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名言
时间:2022-05-09 19:4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晏子名言
1.晏子的名言
淫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
近臣默,远臣喑(yin),众口铄(shuo)金。
刑无罪,夏、商所以灭也。
桀、纣,君诛乎,民诛乎?
民不苟德,福不苟降。
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
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
上下交离,此三代之所以衰也。
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
有贤不用,安得不亡?
赏无功谓之乱,罪不知谓之虐。
相贤者国治,臣忠者主逸。
忠不避死,谏不违罪。
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详,非所以国君者。
朝居言责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
为政何患?患善恶不分。
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2.晏子的格言,故事有哪些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
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
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
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
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
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
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外貌不足识人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
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死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了。”
晏子使楚 二桃杀三士。
3.关于晏婴的名言及故事
雄辩四方的晏婴 晏婴(?一前500年),宇平仲,山东高密人,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
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司马迁将其比为管仲,推崇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
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
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
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
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
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
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出使狗国,故进狗门 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春秋末期,诸侯均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前来朝拜,大国不敢不与之结盟,楚国简直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齐相国晏婴,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齐使为相国晏婴后,对左右说:“晏平仲身高不足五尺,但是却以贤名闻于诸侯,寡人以为楚强齐弱,应该好好羞辱齐国一番,以扬楚国之威,如何?”太宰一旁言道:“晏平仲善于应对问答,一件事不足以使其受辱,必须如此这般方可。”
楚王大悦,依计而行。 晏婴身着朝衣,乘车来到了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唤门,守门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
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晏婴听罢,笑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了楚灵王,楚灵王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才无可奈何的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楚都。 霸业因时而兴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
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晏婴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
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
你作为楚国名臣,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 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外貌不足识人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
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
4.关于晏婴的名言及故事
雄辩四方的晏婴 晏婴(?一前500年),宇平仲,山东高密人,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
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司马迁将其比为管仲,推崇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
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
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
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
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
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
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出使狗国,故进狗门 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春秋末期,诸侯均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前来朝拜,大国不敢不与之结盟,楚国简直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齐相国晏婴,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齐使为相国晏婴后,对左右说:“晏平仲身高不足五尺,但是却以贤名闻于诸侯,寡人以为楚强齐弱,应该好好羞辱齐国一番,以扬楚国之威,如何?”太宰一旁言道:“晏平仲善于应对问答,一件事不足以使其受辱,必须如此这般方可。”
楚王大悦,依计而行。 晏婴身着朝衣,乘车来到了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唤门,守门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
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晏婴听罢,笑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了楚灵王,楚灵王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才无可奈何的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楚都。 霸业因时而兴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
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晏婴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
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
你作为楚国名臣,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 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外貌不足识人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
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
5.晏子春秋的名言选辑
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
故勇力之立业,以行其礼也。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加残。
国之兴,立爱以劝善也,立恶以禁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国之将衰,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之。
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淫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
近臣默,远臣喑(yin),众口铄(shuo)金。刑无罪,夏、商所以灭也。
桀、纣,君诛乎,民诛乎?民不苟德,福不苟降。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
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学,能终善者为师。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
上下交离,此三代之所以衰也。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有贤不用,安得不亡?赏无功谓之乱,罪不知谓之虐。
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
君屈民财者不得其利,穷民力者不得其乐。相贤者国治,臣忠者主逸。
忠不避死,谏不违罪。国有三不详。
有贤而不知,一不详;知而不用,二不详;用而不任,三不详也。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详,非所以国君者。
朝居言责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太山之高,非议石也,累卑然后高。
夫之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明君必务正其治,以事利民,然后子孙享之。
生者不得安,命之曰蓄忧;死者不得葬,命之曰蓄哀。蓄忧者怨,蓄者哀危。
谄谀萌通,而贤良废灭,是以谄谀繁于间,邪行交于国也。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yi );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
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夫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
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能安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国邪逆;听恁贤者,能威诸侯;安仁义而乐利世者,能服天下。
不能爱邦内之民者,不能服境外之不善;轻士民之死力者,不能禁暴国之邪逆;愎谏傲贤者之言,不能威诸侯;倍仁义而贪名实者,不能服天下。道在为人,而失在为己。
为人者重,自为者轻。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主安得无雍,国安得无患乎?举贤官能,则民兴善矣。
(察人):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
为君厚籍敛而托之为民,进谗谀而托之勇贤,远公正而托之不顺,君行此三者则危。为臣比周以求进,逾职业防下隐利而求多,从君不陈过而求亲,人臣行此三者则废。
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
故忠臣也者,能纳善于君,不能与君陷于难。责焉无已,智者有不能给;求焉无餍,天地有不能赡也。
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以长,不强其短;任人以工,不强其拙。
此任人之大略也。过贫而好大,智薄而好专。
贵贱无亲焉,大臣无礼焉。尚谄谀而贱贤人,乐简慢而玩百姓。
过无常法,民无经纪。好辩以为智,刻民以为中。
流湎而忘国,好兵而忘民。肃于罪诛,而慢于庆赏。
乐人之哀,利人之难。德不足以怀人,政不足以惠民。
赏不足以劝善,刑不足以防非。亡国之行也。
君得臣而任使之,与言信。必顺其令,赦其过。
任大臣无多责焉。无以嗜欲贫其家,无信谗人伤其心。
家不外求而足,事君不因人而进。则臣和矣。
临国莅民,所患者三:忠臣不信,一患也;信臣不忠,二患也;君臣异心,三患也。为政何患?患善恶不分。
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君子怀不逆之君,居治国之位。
君子不怀暴君之禄,不处乱国之位。傲大贱小则国危,慢听厚敛则民散。
事大养小,安国之器也;谨听节敛,众民之术业。君子之事君也,进步失忠,退不失行。
不苟合以隐忠,可谓不失忠;不持利以伤廉,可谓不失行。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乐民。
意莫下于刻民,行莫下于害民也。顺爱不懈,可以使百姓;强暴不忠,不可以使一人。
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部可以事一君。众而无义,强而无礼,好勇而恶贤者,祸必及身。
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不恶贫贱。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下午直辞,上有隐恶;民多讳言,君有骄行。为地战者,不能成其王;为禄仕者,不能征其君。
廉者,政之本也;谦者,德之主也。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
怨利生孽,维义可以为长存。且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古人100条经典名言,字字珠玑,与君共勉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古人的智慧沉淀成一句句精华词句,饱含为人处事的人生哲学。这些流传至今的150条人生智慧,你还熟悉吗?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周易》)
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7、知耻近乎勇。(《礼记》)
8、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10、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鹖冠子》)
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13、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礼记》)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18、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1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20、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21、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2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2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2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
25、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论语》)
2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2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8、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论语》)
2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3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3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32、士可杀不可辱。(《礼记》)
33、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
3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3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36、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37、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3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3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40、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41、识时务者为俊杰。(《晏子春秋》)
4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家语》)
4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43、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44、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4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46、朝闻道,夕可死矣。(《论语》)
4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49、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增广贤文》)
50、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51、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
5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53、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54、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5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5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5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5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59、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人皆有之。(《孟子》)
6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6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62、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
63、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6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65、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
6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67、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
68、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矣。(《孟子》)
69、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非人也。(《孟子》)
7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7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7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7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75、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
76、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礼记》)
7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78、夫哀莫大于心死,而身灭亦次之。(《庄子》)
7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80、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81、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8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8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84、流言止于智者。(《荀子》)
85、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87、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
88、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
89、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
90、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9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9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93、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9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9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9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9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左传》)
98、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三略·上略》)
9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10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物转星移,沧海桑田,这些词句依旧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熠熠生辉,字里行间饱含着千古人生的大智慧,值得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