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理能力名言

时间:2022-05-11 03:1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语文梦工厂 | 评论: 次 | 点击:

自理能力名言

1.关于自理的名言

1、百学须先立志。出自:朱熹语录。

译为:在一百个学业上,都必须以立志为先。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后汉书

译为: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可能会得到老虎的儿子。

3、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出自:《孟子》

译为:不用圆规和矩尺,就成不了方方圆圆。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自:刘彝《画禅室随笔卷二》

译为:读万卷的书,就好比走了万里的路。

5、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

译为:做了很多不讲义气的事,一定会受到惩罚。

6、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出自《礼记》

译为:做预先的打算就会成功,事情不做预先的准备,就会不成。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

译为:要想工具做好一件事,就得先把工具变锋利。

8、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译为:差了一毫厘,就错了一千里。

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译为:不知道庐山的真实面目,只是自己在这山中。

10、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出自《北齐书》

译为:大丈夫宁愿成为玉碎掉,也不会了完全而做瓦片。

扩展资料

人们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一般包括:在生活上能自已处理日常生活琐事,比如说做饭吃饭,卫生,购物,学习等等。在人际关系上能处理好人事关系,独立处理一些事务。在心态上能独自承受各种压力。在学习上能独立思考,独立理解。

使孩子树立生活自理意识。这是从思想上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起点。要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首先必须使孩子树立一种自理意识,让他懂得,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让他人代劳是不光彩的。有了这种自理意识,才能促使孩子自觉行动起来。

2.小学生自理能力名言名句

0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02、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0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04、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05、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06、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幺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07、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0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09、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10、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11、人生伟业的建立 ,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2、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1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4、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5、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6、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17、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18、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幺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19、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0、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21、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22、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23、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24、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25、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6、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27、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28、失败是什幺?没有什幺,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幺?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29、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30、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1、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2、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3.劝孩子要自理能力强的俗语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

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人,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钱三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4.关于自制力的格言与故事

名人的自制力故事:德国音乐家巴赫从小非常喜欢音乐,很想去汉堡听一位管风琴大师的演奏。

可巴赫住的地方离汉堡有90多里路,穷孩子没钱坐车,只好带上干粮徒步上路。走累了在田野里休息一会儿,天晚了在农舍屋檐下的草堆中睡上一夜……为了听演奏会,他经常这样步行往返,是自制力支持他走完全程!宋庆龄的父亲很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一日风雨交加,他带着孩子们去上海龙华,这次可不是参观古刹,而是让他们放下雨伞在古塔下淋雨。他说:“你们看,这座塔千余年来不怕风雨,为什么?因为它基础牢固,骨架紧密。

你们也要从小打基础练骨架。现在我们一起比赛,绕着宝塔跑六圈,看谁不怕苦、跑得快!”说罢带头跑起来。

孩子们在泥泞中跌倒了,他叫孩子们爬起来再跑,坚持到底……可以这样培养自制力:1、换个环境:以看书为例。例如,家里如果没有专门的书房,我们往往会在卧室中放有书桌,于是,往往从坐在书桌边,到移到就在边上的床辅上,再从坐着看书,到躺着看书,再一会儿就十万分的困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靠给自己强调读书目标、强调再坚持都已是劳神的事,而且往往也难奏效,因为我们找出一个理由说应该坚持,但很可能马上可找出三个理由说该休息休息了。所以,不如换个环境,到客厅,或是办公室不远就到办公室……,总之,换个能让自己精力投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你的精力可投入于学习,而不是投入于说服自己去学习。

2、增加学习的紧迫感与乐趣:当今世界是个知识爆炸的世界,即便是研究一个专业方面,我们都需要花不少精力跟进迅速发展的社会,而它离不开我们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而且,学习也带来了不少乐趣,因为它使你在越来越多的事情上更加得心应手,也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这些都会提升自身的满意性,从而带来快乐。

当然,能力上的提高也可能带来越来越好的收益,而且通过能力提高带来的收益是更为可控与踏实的。所以学习是紧迫的,也是快乐的。

3、我们往往会体会到,如果一个学习任务是没得商量的,我们的精力往往就觉得充沛起来了。因此,我们要让这一学习任务没得商量,不妨通过报考认证考试或是将你的学习计划公之于众,通过这些外部的力量给自己些压力,从而转为动力。

自制力就是自我克制的能力。人的克制能力的优劣能够决定人的心理品位、健康状况、智能的发挥程度。

人的自制力虽然带有先天性,但后天的影响、教育、自身修养更为重要。自制力的培养跟其他能力的培养一样,应该是越早越好。

自制力的培养可通过疏导、诱导、练习、强化等四个环节进行,它们是不可分割,融为一体的。一、疏导疏导的目的在于避免和消除学生因情感失控而造成冲动、滋事的诱因。

此方法尤其对下列这些学生更为重要。(一)先天性自制力低下培养这类学生的自制力很困难。

费时长而又收效慢。疏导的方法是:A.爱心熔解法,即用教师、同学之爱心去熔化这些学生的硬“疙瘩”。

教师应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身体、生活,关心他们的人际关系;要多与他们谈心、问寒问暖,同时要教育其他学生亲近他们,谅解他们,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使他们没有或少生“火爆”。B.转移目标发泄法,即当他们发脾气时,教师巧妙地转移其锋芒,避免其碰撞或危害,教师可先慰后拖再解。

C.运动消气法,即用体育运动来释放人体里面的积余热量消耗富余精力,起到健身炼志的好作用。据观察,人经历了一场强体力活动后,三天内都会比较心平气和。

D.饮食选择法,即取舍某些食物,如烟、酒、辣椒类能升高人的血压、心跳加速、兴奋不已,自制力也因此降低,故应不沾或少沾为妙。(二)内分泌失调型对这类学生疏导与先天性自制力弱的学生有好多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主要是:A.要结合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B.对那些失去亲人的学生献爱心更为重要,应多安慰他们。

C.游戏或文娱。如果是小学生,可让他们(和老师一起更妙)进行捉迷藏、瞎子摸象等游戏。

D.进行青春期卫生教育、性教育,搞好男女生之间的团结都是很必要的。(三)其他类型1.独生子女综合症这类学生较普遍地带有如下特点:专横、任性、固执、自尊心太强,自我意识太浓,过分自信、自理能力差、不能吃苦等。

培养这类学生的自制力首先要结合家庭教育,取得家庭的支持。因此必须多家访、办家长学习班。

有条件的话让学生到学校住宿,过集体化生活,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其次是要教育他们及早确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并为之拼搏追求;第三是进行挫折训练,让他们经受困难、挫折的磨练;第四是进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2.靠山效应、自身优越辐射型靠山效应型是指学生的家长或其他亲属当了干部或有殊荣或是“金神爷”,学生因此而产生洋洋自得、目空一切,他们大多天不怕地不怕,不接受老师的管教,学习不努力,稍遭批评,便会怒目相向。

对这类学生的教育第一要进行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第二是请有地位有威望的人协助教育;第三是要消除他们自身的优越感,劝告家长们要限制他们的一些无理要求,注意他们的朋友类型。万一他们受到批评处分,家长要协助,不要袒护。

5.自理能力很重要作文

自从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就有了很大的感触。

她就像一盏我生活中的启明灯,它让我知道了:如果要在社会上立足,不仅需要聪明的头脑,还要有生存能力。假使没有了自理能力,那会是多么得可怕! 鲁滨逊一个人在孤岛上生活,食物很少,连活下去的条件也不够。

在这环境下,没人能够生存下来,但是,鲁滨逊做到了。他还从野人的手里就出了一个俘虏,叫他“星期五”。

这令我不禁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估计没人能做到。二十一世纪的儿童,几乎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快活日子,这跟鲁滨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一个人能在这么恶劣的情况下活得很好,那我们呢?我们也行吗?很多同学连倒垃圾、打扫卧室、擦窗这些最最基本的劳动活都不会干。 我们应该深刻地检讨一下。

我们有多少该做的不会做?有多少该会的没能学会?假如你连整理书包都要父母来帮你,那你一定要抓紧了。父母不会一辈子都和你生活在一起,你终究是要长大的,是要学会独立的。

而家长也要放手让孩子做,不要让他在呵护下成长,这样的人是没有用的。不然的话,这可不是丢本子的事了,而是会对你未来有很大影响的! 我们真应该向鲁滨逊学习学习,学习他顽强的意志和超强的自理能力。

既然我们这些都能做到,“何乐而不为”呢?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让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顺利!环球旅行、冒险这些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现实!就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6.劝孩子要自理能力强的俗语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

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人,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钱三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自理能力名言

古代哲理名言分类汇编:美德篇

第一节 清水涟漪,香远益清

父母唯其疾之忧。

【句源】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出自】《论语·为政》。

【句意】父母最担忧的是子女生病。

佳句赏析

乍一看来,令人费解,为什么说父母为儿女的疾病担忧就是孝呢?稍加体会,就会发现圣人果真和平常人不一样,他的回答深刻而精妙。

如果你能真正体会到孩子生病时父母那种担心、慌乱的心情,你便会懂得什么是孝,怎样才算尽了孝道。这种心境只有当自己为人父母时才能体会,当你恨不得代替儿女承受病痛的折磨时,你便会想到自己父母曾经的付出。如果对父母能付出当自己儿女生病时那种程度的关心与担忧,才算真正尽了孝道。

当然,如果我们把这句话理解成:既要保重自己,又要关心父母的健康,也许更全面一些。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句源】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出自】《论语·里仁》。

【句意】父母在世,子女就不应该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佳句赏析

现在看来,并非只要父母还健在,儿女就不能离家求学、创业,只是说,父母年迈没人照应,子女远游他乡时必须把父母安顿好,让父母衣食有着,这便是孝子之道。

离开了父母,不在父母面前尽孝,虽然对父母有所安顿,让父母衣食无忧,但仍要时时刻刻牵挂着父母,将对父母的爱心与孝心深系于怀。父母的衣食、起居、心情都应该是儿女牵挂在心的,不要让牵挂成为父母对儿女的单相思。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无论是身体还是心态都大不如从前,眼睛花了,腿脚不灵便了,甚至一些平常小事他们都觉得自己做不好了,此时,儿女便成了他们可以依靠的大树。

即使儿女认为走出家乡做出一番成绩才能更好地孝顺父母,也应当在出远门时,安顿好父母,让父母有所养。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句源】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出自】《论语·里仁》。

【句意】(子女)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应该婉转地劝告。见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父母采纳,仍然要尊敬父母,不违逆对抗,继续为他们操劳而不怨恨。几:轻微,婉转。劳:操劳。

佳句赏析

曾有人说,天下有不是的子女,无不是的父母,其实也不尽然。无论是子女还是父母都会犯一些小的错误。作为一个孝子,对于父母的过错要尽力劝阻,如果父母不听劝导,即便是他们的错,子女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同父母争辩,而不应该口不择言地说一些伤害父母的话。

父母总以宽广的心胸包容着儿女的一切,那么父母有了过错,做子女的更应以感恩的心去体谅父母,包容父母的过错。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句源】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论语·里仁》。

【句意】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佳句赏析

如果这是一份答卷,你可以得到多少分?(1)父母的年龄是多大?(2)父母的生日是哪天?(3)父母穿多大号的鞋?(4)父母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5)父母吃剩下的饭菜你能吃下去吗?(6)父母身体健康吗?(7)如父母患病,所患何病、吃什么药、怎样吃?(8)如果你跟父母住在一起,那么你常陪父母聊天,和他们谈心吗?(9)你常常抱怨父母没本事吗?(10)父母不高兴时,你会哄他们开心吗?

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在这些问题上有所反思,有所感悟。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而我们报答他们的太少。正如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中所言:“有一些事情,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回报父母,一定要抓紧!趁父母健在的光阴,不要来不及报答时才想到要报答。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句源】“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出自】《论语·为政》。

【句意】(对父母)和颜悦色,很难。仅仅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食,让父母先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是孝了吗?色:脸色。难:不容易。馔:意为饮食、吃喝。

佳句赏析

其实,仅仅替父母做事,将佳肴奉上,不一定就是做到了孝。态度决定一切,儿女下班回家,疲惫不堪,而父亲吩咐倒杯茶给他喝,做儿女的茶是倒了,但端过去时,沉着脸,将茶杯在桌子上重重一搁,用生硬的语调说:“喝吧!”父母见到儿女如此态度,将作何感想?

孝敬,孝敬,要做到由内而外的敬,才能算是孝。中国有句古话“久病床前无孝子”,对父母尽孝可能会给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带来极大的拖累,但谁都会在时光的流逝中逐渐衰老。如果父母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即便儿女心中孝顺,有时也难免流露出厌烦的神色,此时,父母心中的滋味恐怕难以言说。一方面为拖累了儿女而心中难过,另一方面便是对儿女隐隐的失望。

孝要表现在态度上,心中孝,态度敬,不要对父母感到厌烦,儿女欠父母的恩情一辈子都还不完。想想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或许你的心中就不会再有任何怨言。

事父母能竭其力。

【句源】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出自】《论语·学而》。

【句意】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

佳句赏析

自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呵护着,不让受半点委屈。小时候,过着皇帝、公主般的生活;长大成人,即便无法成龙成凤,但也永远是父母掌心里的宝,在父母面前永远都可以如小时候一样撒娇、任性。无论我们做错什么,父母都会原谅。然而如今,又有多少人会尽心竭力地去照顾父母?要知道,上了年纪的父母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保证,更需要心灵上的关怀。

孝敬自己的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不分时间与地点!绝不能因为追求自己的快乐而埋没了良知,留下一辈子无法弥补的遗憾!侍奉父母,不但尽力更要尽心。父母之恩,要用一生回报。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句源】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万章上》。

【句意】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除使人忧愁的事。

佳句赏析

所有的语言都不能表达父母所赐予我们的生命,赐予我们的爱。父母就是最爱你的人、永不小看你的人,是那夏夜为你赶走蚊虫的人,是那黄昏路旁翘首盼你归的人。

对一个有孝心的人来说,孝顺父母,使父母能安度晚年,自己的内心才能得到安宁。而后,你才能全心全意地专心去深造自己的学业和开拓自己的事业。孝顺父母,你才可以在心理上获得平衡,得到安慰,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感到孤单、寂寞。

父母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主心骨,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孝顺父母,父母喜至心生,我们何忧?!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句源】所谓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孝养》。

【句意】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与爱心,不在于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

佳句赏析

一个人孝敬与否,关键看他是否有真诚的心意,不能光看他的外在表现。如果只为了博得美名而去孝敬父母,那就与孝的精神完全背离了。

然而,今天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用自己的内心去孝敬父母呢?在物质上,你可以给父母一幢别墅,一笔财富,一些精美的礼物,可你想过没有,父母最需要的是你的陪伴与关爱。其实尽孝很简单:如在外的游子时常给家打个电话,多报些平安,多跟父母聊聊;或者把看电视的主动权交给父母,陪他们一起看最喜爱的节目;抑或在饭后陪他们散散步……只要你细心,生活里处处有孝的踪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句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唐·孟郊《游子吟》。

【句意】谁说像小草一样的些微孝心,能够报答如春天阳光般的母爱呢?

佳句赏析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大,父母的脸庞也从年轻变得衰老,头发从乌丝变成白发,动作从迅捷变为缓慢了。当我们咿咿呀呀学舌、跌跌撞撞学步、懵懵懂懂明事的时候,父母总是叮嘱我们。当时听腻了的唠叨现在回想起来却是绵长的挂念和关怀。而现在父母老了,我们是否能照顾好他们呢?

其实,父母对我们的要求真的不多,也许我们一句随意的问候,煮一顿再普通不过的晚餐,睡前帮他们盖盖被子,天冷帮他们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让他们感到很欣慰。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侍奉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

父母之爱是最真诚、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如同春天里的阳光对待小草那样,是永远报答不完的。

经典名句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句意】(在舜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不可以做儿子。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句意】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句意】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句意】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句意】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句意】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句意】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句意】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句意】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句意】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句意】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的父母。

天地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句意】天地是从人类开始的,父母是人类的本源。

务本莫贵于孝。

【句意】致力于根本莫过于孝。

孝,德之本也。

【句意】孝道是道德的根本。

人之行,莫大于孝。

【句意】人的品行中,最重要的是孝道了。

永言孝思,天经地义。

【句意】永远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大不正则小不敬。

【句意】长辈自己不正派,晚辈就不会敬重。

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

【句意】淫为祸害的种子,孝为善的根本。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句意】父母疼爱我,做到孝又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第二节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修辞立其诚。

【句源】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出自】《周易·乾·文言》。

【句意】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佳句赏析

“诚”有多种含义,如诚实、诚恳、忠诚等,但其核心意义是真实而不虚妄。诚是作用于人内心的道德规范,要求人们能够保守内心的本真,真实表露自己的心声,丝毫不加任何掩饰,真正做到表里如一。只有首先不欺骗自己,达到内心的真诚,才不至于去欺骗别人。诚的最高境界是“真”。人的言论应该以诚信为本。这里的诚信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名实一致,是说言论要与事实相符;言行一致,是说言论要与行动相符;表里一致,是说口里说的与心里想的相符,不能口是心非。

在这个谎言不再被称为谎言,而被美化为噱头、卖点、八卦、花边……的时代,要想做到保持自己的人格“修辞立其诚”,就要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轻诺必寡信。

【句源】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出自】春秋·老聃《道德经》。

【句意】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佳句赏析

凡是轻易承诺的人,必定缺少信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一个人轻易承诺,也许这是一种缺少诚心的承诺。凡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轻易许下承诺的人,在执行的过程中必然困难重重,很难遵守他的诺言,这种承诺本身也就缺少信用。二是一个人轻易承诺,别人看到他不能兑现承诺,那么就会对他失去信任。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轻易对别人许下诺言,这些承诺或许会成为你前进和努力的方向与动力,但是诺言多了总会有实现不了的,这样就容易导致失信和失败,又容易在人群中留下轻浮和浅薄的坏印象。所以,不要轻易对人许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句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出自】《论语·为政》。

【句意】做一个人却不讲信用,(我)不知道怎么能立身处世。可:可以立身处世。

佳句赏析

信任是相互的。要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自己就要讲信用,这样人们才会信任你。信用是个人最好的无形资产,只有得到人们的信任,别人才可能对你委以重任,办事才容易成功。

信用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前提,一个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必须重诺守信,别人才会相信他,愿意与他打交道,这样,双方才有可能建立一种稳定的、长期的联系。事实上,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和工作,总要同他人打交道,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更需要他人的支持、帮助,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十分重要。而重诺守信,则是维系人际关系、增进情谊的重要一环。

君子贞而不谅。

【句源】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出自】《论语·卫灵公》。

【句意】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贞:信。谅:信,这时指小信。

佳句赏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两害相权,取其轻”,也就是为了某种更加有价值的东西,可以牺牲价值比较小的东西。但从道德观的角度来看,这种想法万万要不得。一旦以守信是否给你带来什么价值来衡量,那么守信本身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所以生活中,不能因为是“小信”就可以不去遵守。

许多时候,也许你觉得是“小信”,而对于别人来说却是影响一生的“大信”。比如带个口信、送封信之类的事情,你可能觉得是“小信”,但对委托者来说,可能就是关系到其一生婚姻甚至命运的大事。所以即使是“小信”,也不能不守。如果你觉得是可有可无的小信,在你被委托的时候,应该坚决拒绝,或者不要轻易许下你不准备去兑现的小承诺。

失信不立。

【句源】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子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出自】《论语·颜渊》。

【句意】一个人若失去信用,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佳句赏析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语,无不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诚实守信、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更是为人处世之本。所谓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诚实的人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不篡改事实,同时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光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事实在。

诚实的人反对投机取巧,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争功推过,弄虚作假,口是心非。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一个靠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骗取荣誉与报酬的人,是要遭人唾骂的。

诚实守信首先是一种社会公德,是社会对做人的基本要求。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句源】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出自】战国·庄周《庄子·渔父》。

【句意】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佳句赏析

对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真诚。自然、率性而行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一切违背人的“性命之情”的虚假矫情都是影响你成功的因素。“真”表示一种至诚的境界: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具体来说就是:

真正的悲痛没有哭声而哀伤,真正的怒气未曾发作而威严,真正的亲热未曾含笑而和善。而勉强啼哭的人虽然外表悲痛其实并不哀伤,勉强发怒的人虽然外表严厉其实并不威严,勉强亲热的人虽然笑容满面其实并不和善。

自然的真性存在于内心,神情的表露流于外在,这就是看重真情本性的原因。这种真心在内,神态在外,内外统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巧诈不如拙诚。

【句源】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说林上》。

【句意】奸巧诡诈,不如笨拙诚实。

佳句赏析

“巧诈”是指欺狂而表面掩饰的做法。乍看之下,好像是机灵的策略,在短期内也可能会有很大的收获,但是时间一久,周围的人便会怀疑甚至有远离的可能性。相反,“拙诚”是指诚心地做事,行为或许比较愚直,但是会赢得大多数人的心。

如果做事情没有进行长远的打算,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虽然暂时能赢得一些小利,但时间一久你的“信用价值”就会人人皆知。所以,如果你打算把事业做大做久,还是要以诚信为本,因为只有诚信才能获得人心。

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句源】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之间哉?’”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句意】与其获得百斤黄金,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

佳句赏析

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就如同失去了比千金还宝贵的东西。信用如此重要,故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有“一诺千金”之誉。

诚信对一个人、一个企业都是无形的财富,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本。一个人、一个企业坚持走正直诚实的道路,必定会实现良好的愿景。如果你以诚待人,在工作中树立起诚信的品牌,相信你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帮助,你的工作和事业也会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反之,你将会被众人所隔离,成为一株在角落里生长的小草难以茁壮成长。

经典名句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句意】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句意】不要把金玉当成宝物,而忠诚与信用才是宝。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句意】人的真诚所达到一定程度,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君子诚以为贵。

【句意】有修养的人把真诚看得非常重要。

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句意】失去粮食,失去兵器,也不能失掉信用。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句意】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句意】说话办事,诚信在先;欺骗与胡说,那怎么可以呢?

忠诚是人生的本色。

【句意】忠诚应是人生的本来面目。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句意】文士以德行为修养的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句意】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

【句意】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

【句意】不能违背人生准则以迎合时俗的好尚,不能以欺诈的行为以取得虚名。

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句意】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句意】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是真诚。

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句意】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句意】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句意】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句意】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做虚伪的事。

智者不愁,多为少忧。

【句意】聪明、有才智的人,谋划周到,不用发愁,多做实事就少一点忧虑。

百种奸伪,不如一实。

【句意】再狡诈、虚伪,也不如诚实。

诚不悦人,其神媚焉。

【句意】诚实不能讨人欢心,人们在骨子里都喜欢谄媚。

无信者疑,人休蔽之。

【句意】没有信义的人多疑,人们不必蒙蔽他。

权重勿恃,名高勿寄,树威以信也。

【句意】权力大不可以倚仗,名望高不可以托付,树立威严要讲究信用。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句意】答应了的事情,想方设法也要做到。

第三节 居丰行俭,在富能贫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句源】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自】《尚书·大禹谟》。

【句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佳句赏析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做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做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同样,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做支撑的家庭,难以兴旺发达。

家庭要做到节俭,比如:饮水机不需要24小时都开着加热;买菜时要货比三家;没有重要的事情尽量不打电话,煲“电话粥”是最浪费金钱的行为;少进饭馆吃饭,同样的钱在家里可以做更多的饭菜。

我们制订计划、办事情,都要注意精打细算,能不花的钱坚决不花,能少花钱的尽量少花,坚决摒弃那种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勤俭持家需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句源】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出自】北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句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佳句赏析

人的生活方式有多种,但适度节制物质消费,反对奢侈浪费一直是劳动人民和古圣先贤的道德追求。所谓奢侈,就是超越自身人力、物力、财力去过分追求享受。而过分追求享受必将带来的是过多的诱惑和过多的欲望,最终必然导致人格的扭曲和物质化。所以说“侈,恶之大也”。

勤俭节约无关富贵贫贱,它是高尚的品德情操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表现,无论是修身、治家还是管理国家,勤俭都是我们必备的美好品质和道德要求,勤和俭这两方面密不可分,只勤不俭,如漏器盛水,终将一空;只俭不勤,如流水断源,终会干涸。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句源】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句意】百姓生活的根基在于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佳句赏析

通过劳动,人类从盘错交织的古树走向陆地,从愚昧无知的远古走向现代文明。劳动,使人们拥有自己的财富,使人们成为财富的主人。

要想拥有财富,学生就要勤奋学习,少打一些网络游戏;职场中人就要早起床,少迟到,多做些业绩……

勤劳致富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只要每个人尽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对工作尽职尽责、精益求精,那么就会创造出大量的财富。切记:一个人懒的根源在于缺乏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贪图安逸终究难成大业。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句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出自】唐·李商隐《咏史》。

【句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佳句赏析

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的阶段,所以比较注意勤俭节约。但是对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他们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财富的消失。这是几千年的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首代创业者一般都是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奋发向上,终于创下了偌大家业;二代人目睹父辈创业的艰辛,受到父辈的教育影响,还能够守住家业甚至还有发展;但三代、四代人则不然,他们从小享受父祖辈的福荫,倚仗父祖辈创下的基业,真的是心想事成,不但进取心消失殆尽,还有不少成了纨绔子弟,吃喝玩乐。长辈再不注意引导,溺爱娇纵,不成败家子都难。

我们决不能忘记历史,要永远记住“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不论在囊中羞涩的艰苦岁月,还是在生活富裕的年代,都应该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句源】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训俭示康》。

【句意】由俭朴节约的生活转变成奢华富裕的生活比较容易,而由过惯了奢华富裕的生活变成俭朴节约的日子会比较难。

佳句赏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些人在生活富裕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节俭,而在生活贫困的时候才想起了应该节俭。而且人的消费模式具有一个特点——稳定性,一旦形成,重新调整需要较长时间。就像喝惯了可乐,看不上白开水一样。这样就导致由苦日子转为好日子比较容易适应,因为在过苦日子的时候已经养成了节俭的消费习惯了;而由好日子变成苦日子却很难适应,因为好日子中形成的奢侈习惯在苦日子里会让人处处感觉不便。谁又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能过好日子呢?因此,不管自己当前的经济水平怎样,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句源】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请观懒惰者,面带饥寒色。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句意】富贵本来不能生根,都是要从勤俭中才能得到。

佳句赏析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揭示了“富贵并不是固定地属于某些人,它们都是由勤奋努力得来”的道理。一个人不可能来选择自己的出身,但他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富人。因为,一个志在求富并付诸行动的人,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拦得住他的,能够拦得住他的也只有他自己。

追求富贵、赢得富贵并不难,难就难在不能守住富贵。有些人一旦成为富贵之人就沾沾自喜,过起奢侈糜烂的生活。日子一久,甜尽苦来,只好再努力挣钱。

只有通过辛勤劳作才能获得财富,但是只知勤劳,不知节俭,富贵也不会长久。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句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出自】明·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

【句意】一粥一饭,应当想到,得来是不容易的;一丝一线,应常想到,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是很艰难的。

佳句赏析

穿衣吃饭是极平常的事情,一粥一饭、一丝一缕,更言其小,区区小数,所值几何?一般人往往不加珍惜,随意糟蹋。如今的时代,人们也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切莫把日常的事物看轻了,要知道父母谋衣谋食的艰难,桩桩件件来之不易。

无论是“俭”所节约或“奢”所浪费掉的物质财富,都是人类劳动的成果,都凝结着人类的血、汗和生命。所以提倡“俭”,本质上就是提倡尊重他人的劳动,就是提倡爱人。

经典名句

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句意】摆脱烦恼莫过于安静,弥补拙笨莫过于勤奋。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句意】奢侈的耗费比天灾还严重。

奢侈者,危亡之本。

【句意】生活不知节俭,是败亡的根源。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句意】富贵不是天生的,全靠勤劳取得。

勤俭,富贵之本;懒惰,贫贱之苗。

【句意】节俭是使人富贵的关键,懒惰是使人贫贱的根苗。

居丰行俭,在富能贫。

【句意】丰绰时坚持俭朴,富足时也不奢侈。

俭开福源,奢起贫兆。

【句意】节俭为幸福开辟源泉,奢侈是贫困的预兆。

金玉非宝,节俭是宝。

【句意】黄金宝玉不是宝贝,节俭比黄金美玉更宝贵。

年年防歉,夜夜防贼。

【句意】年年防止歉收,夜夜防患盗贼。比喻随时要想到意外与不利。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句意】用俭朴来约束自己,一切好事都可能产生;奢侈而放纵自己,一切坏事便会滋长。

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句意】光吃喝而不事生产,即使粮食堆积如山,也总会吃光喝光。

一人知俭一家富。

【句意】一个人懂得节俭便会成为富有之人。

君子以俭德辟难。

【句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句意】整日吃得饱饱的,什么也不想,这可不行啊!

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

【句意】希望你永远都不要松懈,丰硕的成果是由于努力耕耘而获得的。

勤俭乃治家之本。

【句意】勤劳、节俭是管理好一个家庭的根本。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句意】节俭就会昌盛,淫逸享乐就会败亡。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句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句意】使家业兴旺犹如用针挑土那样艰难,使家业衰落好似浪里淘沙那样容易。

人间万事凭双手。

【句意】世间万事都是凭借双手做出来的。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句意】即使家庭富有,也要过着粗茶淡饭的简朴生活。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句意】奢侈便不可收拾,勤俭便可长久安乐。奢则错、俭便吉,这是很快就显现出来的。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句意】在富裕时要想到贫困的时节,不要等到贫困时再沉迷于对富裕时的回忆。

持满之道,抑而损之。

【句意】保持满盈兴盛局面的道理,就是要一贯抑制奢侈,注重节俭。

但知勤作福,衣食自然丰。

【句意】只要知道勤劳肯干,自然就可以丰衣足食了。

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句意】懒惰又奢侈,生活就会贫困;勤劳而节俭,生活就会富足。

凡不能俭于己者,必妄取于人。

【句意】凡是自己不能勤俭节约的人,一定会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句意】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

观人家起卧之早晚,而知其兴衰。

【句意】看一个家庭起床的早晚,便可知它的兴衰。说明每个家庭要想兴旺,必须早起晚睡,辛勤劳动。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

【句意】每吃一顿饭,就会想到(农民)生产粮食的艰难;每穿一件衣,就会想到(织女)纺纱织布的辛苦。

第四节 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

礼,与其奢也,宁俭。

【句源】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出自】《论语·八佾》。

【句意】礼仪,与其奢侈,不如节俭。

佳句赏析

礼多人不怪,怪就怪在为礼而礼。践行礼仪在于内心诚敬与否,不在于形式。例如见面握手,有的人生怕对方感受不到自己的热情,用力攥紧对方的手不放,仍嫌不够,还要剧烈摇晃、拥抱……这就是礼太奢,让人无所适从,只能适得其反,还不如简单诚恳地握一下,更容易让人接受和明白。婚礼,人们总是大操大办,讲究排场,似乎忘记了它的意义在于祝福新人。况且,这种奢侈的婚礼理念是一种过度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炫耀傲慢的心态。如此奢办婚事,只会耗费钱财和精力,浪费资源和时间。

礼的根本不在形式,而在于内心。礼真,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礼之用,和为贵。

【句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出自】《论语·学而》。

【句意】礼的作用,最主要的是使人和谐共处。

佳句赏析

人难免自私,人与人之间难免有冲突,如果人人自私无礼,社会自然永无宁日。礼的作用就是调节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增加人的文明性,减弱竞争的残酷激烈,提高社会的温情和谐度。有时,一声“对不起”,便能化解剑拔弩张的冲突,一句“不要紧”,便能给人送去一阵温暖的春风。

但过于讲求和气,凡事小心翼翼、唯唯诺诺,就算自己是对的,也不敢争,生怕得罪了别人,这就是“知和而和”,为了和气而和气。在自我和他人的天平上,这类人过于偏重于他人,是矫枉过正了。

礼的作用,是在自我和他人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以礼节之”要适度,既不能目中无人,也不要懦弱卑下,而应该不卑不亢。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句源】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自】《论语·雍也》。

【句意】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做作。只有做到文采与质朴兼备,两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才是君子。

佳句赏析

人如果没有质朴之性,即使再有气质,也会令人讨厌;反过来,如果只有质朴之性,而气质全无,也是令人厌恶的。例如你热了,不管什么场合就把衣服脱下;你走路走累了,就把脚放在办公桌上;或者你饿了,吃饭时口中吧唧作响,喝汤时满嘴流油……诸如此类,你毫无遮掩,倒确实是质朴,但只是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愉快或者不舒服。

有些人为了得到“荣誉”,处处表现自己。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一两句问候表示自己对他的关心,却没有力所能及地帮助他;在别人讲冷笑话时,为了表示自己能听懂,开怀大笑。所有的表现都是有目的的,让人感觉很做作。

这些年,大家痛感社会风气的浇薄、浮靡,于是转而寻求质朴方正的风气。文采斐然,风度翩翩,这就是礼要求我们去努力塑造的形象。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句源】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出自】《论语·述而》。

【句意】孔子在有丧事的人身旁进食,从没有吃饱过。

佳句赏析

孔子在参加丧礼时怎么会吃不饱呢?因为服丧者有悲哀恻隐之心,而并非酒桌饭菜不够吃。这一礼仪对我们今天在参加葬礼时仍有借鉴作用。本来失去亲人就是一件极度悲伤的事情,如果我们去参加丧礼而不顾及周围的环境气氛,不顾及别人的感情,只顾自己的口腹之欲,是非常失礼的行为,也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办丧事,在于感谢亲朋好友对故人及家庭的关心,以及丧事料理的操劳。但是现在某些“孝子贤孙”却一味追求所谓的风光体面,大操大办,只为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昭示他人“我是一个孝子”。

丧葬本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可如果大操大办,“酒足饭饱”,举办丧事还有何意义?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句源】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出自】《论语·子罕》。

【句意】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或是盲人时,即使对方年少,也一定要从他的坐席上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则一定会改步快行。

佳句赏析

以礼待人,不以对方的身份、地位而有所不同。对有官位的人,应该表示尊敬;对身上戴孝的人,他们是遭遇不幸者,也应该表示尊敬;对盲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弱势群体”,更应该表示尊敬。你不要打扰他们太久,不要惊扰了他们的伤痛,你应该悄悄地从他们面前经过。这就是一种礼仪,这就是对人的一种尊敬。

我们对于那些比自己富裕的人、比自己社会地位高的人、比自己有名的人容易表现出自己的尊敬之意,而对于那些比自己贫穷的人、比自己社会地位低的人、比自己学问低的人,不容易表达自己的尊重之意,这是值得我们经常反省的。

不学礼,无以立。

【句源】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出自】《论语·季氏》。

【句意】不懂得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佳句赏析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没有基本的礼仪是不行的。更何况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各行各业的职业礼仪成了展示行业服务的窗口。

职业礼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对象化。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对礼仪都有不同的要求,但共同的规律是不变的。比如,餐饮店业的礼仪与其他行业相比有其共性:热情服务,待客周到;但每一饭店又有自己的人员情况和文化理念,所以又有所不同。

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切记这一点,更要做到有的放矢。不同的工作要有不同的职业装束就是这一点的体现。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句源】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出自】《礼记·曲礼》。

【句意】人有礼仪规范就会和谐,没有礼仪规范就会有危害。

佳句赏析

在生活或工作中,若不想遭人嫉妒乃至怨恨,最好的行为便是“凡事以礼为先”。也许你不经意的一种行为:随地吐痰、出言不逊、耀武扬威……这些行为都会让人对你产生反感,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就此大打折扣。

德国有一句谚语叫“脱帽在手,世界任你走”。有礼节不一定总能为你带来好运,但没有礼节却往往使你与幸运擦肩而过。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走得更远、更好,就要时刻注意保持礼节。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句源】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

【出自】《礼记·曲礼》。

【句意】礼是不能随随便便取悦于人的,也不可说多余的话。

佳句赏析

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一些人,为了获取朋友的好感或是得到上级的肯定,经常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说什么,结果被别人所忽视,在朋友和上级心目中的地位也不会很高。还有一些人,他们喜欢向别人倾吐苦水,无论是情感危机、失恋、婚变;还是工作危机,工作上不顺心,对老板、同事有想法,统统向别人坦露。虽然这样的交谈可以让你们亲密无间,但时间一长就会令人感到乏味,何况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能够严守秘密的人很少。

说话要守“礼”,既要在尊重他人的意见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要把握说话的内容和分寸。没有礼,一个人的语言再优美动听,也都不过是不可触摸的空话。

经典名句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句意】一味恭敬而不用礼来做指导就会疲劳,小心谨慎而不用礼来做指导就会畏惧,勇敢无畏而不用礼来做指导就会作乱,心直口快而不用礼来做指导就会尖刻。

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

【句意】把礼仪当作羽翼的人,用礼仪的教诲在世上施行。

服美动目,行美动神。

【句意】衣装服饰华美只能使人注目,行为美好才能令人敬重。

礼让一寸,得礼一尺。

【句意】(你)对人礼一寸,受人让礼让一尺。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

礼之至者无文,哀之深者无节。

【句意】最高的礼节没有一定的仪式,最深重的哀悼没有一定的法度。

礼有经,亦有权。

【句意】礼节有常规的,也要有变通。

将求于人,则先下之,礼之善物也。

【句意】将要对别人有所求,就首先要谦恭自抑,这在礼节上是善于处理事物。

人恶礼不恶。

【句意】别人不以礼待我,我仍以礼待他。

让,礼之主也。

【句意】对他人恭敬、谦让,这是礼仪中最主要的内容。

礼者,人道之极也。

【句意】礼仪,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句意】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

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

【句意】学习礼仪往往在富足之时,产生盗窃往往始于贫穷之际。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句意】仓库充实就能懂得礼貌,衣食充足就能感知荣耀和耻辱。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

【句意】对待富贵之人,有礼貌不难而难于事事得体;对待贫贱的人,有恩惠不难而难于处处有礼。

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

【句意】过分亲昵就会态度怠慢,过分庄重就不会彼此亲近。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句意】有了谦让的心,正是重视礼仪的开始。

礼之至者无文,哀之深者无节。

【句意】礼的精神到了极点就不再重视形式,哀痛之情到了最深处就无法节制。

轻则寡谋,骄则无礼。

【句意】轻佻的人缺少谋略,骄横的人没有礼节。

恭敬之心,礼也。

【句意】对别人恭敬、尊重,是礼的表现。

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

【句意】不仁的事不干,不合礼的事不做。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句意】乐事做得好了人心无怨,礼事做得好了则人无所争。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句意】在家不会接待客人,出去后才明白(自己)很少成为主人。

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句意】主人见客人来了不去打招呼,恐怕这只能是愚人。

第五节 以仁为富,以义为贵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句源】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

【句意】君子知道的是义理,小人知道的是私利。

佳句赏析

对于义和利的态度,是孔子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在孔子眼中,道德高尚的君子重义而轻利,见利而为的小人重利而轻义。前者受人尊敬,而后者却让人生厌。

小人唯利是图。他心无旁骛,不顾一切地逐利而行,甚至为盈六欲而隐七情,为平欲壑,不择手段,不知廉耻,置一切道义于不顾,头尖尖的,寻找利益的气息,一路钻营。小人凡事以利的角度出发,如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心里还能顺畅;一旦稍有差错,最容易产生怨恨心理,认为周围的人,在与自己作对。而在君子眼中,仁义重于金钱,当朋友需要资金周转时,即使自己囊中羞涩,也会竭尽全力帮助朋友。

孔子把“义”与“利”分别开来,并以此作为衡量君子和小人的标准,其良苦用心就是要让我们重义而轻利,不要唯利是图,只知道一心追求利益而舍了道义。

见利思义。

【句源】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出自】《论语·宪问》。

【句意】面对利益时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

佳句赏析

利,是人之所欲。人要生存,要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就不能没有对利的追求。人还要求不断改善生存条件,过更好的生活。这都是人之常情。但是,对利的追求,应该受到一定的制约,应当不失德义。如若我们取了不义之利,则心不安,受之有愧;而且他人不服,法也不容,甚至后患无穷。宋代陈普说:“利出私情害万端,义循天理乐而安。”为了眼前一时的不义之利,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身败名裂甚至惹来杀身之祸。

为了一己私利而置德义于不顾的人,是有失人格的人。这类人定会为人所不齿,遭人唾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对自己有利的事,可多考虑一下义的方面。“义”就是“宜”:看看这个利是不是合理、合情、合法。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句源】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出自】《论语·阳货》。

【句意】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佳句赏析

关于勇敢,不同文化修养的人和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对于小孩来说,只要是别人不敢做的,有人敢去做,就会被认为是勇敢的。长大后,对勇敢的理解有了变化,敢于去做有危险性的事被认为是勇敢,并且所做事情的危险性越高代表其越勇敢。孔子则认为,能够不顾一切地维护“义”的人才算是勇敢,这其中,能因为不义而感到羞愧的也算是勇敢,即“知耻为勇”。

一个人的勇敢如果不是为了维护正义,那就是匹夫之勇,是不值得尊敬的,因为那样的勇敢只能是一种暴力,一种违法乱纪的野蛮行为。用自己的勇气去偷去抢,那不是真正的勇士,是对别人生命和自己生命的一种糟蹋。一个真正勇敢的人在面临贫苦和苦难时,始终坚守“义”,不会因环境的影响而动摇。

放于利而行,多怨。

【句源】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出自】《论语·里仁》。

【句意】为追求自己的私利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佳句赏析

追求利不仅指追求钱财、物品、升官发财,而是只要对自己有好处的利就都去追求。然而以谋利为根本动机,以追逐利润为首要法则,对人心、对社会都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作用。奸商囤积居奇,不法生产者制造伪劣商品,股票投机者希望一夜之间变为暴发户,都是利欲腐蚀人心与社会的表现。因为利是生命中原始的占有冲动,往往会不顾人间道德侵害他人与社会。

人在社会上,一举一动,凡于自己有利益的才去做,没有利益的就不去做,这种人在社会上立不了足,只会招怨。因此,早有先见之明的孔子,提醒人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极端自私的求利心理与行为对人心、社会有腐蚀作用。

我欲仁,斯仁至矣。

【句源】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出自】《论语·述而》。

【句意】我内心想到仁,仁自然就会来。

佳句赏析

许多人都知道仁爱很好,很值得去追求,但是一看到“仁”的标准有那么多,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孔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仁”的标准虽然很高,但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任何人都有能力可以争取达到的一个目标。追求“仁”的修养,不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而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学习和培养仁爱精神,可以从我们所接触的人开始,可以从每一件小事开始。“仁”并不是摸不着、看不到、很高远的,只要在观念上引发仁慈心,去爱别人,有一点爱心存在,就是仁爱,就可达于仁道。

仁者不乘危以邀利。

【句源】古人云: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侥幸以成功。

【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句意】仁义之人不会乘人之危而取利。

佳句赏析

“取之有道”的这个“道”在今天的主要内涵是“法律法规”,依法取利,就是可贵的“取之有道”。说到底,也就是仁义之道——仁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个人是这样,对于企业组织更是这样;否则,你的所得将是不“义”之财,不能长久,甚至会给你带来长远的伤害。

义利和合,义利兼顾,既知其分,又知其合,互相协调、制约,并使两者有一定张力,使人谋利时不忘义,以义制约、指导谋利,讲义时兼顾利,使其有谋利的积极性,并由谋私利而推及公利,这是人生应走之路。

经典名句

念己之短,好人之长,近仁也。

【句意】常常想到自己的短处,喜欢别人的长处,这就接近仁爱了。

仁为众善本,贪是诸恶源。

【句意】仁爱为众多好事的根本,贪欲为各种坏事的源头。

仁者,爱人。

【句意】爱他人就是仁。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句意】以爱自己的心爱别人,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仁人无敌于天下。

【句意】仁德之人天下没有敌手。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句意】君子通晓高深的道理,小人通晓低级的道理。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句意】有志的仁义之士,没有为求生而伤害仁德的,只有牺牲自身来成就仁义的。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句意】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有仁德的人不害人而求名。

穷鸟入怀,仁人所悯。

【句意】无处容身的鸟投入人的怀抱,有仁爱之心的人定会产生怜悯之情。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句意】恻隐之心是仁的开端,羞恶之心是义的开端。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句意】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仁莫大于爱人,知莫大于知人。

【句意】仁爱,莫过于爱众人;智慧,莫过于了解人。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

【句意】仁爱的人享受仁义带来的快乐,智慧的人发扬仁义,害怕负罪的人勉强履行仁义。

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句意】贤达之人不在乎富贵,仁爱之人不在乎长寿。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

【句意】借着别人的力量获得成功又把别人踩下去,这是不道德的。

见义敢为,不计祸福。

【句意】见义勇为,不去计较祸福。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句意】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句意】仁德的人不忧愁,明智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句意】人人都有不忍心干的事,把它推及到他所忍心去干的事上,就是仁;人人都有不肯去干的事,把它推及到他所肯干的事上,就是义。

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句意】仁人把给予他所爱的人的恩德推及到他所不爱的人,不仁者把带给他所不爱的人的祸害推及到他所爱的人。

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句意】一个人能把不想害人的心理扩展开去,仁就用不尽了;一个人能把不愿扒洞翻墙(行窃)的心理扩展开去,义就用不尽了。

以仁为富,以义为贵。

【句意】以仁爱为人生最大的财富,以忠义为人生最珍贵的品质。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