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武的名言
时间:2022-03-31 06:5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中国军号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尚武的名言
1.尚武精神的名言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 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
(晋·张方) 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希腊·柏拉图) 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
(法国·巴斯卡) 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毛泽东) 知己只彼,百战不殆。.。
2.强军格言一百条
如同外科医生的手术箱里,有各种不同的工具一样,军事手段也只是达成大战略的手段之一。
(名言作者:利德尔·哈特(英)) 使敌人丧失平衡,自己乱了阵脚,这才是战略的真正目的;其结果不是敌人自行崩溃,就是在会战中轻易被我击溃。(名言作者:利德尔·哈特(英)) 突然性是战略的本质。
(名言作者:利德尔·哈特) 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名言作者:利德尔·哈特(英)) 战术之为物,一言以蔽之是若干世纪以来的军事经验的积累。
(名言作者:戴吉伯(法)) 这是战争中一条万古不易的公理,确保你自己的侧翼和后方,而设法迂回敌人的侧翼和后方。(名言作者:腓特烈(德)) 人民战争必须向云雾一样,在任何地方也不凝结成一个反抗的核心。
(名言作者:克劳塞维茨(德)) 只有获得胜利的可能性非常大时,才可进行决战。(名言作者:恩格斯(德)) 战术就是在决定点上使用兵力的艺术,其目的就是要使他们在决定的时机、决定的地点上,发生决定性的作用。
(名言作者:约米尼(瑞士)) 任何战术都只适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如果武器改进了,技术有了新的进步,那么军事组织的形式、军队指挥的方法也会随着改变。(名言作者:伏龙芝(苏)) 每一种情况都有适合于它的一个特殊的战略。
(名言作者:安德烈·博弗尔(美)) 战略若太复杂,必然失败。(名言作者:西乡隆盛(日)) 只要不失败就是胜利。
这正是对抗强大的先进国家军事力量的人民战争战略取得胜利的关键。(名言作者:小山内宏(日))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名言作者:孙武(春秋))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名言作者:孙武(春秋)) 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名言作者:孙武(春秋))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名言作者:孙武(春秋))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名言作者:孙武(春秋))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山河。
(名言作者:孙武(春秋)) 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名言作者:孙武(春秋)) 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
(名言作者:吴起(战国)) 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或先或后,制敌者也。
(名言作者:魏缭(战国)) 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名言作者:司马迁(汉)) 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胜也。
(名言作者:班固(汉)) 兵有奇正,旋相为用,如环之无端。(名言作者:苏辙(宋)) 用兵以能聚散为上。
(名言作者:杨时(宋)) 凡与敌战,须务持重。见利则动,不见利则止,慎不可轻举也。
(名言作者:刘基(明)) 合兵以壮威,分兵以制胜。(名言作者:揭暄(明)) 有正无奇,虽整不烈,无以致胜也;有奇无正,虽锐无恃,难以控御也。
(名言作者:何良臣(明)) 善用兵者,攻其爱,敌必从;捣其虚,敌必随;多其方,敌必分;疑其事,敌必备。(名言作者:马慧裕(清)) 以全军破敌为上,不以得土地、城池为意。
(名言作者:蔡锷)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名言作者:毛泽东(中)) 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这是反攻开始,即打第一仗时,不可忘记的三个原则。
(名言作者:毛泽东(中)) 弱军对于强军作战的再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拣弱的打。(名言作者:毛泽东(中))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名言作者:毛泽东(中)) 袭击是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名言作者:毛泽东(中)) 歼灭战和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包围迂回战术,同一意义。
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名言作者:毛泽东(中)) 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名言作者:毛泽东(中)) 只有决战,才能解决两军之间谁胜谁败的问题。(名言作者:毛泽东(中)) 牛抵角的战术是非常糟糕的,马的战术比牛的战术高明,狼的战术又比马的战术高明。
(名言作者:刘伯承(中)) 在战略上是打强的,在战役、战术上是打弱的。(名言作者:刘伯承(中))1、 球场、操场、靶场,场场呐喊; 哨声、号声、歌声,声声嘹亮; 齐步、正步、跑步,步步为“赢”。
2、 昨天,掉皮、掉肉、不掉队; 今天,留言、留恋,不流泪; 明天,退役、退伍,不褪色。3、 当兵的集合要拉拉歌,当兵的训练场上动真格; 当兵的会做针线活,当兵闲来爱把吉他拨; 当兵的相思对着月亮说,当兵的分手也把眼泪抹; 当兵的危难时刻冲在前,当兵的心里装着共和国。
4、 信念是军人的“方向盘”,不能偏; 奉献是军人的“粘合剂”,不能少; 执着是军人的“加油站”,不能停; 精武是军人的“推进器”,不能松; 武器是军人的“倚天剑”,不能钝。5、 生长粮食的地方叫泥土,锻造钢铁的地方叫熔炉; 赢得荣誉的地方叫战场,流淌热血的地方叫胸膛; 书写忠诚的地方叫哨位,磨砺人生的地方叫部队。
6、 争米数,夺秒数,赛环数, 昔日精兵瞄准强敌苦练本领铸和平; 练。
3.霍去病介绍
(前140—前117)西汉名将,军事家。
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
善骑射。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票姚校尉 ,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00余人 ,受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前121)任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
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
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
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敢,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
元狩六年(前117)病卒。英雄不问出身 霍去病出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
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结晶,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亲不敢承认的私生子、母亲又是个女奴,看起来霍去病是永无出头之日的,然而奇迹终于降临在他身上。
大约在霍去病刚满周岁的时候,他的姨母卫子夫进入了汉武帝的后宫,并且很快被封为夫人,仅次于皇后。霍去病的舅舅卫长君、卫青也随即晋为侍中。
卫氏家族从此改变了命运——这时候恐怕没有人想到被改变命运的不仅仅是卫青和霍去病,被改变命运的还有多年来汉匈之间的攻守易形。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武功颇盛的帝王,而当时的汉王朝,边境不稳,时时遭受匈奴人的侵扰。
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几乎把农耕为生的汉朝当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库房,烧杀掳掠无所不为。而面对这样的局面,长城内的国家却从秦以来就无力从根本上改变,胜利的时候极少,更多的时候只能寄希望于以和亲以及大量的“陪嫁”财物买来暂时的相对平安。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希望改变这样的形势,而他很快就在身边找到了和自己有志一同的人,他就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卫青拜车骑将军,和另三员将领各率一支军队出塞。
在这一次出兵过程中,四路大军出塞三路大败,尤其离谱的是老将李广竟然被匈奴所虏,好不容易才逃归。反而是第一次出塞领兵的“骑奴”卫青,出上谷直捣龙城,斩敌七百,成为真正的“龙城飞将”。
卫青的军事天才使汉武帝刮目相看,他从此屡屡出征,战果累累。横空出世 在卫青建功立业的同时,霍去病也渐渐地长大了,在舅舅的影响下,他自幼精于骑射,虽然年少,却不屑于像其它王孙公子那样呆在长安城里放纵声色享受长辈的荫庇。
他渴望杀敌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漠南之战。
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征。 在战场上,霍去病凭着一腔血气骁勇及八百骑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他独创的“长途奔袭”遭遇战首战告捷,斩敌二千余人,匈奴单于的两个叔父一个毙命一个被活捉。
而霍去病等人全身而返。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
霍去病的首战,以这样夺目的战果,向世人宣告,汉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将横空出世了。战神无敌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出征匈奴。
这就是河西大战。 19岁的统帅霍去病不负众望,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迂回战。
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并在皋兰山与匈奴卢侯、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此战中,霍去病惨胜,一万精兵仅余三千人。
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俘虏,斩敌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在这一场血与火的对战之后,汉王朝中再也没有人质疑少年霍去病的统军能力,他成为汉军中的一代军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同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胜追击,展开收复河西之战。 此战,霍去病成为汉军的统帅,而多年的老将李广等人只作为他的策应部队。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战的公孙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马”还不如两年前的长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没有起到应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将李广所部则被匈奴左贤王包围。
霍去病遂再次孤军深入,并再次大胜。就在祁连山,霍去病所部斩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六十三人。
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十九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 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情是“河西受降”,发生的时间在秋天。
两场河西大战后,匈奴单于想狠狠地处理一再败阵的浑邪王,消息走漏后浑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汉朝。汉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
4.培根的名句
1、地位显出为人。
2、地位基本上是德能的反映。
3、若遇派别时,一个上升时最好加入某派,在高位时保持中立。
4、过于重视爱情,就意味着放弃智慧与财富。
5、那追求海伦的人,是放弃了财富和智慧的。当人心最软弱的时候,爱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当人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和处境窘困孤独凄零的时候,虽然后者未必能得到爱情。人在这样的时候,最急于跳入爱情的火焰中。由此可见,“爱情”实在是“愚蠢”的儿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的事业。因为爱情一旦干扰情绪,就会阻碍人坚定地奔向既定的目标。许多军人更容易堕入情网,也许这正象他们嗜爱饮酒一样,是因为危险的生活更需要欢乐的补偿。
6、尊重同僚和前人遗名。
7、腾达者手段多善恶交混。
8、叛乱的根源一是多贫二是多怨。有多少破产者就有多少喜乱者。
9、大事要谨慎积极,小事得益小乐,不要大喜过忘。
10、人君之事,在于巧避和转移临近之难。
11、监视不懈,时刻警惕。
12、有必要时,要编造理由主动出击。
13、一个国家要伟大就要有一个善战的民族。
14、尚武才能突然强大。
15、困于租税的民族想变勇敢善战是不可能的。不适于建立帝国。
16、不能让贵族繁殖过快。
17、上流生活开放有序,不隐秘吝啬,礼贤下士,宾客茂盛,会引人到建立丰功伟 绩上来。
18、最得力者是平时最致力投入者。
19、坐着做工者和户内技艺者,其精密的本性与好战心理不合。游荡、爱危险甚于爱劳作者有一定的好战性。
20、把军事认为是举国唯一的荣誉、学问和职业是尚武的体现。
21、一次不公正的审判胜过10个犯罪。
22、光荣的战争是真实的锻炼。
23、海空的主人适合建立帝国。
24、蛇不吃蛇就不能变成龙。
25、要靠别人的错误繁荣自己。
26、极端爱国、爱主上的人向来是不幸的。
27、如果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结局多半是不幸的。
28、社会财富分配最为平均时国家最兴旺。
29、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 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
30、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31、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5.李贺《南园》中表现他崇文尚武的诗句是什么
李贺的《南园》:李贺怀才不遇,犹思弃文习武,为国立功。他在《 南园》一诗中,流露出尚文崇武思想的句子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 晚唐奇才李贺一生困顿坎坷,虽属皇族远枝,却一生沉伦下僚,不得仕进通显,一辈子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从九品)。由于不堪“臣妾意态间”的屈辱,李贺辞官归家,加之身体羸弱,最终郁郁而死,终年才27岁。 李贺《南园》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李贺是唐朝宗室的后裔,只是家道早已衰落,沦入寻常百姓之列。他七岁能诗文,声名远播。但因其父名李晋肃,当时嫉贤妒能的人就说“晋肃”与“进士”音近,他应该避其父讳,不参加科举考试。虽然韩愈著《讳辨》一文为李贺辩护,但他仍没能参加科举考试,终生抑郁不得志,而且体弱多病,死时年仅二十七岁。 这样,抒发个人愤闷就成了李贺诗歌的一个主题。他写出了“世上英雄本无主”(《浩歌》),“雄鸡一唱天下白”(《致酒行》)等豪言壮语。李贺家住福昌(现在河南省宜阳县)昌谷,依山傍水,有南北二园,南园是李贺读书的地方。他以“南园”为题写了十三首诗,除了最后一首是五律,其余都是七绝。 这首绝句是《南园》的第五首,抒发了为国出力的豪情壮志,更多的流露了怀才不遇、无所作为的感慨。诗的开头起笔突兀,如天马行空,无端而来。一个病瘦不堪的文弱书生为什么突发奇想,唱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高调来呢?固然,中晚唐以后,藩镇割据,唐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作为一个皇室后裔,有这样的报国热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再读下去,读到诗的后两句,就会发现理由没有这么冠冕堂皇。诗人还是在抒发个人情志上的苦闷,重弹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的老调。虽然他除了大醉和吊丧,每天都骑着瘦马(一说是驴)到荒郊野外去寻诗意,但又对世事有什么用呢?凌烟阁上二十四位功臣,可曾有一个半个是书生?这样想,诗人就愤愤不平,就跃跃欲试,就想全副武装,去征战沙场。但永远只是想想而已,他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去践行。 短短的四句诗,却有一个大起伏,一个大顿挫,先骇人听闻,再以理服人,激昂流畅,无所顾忌,感喟既多,哲思亦深,令人回味不尽。
“秒杀”的战场更需要尚武精神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随着最新科技和武器装备不断应用于现代战场,战争的突然性、破坏性和残酷性较之以往更加突出,甚至有“初战即决战”“发现即摧毁”等说法。面对“秒杀”性质的战场,除了要加强武器装备建设,优化指挥体制外,亦应居安思危保持精神上的常备不懈。
透过历史不难发现,长期的和平环境很容易消磨社会的尚武精神,使人们耽于安乐,忘记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侵略者在欧洲和亚洲战场上的突然袭击之所以得逞于一时,就在于他们在战前做了充分准备。在实施突然袭击前为隐蔽战争企图,通常都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政治欺骗和战略伪装:或高喊“和平”“友好”的口号,在思想上麻痹对方;或利用谈判手段签订各种条约作掩护,秘密完成作战部署,并对侵略计划进行严格保密。为达到战争的突然性,有的国家甚至不宣而战,先发制人,将事先早已动员好的大量军队进行秘密集中和展开,选择对方戒备松懈的时间和地点,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闪电般”摧毁对方的抵抗能力。相反,遭受突然袭击的国家往往存在思想麻痹,在绥靖主义影响下有畏战和厌战情绪,有的一味追求和平安逸生活,对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战备工作持消极态度,未能及时作好迎战准备。正所谓“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面对突然袭击仍然大行其道的现代战争,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国防,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才能未战防患于未然;既战有效应对,使敌占不到便宜。
为此,必须全面加强战备精神培育。早在100多年前,德国首相俾斯麦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在“萨尔瓦和色当胜利的荣誉属于日耳曼的小学教师。”这是因为在19世纪中叶普鲁士追求国家统一时,为增强整个民族的自信心和战斗精神,从小学开始,就对孩子们进行自强不息的教育,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以致孩子们长大入伍后,作战非常勇敢,终于取得了萨尔瓦和色当这两次重大战役的胜利,统一了德国。应该看到,战争的最后胜利与战前的长期精神塑造是分不开的,其中对尚武精神的培育尤为重要。倘若把战争仅仅看作“动员令”发布之后的事情,那就很容易受制于敌而遭失败。相反,如果始终不渝抓紧国防教育,打造战备教育和尚武精神的钢铁长城,国家和军队就会产生打败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打败的强大精神力量。
同时,必须发展先进的军事思想。军事思想落后,不能适应德国“闪击战”的新特点,是二战初期欧洲一些国家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现代战略远程兵力兵器的发展和使用,以及一些国家“先发制人”战略的提出,更是使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大增。事实上,近几场局部战争实践表明,突然袭击几乎是现代战争最常用最有效的开战方式。而且战争初期的胜负,对整个战局的影响非常巨大。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军事理论尤其是反突袭作战研究,不断清除军事思维中的落后观点和陈旧桎梏。真正做到以更多的胜算应对未来战争,以充分的准备应对初战。
和平时期,尚武精神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在全社会形成尊敬和热爱军事职业的良好风气。古罗马在强盛时期,它的居民有一种为保卫祖国而尚武、任勇的传统。后来外患解除了,生活安定了,罗马人不再以服兵役为光荣,而用雇佣兵保卫国家,强盛的罗马也不可避免地衰亡了。与此相反的例子是现代国家瑞典,它在1814年宣布为中立国,两次世界大战都未介入,被称为世界“花园”国家,但它的民防建设水平居世界前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纳粹德国曾企图对其实施武装占领,正是由于瑞典严阵以待,希特勒才被迫放弃入侵行动。可见,是否尊敬和热爱军事职业,影响着社会的尚武精神,也事关从威慑到作战的各个环节,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