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班级口号
时间:2022-05-11 02:5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澎湃新闻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法语班级口号
1. 求大学班级口号,我们是学德语的
最好再具体点儿,比如你们是哪一级,几班,希望口号是什么方面的(励志的?团结的?搞笑的?),这样也比较容易想,对吧。
还真难,我给你找了几个,你看看吧:
1. Wir können alles, außer Hochdeutsch.这是巴符州的Slogan,挺搞笑的,意思是我们什么都会,就是不会标准德语。
2. Draußen und drinnen – wagen und gewinnen.这是不莱梅州的,大概意思是爱拼就会赢吧,这个挺积极向上的哈。
3. Frisch, fromm, fröhlich, frei!一个运动的Slogan,意思是朝气蓬勃的,虔诚的(善良的),开心的,自由的。你们可以把词替换。几个短词朗朗上口,小舌音很有魄力~
2. 小学生运动会口号、队形、创意、班级代表法国队
口号:303,303,我们非常不一般
队形:拍成三个矩形入场,每个矩形穿着红白蓝颜色衣服,代表法国国旗
创意:全班一起制作一个纸质的或者用废旧饮料瓶搭成的巴黎铁塔,抬着入场,并播放马赛曲。
法兰西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语:the French Republic),简称法国(France),是一个本土位于西欧的半总统共和制国家,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区。
法国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东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接壤,南与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本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边形,三面临水,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
法国从中世纪末期开始成为欧洲大国之一,于17~18世纪路易十四统治时达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之后,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先后经历两次帝国和三次共和国,国力于19~20世纪时达到巅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当时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20倍,成为20世纪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二战后,建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58年被夏尔·戴高乐建立的第五共和国所取代。在漫长的历史中,该国培养了不少对人类发展影响深远的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此外还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遗产。
法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国民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欧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申根公约和八国集团成员国,和欧洲大陆主要的政治实体之一。
3. 小学生运动会口号、队形、创意、班级代表法国队
口号:303,303,我们非常不一般 队形:拍成三个矩形入场,每个矩形穿着红白蓝颜色衣服,代表法国国旗 创意:全班一起制作一个纸质的或者用废旧饮料瓶搭成的巴黎铁塔,抬着入场,并播放马赛曲。
法兰西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语:the French Republic),简称法国(France),是一个本土位于西欧的半总统共和制国家,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区。 法国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东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接壤,南与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
本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边形,三面临水,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 法国从中世纪末期开始成为欧洲大国之一,于17~18世纪路易十四统治时达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之后,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先后经历两次帝国和三次共和国,国力于19~20世纪时达到巅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当时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20倍,成为20世纪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二战后,建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58年被夏尔·戴高乐建立的第五共和国所取代。
在漫长的历史中,该国培养了不少对人类发展影响深远的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此外还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遗产。 法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国民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欧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申根公约和八国集团成员国,和欧洲大陆主要的政治实体之一。
4. 有没有什么加油的各国语言口号
下面提供一些篮球赛用加油口号:
“加油”类(括号里是发音):
英语:Come on!(kang'mu'ang)
日语:顽张って!(gang'ba'dei)
韩语:노력해!(huai'ting)
西班牙语:Vamos!(wai'meng'si)
德语:Angehen!(ang'gei)
法语:Viens one!(wei'jiu'wang)
瑞典语:Kom i gång!(kuo'mi'po)
“打败他们”类:
英语:Defeat them!(di'fei'te'zan'mu)
日语:彼らを打ち负かします!(a'li'lao'ou'ji'ma'ka'xi'ma)
荷兰语:Verwerping zij!(zei'wei'er'bing'san)
挪威语:Nederlaget seg!(ni'er'nao'di'sai)
意大利语:Sconfitta loro!(si'gou'fei'da'luo'luo)
葡萄牙语:Derrota lhes!(luo'dei'lua'li'qiu'shi)
生僻语言类(无发音):
越南语:Tiếp tục Đến!(加油!)
印地语:** योद्धाओं के वर्ग !आगे जाएँ !(**班的勇士们!前进!)
阿拉伯语:فوز عادل امام أعين!(胜利就在眼前!)
法语非洲:旧日帝国的最后堡垒
前些日子,法国前总统萨科齐被法国警方拘留,理由是涉嫌在2007年的总统大选中接受了来自当时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政治献金。事实上在萨科齐当选总统后,法国与利比亚的关系的确急速升温。萨科齐于五月当选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此后不久他就出访利比亚并且促成了法国与利比亚之间跨经济、军事、文化交流等各领域的合作协议。卡扎菲更是在当年年底历史性地访问法国:他上次访法已经是三十四年前的事情了。这次调查也使得法国与非洲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重新浮现在舆论的视野中。为什么法国如此重视与非洲国家关系的发展呢?许多国人都对法国现在的实力有所疑问,与传统大国美俄以及上升中的中国相比,法国和英国更像是旧时代的明日黄花。尤其是法国,其在二战中早早投降一事更是成为全世界人民茶余饭后调侃的对象。现在国人对法国的印象也停留在奢侈品、美食、巴黎的街道等刻板印象上,完全看不出法国哪里有个大国的样子。要理解法国国际地位的支撑点,就必须关注法国和非洲大陆的关系,可以说非洲是法国这个旧日帝国最后的堡垒。
卡扎菲于2007年12月访问法国时与萨科齐的合影
前进,非洲!
二战前法国与非洲关系的主轴就是法国的殖民扩张以及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的建立。法国大革命前旧王国建立的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领土主要集中于新大陆以及印度:加拿大的魁北克,印度的本地治理以及法国散布在加勒比海的海外省都是第一殖民帝国的遗产。但是随着法国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以及七年战争中的失利, 法国在印度以及北美的几乎所有殖民地都被英国夺取。到大革命前夜,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已经基本湮灭。而法国第一次尝试染指非洲则是大革命战争时期拿破仑进军埃及以期切断英国与其殖民地的联系。1830年法国占领了阿尔及尔,正式吹响进军非洲的号角。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已经完成了其对几乎半个非洲的殖民占领,法国也成为了当时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
获得了黎巴嫩以及叙利亚达到面积最大的1931年的法兰西殖民帝国,黑色部分是法国本土以及海外殖民地。非洲部分被分为了北非保护国、阿尔及利亚、法属西非(A.O.F)以及法属赤道非洲(A.E.F)几个部分
但是英法两大殖民帝国对待殖民地的管理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作为传统海权以及商业帝国的英国视殖民地更多地为自己的原材料供应地以及商品倾销市场,盎格鲁-萨克逊化仅仅发生在原生文明落后的大洋洲以及北美洲,是伴随着对当地土著的虐杀带来的副产品。在诸如英属印度或是南非等地英国采取的则是间接统治的方法,与地方精英合作,并不谋求建立一套全新的系统。典型的就是英国在印度采取的与土邦精英共同统治的方式,粗俗点说就是找狗腿子。历史书上说晚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在华利益的代理人,我国彻底沦为半殖半封社会,就是典型的间接统治。总之英国只要求殖民地政府稳定地提供原材料以及消费英国的工业制成品,并没有什么同化殖民地人民的想法。
但是作为传统陆权的法国则代表了另一种殖民思维:直接统治。法国不光希望从殖民地获得商业利益,更是希望将殖民地人民全部变成法国人。此举从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宣布阿尔及利亚成为法国的三个省(阿尔及尔、康斯坦丁、奥兰)的行为中就可以看出,要知道当地可是有着强大的伊斯兰和阿拉伯文化传统。与英国不同,法国在其殖民地推行的是一套统一的全新的管理系统。不管是在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马达加斯加或是印度支那,法国的殖民管理系统都是同一套,少有英国那样的因地制宜以及与地方精英合作。这样一套强调统一以及同化的系统为法国殖民地带去的就是激烈的法国化进程。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法国文化在殖民地获得了压倒性的统治地位。同时整个殖民地政府以及官僚系统几乎全部由法国人组成,被殖民地人民只能在政府的底层找到一些职位。在这一套巴黎指挥的中央集权的殖民体系下,法国文化在文学、语言等多方面开始了对殖民地原生文化的清洗与替代。
法国文化的渗透
这一套殖民同化系统的急先锋,自然就是法语了。1871年第三共和国建立之后,共和国政府在法国国内开始推行以基础教育为支撑的标准法语推广运动。“说法语,做文明公民”(Parlez français, soyez propres citoyens)成为当时的口号。同样的运动自然在法国的非洲殖民地也展开了。需要注意的是,十九世纪中下旬对于西欧各国来说都还只在本土普及基础教育的阶段,对于殖民地的基础教育普及自然不会有很大的力度。此时殖民地人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不能用我们今天对于基础教育的理解来直接套入。但是即便是这样,法国对于同化殖民地民众的努力也已经凸显。时任法国总理茹·费理(Jules Ferry)在法国国内推行义务教育的同时,于1883年在阿尔及利亚,法国最老牌的殖民地,建立了纯法语的基础教育系统,从源头上排斥阿拉伯语。在1892年发布的教育大纲中更是明确指出:“阿尔及利亚当地教育系统存在的意义,就是传播我们的语言(法语)。”到1916年阿尔及利亚共有四万名穆斯林学童在仅以法语教学的教育系统中就读,约占阿尔及利亚适龄儿童总人口的5%。虽然看起来并不是很多,但是考虑到当时基础教育落后的情况,已经是很惊人的数据了。突尼斯的情况或许可以更好地展现法语对于当地基础教育的渗透。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1914年一战爆发前夕,突尼斯的公共教育预算从十二万法郎快速增长到四百二十四万法郎,其中的大部分都被用来在突尼斯建立一套全法语的教育体系。这一套体系在与突尼斯传统的穆斯林经学院的竞争中也取得了上风的。1913年的数据显示,突尼斯的公共教育体系中共有三万六千余名学生,其中大部分是穆斯林学生。而同一年突尼斯经学院中则只有两万三千余名学生。在法属西非、赤道非洲以及马达加斯加也是同样的情况。
即使是在阿拉伯语教学中,法国政府也力求清除阿拉伯特色。1905年于阿尔及尔出版的教师教学手册,标题是《阿拉伯口语准备教程》,下方专门注明“不使用阿拉伯字母的图像教育及直接教育法”以及本手册“符合官方政策”
而这一套基础教育系统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得被殖民人民中的精英能够熟练地掌握法语,进而让他们到法国继续他们的高等教育。正是因为这样,与英国不同,法国政府很少在殖民地建立大学。除了在阿尔及利亚在1909年建立了阿尔及尔大学以及散布在非洲的几所培养底层殖民地官员的师范学校外,法国从没有在殖民地设立过大学,大部分殖民地精英想要获得高等教育都必须前往法国本土。通过这样的一套向巴黎集中的纯法语教育系统,法国保证了其对殖民地人民的文化同化。这些殖民地精英中包括了一大批日后各国的最高领导人,比如塞内加尔首任总统利奥波德·桑戈尔(Léopold Senghor)以及首任突尼斯总统哈比卜·布尔吉巴(Habib Bourguiba)都是在巴黎完成了他们的大学教育。正是因为这样,法国在这些殖民地精英中建立起了对法语以及法国文化的认同。桑戈尔本身是一名著名的以法语写作的诗人,使用的法语精准而优美。与英国主导成立的英联邦不同,法国的同类型组织法语圈国际组织虽然总部在巴黎,但却是由前殖民地精英发起的。在发起者中就包括了桑戈尔和布尔吉巴。时至今日,许多前法国殖民地依旧把法语作为唯一的官方语言,其中极端的例子就是塞内加尔。塞内加尔本国人口中仅有30%的人口使用唯一的官方语言法语,而全国93.5%的人口使用的沃洛夫语则并不是宪法规定的国家官方语言。同样地在马格里布三国(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虽然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及柏柏尔语,并没有法语,但是实际上法语是行政以及教育系统使用的语言,三国分别有32%、40%以及64%的人口使用法语。摩洛哥和突尼斯都给予我国公民免签待遇,去两国旅游根本不需要学习阿拉伯语,因为法语通行,然而法语却不是两国的官方语言,可以说是法国的殖民体系创造了这种魔幻现实主义。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机场,法语和阿拉伯语并列
法国殖民主义在后殖民时代的延续
出于陆权的殖民思维,战后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从来没有像英国一样主动退出某某殖民地。整个第四共和国短暂的历史就是与各个殖民地的斗争史:法属印度支那、马达加斯加、阿尔及利亚。最终阿尔及利亚战争拖垮了第四共和国。戴高乐的第五共和国虽然认可了前殖民地的独立,但是背后并没有放松对前殖民地的控制。基于前殖民地精英对法语以及法国文化的依赖,法国在后殖民时代依旧保持着对前非洲殖民地极强的控制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虽然法国本土已经弃用法郎,但是非洲依旧有14国的官方货币是法郎。其中塞内加尔、科特迪瓦、马里、贝宁等八国使用西非法郎。加蓬、刚果(布)、喀麦隆等六国使用中非法郎(其中包括此前为西班牙殖民地的赤道几内亚)。两者由法国政府在战后的1945年分别在当时的法属西非以及法属赤道非洲发行。这些国家独立后依旧保留了西非经济共同体以及中非经济共同体以及各自的法郎。 西非国家中央银行设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而中部非洲国家银行则设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西非法郎和中非法郎对欧元(之前是法国法郎)汇率一致且固定,由法国财政部担保。因为汇率由法国担保,这些国家必须将自身外汇储备的一部分储存在巴黎的法国金库中。同时西非及中非各国的货币政策也是由两个中央银行与法国央行协商后制定的,可以说没有法国的首肯,所有这些国家都不能独立自主地制定货币政策。进入新世纪以来,西非法郎和中非法郎在非洲承受着越来越多反对的声音,许多年轻人都将其视作法国在非洲的殖民残余以及干扰非洲民主化进程的手段。
青色代表西非法郎区,橘色代表中非法郎区,两者加起来共占了撒哈拉以南非洲16%的人口以及10%的国民生产总值。这些地区就是法国企业的后花园
同时法国至今依旧是非洲宪兵,在过去的十年间,法国三度军事干涉了西非事务。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是2013-2014年对马里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发起的军事行动。法国现在在非洲大陆的十一个国家保持有驻军,其中在塞内加尔、加蓬以及吉布提保持了三个永久军事基地。在马里的反伊斯兰恐怖主义行动以巴尔赫内行动的名义延续到了现在并且扩展到了布基纳法索、乍得、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尼日尔五个前法属殖民地,总部设在乍得首都恩贾梅纳。
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图,红星标出的是法国在西非各国的驻军营地,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加蓬首都利伯维尔以及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则建有三个海外军事基地
结语
现在的法国依旧是中美之后的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非洲的前法国殖民地为诸如道达尔和阿海珐在内的法国诸多企业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港湾 。可以说依靠着法国独特的同化性殖民政策,法国至今依旧得以对其非洲前殖民地保持超强的控制,法国也因此得以保持自身一定的经济活力。也正因为如此,法国一直将西非和北非视作自己的后花园,这次萨科齐的丑闻可以说一点也不令人惊讶。我国在非洲的布局也尽量绕着法国控制的西非和北非走,主要集中在埃及、肯尼亚、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前英国和葡萄牙殖民地。根据我国海关2017年发布的数据,中国在非洲的前十大贸易伙伴国中,只有阿尔及利亚、刚果(布)以及摩洛哥三个前法属殖民地。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也刚好和法国控制的西非错开。2018年年初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其中一项成果就是促成国家开发银行以及法国开发署在非洲的合作。其中更是包括了中法在上文提到的巴尔赫内行动中的反恐军事合作。与盎格鲁-萨克逊国家不同,法国是西方国家中最积极地在非洲与我国展开合作的国家。理解法国对非洲的殖民历史以及持续至今的控制力对于理解法国现在的国际战略以及国际地位都是至关重要的。
2013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总交易额达到一千五百亿美金,而法国以六百亿美金的数据排在第三,仅仅比美国的七百二十亿少一点而已。更重要的是法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额在2012年仅有二十一亿美金,和我国的二十五亿美金处在同一水平,远低于美国的三十七亿,更不要说英国七十五亿美金的投资了。这一些都是基于法国对法语非洲的控制力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