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自由名言
时间:2022-05-10 11:1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学思观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孔子对自由名言
1.关于孔子的名言100句
孔子的经典名言100句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吾日三省吾身。
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8、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10、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2、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5、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7、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8、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0、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1、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3、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6、礼之用,和为贵。
2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3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2、巧言令色,鲜矣仁! 3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6、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7、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41、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4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4、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6、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7、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5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3、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54、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6、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9、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60、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6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63、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6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6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6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9、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7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2、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7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74、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75、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76、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7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8、不迁怒,不贰过。
79、小不忍则乱大谋 80、过,则匆惮改。 8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3、君子食无求饱,居。
2.孔子说的关于独立思考的名言
孔子是古代的学问家,他很多读书名言都强调了读书和思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下面是阳光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孔子读书和思考的名言,供大家参阅! 孔子读书和思考的名言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4、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关于读书和思考的名言 1.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2.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歌德 3.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4.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狄德罗 5.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坠。——徐干 6.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
——袁牧 7.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冯班 8.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华罗庚 9.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10.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
——陈独秀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12.书籍的使命是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而不是代替思想对生活的认识。
——科尔查克 13.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雷锋 1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15.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16.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邓拓 17.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书。
——陆游 18.与其找糊涂导师,倒不如自己走,可以省却寻觅的功夫,横竖他也什么都不知道。——鲁迅 19.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颜之推 20.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孔子的经典名言 1. 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 不贰过——孔子 5. 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7.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8.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10.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 1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 12.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孔子 13.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14. 礼者,敬人也——孔子 1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 16. 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孔子 17.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 18.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19.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孔子 2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1. 与朋友交,严而有信——孔子 22.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23.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看过孔子读书和思考的名言的人还看了:1.手抄报读书名言警句2.有关读书的经典句子3.孔子关于读书的名言4.关于读书的名言5.读书的经典名句6.关于读书的名言感悟。
3.孔子的名言大全
孔子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孔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孔子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论语·宪问》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论语·公冶长》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论语译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孔子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孔子 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孔子 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孔子家语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4.孔子 的名言20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翻译:学习,并不断实践,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愉快的吗?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学习不思考,容易迷惑不解。只思考不学习,很危险。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聪敏好学,又能虚心地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过去的东西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过去的事是可以作为老师的。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翻译:父母活着的时,子女不远游外地;即使出远门,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8、言必信,行必果。
翻译:说话一定要诚信,做事一定要坚定果断。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10、德不孤,必有邻。
翻译: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1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1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1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聪敏好学,又能虚心地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16、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译文:话一出囗,四匹马也追不回来。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一国的军队,可以强行使它丧失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可以强行夺去他的志向。.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18、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志向主张不同,不在一起谋划共事。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1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父母活着的时,子女不远游外地;即使出远门,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2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5.孔子的名言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名言。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名言。《论语》凡四见,旨同而文小异。《学而》载:“子曰:‘不患人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罔”,迷惘。“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6.关于孔子自律的名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7.孔子的名言名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孔子眼中的“学”内涵是很丰富的。看来并不是单指“作文”,首要的其实是“做人”,有了“做人”的基础,“作文”情真意切自是不难。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论语·为政》
求学需先立志,即先解决动机问题,才能使学习有内在驱动力,不致半途而废。
(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论语·公冶长》
教育中的人文不一定是要像政治课那样说教的,于“文”中渗透,方是正法。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在这里,孔子已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不仅与动机有关,还与意志和情感有关,并且按内驱力大小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成三个层次:想学、好学、乐学。其中“乐学”是最高层次,可以产生最大的内驱力。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孔子发现,“愤”和“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必然要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并指出,学生处于这两种状态的时刻就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时机。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高高在上的权威并不是唯一的老师,当然也就不是唯一的真理。真理可以随处存在,所以学习中要抱着所有的人都是老师,都有可学习处的想法,但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质疑的必要性。
(7)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
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与学生的坦诚相待。正因为孔子对他的学生有着无限热爱之情,才使得他在教学过程中不知疲倦,真诚无私,因而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
(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
道德精神的培育,工作能力的锻炼,知识内蕴的充实,学术精神的涵泳,都必须依靠一种锲而不舍的自持力。
(9)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论语·子罕》
要想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的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了教师魅力的引领,学生的学习自然会“欲罢不能”,何患不“自主”?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
告诫其弟子,首先要充实自己,要有真才实学,才能谈得上遇到伯乐。
(1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
古时候的人大多为了完善自己而学,今天的人求学大多是为了沽名钓誉。所以学习者要努力加强修省躬行的自觉性,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学问。
(1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他曾经废寝忘食地去冥思苦想,以期得到什么彻悟或顿悟,结果一无所获。因此,孔子得出结论:与其空想,不如老老实实地去学习。
(1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一个人有仁、有知、有信、有直、有勇、能刚当然非常好,但如果不好学,都是有致命的短处。这里强调了知识修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倡导积极学习,主动探求知识。
(1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孔子:人生的言论自由和权利,只能是正当的言论,善良的行为
我们常对别人讲,我有说话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实则,真正的言论自由,必然是遵循必然的自由,也即是合理的自由。只有令人尊敬的行为,方是可以自由的行为。
我们常对别人讲,我有说话的权利,别人无权剥夺。真正的话语权利,必然是公正的权利,也即是以理义节制的权利。只有为人乐意接受的言论,方是有权说出的话语。
这样的问题,早自孔子便有着深刻的论说。古代儒学讲究克己复礼,重视谨言慎行,看似让人心情沉重,觉得丧失了言行的“自由”,实是在追求真正的自身话语权利和言行自由。
孔子关于人生谨言、慎言的论说很多,然关于一言可以兴邦也可以丧邦的思想论说,主要载于《论语·子路》,原文是: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定公问:“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概言之,孔子的主要论说的主旨在于: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孔子一言可以兴邦又可以丧邦的论说,要求我们慎重看待言行,有意控制自己的言行。人的一生,若是己之恶言不出,而听人的善言不逆违;己之恶行不为,而看人善行而乐助之,就会达致“如其善而莫之违”的人生境界。
知晓为人君之难,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为君难”是一言的一句话,知晓为上从政之难,方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无一事之敢忽,就可以说是藉由闻一言的有所作为而可兴邦。一言可以兴邦,是基于对善言的敬畏和接受,意味着惟善是从的价值选择。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出一言或闻一言,可能造成误解,而导致酿成悲剧;为一行或行一为,可能造成伤害,而变成遗憾终生。放浪之言,岂是真正的言论自由?放荡之行,怎是真正的自由权利?
人的一生,只有谨言慎行,闻善言和行善为,方能在克己复礼中得到人们的尊重,获得社会的认可,体验自尊的精神乐趣和受人敬重的人格高贵。恶言不出,恶行不为,方有掌控自我、理性抉择的真正自由。
人性的高贵,乃在于择善言而自得之以为践行。“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於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尽心上》)有“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而急于自得践行的精神,方能择善而走向人性善的正路。
圣人对待善言的价值态度,是“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见人之善而自得于心,使之成为“取诸人以为善”,便是“与人为善”。人生之价值追求,莫大于“与人为善”。自得其善,共同进善,岂非是自求多福的作为?
孔子心中所认可的弟子颜渊或颜回,便是把取人之善当成自己人生追求的一大乐趣。“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中庸》)服膺弗失,足见闻善言的自得之诚。人的谦虚美德,就在于以虚心持己,使天下之善言、良言得以入自己之耳。
知不善而莫之违,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人生修为上的“如其善而莫之违”,是闻一言之善而进为善,必成其为善;人生行为上的“如不善而莫之违”,是闻一不善之言而为之,使之成为不善。谦虚而听人良善之劝,是自知之明的体现,也是改造自己的必要修为工夫。
选择践行善与不善之言,是一念之择,一行之为,而结局岂非是有着天壤之别?在上位从政者,若是“唯其言而莫予违”,听从邪恶之言,则必是取一言而丧邦。言论不善而莫之违,则忠言不至于耳。上日听于恶,而下日谄其恶,则未有不丧邦者。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善听人们的善意提醒而加倍努力,善听人们的劝勉而改过,善听人们的谏言而弥补不足,便是闻一善言而拳拳服膺的人生修为,就可迁善而不贰过。
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我们往往会碰到很多诸如此类的善言或良言,也会看到和效仿众多一样的善行和德行。每一次一念一举之间的价值抉择,都可能是影响自己人生命运的大事。小善不积则无以成祥,小恶不积则不足以成殃。
在《易经》看来,“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系辞上》)一言有千里之外的应、违之别,岂可不慎?谨言慎行,岂非是能量可以巨大的修为?
在社会交往中,自己的一言一行,或可以影响他人的利益,改变他人的处境。“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和行作为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乃为荣辱之主。君子以一言一行立身处世,善则动化他人,恶则自取其辱。
懂得善言的可贵可循,方是真正的选择和自由。
时常我们常听到,某某人听到别人的一句话或一席话而改变了人生,重获新生。一言一行影响人生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而我们怎能对此无动于衷?不爱学习的人,书本摆在眼前也懒得过目;爱学习者恒是学无常师,听到人们的一善言则乐意自得,闻到一善言或一句哲理便会认真践行。
你要想得到人们尊重而认可你的言论权利,就得做到谨言慎行,坚持言不妄出,行不妄为;你要获得你一言出而人必乐行的使令自由,你就得必出善言、做好事而让人心悦诚服,永远让人相信你的善良人格。
言论的真正权利,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人们愿意听到你说了什么,以及你的言论能否发挥正能量的作用和影响,具有实现和落实的良善价值。只有为人乐意接受的言论,方是有权说出的话语。
行为的真正自由,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人们想要你做了什么,以及你的行为是否带来正向的共鸣和回馈,能够改变现实和创造价值。只有令人尊敬、认可的行为,方是可以自由的行为。
现实生活中,人们大谈人生的自由和权利,仿佛认为无人管束、不拘小节便是应有的自由和权利似的。有的年轻人,说话不在意,行为不检点,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俨然成为了放浪少年,浪荡公子。
少年有如此浪荡行为尚可原谅,而有的成年人却也是如此,总把自由和权利放在嘴边,为人做事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只知道自己的享受。这种人,好像把这个世界当成他一个人的,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没把他人不受伤害的自由、权利放在心中。
言之不难,而行之为难。孔子的思想跨越几千年的历史时间,而仍在发挥巨大的正能量作用。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的论说,告诉我们:人生言论的自由和权利,只能是正当的言论,善良的行为。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已充分证明中华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迎接各种挑战的开拓能力。这一文化内涵,既本自“学·思·观”的探求真理而来,又呈现着“学·思·观”的理性自觉和开放思维。让我们齐心协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时代洪流之中,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冷静的思考,清醒的应对,果敢的斗争,无愧的付出。坚信“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欢迎评论交流探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版权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