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关于能力的名言

时间:2022-04-01 04:03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王营评教育 | 评论: 次 | 点击:

论语关于能力的名言

1.关于能力的名人名言

人无信则不立 “信”字的含义,简单地说,就是一言既出,必定遵守,决不食言。

人如果无信,即使活在世上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所以中国人历来强调信义。

《论语》中有“与朋友之交,言而有信”的说法;宋代大理学家程颐也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还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一言百系”等,讲的都是一个意思:言而有信。

其实无论中国外国,言而有信的人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不守信的人则受到人们的斥责与唾骂。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长干行》一诗中,有“长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一句话,所说的“望柱信”,是说一个叫尾生的男子约一个淑女在桥下相会,到了约会的时候,女子还未来,河里就开始涨水了。

尾生为了不失信义,坚持等待,抱住桥柱,直到被水淹死。“望夫台”则是讲,一位妇人丈夫在外,约定日期归来,但是日期到了,丈夫还没回来,妻子总是站在高台上,眺望远方,等待丈夫归来,最后化成了一尊石像,长久地矗立等待着。

这些美丽动人的传说,表达了人们对诚守信义这种良好品德的赞美。 一个人,想要在世上生存下来,并获得成功,信义是最根本的。

日本的藤田田被国内外做生意的同行称作“银座犹太”。有一次他同美国石油公司签定了一份供应300万把餐刀和叉子的合同,但事到临头,却因为厂家的疏忽大意致使交货延迟。

当时离合同规定的时间只有三天了,除了起用飞机以外,别无他策,而租一架飞机从东京——支加哥约需3万美元,这与300万套餐具的价值无论如何也扯不平的,藤田田为了不丧失犹太人对他的信任,大胆地租用了一架飞机,尽管这一招使藤田田损失了1000万日元,但由于他按期交货的信用使他在第二年又赢得了600万把餐刀和叉子的订货。而飞机的租金,使他得到了用钱买不到的犹太人的信任,这对他日后的事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

“买卖公开”、“童叟无欺”、“诚招天下客”的商业社会中,诚信已是铁一般的纪律,同样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只有讲究信义,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 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一次,有位大伯乘车前在车站附近的小店里买了些东西,可能因为他是开店阿姨的亲戚,阿姨坚持不要钱。

车马上就要开,阿姨又故意走开了,大伯只好上车。可是就在车子启动的时候,大伯把手里的9元钱交给了站在旁边玩耍的我,叮嘱我一定要把钱送到那位阿姨手中,我满口答应了。

9元钱对我来说可是一笔“大钱”。我很快将大伯的话忘到了九霄云外,还决定把这笔钱占为己有。

我美滋滋地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姐姐,以为她一定也很高兴。没想到姐姐听了,马上拉长脸,责怪我:“做人要有信用,你既然答应了人家就要做到。

你拿别人的钱太不光彩了,要记住无论大钱小钱,只要不属于你就不能拿,要从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羞愧地低下了头,胆战心惊地来到那位阿姨的店里,心虚地讲着事情的经过,把钱还给她。我想阿姨一定会大骂我一顿,并告诉老师的。

谁知她听了之后,却用手摸摸我的头,说:“知错就改就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从阿姨店里出来,我觉得走路特别轻快,开始第一次懂得诚实的重要性——“人无信则不立”。

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诚实守信”。 一件小小的事情,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

我想这就是诚信的力量。

2.关于能力的名人名言

人无信则不立 “信”字的含义,简单地说,就是一言既出,必定遵守,决不食言。

人如果无信,即使活在世上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所以中国人历来强调信义。

《论语》中有“与朋友之交,言而有信”的说法;宋代大理学家程颐也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还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一言百系”等,讲的都是一个意思:言而有信。

其实无论中国外国,言而有信的人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不守信的人则受到人们的斥责与唾骂。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长干行》一诗中,有“长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一句话,所说的“望柱信”,是说一个叫尾生的男子约一个淑女在桥下相会,到了约会的时候,女子还未来,河里就开始涨水了。

尾生为了不失信义,坚持等待,抱住桥柱,直到被水淹死。“望夫台”则是讲,一位妇人丈夫在外,约定日期归来,但是日期到了,丈夫还没回来,妻子总是站在高台上,眺望远方,等待丈夫归来,最后化成了一尊石像,长久地矗立等待着。

这些美丽动人的传说,表达了人们对诚守信义这种良好品德的赞美。 一个人,想要在世上生存下来,并获得成功,信义是最根本的。

日本的藤田田被国内外做生意的同行称作“银座犹太”。有一次他同美国石油公司签定了一份供应300万把餐刀和叉子的合同,但事到临头,却因为厂家的疏忽大意致使交货延迟。

当时离合同规定的时间只有三天了,除了起用飞机以外,别无他策,而租一架飞机从东京——支加哥约需3万美元,这与300万套餐具的价值无论如何也扯不平的,藤田田为了不丧失犹太人对他的信任,大胆地租用了一架飞机,尽管这一招使藤田田损失了1000万日元,但由于他按期交货的信用使他在第二年又赢得了600万把餐刀和叉子的订货。而飞机的租金,使他得到了用钱买不到的犹太人的信任,这对他日后的事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

“买卖公开”、“童叟无欺”、“诚招天下客”的商业社会中,诚信已是铁一般的纪律,同样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只有讲究信义,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 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一次,有位大伯乘车前在车站附近的小店里买了些东西,可能因为他是开店阿姨的亲戚,阿姨坚持不要钱。

车马上就要开,阿姨又故意走开了,大伯只好上车。可是就在车子启动的时候,大伯把手里的9元钱交给了站在旁边玩耍的我,叮嘱我一定要把钱送到那位阿姨手中,我满口答应了。

9元钱对我来说可是一笔“大钱”。我很快将大伯的话忘到了九霄云外,还决定把这笔钱占为己有。

我美滋滋地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姐姐,以为她一定也很高兴。没想到姐姐听了,马上拉长脸,责怪我:“做人要有信用,你既然答应了人家就要做到。

你拿别人的钱太不光彩了,要记住无论大钱小钱,只要不属于你就不能拿,要从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羞愧地低下了头,胆战心惊地来到那位阿姨的店里,心虚地讲着事情的经过,把钱还给她。我想阿姨一定会大骂我一顿,并告诉老师的。

谁知她听了之后,却用手摸摸我的头,说:“知错就改就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从阿姨店里出来,我觉得走路特别轻快,开始第一次懂得诚实的重要性——“人无信则不立”。

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诚实守信”。 一件小小的事情,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

我想这就是诚信的力量。

3.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

《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害发愤菏莅孤缝酞俯喀。" 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6、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

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

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

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 17、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 18、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19、理屈词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希望被您采纳。

4.论语中关于礼的名言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第一》

有子说:”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为可贵。先王治国,就以这样为'美'。“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是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

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3、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论语·八佾》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4、有子曰:“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第一》

有子说:”大小事情都这样。有行不通的时候,单纯地为和谐而去和谐,不用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5、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八佾》

能够完全地按照礼的真精神侍奉君主,能够依中庸之道去行礼。却被人当做是谄媚。

5.《论语》中关于“问”的名句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

席不正不坐。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於君;君祭,先饭。

『13』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14』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15』入大庙,每事问。

『16』朋友死,无所归,曰:「於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17』寝不尸,居不容。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曰:「斯言也□,其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乎?」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当仁,不让於师。」

子张问「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齐人归女乐,李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论语关于能力的名言

《论语》教育智慧:用能力证明实力

《论语》教育智慧:用能力证明实力

《论语》教育智慧:用能力证明实力

《论语》感悟(六十八)

王营

原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自己有没有职位,应该担心自己是否具备胜任这个职位的能力。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只要自己有真才实学,别人就会知道的。”

感悟:在《学而》篇里,孔子曾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一个人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要担心的是自己是否具备被别人知道的本领。本章在进一步强调这一观点的同时,又提出了“位”和“立”的关系,他认为,人不要老是担心自己有没有职位,一旦有了职位,要担心的是自己能否能胜任这个职位,只要自己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在现有的职位上干出一番成绩,具备了胜任这个职位的能力,别人是会了解你的,也会给你一个公正的评价。

有时候,得到某一职位,也许并不需要费太大的力气,在我们这个讲究“人情”的国度里,只要你得到了上一级领导的赏识,也许你就有得到某一职位的机遇,关键要看你是否能把握住机遇,在这个位置上把自己立起来,用的能力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有些人利欲熏心,靠拉关系、走后门得到了某一职位,其实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走马上任后,碌碌无为,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单位搞得一塌糊涂,然而这样的人往往背后有人撑腰,再加之嘴上功夫好,一番说辞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失误说成成绩,领导有时候也拿他没有办法,最终要么换一个地方任职,要么获得新的升迁。

《论语》教育智慧:用能力证明实力

相反,一些踏踏实实干工作、有真才实学的人,由于不善于讨好领导,不会文过饰非,反而长期“立”不起来,可能终其一生得不到升迁的机会。当然,我们也得承认,会巴结、讨好领导,能够博得领导的好感,这也应该算作一能力,也是推销自己、“求为可知”的一种表现。但是,无论通过什么方法得到某一职位,就应当珍惜这个机遇,通过努力弥补自己能力上的不足,最终不辜负领导的信任,靠能力证明自己能胜任这个岗位。

这又使我想到大学生就业。两个新分配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甲和乙,学业成绩是同样的优秀。但试用期过后,单位只留下了甲,却没有给乙转正的机会。为什么呢? 我们看一看甲乙的表现:

甲到办公室后,微笑而有分寸地与同事和领导打招呼,在工作中言语有礼,称呼冠师,尊敬每一个同事。工作之中常常热心帮助大家,大到电脑故障的解决,小到提重物,擦桌扫地,样样干得。同事们也因此都乐于在工作中教导和提示这个新来的小伙子……

乙呢?不论是到达还是离开办公室对谁也不打招呼。对于单位的长辈直呼其名,态度随便。周遭同事需要帮忙时,他往往是视而不见。就连午餐也是大家都点好菜后,他才来,还有人未吃完时,就无故提早退席。常常令大家感到另类、不易交流、不好合作。

《论语》教育智慧:用能力证明实力

时下,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一个社会难题,就业岗位少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些大学生不安于现状,频繁调动工作,不能在某一岗位上立得住脚,也是造成他们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据报道,有些大学生毕业后一年内竟调换了十几个工作岗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什么工作都想干,什么工作都不想吃苦耐劳、踏下身子干,什么工作也干不好,且不说这样跳来跳去浪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单是这种对工作、对职业不负责任的态度,就让用人单位望而却步。如果我是单位或者公司的负责人,我怎么会将这种心猿意马的人作为培养对象,从而提拔他、重用他呢?

在这一章里,孔子还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让别人知道自己,都想在某一岗位上成家成名,但这种名声不是靠虚假的宣传,靠自我吹嘘而获得,而是靠能力、靠实绩、靠实力获得,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求为”。没有能力,没有实力,是浪得虚名,这样名声如昙花一现,也不会长久,甚至会遭来众人的耻笑。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