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名言名句

时间:2022-03-30 16:3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图说三国 | 评论: 次 | 点击:

吕蒙名言名句

1.可以用什么名人名言来形容吕蒙读书很认真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职务,去陆口的时候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

当时鲁肃还是很轻视吕蒙的,有人劝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于是去拜访吕蒙。

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

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做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和吕蒙结为朋友,告别而去。 当初,孙权对吕蒙蒋钦说:“你俩现在一起做当涂的指挥官,应当多学习,对自己有好处。”

吕蒙说:“在军中经常苦于军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又不是让你做编纂文档经典的博士,只是想让你多涉猎一些历史典故,你说军务繁忙,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时侯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易》。

一直到统帅江东以后读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各家的兵书,自己觉得大有益处。象你们两人,脑筋好用,学了肯定有用,为什么不去做呢?应该赶快把《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学习了。”

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是老而好学,更何况是你们” 吕蒙就开始学习,终日不卷,他所看的书,连老儒生都比不了.后来鲁肃正式提升,代替周瑜。

过来找吕蒙谈话,鲁肃摸着吕蒙的背说:“我以前说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现在,学识也如此渊博,已经不是以前吴的阿蒙啦。”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兄长这么说,可是不称职啊。

兄长您现在代替公瑾(周瑜的字),已经很艰难了,又和关羽接壤,这个人年长而好学,读《左传》朗朗上口,而且非常有霸气!只是他太自负了,总是气势凌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是他最大的弱点。现在如果和他对垒,应该用单复阵,用卿来对付他。”

秘密的对鲁肃说了三条计策,鲁肃郑重的接受了,并且保密。 孙权经常叹道:“人一边长大,一边这么学习的,象吕蒙蒋钦这样的,没人比的上。

已经是荣华富贵了,还能这么学习,轻视财富,好意气,德行兼备的人,来做国家的栋梁,那不是太好了么??” 注:本文孙权劝吕蒙读书时,吕蒙17岁,为一都尉,所领部下相当于现在的童子军。 关羽单刀附会发生在鲁肃正式接替周公谨职务以后,那时关羽50多岁,所以吕蒙说他“老”而好学 完全是自己译的,有些地方我也搞不明白,我觉得不是原版的,可能是盗版的。

译的不好,请见谅~三国时代乃“人才一大都会“,而孙权诚可谓用人高手。他虽无曹操之才干,也无刘备之手段,但在用人方面却有其独到之处,为曹、刘所远不及。

孙权的江山虽说是父兄打下来的,但创业难,守业更难。作为守业之主,孙权18岁继承兄业,“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这些都得益于他的知人善任。正是由于能够知人善任,才使得其麾下人才济济,灿若群星,接班人茬茬不断。

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吕蒙之后有陆逊,而且都是年轻有为之士。 孙权用人勇于打破常规,不搞论资排辈,破格选拔新人。

他认为谁能胜任要职,就不拘一格提拔重用。如他“纳鲁肃于凡品,拔吕蒙于行阵”,任陆逊于“未有远名”时,并放手让他们在实战中发挥自己的才干。

在赤壁大战的关键时刻,孙权独具识人慧眼,对周瑜赐剑加封为大都督,并授予军政大权。正是由于孙权的大胆提拔和重用,周瑜才得以担当起吴军统帅的重任,并且一展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为抗魏保国立下了卓著功勋。

《三国志·陆逊传》的卷末评述道:“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

在这里,陈寿把“威名未著”的陆逊打败“天下称雄”的刘备,主要原因归结为孙权的“识才”,这是符合实际而又很有道理的。孙权最大的本领是善于用人。

陈寿所说“权之识才”,指的就是“守江口”大战前夕,孙权对陆逊的知人善任。当时,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

在这大兵压境的紧要关头,孙权确定由39岁的陆逊为主将。但这一决定却遭到张昭、顾雍等人的强烈反对:“陆逊乃一书生耳,非刘备对手,恐不能用”、“逊才堪治郡耳,若托以大事,非其宜也”等等。

面对这些反对意见,孙权并没有动摇。他经过亲自考察,知道吕蒙“前破关公,其谋皆出于伯言陆逊”,从而更加坚信“陆伯言乃奇才也”。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提升陆逊为大都督。陆逊领命就任,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一把火烧了刘备七百里连营,终于以弱胜强,捍卫了东吴。

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孙权选贤任能的正确。 孙权在用人上有句名言:“天下无粹。

2.可以用什么名人名言来形容吕蒙读书很认真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职务,去陆口的时候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

当时鲁肃还是很轻视吕蒙的,有人劝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于是去拜访吕蒙。

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

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做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和吕蒙结为朋友,告别而去。 当初,孙权对吕蒙蒋钦说:“你俩现在一起做当涂的指挥官,应当多学习,对自己有好处。”

吕蒙说:“在军中经常苦于军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又不是让你做编纂文档经典的博士,只是想让你多涉猎一些历史典故,你说军务繁忙,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时侯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易》。

一直到统帅江东以后读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各家的兵书,自己觉得大有益处。象你们两人,脑筋好用,学了肯定有用,为什么不去做呢?应该赶快把《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学习了。”

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是老而好学,更何况是你们” 吕蒙就开始学习,终日不卷,他所看的书,连老儒生都比不了.后来鲁肃正式提升,代替周瑜。

过来找吕蒙谈话,鲁肃摸着吕蒙的背说:“我以前说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现在,学识也如此渊博,已经不是以前吴的阿蒙啦。”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兄长这么说,可是不称职啊。

兄长您现在代替公瑾(周瑜的字),已经很艰难了,又和关羽接壤,这个人年长而好学,读《左传》朗朗上口,而且非常有霸气!只是他太自负了,总是气势凌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是他最大的弱点。现在如果和他对垒,应该用单复阵,用卿来对付他。”

秘密的对鲁肃说了三条计策,鲁肃郑重的接受了,并且保密。 孙权经常叹道:“人一边长大,一边这么学习的,象吕蒙蒋钦这样的,没人比的上。

已经是荣华富贵了,还能这么学习,轻视财富,好意气,德行兼备的人,来做国家的栋梁,那不是太好了么??” 注:本文孙权劝吕蒙读书时,吕蒙17岁,为一都尉,所领部下相当于现在的童子军。 关羽单刀附会发生在鲁肃正式接替周公谨职务以后,那时关羽50多岁,所以吕蒙说他“老”而好学 完全是自己译的,有些地方我也搞不明白,我觉得不是原版的,可能是盗版的。

译的不好,请见谅~三国时代乃“人才一大都会“,而孙权诚可谓用人高手。他虽无曹操之才干,也无刘备之手段,但在用人方面却有其独到之处,为曹、刘所远不及。

孙权的江山虽说是父兄打下来的,但创业难,守业更难。作为守业之主,孙权18岁继承兄业,“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这些都得益于他的知人善任。正是由于能够知人善任,才使得其麾下人才济济,灿若群星,接班人茬茬不断。

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吕蒙之后有陆逊,而且都是年轻有为之士。 孙权用人勇于打破常规,不搞论资排辈,破格选拔新人。

他认为谁能胜任要职,就不拘一格提拔重用。如他“纳鲁肃于凡品,拔吕蒙于行阵”,任陆逊于“未有远名”时,并放手让他们在实战中发挥自己的才干。

在赤壁大战的关键时刻,孙权独具识人慧眼,对周瑜赐剑加封为大都督,并授予军政大权。正是由于孙权的大胆提拔和重用,周瑜才得以担当起吴军统帅的重任,并且一展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为抗魏保国立下了卓著功勋。

《三国志·陆逊传》的卷末评述道:“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

在这里,陈寿把“威名未著”的陆逊打败“天下称雄”的刘备,主要原因归结为孙权的“识才”,这是符合实际而又很有道理的。孙权最大的本领是善于用人。

陈寿所说“权之识才”,指的就是“守江口”大战前夕,孙权对陆逊的知人善任。当时,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

在这大兵压境的紧要关头,孙权确定由39岁的陆逊为主将。但这一决定却遭到张昭、顾雍等人的强烈反对:“陆逊乃一书生耳,非刘备对手,恐不能用”、“逊才堪治郡耳,若托以大事,非其宜也”等等。

面对这些反对意见,孙权并没有动摇。他经过亲自考察,知道吕蒙“前破关公,其谋皆出于伯言陆逊”,从而更加坚信“陆伯言乃奇才也”。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提升陆逊为大都督。陆逊领命就任,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一把火烧了刘备七百里连营,终于以弱胜强,捍卫了东吴。

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孙权选贤任能的正确。 孙权在用人上有句名言:“天下无粹。

3.请你用学过的一句名言说服吕蒙好好读书有哪些

读书是我的志向,是红尘中的遁隐之地。

“我们宜不染于污泥,遁隐山林,与自然为友而为人生之逃遁者”,“人在名场翻滚,心在荒村听雨”。曾几何时,携一被一袋书,满怀壮志,离开家乡。

起步山地,落脚山坳,蛰居山野,扎根山头,去证明生命的意义。祈盼有朝一日能施展人生抱负,实现人生的价值。

可叹年华一瞬,依然是“沧舟入画,惟见倦客孤旅”。才德虽好,怎奈“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只落得梦沉书远,阎王易斗,小鬼难缠,志向难展,转眼间秋风渐起,不由得顿生莼鲈归意。你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律己严人处世事,襟怀坦荡回家去。

认清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累了,倦了,挥一挥衣袖,再回生我养我之地,撰写自己的人生感悟。

读书是我的归宿,是永恒的栖居。我生在山村,长在农村,蛰居在山乡工作多年,享受着“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平静,躬身于“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淳厚,沉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散淡,在“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的禅意中,感悟生命的本真。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在以书相伴的日子里,偶尔涉足乡间小径,手里兀自擎着书本,朗诵咀嚼,且歌且行,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时时品味书香、书魂、书音、书韵,静静地感受怡然、泰然、淡然、超然的情趣。

吕蒙名言名句

鲁肃看不起吕蒙,结果吕蒙一番高论将其折服,并留下一句经典名言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251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

鲁肃看不起吕蒙,结果吕蒙一番高论将其折服,并留下一句经典名言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一旦遭逢乱世,普通百姓时时为生计发愁;胸怀大志者忙着争霸天下;智计超群者,为明主运筹帷幄;武艺超群者,则征战于沙场,在那样的时代中,应该不会有人有闲情逸志,去创作文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汉末三国那个群雄纷立的时候,文学不但没有衰落,反而非常兴盛,例如枭雄曹操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刘备留下了不少经典语录;孙权则创下了不少成语。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东吴两位名将,在一次酒后畅谈时,一人创下一个成语,另一人则留下了一句经典名言。这两个人分别是谁呢?他们又留下了什么经典呢?

鲁肃看不起吕蒙,结果吕蒙一番高论将其折服,并留下一句经典名言

这两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东吴继周瑜之后的两大顶梁柱,即鲁肃与吕蒙。受《三国演义》影响,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鲁肃一直是一个老实人的形象,毕竟在小说中,他奉命向刘备讨还荆州,被诸葛亮忽悠之后,周瑜一语点破,他还不相信,反而道“恐玄德不负我”。可是在正史上,他并非这般模样。据记载,他年轻的时候,便散尽家财,招揽了当地的少年,演习兵法;为江东效力后,他提出了先与刘表、曹操三分天下,后一举统一的构想;与关羽对峙讨还荆州时,他则单刀赴会,痛斥关羽,使其无言以对。当然了,这样有才气的人,大都较为孤傲,鲁肃也未能免俗。他就曾看不起仅是一介莽夫的吕蒙。

鲁肃看不起吕蒙,结果吕蒙一番高论将其折服,并留下一句经典名言

《三国志·吕蒙传》记载:“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意思是说,周瑜去世之后,鲁肃代其守陆口的时候,还非常轻视吕蒙,只不过有人劝他说,现在吕蒙颇有功劳,地位也越来越高,你应该与他交往,他这才顺道去见了吕蒙一面。可真心相交与敷衍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吕蒙一眼就看穿了鲁肃的想法。于是故意问道,你去守陆口,要与关羽相邻,打算用什么办法防备他发动突袭啊?鲁肃并不觉得吕蒙会有什么出彩的想法,很随意的回答道,到时候再说吧。

鲁肃看不起吕蒙,结果吕蒙一番高论将其折服,并留下一句经典名言

见鲁肃这样的态度,吕蒙并没有退缩,而是反驳道,关羽是一代名将,不能轻视,需要提前做好防备,并为鲁肃提出了五条建议。他在提建议的时候,鲁肃暗暗心惊,意识到了吕蒙真的不像之前一样,仅会逞匹夫之勇于了。于是拍着吕蒙的后背,与其称兄道弟,并由衷的称赞道:“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意思是说,他以为吕蒙还是像之前一样,有勇无谋,没想到吕蒙已经成长为了,一个非常博学的大才,不再是在吴地时的模样了。经鲁肃这句话,后人提练出了“吴下阿蒙”这个成语,用来代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鲁肃看不起吕蒙,结果吕蒙一番高论将其折服,并留下一句经典名言

面对鲁肃的称赞,吕蒙倒是没有假惺惺的谦虚,而是自豪的回答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说,人是在不断进步的,不能用旧眼光看人。而他的这一回答,被后人化为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一言,与“吴下阿蒙”这一成语一样,至今仍在流传。

鲁肃看不起吕蒙,结果吕蒙一番高论将其折服,并留下一句经典名言

如果细读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吕蒙在最初的时候,的确仅以骁勇闻名,而且非常的冲动。他年少时跟随自己的姐夫邓当一起讨伐山越,邓当的一个随从见他年龄小,便时常嘲笑他,他直接选择了杀人;刚刚跟随孙权之时,他也仅是担任先锋,负责冲锋陷阵,没有表现出什么谋略。我们都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一说法,按理说从一个莽夫,转变成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帅之才并不容易,那么吕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原来,这其中还有孙权的功劳。

鲁肃看不起吕蒙,结果吕蒙一番高论将其折服,并留下一句经典名言

吕蒙刚刚开始受到重用的时候,孙权便劝他时常学习,并道开卷有益。吕蒙借军务繁忙的借口进行推脱时,孙权便以自己为例,反问道“卿言多务孰若孤?”甚至搬出曹操活到老学到老的例子,激励吕蒙学习。《三国志》注引《江表传》曰:“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也就是说,正是因为孙权的劝学,他才开始奋发图强,才能够折服鲁肃,并与鲁肃一起创下一成语、一经典名言。不过孙权的劝说占一部分原因,他自己的努力,却也不容忽略,毕竟曾被曹操劝学的夏侯渊,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三国演义》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