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维定势的名言

时间:2022-05-10 17:1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有书共读 | 评论: 次 | 点击:

打破思维定势的名言

1. 与“空想与行动、面对诱惑、突破思维定式”相关的名言警句

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地去工作,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李大钊

一切都靠一张嘴来做而丝毫不实干的人,是虚伪和假仁假义的。 —— 德谟克利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夹着湍急的河流,则行动却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阿•安•普罗克特)

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能成真。

——虞有澄【美】

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麦金西

不要试图同诱惑争辩,躲开它,躲得远远的。面对诱惑动不动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了诱惑而动摇自己的良心。 ——孟德斯鸠

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柏拉图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无欲则刚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这段话出自《论语》,意思是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的人。”有人说:“申枨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贪欲,怎么可能刚毅呢?”。

在“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这样一个时代,面对金钱的诱惑,因为欲壑难填铛锒入狱大有人在,古者有和珅,近者有李真。这正如孔圣人所说的那样:“申帐贪欲,怎么可能刚毅呢?”无论你职位再高,资力再老,一旦陷入贪得无厌的欲望之中,就会成为金钱和物质的奴隶,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声败名裂,还有什么刚毅可言呢?所以面对欲的诱惑,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常怀感激之心,就会让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在诱惑面前,多一分清醒,少一分放纵;面对得失,我们就会权衡取舍,做到不贪得、不患失;面对成绩,我们就不至于得意忘形。学会感激,我们就会永远生活和工作在幸福之中。同样,自己无欲,便可活在自己的幸福之中。

伽利略的斜塔试验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的重物先落地的经验论,伽利略不迷信于名人和人的生活经验,他找了大小两个球在比萨斜塔做实验,验证了自己的正确。

哥伦布竖鸡蛋

2. 有关创新思维的名言有哪些

1、对新的对象必须创出全新的概念。——柏格森

2、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卓别林

3、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松下幸之助

4、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萨特

5、保守是舒服的产物。——高尔基

6、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费尔马

7、蜜蜂则采取一种中间的道路,它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培根

8、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人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贝弗里奇

9、异想天开给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这是每一个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巴乌斯托夫斯基

10、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李四光

11、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蒙森

12、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鲁迅

13、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在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斯迈尔斯

14、一个人想做点事业,非得走自己的路。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15、在创造家的事业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盲目地瞎碰。——米丘林

16、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17、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卢尔卡尔斯基

3. 怎么打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即是我们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中反复思考同类问题所形成的思维习惯,局限于在头脑中用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

打破思维定势的原因:这个思维定势给你造成比较不好的影响。比如你看问题不够深刻,会让你损失很多钱,会让你论文写不成,于是你就打破思维定势,让自己看问题看得深刻。

打破思维定势只有这一个原则:通过外界打破。

方法:

1.多经历

当你用你的思维定势去判断,执行一件事,然后你发现这是严重错误的,带来损失比较大的,你就能打破这个思维定式了。比如你以为对人好别人就会对你好,然后突然你被好朋友给害了,你就打破了思维定势,懂得你对人人不一定对你好这个道理。

2.多阅读

阅读什么书籍?最直接的当然是阅读关于思维方面的,比如哲学,社会心理学,思维等等。这种对症下药打破思维定式效果是相当高的。虽然没人给我广告费,但我还是推荐两本书。《教你孩子如何思考》德波诺写的(他的六顶思考帽和水平思考法都蛮有名的,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下),社会性动物(社会心理学科的,里面有几章讲思维,认知方面的,可以选择性阅读)。

3.比影评

观看一部好电影大都人有自己看法,然后去对比好的影评,如果你刚这样练的话,对你启发会非常大的,能大大打破你的思维定势的。前阵子我看宫崎骏一部电影《千与千寻》,看完后我的想法只有做人要有爱心这些,然后去看了下影评,里面居然讲到教育方式,社会生产,人格缺陷,现代人的病态等等。。。于是我看问题更深刻,角度更多。

4.多反思

对生活,现象的反思能让你发现你思维的错误。比如你看了网上一个视频:有人打架,有很多人围观,结果几个路人被无辜伤到,导致死亡。下次遇到这种事你就不会去围观了。

5.找高手

当你和高手一起讨论,想一件事时,你总能发现你和对方的不同,从而打破你的思维定势。前阵子我老师讲课时讲到画概念要圈出几个关键词,这样才容易记住,于是打破了我以往记住整个句子的思维定势,让我记得更牢,更快了。

4. 因打破定势思维而成功的事例

洛阳的钱思公非常富有,但他生性节俭,用钱谨慎。

他有好几个儿子,尽管都已经 长大成人,但除了逢年过节之外,很难得到一点儿零花钱。 钱思公藏有一个笔架。

这个笔架是用珊瑚做成的,造型美观,雕工精细,极为珍贵,是他最心爱的东西。平时,他总是把笔架放在书桌上,每天都要欣赏一番。

要是哪一天笔架不见了,他就会心绪不宁,坐卧不安,然后就会悬赏一万枚钱寻找这个笔架。 钱思公的几个宝贝儿子很快就摸准了这一点。

如果谁缺钱花了,谁就会偷偷地把笔架藏起来,等钱思公悬赏一万枚钱寻找的时间,就拿出来,说是从外面的小偷那里追查回来的,于是一万枚钱的赏金便轻易地到手了。过上一段时间,如果又有哪个儿子没钱花了,就又会如法 炮制一番。

这样的事,在钱思公家里,一年至少要发生六七次。 在讲完这个故事以后,顾炎武慨然道:钱思公纯洁无瑕的品德令人赞叹,可惜他常被不孝 的儿子们所愚弄。

5. 关于“勇于突破”的名言事例

勇于突破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新课改理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07年我市政治中考决然取消闭卷考试,实行开卷形式。

这次改革要求广大政治教师务必在教学实践中突破原有的教学框框,重构全新教学理念,才能真正破“教为中心”而立“学为主体”,摆正教与学的位置。一、突破习惯思维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这样一则故事。甲对乙说:如果我送你一只鸟笼,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去买一只鸟回来。

乙不以为然。甲真的买来一只鸟笼挂在乙的家中。

许多来玩的人都以为乙养过鸟,认定鸟儿已死,并关心鸟的死亡实录。无论乙怎么解释,众人都不信,并觉得乙的神经不正常,否则挂只鸟笼干什么?乙实在招架不住,只好干脆买一只鸟放进去,比起无休止的解释要简单得多,最终屈服于强大的惯性思维。

这就是鸟笼逻辑,他告诉我们,只有突破习惯思维,才能获得进步。政治课改亦如此。

以往政治考试实行闭卷形式,初三年级政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课本知识,不遗余力在课堂上下检查背诵默写,直到学生掌握书中所有知识点为止。但是开卷考试强调题在书外而理在书中,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常规思维,在教学目标要求上不仅指导学生把握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在体验社会实践活动中,用好教材,丰富教材,拓宽视野;在教学方式上应依据新课标,放手让学生自学知识性内容,同时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敢思敢想,大胆质疑,自主学习,启迪思维。

比如,我们在讲到九年级教材第三课“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这一课题时,我们就组织所有学生通过新闻、杂志、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我国自建国以来在国际舞台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成就,并精心制作成图片,放在橱窗里展览,进行评比奖励。一方面,学生领略到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他们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也认识到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为后面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知识点奠定思想认识基础,这种体验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教师应指导学生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渔”,给学生明确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该主题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并加以归纳提炼,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种教学理念应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练”的重点放在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否则,只会把学生变成盛放知识的容器,助长其学习依赖性,压制其创造能力的开发。例如:在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时,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再让学生采用课前“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各种途径搜索有关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典故、名言警句和近现代中国传承民族精神的事例,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课堂上利用“大组竞争”的方式展示成果,学生强烈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震撼力,这种生生不息的力量还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到新时期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高原铁路精神,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无不彰显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从而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从肩负的使命和社会需要的角度进行思考: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应培养哪些精神,才能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等等。

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强了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生学有所得,体会到知识的应用价值,感悟到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意义,会主动关心生存环境,关注社会焦点,成为驾驭学习的主人。三、探索开放型试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二战时,英国潜艇艇长托马斯少校在望远镜里发现群殴集结,目的是争抢潜艇里扔出来的剩余饭菜,于是,托马斯上校就向海面抛撒食物,时间长了,即使不抛撒食物,那些海鸥发现海水下有黑影移动,都会集结在海面,尾随盘旋。

一月后,德国潜艇向英军挑战。托马斯上校发出命令,只要发现有海鸥群结飞翔,就立即进攻。

在海鸥的帮助下,击沉了数十艘德国潜艇。这就是巧妙运用了海鸥与水下实物的联系,创新思维的典型。

合理运用开放性试题,同样可以达到这种效应。开放型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答题设计上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又通过情境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在答题要求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从取得唯一答案转变为要求学生积极置疑,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各抒己见,。

6. 克服思维定势的例子

其实我们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克服定势的名言!

比如说,凡事留三分。

说话说七分,留三分。

看事情,要bai对立着看。

做事情,要自己权衡利弊,再开始做。duzhi

等等等等,思维定势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但是你可以想一下,古代那些君王,他们为什么能成就霸业dao呢? 因为他们都具备一点。 那就是尽量的避免先下结论。 (就算他们听说有哪个大将军要背叛自己,首先都得查明了)

如果他们不具备这种素质,那么就会容易中反间计。 等等。 他们也就不可能成就霸业。

所以说,克服定势主要还是靠“见识”和知识。 知识渊博了,看很多事就不会那么狭隘,那么死板专。对不对。

如果你不读书,别人说世上有鬼,那你肯定丝毫不会怀疑, 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克服定势,也就是一个人思想修为的高低, 修为高了,看东西就不会那么浅显,属也不会相信道听途说的东西。

拆掉思维里的墙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观光电梯在哪里吗?

它的运行速度每秒3米,每小时可以运送3000名乘客;

它一直保持着“世界上最高、载重量最大、运行速度最快的全暴露户外观光电梯”三项吉尼斯世界记录;

它甚至让著名导演卡梅隆萌生了《阿凡达》的创作灵感,并最终在那里取景拍摄……

它就是——张家界的百龙观光电梯。

对于全世界来讲,百龙电梯都是一个惊世之作。

但是,你知道电梯本来只能在室内运行吗?

那么,户外电梯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关于它的出现,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在圣地亚哥,有一家老牌酒店:柯特大酒店。

随着客流的增多,酒店配套设计的电梯由于狭小老旧,已无法适应新的需求。

酒店老板准备改建一个新式电梯。

他斥巨资请来国内最一流的工程师和建筑师,让他们一起商讨如何改建。

因为他们都有非常丰富的从业经验,经过讨论,大家达成一致观点:

从电梯安装到投入使用,酒店至少需要停业半年。

面对这样的局面,老板眉头紧锁,他严肃地问:

“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如果停业半年,酒店的经济损失就太大了……”

建筑师和工程师异口同声地说:

“必须这样,我们干这一行这么久了,从经验来讲,不可能有其他的方案。”

听了这句话,老板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这时候,一个负责打扫的清洁工刚好从旁边经过。

他认真听了一会之后,停下了手中的工作。

看了一眼一脸坚定的专家和忧心忡忡的老板,嗫嚅着开口说:“我倒是有个好办法。”

工程师轻蔑地看了他一眼:

“你连装电梯的经验都没有,怎么会懂得如何装电梯?”

老板也随口问道:“不妨说来听听。”

“如果是我,我会直接在屋子外面装上电梯。”

“多么巧妙的方法!”老板听后,眼前一亮。

工程师和建筑师听完,诧异地说不出话,随后,两个人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很快,酒店就在屋外装设了一部新电梯。

而这部电梯也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第一部室外电梯。

一个想法的转变,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电梯行业:

驰名全世界的百龙电梯;

俯瞰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电梯;

包括各种商场随处可见的观光电梯……

这一切的出现,都源于一个清洁工的创新思维。

著名主持人莫罗曾说过一句话:“我们都是自身经验的囚徒。”

其实,很多时候,解决问题不在于学识的多寡、技术的高低,而在于你是否具备一种摒弃自我经验的勇气。

当跳出思维的局限,你会发现:其实很多问题并不难。

拆掉思维里的墙

拆掉思维里的墙

思维方式,是拉开差距的根源

你是不是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

两个人同时入职一家公司,一年后有人快速晋升,有人仍旧原地不动?

一个地方开了两家店铺,一年后一个生意兴隆,另一个却濒临倒闭?

……

同一起点,相同的环境,为什么会这么快就拉开了差距?

哲学家培根在《习惯论》中说: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思维方式,是思考问题的核心点,是拉开差距的根源。

喜欢体育运动的人,大多都听说过英国自行车队的故事。

他们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公路和赛道自行车项目上,夺取了该项目60%的金牌;

从奥运会转战伦敦,他们的成绩更上一层楼,打破了9项奥运会纪录和7项世界记录;

在2007年至2017年的十年时间里,他们共斩获178次世界锦标赛冠军,66枚奥运会或残奥会金牌,并在环法自行车赛中连获5次胜利……

这被广泛认为是自行车运动史上最出色的成绩。

然而在此之前,过去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英国自行车运动员却极少在赛事中获得奖牌。

关键的转折发生在2003年:戴夫被聘请担任绩效总监。

他通过不断观察,不断总结,决定改变原有的训练模式,转而从改进骑行的每一个细节入手:

重新设计自行车车座;

测试不同类型的凝胶;

为队员选择适配的枕头和床垫……

小小的思维转变,引来了巨大的反响。

仅仅5年后,戴夫就将这支车队送上了赛场的神坛。

企业家稻盛和夫提出过一个公式:人生/工作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在他看来,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比拥有智商、体魄等其他能力更为重要。

不同思维模式的人,看待同一件事,得出的结论、产生的行为往往大相径庭。

即使起点相同,也会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过上完全不同的人生。

拆掉思维里的墙

拆掉思维里的墙

你的思维,决定了你成长的速度

《电影的本性》中讲述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位导演拍摄了一部城市风光的短片,他决定把片子放给土著人看,探索他们对城市的直观感受。

结果,土著人看完,并没有激动地询问高楼大厦,反而讨论起了一只鸡。

导演很困惑,他逐帧翻看原片,才终于在一个角落发现了那只鸡。

原来,在土著人心里,城市所有的东西,都只是这只鸡的背景。

在一种思维模式里困得久了,眼光也会受到限制。

如果不把自己从“自我囚禁”中释放出来,很难获得有效的成长。

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一位老板在国道附近开了一家饭店。

开业以后生意非常不景气,眼看着众多车辆疾驰而去,却很少有人愿意停下来光顾。

老板做了很多尝试:展示丰富的菜品、降低饭菜的价格、播放吸引人的音乐、制作鲜艳的广告牌……

但是,收效甚微。

后来,老板决定换一个方位和着眼点,他尝试着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最后,老板决定在饭店旁边建造一个厕所,并做了一个非常醒目的标志。

结果可想而知,许多司机为了“方便”,在停车的同时,也光顾了这家饭店。

《周易》中说: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意思是说:想要事情持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变换思路。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想要获得突破性成长,必须打破思维的墙。

大家都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结果反败为胜。

大家也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离水”和“让水离人”的结果相同,操作却更加简便……

世界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行为也不能只依靠过往的经验。

摆脱思维定势,人生才能快速向上。

拆掉思维里的墙

拆掉思维里的墙

如何拆除思维的墙?

《史记》有言: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旧闻。”

意思是说:普通人受习惯制约,容易安于现状;学者常常沉湎于经验,跳不出思维的局限。

在不断成长的路上,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摒弃旧思维、打开新思路,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如何才能拆除思维的墙?

有书君分享给大家三个小方法:

养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哲学家帕斯卡说:

“人是为了思考才被创造出来的。”

人和物体最大的区别就是,物体一成不变,而人可以通过思考进行自我革新。

遇事时,不妨先静下心来,问问自己:

真的只能这么发展吗?真的只有这一种解决方法吗?

时刻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有依据、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才能不盲从、不武断地抓住问题的破局点,从而快速解决问题。

主动学习,拓宽认知边界

刘慈欣在《三体》中说过一句话:“毁灭你,与你何干。”

面对升维打击,再多的努力也徒劳无功。

认知的局限,阻碍着发展的进程。

有句话说得好:

“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每当你突破一个盲区,就会突飞猛进一次。”

人的视野和认知,都有边界。

多经历一些事,多读一些书,多行一段路,你的个体外延才会增大,认知边界才会拓宽,才能为快速发展蓄能充电。

行动先行,边做边调整

《时间之书》中有句话:

“你在三四月做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反复踌躇,只会徒增内耗。

天下之事,很多都是困于想,而破于行。

与其陷入“自我纠结”的漩涡,不如勇敢尝试,大步向前。

在前进的路上,即使出现了问题,也可以随时停下来调整。

茫茫旅途,漫长的人生,不断前行,不断调整,才是步入坦途的最佳途径。

有人说:

“没有任何人可以限制你,除非你自己同意。”

很多时候,局限一个人的不是环境,不是能力,而是固有的思维模式。

思维决定命运,一个人能走多远、登多高,取决于他能不能不断打破思维的高墙。

正所谓:推倒一面墙,人生便多了一条路。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