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岳阳楼

时间:2022-03-31 17:2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国学真有趣 | 评论: 次 | 点击:

名言岳阳楼

1. 关于岳阳楼的名句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吴楚:指今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鴅省一带。

【简析】大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地忧虑和关心。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李白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戌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2. 描写岳阳楼的名句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书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写景,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从” 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中,” 登临吴书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此句仿杜诗中”吴楚东南” 意境雄伟, 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 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

3. 关于岳阳楼的名句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赏析】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出峡到江陵(今湖北潜江县西),境遇不惬人意,晚秋移居江陵南九十里的公安(今湖北公安),本拟到柴桑(今江西九江),未果,在这年暮冬入岳阳(今湖南岳阳)并登岳阳楼.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和所感.首联以登楼能偿宿愿为喜;颔联赞颂洞庭湖的波涛浩荡,气势磅礴;颈联慨叹亲朋音信杳然,自己老病无医;尾联写诗人北望秦陇以兵乱未息为忧.诗人在诗中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忧患联系起来,把对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历代最为传诵的登岳阳楼的名篇.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杆前.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陈与义《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岳阳楼》 刘长卿行尽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两嵯峨.楼前归客怨秋梦,湖上美人疑夜歌.独坐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登岳阳楼》 陈与义 南宋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岳阳楼晚望》 唐 崔珏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临览胜之作,固然首先必须真切地描绘江山之壮、风光之美与景物之奇,但是如果仅仅能做到这一点,尚不足以称高格.除了表现自然景观之外,还需要融进诗人的胸襟气度,写出特定的名胜所给予登临者的深切感受,使得奇情与壮采一齐飞腾,达到情景合一的化景,这才可以称为名篇佳作.老杜此诗,篇幅虽极短小而气魄非常雄大,它把湖山之胜与诗人心中家国多难的悲哀结合起来抒写,造成了沉雄悲壮的高超艺术境界,在古往今来多如牛毛的登临岳阳楼的诗篇中,它几乎可以说是无人能及的绝唱.诗为大历三年(768)杜甫携眷自夔州出峡后,暮冬流寓岳州(今湖南岳阳市)时所作.首联二句,即揭示登楼的题旨,写自己宿愿终偿的欣喜之情.“昔闻”、“今上”云云,用时间概念。

4. 描写岳阳楼名句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5. 描写岳阳楼 名句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译文

[color=Red][size=4][原文][/size][/color]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就象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岳阳楼记》赏析(袁行霈)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6. 岳阳楼记的名句

1.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见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宠辱:得宠受辱。这里是偏义词,着重指“辱”。

偕(xie鞋):一同。把酒:端起酒杯。

这几句大意是:精神愉快,心情开朗,一切屈辱的事都已遗忘,临风举起酒杯,内心喜气洋洋。这两句写“迁客骚人”(被贬的官吏,失意的文人)登上岳阳楼见到周围大好风光时的愉快心情,神情毕现。

原文是:“登斯楼也,则有~者矣。”写人们陶醉于自然风光时可以化用。

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具:即“惧”。选两句大意是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原来被废置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攻通”、“人和”是“百废惧兴”的条件。”百废惧兴”是“政通”、“人和”的结果。

这两句写出了“政事”、“人心”与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的辩证关系。可用于赞颂政绩,也可用于写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以:因为。物:外物,指客观环境。

喜、悲,均为互文,含有悲喜两层意思。这两句大意是不因为环境的好坏或个人的得失而改变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写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旷达胸怀。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帑楼记》),不以个人得失为念。

可用以表现一种忘我的精神境界。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庙堂:指朝廷。

处江湖之远:指远离朝廷,退居江湖。这几句大意是:(古时候的仁人志士)在朝中身居高位时,就忧念他们的百姓,身处僻远的江湖时,就忧念他们的国君。

这几句赞扬古仁人在任何处境中都能以天下为己任,而不以个人得失为念的博大胸襟和无私精神,倡导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的忧乐观,至今仍有积极意义。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在……之先。

这两句大意是:忧在天下人忧患之前,乐在天下人安乐之后。~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表现出范仲淹时时处处不忘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和宏大抱负。

这种以天F为己任,不计十人得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忧乐观和浓重的忧国爱民意识,即使在今天也是值得肯定和称道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应当继承和发扬范仲淹这种无私精神。6.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这两句大意是:天光水色,上下辉映,碧蓝的天空和碧绿的湖水,融为一体,放眼望去,无边无际。

这两句描写洞庭湖春日美景。作者以如此简洁的面笔,在读者面前展开一片绿的世界,令人心旷神怡。

可用来描写晴日里的湖光水色。7.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沉壁:指沉在水中的月影。

壁:圆形的玉,这里比喻明月。这几句大意是:当天上的云雾一扫而空,明月的光辉千里朗照,浮动的波光闪耀着金辉,幽静的月影就像沉在水底的壁玉。

这是写月光下的洞庭景色,充满一种幽静之,其中,“浮光跃金”写有风时的月色,“静影沉壁”则写无风时的月色。如此良宵美景,令人神往心醉。

写月色满湖的景象,可资借鉴。扩展资料:《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原文如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参考资料:岳阳楼记-百度百科。

名言岳阳楼

“岳阳楼”精神!启迪千万人的千古名言,你了解吗?

“岳阳楼”精神!启迪千万人的千古名言,你了解吗?

“天下好山水,必有楼台收。山水与楼台,又须文字留。”清代文人尚镕的这话,道出了名山胜水与才子佳文连袂携手,相得益彰、相互辉映的美妙。

中华名楼个个都有山水、好楼台,更有好诗文添神采。位于巴丘山下的岳阳楼尽收洞庭、长江和君山胜景,又有好诗文辉映。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中华名建筑的神采。

巴丘胜楼览洞庭

岳阳楼位于文化古城岳阳(巴丘),西濒浩淼的洞庭湖,与湖中君山岛对望,北有绵延几千里的长江。登上岳阳楼远眺,江湖上烟波无垠,山水间波光云影,或晴或雨气象万千。

岳阳楼的台基起造于三国时期,是东吴都督鲁肃驻守巴丘(又名巴陵、岳阳)防御关羽攻城时修建的阅军台,作为训练水师之用,这是岳阳楼的前身;到了南北朝时作为巴陵城楼。南朝诗人颜延之与朋友登“巴陵城楼”,歌咏岳阳清净山水、洞庭水曲处处清晖,留给后人“清氛霁岳阳,曾晖薄澜澳”的印象。到了盛唐时“岳阳楼”的名声才传开。

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字说之)贬谪为岳州刺史,州府所在地在今天的岳阳县。他很喜爱临洞庭湖眺望,据说他招聘名工巧匠扩建楼阁;他的诗《岳阳早霁南楼》有这样的诗句“山水佳新霁,南楼玩初旭”。“巴陵一望洞庭秋,心随湖水共悠悠”抚平他心中的愁闷。[1]

唐代岳阳楼的主楼是方正的三层楼宇,楼高、边长都超过五米,周围连着副楼,典雅不凡。不过现存的文献中,已经看不到唐代的岳阳楼图了。现有最古的图,该属五代前蜀李升的岳阳楼图,图中可以看到重檐歇山顶的主楼在副楼的陪衬下矗立于山水间,方方正正、巍峨高耸。

清代嘉庆《巴陵县志》岳阳楼图。

唐宋名诗好文辉映山水楼台

唐代

唐朝干元二年(西元759年)秋季,李白经过岳阳,与友人夏十二南游洞庭湖,作了这首《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从此“岳阳楼”之名传了开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向*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向,一作“逈”)

诗仙笔下的山水景物充满情感,在岳阳楼上“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雁儿帮人解忧,好景让人舒放,“情中含情,飘飘欲举”。李商隐的名句“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隐隐泛着一样的情致。

诗圣杜甫也有《登岳阳楼》诗: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诗意气象宏放,涵蓄深远。古今都赞诗圣胸中气吞云梦洞庭,雄浑绝代。[2]杜诗《登岳阳楼》映照洞庭湖,又把好景与胸襟推上层楼。

宋代

宋代留下了郭忠恕的《岳阳楼图》卷,画里的洞庭湖真是烟波浩淼,湖边上,城墙护卫着岳阳楼和湖中的君山对望,气势有过之而无不及。庄严富丽的十字脊歇山顶非常特出,加上环楼廊柱栏杆的丹漆,让岳阳楼的气势更是恢宏不凡。宋代词人张元干写“浩荡山河影,偏照岳阳楼”,应合了这画的气势,让人印象深刻。

岳阳楼位于文化古城岳阳(巴丘),西濒浩淼的洞庭湖,与湖中君山岛对望。(图片来源:Alexsandie/维基百科)

范仲淹岳阳楼记

宋仁宗庆历五年春,滕宗谅(字子京)因被诬告滥用公款而谪守巴陵郡。滕宗谅的政绩卓著,次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也重修扩建了岳阳楼,并在楼上刻下了唐代和当时宋人的诗赋名作。

滕宗谅心想,好山水要有好楼台登高好览景,好楼台又要有文字注脚才得久存--“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所以他就想请一位“雄才钜卿”共襄“胜”举,于是他找了同门好友范仲淹帮忙。

当时,人在邓州的范仲淹应他的邀请,写下的《岳阳楼记》,真是激荡了后世人心,在知识分子的心中形成共鸣。范仲淹赞岳阳楼尽收巴陵洞庭湖胜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3],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然而大自然有阴有晴,有风也有雨,阴晴之变,感人深刻--霪雨霏霏、阴风怒号,会让人感极而悲;春和景明、一碧万顷又让人心旷神怡。而处在这自然之中的人能否超脱于物象变化之外呢?范仲淹内心有迥然不群的洞察。

天地之中,谁能超然于自我之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外来宠辱加身都不喜不惊,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一句千秋名言,雷霆万钧,破空长响,成了读圣贤书的知识份子的精神楷范。这千秋名句,就是启迪后人的“岳阳楼”的精神,而范仲淹的一生舍己为天下人,以“文正”矗立范式丰碑。

元代夏永《岳阳楼图》。(以上图片来源皆为公有领域)

元明清三代岳阳楼之晖

元代

夏永《岳阳楼图》画出晴空下洞庭水波淼远,“岳阳楼观倚晴空,楼外君山指顾中”,景致奇绝。

岳阳楼台矗立在高大的城墩上,和五代时的建物形制很类似,而略显长方形。中央主楼为二层重檐歇山顶,旁边副楼是一层歇山顶楼阁。各脊顶上的点缀:正脊上的吻兽、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戗兽和仙人走兽等等玲珑巧妙。

明代

明代时的岳阳楼形制和历代的有显著的不同,从现存的明代中期宫廷画家安正文所画的《岳阳楼图》来看,六角形的岳阳楼玲珑富丽,攒尖的屋顶、米字形起脊歇山顶美仑美奂,脊上装饰物琳琅满目。楼前有回廊相接,步径通幽;接水一方入口有码头的牌坊,下有石砌泊岸的台阶,从这里可以坐船游湖,与天地共航,“荡桨溯流光,登楼望八荒;江山出图画,天地入舟航”。

清代

从嘉庆年间《巴陵县志》岳阳楼图来看,清代的岳阳楼是个建筑在城台基础上的建筑群,除了三层楼的主楼,还配有二层楼六角的仙梅亭,两旁各有类似四合院的房舍。洞庭湖上烟波荡漾尽入楼中来。是否您也感受到“蒙蒙云气开南极,浩浩江流作楚声”的气势?

天地赐给人好山好水,好诗好文收好景,好景收在仁者之心,瑰丽持久。登楼览景,离尘息虑,总能找到一点生命的感悟!走到这“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的时节,如何珍惜天地的赐予?代代“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好诗文,辉映着岳阳楼,就在引领人深入去悟出自己胸中的乾坤。

参注

注[1]张说的诗吟:“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峯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张说之文集?卷六》)

注[2]杜甫《登岳阳楼》一诗中展放气吞洞庭的气概,古今诗评拍案叫绝。

《后村诗话》说:岳阳城赋咏多矣,须推此篇独步,非孟浩然辈所及。

《瀛奎律髓》:岳阳楼天下壮观,孟(浩然)杜(甫)二诗尽之矣。

《诗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壮语也,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过之。

《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皆见称于世。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子美(杜甫)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杜甫)胸中吞几(个)云梦(古代洞庭湖的名称)也。

注[3]浩浩汤汤也作“浩浩荡荡”。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