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死如归的名言
时间:2022-05-08 19:0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好奇文史谈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视死如归的名言
1.曹植视死如归的名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作者:曹植【魏晋】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在这首中,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诗歌的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诗歌的起首即用“连翩西北驰”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接下去关于“幽井游侠儿”的一大段文字,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写出他的飒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艺,笔墨之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绪。
这位身手不凡的白马少年“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大有顾盼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
诗歌的最后几句,道出了白马少年的思想底蕴和壮烈情怀,音哀气壮,声沉调远,大有易水悲歌的遗韵。诗歌采用了倒叙、补叙的手法。
诗歌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突兀而起,又以“借问谁家子”十二句来补叙“西北驰”的原因。继而又倒叙“名编壮士籍”、告别家人时的心情;最后策马“赴国难”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
如此章法,象电影中的“闪回”,使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题则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2.关于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名言警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多闻阙疑。
慎言其余”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
3.曹植视死如归的名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
作者:曹植【魏晋】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在这首中,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诗歌的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诗歌的起首即用“连翩西北驰”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接下去关于“幽井游侠儿”的一大段文字,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写出他的飒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艺,笔墨之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绪。这位身手不凡的白马少年“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大有顾盼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诗歌的最后几句,道出了白马少年的思想底蕴和壮烈情怀,音哀气壮,声沉调远,大有易水悲歌的遗韵。诗歌采用了倒叙、补叙的手法。诗歌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突兀而起,又以“借问谁家子”十二句来补叙“西北驰”的原因。继而又倒叙“名编壮士籍”、告别家人时的心情;最后策马“赴国难”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如此章法,象电影中的“闪回”,使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题则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毛主席妙论成语“视死如归”,引起斯大林赞叹:你是一位天才统帅
毛主席一生两次访问苏联。
一次是在1949年12月到1950年2月,历时2个多月。
另一次是在1957年11月。
第一次访问接待毛主席的是斯大林,第二次访问接待毛主席的是赫鲁晓夫。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仅仅过去两个小时后,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照会就发到了中南海。作为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第一大国,苏联对中国的承认至关重要。因此两个多月后,毛主席决定亲赴莫斯科访问。此行毛主席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商谈废除中苏签订的不平等旧条约,同时就两国的经济等方面签订新条约;二是参加斯大林的70寿辰活动。
这是毛主席第一次出国访问,又恰逢斯大林的寿辰,因此要给斯大林准备一些礼品。礼品是毛主席亲自选定的,一车皮江西蜜桔,一车皮山东大葱,另外还有刺绣和各地的土特产等。
送给苏联人江西蜜桔不难理解,寓意两国的关系像蜜桔一样甜,但送给苏联人山东大葱就不好理解了。后来众人才明白毛主席的良苦用心:共产国际时代,苏联人的确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但是在斯大林时代,苏联也做过很多对中国革命不利的事情,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总有一肚子气。曾经有一个笑话说,山东人喜欢吃大葱,因此山东人打架时,只要给他们吃大葱就不打了。毛主席之所以送给苏联人大葱,就是用这种方式暗示苏联人,结束过去的不愉快,开创两国关系的新局面。
毛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并非一帆风顺。他与斯大林是第一次会晤,毕竟两人相互之间并不了解。
对于斯大林来说,他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还抱着观望态度。当列车驶进莫斯科时,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和元帅布尔加宁登上列车迎接毛主席。
当天晚上6时许,斯大林在办公室的会客厅里会见了毛主席,他紧紧握着毛主席的手,热情地说:“你很年轻,很了不起,很伟大。”
毛主席直言不讳地说:“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
斯大林说:“胜利者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
入座后,两位领导人就国际形势和中苏两国关系进行了交谈。当斯大林问毛主席此次访问的目的时,毛主席含蓄地说:“这次来我们要搞出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需要既好看又好吃。”
这是毛主席高超的语言艺术,该直言不讳的时候就直言不讳,向谈判的对方发出明确信号,该含蓄的时候就含蓄,让谈判的对方领略其中的滋味。但是,中国式的含蓄对苏联人来说并不容易理解。因此在开始阶段,斯大林也摸不清毛主席的意图,直到后来才慢慢搞清楚中方的意图。
但是,在关于废除中苏不平等旧条约的问题上,斯大林却避而不谈。毛主席很明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份子,斯大林毕竟与列宁不同,他是一个精明的民族主义者,已经到手的利益绝不轻易松口,但毛主席已经下定决心,达不成目的绝不离开苏联。他用扔死鱼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当苏方派人到毛主席的住处询问还有什么希望和要求时,毛主席毫不客气地说:“我没有休息好。我来难道就是给斯大林做寿的吗?我来难道就是吃饭、睡觉、拉屎的吗?”
斯大林终于沉不住气了,因为与毛主席长期达不成协定会在国际上产生不良影响,西方有些媒体已经有一些猜测,而毛主席坚定的意志和态度,注定斯大林采用的“拖延”策略不会成功。
两位社会主义大国的领导人终于重新坐在一起,商谈关于签订新条约的问题。在毛主席的主张下,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与米高扬率领的苏联代表团进行具体事项的商谈。事实证明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斗智斗勇后,中苏双方成功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虽然还是有些遗憾,但新生的中国毕竟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维护了中国人民的利益,苏联被迫放弃根据《雅尔塔协定》在中国得到的部分利益。在谈判过程中,斯大林和毛主席也多次进行会晤和谈话。
会晤通常在莫斯科郊外的孔策沃别墅进行。
时间大多数是在夜里。
与正式会谈不同,两位巨人的会晤此时已经显得比较轻松。斯大林喜欢在夜里工作,而毛主席也喜欢在夜里工作,夜深人静,正是他思维最敏锐的时候。斯大林总是坐在长桌的尽头,毛主席紧紧挨着斯大林,两人的中间是翻译。桌上的摆设很齐全,每个座位前都有餐具、高脚杯、小酒杯、矿泉水,还有几瓶格鲁吉亚红葡萄酒。在桌子的另一头有一张摆放着饭菜的小桌。每当服务员送进菜肴来,请斯大林过目后,就摆放在小桌上,通常的菜肴有格鲁吉亚羊肉汤、红菜汤、烤羊肉串等。客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过来取食物。酒也是自己斟,但大多数人都是象征性地喝一点。贝利亚坐在斯大林的对面,他负责敬酒,说祝酒词,劝大家干杯。
斯大林喜欢喝葡萄酒,这是从两个瓶中倒出的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掺和的,这两瓶酒放在他的旁边。
斯大林与毛主席的谈话是五花八门的,并没有严格的议程。虽然参加会晤的人很多,但谈话只是在毛主席和斯大林之前进行。其他人并不讲话。只有在闲谈时,其他人才就各种问题交换一下自己的看法。
作为世界上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领袖,斯大林和毛主席都是思想家、军事家、著作家。在一次交谈中,两人讨论起“语言和思想的纲要”。斯大林认为“语言作为有意识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不带有阶级性的。”这与毛主席的论点不谋而合,他根据汉字的特性说:汉字和汉语尽管不容易掌握,但实际上是所有人都能学习的,因此在这里也是不分社会地位和阶级属性的。
对于翻译费德林来说,两人的每一次会晤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会谈的内容由主人决定,但从来不事先透露题目。这未免给翻译带来一些困扰。
有一次毛主席问费德林:为什么斯大林把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掺和在一起,而其他同志不这样做?
斯大林很快注意到两人的谈话,不客气地问费德林道:“你们在那儿秘密地交谈些什么,要背着谁?”
“是这么回事……”费德林尴尬地说。
“是的,是有点事……”
“毛泽东同志问,您为什么把各种酒掺和在一起,而其他同志则不这样做?”
斯大林的面容明显缓和了,微微一笑,随即解释道:“您知道,这是我早就形成的习惯,格鲁吉亚葡萄酒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和香味,我用红葡萄酒混合起来增加酒的味道,就像用草原上不同气味的香花扎成一个花束。”
斯大林的回答很有诗意。
“斯大林同志,你喜欢红葡萄酒还是白葡萄酒?”不善于饮酒,对葡萄酒感到陌生的毛主席问道。
“我常饮白葡萄酒,但是,我相信红葡萄酒。在流放时,我得了一种伤寒病,一位狱中善良的医生悄悄用少量的红葡萄酒,从死亡边缘救了我,从那时起,我就相信,红葡萄酒可做药用。”
两人的话题从国际和各自国内的大事,谈到各自的生活习惯,也谈到在革命岁月里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随着会晤的深入,斯大林和毛主席也在相互了解,加深信任的感情。在一次会晤中,毛主席谈起与国民党军队战斗的艰苦岁月,介绍了共产党军队被敌军包围的情形。那时候形势非常危险,多次冲锋还是没能突破敌人的封锁,于是,指挥员号召战士们“不畏艰险,视死如归。”
当翻译费德林听到这个警句时,不由产生了困惑,为了准确翻译毛主席表达的意思,他请求毛主席把这八个汉字写在纸上,毛主席很快拿起笔,用豪放的笔锋写了八个大字。作为一个汉学家,费德林1937年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学院中国系,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很熟悉,因此当他看到这8个字时,觉得每个字都很熟悉,但他还是不明白最后一个“归”字应该怎样翻译。而无法明白最后一个字的意思,整句话就让人无法理解。费德林不得不再次请求毛主席解释一下这个中国字的意思,并对整句话做出一番自己的解释。但是,费德林的窃窃私语让斯大林感到不满。
“您还打算长时间在这里搞秘密活动吗?”
费德林不由像触电一样,连忙解释道:“是这么回事,我在理解上有困难……”
“您的困难是不是拖延地太久了?”
“这里有一个中国字……”费德林再次试图解释。
“您是不是想让我陷入中国字的迷魂阵?”
“实际上问题仅仅在一个中国字上,按照它的意思直译是……”
“请按字面意思翻译这个字和整个句子!”斯大林吩咐道。
费德林按照斯大林的吩咐这样做了。斯大林沉思着,他开始试图理解这句话,但很显然他并没有完全明白。沉默了一阵,斯大林再次问费德林道:“毛泽东同志是怎样解释这句话的?”
“我关心的正是这一点,但毛泽东同志什么还没来得及说。”
“那好吧,请继续搞你的秘密活动!”斯大林有点生气地说。
贝利亚也有些不高兴,他敏锐的眼睛看着费德林。
费德林再次转向毛主席,请求毛主席给予解释。
毛主席解释说:
这是12世纪古代中国一位著名统帅岳飞使用过的一种说法,岳飞以抗击女真人的入侵而闻名。中国的杭州至今保存着这位有代表性的英雄的陵墓,这座陵墓以加害岳飞的叛徒的下跪形象而闻名。中国字的“归”字,在这里不是通常的“回来”、“归来”的意思,在原本的意义上来说,“归”的意思是“回到原来的状态”。虽然在中国,有很多人知道岳飞,但远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句成语的真正含义。因此,这个成语应该这样来解释:“藐视一切困难和痛苦,就像看待自己回到原本状态一样看待死亡。”
在得到毛主席确切的解释后,费德林顿时如醍醐灌顶,毛主席的这个解释实在是太精彩了,他第一次明白汉字“归”还有这样的意思。
他把毛主席的话翻译给斯大林听。斯大林耐心听完毛主席的解释,陷入沉思,随后他看着毛主席说:“看来你是一位天才的统帅,表现出大无畏精神和雄才大略……”
在谈话中,斯大林对毛主席逐步加深了解。他对毛主席的著作感兴趣,要求苏联的杂志发表毛主席的哲学文章。并开始商讨在苏联发行《毛泽东选集》的事情。在翻译费德林看来,斯大林在与毛主席会谈时,总是心平气和、沉着冷静,注意听客人讲话,他从来没有心不在焉,全副精力都集中的谈话的内容上,与毛主席一样,他很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以及遣词造句,翻译时的用词。他也能够敏锐地感到语言和思想表达上细微的差别,以及语言背后呈现的事实。毫无疑问,毛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时采取的谈判策略、语言运用的艺术,以及他坚定的意志和雄才大略,对精明的斯大林产生了触动,让他逐步改变对新生共和国的观望态度,中国收回东北铁路的权力,东方社会主义大国的崛起,也不得不让斯大林改变他曾经坚守的固有习惯。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即将签字。
在一次会晤中,毛主席对斯大林说:“斯大林同志,等条约签字后,我们准备举行一个小型的招待会。”
斯大林同意毛主席的主张。
“但是,不在我下榻的克里姆理宫举办,而是在另外的地方,比如大都会饭店……”毛主席说。
“为什么不在克里姆林宫?”
“斯大林同志,您要明白,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举行国宴的地方,对于我们这个主权国家来说不合适……”
“是的,可是我从来没有出席过在饭店或是外国使馆举行的宴会,从来没有……”
“斯大林同志,我们希望你能出席一下,如果健康状况不允许,你可以随时提前退席,我们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合适。”毛主席坚持说。
斯大林沉默了,他在慎重考虑,而毛主席则目不转睛地看着斯大林,等待他做出回应。
“我历来没有到克里姆林宫以外的地方出席过宴会,而且已经成了惯例。对你们的邀请,我们已经讨论过了,决定破例接受你们的邀请,也就是允许我答应你们的邀请,出席你们举行的宴会。”斯大林说。
毛主席再次说:“如果身体不允许,你可以随时提前退席。”
斯大林说:“不会的,既然去,我就要参加到底。”
但是,对于斯大林究竟能不能参加中国东道主举办的宴会,苏联方面有很多人还是表现出怀疑:有人认为情况不妙,有人则充满乐观情绪。但不管怀疑者还是乐观者,都焦急地望着门口。
大门终于打开了,斯大林像镜框里的全身相片一样出现在门口,他很快扫视了前厅一眼,发现费德林在场后,就不慌不忙地朝费德林走来,费德林领着斯大林走入宴会厅,迎接他的是一片掌声。
斯大林忽然停下来,环视了聚在那里的人群一眼,随即让费德林领着他向“主宾席”长桌后面的毛主席走去。两位巨人彼此问候,相互握手寒暄,询问健康和工作情况。随后,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向斯大林走来,表示问候并握手致意。很快宴会开始了,人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毛主席和斯大林。
斯大林打了个手势,举起酒杯:“为毛泽东同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就干杯!”
宴会厅里顿时爆发出一阵掌声。
费德林说道:
斯大林就是这样打破了他一生恪守的信条!
1950年2月17日,毛主席一行离开莫斯科回国,结束了他长达两个多月斗智斗勇的第一次国事访问。
- 上一篇:坚持下去的优美句子
- 下一篇:夜神月的笑声名言(里夜神月和L的经典语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