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名言

时间:2022-05-10 20:0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史徒行者阿伦 | 评论: 次 | 点击:

徐悲鸿的名言

1.关于徐悲鸿学习的名人名言

画家徐悲鸿名言:

1、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2、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给后代留下一些高尚有益的东西。

3、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才不算懦弱呵!

4、学艺之道无它,锻炼意志第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画家黄泽金的名言:

1、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自己创新或创造的东西,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模一样,最终也只不过是别人的脚印和影子。

2、中国不是没有世界艺术大师,而是中国人相互排斥心太强,有时候心胸宽阔得可以容纳外国的世界艺术大师,而狭窄得容纳不下中国的世界艺术大师。

3、每一个风光者的背后都有过无数辛酸与泪水,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过无数艰辛与汗水。越是风光、越是成功的人,背后越是辛酸的泪水或艰辛的汗水流得越多的人。但是,人们永远只能看到其风光时成功时。

4、不是因为你不喜欢谁的画,谁的画就是最差的。也不是因为你喜欢谁的画,谁的画就是最好的。绘画本身就是没有统一标准和统一尺度的东西,它都是要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的。你不喜欢的有人喜欢,你看不懂的有人看得懂。所以,不管是谁千万别拿个人的观点代表所有人去评价某幅画或某个画家。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代表所有人。

5、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成名是全靠自己而获得的,每个人的成功成名都是七分靠自己努力,三分靠朋友和贵人相助。如果没有朋友和贵人相助,当凭一个人的能力,即使能力再大,也不可能获得成功成名的,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所以当我们获得成功成名时,永远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哪怕一个小小的帮助,我们也要给一个大大的回报。他们需要我们帮助时,我们一定要拉他们一把!

画家黄永玉的名言:

1、不太接近戏剧的人好像天生不喜欢算术的人一样,怎么开导也没有用。

2、天,是怪不得的,天管的事大,他老人家打发什么,你就接受什么,拗他不得。

3、一个历史的变化,政治的拼搏,总是为了人的进步才好;摸不着也要让人看得见;看不见也要让人盼得到。

4、你晓不晓得,人生天地间,自己喜欢自己追求的东西往往是自己的冤家?胶漆临头,蚂蝗缠身,一辈子摆脱不掉

5、孩子跌到,只要不流血受伤,都要让他自己爬起来,有些人家孩子一绊交,回头看看父母才决定哭不哭,这是上天给他的狡猾,做父母的千万不要上当,拖累了自己,也害了子女终身。

6、时光悠忽,几乎喝一声“疾”就过去大半辈子。十分可惜啊!好朋友在一起,总嫌光阴不够。一个人应该努力创造是一回事,当觉悟到应该马上努力创造又是另一回事。尤其不愤的是大伙儿的时光让几个混蛋浪费掉了!—忽然一起老了!痛苦得真令人呼天抢地。

2.关于徐悲鸿的名言警句

1、车多碍辙,船多擦边 2、轻言弃谑最害事。

盖言不妄发,则言出而人信之。苟轻言戏谑,后虽有诚实之言,人亦弗之信矣 花朵凋谢,明年还会再开;青春逝去永远不会再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4、宗教是终身给他人劳作、为穷困和孤独紧压着的人民群众到处蒙受的精神压迫的一种。

5、宁脏勿净。——这是他绘画上的名言。

6、在幸运时不与人同享的,在灾难中不会是忠实的友人。 7、不要在别人的痛苦泪水中去驾驶自己的快乐之舟吧。

当你在行使“恋爱自由”权利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遵守起码的社会公德。 8、我们不应该带着观点来调查事实,而必须用事实业证明观点 9、只要有所事事,有所追求,人就把握住了机运的车轮。

10、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11、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12、一个人如果对待陌生人亲切而有礼貌,那他一定是一位真诚而富有同情心的好人,他的心常和别人的心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孤立的。 1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14、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15、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才不算懦弱。

3.关于“徐悲鸿”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关于“徐悲鸿”的名言警句如下:

1、车多碍辙,船多擦边。

2、轻言弃谑最害事。盖言不妄发,则言出而人信之。苟轻言戏谑,后虽有诚实之言,人亦弗之信矣 花朵凋谢,明年还会再开;青春逝去永远不会再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4、宗教是终身给他人劳作、为穷困和孤独紧压着的人民群众到处蒙受的精神压迫的一种 。

5、宁脏勿净。——这是他绘画上的名言。

6、在幸运时不与人同享的,在灾难中不会是忠实的友人。

7、不要在别人的痛苦泪水中去驾驶自己的快乐之舟吧。当你在行使“恋爱自由”权利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遵守起码的社会公德。

8、我们不应该带着观点来调查事实,而必须用事实业证明观点 。

9、只要有所事事,有所追求,人就把握住了机运的车轮。

10、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11、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12、一个人如果对待陌生人亲切而有礼貌,那他一定是一位真诚而富有同情心的好人,他的心常和别人的心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孤立的。

1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

14、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15、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才不算懦弱。

4.徐悲鸿的座右铭

徐悲鸿先生的座右铭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就是那一句著名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人们一直以为这句话是徐悲鸿本人说的。其实,这是个误会。

这句话并不是悲鸿先生发明的,真正的发明者是曾经与悲鸿先生共过事的张祖芬先生。若想了解张祖芬其人以及这句话的来历,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翻阅一下悲鸿先生的《悲鸿自述》就可以了。

该文曰:“年十九,先君去世,家无担石,弟妹众多,负债累累,念食指之浩繁,纵毁身其何济。爰就近彭城中学,女子学校,及宜兴女子学校三校图画教授。

心烦虑乱,景迫神伤,遑遑焉逐韶华之逝,更无暇念及前途。览爱父之遗容,只有啜泣。

时落落未与人交游。而女子学校国文教授张先生祖芬者,独蒙青视,顾亦无杯酒之欢。

年余,终觉碌碌为教,无复生趣,乃思以工游沪,而学而食。辞张先生。

先生手韩文全函,殷勤道珍重,曰:‘吾等为赡家计,以舌耕升斗,至老死,亦既定矣。君盛年英锐,岂宜居此?曩察君负荷綦重,不能勖君行,而乱君意。

今君毅然去,他日所跻,正未可量也。’又曰:‘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愿受鄙言,敬与君别。’呜呼张君者,悲鸿入世第一次所遇之知己也。”

张祖芬所说的“鄙言”指的就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句话,徐悲鸿先生将张祖芬引以为知己,并终身铭记着这句佳言,将它作为座右铭。

徐悲鸿的名言

让周总理痛哭的科学家:不丢骨气,不忘志气,才能挺起国之脊梁

1968年12月5日,周总理正在中南海怀仁堂接待外宾,突然秘书走了进来,低声说了几句,从容沉着的总理神色大变。

而根据周总理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后来的总理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悲伤大哭。

原来就在这一天,一场飞机失事在北京机场不幸上演,而总理从遇难者的名字里,听到了“郭永怀”三个字。

让周总理痛哭的科学家:不丢骨气,不忘志气,才能挺起国之脊梁

在后来披露的事故现场,人们看见了两具烧焦的遗体抱在一起,当好不容易被分开,大家看见,原来身体的中间有一个近乎完整的黑色皮包,皮包里,装着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

而郭永怀就是为了尽早汇报这份重要数据,才登上了这趟夜航的死亡班机。

郭永怀,是和钱学森并列的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也是中国的 “两弹一星”功臣之一。他的一生,是很多近百年来中国科学家身上铮铮铁骨和奋发上进的缩影:

面对旧中国积贫积弱的落后国情,他们负笈西行,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成为顶尖的专家,但与此同时,他们保留着身为中国人的一身傲骨,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挺直了中国的脊梁。

“不出国就不出国,中国人要有自己的骨气”

国画大师徐悲鸿有一句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说的是为人处世,切忌骄傲自负,但做人于天地之间,不能丢了铮铮骨气。

1940 年 1 月,通过中英庚款录取考试的郭永怀和同批学生在上海集合,准备前往英国学习,但当时英国已与纳粹德国开战,只能取道日本前往英联邦国家。

在他们出发之后,郭永怀赫然发现,自己的护照签证是日本签证,写着:允许在横滨停留3天,上岸观光。

1940年正是抗战如火如荼的年份,万千国民生活在水火之中,郭永怀愤然站起来:不出国就不出国,中国人要有自己的骨气!和同学们走下了即将开航的轮船。

让周总理痛哭的科学家:不丢骨气,不忘志气,才能挺起国之脊梁

前苏联船上1940年留学的郭永怀和同学们

后来几经波折换乘前苏联船只,他们才再次踏上旅途。

一身傲骨的郭永怀,可以说他的一生,一直坚守着中国人的骨气:

当他毕业学成,被著名的美国常青藤名校康奈尔大学聘为教授时,虽然面对着有房有车的舒适生活,他还是说的很明白:

我来贵校是暂时的,在适当的时候会离开。

在康奈尔大学从事学术研究时,因为从事航空工程研究需要查阅机密数据,登记表上需要选择:如果发生战争,你是否愿意为美国服兵役?

郭永怀选择了“不”,但也因此失去了查询机密数据的权利。

而且在表明了回国决心后,郭永怀发现,在当时“麦卡锡主义”盛行的美国,对他的监控突然多了起来,美国政府开始蓄意干扰他的研究,阻挠他的归国计划。

他亲眼目睹了师兄钱学森的遭遇,因为计划回国被关押还被抄家检查,但他不改决心,虽然当时他已经被限制了正常出国访学的自由,但他依旧准备着回国计划。

这一天终于不久后来临了, 1955 年,中美两国会谈达成一致,中国的科学家被允许回国,钱学森踏上了归国的航线,随后的时间里,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流下了眼泪。

他的眼泪,也滴落在烧毁著作的火光里。

让周总理痛哭的科学家:不丢骨气,不忘志气,才能挺起国之脊梁

归国船只上的郭永怀和妻子

一天他的妻子看见,郭永怀一边默默流泪,一边点起火苗,烧掉了自己大部分的科研资料和著作手稿。

他预见到,如果携带这些回国,海关一定会没收,甚至有可能借此把他扣留。

妻子想要劝阻,他只说:那些带不走的,都已经在我脑子里了。

可能妻子不知道,萦绕在郭永怀脑子里的,除了这些科学研究的财富,还有钱学森来信中那一声声的“快来”!

钱学森与郭永怀的通信中盛情描述:我们现在为力学忙,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所来,快来,快来!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这里才是真正科学工作者的乐园!

而根据回忆,在他们登上回国的“克利夫兰总统号”,美国移民局和联邦调查局的人员还真的忽然登船,搜查了所有人的行李,回国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所幸的是,搜查后放行的船只终于起航了,历经曲折的郭永怀在47岁这年回归祖国。

“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曾国藩曾说,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在于树立志气,为之努力,为此他写下家书:

“人之气质本难改变,欲求变之法,须先立坚卓之志。”

回国后的郭永怀,受到毛主席接见时,说了一句话: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事实上,郭永怀成长在中华历史上内忧外患的特殊时期,他和同批的科学家同仁们,经历了全民族奋起抗争的救亡图存,也深深感到科技发展对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

可以说,自少年登上留学的航船,他就已在为自己科技救国的志气而努力,后来用一生的学术成就为这个宏大的命题作了最感人的个人书写。

留学时代的郭永怀,首先进入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

虽说当时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中国学生不如本地学生,但他很快崭露头角,在系主任 J. L. Synge 指导下从事研究,仅用半年时间完成了 “可压缩黏性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 的论文, 比洋人更快拿到了硕士学位。

让周总理痛哭的科学家:不丢骨气,不忘志气,才能挺起国之脊梁

航天工程大师冯·卡门

随后郭永怀进入著名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 (GALCIT), 在航天工程大师冯·卡门的指导下于 1945 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被常青藤名校康奈尔大学W.R. Sears 教授聘请,在康奈尔大学也很快担任教授职位。

在人才济济的顶尖名校康奈尔,郭永怀是航空研究院的3个学术主持人之一,和Sears, Kantrowitz这样的学术巨匠并列,也是大学教授里凤毛麟角的中国人面孔,让他达到这一高度的,是志向之下日以继夜的勤奋。

让周总理痛哭的科学家:不丢骨气,不忘志气,才能挺起国之脊梁

康奈尔时期与其他学术骨干合影

他和师兄钱学森合作,发表专业论文“可压缩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 还通过自己的研究,发表一系列等重要成果, 完美解决了国际学界关于跨声速流动的重大理论问题,为人类突破声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时的郭永怀,凭借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的重大成果而知名于国际学术界。

钱学森后来在1956年发表论文,还将研究成果命名为PLK方法,里面的K,就是郭永怀当时英文书写郭姓的字母。

归国后的郭永怀一安顿下来,马上就与钱学森、钱伟长一起,投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科技研发工作,很快还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等职务,投身于科技育人的一线。

他主办的《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成为了国内力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学刊,刊登传播了大量国内外力学领域的重要科研成果。

让周总理痛哭的科学家:不丢骨气,不忘志气,才能挺起国之脊梁

1960年,钱学森推荐郭永怀参与我国核武器研发的工作,他与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形成了核武器研究的最初的学术领导核心。

可是当时的研究环境非常不利,因为中苏关系破裂,前苏联撤走了所有相关技术专家和技术设备、资料,就是要让中国的两弹工程成为哑炮。

但时代的风云在此际会,和郭永怀并肩作战的,是一批学成归国的科学精英:

王淦昌曾在德国柏林大学获博士学位,彭桓武师从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大师,与郭永怀一起,这3位历经辗转终于实现科技报国梦想的科学家,即将挺起中国脊梁的凌云壮志。

让周总理痛哭的科学家:不丢骨气,不忘志气,才能挺起国之脊梁

试验场上的钱学森与郭永怀

1963年,郭永怀随核武器科研队伍迁到了核武器研制基地,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研发核武器。他们身边是寸草不生的高原戈壁,有时最低气温甚至达到零下40多度,这些年少时代就赴西方国家学习生活的科学家,挺过了身体的浮肿、呕吐、高原反应,日以继夜地测量、计算、实验。

郭永怀曾说,自己从美国带回来两箱唱片,但从没有时间去听过,后来直接全部送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他负责当时九院四大部之一设计部的工作指导, 是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和环境试验的掌舵人,而他提出用特征线法进行了爆轰波理论计算, 并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结果相结合, 从而实现了较为优越的引爆方式。

1964 年 10 月 16 日, 郭永怀在现场见证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破成功,当冲天的蘑菇云拔地而起直上云霄,这一刻也见证了中国科学家攻克难关、科技救国的凌云壮志。

另外对于氢弹, 郭永怀利用了本专业研究,提出了采用航空常用的结构形式, 使弹体重量明显减轻,而他提出要增加性能良好的减速装置, 也保证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顺利试验成功。

此外,1965 年 9 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工作启动,郭永怀还受命参与了卫星本体及返回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成功完成了任务。

让周总理痛哭的科学家:不丢骨气,不忘志气,才能挺起国之脊梁

郭永怀与家人在1960年代合影

可以说,“两弹一星”的诞生,都离不开郭永怀的努力和成果,在这些重大的历史时刻,中国在世界面前挺直了科技的脊梁。

可令人痛惜的一刻突然来临了。

1968年12 月 4 日下午,郭永怀发现了一条重要的实验数据,因为赶时间向北京汇报,他登上了一趟开往北京的夜航航班。

后来有同事回忆,劝郭永怀别太劳累赶夜航,他只回答:

晚上飞不耽误事,飞机上可以打盹,不影响第2天工作。

巨匠就此骤然逝去,周总理为之痛哭,钱学森为之悲伤不能自己:

一个有生命、有智慧的人,一个全世界知名的优秀力学研究专家,离开了人世!

结语:历史的星河,不光有文臣将相,还有引领前进的科学家

曾撰写《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曾说:如果我们不了解过去,就没有多少希望掌握未来。

阿伦写过历史上的文臣将相,可是当虽然他们是如今文史领域热门的创作对象,但我们也要看到,历史的星空上,闪烁光芒的远不止他们,那些推动着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科学家,迢迢银汉之间,也在释放出万丈光芒。

让周总理痛哭的科学家:不丢骨气,不忘志气,才能挺起国之脊梁

比如以郭永怀、钱学森等等为代表的归国科技元勋,他们虽生于忧患,但从科学救国到科技强国,始终选择将个人命运与科学研究与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交织在一起,做研究心存志气,做人铮铮骨气。

所以,当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可以看见:和历史叙述中常见的文人雅客、帝王将相不同,他们虽在历史上没有诗词歌赋,也不是盛衰沉浮,但留下了一股挺起中国脊梁的浩然力量。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