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灵派口号

时间:2022-05-07 21:1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光明日报 | 评论: 次 | 点击:

性灵派口号

1. 山水诗派

诗在我国源远流长。

但至于组成派系,则要缩短到唐代(我指的是文学上正是称为“派”的。) 唐: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 山水田园派: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 苦吟派:孟郊、贾岛 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 宋: 西昆派:杨亿、钱惟演、刘筠等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与义、陈师道等 (主要是宋人写词多,故诗派少,且江西派后劲强大,几乎贯穿有宋一朝) 元:没有诗派,主要写曲。

写诗的有元诗四大家,但不是派。 明: 台阁体(虽是“体”,但它就是针对诗,且是一时风尚,以三杨 为代表,当算诗派) 茶陵派:李东阳为首 唐宋派:归有光为代表。

(注意的是,这不仅是诗派,更多意味着作散文,一般称唐宋诗文派) 公安派:三袁为代表。 (同上,诗文并举) 竟陵派:钟惺、谭元春为代表。

(同上) 清: 尊唐派:吴伟业 尊宋派:钱谦益 神韵派:王士祯 格调派:沈德潜 肌理派:翁方纲 性灵派:袁枚 虞山诗派:冯班、冯舒等。 除记忆外,还查了书。

应该全了吧。 你的问题很有质量。

2. 有关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会先有抒情诗,后有戏剧诗,

中国文学的源头是诗歌。

诗歌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要形式。中国传统讲究文史知识,所以一般文人都以诗文为进身之本,以诗文显示其价值所在。

中国诗坛在文人的统治下,其发展似乎有着显著的中国特色或周期问题。《诗经》为中国诗歌开了个好头。

《诗经》思想内容丰富,艺术风格朴素,自然,表现手法也很好,时至今日还受人吟诵。好风带头,随后出现的先秦散文和楚辞等都健康刚劲,辉煌于中国文学史册;进入两汉,一些文人开始刻意追求文学的形式和技巧,出现了汉赋。

汉赋也可看作是诗的一种形式。汉赋可能滥觞于宋玉。

汉赋也确实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形式,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但因为它后来为艺术而艺术,忽视社会内容,以炫博斗奇为能事,竟为宏丽浮夸之词,作者滥用变态思维,使得道路越走越窄。这种风气统治文坛几百年时间。

到了东汉末,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一些优秀诗人,开始注重诗歌的社会内容,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奋起扫荡那种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这就是有名的“建安风骨”。 这期间作品的确优秀。

但是,好景不长,西晋以后,一部分人又走上了只追求形式美的形式主义道路,脱离读者,脱离现实,把诗歌作为自我娱乐的工具。这期间的代表人物是陆机等。

与此同时,此时还出现了玄言诗,诗人念念有词,读者不知所云;虽然此时有着山水诗和陶渊明等大诗人,但诗坛基本上被空洞绮丽浮夸玄言的诗风所笼罩。 这种诗风又笼罩中国诗坛几百年,好诗很少。

一直到了唐朝初年,才由陈子昂等人带头清扫破除。陈子昂行等人旗帜鲜明地反对 “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高倡“汉魏风骨”,上追建安,下开盛唐,一手拉着屈原,一手拉着李白,在六朝的荆榛丛中踏出了一条大道,通向强烈的政治性、崇高的思想性和爽朗遒劲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诗歌境界。

正因如此,中国才产生了这一时期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也出现了煌煌于世的唐诗。可是到了晚唐,情况又开始变化,诗坛上又出现了以温庭筠等为代表的忽视社会政治内容,诗色浓艳,词藻华丽,近似南朝宫体的唯美主义诗风。

这些香而软,充满脂粉气,诗人被称为花间诗人。 花间诗人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麦地诗人。

这种诗风笼罩中国诗坛又是几百年时间。北宋初,再加上西昆体的影响,诗界出现了千人一面、一窝蜂的现象,由堆砌雕琢发展到诡异险怪。

这种情况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以欧阳修为代表的诗人发起了诗文革新运动。诗文革新的巨大成就是破除了晚唐以来的文风,使诗坛又重新重视起社会思想内容。

于是,诗界的新时代又开始了,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一大批伟大诗人出现了。这时不仅在诗歌方面有所进步,而且发展了词的文学形式。

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上了宋词的光辉一页。可惜的是,似乎历史轮回已成规律,南宋后期,诗坛上又少了那种慷慨激昂的声音,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派别,什么四灵派、江湖派、江西诗派等等。

这些诗派对现实采取消极态度,有的流连光景,抒发个人的离愁别恨;有的追求形式技巧,注重辞藻音律; 有的粉饰现实,歌颂当时的政治统治。这种现象统治中国诗坛又是数百年。

到了元代,诗歌路子越走越窄,内容越来越狭窄,最后诗歌这个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学形式彻底衰落,其主流地位被新兴的杂剧、小说等“俗文学”所取代。 有明一代好诗很少,诗人入流的也很少,但诗的流派却很多,很象当今的情况,什么吴诗派、越诗派、闽诗派、江右诗派、茶陵诗派、粤诗派、台阁体等等,这些诗派都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不久就被读者遗忘。

以后,前后七子发起了对这些诗派和诗风的扫荡,推崇民歌,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于是又出现了如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等具有革新意义的诗派。 在这些诗派的推动下,明末诗文作家还敢于正视现实,积极关心政治,作品包涵着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的社会内容,具有昂扬奋发,慷慨激昂的战斗风格。

清朝初期诗文继承明末传统,出现了一些好诗和优秀作家,但康熙以后,诗况一天不如一天,而诗派又繁多,什么神韵派、格调派、肌理派、阳羡派、宋诗派……热闹非凡但成就不大,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了近代。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改良派提倡“诗界革命”,架起了旧诗向白话诗过渡的桥梁,为诗歌的新生注入了生机。

从古旧诗到白话诗的过渡确实是一次意义深刻的革命。从出现白话诗至今还不到一百年时间,在诗歌的历史上只是短短的一瞬。

刚出现的白话诗正如襁褓中的婴儿,软塌塌地可笑。 现在我们翻看郭沫若、鲁迅等文学大师的白话诗就有这样的感觉。

但是只要是婴儿,喂养得当是会健康成长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新诗没有发育成熟就被引入了歧途,这正如中国古代诗歌产生不久就被骈化,陷入空洞、华美、形式主义的圈子里一陷就是几百年一样。新诗发展至今,是出了一些好诗和好诗人的。

但是这些诗和诗人远远不能与唐诗宋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相提并论。这个中原因何在?我想一个原因是新诗诞生后因环境原因发育不好。

中国近代一直战乱不休,诗歌不是被绑在战车上实用,就是用。

3. 清末诗文传统流派和新派的异同

神韵说 1 . 清代入仕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 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

王士禛的神韵说, 则是这种转 变的根本完成。 2 . 所谓 “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 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 格调说 1 . 清代随着王士禛的去世, 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 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 热闹起来。

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 2 . 所谓 “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 实际上是让诗歌为 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

4. 清朝的著名诗人有哪些

清代著名的诗人主要有:

1、查慎行,代表作品:《独游南湖》《舟夜书所见》《青溪口号》《渡百里湖》《初入小河》;

2、高鼎,代表作品:《村居》《早行》《怀李啸云》《虚堂》《偶书》《秋宵怀湖上》

3、龚自珍,代表作品:《已亥杂诗》《湘月》《秋心三首》《梦中述愿》《歌筵有乞书扇者》

4、顾炎武 ,代表作品:《精卫》《廉耻》《与友人书》《古北口》《白下》《又酬傅处士次韵》

5、纳兰性德 ,代表作品:《长相思》《蝶恋花》《浣溪沙》《虞美人》《画堂春》《梦江南》

6、秋瑾,代表作品:《对酒》《读书口号》《望乡》《赤壁怀古》《去常德州中感赋》

7、袁枚,代表作品:《过虞沟游虞姬庙》《所见》《大龙湫》《马嵬》《黄生借书说》

8、赵翼,代表作品:《论诗》《野步》《赤壁》《山行杂诗》《后园居诗》

9、郑板桥,代表作品:《竹石》《石头城》《周瑜宅》《桃叶渡》《莫愁湖》《长干里》

5. 清代诗歌流派有哪些

文学史上对清代诗歌的评价不高,不是清代诗歌不好,而是集大成者往往没有什么个性,更重要的是诗歌言志抒情的本意已经被历代发挥到极致,但始终限于七言,相比唐代长短句的变化,清代其实是一种诗歌的复古而非创新。

诸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纳兰容若的词,都有可观之处,但仅仅是可观而已。正如好莱坞大片,总是明星、场景、节奏类似快餐化的风格,看多了也就成了消费文化,而不具有警示。尤其在历次文字狱后,诗歌真要表达什么东西,也隐晦得很,看红楼梦就知道,其实曹雪芹的诗歌非常好,但表现出来的成就是小说而非诗歌方面。

上帖的回答很全面,但仅仅知道流派和主张,不能解答一代文学的根本,那也只是冬烘而已。

可以看看钱钟书的《管锥篇》可以更完整的感受对诗歌的理解。

6. 清代姚鼎等人散文流派叫“――”

神韵说 1. 清代入仕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

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 2. 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格调说 1. 清代随着王士禛的去世,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

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tFfIl 2. 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

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肌理说i 1. 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沈德潜的“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

2. 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性灵说 1. 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

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2. 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

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阳羡派 1. 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

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91PyIy 2. 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浙西派 1. 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等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

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 2. 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

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3. 厉鹗继承了以朱彝尊为的主张,认为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胜过以辛弃疾为代表的慷慨豪放词风。

与朱彝尊所不同的是,他的词中孤寂冷峭的情调更为突出。T*Y} 常州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1303637派 1. 乾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受到此风气影响,这时期的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

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便是这种差异的表现。 2. 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传统,强调寄托比兴,主要还是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他所提出的恢复**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

他的词气势雄健,风格俊逸。词风较为质实,但其内容范围仍然比较狭窄。

桐城派 1.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2. 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g 3. 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刘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他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还提出“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融合落到实处;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

x5{ 4. 姚鼐不仅发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论,而且还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桐城派散文体系。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 唐宋派 嘉靖间,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被称为"唐宋派"。

童心说:李贽提倡'童心",童心就是真心。 "竟陵派":钟惺和谭元春,他们反对拟古,但强调从古人诗中求性灵,在诗文中开眼界,形成了这一派文学上"幽深孤峭"的艺术风格。

茶陵诗派 以李东阳为代表,作诗力主宗法杜甫,强调法度音调.对台阁体文风是有所冲击的,对后来前七子的诗文主张也有直接影响。

7. 明清文学流派有哪些

台阁体:明前期。杨士奇、杨溥、杨荣。成员主要以身居高位的台阁大臣,作品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极度无聊。

茶陵派:明前期。李东阳。以杜甫诗风来匡正台阁体的无聊诗风,但其本身也是台阁体的余波。可视作台阁体与前七子之间的过渡风格。

前七子:明中期。李梦阳、何景明、康海、边贡、王廷相、王九思,徐桢卿。主张文统,反对宋代以来的文学和理学。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表面上是复古,但实际上是反对道统文学,不能简单地以复古的保守主义来评价他们。缺点是创作上成绩不够,与其文学主张不相衬。

后七子:明中期。李攀龙、王世贞、谢臻、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纶。基本主张与前七子相似,但内部风格并不统一。领袖李攀龙以文坛领袖自封,目中无人,作诗多取前人诗句稍加改动。成就最高者为王世贞。

公安派:明中后期。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反对复古模仿,亦反对道统。主张以性情为诗文,清新自然的风格。但公安派的追随者因为文才不足,往往使作品流于粗糙、直白。

竟陵派:明后期。钟惺、谭元春。用古人的词采来匡正公安派末流的粗糙与直白。但他们捡人牙慧,幽深孤峭,反而帮了公安派的倒忙。

清初之遗民诗与入仕诗以是作家政治身份为标准划分的团体,在风格和追求上并没有真正的统一点。这里跳过。

神韵说:清前期。王士祯。主张发挥诗歌的娱乐抒情作用,拒绝政治等现实因素的干扰。

格调说:清中期。沈德潜。主张用唐诗的格调来表现封建正统诗教观。

肌理说:清中期。翁方纲。学宋诗之以学问为诗的风格。但学的是宋诗晦涩的一面,搬弄典故。有古董店之讥。

性灵说:清中期。袁枚、郑板桥、赵翼。与公安派这主张基本相通,认为除性灵外无诗。

多少大诗人,只是工具人

文学史上有很多人,他们才华横溢,在当时可谓风光无两。他们一定以为,自己是背诵默写级别的宗师,后世的小学生会为自己瑟瑟发抖。

多少大诗人,只是工具人

然而并没有。

这样的人是很可惜的,本以为自己是大诗人,结果历史只当他是个工具人。

从唐朝说起吧。比如文学史上有一个术语叫“龙朔体”。龙朔,是唐高宗的年号。龙朔体,就是一种雕琢堆砌的宫廷诗风。

这个体风靡一时,从宫廷到民间,上上下下的诗人都在用这种风格写作。一种风格能被称为“体”,可见这种风格的影响之大,一定是个现象级的文化事件。

多少大诗人,只是工具人

这个体的代表诗人是谁呢——上官仪。今天的人们可能有点陌生了,他孙女倒是更有名——上官婉儿。上官仪有多显赫呢?从太宗到高宗,他就是宫廷文人,“宴私未尝不预”,每一次饭局都不落下,饭后写文章,都得靠他。

终于在高宗年间,上官仪拜相。他的地位达到顶峰,他写的诗,公认的也非常好,号称绮错婉媚,也被称为“上官体”。

这个时候,他一定志得意满,对自己的才华充满信心。他有一首比较著名的诗,恰好体现了他此时微微一笑、云淡风轻的心境: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入朝洛堤步月》

东都洛阳,上官仪在上朝前,不疾不徐地走着,顺手写一首诗,还念了出来。百官看着他引吭高歌,“望之犹神仙焉”。这首诗其实就是表明自己作为宰执的那种自信与从容,天下太平的景象。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上官仪最有名的就是这个了。其他的好诗就没有多少了。今天搜《全唐诗》,他只有20首。作为以“上官体”留名的诗人,这个数字略有点尴尬。

多少大诗人,只是工具人

全唐诗中收录的上官仪的作品

当然,上官仪对唐诗还是有贡献的,他对诗歌的雕琢,完善了律诗的规矩,丰富了律诗的表现能力。简而言之一句话——他就是唐诗的工具人。

可见文学史是多苛刻,一个前途无量的诗人,结果出道即巅峰,后世没有给多少机会,他最终在试卷里的体量,就是一道名词解释。

这样的诗人很多很多,再举以组合形式出来的例子。明代有个诗歌复古流派,前后七子。这个团体的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主要是不满当时的文风,觉得要复古。

多少大诗人,只是工具人

这个团体前面有7个人,后面也有7个人,人数很多了,两倍葫芦娃的体量。

他们的影响有多大呢?以后七子代表人物王世贞为例:“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就是当时最有名的文坛宗师,所有人都在他鞍前马后跑来跑去。

前后七子,就是明晚中后期的文坛主题,有很多人支持他们、模仿他们;也有很多人看不上他们,要和他们叫板,广大诗人投身创业热潮,什么唐宋派、竟陵派、性灵派,流派纷起。

但他们的共同参照系几乎都是前后七子:你们不是说“宋无诗”吗,我非要说宋朝好;你们不是模仿吗,我非要随心所欲、想怎么写怎么写。

前后七子在当时的名气很大,可以想见,他们都自以为是大诗人,睥睨天下。然后,接下来就是一道文学史上的几乎必杀题,少有人能答满分。

他们都是谁?标准答案在此:

前七子

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

后七子

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再问一道可以去参加诗词大会的题:

背一首他们的诗?

其实也有好诗,比如李攀龙的《塞上曲》: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这首诗的气象,确实很像唐诗了,很有唐诗那种独特的镜头感,无限意味都在隽永的文字图像里。

但是,不得不说,今天的知名度和传唱度,和他们当年的风光程度,不太成比例。

评价文学作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这个有文学价值”,说明这个作品不错,划线重点,简答题警告;还有一种是“这个有文学史价值”,这就比较尴尬了,潜台词是不用看,简单了解,一般就是填空题。

今天很多文学史上一闪而过、一页篇幅都占不到的诗人,其实就只有“文学史价值”。但当年他们的风靡程度很可能是超乎想象的,他们多努力、多成功,结果到头来,只赢得了一个自然段。

多少大诗人,只是工具人

多少大诗人,变成了工具人。不过,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即便是工具人,至少说明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影响。

他们或是引玉的砖,或是垫脚的石,或是一个肩膀让人踩着上去。虽然他们所占篇幅不大,但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能涵养出李白、杜甫、苏轼这样的顶级诗人,他们依然值得我们的掌声。

谢谢这些满天星斗,夜空的璀璨,有他们的光芒;也谢谢他们,在“背诵并默写全文”的时候,放过了我们。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