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与孔子的一句名言

时间:2022-05-10 21:5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混沌婴孩 | 评论: 次 | 点击:

写出与孔子的一句名言

1.写出孔子的一句名言(语文)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

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

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7、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

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

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

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1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8、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2、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23、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

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24、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25、见得思义。 解释:意思是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26、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2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28、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2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

2.写出对孔子一句名言的思考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3.请写出孔子有关学习的一句名言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朝闻道,夕死可矣。

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0.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写出与孔子的一句名言

孔子家语:经典名言20句,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是一本关于孔子及孔门弟子言行的资料汇编。由于资料涉及的内容广泛,一直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必备书籍。

孔子家语:经典名言20句,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孔子家语》一共二十七卷一百三十一篇。然而,到了唐朝流传下来的本子只剩下十卷四十四篇。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撰写《中庸章句》时,曾经多次引用《孔子家语》中的资料。他的这一举动,大大提升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孔子家语》并不是只有儒家思想,还兼容了道家、法家的一些思想。

本文撷取书中经典名言2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孔子家语:经典名言20句,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

芝兰生于森林,不会因为无人欣赏而不散发芬芳;

君子修养德行,不会因为贫穷困难而不恪守节操。

点评:孔子认为齐桓公的称霸之心,是他困顿于曹卫时产生的。越王勾践的称霸之心是困顿于会稽山上时产生的。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

细小的水流若不堵塞,

终究会变成大江大河。

点评:孔子认为嘴巴是灾祸的大门,要谨言慎行。

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

知道却不做,

不如不知道;

亲而不相信,

不如不亲近。

点评:孔子的弟子孔蔑问老师如何为人处世。孔子告诉他「知道就要做到,亲近一个人就要选择相信他。」

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

船只没有水,

就不能行进;

水没入船中,

船就会沉没。

点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君子以行动说话,

小人以舌头说话。

点评:颜回问孔子「君子和小人有时候会说相同的话,如何分辨呢?」孔子回答说「君子以行动说话,小人只是在说空话。」

丹漆不文,白玉不雕。

丹漆不靠别的颜色,自然鲜亮;

白玉不用经过雕饰,自然宝贵 。

点评:本质好,则无需修饰。

美功不伐,贵位不善,不侮不佚,不傲无告。

有功劳而不夸耀,

居高位而不欣喜,

不贪功也不慕势,

不在无告前炫耀。

点评:「无告」指的是那些无依无靠的人。

孔子家语:经典名言20句,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

君子赠人钱财,

不如赠人良言。

点评:齐景公想聘用曾子为官。然而,曾子拒绝了。齐国上大夫晏子就对曾子说「我有良言相劝。做官就要选对君主,修养德行要选对方向。这些都不能有错,要谨慎。」曾子把晏子的话又跟孔子说了一遍。孔子说晏子就是君子啊。

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想要静止下来,可风却一直不停;

孩子要赡养父母,可是父母不在了。

点评:孔子告诫弟子们要及早孝敬父母。

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

距山十里远,

蟪蛄的叫声,

还响在耳边。

点评:孔子对弟子宰予说为政的人要谨慎听取意见。

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骄人。

不要因为自己不能做,就怀疑别人;

不要因为自己可以做,就炫耀于人。

点评:孔子告诫弟子孔蔑的话。

不足生于无度。

不知道满足,

是因为无度。

点评:知足者常乐。

持满而能久者,未尝有也。

完美而能持久的,

是没有听说的事。

点评:孔子认为事物完成后还会变化,这是规律。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

少年时不学习,

长大了无才能。

点评:孔子曾言「君子有三思」。少年时不学习,长大了就没有才能;老年时不担负教化责任,死后就没有人怀念;富有时不帮助别人,等贫穷了也受不到别人的帮助 。

吾闻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

我听说与人交往,

他的长处要推崇,

他的短处要避开,

所以才能够长久。

点评:孔子将要出发。天气下起雨来。孔子的车上没有车盖。弟子们说子夏有个车盖。孔子说「子夏看重财物,还是算了吧。」

孔子家语:经典名言20句,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所谓礼不下庶人者,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礼,故不责之以备礼也。

所谓礼仪不对平民施行,

是因为平民多忙于劳作,

没有时间充分完成礼仪;

所以才不责成做到完备。

点评:孔子曾言「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人们多以为孔子有轻视平民的意思,其实并非如此。孔子说因为平民忙于从事生产劳作,没有时间去完备礼仪。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与贤良的人住在一起,

如同进入香草的房间,

久了就闻不到其香气,

因为已经被他同化了;

与不贤的人住在一起,

如同进入卖鱼的铺子,

久了就闻不到其腥味,

是因为也被他同化了。

点评:近朱则赤,近墨者黑。

有其德而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而无其行,君子耻之。

有品德却没有相应的言行,君子引以为耻。

有言辞但是没有付诸行动,君子引以为耻。

点评:君子表里如一,小人口是心非。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震。

空的时候,

是倾斜的;

适中之时,

是端正的;

满的时候,

就会倾覆。

点评:孔子认为世上没有满了而不倾覆的事物。

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恶,若己受之。

称赞别人的优点,就好像自己也存在那样的优点;

评价别人的缺点,就好像自己也存在那样的缺点。

点评:孔子认为君子无时无刻都提醒自己要谨慎行事。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