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运用名言诗句的好处(记叙文中引用诗句,名言的作用)
时间:2022-05-11 04:1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老谢语文堂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作文中运用名言诗句的好处(记叙文中引用诗句,名言的作用)
1.记叙文中引用诗句,名言的作用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
1.用题记,揭示主旨。
题记是指位于文章标题下和正文前揭示文章主旨的独立段。借用古诗名句作为题记,不仅能提携全文,凸显主旨,还能增添文采。如:“一个名人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作者巧妙借用这一名句作为文章的题记,贯穿全篇,在文章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给全文定下了一个诗意美的基调。
2. 开头引名句,起点高远。
文章开头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妙引诗词名句,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加文章的文采。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伴着时间的流逝,一代代先哲,一群群贤达在激流中沉淀,定格在属于他们的位置上,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做本色的自己才优秀。”作者开篇不凡,引用孔子名言,在审视先哲贤达的历史地位的至高点上切入题目,令人赞叹。
3.穿插文中,诗意盎然。
写作文时,如果在文中精心穿插几个名句,定能使文章诗意盎然。如:“隆冬时节,雪花纷飞。到处粉妆玉砌,银装素裹。‘厚冰无裂纹,短日有冷光’,冬天是寒冷的;‘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冬天是肃杀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冬天是孤独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但冬天的脚步无论如何也无法束缚人的情致。因为冬藏的万物也许正酝酿着春天的梦想,它们心中有个不变的信念: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2009年江苏徐州中考一满分作文《走进四季》片段)巧妙引用大量的诗词名句,突出了冬景的特征,表现自然对人的影响,抒发对四季的热爱,更为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学功底。
4.置于结尾,升华主题。
以诗文名句来结尾,可以使之成为点睛之笔,升华文章的主题,获得自然贴切,水乳交融的效果。
总之,经典诗词名句,内涵丰富,意旨深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时洋洋洒洒一大篇,却不如一句名言来得简洁,来得有力。而巧妙引用经典诗词名句,可以使语言显得厚重,警策,含蓄,具有丰富的哲理意蕴。
2.文章中引用诗句的作用
一、文章中引用诗句,分为引用诗句作文题、在文中引用诗句、在文末引用诗句三种情况,作用分别为:1、引用诗句作文题,可以起到鲜明、醒目的作用。
2、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以起到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的作用。3、在文末引用诗句,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详解:1、引用诗句作文题,鲜明、醒目。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引用李商隐《无题》中诗句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释义: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作文题,既切合说明的内容,又有助于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2、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不少。如《往事依依》一文引用《千家诗》中歌咏祖国风物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写春光的有“万紫千红总是春”(释义: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写夏景的有“绿树阴浓夏日长”(释义: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写秋色的有“青女素峨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释义: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写冬日的有“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释义: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这些诗句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在文末引用诗句,一箭双雕,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
如《驿路梨花》在结尾处引用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释义: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是画龙点睛之笔,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象征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处处弘扬。扩展资料:引用是一种常用的艺术方法。
巧妙地运用引用,能使说明文更显生动,能使议论文更见雄辩,能使散文更具文采、魅力。1、引用诗句。
引用诗句作文题,鲜明、醒目。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不少。
在文末引用诗句,一箭双雕,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2、引用谜语。
可以使文章显得新奇、有趣。3、引用成语。
成语言简意丰,引用贴切,可使行文准确、生动。4、引用格言。
格言言简意明,引用得当,可使行文活泼、明快。5、引用名人名句。
名人名句语言典范,往往在读者中留下的印象,深刻、鲜明,如能“妙手偶得之”,便能一下子让文章长出明亮的眉目,给人亲切感,增强感染力。6、引用故事。
神话、传说、寓言,富有情趣,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人入胜。从故事中引出论点,结合故事讲道理,使论据具体、形象、通俗、精辟,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7、引用俗语。俗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定型语句,它简练形象,通俗易懂,质朴无华。
俗语的引用,可使文章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8、引用日记。
日记是一个人的内心独白,真情流露。引用日记,可让读者感到亲切、真实。
9、引用谚语。谚语是群众中流传的稳定语句,它形象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背诵。
10、引用流行歌曲流行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会让你找回了那份遥远的生活回忆,给你此时纷乱的感情体验一个定型,给你痛苦而枯涩的构思一种启发,,给你茫然不定的选择一些灵感的润色,使你笔下的文字亲切而又有灵动感。
3.议论文中引用诗句、名言的作用是什么
1.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2. 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例如: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这个我们都学过的诗句,是我国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所作。这是他对恬淡生活以及平静内心的追求。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这是我们经常用来警示自己的诗句,是我国著名诗人王安石所作。这是他对一展宏图的期待,是他对仕途渴望的真实写照。
4.文章中引用古诗词的作用是什么
它的作用主要包括:
1、可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
2、可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3、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效果。
引用作为一种常见修辞方法,通过在文章中有意引用诗句、名人事例、格言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看法。
扩展资料:
在文章引用古诗和人物事迹的手法是“引用”。
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引用可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明引指直接引用原文,并加上引号,或者是只引用原文大意,不加引号,但是都注明原文的出处。暗引指不说明引文出处,而将其编织在自已的话语中,或是引用原句,或是只引大意。运用引用辞格,既可使文章言简意赅,有助于说理抒情;又可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
中考记叙文阅读-含义题与作用题-答题方法分析(附例题及答案)
壹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教学建议】
回答含义题时,学生容易在以下几方面存在问题:①浅层含义遗漏②修辞手法遗漏③情感主旨的结合不够贴切等。
一、理解词语含义
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表现主旨的词语:从本义入手,找到相关语境;明确词语地位,是标题、主旨词还是情感词;从相关语句的语境中体验其情感。
2.运用修辞的词语:理解词语本义;联系语境分析修辞;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深层含义。
3.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先在文中定位词语;根据语境分析,得出答案;将答案代入原文看是否恰当。
4.含义特殊、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解释词语本义,确定其色彩(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联系语境,确定词语的特殊用法(如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词类活用等);结合文意确定从几个层面去解答。
二、理解句子含意
1.含蓄句:联系语境,揣摩句意;揣摩语句的感情因素;也可分析语句中的关键词。
2.修辞句:明确对象;分析修辞;抓关键词,结合文意理解语句内容;将语句还原成没使用手法的意思明白的语句。
3.结构句:通过其位置来确定含意,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答题模式:手法+解释+情感
知识点二
【教学建议】
此类题中学生主要存在问题有:审题不够清晰;答题时遗漏答题点;答题语言不够规范等。
(1)语段作用
①内容上的作用(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②结构上的作用
A、位于文章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作铺垫
B、位于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为下文写……作铺垫)
C、位于文章结尾: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文章中心、主题需要写出来)
(2)环境描写的作用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
②渲染……氛围;
③烘托人物……心情/性格特点;
④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
(3)题目作用
①运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②文章线索,贯穿全文;
③题目象征……/文章主要描写对象;
④表达了……(文章情感、主旨)。
(4)写A为什么写B的作用(A B为同类)
①A和B有不同点或者相同之处
②A和B形成对比或者正衬
③突出强调……或者由A写到B,丰富文章内涵,A和B象征着……
④表达了……
注:主要写A,花较多笔墨写B的作用(A B为异类)
①A和B之间有什么关系(文本中可以直接圈画出来)
②由A写到B,丰富文章内涵
③A象征……
④表达了……
(5)引用的作用(引用诗句、名言)
①引用……丰富文章内涵,增加文章文采;
②引用位于文中:烘托人物的……
③引用位于文尾: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6)叙事顺序的作用
①倒叙:概括内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②插叙:概括内容+插入……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7)叙事人称的作用
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拉近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②第二人称:呼告抒情,造成拟人效果,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多方位,多角度自由抒情。
(8)某个景/物的作用
①照应标题,升华主题
②行文线索,贯穿全文
③象征……
④表达了…
贰
~例题汇总~
(一)2022闵行初三一模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8分)
九岁的夏天,一次远行
1一大块黑黄的云自天边涌来,轰隆隆一阵雷声,奔马似的从云层中翻滚而过,狂风大作,树叶噼啪作响,雨点大颗大颗拍下来……
2北方科尔沁大地,盛夏时节的雷雨天,脾气急,说来就来。
3“劈精灵呢!”
4一遇雷雨天,母亲就把我们拢进屋子,再关紧木格子窗。电视剧《聊斋》里就有雷神“劈精灵”的情节,令人畏惧。我赶忙躲进屋,惟恐这雷劈错了人。
5我老家的黑土地上生长着成片的玉米。我九岁那年夏天,三天两头下雨,不到七月份,玉米就长到一人高了。
6我那时正读小学三年级,要到本乡另一个村子——继斌村参加期末会考。两村相距十三四里,对小孩子来说还是很远的。
7那天清早又下了一阵雨,瘦小的我背上书包,穿着雨衣,跟着人群走在满是泥泞的乡间小路上,溅得满身泥水。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继斌小学。
8考完试已是下午。同学小娟拉着我去继斌村她亲戚家,我觉得不妥,可拗不过她,懵懵懂懂跟着去了。结果她一到亲戚家,便改了主意,要留下来过夜,不走了。我傻了眼,虽然她们百般挽留,我坚决不同意。父母不知道我来这里,我若不回家,他们得急成什么样?见我执意要走,那家人派出一个大我两三岁的女孩,送我回继斌小学。
9这时老师早已带着同学们走了。望着空空的校园,想想十几里路,要一个人走过那风声四起的玉米地,走过荒凉的林间小路,我心里一阵阵害怕。可面对女孩的再次挽留,我仍倔强地表示必须回家。
10农村的路没什么规律,曲曲弯弯的,我忘了回去的路。女孩送我到继斌村口,指着眼前无边无际的田野告诉我,顺路走下去,就能看到一座小桥,之后会出现三岔路口,记住,往右拐,穿过两片玉米地,走过一段土路,再进入一片林地,然后越过一道大壕,就到你们村了。
11我在脑子里尽力记着她的话,一个人上路了。此时,天空乌云翻滚,不时传来惊心动魄的雷声,头顶上仅有的一块蓝很快被阴云占领。我想起母亲讲的“劈精灵”的事,不由心惊肉跳,迈开小腿儿一路紧走。我虽笃信自己是个好人,可万一我上辈子是个小精灵呢,比如小兔子什么的,雷神发现我的原形,像追着小狐狸那样一直追着我劈怎么办?……我的心快揪成一个铁蛋儿了,呼吸也变得紧迫,强忍着把眼泪憋了回去。
12我不由自主地越走越快,直至跑起来。奇怪,一路上一个人也没遇到。这种乌云压顶的天气,谁会出来呢?天越来越暗,气温越来越低。黄豆粒大的雨滴落下来,在我身后追赶着。玉米地里呼呼的声响越来越大,整个世界都被风雨笼罩。
13慌乱中,我不记得跑过了几片玉米地,没了东南西北的概念,我浑然不知身在何处。天快黑了,四野茫茫。我不知疲倦地跑,不知道跑了多久。就在我几近力竭时,阴云渐渐稀薄,雷声隐去,我的眼前出现一道大壕,几个女孩拎着篮子出来采蘑菇。一个高个子女孩看到我从村外的路上摇摇晃晃地跑过来,很是诧异。她告诉我,顺着大壕走就能回到家。我仍处于晕乎乎的转向状态,根本分辨不出路。即便如此,我还是谢绝了她送我回家的好意,七拐八拐地绕回了村小学。在熟悉的地方,我的方向感马上就转回来了,接下来,我一路顺畅地走回了家。
14 父亲还在外面到处寻我呢,母亲在屋里急得团团转。当我轻轻走进家门,母亲一下子愣住了,扑过来时差点摔倒。她紧紧抓住我的手,眼泪刷地流了出来,肩膀不住抖动。家教甚严的母亲,这次出奇地没有训斥我,而是去厨房熬了一碗热热的汤。
15我躺在暖烘烘的炕上,呆呆地好久没有说话,看着弟弟从我的书包里翻出大鹅蛋,香香地吃起来,我心里好像终于踏实了。
16这一路狂奔,我没流一滴泪,可是此刻,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17在这场雷雨天里,九岁的我第一次孤身走了这么远的路。此后人生中风雨次第而来,我再也没那么慌张了。
15。本文写了九岁的“我”三次谢绝别人的建议与帮助。独自在夜晚的风雨中回家的故事。请概括“我”的“谢绝”。(4分)
(1)谢绝了同学小娟和其亲威的百般挽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对第16段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最怡当的一项是( )(3分)
A.回家后,害怕被骂,眼泪就流下来了。
B.回家后,温暖踏实,眼泪就流下来了。
C.回到家,又累又饿,就流下了眼泪。
D.在路上不好意思哭,回家终于可以哭了。
17.文章第3、4段叙写“劈精灵”的情节有什么作用?(6分)
18.请联系文章标题以及全文,理解第17段画线句的内涵。(5分)
老梁分析:
15题考察文章内容梳理概括题,一定要注意参考题目当中已知的概括内容,参考括号一中的句式以及概括字数的长短,去进行模仿。然后,由括号一的内容概括,顺藤摸瓜,找出二三的两件事,在模仿括号一的语句形式去进行概括就可以了。
第16题,划线句意思理解题,一定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这里边主要体现的是和15段之间的关系。第15段当中的描写揭示了第16段当中画线句,眼泪为何流下来的原因。
第17题考查的核心知识点是句段的作用,而对于句段作用的分析,我们一般是从内容、结构和主旨这三个大方向来进行答题。首先要进行内容上的概括。也就是“劈精灵”,具体指何事?而后体现出什么样的事物特征,或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以及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再后便是在结构上是否有铺垫作用。最后体现文章主旨,也就是人物形象。
第18题。根据题干的提示分析第17段画线句的内涵,我们看到文章当中第17段便是文章的尾段。而这种题一般考的就是文章主旨。结合前边提示,本题需要我们做的是结合文章的标题和全文的内容去进行文章主旨的探讨。因此,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要具体阐释一下。而这样的一次经历让我有了哪些成长的感悟?而后再把画线句当中的哲理性深层的东西表述一下,结合前面内容分析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
15.(1)谢绝那个大我两三岁的女孩的再次挽留
(2)谢绝采蘑菇/高个子的女孩送我回家的好意
16.B(3分);C(1分)
17.第③、④段提及雷神“劈精灵”的内容(1分),体现盛夏北方雷雨的急和暴烈(1分),为后文我回家路上遇到暴雨时感到害怕和母亲为我担心作铺垫(2分),从而衬托我的倔强(2分)。
18.本文着重叙述九岁那年夏天,我在雷雨天独自走了十三四里路回家的一次经历(2分),它使我更加独立、勇敢、坚强(2分),让我在日后的人生中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能不慌张、沉着应对(1分)。
(二)2022静安初三一模
阅读下文,完成第 16--20题(20分)
谁能拒绝丝棉被的温暖
①小区公共活动区、在正午的冬阳笼罩下,像一口满盈盈的池塘、人走过去∶就如蹚在水里,随着抬步,脚下滑动出哗啦哗啦金色的水花。我看到柴、陆两位银发闪闪的阿姨,已在阳光下的乒乓桌边忙开了。她们分站在球桌两边,配合默契地扯丝绵兜。一只贝雷帽似的圆圆的丝绵兜,先在中间抠一个洞,两人用劲拉断,四只手各扯一角,随着双方手臂用力、前倾的身体缓缓抬起,捏手里的绵兜撒种—样徐徐放出,两人间的丝绵逐渐变长变薄,转而,就成一个身位宽,白白闪着亮儿的薄网。这张网轻轻铺在桌面,像渔网抛向水面一样--一网下去,当有好大一匹阳光被捉住了。
②两位阿姨都已七十出头,手起手落,使唤着身体里的韧劲儿、巧劲儿,干起活来一点不含糊。
③早在上周我就跟阿姨们约好,今天轮上给我翻新丝绵被。盖过丝绵被的人都知道,轻软服帖不压身,冬日天气干燥,也不会产生静电。一床五斤重的丝绵被,足以过冬,江南人家,因此都会备上几床。不过,丝绵被也有缺点,隔几年最好能拆开重翻。一直用着不翻新,可能就会如老杜说的"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隔三四年拆开被子,一片片重新扯松,剥掉上面结成球的疙瘩,像三明治一样添进一二斤新丝绵,僵硬的被子,得了滋养,能恢复原先的松软和温柔。年轻人大抵不会这手绝活,也不耐烦学。柴和陆两位阿姨,在业主群听闻有人打听哪儿有代为翻新被子,就应声说,要是不嫌弃活儿粗糙,她们可以帮忙。这一帮,已半月有余。
④我很不好意思地跟阿姨说∶"让老人家代为受累,真是难为情还是应该收点辛苦铜钿才好。"温婉的陆阿姨笑眯眯道∶"你不晓得,我俩在这里翻被,没空接孙子,邻居家在校教书的女儿,就帮我把小把戏接回来了,有时候还赖人家屋里吃饭,叫也叫不回,这要是算钞票,还怎么算得拎清哦。"
⑤高个的柴阿姨马上接过话茬∶"我啊,拉丝绵兜就当是跳舞、你看我,双脚站立与肩宽,气沉丹田,身体先往前,拉住丝绵兜,拔萝卜一样往后,像不像跳蒙古舞?我自己都觉得就差抖胳膊甩腿了。"嘴里说着,手脚跟着比划,一个人热闹成一台戏,她自己忍不住先咯咯笑起来。我们也忍不住笑开了。对了,柴阿姨的微信名叫"柴米心俏",瞧见她丰富的肢体语言动作,我马上觉得应该称呼她小姐姐才对,年龄根本拿她没办法。紧接着,又听柴姐姐说∶ "这几天,浑身筋骨舒豁开,胃口倍儿棒,比吃丹药还要灵光呢。"言毕,又柔柔地笑了。本来我烤了蛋糕、剥了柚子,想让她们歇息时可以吃吃。两位却觉得又要停手又要洗手,费工夫,都说等干完活儿再吃。我只好用叉子,一会儿叉蛋糕,一会儿叉水果地喂进她们嘴里。把老姐妹乐得合不拢口。
⑥约莫半小时,一斤 40 个丝绵兜扯好,紧接又将剥开的旧丝绵扯松,填入新丝绵,边缘收拾整齐,用纱布包好。再拿针线田字地固定,套进被套。足足两小时。一床丝绵被才完成。晚上,我迫不及待地钻进被窝,翻新、饱吸太阳的被褥里,暖意和香气双重体恤。人像一条蚯蚓,在芬芳、温暖的泥土里幸福地拱动,觉得活着真好啊。身边有这么可爱的人,可爱到足以让你暗下决心,自己对这个世界一定要和蔼一些,再和蔼一些。
16.第③段引用的诗句出自________(人名)写的《_________》(诗名),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5 分》
17.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①段中的画线句。(4分)
18."我"在第④段称两位阿姨为"老人家",到第⑤段却觉得应改称"小姐姐",由此可见,"我"对她们的情感发生了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变化。(2分)
19.第⑥段说两位阿姨是"可爱的人",从全文来看,她们的可爱之处表现在
(1)主动帮大家翻新丝绵被却不计报酬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联系全文,说说本文标题的妙处。(5分)
16.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分)几年不翻新的(1分)丝绵被会结疙瘩(1分),变得又硬又不暖和(1分)。(3分)
17. 可从修辞手法、环境描写等角度赏析。(4分)
答案示例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区公共活动区在正午冬阳笼罩下明亮、温暖的特点,表达“我”心中的温暖和对两位阿姨的感谢。
答案示例2:运用环境描写,交代两位阿姨翻新丝绵被的场所,渲染正午冬阳笼罩下明亮、温暖的环境氛围,烘托“我”心中的温暖和对两位阿姨的感谢。
18. 尊重/感激 亲近/(由衷的)喜爱(2分)
19.
(1)年事已高却心灵手巧
(2)帮助他人却不让人有丝毫心理负担
(3)不把干活当受累,反而能从中找到乐趣/幽默乐观
(4)边干活边笑吃“我”叉的水果、蛋糕,随和率真的性格(答出两点即可,4分)
20.答题要点:(1)词语:“温暖”的含义。“温暖”既指晒过的丝绵被的温暖,也指文中两位阿姨主动助人带给“我”的心灵的温暖。(2)句式:①疑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反问,强调两位阿姨的行为带给“我”的感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对这个世界的重要性。(3)结构:“丝绵被/丝绵被的温暖”作为线索,贯穿全文(5分,词语的浅层、深层含义各1分,句式及效果各1分,结构作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