能格物致知穷理,便能反诸天性,纯然为善。

稻盛和夫相信人类拥有爱、真诚与和谐的天性,反诸天性的方法就是自我磨砺。如果经营者的心性与宇宙的节律契合,不仅能够获得人生的幸福,而且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稻盛和夫在做出经营判断时总要扪心自问:“作为人,何谓正确?”答案就是将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始终。

稻盛哲学:一行深入,一通百通;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哲思」

《六项精进》将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思想高度凝练为以下六条,即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谦虚不要骄傲、要每天反省、活着就要感谢、积善行思利他、不要有感性的烦恼。言辞虽简,知易行难。经营者身处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坚毅的性情与果敢的行动,面对未来的长期规划却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此务必时常整理心灵的庭院,明确方向、规划行动,方能在危机中长久生存。

《朱子语类》论知行,“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着逐一件与它理会过。”事情虽小,无为不能成事,道理虽简,纸上不能洞悉。如果读书不过讨来识见议论,夸夸其谈、急于推翻,仍是风痹不知痛痒的空谈;唯有行在知先,才能见理于事、引蔽习染。对于经营者而言尤其如此。

稻盛哲学:一行深入,一通百通;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哲思」

一生事,心上磨。《心》是稻盛和夫的收官之作,讲述他从四处碰壁的人生低谷走向贯彻正道的人生高峰的心路历程。螃蟹按照自己甲壳的大小打洞,组织成长无法超越经营者的器量。稻盛和夫把人生际遇看作内心境界的投影,成功的秘诀唯有为他人尽心和尽力磨练心性;前者利他、后者自律,外圣内王不过如是。

《尚书·虞书·大禹谟》论心,“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为人心多变、道心精微,唯有守住道心才能契合中道。依据《中庸》的界定,“喜怒衰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平康正直、雍和从容,心有惊雷而面如平湖,可谓中道。中道即是正道。

《斗魂》激发热情,《经营十二条》提升能力,《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六项精进》与《心》改变思维方式,三者结合构成稻盛哲学的成功公式与稻盛和夫系列作品的内容主体,集结经营之圣的终身智慧与耄耋老人对待后生的殷勤嘱托。五部著作的经营哲学一言蔽之是“一行深入,一通百通;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如果精于一业,做到融会贯通,乃至举一反三,便能穷究事物之理;理一分殊,如同月映万川,朱子解释万物之理是“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而见”,然而知易行难,将见闻付诸实践必须经历一番捶打揉弄,才能习与性成,知止于至善。读者若能专注志业,勤于思考,栽培心根,积极实践,必然发现这看似浅白的方法中蕴含的人生转机。

最后与大家分享稻盛和夫写在《心》中的段落:“当想要贯彻正道时,认为‘这是好事’而表示支持的人往往很少,而诽谤中伤,说着‘你装什么正义’的人以及拖后腿的人,则比前者多得多。即使如此,正确的事情还是要正确地贯彻下去,这种决心不可动摇······行走在本来就应该走的正道上,困难才会降临——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考验,也可以说,这是更好地磨砺心灵的机会。我们的心灵因此而不断净化,人生也将因此而愈加丰富多彩。”前人已经蹚出这条险路,余下不过是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