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复活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2-03-31 17:4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荣振环微书评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托尔斯泰的复活的优美句子
1.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的好词好句
“凡是由于本身的过失和错误落到某种地位上去的人,不论他们的地位多么不正当,却总会对一般生活形成一种足以使他们的地位在自己的心目中显得又好又正当的看法。”————《复活》
摘抄1:
我们活在世界上抱着一种荒谬的信念,以为我们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享乐。这显然是荒谬的。要知道,既然我们被派到世界上来,那是出于某人的意志,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是我们断定我们活着只是为了自己的快乐。显然,我们不会有好下场,就像那不执行园主意志的园户那样。主人的意志就表现在那些戒律里。只要人们执行那些戒律,人间就会建立起天堂,人们就能获得至高无上的幸福。
-----------------------------------
注解:这是聂赫留朵夫走到新生活的门槛时的觉悟。文中“园主”的故事引自《圣经》。我的建议:慢慢地读《复活》,慢慢地品位人生的智慧,读完之后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
摘抄2:
那时他是一个诚实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青年,随时准备为一切美好的事业献身,如今成了一个荒淫放荡、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喜爱的只是自己的享受,那时侯他觉得世界是一个秘密,他怀着喜悦和激情千方百计要解开这个秘密,现在他觉得现实中的一切既简单有明了,一切都是由他所处的现实环境所决定,那时候他认为必需和重要的是接触大自然,接触曾经生活过、思想过、接触过的前人(如接触哲学、诗歌),现在认为必需、和重要的是人为的规章制度,和跟同事们交往。那时候女人是神秘的,迷人的,正因为神秘才是迷人的创造物;现在,除了家里的女人和朋友的妻子,一切女人的功用都是十分明确:女人是他已经尝试过的最好的享受工具。那时候他不要钱,母亲给他的钱,连三分之一都用不了,他可以放弃父亲名下的田产分给他的佃户;现在母亲每月给他一千五百卢布,他还不够用,为了钱他已经跟母亲有过几次不愉快的交谈。那时候他认为精神上的人才是真正的我;现在则认为强壮而精力充沛、兽性的我才是他自己。
-----------------------------------
注解:很欣赏第二段的语句,觉得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善、恶的挣扎与对抗中度过的!~~!
摘抄3:
他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他在最近这段时期对人们所发生的憎恶,特别是今天对公爵,对索菲雅,对米西,对柯尔涅依所发生的憎恶,其实就是对他自己的憎恶。说来奇怪,这种承认自己卑鄙的心情,固然不免使人痛苦,同时却又使人快乐而心安。
聂赫留朵夫生平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过他称之为“灵魂的扫除”这类的事情。他所谓的灵魂的扫除,指的是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往往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的间隔以后,忽然,他感到他的内心生活疲沓了,有时甚至停顿了,就着手把堆积在他灵魂里而成为这种停顿的原因的垃圾统统清除出去。
……
从那时候起到今天,他已经有很长一段时期没有打扫过他的灵魂,所以他从来也没有象这样肮脏过,他的良心所要求的东西和他所过的生活之间也从来没有象这样不协调过。他看到这个差距,不由得心惊肉跳。
-----------------------------------
注解:我觉得,每隔一段时期做一下“灵魂的扫除”是很有益的事情,它能让你自醒自重,同时使你的生活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
摘抄4:
他身上发生的这一系列可怕的变化,原因仅仅是他不再相信自己,转而去相信别人。至于他不再相信自己,而去相信别人的原因,那是因为如果相信自己,生活就会变得过于困难:相信自己,意味着处理各种问题都不能考虑追求轻松快乐的肉体的自我,而且几乎总是同他作对;相信别人,意味着无需处理任何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解决问题的原则总是不考虑精神的自我,而只考虑肉体的自我。此外,相信自己,他往往总会遭到人们的指责,——相信别人,他却博得周围人们的赞扬。
摘抄5:
聂赫留朵夫虽然有些失望,但也为玛丝洛娃找到自己的幸福而感到高兴。然而,聂赫留朵夫对这几个月来的耳闻目睹感到苦恼,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罪恶,后来,他在《圣经》中找到了答案:人不但不可恨仇敌,而要爱仇敌 。
2. 求列夫 托尔斯泰的《复活》里一些值得摘抄的语段(不少于4000字)
《复活》赏析: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问题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体现了一位伟人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世界百部经典著作之一俄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作《复活》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相信有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就曾阅读过这本书。
在我国自20世纪初至今已出版过6种译本,三四十年代先后有戏剧家田汉和夏衍改编的同名剧本的发表和上演,作品和它的主人公已成为我国读者和观众极为熟悉和喜爱的人物形象。《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
它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灵净化"过程,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质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终结作品。小说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刻画入木三分。
以托翁晚年炉火纯青的老辣笔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在"灵与肉"之间的痛苦挣扎。这部史诗般的经典著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书中体现了卑劣与德性,一切都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法国著名评论家 罗曼·罗兰整个19世纪还不曾有过《复活》这样的作品,它高于《悲惨世界》,因为这里没有一点幻想的、虚构的、编造的东西,全都是生活本身。
--俄国著名评论家 斯塔索夫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我感觉他的确了不起,他笔下的妓女玛丝洛娃给人一种圣洁之感,而我们有些小说的所谓"圣洁女性"形象却给人卑琐之感。这就看出大师与普通作家之间的差别了。
--著名作家 迟子建《复活》是总结人生的作品,它把人心里肮脏的东西都拿出来了,人内心很复杂,好人和坏人、善与恶都很复杂。《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
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
首先,作家以人民的名义审判了“审判者”,撕下了那些高坐在审判席上的沙皇官僚、官方教士、贵旅代表们的假面具,剖析他们的肮脏灵魂。而更为深刻的审判则在聂赫留道夫的心灵中进行。
他是造成卡秋莎不幸的第一个罪人。在法庭上认出卡秋莎后,“他灵魂的深处不得不感到那一次行为的残酷、懦怯、卑鄙,还感到他那闲散的、堕落的、残忍的、怠惰的全部生活也是那样。”
从此开始了他的思想和生活的转折,他努力从“动物的人”向“精神的人”转化,竭力用受害者、普通老百姓的眼光重新审视他周围的一切事物。他逐步成为本阶级的审判者。
作者通过他的主人公周旋于统治阶级最上层,发现原来掌握生杀大权、制定法律的人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他醒悟到“人吃人并不是从森林里开始的,而是从各部、各委员会、各政府衙门里开始的”。聂赫留道夫奔走在贫苦人民最低层,看到农民挣扎在饥饿线上,他认识到“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和白昼一样的明显,也就是唯一能够养活他们的土地,都被地主从他们手里夺去了”。
聂赫留道夫是托尔斯泰式的主人公,他表达了作品的主要思想。然而,如果没有卡秋莎这个形象,人民的生活就不能充分展示,《复活》也就不会有如此深沉的感人力量。
作家写到卡秋莎时,流露出那么真挚的同情和爱。少女时代,她身为地主家的养女兼使女,但却没有丝毫奴颜婢膝。
她天真无邪,但幼稚无知,凭着一颗单纯的心灵,设想着美丽的世界,沉浸在欢乐的生活中。被奸污后的卡秋莎还曾有过幻想,直到风雨交加的秋夜,聂赫留道夫坐在舒适明亮的头等车厢里玩牌、谈笑,而卡秋莎在火车旁奔跑、呼喊,却得不到回音。
这时,她才开始意识到他们之间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是属于两个世界的人。她真想纵身跳到车轮下,了此一生。
胎儿的蠕动,激起了她母性的感情,但从此,她眼前失去了光明和希望,在黑暗中摸索、挣扎,“她不再相信上帝和善良”,认识到“所有关于上帝和关于善的那些话,全是欺人之谈”。 卡秋莎·玛丝洛娃形象丰满、真实,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女性画廊中独具一格。
其典型意义也是深刻的。作品正是通过卡秋莎和她的不幸遭遇,反映了“一直到最深的底层都在汹涌激荡的伟大的人民的海洋”(列宁语)。
在形象体系中她与聂赫留道夫相辅相成,体现了作品的主题。如果说,在托尔斯泰的构思中,复活节之夜聂赫留道夫的情欲是他堕落的开端,那么,凄风苦雨的车站一幕卡秋莎对善和上帝的怀疑与否定就是她沦落的内因。
他们生活的转折都取决于对待永恒法则——上帝的真理的态度。因此,他们后来的精神复活,首先是皈依上帝,恢复对善和爱的信念。
聂赫留道夫通过忏悔和赎罪,卡秋莎通过宽恕对方,恢复爱的途径。同时,现实主义大。
3. 求列夫·托尔斯泰《复活》精彩片段
28章回到旅馆,聂赫留朵夫没有上床睡觉,而在房间里久久地来回踱步。
他跟卡秋莎的事已经结束。她不再需要他,这使他感到伤心和羞愧。
不过此刻使他痛苦的倒不是这件事。另外有一件事不仅没有结束,而且空前剧烈地折磨着他,要他有所行动。
在这段时间里,特别是今天在这座可怕的监狱里目睹的种种骇人听闻的罪恶,那毁了亲爱的克雷里卓夫的种种罪恶,正泛滥成灾,不仅看不到战胜它的可能,甚至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它战胜。 他的头脑里浮起千百个人的影子,他们被冷酷的将军、检察官、典狱长关在病菌弥漫的恶浊空气里,受尽凌辱。
他想起自由不羁、痛骂长官的怪老头被看作疯子。他还想起含恨而死的克雷里卓夫夹在其他几具尸体中间,相貌俊美,脸色蜡黄。
究竟是他聂赫留朵夫疯了,还是那些自以为头脑清醒而干出那些勾当来的人疯了?这个老问题此刻又更加执拗地出现在他面前,要求他解答。 他来回走得有点累了,脑子也思索得有点累了,就在靠近灯光的沙发上坐下来,随手打开英国人送给他留作纪念的福音书,那是他刚才清理口袋时丢在桌上的。
“据说什么问题都可以在那里找到答案,”他想着翻开福音书,开始读他翻到的一页。那是《马太福音》第十八章。
一 当时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天国里谁是最大的。 二 耶稣便叫一个小孩子来,使他站在他们当中。
三 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 四 所以凡自己谦卑象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
“对了,对了,确实是这样,”聂赫留朵夫想到自己只有在谦卑的时候才能领略生活的宁静和欢乐。 五 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象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六 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 “为什么说:‘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象这小孩子的’?在什么地方接待?‘凡为我的名’是什么意思?”聂赫留朵夫问自己,觉得这些话很不好懂。
“还有,为什么要把大磨石拴在颈项上,还要沉在深海里?不,这话有点不对头,不确切,不清楚,”他想到他生平读过好几次福音书,总是遇到这种莫名其妙的地方,因而读不下去。他又读完第七节、第八节、第九节和第十节。
这几节讲到将人绊倒,讲到他们必须进入永生,讲到把人丢在地狱的火里作为惩罚,讲到孩子的使者常见天父的面。“可惜这些话很不连贯,”他想,“但还能看出其中有些好东西。”
十一 人子来,为要拯救失丧的人。 十二 一个人若有一百只羊,一只走迷了路,你们的意思如何?他岂不撇下这九十九只,往山里去找那只迷路的羊么? 十三 若是找着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为这一只羊欢喜,比为那没有迷路的九十九只欢喜还大呢。
十四 你们在天上的父,也是这样不愿意这小子里失丧一个。 “是的,他们的灭亡并非出自天父的意志,但他们在成百上千地死去。
而且没有办法拯救他们,”聂赫留朵夫想。 二十一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么? 二十二 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
二十三 天国好象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帐。 二十四 才算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
二十五 因为他没有什么偿还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 二十六 那仆人就俯伏拜他,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
二十七 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 二十八 那仆人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
二十九 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 三十 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
三十一 众同伴看见他所作的事,就甚忧愁,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 三十二 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
三十三 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象我怜恤你么? “难道只不过是这么一回事吗?”聂赫留朵夫读完这些字句,忽然大声说。接着有个声音在他心里回答说:“对,只不过是这么一回事。”
于是聂赫留朵夫也遇到了一切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常常遇到的情况。那就是他起初觉得古怪、荒诞甚至可笑的思想,不断被生活所证实,有朝一日他忽然发现这原是个极其平凡的无可怀疑的真理。
现在他懂得了一点:要克服使人们饱受苦难的骇人听闻的罪恶,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总是有罪的,因此既不该惩罚别人,也无法纠正别人。现在他才明白,他在各地监狱里亲眼目睹的一切骇人听闻的罪恶,以及制造这种罪恶的人所表现的泰然自若的态度,都是由于他们想做一件做不到的事:他们自己有罪,却想去纠正罪恶。
腐化堕落的人想去纠正腐化堕落的人,并想用生硬的方法达到目的,结果是缺钱而贪财的人就以这种无理惩罚人和纠正人作为职业,自己却极度腐化堕落,同时又不断腐蚀受尽折磨的人。现在他才明白,他亲眼目睹的一切惨事是怎么产生的,怎样才能加以消灭。
他找不到的答案,原来就是基督对彼得说的那段话:要永远饶恕一切人,要无数次地饶恕人,因为世界上没有。
4. 求列夫·托尔斯泰《复活》精彩片段
28章 回到旅馆,聂赫留朵夫没有上床睡觉,而在房间里久久地来回踱步。
他跟卡秋莎的事已经结束。她不再需要他,这使他感到伤心和羞愧。
不过此刻使他痛苦的倒不是这件事。另外有一件事不仅没有结束,而且空前剧烈地折磨着他,要他有所行动。
在这段时间里,特别是今天在这座可怕的监狱里目睹的种种骇人听闻的罪恶,那毁了亲爱的克雷里卓夫的种种罪恶,正泛滥成灾,不仅看不到战胜它的可能,甚至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它战胜。 他的头脑里浮起千百个人的影子,他们被冷酷的将军、检察官、典狱长关在病菌弥漫的恶浊空气里,受尽凌辱。
他想起自由不羁、痛骂长官的怪老头被看作疯子。他还想起含恨而死的克雷里卓夫夹在其他几具尸体中间,相貌俊美,脸色蜡黄。
究竟是他聂赫留朵夫疯了,还是那些自以为头脑清醒而干出那些勾当来的人疯了?这个老问题此刻又更加执拗地出现在他面前,要求他解答。 他来回走得有点累了,脑子也思索得有点累了,就在靠近灯光的沙发上坐下来,随手打开英国人送给他留作纪念的福音书,那是他刚才清理口袋时丢在桌上的。
“据说什么问题都可以在那里找到答案,”他想着翻开福音书,开始读他翻到的一页。那是《马太福音》第十八章。
一 当时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天国里谁是最大的。 二 耶稣便叫一个小孩子来,使他站在他们当中。
三 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 四 所以凡自己谦卑象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
“对了,对了,确实是这样,”聂赫留朵夫想到自己只有在谦卑的时候才能领略生活的宁静和欢乐。 五 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象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六 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 “为什么说:‘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象这小孩子的’?在什么地方接待?‘凡为我的名’是什么意思?”聂赫留朵夫问自己,觉得这些话很不好懂。
“还有,为什么要把大磨石拴在颈项上,还要沉在深海里?不,这话有点不对头,不确切,不清楚,”他想到他生平读过好几次福音书,总是遇到这种莫名其妙的地方,因而读不下去。他又读完第七节、第八节、第九节和第十节。
这几节讲到将人绊倒,讲到他们必须进入永生,讲到把人丢在地狱的火里作为惩罚,讲到孩子的使者常见天父的面。“可惜这些话很不连贯,”他想,“但还能看出其中有些好东西。”
十一 人子来,为要拯救失丧的人。 十二 一个人若有一百只羊,一只走迷了路,你们的意思如何?他岂不撇下这九十九只,往山里去找那只迷路的羊么? 十三 若是找着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为这一只羊欢喜,比为那没有迷路的九十九只欢喜还大呢。
十四 你们在天上的父,也是这样不愿意这小子里失丧一个。 “是的,他们的灭亡并非出自天父的意志,但他们在成百上千地死去。
而且没有办法拯救他们,”聂赫留朵夫想。 二十一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么? 二十二 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
二十三 天国好象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帐。 二十四 才算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
二十五 因为他没有什么偿还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 二十六 那仆人就俯伏拜他,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
二十七 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 二十八 那仆人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
二十九 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 三十 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
三十一 众同伴看见他所作的事,就甚忧愁,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 三十二 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
三十三 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象我怜恤你么? “难道只不过是这么一回事吗?”聂赫留朵夫读完这些字句,忽然大声说。接着有个声音在他心里回答说:“对,只不过是这么一回事。”
于是聂赫留朵夫也遇到了一切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常常遇到的情况。那就是他起初觉得古怪、荒诞甚至可笑的思想,不断被生活所证实,有朝一日他忽然发现这原是个极其平凡的无可怀疑的真理。
现在他懂得了一点:要克服使人们饱受苦难的骇人听闻的罪恶,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总是有罪的,因此既不该惩罚别人,也无法纠正别人。现在他才明白,他在各地监狱里亲眼目睹的一切骇人听闻的罪恶,以及制造这种罪恶的人所表现的泰然自若的态度,都是由于他们想做一件做不到的事:他们自己有罪,却想去纠正罪恶。
腐化堕落的人想去纠正腐化堕落的人,并想用生硬的方法达到目的,结果是缺钱而贪财的人就以这种无理惩罚人和纠正人作为职业,自己却极度腐化堕落,同时又不断腐蚀受尽折磨的人。现在他才明白,他亲眼目睹的一切惨事是怎么产生的,怎样才能加以消灭。
他找不到的答案,原来就是基督对彼得说的那段话:要永远饶恕一切人,要无数次地饶恕人,因为世界上没有。
5. 求 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中的名句
《马太福音》第十八章第二十一节至第二十二节:“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么?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
《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三节:“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约翰福音》第八章第七节:“……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路加福音》第六章第四十节:“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凡学成了的不过和先生一样。”
这是复活里摘录的圣经中的一部分
我看的时候只摘抄了一句 如下
聂赫留朵夫也向所有的人那样,身上同时存在着两个人。一个是精神的人,他所追求的是那种对人对己统一的幸福;一个是兽性的人,他一味追求个人幸福,并且为了个人幸福不惜牺牲全人类的幸福。
6.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的读书笔记及精彩片段
回到旅馆,聂赫留朵夫没有上床睡觉,而在房间里久久地来回踱步。他跟卡秋莎的事已经结束。她不再需要他,这使他感到伤心和羞愧。不过此刻使他痛苦的倒不是这件事。另外有一件事不仅没有结束,而且空前剧烈地折磨着他,要他有所行动。
在这段时间里,特别是今天在这座可怕的监狱里目睹的种种骇人听闻的罪恶,那毁了亲爱的克雷里卓夫的种种罪恶,正泛滥成灾,不仅看不到战胜它的可能,甚至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它战胜。
他的头脑里浮起千百个人的影子,他们被冷酷的将军、检察官、典狱长关在病菌弥漫的恶浊空气里,受尽凌辱。他想起自由不羁、痛骂长官的怪老头被看作疯子。他还想起含恨而死的克雷里卓夫夹在其他几具尸体中间,相貌俊美,脸色蜡黄。究竟是他聂赫留朵夫疯了,还是那些自以为头脑清醒而干出那些勾当来的人疯了?这个老问题此刻又更加执拗地出现在他面前,要求他解答。
他来回走得有点累了,脑子也思索得有点累了,就在靠近灯光的沙发上坐下来,随手打开英国人送给他留作纪念的福音书,那是他刚才清理口袋时丢在桌上的。“据说什么问题都可以在那里找到答案,”他想着翻开福音书,开始读他翻到的一页。那是《马太福音》第十八章。
一 当时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天国里谁是最大的。
二 耶稣便叫一个小孩子来,使他站在他们当中。
三 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
四 所以凡自己谦卑象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
“对了,对了,确实是这样,”聂赫留朵夫想到自己只有在谦卑的时候才能领略生活的宁静和欢乐。
五 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象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六 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
“为什么说:‘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象这小孩子的’?在什么地方接待?‘凡为我的名’是什么意思?”聂赫留朵夫问自己,觉得这些话很不好懂。“还有,为什么要把大磨石拴在颈项上,还要沉在深海里?不,这话有点不对头,不确切,不清楚,”他想到他生平读过好几次福音书,总是遇到这种莫名其妙的地方,因而读不下去。他又读完第七节、第八节、第九节和第十节。这几节讲到将人绊倒,讲到他们必须进入永生,讲到把人丢在地狱的火里作为惩罚,讲到孩子的使者常见天父的面。“可惜这些话很不连贯,”他想,“但还能看出其中有些好东西。”
7. 复活这本书里面的经典语句
“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 【小说《复活》】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内容简介〗 聂赫留朵夫 公爵是莫斯科地方法院的陪审员。
一次他参加审理一个毒死人的命案。不料,从妓女玛丝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认出原来她是他青年时代热恋过的卡秋莎。
于是十年 前的往象一幕幕展现在聂赫留道夫眼前:当时他还是一个大学生,暑期住在姑妈的庄园里写论文。他善良,热情,充满理想,热衷于西方进步思想,并爱上了姑妈家 的养女兼婢女卡秋莎。
他们一起玩耍谈天,感情纯洁无暇。三年后,聂赫留朵夫大学毕业,进了近卫军团,路过姑妈庄园,再次见到了卡秋莎。
在复活节的庄严气氛 中,他看着身穿雪白连衣裙的卡秋莎的苗条身材,她那泛起红晕的脸蛋和那双略带斜眼的乌黑发亮的眼睛,再次体验了纯洁的爱情之乐。但是,这以后,世俗观念和 情欲占了上风,在临行前他占有了卡秋莎,并抛弃了她。
后来听说她堕落了,也就彻底把她忘却。现在,他意识到自己的罪过,良心受到谴责,但又怕被玛丝洛娃认 出当场出丑,内心非常紧张,思绪纷乱。
其他法官、陪审员也都心不在焉,空发议论,结果错判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等聂赫留朵夫搞清楚他们失职造 成的后果,看到玛丝洛娃被宣判后失声痛哭、大呼冤枉的惨状,他决心找庭长、律师设法补救。
律师告诉他应该上诉。 聂赫留朵夫怀着复杂激动的心情按约去米西(被认为是他的未婚妻)家赴宴。
本来这里的豪华气派和高雅氛围常常使他感到安逸舒适。但今天他仿佛看透了每个人的本质,觉得样样可厌:柯尔查庚将军粗鲁得意;米西急于嫁人;公爵夫人装腔作势。
他借故提前辞别。 回到家中他开始反省,进行“灵魂净化”,发现他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是“又可耻,又可憎”。
母亲生 前的行为;他和贵族长妻子的暖昧关系;他反对土地私有,却又继承母亲的田庄以供挥霍;这一切都是在对卡秋莎犯下罪行以后发生的。他决定改变全部生活,第二 天就向管家宣布:收拾好东西,辞退仆役,搬出这座大房子。
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 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聂赫留朵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婚。这时卡秋莎发出了悲愤的指责: “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后来聂赫留朵夫帮助她的男友,改善她的处境,她也戒烟戒酒,努力学好。
聂赫留朵夫分散土地,奔走于彼得堡上层,结果上诉仍被驳回,他只好向皇帝请愿,立即回莫斯科准 备随卡秋莎去西伯利亚。途中卡秋莎深受政治犯高尚情操的感染,原谅了聂赫留道夫,为了他的幸福,同意与尊重她体贴她的西蒙松结合。
聂赫留朵夫也从《圣经》 中得到“人类应该相亲相爱,不可仇视”的启示。 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
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社会制度的本质。 〖小说背景〗 《复活》是 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
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 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 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
然而在《复活》中,托尔斯泰虽然对现实社会做了 激烈的抨击,揭露了社会制度的本质,但是小说结尾,仍然把改革社会的寄希望于基督教,又把自己的宗教观强行植入小说当中,并且几乎否定了资本主义一切国家 机器的一切作用,不得不说是小说思想境界上的一个遗憾。 小说原计划创作四部,但只创作了三部。
〖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 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还有 《跳水 》、《穷人》、《七颗钻石》、《李子核》等选入我国小学语文课本。
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 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 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8. 我喜欢托尔斯泰的复活作文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作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
大学时期的聂赫留朵夫是一个纯洁、热诚、朝气勃勃,有着美好追求的青年,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他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兽性的人统治了他,精神的人被压制了,沉睡了。他第二次见到玛丝洛娃,以及后来的七八年,便是兽性的人统治着他的时期。正是这一时期他诱奸了玛丝洛娃,并将她抛弃,可怜的玛丝洛娃被主人赶出门来,在走投无路的境况下沦为妓女,过起醉生梦死的生活。因为往事是如此令她痛苦与厌恶,她尽量不去回忆,将那些伤心的过去抛之脑后。就这样一个原本纯洁美丽善良的少女成了一个对世事心灰意冷、失望透顶、几乎麻木的人。
文中卡秋莎发出了悲愤的指责:“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实际上是抨击沙俄统治时期社会的腐朽。文章结尾聂赫留道夫从《圣经》中得到“人类应该相亲相爱,不可仇视”的启示。实际上也是作者对读者的告诫,对整个社会的告诫。
作者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在一定环境中人物内心的活动。它塑造出人物鲜活的形象、刻画人物的立体性格。通过这一手法,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善与恶往往只在人的一念之间。这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与感悟。
当物质的享受蒙蔽了一双双本该澄澈的双眼;贪婪的欲望为眼角留下阴霾;丑恶的嘴脸搅乱了平静的生活。“精神的永存”这一话题逐渐浮出水面。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一个生命?如果你是一株小草,你是否净化了一方水土?如果要告诉我们什么理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美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无尽的支付者。
在这一段发人深思的问句中,你是否找到了答案?其实,说到底,让精神的自我永存,就要品行端正,有自己的主见与谦虚的心和勇于自我审视、检讨的勇气。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三思而后行”,那世上许多错误和不幸都不会发生。
再者, 作者通过描绘形形色色官僚的丑恶嘴脸,揭示了官僚制度的腐朽和教会欺骗的实质,表现出深厚的人性,宣扬了人性。
弘扬人性,歌颂人性,恰恰体现了当今社会所体现的“以人为本”不管是过去的人,还是现在的人,都需要人性的关怀。在当今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却徘徊不定。因此可贵的人性,更为我们所重视关注。文中“聂赫留朵夫”一次又一次战胜人性的弱点,唤醒起精神的人,就是在让人性复活。“人性的复活”这是文章的又一主旨。
1.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书。
2. 列夫·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的顶峰之一。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而为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从19世纪60年代起,他的作品开始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以《战争与和平》的法译本出版获得国际上第一流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欧美的“俄国热”的主要对象。80至90年代法、英等国最早论述他的评论家,都承认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对自己国家文学的振兴作用。
3. 长篇小说《复活》(1889~1899)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朵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不过,作品的后面部分,渐渐突出了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托尔斯泰的力量和弱点,在这里得到最集中最鲜明的表现。
9. 急求《复活》精彩段落点评(连着原文的)
点评和概括: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至于其它的,你可以去百度名著笔记吧里找找看,那里的应该比较权威一些
名著金句捞,托尔斯泰的《复活》,解读复活的三个层面和5大金句
高尔基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还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列宁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两个人的评价,既可以看出托尔斯泰的地位,更能够体会到托尔斯泰的洞察力。
《复活》是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
《复活》 ¥23 购买本书和我们前几天分享的司汤达的《红与黑》一样,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书中讲述了女仆玛丝洛娃和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双双“复活”的一生。
为什么这么说,稍后我会提到。
故事梗概
我先简述一下故事梗概。
玛丝洛娃原是一个农奴的私生女,天真,善良,身为庄园女主人的侄子的聂赫留朵夫来到姑姑家,作为富二代的他,风度翩翩,为玛丝洛娃所爱。那时候,二人都是单纯的善与美好。
后来,聂赫留朵夫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这时“兽性的人”统治了他,玛丝洛娃被其诱奸,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
后来,玛丝洛娃沦为妓女,又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恰好,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认出了玛丝洛娃,发现一切都是被其所害。
男主深受良心谴责,并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
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男主的行为感动了玛丝洛娃,使她重新爱他。
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复活的三个层面
所以,我认为本书的复活有三个层面:
1、玛丝洛娃的复活:玛丝洛娃被诱奸并抛弃后已经不再相信公平和正义,不再相信善,在妓院7年的她已经万念俱灰、精神堕落,是聂赫留朵夫的坚持使其觉醒,最后在西伯利亚完成真正意义的“复活”。
2、聂赫留朵夫的复活:男主一开始年轻善良,后来进了军队因为要打仗,不知此后生死,开始游戏人生。此时的他,是“动物的人”,当他以陪审员身份审判玛丝洛娃时,相当于一个有罪的人审判一个无辜的人,他的灵魂受到震撼,开始“灵魂的扫除”,从而完成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复活”。
3、社会的复活:托尔斯泰书中描写的社会是一个僵死的社会,他把问题展露出来,预示着这个社会除了重新复活之外,没有其他出路。
金句解读
1、一种坏行为只是为其他坏行为铺平道路而已,可是坏思想却拖住人顺着那条路走下去,一发而不可收拾。
莎士比亚说:世上本无所谓好和坏,思想使然。
2、人性中可怕的存在着兽性,如果这种兽性没有袒露出来,而是深藏在所谓的诗意外表之下时,则更加可怕。
男主的兽性何尝不是藏在诗意外表之下。
3、我觉得,每隔一段时期做一下“灵魂的扫除”是很有益的事情,它能让你自醒自重,同时使你的生活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
每一次灵魂的扫除,何尝不是一个人的“重新复活”。
4、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罪恶,后来,他在《圣经》中找到了答案:人不但不可恨仇敌,而要爱仇敌。
聂赫留朵夫最后从马太福音中完成了精神上的顿悟。
5、凡是人,都是一部分依照自己的思想,一部分依照别人的思想生活和行动的。他们在多大程度上依照自己的思想生活,在多大程度上依照别人的思想生活,这就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一个主要区别。
最后这句话是我在本书中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你的思想领导你的行动,还是别人的思想领导你的行动,这确实是人和人之间的主要区别。
有多少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自在随心莫负时光呢?值得你我思考。
毕竟,作为人,我们时间平等,每天都是24小时;我们空间平等,都是站在地球上。但,思想让我们并不平等。
那么,多读书,可以让我们挑战不平等,欢迎持续关注世界名著,关注我们的专题,名著金句捞。
延伸阅读:
名著金句捞,《飘》为啥起名为“飘”?书中最打动我的10大金句
名著金句捞,梭罗的《瓦尔登湖》,从12大金句中领悟人生智慧
名著金句捞,从《悲惨世界》中感受领导力4堂课及12个人生金句
名著金句捞,《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5堂课,及打动我的7大金句
名著金句捞,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聊聊书中的10大金句
- 上一篇:技能的名言警句
- 下一篇:有关理想信念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