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关于修身的名言
时间:2022-05-09 21:3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素缘如水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孟子关于修身的名言
1.孟子的修身格言有什么现实意义
【孟子的名言】二、孟子关于修为的12句名言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时不能腐化堕落,贫贱时不要改变意志,面对威武之势而不屈服,这才叫大丈夫!3.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所以,上天要让某个人担负重任,必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4.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但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
但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那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5.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能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他;能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6.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7.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译文: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本或迷信书本。8.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译文:有德才的人便是能保持那种婴儿般天真纯朴之心的人。9.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译文: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10.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译文: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1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
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12.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灭亡。【孟子的名言】三、孟子的其它经典名言语录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3、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4、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5、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6、育才造士,为国之本。7、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9、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10、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1、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12、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13、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14、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15、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1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8、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1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0、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孟子的修身格言有什么现实意义
【孟子的名言】二、孟子关于修为的12句名言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时不能腐化堕落,贫贱时不要改变意志,面对威武之势而不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要让某个人担负重任,必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4.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但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但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那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5.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能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他;能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
6.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7.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译文: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本或迷信书本。
8.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译文:有德才的人便是能保持那种婴儿般天真纯朴之心的人。
9.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译文: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10.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1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
12.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孟子的名言】三、孟子的其它经典名言语录
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4、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5、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6、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7、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9、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0、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1、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12、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3、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14、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15、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1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8、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1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0、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有关修身的名句有哪些
1、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也不能强加于人。
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君子对自己要求严格,小人则苛求于他人。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6、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春秋榖梁传·僖公二十二年》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能言语。如果不能言语,何以称为人?言语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能表达承诺。如果言而无信,言语再多也没有意义。
7、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下》
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
8、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墨子·修身》
聪明人心如明镜却不过多言语,能干实事却不邀功争赏,这就是他们名扬天下的原因。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真正的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之腐化堕落,贫贱不能使之改变志向,武力也不能使之屈服。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
4.繁体字关于修身的名言32字
修身的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5.求修身的名言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6、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
6.关于修身做人的名人名言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2.智能的人珍惜拥有的一切,平庸的人认为得不到的东西最美 3.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4.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 5.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什幺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 6.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7.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8.功劳是老板的,官爵是一时的,只有身体是自己的,不要把一生心血精华卖给公司,留给家人的却是破铜烂铁 9.以健康为中心,潇洒一点,胡涂一点. 10.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愉快的事情。
《韬奋文集》 ●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 冯雪峰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伊索寓言》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富兰克林 ●至诚如神。
《礼记·中庸》 真诚的最高境界有如神灵。 ●忠诚是人生的本色。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忠诚应是人生的本来面目。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
行:行为。恒:恒心。
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
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
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
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
真诚能感动一切。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 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 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窃:谦指个人的意见。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神莫神于至诚。
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 ●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 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
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 ●感人以诚不以伪。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
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 ●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 ●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至诚无息。
《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
杂:杂乱。为事。
7.谁给10句关于文明修身的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
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
8.中国古代关于明理修身的名人名言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2、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战国荀子《荀子·修身》
译文:通过品德修养达到自强,则名声可与古代圣贤尧、禹齐名。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译文: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表达的是一种洁身自爱的品质,不受身边环境的污染。
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晁错论》宋代·苏轼
译文: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这样才是大丈夫。
9.明德修身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 ------吕坤
2、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
3、正已而不求于人。 ------礼记
4、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 ------晏子
5、学苍竹到老虚心留劲节,敬苍松久经风雨不知寒。 --------格言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礼记
8、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黄石公
9、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 -------胡居仁
10、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
11、修其本而末自应。 --------苏轼
12、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
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
14、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
15、世道别颓波,我心如砥柱。--------刘禹锡
10.有关治学修身方面的名言警句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2.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尚书》) 4.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周易》) 5.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6.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上》) 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 8.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 9.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 1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11.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12.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 1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14.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 15.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诗经》) 16.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 17.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 18.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 19.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20.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1.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左传》) 22.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3.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4.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25.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26.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 27. 多行不义必自毖。
(《左传·隐公元年》) 28.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29.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30.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国语》) 31.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32. 图穷而匕首见。 (《战国策·燕策》) 33.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34.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战国策·楚策》) 35.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战国策·秦策》) 36.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 37.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8.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39. 听其言,观其行。
(《论语》) 40.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41.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42.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43.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44.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 45.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46.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4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4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5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51.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5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5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54. 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
(《论语·宪问》) 5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5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57.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5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5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60.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 6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6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63.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论语》) 64. 四海之内皆兄弟。
(《论语·颜渊》) 6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6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6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68.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6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70.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7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7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7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论语·述而》) 74.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 7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76.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智若愚。 (《老子·四十五章》) 77.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78.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79.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八十一章》) 80.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81.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82. 彼一时,此一时也。 (《孟子》) 83.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8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8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86.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 87.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孟子》里的十句经典语录,修身齐家,寓意深远
1、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毂率。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高明的工匠不会因为工人的笨拙就去改废绳墨,后羿不会因为拙劣的射手就去改变拉弓的准则。这句话说明教育要有一定的准则,不能因为学生的问题教轻易的改变。
2、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万章下》。吟诵他的诗,阅读他的书,但是不了解他的为人,行吗?所以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这才是真正的尊重古人,与古人交友。这是孟子关于如何读书、评论的名言。文学评论上“知人论世”的著名观点,即源于此。
3、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中:道德品质很好的人。养:教育。才:有才能的人。让道德高尚的人去教导那些品德不高尚的一般人,让有才干的人,去教育那些没有才能的人。
4、引而不发,跃如也。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教育别人就像教别人射箭一样,将弓拉满,但不发箭,只是做出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这句话比喻教育需要善于启发。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也很多,失去道义的人,就很少有人帮助他。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用天下人民的力量,去攻打那些连亲戚朋友都背叛的人,所有君子不打仗,如果打仗了一定会取得胜利。
6、自作孽,不可活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
7、厄穷而不悯,遗佚而不怨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厄穷:厄境。悯:忧愁。遗佚:被遗弃,不被重用。
遭受到艰难困苦,也不要去忧愁;即使不被任用,也不要去怨恨。
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道德高尚的人不会去抱怨上天,也不会去责怪别人。
9、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规:圆规。矩:曲尺。不适用规和矩,就不能画出方形与圆形。这句话用来比喻做事情要有准则。
10、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规矩:法则。能工巧匠一定会按照高明的法则去教导别人。而学习的人也应当遵循一定的法则。
- 上一篇:爰国的名人名言
- 下一篇:名人名言10字1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