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细节描写的优美句子赏析
时间:2022-05-08 05:1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午夜烟灰缸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红楼梦细节描写的优美句子赏析
1. 红楼梦细节描写的句段
王熙凤: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Ё袄, 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林黛玉: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ズ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ь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贾宝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场景描写:突出每个人的笑,由于个人不同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 .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 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 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 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 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2. 红楼梦精彩人物描写片段及赏析
(一)《黛玉入府》赏析 此回借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王夫人,宝玉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因此可以说“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甲戌本脂批)。
从艺术结构来看,此回情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如果说第二回“演说荣府”仅仅只是通过冷子兴的口头叙述,使读者对荣宁二府的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此回则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声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
这也就是脂批所云“画家三染法”中的第二次皱染,经过这次皱染,几个主要人物便耀然于读者心中眼中了。 在艺术描写上,此回情节也有着许多成功之笔。
如写黛玉初见贾母一段:“……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 知是她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这可谓是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也是所谓“颊上三毫”,传神得力。其他如写凤姐出场、宝玉出场,也都是为人所称道的文字。
(二)《凤姐出场》赏析 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来者是谁,作者没有马上交代;但这一声正好像戏曲舞台上角色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它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者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
随着后台这一声,一个浓妆的少妇出场了。作者接着用重笔浓彩描绘了其外形特征:“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里,前十数句关于凤姐衣着和外貌的描写,是细腻的工笔画,是实写,而最后两句则是充满了空灵之气的写意画,是虚写;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的贵族少妇形象合眼如见。
但作者到此还没有交代这位少妇是谁。接下去我们先是听到贾母的介绍:“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一介绍虽然体现了这位浓妆少妇的性格特征和贾母对她的宠爱,但依然使黛玉不得要领。最后众姐妹告诉黛玉:“这是琏嫂子”,黛玉这才想起昔日听母亲说过的情况,而王熙凤这个名字才最终交代了出来。
凤姐一出场,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人的说话声。她先是赞美黛玉“标致”,顺手就恭维了贾母;接着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以此来讨取贾母的欢心;等到贾母责备她不该说这些伤心话来招她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然后又以当家少奶奶的身份,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吩咐婆子们……至此,读者先闻其声,再见其形,再知其名,再睹其种种表演;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王熙凤,自然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名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
凤姐的出场前后作如许皱染,后文焉得不活跳于纸上! (三)《宝玉亮相》赏析 紧接着凤姐出场之后,又接写了宝玉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环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环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 乍一看,这段描写似和凤姐出场出于同一机轴,都是通过了黛玉的耳中所闻、心中所思和目中所见,都是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
但实际上作者是有意识地把这两个人物的出场加以对比描写,使之“相映而不相犯”(甲戌本脂批),这正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 凤姐出场,“一语未了”,黛玉听到的是“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笑语声,这一声可谓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凤姐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
而宝玉出场,“一语未了”,黛玉听到的首先是“外面一阵脚步响”,接着是丫鬟的回话声。“一阵脚步响”,说明来者是个年青的男性(古代女性走路不可能发出脚步响),且是贾母前受宠爱的人(否则不敢如此大胆放肆),这就非常切合宝玉的身分地位;丫鬟的回话声,一开始就点明了来者系谁,这和凤姐出场时直至最后才讲出姓名来正好前后相映。
因此,虽然同是“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但同中又有异,且通过了所闻之声的不同,显示了人物身分性格的差异。如果把这两个人物的出场描写调换一下,凤姐出场是听到“一阵脚步响”,宝玉出场是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笑语声,那就从根本上失却了这两个人物之神。
不仅如此,两人出场时在黛玉心中所引起的反映也不相同。
3. 红楼梦 精彩片段赏析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
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BA5 王熙凤是一个描写的非常生动的人物,她出现在哪儿,哪儿至少就会有热闹。年仅二十岁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
在卷首,我们通过冷子兴之口对她的介绍:“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
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
这样对她已有了一点印象,但这些印象毕竟比较淡漠。但她第一次出了场,马上就被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人再也不会忘却。
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老祖宗把她的外孙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人、李纨和众小姐都“个个皆敛声屏气,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声说:“我来迟些,不曾迎接远客。”仅仅一句话却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是“这一个”凤姐才说的出的。
可能贾府众人的感觉都已迟钝了,可我们却和黛玉一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来这就是贾母宠爱的凤姐。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大红人。
因为忙,她迟到了。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
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因为红所以才敢这亲放诞无礼,贾母才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一似贬实褒的称号。
这同凤姐喜欢表现自己,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盯适应,作者的浓笔艳抹,把凤姐的露面写得极其鲜明。在接下来,曹雪芹继续在各场合描写凤姐,并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侧面,如才能、淫威、贪婪、伪善等,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一个完整活生的凤姐。
J}ah 作者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凤姐,而且最常用的还是通过别人的观察和描述来表现观凤姐的形象。贾府的穷亲戚刘姥姥初见凤姐时的描写,就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威”。
刘姥姥好不容易才进了荣国府,经过了一番周折后才等到“凤姐”“下来”时,却只听人声未见人影,又经过摆饮,“半日鸦雀不闻”,最后才得到接见。而见到的凤姐却是“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
慢慢的问着:‘怎么还不请进来?’待抬头看见刘姥姥已在地下站着,”这才忙欲起身,但“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这一段描写的特别精彩,寥寥几笔,足以传神。
尤其是她“拨手炉里的灰”的细节写来“追魂摄魄。”这种细节描写虽简洁,但已写足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管事奶奶对一个穷亲戚的威风。
另外,其仆人兴儿对其评论:“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极其准确地反应了凤姐的性格特征。^j 从第十二回起,作者陆续通过大段情节的描写来表现了凤姐性格的真实面。
“毒设相思局”写她狠毒,“协理宁国府”写她的才干,“弄权铁槛寺”写她的贪婪舞弊。这些描写使得读者越读下去,就越能发现其性格的险暗面。
“弄权铁槛寺”,水日庵的老尼姑求凤姐拆散张金哥的婚事,结果凤姐得了三千两银子逼死了一对示婚夫妻。然而就在其利用贾王两府关系使得阴谋得逞后,“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作为起来”,作者的谴责之意非常明显。
A 凤姐不象贾政、王夫人流戴着“宽厚”、“仁慈”的假面具,她做坏事自觉不而大胆,她曾经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表示自己敢于向任何阻止她做坏事的力量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凤姐的人生哲学大概同曹操相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但人们又绝不会把她同曹操混淆开来。同时贪婪狠毒的天性,凤姐却以女性的美貌和聪明,善于逢迎辞令,把自己隐蔽的更巧妙,更具复杂性。
在对金钱的贪婪追求上,她真可谓爱财如命。她瞒着贾琏放高利贷,甚至把丫环仆人们的月钱都挪去放债。
后来贾府坐吃山空,钱的确不够使了,机琏便让她去求鸳鸯,她张口就要一二百两银子做报酬。连夫妻之间也这样勾心斗角,可见其的确是贾府崩溃前的蛀虫。
2 在“五熙凤大闹宁国府”这一典型情节中,作者用了近二回的篇幅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凤姐性格。她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事儿以后,凤姐从兴儿嘴里听到全部情况,针对不同人采取不同对策,对尤二姐先是虚心假意地笼络,骗其入住大观园后,又借刀杀人。
而为其“显威”而状告贾琏的张华最后只落得被害死,被灭口的待遇,她的所做所为的确是兴儿一席话最好的验证。sc 凤姐性格的充分描写,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作者给王熙凤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已心研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4. 红楼梦精彩片段+赏析
《红楼梦》这本名著很感人,别看我年纪小,才读了一遍一至十回,我还真懂得了不少,也时常掉眼泪。
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很奢侈,贾府的贾母很有权势,说话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心肝宝贝。
也许因为是贾府上上下下都是姑娘,只有贾政(贾府的老爷)和贾宝玉两个男人吧。 贾宝玉有一个表妹叫林黛玉,她很爱哭,但很有才华,做诗、画画样样精通。
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两小无猜。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样样精通的小女孩,爱好很广泛,读书、画画,弹琵琶、办小报……。
呵呵,好像跟林黛玉有些相似,我也很爱哭,而且,哭起来没完没了。不过,这些应该改正,现代的孩子要坚强些,不要那么多愁善感。
我觉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最感人的人物! 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好像就站在我面前。我要向他学习,练好作文基本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
5. 红楼梦精彩片段+赏析
宝钗黛玉判词 画: 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 雪下一股金簪。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 这一首说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宝玉看“副册”仍是不解,又去看“正册”,见第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两株枯木是“林”字,雪谐“薛”音)。
下面就是这首判词。 这一句是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
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的典型。
她能规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受到宝玉冷落也不计较。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闺阁禁书《西厢记》、《牡丹亭》里的话,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还不让黛玉难堪。
按当时贤惠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但读者同这个典型总是有些隔膜,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她对周围恶浊的环境太适应了,并且有时还不自觉地为恶势力帮一点小忙。
如金钏被逼跳井后,她居然不动感情,反倒去安慰杀人凶手王夫人。有人评论说,她是个有尖不露、城府很深、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阴谋家,这也似乎有些太过分了。
她自己既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又是个封建道德的受害者。贾家败落后,她的下场也不妙,“金钗雪里埋”就是预示。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她的才华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
她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外祖母家,尽管是贾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总摆脱不了一种孤独感。特别是在对宝玉的爱情上,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
好在宝玉对她一往情深,处处宽慰她,哪怕是篱玉歪派给他的“错误”,他也承认。这样,他的爱情就在一种奇特的、连续不断的矛盾痛苦中发展着。
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哭了,时要比笑时多;刚刚和好了,突然又闹翻了,闹翻一次反倒加深一次感情。他们的爱情在有形无形的外界压力下,形成一种畸型。
在荣国府那样的环境里,越敏感的人就越忍受不了。黛玉的悲剧就在于她不会像宝钗那样会装“糊涂”,她太聪明了。
宝钗和黛玉是一对相互对称的典型:一个胖、一个瘦;一个柔,一个刚;一个藏愚守拙,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心满意足地成为“宝二奶奶”,一个凄凄惨惨地不幸天折。但这一对情敌中没有胜利者,后两句说得明白:宝玉的心仍在“林中挂”,宝钗要冷清清地守一辈子活寡。
6. 红楼梦精彩片段赏析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
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BA5 王熙凤是一个描写的非常生动的人物,她出现在哪儿,哪儿至少就会有热闹。年仅二十岁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
在卷首,我们通过冷子兴之口对她的介绍:“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
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
这样对她已有了一点印象,但这些印象毕竟比较淡漠。但她第一次出了场,马上就被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人再也不会忘却。
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老祖宗把她的外孙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人、李纨和众小姐都“个个皆敛声屏气,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声说:“我来迟些,不曾迎接远客。”仅仅一句话却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是“这一个”凤姐才说的出的。
可能贾府众人的感觉都已迟钝了,可我们却和黛玉一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来这就是贾母宠爱的凤姐。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大红人。
因为忙,她迟到了。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
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因为红所以才敢这亲放诞无礼,贾母才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一似贬实褒的称号。
这同凤姐喜欢表现自己,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盯适应,作者的浓笔艳抹,把凤姐的露面写得极其鲜明。在接下来,曹雪芹继续在各场合描写凤姐,并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侧面,如才能、淫威、贪婪、伪善等,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一个完整活生的凤姐。
J}ah 作者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凤姐,而且最常用的还是通过别人的观察和描述来表现观凤姐的形象。贾府的穷亲戚刘姥姥初见凤姐时的描写,就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威”。
刘姥姥好不容易才进了荣国府,经过了一番周折后才等到“凤姐”“下来”时,却只听人声未见人影,又经过摆饮,“半日鸦雀不闻”,最后才得到接见。而见到的凤姐却是“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
慢慢的问着:‘怎么还不请进来?’待抬头看见刘姥姥已在地下站着,”这才忙欲起身,但“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这一段描写的特别精彩,寥寥几笔,足以传神。
尤其是她“拨手炉里的灰”的细节写来“追魂摄魄。”这种细节描写虽简洁,但已写足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管事奶奶对一个穷亲戚的威风。
另外,其仆人兴儿对其评论:“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极其准确地反应了凤姐的性格特征。^j 从第十二回起,作者陆续通过大段情节的描写来表现了凤姐性格的真实面。
“毒设相思局”写她狠毒,“协理宁国府”写她的才干,“弄权铁槛寺”写她的贪婪舞弊。这些描写使得读者越读下去,就越能发现其性格的险暗面。
“弄权铁槛寺”,水日庵的老尼姑求凤姐拆散张金哥的婚事,结果凤姐得了三千两银子逼死了一对示婚夫妻。然而就在其利用贾王两府关系使得阴谋得逞后,“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作为起来”,作者的谴责之意非常明显。
A 凤姐不象贾政、王夫人流戴着“宽厚”、“仁慈”的假面具,她做坏事自觉不而大胆,她曾经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表示自己敢于向任何阻止她做坏事的力量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凤姐的人生哲学大概同曹操相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但人们又绝不会把她同曹操混淆开来。同时贪婪狠毒的天性,凤姐却以女性的美貌和聪明,善于逢迎辞令,把自己隐蔽的更巧妙,更具复杂性。
在对金钱的贪婪追求上,她真可谓爱财如命。她瞒着贾琏放高利贷,甚至把丫环仆人们的月钱都挪去放债。
后来贾府坐吃山空,钱的确不够使了,机琏便让她去求鸳鸯,她张口就要一二百两银子做报酬。连夫妻之间也这样勾心斗角,可见其的确是贾府崩溃前的蛀虫。
2 在“五熙凤大闹宁国府”这一典型情节中,作者用了近二回的篇幅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凤姐性格。她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事儿以后,凤姐从兴儿嘴里听到全部情况,针对不同人采取不同对策,对尤二姐先是虚心假意地笼络,骗其入住大观园后,又借刀杀人。
而为其“显威”而状告贾琏的张华最后只落得被害死,被灭口的待遇,她的所做所为的确是兴儿一席话最好的验证。sc 凤姐性格的充分描写,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作者给王熙凤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已心研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7. 红楼梦精美语句赏析
红楼梦是诗词宝库,就撷起几句典型与君共赏:
1、(第五回里)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玉里埋。
赏析:由于全书强调“钗黛合”,所以将黛玉和宝钗合在一起,所以这首判词既是黛玉的,又是宝钗的,这也是十二金钗正册只有十一首判词的原因。
判词中的前两句肯定了黛玉和宝钗的不同才华,后两句暗含两人姓名,也揭示了她们可悲的命运。
2、(第三十四回)题帕三绝句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难?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赏析:黛玉在“神魂弛荡”的情况下半夜爬起来写的这诗,因宝玉托晴雯
送两条手帕送来,黛玉一看便知宝玉的惦念,故非常兴奋,五味杂陈,于是题笔在手帕上作此诗。 3、(第二十二回) 灯谜(其四): 能使妖魔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赏析: 这是元春在省亲回到宫中后不久出的灯谜,谜底是爆竹。这首灯谜看似简单,实则暗含不详,是对元春命运的警示。
8. 红楼梦精彩片段摘抄及100左右赏析
原文: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便欲回来。
赏析:
从作者对宝钗扑蝶的细节描写来看,作者先写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将蝴蝶飞舞时的形态,描写得十分逼真。这不仅为我们增添了绘画美,而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人物活动:“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样的人物行动描写,不仅显得真切、动人,而且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
9. 红楼梦句子摘抄及赏析
1 成人不自在, 自在不成人。
【赏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目。自在:安闲舒适。
过两句大意是:要想成为有作为的人,就不能追求安闲舒适;光想安逸,就不能成为有作为的人。这两句通俗浅近的口语包含着很深的意思,说出了一条朴素的真理。
这里所说的“人”,当热不是指一般的人,而是指有德有才或有成就有名望、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任何成就的取得,都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 -味追求自由自在,满足于舒适闲散的生活而不思进取的人,自然会一事无成,难以自立于社会。本名句可供劝勉青少年不要贪图安逸享乐而要发奋刻苦地学习时引用,也可用以勉励人们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
2 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赏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兰桨:以木兰制的桨。这两句大意是:池中莲花的影子被归舟的兰桨荡破,菱藕深处的阵阵幽香泻过竹桥。
这是大观园藕香榭柱子,上的一副对联,生动地描绘了藕香榭的美丽秋色。可借用其意境写荷塘,写水乡,写公园里的秋景。
3荣华易尽,须要退步抽身。【赏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荣华:比喻兴盛显达。抽身:离开。
这两句大意是:兴盛显贵是很容易消失的,必须及早退身。人世变幻,荣辱无常,荣华富贵,难以久长。
明智的人须要及早见机行事,在荣华还没消失时,及时跳出这个圈子,等到荣华销尽,到来的必然是困窘和耻辱,那时要抽身也就晚了。这种现象在世事变幻无常的封建社会尤其普遍。
这两句多用于劝人不要贪念。4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赏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这两句大意是:如果把假的当成了真的,那么其的也成了假的;如果把无当成是有,那么有也成了无。
这两句话说出了事物之间相对的道理:真和假本不相同,但如以假为真,那么真也被模糊了价值,弄得真假不分。正因为社会上存在这种以假为真,黑白不分的现象,这两句话有一定的代表性。
5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风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驾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管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赏析】这首曲是唱李纨的。
《晚韶华》,意思是晚年要荣耀一番。李纨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父李守中为园子监祭酒(类似国立贵族子弟大学校长)。
自幼其父就教她读《列女传》之类的书,受封建伦理道德的黛陶,成为一名典型的淑女。青春丧偶,她能安之若素,只知道孝敬公婆和抚养儿子,此外一概不闻不问。
她果然就是"稿木死灰"吗?其实不然,她只不过是把苦痛和悲哀深深掩抑在内心里不流露罢了。这种无法渲泄的痛苦,才是最深沉的痛苦。
三十三回里,宝玉遭毒打,王夫人叫着贾珠的名字大哭:"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这话犹如一针扎在李纨心上,她禁不住放声痛哭。这大概是她苦痛心情仅有的一次流露。
李纨苦了一辈子,尽管晚年母以子贵,还是抵消不了她的悲剧命运,接着就死了。作者以"气昂昂"、"光灿灿"、"威赫赫"之类的字眼形容贾兰升官,讽刺之意很明显,其实最多不过再来一次"苦枯"的小循环而已。
6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还了命,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赏析】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红楼梦曲》总收尾的曲子。
《飞鸟各投林》,是"家散人亡各奔腾"的另一种说法,与"树倒猢狲散"同义。这首收尾的曲子是对以贾家为代表的封建贵族阶级命运的概括,也可以说是一首带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主题歌。
作者一生由"饮甘餍肥"的贵族子弟跌落成一个"举家食粥"的落拓文人。他看到封建社会处处充满矛盾斗争,一切都在运动,都在产生和消失。
这种客观的辩证法印在作者头脑中,就形成了他朴素的辩证法观念。在第十三回中作者通过秦可卿之口说:"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
"这就是说"物极必反",有始必有终,有盛必有衰,这个客观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这首《飞鸟各投林》的曲子等于宣布:凡是封建统治阶级所拼命追求和维护的一切,都是注定要灭亡的。
曹雪芹依据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忠实地描绘了大观园内外的社会生活,正像他自己宣称的:"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蹬迹,不敢稍加穿凿",因而《红楼梦》所反映的贵族家庭的兴衰始终,是符合历史的辩证法的。作者写他们的"极盛",正是要反衬他们的"极衰";写他们的"赫赫扬扬",正是要反衬他们的"烟消火灭"。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里的细节描写
《红楼梦》早期的读者群里有一位爱新觉罗·永忠。他对曹雪芹的文学成就评价颇高。
永忠在《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曹雪芹三绝句》里写下了“传神文笔足千秋”一句。
曹雪芹担得起永忠的高度评价。《红楼梦》里的“传神文笔”数不胜数。
烟灰缸希望从《红楼梦》里的细节描写入手,简单分析一下《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第六回里,写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这一回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萝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又若金钟铜磐一般,不妨倒唬的一展眼。”
这里,曹雪芹完全是用刘姥姥的视角在打量贾府的一切。刘姥姥是一个乡间的老妪,没有见过自鸣钟。所以,在刘姥姥看来,自鸣钟的钟摆如同秤砣一般。这个比喻非常精妙,非常符合刘姥姥的身份。“东瞧西望”、“倒唬的一展眼”这样的细节描写将刘姥姥当时的局促紧张刻画得十分生动。
刘姥姥被自鸣钟唬住了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里的一个小插曲。可是,正是这个小插曲将刘姥姥在富丽堂皇的贾府面前“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的感受具体化了。曹雪芹用细腻的文笔将刘姥姥的心理状态写得十分真实可感。
第十四回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曹雪芹写凤姐处理一个因为睡过头而迟到的仆人。在描写这件事的过程中,作者穿插了王熙凤处理另外两件事的表现。这样,王熙凤精明干练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接着,曹雪芹用“登时放下脸来”和“眉立”这样两个细节将王熙凤说一不二,“脸酸心硬”的性格刻画得非常传神。
第二十一回里,曹雪芹描写林黛玉和史湘云不同的睡态。林黛玉是:
“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菱被,合目安稳而睡。”
史湘云是:
“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
林黛玉体弱多病,而且性格矜持,所以睡态十分安详;史湘云活泼开朗,不拘小节,所以睡觉也显得很淘气。曹雪芹用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将林黛玉和史湘云不同的性格展现了出来。
接下来,贾宝玉的表现则是:
“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回来风吹了,又嚷肩窝疼了。’一面说,一面轻轻的替她盖上。”
这个细节将贾宝玉对少女的温柔体贴,无微不至,内心的纯洁无私写得相当细腻。
第二十六回里,写贾宝玉去潇湘馆找林黛玉。曹雪芹写道:
“说着,顺着脚来至一个院门前,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举目望门上一看,只见匾上写着‘潇湘馆’三字。宝玉信步走入,只见湘帘垂地,悄无人声。走至窗前,觉得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宝玉便将脸贴在纱窗上,往里看时,耳内听得细细的长叹了一声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宝玉听了,不觉心内痒将起来,再看时,只见黛玉在床上伸懒腰。”
这一段描写将潇湘馆环境的幽静以及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既暧昧又微妙的关系刻画得耐人寻味,而且充满诗情画意。
第三十八回里,写大家在吃完螃蟹,准备写诗之前进行简单的活动。曹雪芹专门用“迎春又独在花荫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来对“二木头”贾迎春进行刻画。
这看似简单的一笔却让我们看到了平素里木讷呆板的贾迎春的另外一面。贾迎春也是一个蕙质兰心的姑娘,也有自己的爱好。她知足常乐,与世无争,淡泊无邪,只需要一片小小的天地。她细心耐心地用花针穿茉莉花,而她自己也如同茉莉花一样,纯净无暇,自有芬芳。贾迎春不奢求众人瞩目的眼光,只需要一个人在花荫下孤芳自赏。
第七十四回里,写“抄检大观园”,众人到了怡红院。曹雪芹写到:
“袭人等方欲代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
曹雪芹笔下的晴雯是一个性格张扬,做事雷厉风行的人。面对“抄检大观园”,怡红院里只有晴雯用自己干脆的行动做出了抗议。曹雪芹对晴雯这一行为的刻画将晴雯“暴炭”一般的性格写得形象生动。“挽着头发”,“闯进来”,“掀开”等细节将晴雯内心的愤怒用具体的行动表达了出来,让人印象深刻。
限于篇幅,我只能举出这些例子来赏析《红楼梦》里的细节描写。《红楼梦》里细致传神的细节描写很多,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我们在品味这些细节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写作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