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名言(《尔雅》介绍)
时间:2022-05-08 19:0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尔雅斋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尔雅》名言(《尔雅》介绍)
1.《尔雅》介绍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
来编纂的词典。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
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
《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
对于《尔雅》的写作年代及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西周初年周公旦所作,
后来孔子及其弟子作过增补,有人认为是孔子弟子编写的。这种种说法都不可信。《尔
雅》成书的上限不会早于战国,因为书中所用的资料,有的来自《楚辞》、《庄子》、
《吕氏春秋》等书,而这些书是战国时代的作品。书中谈到的一些动物,如狻麑(suā
n,即狮子),据研究,不是战国以前所能见到的。《尔雅》成书的下限不会晚于西汉
初年,因为在汉文帝时已经设置了《尔雅》博士,到汉武帝时已经出现了犍为文学的
《尔雅注》。
从《尔雅》的性质来看,它本是一部以解释五经的训诂为主,通释群书语义的训诂
汇编,而训诂萌芽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才有较大的发展。因为从春秋战国到西汉,几
百年间,语言文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般人已经不大看得懂古书,需要有专门的学者
来讲解。而汉代的统治者力图用儒家的经典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尊《诗》、《书》、
《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五经博士,在官学里讲授经义。这就促进了
训诂的繁荣。经学家们纷纷给先秦流传下来的儒家经典作注解,并随后把这些随文而释
的各种典籍的注解汇集到一起,按照一定的体例分类编排起来。《尔雅》就是这样一部
训诂汇编。它并非是一人一时之作,最初成书当在战国末年,是由当时一些儒生汇集各
种资料而成。历经秦火、战乱之后,这部书在汉代初年重新问世,又经过经师儒生的陆
续增补,才成为今天所见到的《尔雅》。
《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
“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
“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
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等19篇。
这19篇的前3篇与后16篇有显著的区别,可以分成两大类。前3篇,即“释诂”、
“释言”、“释训”解释的是一般语词,类似后世的语文词典。例如:
如、适、之、嫁、徂(cú)、逝,往也。(释诂)
克,能也。(释言)
明明,斤斤,察也。(释训)
2.《尔雅》书的内容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
《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其中,“尔”或作“迩”是“接近”、“走近”的意思;“雅”字从牙从隹,“牙”指前排上下齿,用于咬文嚼字;“隹”原指尖嘴鸟,在此表示“锥形”;“牙”与“隹”联合起来表示“锥形牙”,即“犬齿”。
古人视犬齿为“基准牙”,故“雅”有“基准”、“标准”的意思,通“正”。“雅言”就是古代的官方语言,就是标准语、规范语。
“尔雅”就是“使人们的语言接近标准”之意。 《尔雅》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著作,被认为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
《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它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后来孔子及其弟子作过增补。
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人所作,经过代代相传,各有增益,在西汉时被整理加工而成。 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缀缉春秋战国秦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
成书的下限不会晚于西汉初年,因为在汉文帝时已经设置了《尔雅》博士,到汉武帝时已经出现了犍为文学的《尔雅注》。
3.尔雅第一句是什么
《尔雅[2] 》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本20篇,现存19篇。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等19篇。
这19篇的前3篇与后16篇有显著的区别,从内容的类别来看,可以分为六类:一 专门解释字义词义的,有《释诂》、《释言》、《释训》 ;二 有关人事和生活用器名称,为《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 ;三 有关天文的,《释天》 ;四 有关地理的,《释地》、《释丘》、《释山》、《释水》 ;五 有关动物的《释鸟》、《释兽》、《释畜》、《释虫》、《释鱼》;六 有关植物的《释草》、《释木》
例如:
如、适、之、嫁、徂(cú)、逝,往也。(释诂)
克,能也。(释言)
明明,斤斤,察也。(释训)
其中“释诂”是解释古代的词,它把古已有之的若干个词类聚在一起,作为被训释词,用一个当时通行的词去解释它们。“释言”是以字作为解释对象,被训释词大多只有一两个。“释训”专门解释描写事物情貌的叠音词或联绵词。尽管作为语文词典来说,它的注释过于笼统,许多条目仅仅是同义词表,但是远在公元前2世纪就能产生出这样的著作,就是在世界词书编纂历史上也堪称第一了。
《尔雅》后16篇是根据事物的类别来分篇解释各种事物的名称,类似后世的百科名词词典。其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等4篇解释的是亲属称谓和宫室器物的名称。
例如:
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释亲)
门侧之堂谓之塾。(释宫)
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释器)
大鼓谓之鼖(fén),小者谓之应(yìng)。(释乐)
“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等5篇解释的是关于天文地理方面的词语。例如:
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释天)
坟莫大于河坟。(释地)
绝高为之,京;非人为之,丘。(释丘)
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释山)
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注浍曰渎。(释水)
“释草”、“释木”以下7篇解释的是关于植物动物方面的词语。
例如: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释草)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释木)
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释虫)
鲲,鱼子。(释鱼)
舒雁,鹅。舒凫(fú),鹜(wù)。(释鸟)
罴,如熊,黄白文。(释兽)
狗四尺为獒。(释畜)
《尔雅》后16篇相当于百科词典。在汉代,儿童在完成识字阶段的教育后,要读《论语》、《孝经》和《尔雅》这3部书。尽管用今天的标准来看,《尔雅》的知识容量相当有限,但是在古代已经非常可观了。所以有人说,《尔雅》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4.《尔雅》全文四篇
释亲第四
◎ 宗族
父为考,母为妣。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
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
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
父之晜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
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
父之姊妹为姑。
父之从父晜弟为从祖父,父之从祖晜弟为族父。
族父之子相谓为族晜弟。
族晜弟之子相谓为亲同姓。
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晜弟。
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王父之姊妹为王姑。
曾祖王父之姊妹为曾祖王姑。
高祖王父之姊妹为高祖王姑。
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
父之从祖姊妹为族祖姑。
父之从父晜弟之母为从祖王母。
父之从祖晜弟之母为族祖王母。
父之兄妻为世母,父之弟妻为叔母。
父之从父晜弟之妻为从祖母,父之从祖晜弟之妻为族祖母。
父之从祖祖父为族曾王父,父之从祖祖母为族曾王母。
父之妾为庶母。
祖,王父也。
晜,兄也。
◎ 母党
母之考为外王父,母之妣为外王母。
母之王考为外曾王父,母之王妣为外曾王母。
母之晜弟为舅,母之从父晜弟为从舅。
母之姊妹为从母。
从母之男子为从母晜弟,其女子子为从母姊妹。
◎ 妻党
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姑之子为甥,舅之子为甥,妻之晜弟为甥,姊妹之夫为甥。
妻之姊妹同出为姨。
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
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
女子谓晜弟之子为侄,谓出之子为离孙,谓侄之子为归孙。
女子子之子为外孙。
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
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
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
◎ 婚姻
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
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夫之兄为兄公,夫之弟为叔,夫之姊为女公,夫之女弟为女妹。
子之妻为妇,长妇为嫡妇,众妇为庶妇。
女子子之夫为婿,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
父之党为宗族,母与妻之党为兄弟。
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
两婿相谓为亚。
妇之党为婚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
嫔,妇也。
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
5.尔雅第一句是什么
《尔雅[2] 》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本20篇,现存19篇。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等19篇。
这19篇的前3篇与后16篇有显著的区别,从内容的类别来看,可以分为六类:一 专门解释字义词义的,有《释诂》、《释言》、《释训》 ;二 有关人事和生活用器名称,为《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 ;三 有关天文的,《释天》 ;四 有关地理的,《释地》、《释丘》、《释山》、《释水》 ;五 有关动物的《释鸟》、《释兽》、《释畜》、《释虫》、《释鱼》;六 有关植物的《释草》、《释木》
例如:
如、适、之、嫁、徂(cú)、逝,往也。(释诂)
克,能也。(释言)
明明,斤斤,察也。(释训)
其中“释诂”是解释古代的词,它把古已有之的若干个词类聚在一起,作为被训释词,用一个当时通行的词去解释它们。“释言”是以字作为解释对象,被训释词大多只有一两个。“释训”专门解释描写事物情貌的叠音词或联绵词。尽管作为语文词典来说,它的注释过于笼统,许多条目仅仅是同义词表,但是远在公元前2世纪就能产生出这样的著作,就是在世界词书编纂历史上也堪称第一了。
《尔雅》后16篇是根据事物的类别来分篇解释各种事物的名称,类似后世的百科名词词典。其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等4篇解释的是亲属称谓和宫室器物的名称。
例如:
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释亲)
门侧之堂谓之塾。(释宫)
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释器)
大鼓谓之鼖(fén),小者谓之应(yìng)。(释乐)
“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等5篇解释的是关于天文地理方面的词语。例如:
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释天)
坟莫大于河坟。(释地)
绝高为之,京;非人为之,丘。(释丘)
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释山)
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注浍曰渎。(释水)
“释草”、“释木”以下7篇解释的是关于植物动物方面的词语。
例如: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释草)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释木)
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释虫)
鲲,鱼子。(释鱼)
舒雁,鹅。舒凫(fú),鹜(wù)。(释鸟)
罴,如熊,黄白文。(释兽)
狗四尺为獒。(释畜)
《尔雅》后16篇相当于百科词典。在汉代,儿童在完成识字阶段的教育后,要读《论语》、《孝经》和《尔雅》这3部书。尽管用今天的标准来看,《尔雅》的知识容量相当有限,但是在古代已经非常可观了。所以有人说,《尔雅》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6.尔雅,全文意思
《尔雅》,儒家的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是辞书之祖。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它是辞书之祖。事实上,《尔雅》并不是经,也不是某一部经书的附庸,它是一本独立的词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1]
《尔雅》是现已知的第一部词典,“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7.《尔雅·序》原文是什么
如下:
夫尔雅者。所以通诂训之指归 。叙诗人之兴咏。揔绝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者也。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学览者之潭奥。揔翰者之华苑。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雅。尔雅者。盖兴于中古。隆于汉氏。豹鼠既辩。其业亦显。英儒赡闻之士。洪笔丽藻之客。靡不钦玩耽味。为之义训。璞不揆梼昧。少而习焉。沉研钻极。二九载矣。虽注者十余。然犹未详备。并多纷谬。有所漏略。是以复缀集异闻。荟稡旧说。考方国之语。采谣俗之志 。错综樊孙。博关羣言。剟其瑕砾。搴其萧稂。事有隐滞。援据征之。其所易了。阙而不论。别为音图。用祛未寤。辄复拥彗清道。企望尘躅者。以将来君子为亦有涉乎此也。
8.如,往也
中国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尔雅》是中国第一部词典。
\r\n《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中文字典。汉朝许慎编著。
原作写於100年到121年,现已失落。传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者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
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许慎写完之后,献给汉安帝。
全书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r\n《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
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
9.经书尔雅写的是什么
尔雅是“十三经”中较特殊的典籍,实际上它本身不是“经”,其内容并无经义可言,只是一部古代训诂资料的汇编。
唐文宗开成年间石刻“十二经”,才把它上升为“经”的地位。后世经学家只是利用它的训诂知识来解释经书。
《尔雅》共19篇,全文10900余字,从它所涉及的文献和利用的制度、史实来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而是杂采几代诸家的训诂材料汇编起来的。此书在战国时期初具规模,汉代经典传注发达起来后,经过增补才成为现在的状况。
除《十三经注疏》中的郭注、邢疏外,清代又有两部研究《尔雅》的重要著作,郝懿行的《尔雅义疏》重在对郭注的证实和补充,邵晋涵的《尔雅正义》则从经学的角度对《尔雅》进行发挥。
古文杂谈:经典别解(上)丨尔雅斋
本期推荐“尔雅群”文友忘却沧桑的《经典别解(上)》。诗词无达诂,别解自生趣。不同的断句,文言也有了不同的含义。
编语:云巛
经典别解(上)
作者:忘却沧桑
都说舌头是扁的,话是圆的,一句话,即使平平常常,也可以整出个微言大义,若是名人的名言,想象的空间,发挥的余地自然就更为广阔了。晋人季野只懂皮里阳秋,有想法藏在心里也不肯说出来。
但如今社会进化,人自然也与时俱进,是故摩登的名人专家不惟自说自话,更可以掘出他人心中未必有的种种念头,加以臆测乃至吃定——虽然往往如同吃了猫薄荷,难免想入非非,谵语连连,但摩登终究摩登,他自会选那些千百年前的名人的名言详加阐述,决不虞起名人于九泉找他理论;或者找若干不屑于论辩的名人凡人的鳞爪细细推理,亦不至于有对簿公堂之险——总之,先立自己于不败之地,方可振振有词;否则,倘使一旦戳穿,岂非老大无趣?
姑撷几段经典,领略专家之雄辩:
一、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出自春秋时期成书的《礼记·周礼》。
秦汉以来,先人们对这句话的解释大抵是“庶人没有资格受礼遇,大夫拥有特权不受刑”,亦即刑法对大夫应该豁免,对大夫不能使用刑法;礼仪对老百姓是无用的,对老百姓不用讲礼。把“下”解作“下到”,“上”解作“上到”。千百年来,自是大受士大夫推崇,而草民百姓似乎也并无异议——其实也不许有异议。
然而现在有新解了。有教授在《百家讲坛》解释,“上”是“优待”的意思,“下”是“排斥”的意思,整句话意思是:士大夫也不会量刑上受到优待,老百姓不被排斥在礼仪之外。因为,据说上古文字极度简约,且几千年来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字词的意义常会发生扩展甚至异变。所以今人看上古文章时,最忌以今语为标准,从表面上去轻率理解古文的意思。
于是我们终于知道,原来,上古社会果然是个和谐社会,理想社会,并不会因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罚,也不会因为庶人社会地位低下,就将他们排除于文明社会之外。这正是儒家“有教无类”“以礼化民”之教化思想的具体体现!
唉!人心不古……
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第八》
孔老夫子似乎不是一个好老师。据说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在当时,规模不可谓不大了。夫子授课时候大约没有备课笔记,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而且好像也没有布置什么课内作业,自然更没有课外作业了。以今日之教师工作评估,无疑厕身“对不起”的不合格之列了。幸而彼时并无“五认真”考核,故而并不惧所谓职称评审,竟也博得了一顶伟大教育家的桂冠,实在是很令今日的什么什么级的教师愤愤不已的事情。
然而夫子毕竟是夫子,不备课,无小灶,没作业,单枪匹马,硬是整出了七十二名贤,虽然没有硕博一条龙的学位,却确凿没有以权谋私以钱牟利的嫌疑,这又是很令后世专家汗颜不已的事情了。
但夫子没有备课笔记是无庸置疑的,流传后世的教案只是听课笔记便是明证。可惜严复几道出道晚了若干千年,以至虽贵为七十二名贤终究不会标点——其时称为句读,又叫句豆——于是弄了个连篇胡子的论语出来,混沌如鸡子,害得诸大师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各执一端,莫衷一是,些许经典,打了千百年官司,仍旧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落得夫子捂嘴窃笑于天庭。
便取夫子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看罢。不知道是老夫子授课时过于抑扬顿挫呢还是弟子记笔记时候匆匆忙忙,总之,这句话囫囫囵囵句不加点的传到了后世,终于有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自然是夫子的弟子的过了。
最常见的句读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包括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也如此断句。用今文来说,便是国家统治人民,指使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可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千百年来的为官者自然极欣赏这种解读,小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这叫愚民政策。
但老夫子既是伟大的教育家,便应该是教化民众而不应该是愚弄民众的,于是有人句读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同意了,就让他们去做他们想做的事;如果民众的知识与素质还比较低,不肯同意,就该“使知之”,教育他们,使他们的认识与素质得到提高。最终就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了。
又有人认为本章句读可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同的读法便有不同的解释,而且,不同的解释都有相同的充足的理由。
也许,夫子本意,的确是要为政者“不可,使知之”的罢?然而教化民众的老夫子结局却是周游列国而道不通,终于惶惶然若丧家之犬,回家办私塾去了。小百姓当然也希望能够“不可,使知之”,虽然这希望实在也渺茫得紧。不见半夜里忽然提高印花税、涨了油价么?老百姓虽然“不可”,却并没有“使知之”啊!
唉,可惜今人不能坐着光子火箭穿过时空隧道去请教夫子或者是他的弟子,让他们详加解释了。
注:配图系网摘
友情提示:
本期文字为版权作品,仅供阅读与欣赏,欢迎粉丝转发。媒体、企业和公众号等未经版权方允许,请勿转载、抓取。
~~ 本期编辑:云巛 2018. 2. 3 ~~
欢迎关注尔雅斋
您的每一句留言
您的每一个点赞
都是我们原创的动力
相关文章:
- 上一篇:小班说的爱国名言(爱国名言十句)
- 下一篇:四五六年级应该背的优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