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大印章

时间:2022-05-11 07:1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文汇报 | 评论: 次 | 点击:

名言大印章

1.书法作品印章刻什么

书法作品没有印章就是少了灵魂,印章代表着作者的标记,等同于把作者的心血和付出都刻在了上面。一篇书法作品必须得拥有印章,才算的上是完整的作品。书法印章代表了作者,某种意义上印章对于文人来说就像是剑对于武士一样儿重要。

印章最常用的就是名章,名章可以只把名字刻在一个上,也可以分为两方,一方为姓,一方为名。只刻一个的,直接盖在落款的最后,一般要比落款小或者等同,不能大于落款的字体大小。如果书法作品篇幅很大很空的话,还可以在右上角盖引首章,引首章多为长方形的,也有椭圆和不规则的形状,多刻作者的籍贯,年月份,甚至可以刻作者治学的态度以及自己觉得好的名言警句。

印章刻的内容在外人看来可能只是作者的名字、籍贯一类的,但是在作者心里,那就是代表着他的人格,作品盖上了印章那一刻,他才算完成了这部作品,那完全就是代表着作者的心血和尊严,也正是因为有了印章,书法作品就有了灵魂,才给了人一种神圣不可亵渎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书法作者盖章都是有很大讲究的,章宜少不宜多,以免盖过作品的风头,以至于看着繁琐,所以说只有作品很空时,才可以多盖两三个章,一般一个名章盖在落款末尾署名一下就够了。书法印章对于作者来说就是名牌,它的重要性也不用多说,要做到锦上添花而不是画蛇添足。

2.书法落款印章刻什么字

书法落款印章一般刻姓名、字号等,即名号章;也有镌刻姓名、斋室、职官、藏书印等以外的印章,为闲章。

1、名号章:

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2、闲章:

除姓名、字号用章外,其余印章,在印学上都统称为“闲章”。闲章从秦汉时的吉语印演变而来,除刻吉语外,还常刻诗句、格言、自戒之词等。专门从事篆刻与书画的艺术家,一般都有许多印章。

闲章一般包括“引首章”、“压角章”、“吉语章”、“警言章”、“收藏章”、“鉴赏章”、“纪年肖形章”以及“斋、堂、馆、阁居室章”等等。其形式不拘,大小不一,一般或大于名章,或等同于名章。

扩展资料: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

通常一副作品必不可少的是姓名章。也就是有作者的姓氏、名字、或号、雅号之类的章,这种章都是落款的最尾处盖,表示这幅作品的出处。通常只盖一个,“某某之印”“某某”,或只是名,没有姓,或笔名,总之往往只盖一个。也有姓是一个章,名字是一个章的,不过很少。

有些水准的作品就要用到闲章,也就是不是为了标识作者身份,而以布局装饰为作用的章。比如起首章,通常盖在作品左上角,作为整体布局装饰,破除太严肃作品的死板格局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闲章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名号章

名言大印章

当中医遇到金石篆刻,这场艺术展罕有聚拢名家创作百件中医经典名言印章

当中医遇到金石篆刻,这场艺术展罕有聚拢名家创作百件中医经典名言印章

“道法自然”“防微杜渐”……今天(8月23日),一场以中医药文化与金石篆刻艺术为主题的“中医之道·篆刻之美”文化艺术展在海上印社艺术中心开展,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医经典被名家镌刻于一方印章之上,意味隽永。

本次活动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浦东篆刻创作研究会、海上印社艺术中心、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共同主办,得到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普陀区文旅局、普陀区卫健委的支持,由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上海师范大学秋石印社、普陀区文化馆共同协办。

展览开幕式上,海上中医名家严世芸、王庆其、潘华敏、朱抗美等教授,海上著名篆刻艺术家吕少华、齐洪建、周建国、赵世安等先生共襄盛举。

当中医遇到金石篆刻,这场艺术展罕有聚拢名家创作百件中医经典名言印章

该艺术展共展出中医经典名言印章作品100件,内容包括中医别称如“灵兰”“杏林”“岐黄”,中医典故如“对症下药”“良药苦口”,哲学理念如“道法自然”“天人相应”,医德医风如“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养生保健如“精神内守”“谨和五味”“春夏养阳”,中医基础如“藏象”“心主神明”“肺朝百脉”,病因诊断如“望闻问切”“谨守病机”,治则治法如“辨证施治”“治病求本”,中药方剂如“四气五味”“用药如用兵”等。

作品风格多样,流派纷呈,或效法秦汉,气象高古,或皖浙邓歙,琳琅满目,或妍秀古雅,婉转多姿,或大刀阔斧,酣畅淋漓,或圆润浑融,刚柔相济,每枚印章,皆附边款,注解文意,或署阴款,或刻阳识,真草隶篆,四体咸备,施以“乌金”拓之法,纤毫毕现。

当中医遇到金石篆刻,这场艺术展罕有聚拢名家创作百件中医经典名言印章

以中医名言入印,得到业界大家的支持,或参与创作,或为此题字,最终成就《灵兰名言篆刻选》一书,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于2020年8月出版。书中列出了所刻中医名言的出处,并进行简要释义,使读者一目了然,在欣赏篆刻作品的同时,可进一步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精神与精髓,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医师、中医爱好者、篆刻艺术爱好者等参考阅读。

该书书名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严世芸教授题写,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著名书法篆刻家孙慰祖先生、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篆刻家林乾良先生、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教授、李其忠教授分别为该书题字。

30余位篆刻艺术家参与此次100件中医名言印章作品的创作,其中潘华敏、张遴骏、齐洪建、吕少华、周建国、唐之鸣、赵世安等10余位先生为特邀作者,多为西泠印社社员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其余创作者也多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各位作者将章法、篆法、刀法完美结合,尽显篆刻艺术之美。

中华医药与中国篆刻同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是中国人几千年抗击疾病、研究人体生命奥秘的总结,更是中国人对生命现象的一种独到智慧,中国篆刻则以汉字为表象,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融诗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炉,可以说是中华传统艺术的集大成者,两者的历史发展有相似性,哲学理念有相通性。

迄今,以中医药学格言名句为内容进行集体篆刻创作的尚不多见,此次展会属业界创举。

据悉,以中医名言入印,得到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项目“基于金石篆刻艺术的中医药文化产品创作研究”基金资助。该项目负责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黄兰英医生表示,此次中医名言的篆刻创作选用的是四大印章名石之一的浙江青田石,希望还能进行中医“名医”“名方”“名药”的创作,印石分别选用福建寿山、浙江昌化、内蒙巴林,形成系列,将中华医药精髓用中国篆刻艺术铭刻于中国四大印章名石之上,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且美妙的事。

本次展会开幕式还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严蔚冰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退休研究员、中医古脉法特色技术持有者陈静,向观展者展示其中医独特诊疗技术。

当中医遇到金石篆刻,这场艺术展罕有聚拢名家创作百件中医经典名言印章

为提升观展体验,展会另有与本次篆刻作品配套的中医经典名言书法作品以及近代中医名家处方书法作品共同展出,主办方希望观展者在得到篆刻艺术熏陶的同时,汲取中医药文化精神精髓及健康养生理念。

活动期间,将同时推出线上系列健康讲座,有兴趣者可关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以及上海海上印社微信公众号。

观展提示

观展地点:海上印社艺术中心第二展厅(上海市普陀区兰溪路185号)

观展时间:8月23日-9月20日10:00-16:30周一休馆

作者:唐闻佳 张莎莎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唐闻佳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