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玛索名言

时间:2022-04-01 03:0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 次 | 点击:

苏菲玛索名言

1.关于 苏菲玛索 一切

苏菲·玛索其他个人基本资料: 姓 名:Sophie Marceau 生 日:1966年11月17日 出生地:法国 巴黎 星 座:天蝎座 血 型:N/A 身 高:173cm 1.1980年 《初吻》(laboum),又名《第一次接触》,饰薇卡。

2.1982年 《初吻2》(laboum2),又名《再一次接触》,饰薇卡。 3.1984年 《萨卡纳要塞》(fortsaganne),又名《沙岗堡》,饰马德莱娜。

4.1984年 《最后一次接触》(joyeusespues),饰朱丽。 5.1985年 《狂野的爱》(lamourbraque),又名《野恋》,饰玛丽。

6.1985年 《警察》(police),饰诺丽雅。 7.1986年 《堕入地狱》(descenteauxenfers),饰劳拉。

8.1988年 《女学生》(ltudiante),又名《心动的感觉》,饰瓦伦蒂娜。 9.1988年 《雪琳娘》(chouans!),饰塞利纳。

10.1989年 《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丽》(mesnuitssontplusbellesquevosjours),饰布朗什。 11.1990年 《来自巴黎的女孩》(pacificpalisades),饰波娜戴特。

12.1991年 《情书战场》(poursacha),饰劳拉。 13.1991年 《蓝色乐章》(lanotebleue),饰索朗日。

ؤؤ 14.1993年 《芳芳》(fanfan),又名《留住有情人》,饰芳芳。 15.1994年 《豪情玫瑰》(lafilleded'artagnan),又名《达达尼昂的女儿》,饰爱卢瓦兹。

16.1995年 《勇敢的心》(braveheart),饰伊莎贝拉王妃。 17.1995年 《云上的日子》(par-delàlesnuages),饰女孩。

ؤ 18.1995年 《对我来说,拍电影就是生活》(makingafilmformeistolive)。 19.1996年 《安娜·卡列尼娜》(annakarenina),又名《浮生一世情》,饰安娜·卡列尼娜。

20.1996年 《玛奇丝》(marquise),又名《路易十四的情妇》,饰玛奇丝。 21.1996年 《心火》(firelight),饰伊丽莎白。

ؤؤ 22.1999年 《失去与得到》(lost&found),饰丽拉·杜布瓦。 23.1999年 《仲夏夜之梦》(amidsummernight'sdream),饰希波丽妲。

24.1999年 《007之黑日危机》(theworldisnotenough),饰艾丽卡·金。 25.2000年 《忠贞》(lafidélité),饰克莱丽。

26.2001年 《卢浮魅影》(belphégor,lefantmedulouvre),饰丽莎。 27.2002年 《对我说爱》(parlez-moid'amour),又名《当爱变成习惯》,自编自导。

28.2003年 《当阿历克斯遇到艾玛》(alex&emma),又名《书中自有颜如玉》。 29.2003年 《我决定留下》(jereste),饰玛丽·多米尼克。

30.2004年 《逃之夭夭》(anthonyzimmer),饰吉雅拉。 31.2004年 《护士娜丽》(acesoir),饰娜丽。

1996年,苏菲·玛索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小说《说谎的女人》。 苏菲·玛索1966年11月17日出生于法国巴黎,就读高中时因为寻找打工的机会,而被一家广告商看中,因此幸运地从七百名应征者当中脱颍而出,被选为【第一次接触】的女主角。

这部描述少女怀春情怀的电影于1980年在法国上映,吸引了上百万观众,在其它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及台湾上映时也是盛况空前,苏菲·玛索的少女魅力也因而风靡了全世界。两年之后,苏菲·玛索乘胜追击,又主演了续集【再一次接触】,推出后依然轰动,并为她赢得一座凯撒奖。

16岁时,她与法国影帝哈德巴狄厄(Gerard Depardieu)及法国影后凯瑟琳丹妮芙合演【沙岗堡】,第二年又与杰哈德巴狄厄再度搭档合演【警察】。1984年,苏菲玛索和波兰导演安德列左拉斯基合作【狂野的爱】,为她的演艺生涯以及个人生活带来大转变,她从此摆脱玉女戏路的局限,也和左拉斯基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亲密伴侣。

接下来的几年,苏菲玛索一直企图尝试更多不同类型的角色,作品包括【雪琳娘】、【来自巴黎的女孩】、【心动的感觉】、【情书战场】、【留住有情人】、【豪情玫瑰】等片,其中【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蓝色乐章】以及最近的【情欲写真】。 1995年,苏菲玛索开始将演艺触角扩展到美国,在梅尔·吉布森的力邀之下,苏菲玛索在梅尔·吉布森自导自演的电影【勇敢的心】里饰演与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发生一段情的法国公主。

接着,她又在【安娜·卡列尼娜】担任女主角。之后,又接演了【Firelight】和【失去与得到】两部美国片。

除此之外,她的近作有【仲夏夜之梦】。当然最受瞩目的还是她加入007系列影片【黑日危机】的演员阵容。

苏菲玛索在【黑日危机】的片中,我们看到的已经是一个全然成熟形象的苏菲玛索。除了演戏之外,苏菲玛索也尝试多方位发展,她所执导的短片【L' Aube a l' Envers】曾经获选参加1995年坎城影展的「一种注目」单元,而在1996年她也在法国出版了一本自己写的书《La Menteuse》。

苏菲玛索在影坛可以说是资历颇深的老演员了。说起她走上银幕的经历还是颇具戏剧色彩的。

1982年,14岁的苏菲玛索就开始拍电影,在这之前她是在远离摄影棚现场和对电影完全陌生的环境下成长的。她一直住在巴黎市郊,而她的父亲是一个卡车司机。

她在一次外出寻找工作时,从一个朋友处得知法国导演 Claude Pinoteau(克劳德·皮诺蒂奥)正在为他的一部电影《初吻》寻找一个新人,结果她竟一试成功。她的这部处女作推出后获得了巨大成功,该片在巴黎上映间,观众蜂拥而至,。

2.关于 苏菲玛索

主要作品年表 :

- 2000 - Belphegor, Phantom of the Louvre - 浮宫魅影

- 2000 - Fidelity - 情欲写真

- 1999 - World Is Not Enough, The - 黑日危机

- 1999 - Midsummer Night's Dream, A - 仲夏夜之梦

- 1999 - Lost & Found - 失去与得到

- 1997 - Firelight -

- 1997 - Marquise - 路易十四的情妇

- 1997 - Anna Karenina - 安娜卡列尼娜

- 1995 - Making a Film for Me Is to Live -

- 1995 - Al di là delle nuvole -

- 1995 - Braveheart - 勇敢的心

- 1994 - Fille de d'Artagnan, La - 豪情玫瑰

- 1993 - Fanfan - 留住有情人

- 1991 - Note bleue, La - 蓝色乐章

- 1991 - Pour Sacha - 情书战场

- 1990 - Pacific Palisades - 来自巴黎的女孩

苏菲玛索1966年11月17日出生于法国巴黎,就读高中时因为寻找打工的机会,而被一家广告商看中,因此幸运地从七百名应征者当中脱颍而出,被选为【第一次接触】的女主角。这部描述少女怀春情怀的电影于1980年在法国上映,吸引了上百万观众,在其它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及台湾上映时也是盛况空前,苏菲玛索的少女魅力也因而风靡了全世界。两年之后,苏菲玛索乘胜追击,又主演了续集【再一次接触】,推出后依然轰动,并为她赢得一座凯撒奖。

16岁时,她与法国影帝杰哈德巴狄厄及法国影后凯瑟琳丹妮芙合演【沙岗堡】,第二年又与杰哈德巴狄厄再度搭挡合演【警察】。1984年,苏菲玛索和波兰导演安德列左拉斯基合作【狂野的爱】,为她的演艺生涯以及个人生活带来大转变,她从此摆脱玉女戏路的局限,也和左拉斯基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亲密伴侣。

接下来的几年,苏菲玛索一直企图尝试更多不同类型的角色,作品包括【雪琳娘】、【来自巴黎的女孩】、【心动的感觉】、【情书战场】、【留住有情人】、【豪情玫瑰】等片,其中【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蓝色乐章】以及最近的【情欲写真】。

1995年,苏菲玛索开始将演艺触角扩展到美国,在梅尔吉勃逊的力邀之下,苏菲玛索在梅尔吉布森自导自演的电影【勇敢的心】里饰演与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勒斯发生一段情的法国公主。接着,她又在【安娜卡列尼娜】担任女主角。之后,又接演了【Firelight】和【失去与得到】两部美国片。除此之外,她的近作有【仲夏夜之梦】。当然最受瞩目的还是她加入007系列影片【黑日危机】的演员阵容。

苏菲玛索在【黑日危机】的片中,我们看到的已经是一个全然成熟形象的苏菲玛索。除了演戏之外,苏菲玛索也尝试多方位发展,她所执导的短片【L' Aube a l' Envers】曾经获选参加1995年坎城影展的「一种注目」单元,而在1996年她也在法国出版了一本自己写的书《La Menteuse》。

3.关于苏菲玛索

英文名:Sophie Marceau 原名:Sophie Mapuis 昵称:Flatfoosie 生日:1966年11月17日(星期四) 出生地:巴黎,法国(Gentilly Paris, France) 星座:天蝎座 血型:A型 父亲:卡车司机(Tuckdriver) 前男友:安德列·左拉斯基Andrzej Zulawski(已友好分手,两人育有一子Vincent) 前男友:吉姆·朗里(两人育有一女) 现男友:克里斯托弗·兰伯特 (两人在2009年共同出演《男人的床边》一片) 身高:173 厘米 体重:47 公斤 三围:B34-W24-H34 影迷联系地址:Sophie Marceau c/o Artmédia 10 avenue George-V 75008 Paris France 通讯地址: C/O Artmedia 10 avenue George-V 75008 Paris, France [编辑本段]作品年表 1.1980年 《初吻》(laboum),又名《第一次接触》,饰薇克Vic Beretton。

处女作《初吻》中经典镜头 2.1982年 《初吻2》(laboum2),又名《再一次接触》,饰薇克Vic Beretton。 3.1984年 《萨卡纳要塞》(fortsaganne),又名《沙岗堡》《萨卡纳要塞》,饰马德莱娜Madeleine of Saint-Ilette。

4.1984年 《最后一次接触》(joyeusespues),又名《初吻3》《快乐的复活节》,饰朱丽Julie。 5.1985年 《狂野的爱》(lamourbraque),又名《野恋》《狂野之爱》《冒失的爱》《虐恋》,饰玛丽Mary。

6.1985年 《警察》(police)》,又名《末路刑警》,饰诺丽雅Noria。 7.1986年 《堕入地狱》(descenteauxenfers),又名《落入地狱》《爱比死更冷》,饰萝拉Lola。

8.1988年 《女学生》(ltudiante),又名《曲折的爱》《女大学生》《心动的感觉》《含苞欲放》,饰瓦伦蒂娜 电影《芳芳》Valentine。 9.1988年 《雪琳娘》(chouans!),饰塞利纳Céline。

10.1989年 《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丽》(mesnuitssontplusbellesquevosjours),饰布朗什Blanche。 11.1990年 《来自巴黎的女孩》(pacificpalisades),又名《太平洋的围栏》,饰波娜戴特Bernardette。

12.1991年 《情书战场》(poursacha),又名《为了萨莎》,饰劳拉Laura。 13.1991年 《蓝色乐章》(lanotebleue),饰索朗日。

ؤؤ 14.1993年 《芳芳》(fanfan),又名《留住有情人》,饰芳芳Fanfan。 15.1994年 《豪情玫瑰》(lafillede d'artagnan),又名《达达尼昂的女儿》《火枪手》《火枪手达达里昂》,饰爱卢瓦兹Eloïse d'Artagnan。

电影《勇敢的心》 16.1995年 《勇敢的心》(braveheart),《惊世未了情》《惊世未了缘》,饰伊莎贝拉王妃Princess Isabelle。 17.1995年 《云上的日子》(par-delàlesnuages),又名《在云端上的情与欲》《神秘野百合》,饰女孩。

ؤ 18.1995年 《对我来说,拍电影就是生活》(makingafilmformeistolive)。 19.1996年 《安娜·卡列尼娜》(annakarenina),又名《浮生一世情》《爱比恋更冷》,饰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

20.1996年 《玛奇丝》(marquise),又名《路易十四的情妇》《路易十四的情人》,饰玛奇丝Marquise。 电影《安娜·卡列尼娜》 21.1996年 《心火》(firelight),饰伊丽莎白Elisabeth Laurier。

ؤؤ 22.1999年 《失去与得到》(lost&found),又名《爱情狗绑架案》《斗气俏冤家》,饰丽拉·杜布瓦Lila Dubois。 23.1999年 《仲夏夜之梦》(amidsummernight'sdream),饰希波丽妲Hippolyta。

24.1999年 《007之黑日危机》(the world is not enough),又名《末日危机》《007之纵横天下》,饰艾丽卡·金Elektra。 25.2000年 《忠贞》(lafidélité),又名《情欲写真》,饰克莱丽Clélia。

26.2001年 《卢浮魅影》(belphégor,lefantmedulouvre),又名《浮宫魅影》《卢浮宫传奇》,饰丽莎Lisa。 27.2002年 《对我说爱》(parlez-moid'amour),又名《当爱变成习惯》《跟我说爱》《请对我说爱我》《跟我谈谈爱》,自编自导。

28.2003年 《当阿历克斯遇到艾玛》(alex&emma),又名《书中自有颜如玉》《男书女爱》《恋爱“书”成班》,饰波丽娜Polina Delacroix。 29.2003年 《我决定留下来》(jereste),又名《我决定留下来》《我留下》《汽车钥匙》《爱情30拉警报》,饰玛丽·多米尼克Marie- 电影《007之黑日危机》Dominique Delpire。

30.2004年 《护士娜丽》(acesoir),又名《晚上见》《就在今晚》,饰娜丽Nelly。 31.2005年 《逃之夭夭》(anthonyzimmer),又名《色计》《安东尼·齐莫》,饰吉雅拉Chiara Manzoni。

32.2007年 《魅影追击》,分饰维多利亚和露丝。 33.2008年 《超级女特工》,又名《超女特工》《幕后女英雄》《暗处的女人》,饰路易丝·德斯方坦斯Louise Desfontaines。

34.2008年 《母女情深》, 电影《床的另一边》又名《萝尔》《放声大笑》,饰Anne。 客串:《夜未央》,又名《午夜旋律》《午夜巴黎》《午夜时分》,饰街边女孩(无台词) 35.2009年《不要回头》(Don't Look Back),饰珍妮june。

36.2009年《床的另一边》(De l'autre cote du lit),饰阿丽亚娜。 37.2009年《男人的床边》(L'homme de chevet),饰Muriel。

[编辑本段]成名经历 苏菲·玛索1966年11月17日出生于法国巴黎,就读高中时因为寻找打工。

4.苏菲的世界经典语录

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地来到世上一般。

没有人天生该对谁好 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

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奇。

这个世界不可能大家都喜欢我,我也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我,我只能说很多人还不了解我

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同时,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

但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创造,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命。

理智和经验都缺失时,就会出现一个真空,这个真空可以由信仰填补。

我们可能会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我们甚至可能成为我们的自我中心思想的奴隶。独立与自由正是我们超脱自我的欲望与恶念的方法。

5.关于苏菲玛索的

姓名:苏菲·玛索

性别:女

原名:

英文名:Sophie Marceau

生日:1966年11月17日

星座:天蝎座

国籍:法国

地域:欧美

身高:173cm

血型:

三围:34 24 34

嗜好:

生平介绍:索菲14岁时开始拍电影。在这之前她是在远离摄影棚现场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她一直住在巴黎市郊,而她的父亲是一个卡车司机。那时侯,她从一个朋友处得知,法国导演Claude Pinoteau正在为他的一部青年电影“La Boum”寻找一个新面孔。这部电影的推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导致了La Boum 2(1982)的推出,再这部影片中她获得了“凯撒最有希望女演员奖”。

在她16岁时,她用一百万法郎买回了与Gaumont的合约。“当然我不得不借钱”,她说,“我没有那么多钱。人们为了不让我与Zulawski拍L'Amour Braque作了各种各样的事。这是暴力的、几乎是种族主义的。我属于Gaumont(他后来位置工作的摄影场),我是他们的小宠物,我不得不听从他们。但这是无法忍受的。我绕着Champs Elysees漫步,精神恍惚不知该作什么。我是害怕因为违约而进监狱。” 从此在她的故乡他成为一位最受欢迎和尊敬的女演员,并且现在成了世界著名的。

她在“勇敢的心”(Braveheart)中的角色是她的第一个英文片角色。当被问及为什么Sophie饰演Isabelle时,梅尔吉普森(Mel Gibson)回答说,“是的,她很漂亮,她是法国人而且她是个好的女演员。这个角色需要至少两种以上的因素。”Bettina Rheims,一位给她拍过多次照片的摄影师称她是“最漂亮和最感性的女演员”。

在1995年春,她执导了她的第一部影片“L'aube a l'envers”,一部一她在拍摄“勇敢的心”时写的电影剧本为基础的八分钟短片。这部影片受到加纳(Cannes Film Festival)电影节的充分认可。

她对法国电影的批判性的看法是:“美国电影造成如此大的威胁是很伟大的。在法国我们有许多冒充有个性的电影导演,而实际上他们脑子里没有一点新思想”。

她有一位好来坞的代理人,但没有兴趣移居落山矶(Los Angeles), 象Julie Delpy一样玩好来坞的方式。

在1995年7月24日,Sophie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名叫Vincent的男孩儿。她未婚,和Andrzej Zulawski,一位比她大24岁的波兰导演一起居住在巴黎。

她是一个血液运动的坦率反对者,她曾经参加Brigitte Bardot以抗议在Gironde射杀鸽子和在普罗旺斯(Provence)的斗牛。 “我憎恨任何形式的暴力。对我来说,折磨公牛的斗牛士失去了他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任何人都应尊重生命,不能批准这种死亡游戏。”她曾经在Seine-et-marne拥有一个古老的农舍,但是在她的猫被猎人和他的狗射杀,她的11岁大的西班牙长耳猎犬Lolita被偷之后,她离开了那里。

她除了为动物谋福利之外,Sophie是Arc-en-Ciel(彩虹)的资助人,这是一个帮助患病的儿童实现梦想的组织。

6.苏菲玛索

1980年,14岁的苏菲·玛索出演了法国经典影片《初吻》。

在影片《初吻》中,凭借独特地青春气息,成为令法国为之骄傲的“法兰西玫瑰"。 出生地:巴黎,法国(Gentilly Paris, France) 星座:天蝎座 父亲:卡车司机(Tuckdriver) 前夫: 安德列·左拉斯基Andrzej Zulawski(已友好分手) 儿子:Vincent 身高:173 厘米 体重:47 公斤 三围:B34-W24-H34 成名经历 苏菲·玛索1966年11月17日出生于法国巴黎,就读高中时因为寻找打工的机会,而被一家广告商看中,因此幸运地从七百名应征者当中脱颖而出,被选为【初吻】的女主角。

这部描述少女怀春情怀的电影于1980年在法国上映,吸引了上百万观众,在其它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及台湾上映时也是盛况空前,苏菲·玛索的少女魅力也因而风靡了全世界。两年之后,苏菲·玛索乘胜追击,又主演了续集【初吻2】,推出后依然轰动,并为她赢得一座凯撒奖。

16岁时,她与法国影帝哈德巴狄厄(Gerard Depardieu)及法国影后凯瑟琳丹妮芙合演【沙岗堡】,第二年又与杰哈德巴狄厄再度搭档合演【警察】。1984年,苏菲玛索和波兰导演安德列左拉斯基合作【狂野的爱】,为她的演艺生涯以及个人生活带来大转变,她从此摆脱玉女戏路的局限,也和左拉斯基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亲密伴侣。

接下来的几年,苏菲玛索一直企图尝试更多不同类型的角色,作品包括【雪琳娘】、【来自巴黎的女孩】、【心动的感觉】、【情书战场】、【留住有情人】、【豪情玫瑰】等片,其中【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蓝色乐章】以及最近的【情欲写真】。 1995年,苏菲玛索开始将演艺触角扩展到美国,在梅尔·吉布森的力邀之下,苏菲玛索在梅尔·吉布森自导自演的电影【勇敢的心】里饰演与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发生一段情的法国公主。

接着,她又在【安娜·卡列尼娜】担任女主角。之后,又接演了【Firelight】和【失去与得到】两部美国片。

除此之外,她的近作有【仲夏夜之梦】。当然最受瞩目的还是她加入007系列影片【黑日危机】的演员阵容。

苏菲玛索在【黑日危机】的片中,我们看到的已经是一个全然成熟形象的苏菲玛索。除了演戏之外,苏菲玛索也尝试多方位发展,她所执导的短片【L' Aube a l' Envers】曾经获选参加1995年坎城影展的「一种注目」单元,而在1996年她也在法国出版了一本自己写的书《La Menteuse》。

苏菲玛索在影坛可以说是资历颇深的老演员了。说起她走上银幕的经历还是颇具戏剧色彩的。

1982年,14岁的苏菲玛索就开始拍电影,在这之前她是在远离摄影棚现场和对电影完全陌生的环境下成长的。她一直住在巴黎市郊,而她的父亲是一个卡车司机。

她在一次外出寻找工作时,从一个朋友处得知法国导演 Claude Pinoteau(克劳德·皮诺蒂奥)正在为他的一部电影《初吻》寻找一个新人,结果她竟一试成功。她的这部处女作推出后获得了巨大成功,该片在巴黎上映间,观众蜂拥而至,在欧洲各地亦所向披靡。

不久《初吻》续集的推出,这部影片则为她获得了“凯撒最有希望女演员奖”,从此步入法国影坛。 成名后的她开始不仅仅满足于青春野少女之类的形象,尝试着其它性格角色,然而这一切并不是电影公司所需要的,他们不希望这棵摇钱树过早因转型而夭折。

索菲玛索16岁时,她做出令全世界震惊的事:用壹百万法郎买回了与高蒙电影公司的合约。她说:“这样做当然使我不得不借钱,我没有那么多钱。

可人们为了不让我与安德泽祖拉伍斯奇拍《偷情者》做了各种各样的事。这是暴力的、几乎是种族主义的。

我属于高蒙电影公司,我是他们的小宠物,我不得不听从他们。但这使我无法忍受,可我又很害怕因为违约而进监狱。”

也正因为如此,她独立的个性却使她成为法国一位最受欢迎和尊敬的女演员,并且走红于世界影坛。 八十年代末期与九十年代初期索菲玛索的成绩平平,近十年间只有一部《芳芳》(即留住有情人)表现出色,为了打开市场,她接下了好莱坞影片《勇敢的心》的邀请。

《勇敢的心》是她饰演的第一个英文片角色,当问及为什么请苏菲玛索饰演女主角伊萨贝尔时,导演兼男主角梅尔·吉布森回答说:“因为她很漂亮,她是法国人而且她是个好的女演员。这个角色需要至少两种以上的因素。”

一位给她拍过多次照片的摄影师称她是“最漂亮和最感性的女演员”。 苏菲.玛索对法国电影的批判性看法是:“美国电影造成如此大的威胁。

在法国我们有许多冒充有个性的电影导演,而实际上他们脑子里没有一点新思想。”她有一位好莱坞的代理人,但却没有兴趣移居洛杉矶。

苏菲.玛索曾经参加以抗议在吉尔若德射杀鸽子和在普罗旺斯的斗牛游行。“我憎恨任何形式的暴力。

对我来说,折磨公牛的斗牛士失去了他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任何人都应尊重生命,不能批准这种死亡游戏。”

她曾经拥有过一个古老的农舍,但是在她的猫被猎人和他的狗捕杀以及她的11岁大的西班牙长耳猎犬被偷之后,她离开了那里。 她除了为动物谋福利之外,还是Arc-en-Ciel彩虹福利基金会的资助人,这是一个帮助患病的儿童实现梦想的组织。

1995年春,苏菲玛索执导了她的第一部影。

7.《苏菲世界 》经典语录

黑格尔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他相信人类认知的基础代代不同,因此世间并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永久的理性’。哲学唯一可以确切掌握的一个定点就是历史。”

“一条河也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但这并不表示你无法谈论它。可是你不能说这条河流到河谷里的那一点时才是‘最真’的河。”

“所以,对黑格尔来说,历史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河里任何一处河水的流动都受到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的影响。

但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又受到你观察之处的岩石与河湾的影响。” “思想(或理性)的历史就像这条河流。

你的思考方式乃是受到宛如河水般向前推进的传统思潮与当时的物质条件的影响。因此你永远无法宣称任何一种思想永远是对的。

只不过就你所置身之处而言,这种思想可能是正确的。” “当然不同。

不过事情的对错要看历史的情况而定。如果今天你还提倡奴隶制度,一定会被人耻笑。

但在二五OO年前,这种想法也并不可笑,虽然当时已经有人开始主张废除奴隶制度。不过,我们还是来单一个范围比较小的例子吧。

不到一百年前,人们还认为大举焚烧森林以开垦土地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对,但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种做法简直是胡搞。这是因为我们现在有了新的、比较好的依据可以下这种判断。”

“黑格尔指出哲学思维也是如此。我们的理性事实上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

而‘真理’就是这个过程,因为在这个历史的过程之外,没有外在的标准可以判定什么是最真、最合理的。” “黑格尔宣称‘世界精神’正朝着愈来愈了解自己的方向发展,河流也是一样。

它们离海愈近时,河面愈宽。根据黑格尔的说法,历史就是‘世界精神’逐渐实现自己的故事。

虽然世界一直都存在,但人类文化与人类的发展已经使得‘世界精神’愈来愈意识到它固有的价值。” “他宣称这是历史的事实,不是一个预言。

任何研究历史的人都会发现人类正朝向愈来愈‘了解自己’、‘发展自己’的方向前进。 根据黑格尔的说法,各项有关历史的研究都显示:人类正迈向更多的理性与自由。

尽管时有震荡起落,但历史的发展仍是不断前进的。所以我们说历史是超越的,或是有目的的。”

辩证法“他也称这三个知识的阶段为‘正’、‘反’、‘合’。举例来说,你可以称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为‘正’,那么与他正好相反的休姆的经验主义就是‘反’。

但这两种思潮之间的矛盾或紧张状态后来被康德的‘合’给消除了。康德同意理性主义者的部分论点,但也同意经验主义者的部分论点。

可是故事并非到此为止。康德的‘合’现在成了另外一个三段式发展的起点,因为一个‘合’也会有另外一个新的‘反’与它相抵触。”

“又来了广“不过黑格尔的辩证法不仅适用于历史而已。当我们讨论事情时,我们也是以辩证的方式来思考。

我们会试着在别人所说的道理中找出缺失。黑格尔称此为‘否定的思考’。

可是当我们在一个道理中找到缺点时,我们也会把它的优点保存下来。” “当社会主义者和保守派人士一起坐下来讨论如何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时,由于他们的思想形态互相矛盾,因此彼此间很快就会出现紧张状态。

可是这并不表示他们当中有一个绝对正确,而另外一个完全错误。可能他们两个都有一部分对,一部分错。

在争辩过程中,双方论点中最佳的部分通常都会显现出来。” “如果我思考‘存在’这个概念,我势必需要引进‘不存在’这个相反的概念。

你不可能思考自我的存在而不立即体悟自己不会永远存在的事实。然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紧张关系被‘变化’这个观念消除了。

因为如果某件事物正在变化的过程中,则它可以算是‘存在’,也可以算是‘不存在’。” “最后我要举一个例子显示一种辩证的紧张关系如何能够导致一个自发性的行动,并因此造成突然的改变。”

“理性最主要是透过语言而显现,而我们说什么语言是一出生就注定的。即使没有汉生(Hansen)先生这个人,挪威语也一样很好,但汉生先生没有挪威话就不行了。

因此并不是个人造就语言,而是语言造就个人。” “黑格尔说世界精神回到自我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说世界精神在经历三个阶段后才意识到自我。”

“首先,世界精神意识到自我在个人中的存在。黑格尔称此为主观精神。

然后它在家庭、社会与国家之中达到更高的意识。黑格尔称此为客观精神,因为它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显现。

可是还有第三个阶段……” “世界精神在‘绝对的精神’中达到最高形式的自我实现。这个‘绝对的精神’就是艺术、宗教和哲学。

其中又以哲学为最高形式的知识,因为,在哲学中,世界精神思考它对历史的冲击,因此世界精神是最先在哲学中发现了它的自我。你不妨说哲学是世界精神的镜子。”

8.苏菲玛索经典影片

楼上说的很对啊,还有一部007第19部《纵横天下》,这种问题你直接百度吧,不要调戏我们让我们给您复制粘贴啦。

苏菲玛索被法国男人誉为“永远的挚爱”,并且也被称为所有法国男人均愿与之同床共枕的女人,她有着一双清澄、忧郁的褐色大眼睛,就是这双大眼睛让世界为之倾倒。这位“法国最漂亮的性感女神”,兼有西方人的性感和东方人的神秘,浑身散发出一种魅力不可动摇的迷人气息。苏菲玛索同时也是深受法国乃至世界影迷喜爱的实力派电影明星,她的电影既有好莱坞式剧情,也有法国电影的精髓。代表作品有《初吻》、《芳芳》、《安娜卡列尼娜》和《超级女特工》等。

9.关于苏菲玛索的成就

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影坛一些新锐导演开始把镜头对准青少年,注重反映他们成长的烦恼。

1980年,导演克劳德·皮诺托涉足青少年题材影片,决定拍摄《初吻》(又被译为《第一次接触》),但因找不到合适的女主角而迟迟未能开机。 幸运的克劳德·皮诺托终于碰到了更加幸运的苏菲·玛索,两人一见如故,年龄相差几十岁并不妨碍他们沟通。

一个是出色的伯乐导演,一个是本色的少年演员,导演与演员之间总有情投意合的时候,克劳德·皮诺托与苏菲·玛索就是如此。当时没有拍过电影的小苏菲在拍戏时比别的演员更加投入,也异常勤奋,颇受导演的青睐,也理所当然地受到剧组其他成员的好评。

她不仅在拍戏时是一个投入的演员,在拍戏之余,她的许多即兴表演也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初入电影界的苏菲·玛索受到了特别的喜爱、肯定。

《初吻》是苏菲·玛索的电影处女作,也是她的成名作。14岁的苏菲·玛索,早熟、敏感而又性感的气质,在这部电影里表露无遗。

后来,包括导演克劳德·皮诺托在内的人,都对她如此评价:小苏菲把她的早熟和敏感都表现在《初吻》中。那种青春期的压抑,带着些许对未来渴望的眼神,少女羞涩的微笑,在铁栅栏前的那一个青涩朦胧的初吻,让观众沉醉不已。

小苏菲略显稚嫩的演技,反而为这部电影增添了青春青涩的气息。《初吻》上映后,风靡欧洲各地,苏菲·玛索那楚楚可怜的形象也在一夜之间成为千千万万法国少男少女心中的偶像。

14岁,每个女孩子只有一次。苏菲·玛索拍《初吻》时刚刚过了14岁,而她在《初吻》里扮演的薇卡只有13岁。

《初吻》中的薇卡,正值情窦初开。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希望有一些自己的空间和小秘密,父母却不一定能理解和接受。

小女儿从稚嫩到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薇卡和父母间的误会、摩擦甚至冲突,在所难免。好在她有一个非常风趣、开明的外曾祖母,能倾听她的烦恼,分享她的秘密。

在同学的生日晚会上,薇卡认识了英俊的高年级男孩玛菲,两人开始了纯真的初恋。与此同时,薇卡的父母正闹离婚,因为父亲搞婚外恋。

薇卡和男孩玛菲之间也有一些误会发生。在青春期,这是一个女孩子多么正常的烦恼啊。

这是许多家庭熟悉的生活,也是许多家长吃不消的问题。影片中,父母最终握手言和,男孩玛菲也终于出现在薇卡的生日舞会上。

不过,薇卡在舞会上又认识了一个陌生的、叫她心颤的英俊男孩…… 影片中孩子们在同学家参加生日派对的场面令人印象深刻。深夜,家长们开着车在派对的楼下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第一次参加派对的孩子,还在电话亭排起长队,要打电话探听情况。

他们由此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令他们百思不解的是,从什么时候起,儿女已经长大成人,开始远离他们,甚至有了代沟,有了隔阂。

这部影片不仅仅关注孩子们青春成长的烦恼,更有父母们的深思与焦虑。它所散发的清新、香醇、温和、亲切、细腻而又生活化的法兰西之风令人陶醉不已。

14岁的苏菲·玛索,把少女薇卡的纯真、可爱、懵懂、任性,以及初恋时的陶醉和迷失,演绎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此时的苏菲,虽说是没有发育开的小女孩,又穿着中性的学生装,配着头套似的发型,但她脸上的梦幻气息已经初见端倪。

她米的个子在一群女生中又格外显眼。在影片中,小苏菲扎着两条小辫,用铅笔支着下巴,翘着头,心不在焉听课的样子,迷住了很多人,以至于她那张纯真的脸变成了那个年龄少女的标本,永远地留在了观众心里。

就像主题歌Reality的旋律一样,梦幻、柔美、纯真、清澈,又带有一点点忧郁、无奈、迷失和彷徨。 少女情怀,如诗如梦一般地清纯,14岁的花,只开一季。

苏菲·玛索那朵14岁的花,在《初吻》里开放得鲜艳欲滴。那个烦恼苦闷而又桀骜不驯的少女形象,迷倒了许多孩子与成人、许多老男人甚至有夫之妇。

在没有有线电视也没有因特网的时代,看电影是人们最好的娱乐消遣。《初吻》在法国公映后,电影院人满为患。

影片中讲述的故事,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津津乐道,少年苏菲·玛索一夜成名,从此成为法国影坛上的一个奇迹,也成为法国电影在世界影坛上的骄傲。 《初吻》的成功,不仅仅是苏菲·玛索的幸运,更是剧组成员们共同努力的成果。

这部电影后来一度荣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柏林影展最佳影片奖、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奖。当时有这样的评价:“导演克劳德·皮诺托用轻快的手法,处理了一个其实并无新意的少女初恋故事,将少女薇卡的心事,用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细节,传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令人为之动容。”

值得一提的还有片中的音乐,它们总在一些关键时刻,或需要交代时间流逝的过渡场景中出现,将法国式的浪漫情怀,通过情歌的方式,用轻缓的曲调表达出来,对于气氛的酝酿和渲染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这样美妙的音乐,配以苏菲·玛索的出色表演,简直称得上是完美的极致。

《初吻》推出并获奖后,苏菲·玛索像当年出演《茜茜公主》的罗密·施耐德一样,轰动了全法国乃至欧洲,成为电影宝贝,人们形象地称她为“法兰西之吻”。 在《初吻》中,苏菲还没有坚毅的眼神和强烈的个。

苏菲玛索名言

《安娜·卡列尼娜》问世145年,托尔斯泰写下的是时代悲剧

1877年4月,托尔斯泰把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最后几个印张送交《俄罗斯使者》,1877年4月号的《俄罗斯使者》结束了小说第七部的刊载,《安娜·卡列尼娜》的最后结束部分(小说第八部)并没有在《俄罗斯使者》杂志上发表,而是分册印刷发行。这一年,《安娜·卡列尼娜》全书出版。

《安娜·卡列尼娜》问世145年,托尔斯泰写下的是时代悲剧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安娜·卡列尼娜》在中国的流行

1982年,中央电视台委托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英国广播公司出品的十集电视连续剧《安娜·卡列尼娜》。为完成好配音,上海电影译制厂厂长陈叙一邀请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草婴来厂里座谈。座谈会上,李梓(配安娜·卡列尼娜)、乔榛(配弗龙斯基)、毕克(配卡列宁)、童自荣(配列文)和刘广宁(配基蒂)向草婴请教如何理解剧中的人物。

草婴和配音演员们交流了看法,草婴说:“安娜这个人物,感情比较丰富,要求获得真正的感情,向往自由,从这个角度说安娜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安娜的悲剧离不开卡列宁,卡列宁是生活在虚伪和谎言中间,托尔斯泰有意识地把卡列宁放在受批判的位置,卡列宁代表了俄国沙皇政府的正统观念,卡列宁和安娜的矛盾,不仅是家庭生活的矛盾,而且也深刻反映了社会矛盾。弗龙斯基对安娜的感情是真挚的,但弗龙斯基毕竟是贵族社会培养出来的,他一方面对安娜有感情,但不会放弃贵族的生活方式。后来弗龙斯基对安娜的感情渐渐淡了,思想上增加了悲观的东西。列文的思想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思想,想找到出路。基蒂是托尔斯泰心目中的理想的贤妻良母,列文和基蒂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托尔斯泰的理想。”

1982年春节,电视连续剧《安娜·卡列尼娜》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播映。笔者记得,播映期间,《北京晚报》每天刊登节目预告和每集的故事梗概。电视连续剧《安娜·卡列尼娜》播映之后,极大推动了小说原著在中国的传播。

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问世145年来,被许多国家搬上银幕,最为中国观众熟知的是苏联1953年版(上下集,上海电影译制厂1955年译制)、苏联 1967 年版、美国1997年版(苏菲·玛索主演,上海电影译制厂1998年译制)和英国2012年版(凯拉·奈特莉主演)。

《安娜·卡列尼娜》问世145年,托尔斯泰写下的是时代悲剧

《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一主人公是列文吗?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小说开头这句有名的话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家庭生活是贯穿整个情节的核心问题。与安娜的家庭生活相平行,托尔斯泰还描绘了列文的家庭生活。以安娜为中心的线索主要包括卡列宁、弗龙斯基和奥布隆斯基等上流社会的贵族,以列文为中心的线索主要是外省的贵族、地主和农民。这两条平行的线索,被作者巧妙地衔接在一起:列文跟安娜的哥哥奥布隆斯基是好友,列文的妻子基蒂是奥布隆斯基的妻子杜丽的妹妹,基蒂开始曾爱慕过弗龙斯基,安娜常去哥哥奥布隆斯基家,在那里和基蒂交谈。小说最后,安娜与列文会面。家庭生活把小说表面上独立的两条平行线索自然地衔接起来。

《安娜·卡列尼娜》有两位主人公,一位是安娜·卡列尼娜,一位是列文,安娜和列文是两条平行的主线,各占了整部小说一半的篇幅。小说的核心人物是安娜,安娜跟卡列宁和弗龙斯基的关系,是这部小说最重要的部分。小说第二部写到卡列宁夫妇去看赛马,当弗龙斯基摔翻下马来,安娜大声惊叫,“不仅控制不住眼泪,连使她胸腔起伏的呜咽也抑制不住了。”卡列宁激烈地责备安娜的举动有失检点,安娜对丈夫从容说出下面这段话:“你没有错。我绝望了,我不能不绝望。我听着你说话,但是我心里却在想着他。我爱他,我是他的情妇,我忍受不了你,我害怕你,我憎恶你……随便你怎样处置我吧。”这段描写是全书中最精彩的篇幅之一,鲜明表现了女主人公追求爱情追求自由的精神面貌。

作家格非在《列夫·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尼娜〉》一文中提出:“毫无疑问,列文是小说中的第一主人公。托尔斯泰为了改造这个人物,动用了自己的大部分积累。从某种意义上说,列文就是托尔斯泰本人。”确实,托尔斯泰对列文这条线十分偏爱,列文的生活更符合托尔斯泰的理想,列文的探索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思想。随着列文的故事渐渐扩充为和安娜的故事平行的一条主线,作品才得以超出家庭生活的范围,从而成为广泛反映俄国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农奴制改革后从莫斯科到外省农村社会生活和社会矛盾的史诗性杰作。

笔者认为,尽管列文的形象在小说中有巨大的意义和重要的地位,但列文不是小说的第一主人公,小说中居于核心位置的人物是安娜,整部作品的主要情节都是围绕着安娜展开的,几组人物的关系,着重写的是安娜跟卡列宁和弗龙斯基的关系。对列文的描写,所起的作用一是展现宏大的历史背景,二是借助列文这个人物向读者传递一个信息:我们应该怎样生活。其实托尔斯泰明白,列文的生活并不理想,列文也不算是小说中的英雄人物。

《安娜·卡列尼娜》问世145年,托尔斯泰写下的是时代悲剧

费雯·丽饰安娜

死亡是小说的主题

1876年4月29日,托尔斯泰在写给斐特的一封信中说:“你是病了,想起了死,我还活着,却没有停止对这同一件事的思考和准备……我所想到的那许多,我想写在《俄罗斯使者》四月号的最后一章中。”这被提及的一章,是《安娜·卡列尼娜》第五部第二十章,讲列文哥哥的死,“死亡”是这一章的标题,也是整部小说的主题:列文哥哥的死,安娜的卧轨自杀、卡列宁的自杀未遂、弗龙斯基最后的赴死行为,还有作为托尔斯泰化身的列文,也有克制不住的自杀冲动:“列文,虽然是一个幸福、有了家庭、身强力壮的人,却好几次濒于自杀的境地,以至于他把绳索藏起来,惟恐他会上吊,而且不敢携带枪支,惟恐他会自杀。但是列文并没有用枪自杀,也没有上吊,他继续活着。”

拥有美满婚姻与幸福家庭的列文因何有自杀冲动?让我们看一眼托尔斯泰写的《忏悔录》就知道了。托尔斯泰创作《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1873-1877),西方的资本主义浪潮猛烈冲击,把俄国的贵族制度、生活习惯和思想体系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托尔斯泰的感受非常强烈,对贵族社会产生怀疑。在此期间,托尔斯泰还经历了几次亲人的去世。尽管托尔斯泰从未说过自己精神抑郁,但作家饱受抑郁之苦和在精神上愈来愈严重的危机通过列文这个人物反映出来。

《安娜·卡列尼娜》问世145年,托尔斯泰写下的是时代悲剧

苏菲·玛索饰安娜

如何理解小说题引:“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小说中,列文有句形容时代的话:“现在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跟列文的这句名言互相呼应的,是小说开头的卷首语:“奥布隆斯基家里一切都混乱了”,小说在一种不安定的情绪中拉开序幕,安娜去为哥哥奥布隆斯基调解,在火车站邂逅青年军官弗龙斯基。一些评论说,安娜和弗龙斯基两人的相遇是在劫难逃的,才会有安娜的悲剧,才会有小说的题引“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茨威格在《三作家传》中写道:“弗龙斯基和安娜这两个肉欲主义者,这两个不信教的人,这两个情欲方面的利己主义者,‘受到了惩罚’,被投进了灵魂强劲的炼狱,基蒂和列文则被升入了净界,在这里,这位一直十分清正的小说家第一次试图对自己所创造的人物表示赞同和反对。”

《安娜·卡列尼娜》问世145年,托尔斯泰写下的是时代悲剧

凯拉·奈特莉饰安娜

安娜和弗龙斯基在火车站月台上的第一次见面,确实有着致命的后果,但是安娜的悲剧,早在她和卡列宁结合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尽管托尔斯泰谴责安娜为了个人感情而破坏家庭,小说题引“伸冤在我,我必报应”也表达了安娜行为上的“犯罪色彩”,然而在对安娜形象的描写中,使读者得到的强烈印象是安娜并非有罪,而且正相反,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以对上流社会的控诉者的姿态出现的:

他们不知道八年来他怎样摧残了我的生命,摧残了我身体内的一切生命力——他甚至一次都没有想过我是一个需要爱情的、活的女人。他们不知道他怎样动不动就伤害我,而自己却洋洋得意。我不是尽力、竭尽全力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吗?我不是努力爱他,当我实在不能爱我丈夫的时候就努力爱我的儿子吗?但是时候到了,我知道我不能再自欺欺人了,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么个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

安娜的悲剧,主要原因是包括卡列宁、弗龙斯基在内的上流社会,安娜是被上流社会的虚伪冷酷的社会压力扼杀的。安娜是时代转折时期的牺牲品。托尔斯泰看到资本主义步步紧逼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的命运忧心忡忡,他写的不只是安娜的悲剧,而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责任编辑:李峥嵘)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