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苗发芽了的唯美句子

时间:2022-03-31 13:2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唐诗宋词古诗词 | 评论: 次 | 点击:

蒜苗发芽了的唯美句子

1. 写大蒜发芽时样子的好段100字

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晴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妙趣横生的作业——种大蒜!呵,有意思,说干就干。我掰开一瓣蒜,白白胖胖的,好像刚出生的小娃娃!我接了一碟水,小心翼翼地把蒜放进去。它纹丝不动,真安静啊……

晚上,我又来看大蒜,真希望它有什么变化啊!可它还是那个样子,真扫兴。

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 晴

今天中午吃完饭,我便连忙跑到我的大蒜跟前看看它有什么变化。猛一看,它仍躺在水里没什么变化。可仔细一看,在它的顶端有些浅褐色的小点,越往上颜色越深。哈!大蒜长雀斑了!我高兴极了。一会,我又发现了在蒜的“头顶”有一个像伤疤一样的白色小块。中间还裂了一条缝,可能这里要发芽了吧。想到这儿,我就像打了兴奋剂似的,手舞足蹈。

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晴

早晨一起床,我便迫不及待地冲向我的大蒜。唉,没有长出来芽。我大失所望。不过,经过我的一再观察,发现大蒜尾部长出了根!好像一撮胡子呀!可能有了根,它能更好地吸收营养吧!

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胡子”变长了,“雀斑”也变深了,更有趣的是在大蒜的中间裂开了一个口子,里面仍是白白的蒜,真像一个咧着嘴,露着牙的孩子。

2011年3月14日 周一 晴

“太好啦!出来啦!出来啦!”一大早,我就开始叫唤了。要问为什么,我的蒜长芽啦。

今天,我的蒜宝宝头上露出了一个白色的、小小的芽。大约有两毫米长。呵,真是“小蒜才露尖尖角,早有王正探出头”啊!它的根越来越长,量一量,也有六毫米了。它的“雀斑”也变成了紫色。中间那个口子也裂得更大了,它好象在说:“热啊,热啊,快把外套脱掉!”

2011年3月15日 周二 晴

今天蒜没什么变化,只是根长了些,差不多有一厘米了。芽呢?经过我的测量,它比昨天长了一毫米左右。哈哈,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唉?摸起来好象不对劲儿,原来是那个口子中间的小蒜在拱外面的蒜,所以摸起来鼓鼓的,好象怀了孕似的。

2011年3月16日 周三 晴

呵!蒜的小芽长得真快,今天已经有五毫米左右了。芽、斑点、口子、根,组合起来多像一个露着犄角、长满雀斑、咧着嘴、长着胡须的怪物呀!从“小娃娃”到“怪物”真有趣!但是兴奋过后,我陷入了深思。为什么我的蒜会长得这么快,这么好呢?原因就是我的付出。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想想前两天,我每天都要观察蒜,看它有没有烂,长了多少,我还经常给它换水,每天都细致入微地照顾它。看着它茁长成长,我打心眼里高兴,因为这是我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这件事,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2. 蒜苗是怎么样发芽的

大蒜发芽记

老师让我们观察大蒜发芽。我不知道怎么让大蒜快点发芽,就去问妈妈,我按妈妈的话照做了:先把一个盘子里放上一至三毫米的水,然后再把大蒜的头朝上,根朝下的放进去,接着就可以静静等待大蒜发芽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又来观察大蒜了,可是几棵大蒜的头怎么了?我不明白就去问爸爸,爸爸告诉我那是大蒜刚发的小芽儿,难怪!原来这是大蒜发的小芽儿啊!

第三天,我发现大蒜的芽儿已经冲得老长了!大蒜长得真快,才一夜的功夫,就长这么长了,一厘米多长了,真神奇!我一看盘子,水都被吸干了,大蒜真牛!我看了看它的根,怪不得,它的根周围长着许多小白角,可以帮助它吸收水分,快速发芽,苗儿才长得这么快呢!

第四天,我发现又有几棵大蒜发芽了,可是盘子已经没水了呀!它又是怎么发芽的呢?我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大蒜用它自己的本身的水分和空中的水分加在一起就可以继续发芽了,真厉害!

第五天早上,我见爸妈还没醒,又偷偷地给大蒜浇了点水。晚上,我刚看到大蒜就惊呆了!才多长时间,第三天发的一厘米多长的芽儿,到了今天快有三厘米长了!我高兴得要飞起来了!

我喜欢观察!特别是观察大蒜!

3. 种大蒜发芽日记200字

大蒜是一种大家熟悉的佐料,而且叶子和花轴嫩的时候可以做菜,地下鳞茎味道辛辣,有刺激气味,可以做佐料,可了要入药,有杀菌和抑制细菌的作用。我为了进一步了解大蒜,知道大蒜在土里、沙里谁长得快,做了一个实验。

我和妈妈选了一个星期六,把两瓣大蒜分别种进土里和沙里,然后浇水,每两天浇一次。

过了四天之后,沙里的大蒜长出了小芽,像一把白色的利剑。

又过了三天,芽长出了叶片,绿色的叶片是一条一条的。土里的大蒜也开始发芽了。

到了第十天,沙里大蒜的芽叶子的总高度,超出十五厘米,我突然发现,两只碗的底部有很多白色的粉丝状的东西,我问妈妈:“这些是什么?”妈妈回答:“这是根。”

过了十三天,沙里的蒜苗长到了二十厘米,土里的蒜苗也长出了叶子,因为奶奶想要,所以把蒜苗给了奶奶。

经过这次实验,我知道了沙里的大蒜长得快,是因为沙比较松软,根很容易钻进沙里,在土里的大蒜由于土很硬,很难钻,所以长得慢。

有越来越多的实验要让我们去做,有更多的知道要让我们去挖掘,让我们努力吧!

蒜苗发芽了的唯美句子

菁菁何所有,莴苣独牛耳

菁菁何所有,莴苣独牛耳

母亲给了我一些莴苣苗,说:“这是甜莴苣,易成活,你栽在菜地里,会给你一汪青绿气。等到来年春末就能收莴苣,一只只翠绿绿,碧玉似的,去掉皮儿,咬一口又脆又甜,凉拌吃可祛油腻、解酒气呢。”

回来后,我把莴苣栽在开垦的小菜园里,不几日,它们长得绿波荡漾,清秀可人。在霜色满天、一派萧索的初冬,三两畦莴苣于寂寒中显出缕缕青翠与清新,别说吃了,仅看着这一波波秀色,就让人舒惬。

莴苣是菊科寻常蔬菜,又名莴笋、白苣、莴菜、千金菜,一年生或二年生,有春莴苣和秋莴苣之分,春莴苣需深秋栽植,耐寒,可越冬。它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大约汉代传入我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莴苣从呙国传来,故名。呙国为西域国名,北宋陶谷所著《清异录》上记载:“呙国使者来汉,有人求得菜种,酬之甚厚,故因名千金菜,今莴苣也。”

早在唐代,翠绿可人的莴苣就已经普遍种植了。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安史乱中逃往蜀地,开垦荒地,种植蔬菜,写了一首长诗《种莴苣》,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其中写到:

堂下可以畦,呼童对经始。

苣兮蔬之常,随事艺其子。

破块数席间,荷锄功易止。

两旬不甲坼,空惜埋泥滓。

他在院前整理田畦,和小儿子一起播种,本来莴苣是普通的蔬菜,很容易成活的,可杜甫并不是个种菜能手,整好了地,撒下了种子,满怀欣喜地等待,二十天过去了,还没见莴苣发芽出苗,只能对着平展展、空荡荡的菜田叹息。“登于白玉盘,藉以如霞绮”,老杜想着莴苣色香味的美妙,更为苦恼,种莴苣、收莴苣的梦想破灭了,只能空留美好的想象罢了。

菁菁何所有,莴苣独牛耳

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也爱种菜,他菜园里种的秋菜多,为此写了一首《秋菜》,列举了所种的韭菜、白菜、芼菜、芜菁等蔬菜,当然他也种莴苣:“已残枸杞只留柿,晚种莴苣初生甲。”这是晚秋栽植的越冬莴苣,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吃到。这些自种的菜蔬吃起来更有味道:

软炊一饱老有味,痛饮百壶今不说。

蒲团斋罢欠伸时,自觉少年心解脱。

虽然粗茶淡饭,日子简朴,可聊以养生怡情,身心像少年一样康健。

南宋文人王之道也学杜甫种莴苣,不知他的莴苣长得怎么样,却写了一首超长的诗,题目是《追和老杜种莴苣诗》,历数战乱不休、生灵涂炭之苦,奸佞当道、击寇无人之悲。不过,诗中所描绘的莴苣形色之美、风味之佳,令人耳目一新:

菁菁何所有,莴苣独牛耳。

从苦可自珍,供盘况潇洒。

银条直且甘,风味胡伯始。

一只只亭亭而立的青莴苣,在各种蔬菜中独领风韵。切条入盘,鲜灵可爱,细细品味,微苦之中甘甜爽口,其朴素平和的风味令人赞叹。

菁菁何所有,莴苣独牛耳

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生活简朴,躬耕陇亩,热衷种菜,他在《种菜》一诗中写道:

白苣黄瓜上市稀,盘中顿觉有光辉。

时清闾里俱安业,殊胜周人咏采薇。

陆游说的是春夏时节的莴苣,它和早黄瓜一样是稀罕物儿,凉拌入盘,满目清辉诱人。看到老百姓安居乐业,仿佛《诗经》里描绘的田园牧歌景象,心生欢喜。从诗里可以猜测,陆游家的菜园里应该也种有莴苣的,说不定,他还会亲自撒种、间苗、收莴苣呢!陆游在另一首《新蔬》诗中,也提到莴苣:

黄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盘四月时。

莫拟将军春荠句,两京名价有谁知?

还是春末夏初的莴苣、黄瓜,四月之时最为鲜美,不过那时春菜的价格是相当高的,当政者应该重视市民的“菜篮子”工程了。

菁菁何所有,莴苣独牛耳

南宋另一位杰出诗人杨万里也喜爱莴苣,他在光口寨这个地方停船做早餐,写了一首《晨炊光口砦》:

泊船光口荐晨炊,野饭匆匆不整齐。

新摘柚花熏熟水,旋捞莴苣浥生虀。

尽教坡老食无肉,未害山公醉似泥。

过了真阳到清远,好山自足乐人饥。

行舟之际泊岸打火做饭,倒是简简单单的,柚花煮茶,莴苣凉拌,足矣!虽然不像晋代山涛那样有酒可醉,苏轼那样有竹可品,可这一路上风光无限,足以饱眼福、忘饥渴。

莴苣青翠鲜灵,总令诗人们赞不绝口。南宋姜特立说:“紫苣生春荑,助我作汤饼。”(《菘苣初冬稍茂喜而有作》)紫绿色的莴苣该是春天的样子吧,做成饼汤,品一品春天的味道。南宋诗人洪咨夔吟道:

看花何必只长安,到处韶华总一般。

可是家贫风物晚,郎当莴笋斗春盘。

——《清明即事》

看花看景何必要去大都市呢,野田野物也堪爱。兜里没有银子,看风景恐怕晚了,那就采来鲜嫩嫩的莴苣做春盘品品吧。古人对生活是很容易满足的,这一只甜甜脆脆的莴苣,足成一首可餐可赏的诗啊!

菁菁何所有,莴苣独牛耳

莴苣的吃法多种多样,可荤可素,可凉可热,凉拌、烧、炒、烩、蒸、煮,亦可腌制酱菜,还能搭配肉丝、山药、木耳、鸡蛋、菜椒、胡萝卜、香菇、蒜苗等物,可谓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南宋的林洪在其食谱书《山家清供》中,提到莴苣的一种做法,美其名曰“脆琅玕”。他写道:“莴苣去叶皮,寸切,瀹以沸汤,捣姜、盐、糖、熟油、醋拌渍之,颇甘脆。”姑且不论这种做法味道如何,单凭作者给这款菜起的名字“脆琅玕”,就让人神往不已、垂涎欲滴了!琅玕(láng gān),是什么东西?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仙树,温婉如玉,晶莹剔透,美得让你难以想象!

小时候,母亲喜欢收了秋莴苣,去掉叶子,剥出青玉似的莴苣肉,切块,加糖、醋、酱油等佐料,腌制莴苣。但见一块块酱莴苣色泽鲜亮,青碧如玉,伸筷夹来食之,甘甜清脆,清爽可口。那味儿一直漫进我的记忆里,清清爽爽,脆脆甜甜,就像我们平平淡淡、有滋有味的生活......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