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名人名言

时间:2022-04-01 04:23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 评论: 次 | 点击:

红十字名人名言

1.关于红十字会的名人名言

红十字运动共有7项基本原则: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性、普遍性。

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廉洁。—— 富兰克林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时刻想到群众利益,才能保持廉洁自律。之贼也 。—— 包拯 时刻想到群众利益,才能保持廉洁自律。 ——杨大伟 奉献一颗爱心,呵护一片绿叶; 燃起一腔热情,永葆一份廉洁。 ——杨大伟 目标认准,位置摆准,路子走准,口袋摸准。 ——杨大伟 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能公开。 廉洁自律勤政,革命青春永驻。 ——李允仁 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

2.关于红十字的名人名言

国际红十字会(ICRC)简介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1863年最早成立的红十字组织,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奠基者,是由瑞士公民组成的民间团体,委员都是上层社会的知名人士。

根据日内瓦公约的有关规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得以中立团体对战争受难者进行保护和救济;并为上述原因而失散的人查人转信;受理有关违反人道主义公约的指控;致力于发展和传播人道主义法律,与各国红十字会、红新月会、武装部队和医疗部门合作培训医务人员。国际红十字章程赋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特殊责任,以维护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基本原则。

历次的日内瓦公约和附加议定书,都是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起草的,它对改进、发展、完善和传播日内瓦公约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世界上新成立的红十字会或经过改组的红十字会须经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正式承认,方能加入国际红十字组织。它虽然是瑞士民间团体,但它是独立的人道主义团体,它的所有活动都带有国际性质,因此日内瓦公约缔约国政府都尊重它在国际上的特殊地位。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联合国观察员。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大战爆发后它立即在日内瓦投入捍卫人道主义原则的斗争,它提醒各交战国考虑在日内瓦公约上所承担的义务,对粗暴践踏这些原则的行为提出了抗议,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建立战俘与家属的联络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于是诺贝尔基金会将1917年的奖金颁发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以确认它在救助战争伤员的工作中对和平事业的贡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将成千上万的战俘运往瑞士,再由此转运回国,并保护了许多战俘免受枪杀;还开展了保护平民,为战俘传递信件和包裹,保护犹太人等,为此它在1944年,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63年,就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诞生100周年之际它第三次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基金会的成员汉勃罗在授奖仪式上说:“包括不同人种、宗教信仰和肤色的90多个不同国家红十字会的合作,对于国际谅解与和平,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连同1901年红十字会的创始者亨利·杜南荣获的第一个诺贝尔和平奖,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已四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表明无论任何人对人道主义组织都交口肯定、推崇备至,人道主义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这也证明了人道主义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得到了全人类共同理解。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当今红十字运动已成为全球性的运动,红十字原则和人道主义精神已渗入人们的心田,温暖人们的心灵,如果人人都把人道主义视为己任,人类社会安宁幸福的理想还会遥远吗? 世界红十字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鉴于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首先倡议每年举行为期三天的“红十字休战日”活动。

大力宣传红十字会的人道思想,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减少战争危险。同时,结合红十字会业务进行全国的卫生、救济、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这些倡议和作法,受到国际红十字界的赞赏和支持。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协会理事会于1922年的第二次会议上,根据已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敦促各国红十字会认真考虑红十字休战日的作法。

随后,第十一届国际红十字大会再次审议后,建议在全世界范围内规定一天为红十字日。 为表彰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亨利·杜南的功绩,国际联合会于1948年决定将他的生日5月8日命名为世界红十字日。

世界红十字日 ◆◇红十字会创始人 亨利.杜南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创建于1863年,是个独立的人道主义机构,也是红十字会的创始团体。在武装冲突或动乱场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作为中立者,主动的根据日内瓦公约,努力保护和救助战争和内乱的受害者,从而对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红十字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创建于1919年,前身是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协会。它的职责是促进各国红会开展人道工作、协调各国红会救济自然灾害者的行动,以及救助武装冲突地区以外的难民。

国际联合会通过这些工作来推动世界和平。 ◆◇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 人道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本意是要不加歧视地救护战地伤员。

在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努力防止并减轻人们的疾苦,不论这种痛苦发生在什么地方。本运动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持久和平。

公正本运动不因国籍、种族、宗教信仰、阶级偏见和政治见解而有所歧视,仅根据需要,努力减轻人们的疾苦,优先救济困难最紧迫的人。 中立为了继续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本运动在冲突双方之间不采取立场,任何时候也不参与带有政治、种族、宗教或意识形态的争论。

独立本运动是独立的。虽然各国红十字会是本国政府的人道助手并受本国法律的制约,但必须经常保持独立,以便任何时候都能按本运动的原则行事。

志愿本运动是个志愿运动,绝不期望以任何方式得到好处。 统一任何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

它必须向所有的人开放,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道主义工作。普遍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是世界性的。

在运动中,所有红十字会享有同等地位,负有同样责任和。

3.红十字会诗

飘扬的红十字

百年磨砺,百年沧桑,

百年的坚毅铸就了一个世纪的辉煌!

那绚丽夺目的红十字啊

高高地飘扬在世界的东方!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飘扬的红十字就是生命的力量

它给呻吟的伤者带来心灵的慰籍

把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弘扬

在发生自然灾害的城镇村庄

飘扬的红十字就是希翼和渴望

那映着红十字的一双双泪眸

不再有丝毫的无助和彷徨

在临床用血的呼唤声中

是红十字会员率先伸出手臂

让汩汩的热血在病人体内流淌

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现场

是红十字会员带头挽起衣袖

以拳拳的爱心为人们作出榜样

从未有一丝倦怠

从未有一点奢望

有的是扶危济困的人道主义精神

有的是促进和平进步事业的理想

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

持之以恒的是无私奉献的博爱精神

经过了百年的世事变迁

亘古不变的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

人道、公正、中立、独立

统一、普遍、志愿服务

那绚丽夺目的白底红十字旗帜啊

将永远在共和国的上空高高飘扬!

4.一首歌颂红十字精神简短诗词

每一次感动

都这么激烈

每一次目标

都如此明确

这个季节

色彩是那么纯真

这个季节

歌声与微笑尽情在阳光下宣泄

此时此刻太阳的柔情

在白色的大楼上抚过

五星红旗在绿色通道前

飘扬

从你诞生的那一刻起

使命

让你从此如此神圣

站在生命的前沿

你的事业增添一道信任的目光

在领航的征途上

我们像雁阵

舞动着双翼跋涉不懈

没有什么能像你一样

丝丝缕缕编织的真情

5.关于名人名言的两分钟演讲稿

李连杰北京大学演讲全文实录 同学们好。

(掌声)新闻界的朋友好,红十字各位的朋友、领导,我都不能称为领导,因为我们是心灵上的朋友,所以我就说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你们好。其实演讲不敢当,一个小学都还没有毕业的人,站在最高学府的讲台上,不够资格,不够资格去演讲。

我真的小学没有毕业。1971年上小学,在北京一个厂桥小学在北京念了一年级就被人抓去练武术,一练武术就没有时间学习了,因为那个时代标榜的是不学习。

我只能够用我人生的经历去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跟大家分享我人生中的感受,如果这些感受能够对同学们有帮助的话,你就听一听,如果没帮助,你就笑一笑,胡说八道了,李连杰乱说。(笑,掌声)我在北京出生,两岁没有父亲,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八岁的时候练过武术,为什么念?全世界的记者问过我无数遍,我真不知道为什么练武术,因为那个时候就被学校介绍到那个体育学校,教练说你是练武的材料,所以在那个时代,是幸运之星选了我还是我选了幸运之星,搞不清楚。

第一个月拿冠军,我自认为还是蛮刻苦的,所以三个月后我拿了中国的冠军,是少年,在12岁的时候,不分成年、少年,18岁以下,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第二名比我站在那儿还高。其实没有什么自己个性或人生观的表现,完全是听从领导、大人、老师的安排,一直在成长的过程中。

我连续拿了五年的冠军,但是有幸的是,在这五年当中,从11岁开始,我有幸代表中国开始去全世界访问,比如去美国,在1974年的时候见到尼克松,在74年到79年这五年当中,我去过非洲十几个国家,欧洲很多国家,伊拉克、叙利亚都去过,亚洲大部分国家都去过。从我看到的人的感受当中,我从11岁开始,不完全相信大人讲的话,因为大人给我讲的是某一方面,但是我看到的某一方面是大人讲的,但是另一方面大人没有讲的我也看到了。

一个小孩子,11岁,中国那个时候只有一个北冰洋汽水,只有一种冰淇淋,你到美国看到十几种冰淇淋的时候会心动的,都会有一些想法。 一直到16岁,我开始越来越有主见,因为我觉得,大人说的既然不全对,我就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吧,因为我已经拿了五年冠军了,再拿下去,第六年,第七年,总有一年被别人轰下来,所以我就选择了拍电影,一个电影就改变了人生,从17岁开始拍《少林寺》,一部电影还蛮成功的,结果就造成了今天我回到北京或者上海,任何一个人都说,我小时候就是看你的电影长大,今天红十字会的会长,好象快60了,说我小时候就是看你的电影长大的。

(笑,掌声)我说,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拍电影了。拍电影以后,遇见了人生中最大的冲击,因为不光是肉体上,我在接近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开始对人生产生了很多的不了解和痛苦的感受。

比如我成名了,一夜之间成名,那么就自以为是了,自以为很了不起,虽然表面还戴着谦虚的面纱,但是内心里觉得“嗯嗯嗯”,(笑)很得意的。第一部电影拍完了,我是一天一块钱的人工拍《少林寺》,但是拍完以后,突然有一个人拿了600万的支票给我,600万,在1982年。

要我拍两部电影,600万,在那个年代里是多么大的诱惑,真是太美了,我真的很想拿,但是不行,你属于单位,你属于国家,你要回来,拿了的话就要全部上交。不是这个年代,所以大家其实很幸福。

对一个年轻人来讲,不能拿,这个事情是蛮残酷的。完了以后我就回来,听领导的话再拍第二部电影吧,第二部电影,一天两块。

第三部电影三块。你说这对一个年轻人的心理打击是蛮大的,同时,自我中心逐渐的膨胀,完全是以自我中心的角度来看世界,对社会,对老师,对长辈,对很多东西都觉得不公平,觉得你们对我不公平,真的,在19岁以后,一直到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全部是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不满,但是不敢表现,不敢讲,因为讲了以后会挨批评。

经过了这一段时间,到了后来,90年代开始,因为自己做了老板,去拍电影,突然之间换了一个角度去看生命,因为以前我是打工的,我整天管人家要钱,要这个要那个,但是后来,自己做了老板,就发现,你怎么管我要这个,你怎么管我要那个?每个工人都开始重复我以前做过的事情,这个阶段虽然经过了肉体上、精神上的冲击,因为我拍了《少林寺》以后,腿断了,非常严重,我住在咱们北大的第三附属医院,当时七个小时的手术结束以后医生告诉我,我们能保证的就是告诉你可以完整的走路,至于能不能拍电影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开一个三级残废证,你可以拿。

6.勇气的名人名言和事例

如果整个世界是公正的话,勇气就没有必要存在了---(普鲁塔克)

●猫儿给围赶得走投无路,也会变成狮子(塞万提斯)

●人的勇气能承提一切重负(塞·约翰逊)

●勇气减轻命运的打击(德谟克利特)

●勇气的考验通常不是去死而是活下来(阿尔菲爱利)

●不要怕他,因为他也在怕你(美国)

●倘若失去了勇敢,你的生命等于交给了敌人(维吾尔族)

●勇气有时也会回到被服者的心中(维吉尔)

●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赫塞)

●怕人不出世,出世不怕人

●大胆天下去得,小心寸步难行

●要自由,才能的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修昔底斯)

●勇者处处是家乡(奥维德)

●失去勇气的人,生命已死了一半(英国)

●丧失勇气无异丧失了一切(西班牙)

●勇气是上天的羽翼,怯懦却引人下地狱(希腊)

●命运是宠爱勇士的(英国)

●我们的勇气就是我们最好的上帝(约·弗莱彻)

●有了勇气便能粉碎厄运(塞万提斯)

●连上帝也会去帮助诚实而勇敢的人(米南德)

●大路不走草成窝,胸膛不挺背会驼

●你在患难之日若胆怯,你的力量就微小〈圣经〉

●要想办成事,就得丢开胆怯,谁畏于启口请教,谁就得不到指

教(罗·赫里克)

●谁战战兢兢地提出请求,谁就一定遭到拒绝(塞内加)

●世上还不曾长出过能治疗怯懦的药草(史文朋)

●胆怯之心随着时间的消失而消失(埃斯库罗斯)

7.关于防震的名言名句不会写

1.“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看着办!”--总理

2.“娃娃连汗毛也没有伤一根,师生无一伤亡。”--重灾区某中学校长叶志平电话连线家长中汇报

3.“救救我,我是张书记!” --某县政法委书记 4.“我必须要坚强,为了每一个深爱我的人,一定要活下去。”--陈坚

5.“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一位女士遇难前写给身下婴儿的手机留言

6.“答应我,你一定要活下去。”--初一生小亚遇难前鼓励同学小雪道

7.“中国是灾害频发的国家,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某地产商

8.“我觉得是这样:现场的情况比我想像的要好,救援工作已接近尾声。”--某前方记者5.14报道 9#Ky:o%_M

9.“你被埋了多长时间?”--现场记者问受难者

10.“关你们屁事!”--某女警回答群众质疑非法受灾帐篷

11.“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刚获救的小男孩

12.“我还以为老子被震到外国了”--被俄罗斯救援队救援的灾民答记者问

13.“川人从未负国,国人绝不负川”

14.“不捐款,就滚蛋!”--某老板对员工如是说

15.“用红十字会这个品牌就要收取5%的管理费,不能白给用。”--某红十字副会长

16.“中国加油”

17.“公遍越世之绝岭,可越汶川一坟乎?”--网民讥石

18.“爸爸,我把新配的眼睛丢了。”--刚从废墟中救出的小女孩对父亲说

19.“失去亲人,你是什么感觉?”--某记者采访言

20.“你让让,我们先拍。”--某记者对营救人员说

21.“你现在还能呼吸吗?”--某记者问压在水泥板下的受难者 `

22.“收到赔款,高兴不?”--某记者问灾民

23.“只许说,不准动!”--医生怒斥闯入手术室采访的记者

24.“我没事,谢谢你们救了我。”--被埋107小时的女孩救出时对现场营救人员感谢道

25.“我没事,你们慢慢来吧,谢谢武警叔叔!”--半身被压的高一女生王佳珍对营救人员轻声说

26.“现在的记录保持者是。。”--某主持人言 27.“当我们看到这幕救人的大戏时。”--某主持人言

28.“我还欠***3000元钱”--某遇难者写在手掌上的遗言

29.“我是世界上第一个背上压着3块预制板的人”--陈坚

8.关于勤奋好学的谚语

1、勤奋是成功之母。

2、懒惰乃万恶之源。 3、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

4、勤勉是好运之母。 5、勤勉是幸运的右手,世俭是幸运的左手。

6、懒惰出乞丐。 7、无根就无果。

8、懒人做工作,越懒越费力。 9、惰能致贫。

10、懒散能磨去才智的锋芒。 11、懒汉的头脑是魔鬼的工厂。

12、节俭是致富的秘诀。 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4、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 15、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1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8、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做舟。——韩愈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 只在河滩上沉思,永远得不到珍珠。——格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列宁 常用的钥匙最光亮。

——英国谚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不会思想的人是白痴,不肯思想的人是懒汉,不敢思想的人是奴才。——格言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的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裴休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红十字名人名言

毛姆的毒舌与阴阳怪气背后,是叛逆、同理心、真诚与温柔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个非常聪明的小说家。

他聪明得如此游刃有余,如此富有幽默感,发之于小说,就经常显出俏皮,甚至有点毒舌了。

自然事出有因。

他父亲是个律师,曾负责英国驻巴黎大使馆的事务,他自己出生在大使馆:如此,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虽生在法国土地上,却是个地道英国人。

这份微妙矛盾的命运,从出生就伴随着他。

十岁那年他父母去世,他被身为牧师的叔叔收养。毛姆的第一语言是法语,少年时英语不如法语好,加之矮小,多遭同侪嘲笑。他留下了口吃的毛病,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他既生在法律世家,周围人人能言善辩,自己思维敏捷也就理所当然;这样的环境下,口吃显然让人不快,他也早早领略到了人群的恶意。

他当不了律师,也不想去当牧师,注定要成为家族里的另类。

他想过从医,也确实取得了医生资格。但23岁那年,他的小说《兰贝斯的丽莎》大为畅销后,毛姆决定以写作为生。当然,学医的经历,对他而言极有意义。一战期间,他曾在红十字会和救护队服役。很多年后,他说作为医学生的经验,让他“看见人们如何死去,如何忍受痛苦,看到了希望、恐惧与释然。”

加上他自己的曲折经历,他很早就懂得人性的阴暗面。

他也曾游历各地:瑞士、俄罗斯、印度、东南亚,他都去过。

他见识过各处的文明后,多少发现了:许多规矩,其实是已有的偏见;而世上每个人或多或少被某种情感所束缚,自己无从选择。

以他最有名的小说之一《月亮与六便士》而言,结尾极体现他的趣味。众所周知,那部小说里,毛姆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描述了以大画家高更为原型的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如何为了绘画的热情,抛弃自己在世俗社会累积的一切,跑去塔希提画画,终于为了梦想殉死。毛姆也描述了留在文明社会中查理斯那些亲友们,如何假装引经据典地,道貌岸然地,认为查理斯之死是自作自受。

毛姆并没有公然表达自己的爱憎,只是幻想着已故的思特里克兰在塔希提的孩子,如何在碧空与太平洋间舞蹈;最后以自己的亨利叔叔之言结束小说:

“魔鬼要干坏事总可以引证《圣经》。”

这就是毛姆的风格了。他对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这种,为了自己的梦想、在边陲之地以文明人无法理解的方式结束人生的角色,显然颇为欣赏;与此同时,他鄙夷文明社会道貌岸然的评断者。

但毛姆的赞赏与鄙夷,又表达得很含蓄:他是个聪明人。他既不喜欢虚伪的崇高,因此喜欢嘲讽一切:

对他所欣赏的,他会嘲讽得温柔些。

他太聪明了,对尺度和分寸把握得很好。如果读细一点,您会发现,他许多玩世不恭的毒舌,只是一种姿态。骨子里,他是个情怀深沉的小说家。只是他很喜欢用毒舌来遮盖自己,不肯直白地表达赞美而已。

毛姆的毒舌与阴阳怪气背后,是叛逆、同理心、真诚与温柔

在另一篇读书笔记里,毛姆先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说巴尔扎克文笔差:

“一般认为,巴尔扎克的文笔并不高雅,他为人粗俗,文笔也很粗俗……据说狄更斯的英语文笔也不太好,而有个很有语言修养的俄国人曾告诉我,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俄语文笔也不怎么样。世界上迄今最伟大的的四位小说家,居然使用各自母语时文笔都很糟糕,真叫人瞠目结舌。”

但话锋一转,毛姆又说:

“看来,文笔精美并不是小说家应有的基本素养,更为重要的是有充沛的精力、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人性的关注、认识和理解。”

这段话很体现毛姆的风格:要夸什么之前,先忍不住嘲讽一下子,绝不肯流俗地奉承;但他要夸时,就夸得细切而真诚。

上面这段话,既可以看做是毛姆对四位伟大小说家的认可,也不妨看做他自己的创作格言:

他认为卓越的小说家,应当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对人性的关注、认识和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毛姆读书极多极丰富,但他既对一切道貌岸然的姿态不感冒,所以总喜欢用轻盈的姿态消解崇高。

他认为读书主要是得投合兴趣,无趣的书不读也罢。

体现在写小说上,也是:从形式到内容,他都喜欢轻盈嘲讽已有的俗套。

毛姆的毒舌与阴阳怪气背后,是叛逆、同理心、真诚与温柔

在他的短篇小说集第三辑自序中,他如是说:

“关于这些故事,我有一点要在此说明一下。读者会注意到,我的许多故事都是以第一人称“我”创作而成。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学惯例。仲裁者佩特罗尼乌斯便使用这样的创作手法写成了《萨蒂利孔》,而在《一千零一夜》中,很多故事也是以这样的方式讲述的。使用第一人称“我”,当然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真实可信,毕竟,要是有人告诉你他说的就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那比起他讲其他人的故事,你肯定更相信前者是真的。

从讲故事的人的角度说一个故事还有个好处,那就是他只需要把他知道的讲出来,至于他不知道和无法知道的,就留给听故事的人去想象了。以前有些小说家在使用第一人称时就没有注意这个方面。他们不光写到一些他们根本不可能听到的大段对话,还会描述他们绝对不可能看到的事件。如此一来,第一人称叙事方式所具有的真实性这个巨大优势,也就无从谈起了。

作为写故事的人,“我”与故事里的其他人一样,都是角色,可能是个英雄,也可能只是个旁观者,更可能是某个角色的密友。但这个“我”只是小说里的一个角色。作者使用这样的手法创作小说,如果作者让故事中的“我”比作者本人反应更快、更冷静、更精明、更勇敢,也更具独创性、更机智、更聪明,那只好请读者多多包涵了。各位读者,请记住一点,作者不是在描写他自己,而是为了故事创造了一个角色。”

如此直白地说明自己的技法,正是他的风格了。

在短篇小说《带伤疤的男人》里,毛姆用了一个轻巧的方式讲故事。

题外话,阿根廷大文豪博尔赫斯在他的小说《刀疤》里,曾使出这种技法:施害者因为惭愧,于是站在受害者角度讲完了一个故事,结尾完成了大转折,承认自己就是那个恶人。

毛姆则是这样讲故事的:

当被问起一个人物脸上伤疤何来时,知情者讲了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充满蛮荒风味的残忍故事,待读者被故事震撼后,才发现翘首期盼到结尾的这个故事,好像和伤疤毫无关系;于是作为叙述者的毛姆,自然要替读者再问一句:

那伤疤到底哪来的呢?

答:来自一杯姜汁汽水……

忽然之间,这个惨烈故事的凝重意味,就被这句“姜汁汽水”消解了。

这种带点喜剧意味的轻盈,毛姆用得很熟练。

另一篇小说《逃脱》里,一个男人想摆脱一个死缠烂打的伴侣,却又不好用强,于是无休无止地带伴侣看房,又总不满意,如此一个拖字诀施展到最后,女方厌倦了看房,写信来要分手;男方心愿得遂,赶紧回一封信,除了情致殷殷地告别女方之外,另附上了七份看房名单。

这个“七份看房名单”,就是毛姆喜剧精神的体现了。

这种作为点睛之笔的喜剧结尾,再结合毛姆的讽刺精神,很容易凑成有趣的故事。

比如,《午餐》这篇小说里,毛姆刻画了一位矫揉造作的太太。满嘴这不肯吃那不肯吃,还一直劝“我”要少吃,却在不知不觉间点了鱼子酱、鲑鱼、芦笋、冰淇淋和咖啡,肆意大吃,吃干抹净之后,还要以过来人的身份劝诫“我”,千万不能多吃:明明在这个故事里,“我”只吃了一块羊排。

如此一个故事,如何收尾呢?毛姆只一句话:

“我认为我不是个报复心很强的人,可是当不朽的诸神插手干预时,即便是幸灾乐祸地旁观别人倒霉,也是可以宽恕的。如今她体重近三百磅。”

这句结尾多少有些刻薄,带着一种很私人的幸灾乐祸之情。会让读者看了之后,忍不住大笑。

毛姆的毒舌与阴阳怪气背后,是叛逆、同理心、真诚与温柔

如上所述,毛姆对各色道貌岸然者的劝诫,都相当反感。他也喜欢用反常规的结尾,来颠覆我们的认知。

大概,毛姆太聪明了,所以不肯跳到前台讲大道理。他喜欢点到为止,不落俗套地讲故事,经常嘲讽地反转一些我们可以想见的俗套剧情。

《生活的真相》这个故事里,一个爸爸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儿子提出要求:不赌博,不借钱,不要跟女人纠缠不清。这道理听来颇有禁欲气息,当然言之有理,但正确得很无趣。

如我们所知,一切规矩都是用来打破的。果然故事之中的这位少年,经历一趟神奇旅途,将一切规矩都破了一遍:赌钱了,借钱了,还有了艳遇——但最后阴差阳错,不但毫无损失,还凭空得了六千法郎。这就让老爸烦恼不已,结尾引出了一句妙语。

劝导者曰:这说明孩子天生好运,这可比天生聪明或富贵好得多啦!

——这个故事如此有趣,以至于古龙在他的《七种武器》之《碧玉刀》中,借用了这个结构。

当然,如果只将毛姆看做一个嘲讽又喜欢反转的作者,那又太简单了。

如毛姆自己所说,他喜欢用第一人称,是因为“他只需要把他知道的讲出来,至于他不知道和无法知道的,就留给听故事的人去想象了。”对习惯于作者用全知视角讲故事的读者而言,这有些奇怪:毕竟如此一来,“我”只能讲述故事的一部分而已。

但毛姆很擅长通过讲述片段的故事,勾勒出故事的全貌。

海明威曾说过,“当你对自己想讲的故事成竹在胸时,只讲其中一部分,反而有助于故事的魅力”。毛姆自然没海明威那套“冰山理论”,但他很擅长这样讲故事:

讲一部分,剩下的,您自己揣度。

比如,《无所不知先生》里,“我”是个不明真相的看客,担当一个旁观视角,自“我”眼里看来,故事主角、自称无所不知的克拉达先生,开始似乎是个惹人讨厌的家伙。

在社交场合,克拉达先生不经意间,说出拉姆齐太太戴的项链昂贵之极,值到三万美元;拉姆齐先生则认为,那项链只是太太从低等铺子买的,只值十八美元——这里得注明一句,拉姆齐先生和太太,是有一段时间两地分居经历的。

克拉达先生要求鉴定项链,还和拉姆齐先生打赌一百美元,拉姆齐太太紧张之极。

见此情状,一向无所不知的克拉达先生,忽然决定认输,说自己看走眼了,那项链的确就是个廉价首饰,就此输给了拉姆齐先生一百美元。

次日早上,“我”目睹克拉达先生收了一封匿名信,中藏一张一百美元。克拉达先生只说了一句:

“如果我有个年轻漂亮的妻子,我不会让她在纽约住一年,自己待在神户。”

故事到此为止,其实已经显然。

毛姆只讲了“我”所见的故事,那是个打赌认输的故事;背地里却显然是,拉姆齐太太另有外遇、收了情人昂贵的项链,还哄骗丈夫;克拉达先生明白真相,为了保护拉姆齐太太,于是自愿认输,拉姆齐太太感恩图报,奉还了这笔钱。

但这故事如果都说穿了,就没有那么巧妙婉转了。

很值得一提的是,克拉达先生这个形象的塑造,又是毛姆一贯的手法:

先抑后扬,看似恼人刻薄,实则暗藏温情与人方便,甚至还有几分体贴入微呢。

对道貌岸然自以为是的人,毛姆讽刺起来,很是不留情面。相对的,类似拉姆齐夫人这样的女性,他笔下却常手下留情。

《表象和现实》这篇小说,毛姆自称是嘲讽法国人的,故事也的确很有老法国味道:

说一个法国的勒绪尔先生,找了个情人莉赛特:那是个美丽的商店女郎。勒绪尔自以为遇到了爱情,颇以此为荣,自得其乐,过上了典型的“有情妇的成功男人”的生活。

等他仕途有成,得以执掌内务部时,回家却发现,莉赛特另有个情人。他大受打击之余,质问莉赛特,而莉赛特的回答轻盈而灵巧:

“为什么喜欢他?因为他年轻啊!”

“我爱哪个呢?两个都爱!”

实际上,莉赛特的回答相当可爱,她对勒绪尔先生说,“爱你是因为你善良慷慨讲理有趣,爱他是因为他眼睛大头发好跳舞好。”更在劝勒绪尔先生时,说了一句分量十足的真理:勒绪尔先生企图完全占有情妇,本质是他太贪心了。

“人这辈子,不可能什么都拥有的。”

——这就有点像《笑林广记》里的段子了:问一女子,东家郎君富,西家郎君俊,跟哪家呢?女子答曰:东家吃饭,西家眠。

故事最后,以一种荒诞的方式结束:莉赛特和她的情人结了婚,反正那位情人也时常不在巴黎,于是她继续与勒绪尔维持着情人关系。

勒绪尔先生于是心满意足了,还自以为是地觉得,自己的这位情人先前是个商店女郎,如今是个体面的已婚女子了!

毛姆自己曾经到处旅游,见到过各种文化风貌。他深知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道理,对忠于本心者,无论出于哪种文化背景,都颇为欣赏;对教条主义者,他可就不留情面了。

他很喜欢从一点开始,慢慢让情节跨入无法弥合的地步,终于超出常规,无法控制。

即,他很擅长描述一个教条主义者慢慢崩溃的过程。

《雨》这个故事里,一个主要人物,是个在异域传教的教士。用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结尾的说法,“魔鬼要干坏事总可以引证《圣经》。”《雨》的这位主角即是如此。

他在传教时狂热地宣扬教义,甚至不惜运用自己的身份和权力,压迫不服从他教诲的人们,并自以为在替天行道。他如此相信自己的道德教条,到了僵硬的地步。

故事中,他去试图教诲一位烟花女子,一度进入了亢奋状态。到故事结尾,他却自杀了。烟花女子在结尾说了句“所有男人都一样”,暗示了真相:

显然教士没能抵抗住诱惑,与这位烟花女子有染;于是他一直赖以维持自尊自信与生命信条的道德教条,就此崩溃了。他过于秉持自己的教条,甚至不惜以此来迫害他人,终于反噬了自己——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上面三个故事,除了男主角多是被社会规范束缚的道貌岸然者之外,女主角也有其共通处:

她们都不算道德上完美无瑕者,但有自己的自主与情感。对毛姆而言,他喜欢这样的角色:并不追求道德完美无缺,活出自我即可。他见惯了道德伪君子,又深知不同文化中的不同规范,如何紧紧束缚着人类,所以格外喜欢描述那些文明的叛逆者。

我们说到叛逆者了——这可能是毛姆笔下,最典型的角色。

他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刀锋》都花大笔墨描述过这类主角,而他的短篇中,也有精彩段落。

比如《法国人乔》中,一个老人经历了各色可以想象的传奇,在垂老之际如是说:

“我是个怀疑论者。我从没见到过任何一个迹象可以证明世间万物的安排中有什么精心设计的目的。如果宇宙真的是由某个造物主创造出来的,那个造物主也只可能是个犯罪的蠢货。反正我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也待不了多久了,我很快就会亲眼看到世间万物的真谛了。我什么也不需要,我只想死……不过眼下你要是能给我一包烟抽,我会感激你的。”

先前那番话,堪称离经叛道;而最后这句“一包烟”,起到了类似于“那个人的伤疤来自于姜汁汽水”似的轻盈效果。瞬间就将似乎沉重的话题,变轻快了。

但当毛姆严肃认真讨论这种问题时,他是可以很严肃的。最典型的一篇,便是《大英远洋客轮之旅》:

女主角身经不愉快的婚姻,丈夫有了外遇,她决定坐船回英国。

她在船上遇到一个男士,然后目睹他生病。与所有的俗套故事相反,他俩之间没有什么浪漫传奇,她只是看着那位先生病故,看到那位先生死去后,船上的人依然各顾各的。

那时毛姆留下了一段不那么嘲讽的、严肃的、抒情的段落:

她心生敬畏:“一个人降临人世,像花儿一样生长,但人生苦短,花儿凋落,生命如影子般倏忽消逝,一刻也不停留。”年复一年,他规划着自己的未来,他多么渴望活下去,他有那么多的人生追求,可是就在他刚刚伸出手——噢,这太悲哀了!面对这样的悲哀,世界上的一切苦难都显得微不足道。唯有死亡,充满神秘的死亡,才是决定一切的。哈姆林太太从栏杆上探身出去,望着满天星空。人为什么要让自己不快乐呢?让他们去为自己心爱之人的离世而伤心落泪吧,死亡总是可怕的,可是除了死亡的可怕之外,其他那些事也都是值得的吗?有什么事值得我们痛不欲生,心怀恶意,虚荣计较,丧失善心?她又想到了自己和她的丈夫,还有那个她丈夫莫名其妙爱上的女人。他自己也说过,我们的快乐生活很短暂,死亡却是漫长的。

这段话恰如毛姆自己所说过的:“看见人们如何死去,如何忍受痛苦,看到了希望、恐惧与释然。”

所以他了解人性,不希望人类被各类枷锁控制。他希望人类可以背叛各类枷锁,获得长久的快乐。当然,许多时候他太毒舌,会用嘲讽消解这份真诚——比如“给我一包烟抽”——但本质上,他是个真诚的作者。

毛姆的毒舌与阴阳怪气背后,是叛逆、同理心、真诚与温柔

毛姆所处的时代,正是文学革新之时:托马斯·曼小他一岁,詹姆斯·乔伊斯与弗吉尼亚·伍尔夫小他八岁。这几位大师在21世纪前二三十年们分别创作新文体时,毛姆依然在试图做好“讲好一个故事”。

毛姆显然知道伟大作品应当有怎样的分量,应该如何革新,但以他及时行乐的性格,自然不愿意刻意为之。

所以到晚年,毛姆自称身处于“二流作者之中的前排”。

他自知没有托尔斯泰与巴尔扎克们的磅礴激情,似乎也并不想做雨果那样的大文豪,亦无意成为大革新者。他深知要留下传世作品,便得讨好大众读者或评论家,但他对此并无兴趣。

他就喜欢这样子:优雅、简洁、敏锐地观察;带着好奇心与同情心,毒舌地刻画人物,创作一幅幅多层次的肖像,嘲讽各色装腔作势的教条主义者,批判又同情地描绘那些叛逆规矩却活出自我价值的人们。

只是因为他许多时候太聪明,所以连毒舌背后的真诚与温柔,都经常显得隐约。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