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名言警句
时间:2022-05-09 10:5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诗词古韵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尚书名言警句
1. 尚书中的一些名言警句
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 虞书 舜典》) 【注释】 (1)永:咏,意思是吟唱。
【解读】 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按这种观点,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表现的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
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 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虞书 大禹谟》) 【解读】 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
3、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夏书 五子之歌》) 【解读】 当初,大禹传位给启,启传位给太康。
太康只图安乐享受,不理朝政,沉迷于酒色,打猎百日不归,丧德失民,怨声四起。有穷国诸候王后羿,看到人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就废了太康。
太康的母亲和几个弟弟聚在一起,追述皇祖大禹的训诫,于是,作了《五子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祖父大禹早有训诫,对待人民只能亲敬,不可怠慢,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
4、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
(《尚书 商书 仲虺之诰》) 【注释】 (1)万邦:指周边国家 (2)九族:古代关于九族有两种说法,其一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二指从高祖至玄孙凡九族。 【解读】德行日日更新,万国归附;如果骄傲自满,亲戚也会疏离。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尚书 商书 太甲中》) 【注释】 (1)逭:(hu n)逃避 【解读】 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强调自作的罪孽﹐无法逃避惩罚。
亦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6、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尚书 商书 说命中》) 【解读】做事情,就要有准备,有准备才没有后患。
《左传 襄公十一年》中这句话演化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
7、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 周书 旅獒》) 【注释】 (1)百度,做事的标准。贞:正,适当 【解读】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处理就会适当。
戏弄人就丧德,戏弄物就丧志。周武王灭了商朝,安定天下,开通了周边诸国与外族的通道。
西方有个叫旅的国家,向朝廷进贡了獒犬。周召公姬奭害怕武王玩物丧志,专门写了篇《旅獒》,劝诫武王要继续修德慎行,重视贤能。
召公认为,有德行的人不会轻慢戏弄他人。如果轻慢戏弄了官吏,他们便不会尽心,轻慢戏弄了百姓,他们便不会尽力,至于迷恋和沉溺于所喜好的或者新奇的事物,这不但耗费精力,而且会令人丧失志向,召公称为“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8、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周书 旅獒》) 【解读】 不注重细行,终究会损害大德,比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于一筐土。召公的话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始有终,踏踏实实,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功可成,否则,虽然事情只差最后一步,却会因未能坚持到底而前功尽弃。
9、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周书 蔡仲之命》) 【解读】 上天对人没有亲疏之分,它只佑助德行高尚的人;民心向背没有定规,它只是归附仁爱之主。
做善事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达到安治;做恶事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走向动乱。 10、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尚书 周书 君陈》) 【注释】 (1)济:成。 【解读】一定要有所忍耐,那才能有成;有所宽容,德才算是大。
2. 尚书中的一些名言警句
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 虞书 舜典》) 【注释】 (1)永:咏,意思是吟唱。
【解读】 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按这种观点,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表现的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
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 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虞书 大禹谟》) 【解读】 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
3、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夏书 五子之歌》) 【解读】 当初,大禹传位给启,启传位给太康。
太康只图安乐享受,不理朝政,沉迷于酒色,打猎百日不归,丧德失民,怨声四起。有穷国诸候王后羿,看到人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就废了太康。
太康的母亲和几个弟弟聚在一起,追述皇祖大禹的训诫,于是,作了《五子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祖父大禹早有训诫,对待人民只能亲敬,不可怠慢,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
4、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
(《尚书 商书 仲虺之诰》) 【注释】 (1)万邦:指周边国家 (2)九族:古代关于九族有两种说法,其一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二指从高祖至玄孙凡九族。 【解读】德行日日更新,万国归附;如果骄傲自满,亲戚也会疏离。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尚书 商书 太甲中》) 【注释】 (1)逭:(hu n)逃避 【解读】 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强调自作的罪孽﹐无法逃避惩罚。
亦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6、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尚书 商书 说命中》) 【解读】做事情,就要有准备,有准备才没有后患。
《左传 襄公十一年》中这句话演化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
7、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 周书 旅獒》) 【注释】 (1)百度,做事的标准。贞:正,适当 【解读】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处理就会适当。
戏弄人就丧德,戏弄物就丧志。周武王灭了商朝,安定天下,开通了周边诸国与外族的通道。
西方有个叫旅的国家,向朝廷进贡了獒犬。周召公姬奭害怕武王玩物丧志,专门写了篇《旅獒》,劝诫武王要继续修德慎行,重视贤能。
召公认为,有德行的人不会轻慢戏弄他人。如果轻慢戏弄了官吏,他们便不会尽心,轻慢戏弄了百姓,他们便不会尽力,至于迷恋和沉溺于所喜好的或者新奇的事物,这不但耗费精力,而且会令人丧失志向,召公称为“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8、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周书 旅獒》) 【解读】 不注重细行,终究会损害大德,比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于一筐土。召公的话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始有终,踏踏实实,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功可成,否则,虽然事情只差最后一步,却会因未能坚持到底而前功尽弃。
9、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周书 蔡仲之命》) 【解读】 上天对人没有亲疏之分,它只佑助德行高尚的人;民心向背没有定规,它只是归附仁爱之主。
做善事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达到安治;做恶事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走向动乱。 10、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尚书 周书 君陈》) 【注释】 (1)济:成。 【解读】一定要有所忍耐,那才能有成;有所宽容,德才算是大。
3. 尚书的名句
1、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注释】选自《尚书· 尧典》。克:能,能够。
俊:才智。德:美德,道德。
九族:从自己的高祖至自己的玄孙九代。睦:和睦。
平:分辨。章:彰明。
百姓:百官,周朝之前普通平民有名无姓 。协:协和。
万邦:众民族。【译文】公正能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
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
【赏析】上下和睦,百姓安居乐业是儒家思想的理想社会。这段话以颂扬帝尧的功德,强调“和”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说的就是人人友爱,家庭和睦,才能万事兴盛。
以家见国,以小见大,道理相同。试想,如果家族和睦,国家上下一致和睦,团结一心,肯定社会呈现一片太平盛世景象,家和先需人和,要求人人修养道德,友好相处,谦让有礼,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以仁德感化对方。
达到和睦相处的目的。2、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注释】选自《尚书· 尧典》。静言:静又写作“靖”,巧言。
庸:用。滔:通“慆” ,怠慢。
象恭:外表好象恭敬。【译文】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上天轻慢不敬。
【赏析】这句话是尧帝对公正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评价。尧帝意欲选拔接班人,让大臣们推荐人选,当有人举荐共工时,尧帝发 表了如此意见,也说明尧帝审慎地选贤任能,重视德才兼备的 选拔人才态度。
他的任人唯贤的思想品德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这句话为后人经常引用,以指那些花言巧语,面目伪善,缺乏道德修养的人。3、无稽之言勿听……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注释】选自《尚书·大禹谟》。稽:考证,验证。
弗询之谋:不询问众人的谋略。庸:用。
【译文】没有经过验证的话不轻信,没有征询过众人意见的谋略不轻用。【赏析】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两句话的意思和“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告诫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道听途说,轻信妄言,凡事都要深入调查,以事实为根据,善于听取众人意见,集思广益,认真分析参考。只有这样,才不会影响自己的判断能力,不会被不实之言所蛊惑,不会因刚愎自用而决策导致失误,造成不良后果。
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注释】选自《尚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指为治水的事业竭尽全力。克俭于家:在家生活节俭。
【译文】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赏析】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国治家的美德。
古人以能否克勤克俭,是关系着国家强弱,存亡的大事,鼓励人们,竭尽职守,勤奋工作,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当然在现代文明的今天,物质极大丰富,人们不可能无视于生活的享受,但前提是不铺张浪费。
5、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注释】选自《尚书·太甲中》。
惟,唯;明,目明,喻监察是非;聪,闻审谓之聪,听到的都思辨之【译文】能看到远处,才是视觉锐利;能听从好话,才是听觉灵敏。【赏析】古人用能看远才是明察秋毫,善听好话,才是耳朵灵敏作比喻,鼓励人们注重自身修养,永不懈怠。
不论是治国,还是个人 都强调的是道德品质修养,要勤奋学习,诚心求道,时刻躬身自反,检讨自己言行,胸襟宽广,善于听取意见,不要时常享乐和懒惰,用诚信、仁厚的美德赢得事业的成功。6、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注释】选自《尚书·盘庚上》。纲:网的总绳。
紊:乱。若:像, 好像。
【译文】就好像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赏析】这句话是盘庚责备在位的官员,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傲慢无礼,贪图安逸,不愿奉献。
用“网”“纲”作比喻,自己为“纲”,群臣是“网”,说明主次有序,强调不能目无君令,破坏规矩。以生活中浅显易懂的例子比喻,道出了主次秩序,有条不紊的深刻寓意。
常用的“有条不紊”成语就是由此而来。7、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注释】选自《尚书·旅獒》。仞:八尺为一仞。
亏:缺少。篑:盛土的竹器。
【译文】譬如堆垒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还是不算完成。【赏析】以堆山为喻,告诫人们修养品德应自强不息,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
作为君王就要敬慎德行,只有为仁行善,以德化服人民,才能得到民心,只有勤奋为政,德行很盛,才能安定社会,巩固政权。做人也是如为学求道,修养道德就像堆山一样,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中途停止,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如果坚持不懈,永不止步就会终有成就。
古人的话发人深省,回味无穷。8、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注释】选自《尚书· 周官》。允:诚信,信实。
怀:归向。【译文】用公正消灭私欲,人民就会信任归向执政者。
【赏析】《周官》是诰令,这句话就是《周官》中的一句,号召大小官员认真工作,谨慎发令,言出即行,周公心之公正除去私欲,位尊不当骄傲,禄厚不当奢侈,修养恭敬勤俭美德,不可行使诈伪,此赢得人民的信任。做到这些,人民才会心悦诚服。
勉励官员兢兢业业,勤劳政事,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清白不污,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好人。
4. 尚书中的一些名言警句请各位帮我想一想,谢谢
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尚书 虞书 舜典》)【注释】(1)永:咏,意思是吟唱。【解读】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
按这种观点,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表现的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虞书 大禹谟》)【解读】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3、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夏书 五子之歌》)【解读】当初,大禹传位给启,启传位给太康。太康只图安乐享受,不理朝政,沉迷于酒色,打猎百日不归,丧德失民,怨声四起。
有穷国诸候王后羿,看到人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就废了太康。太康的母亲和几个弟弟聚在一起,追述皇祖大禹的训诫,于是,作了《五子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意思是说,祖父大禹早有训诫,对待人民只能亲敬,不可怠慢,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 4、德日新,万邦惟怀。
志自满,九族乃离。(《尚书 商书 仲虺之诰》)【注释】(1)万邦:指周边国家(2)九族:古代关于九族有两种说法,其一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二指从高祖至玄孙凡九族。
【解读】德行日日更新,万国归附;如果骄傲自满,亲戚也会疏离。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尚书 商书 太甲中》)【注释】(1)逭:(hu n)逃避【解读】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
强调自作的罪孽﹐无法逃避惩罚。亦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6、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尚书 商书 说命中》)【解读】做事情,就要有准备,有准备才没有后患。《左传 襄公十一年》中这句话演化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7、不役耳目,百度惟贞。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周书 旅獒》)【注释】(1)百度,做事的标准。
贞:正,适当【解读】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处理就会适当。戏弄人就丧德,戏弄物就丧志。
周武王灭了商朝,安定天下,开通了周边诸国与外族的通道。西方有个叫旅的国家,向朝廷进贡了獒犬。
周召公姬奭害怕武王玩物丧志,专门写了篇《旅獒》,劝诫武王要继续修德慎行,重视贤能。 召公认为,有德行的人不会轻慢戏弄他人。
如果轻慢戏弄了官吏,他们便不会尽心,轻慢戏弄了百姓,他们便不会尽力,至于迷恋和沉溺于所喜好的或者新奇的事物,这不但耗费精力,而且会令人丧失志向,召公称为“玩人丧德,玩物丧志”。8、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周书 旅獒》)【解读】不注重细行,终究会损害大德,比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于一筐土。
召公的话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始有终,踏踏实实,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功可成,否则,虽然事情只差最后一步,却会因未能坚持到底而前功尽弃。 9、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
(《尚书 周书 蔡仲之命》)【解读】上天对人没有亲疏之分,它只佑助德行高尚的人;民心向背没有定规,它只是归附仁爱之主。 做善事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达到安治;做恶事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走向动乱。
10、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 周书 君陈》)【注释】(1)济:成。
【解读】一定要有所忍耐,那才能有成;有所宽容,德才算是大。
《尚书》10句名言:国学经典,人生智慧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五经”之一。
1、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出自《尚书》。
邦:国家。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国家的基石,国家才能安宁。
2、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出自《尚书·周书·周官》。
这句话中的两个“惟”字当“由于”讲,意思是说,取得伟大的功绩,在于志向远大;完成伟大的事业,在于工作勤奋。
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出自《尚书·商书·伊训》。
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对己要严格约束。以对自我的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道德要求对举,讲的正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
4、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出自《尚书·大禹谟》。
释义:只要你不自视太高,世人就不会和你比高低;只要你不自夸劳苦功高,天下就不会有人和你争功。汝:你。矜:自夸贤能。伐:自夸功劳。
5、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出自《尚书·大禹谟》。
帝德应当使政治美好,政治在于养民。这一段话中所谈到的“善政”,与儒家主张的“德政”、“仁政”是同一意思,就是造福于民的政治。大禹时期,如何团结众多的部落,使其能够“宾服于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出自先秦《尚书·商书·太甲》。
孽,灾祸、罪恶。犹,还。违,避免。逭,逃避。上天造成的灾祸,还可以避免;自己造成的罪恶,就无法原谅了。这是太甲自己对从前不听伊尹之言而造成的失德失政之事进行反省的悔过之辞。
7、人之有技,若己有之。
出自先秦《尚书·秦誓》。
技,技能、专长。若,像。之,指“技”。别人有专长,就像是自己有专长一样。此言为人要有乐见他人贤能而向其看齐的雅量,而不可有嫉贤妒能之心。
8、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出自先秦《尚书·旅獒》。
玩,玩弄。志,志向、理想。玩弄他人会使道德沦丧,过分爱好某物会使志气尽丧。此言对人应诚恳,爱物要节制。
9、慎厥初,惟厥终。
出自《尚书》
释义:做事慎重地开始,想到它可能的结局。
10、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出自《尚书·大禹谟》。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这句话告诉我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谦恭礼让是反映一个人修养和公德水平高低的最直接体现。
【国苑】正版 四书五经 中庸论语孟子孔子诗经尚书礼记无删减版 ¥89 购买图文均来自网络
- 上一篇:关于微笑的唯美句子
- 下一篇:优美句子400字忧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