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名言

时间:2022-04-01 09:3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小播读书 | 评论: 次 | 点击:

叔本华名言

1. 叔本华名言

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是痛苦和无聊。

·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 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

· 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

· 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

·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 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

· 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

· 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 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

· 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加别人飨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挪下的衣衫。

· 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

· 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 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 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

· 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价。

·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事物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

·做学问是目的不是手段

·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得到玫瑰芬芳。

·我们的不幸往往由于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我们做事之初喜欢抱着一种信念:我们一定能在世间找到某种幸福

·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耐得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2. 叔本华的名言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3. 叔本华的名言

事物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 做学问是目的不是手段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得到玫瑰芬芳。

劣书是损害我们精神思想的毒药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人们为一个人的死亡感到恐惧和悲伤,因为死亡意味着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将无法再去经历感受,将会对一切失去感知,活着的时候发生的一切将会归化为零!一个人照镜子时,永远不会以陌生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他的自我意识只会不停地低声提醒自己:‘我看到的不是另一个自我,而是我的自我。“所有的爱恋激情,无论其摆出一副如何高雅飘渺、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都只是植根于性欲之中”、“这种强劲的动力,仅次于对自身生命的爱”。

小人常为伟人的缺点或过失得意在文学中,有无数的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谷物,使它们枯死。它们原是为贪图金钱,营求官职而写作,却使读者浪费时间、金钱和精神,使他们不能读好书、做高尚的事情。

因此,它们不但无益,而且为害甚大。美”是高级的“善”,创造“美”是最高级的乐趣。

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为欲望永不能被满足.我们离理相越远,自然就会离欲望越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近到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人生就是痛苦,我们可以把痛苦转化成幸福人生就是一场苦难。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人是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过活时间是无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为了用有限的时间去抗衡无限的时间而采取了繁殖这一手段,让自己的生命时间得以延续。

这是人类繁殖的本能。哲学的起点是死亡。

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

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耐得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人类彻头彻尾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风格是心灵的外观一个人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我们的不幸往往由于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我们做事之初喜欢抱着一种信念:我们一定能在世间找到某种幸福。

4. 求叔本华 的名言``

除以受苦为生活的直接目的之外,人生就没有什么目的可言。

我们观察世界,见事 事处处,都充满痛苦,都原于生活本身之需要,且不可分离,真可谓毫无意义可言,不 合于道理。个别的不幸,固然似为不期而遇的事物,但作为通常的不幸,则事出一辙, 可见是必然的。

像大多数哲学体系所宣示的那样,恶事,其本质便是消极,以我看来,并不合理。 恶事犹如他事亦有积极的一面,其存在也常常使人感觉到。

莱布尼兹则尤其是此种不合 理说法的维护者,他用显而易见、不足轻重的诡辩,以求强化他的论据。其实,幸运亦 属消极。

换言之,幸福与满足,就痛苦定归于消灭之情境而言,常常含有欲望圆满的意 义在内。 它可以说明一个事实,即通常所见,快乐常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快乐,而痛苦则远远 超过我们所预计的痛苦。

人称世界上的快乐,假如以其重量来衡量的话,常常超过痛苦,否则无论如何,二 者之间总能扯平。对于这种说法,读者若想考察其合理与否,请试取两个相互啖食的动 物,其中一个正恣意噬于另一个,大家就可以其所有的情感来作一个比较。

在任何不幸与烦恼中,最好的安慰,莫过于想及他人的境遇更不如自身这一点。这 种安慰的方式,实在是人人都能做到。

但对整个人类来说,则意味着,这是一个多么可 悲的命运啊! 我们就好比是田野上的羊,嬉戏在屠夫们的监视之下,这群羊,将或先或后,依次 选择而被其宰割。因此,在美好的日子里,我们都意识不到隐而未发的恶运——如疾病、贫穷、残废、失明、昏聩等等——正早已等待在其后了。

时间逼迫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时间又常在后头鞭策着我们,宛如一个监工。只有当 我们陷入烦恼的痛苦之中的时候,时间才会驻足不前。

然而不幸的命运,亦有其作用!若将空气去掉压力,那么我们的驱壳将会因此而破 裂。所以,若将人的生活中去掉其需要、困难以及逆境,但凡是人们的各种作为,皆会 取得成就,这时,他们就会变得骄傲,不可一世。

人体虽张大而不至于破裂,但必将会 暴露其愚蠢,甚至不可羁绊到疯狂。由此说来,相当的忧患、痛苦、烦恼,对于任何人, 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船若不载重以镇平衡,则会颠簸不定,且将会不能直线前进。 确实,工作、烦恼构成了众多人等的毕生经历,尽人皆同,这是一个必然的事实。

假如让其欲望旋即得到满足,人将何以打发其一生呢?他们虽然生于世又能有何作为呢? 倘若这个世界成为繁华安逸的天国,乳蜜甘芳的乐土,窈窕淑女,悉配贤才,无怨无仇, 那么,人们必定会无聊以极,亦或会因烦闷而死,再不,就会有战斗、屠杀、谋害等等 随之而来。如此一来,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较之现在所受之大自然的会更加深重。

年轻时,当我们遐想未来生活的时候,我们就好像是坐在戏院里的儿童,兴高采烈, 热切盼望着大幕的开启。对行将出现的究竟是什么,不知其底里,这实在是一件大快之 事。

如能预知来,就必然会有其时。就好像是儿童,将成为无罪无辜,不知何为的罪犯, 虽不会被判死刑,但对所受判决却懵懂罔知。

可是,人人都愿得享高年,换句话说,对 于他所企盼的生活情境,不过能作这样一种说法,即“日甚一日,每况愈下,直至无可 奈何而止”。 若就想象而言,试想,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呈现各种痛苦及烦恼,其程度又会怎 样呢?你必将会说,在地球上,如果太阳的光和热,能使万物生存成为可能的现象逐渐 减少,就像是在月球上那样,或地面跟别的地方一样呈水晶雨雪的状态,那该多么好啊! 再者,你也可能将生命看作是这样:它像是戏剧中一个无益的小插曲,破坏了神圣 的无生命的宁静。

无论怎么样,虽然你所遭遇的事物,一切如意,但是,随着岁月的消 逝,你就会觉得整个生活都属失望,且都是骗局,其事实一目了然。 分别了半个世纪的少年故友,在耄耋之年相逢,当彼此相视之瞬间,涌出来的所有 主要的情感便是,但觉整个生活,均属失望。

因此,在这两个人追思往事之时,儿时的 生活尽现眼前,像就是在晨光照耀之中,一切都呈现出玫瑰色,其满足之情令人欣羡, 生活给予我们的希望是何其多啊,——然而到后来,在我们这些人当中,又有多少是有 成就的呢。此种情感,感人肺腑,以致大家都认为,此时无付之言辞之必要了。

然后, 双方默认,相喻无言,且将这些作为所有谈话的基础。 有人在有生之年,历经了二代、三代,甚至更多,那么这个人就好像是一个生在市 肆中,观看术士们设摊者。

看到这些术士们依次表演,一而再,再而三。这种表演本来 只可观赏一回,当别无新意,且不足以眩人心目时,便毫无意义了。

当人的命运不足使人嫉妒时,那命运之足则为人所痛哭的就不计其数了。 生活是一个苦工,人人都须作之。

尽职的人就所谓是行善事,亦即他已经能够完成 自己的工作。 如果生儿育女仅仅是因为纯粹理性的行为而来的,人类的种族会继续存在吗?确实 会有这样的人,他们为了对后代表示同情而免去其出世生存的负担吗?或无论如何也不 愿意残忍地将这种负担加诸于后代。

也许会有一些人告诉我,说我的哲学不足以安慰 人,——因为我直述真理。人人都愿意听信于旧。

5. 叔本华的名言和对照的英文

1.Ordinary people merely think how they shall spend their time ; a man of talent tries to use it . (Arthur Schopenhauer , German philosopher )

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德国哲学家 叔本华. A. )

2.A certain amount of care or pain or trouble is necessary for every man at all times .A ship without a ballast is unstable and will not go straight. (Arthur Schopenhauer. Geman philosopher)

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德国哲学家 叔本华 A)

3.事物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

The thing itself can not change,but the change only is the people's feeling

4.Arthur Schopenhauer

"Talent hits a target no one else can hit; Genius hits a target no one else can see."

天才完成别人完成不了的目标;鬼才完成别人想都想不到的目标。

5.德国哲学家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读书而不加以思考,决不会有心得;

即使稍有印象,也只是浅薄的概念,

而无法在我们心中生根。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阅读的方法

威廉‧奥斯勒曾把读书人分成四种:

第一种像海绵,不论什么玩意一律吸收;

第二种是砂漏,砂子一进一出,

片刻忘记前尘;

第三种像有洞的篮子,

它可能留住酒糟,却让美酒白白流走;

第四种像筛子,细细筛捡,

只把最精粹的部分留下来。

你想当哪一种读书人呢?

也许什么都不理,

赶快去读才是最好的方法!

当我们阅读的时候,

其实只是在重复别人的思想而已。

我们只不过抄袭的别人思想,

犹如学生习字时,用钢笔一笔一划

照着老师用铅笔所写的字临摹一样

6.Every man takes the limits of his own field of vision for the limits of the world. ----Arthur Schopenhauer

人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作世界的极限。 ----阿瑟。叔本华

叔本华: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生命的本质,就是一团欲望

哲学家叔本华有一句名言,他说: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得到了满足就会无聊,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左右摇摆。为什么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的?今天我们从哲学和科学两个角度给你全新的解释。

叔本华: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生命的本质,就是一团欲望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这本书就是由北京联合读创出品的《洞见》,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其实这本书的英文名是直译过来是“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书名听起来有点“佛系”,但其实内容全是干货。这本书被樊登、万维钢老师都推荐过,这本书的内容融合了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等不同学科,今天我们聊聊其中一个有趣的观点:为什么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背后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首先,我们看看叔本华对于人生痛苦的解释。叔本华是一位悲观主义哲学家,他对人生的痛苦也有过深入的思考。他认为,人生的痛苦来自于欲望,而人之所以有欲望,而欲望的根源是“生命意志”,在叔本华的哲学里面,意志不仅仅是欲望的来源,所有物质都存在生命意志,而且都是生命意志的表象。

叔本华: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生命的本质,就是一团欲望

我们冷了会加衣服,饿了会找食物,这些都是我们的本能反应,而这些本能反应和心理倾向的背后都是意志的驱动,是意志的一种外在表现,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只是意志的具体表现,都只是“意志的客观化”。由意志产生欲求,由欲求产生动机,由动机产生活动,我们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来自于意志。

但意志本身是无法控制的,是盲目和随机的。一切意志活动,每个达到的目的,也是新的追求过程的开始,而且永远这样继续下去。植物从种子到幼苗,再到果实,果实又经历同样的过程,从新种子到新个体的开始,也永远继续下去。表象在人身上就是,我们会无休止地受欲望的驱使,去追求新的目标,人永远无法满足欲望,或者说欲望满足只会带来短暂的快乐,而之后又会产生新的欲望,我们又陷入无尽的痛苦中。

叔本华: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生命的本质,就是一团欲望

当然,这是叔本华作为唯意志论哲学家,关于人生欲望和痛苦的一种解释,但这样的解释显然没有科学的支撑,毕竟意志是无法感知,和一个高度哲学化的概念。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本书《洞见》则从科学的角度,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解释。

这本书的作者是从大自然的进化论的角度去解释的,人首先是一种动物,是大自然进化的产物,作为动物,我们的本质是为基因服务的,因为动物的本能是“繁衍”,或者说延续基因。就像理查德·道金斯说的:基因是自私的。基因要想被复制和传播,人只是它的一个载体或者传播工具,我们为了基因的传播,就得服从大自然的法则,求生存求发展,觅食、求偶,为自己的后代的幸福不断奋斗。

叔本华: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生命的本质,就是一团欲望

从大自然的角度,如何才能让人或者所有动物,首先基因的传播呢?大自然为此设计了一套机制。这套机制有三个原则。

第一个:一旦我们实现了某个目标,就能够获得快感,也就是说,大自然为我们预设了追求快感的本能。

第二个:但这种快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快感是短暂的。

第三个:大自然让我们更多关注第一个,而不是第二个。也就是说,动物的大脑会更多地关注快感,而忽视快感会迅速消失这个事实。

把这三种设计原则结合起来,就能相对合理地解释人类的窘境,人类就会陷入循环跑步机的模式。我们本能地追求快感、快乐和幸福,但这种快感很快就会消失,从而带来不满足,这种不满足驱使我们追求更多快感,由此陷入周而复始的不满足,而这种不满足就是我们所感受到的痛苦。一种想要获得满足,但是永远也无法满足的痛苦。

这种进化机制也有脑科学证明,脑科学家们早就揭示了,人类快感和快感预期,是来源于一种大脑的神经递质,称之为:多巴胺。

叔本华: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生命的本质,就是一团欲望

在一项实验里面,科学家把甜果汁滴到猴子的舌头上,同时监测猴子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果汁沾到舌头之后,多巴胺立刻就分泌出来。然后让猴子接受训练,当一盏灯亮起之后,它就能喝到果汁,不断训练之后,灯亮使猴子们分泌的多巴胺就会越来越多,而“果汁真正沾到舌头上”,让它们分泌的多巴胺反而越来越少。

也就是说,对甜味的预期或者期待,所带来的快感越来越强烈,真正从甜味中体会到的快感反而越来越少。我们也可以说,是期待给了猴子快感,而真正得到之后,快感却很少,快感减少之后,猴子自然会急于追求更多的快感,于是,猴子又会陷入下一次期待,循环往复。

就像哲学家叔本华说的:财富就像海水,越喝越渴。其实欲望也是。

叔本华: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生命的本质,就是一团欲望

人都有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的本能,而这种本能是受欲望驱使的。但满足欲望是短暂的,所以,大自然的这种机制会让我们不停地追求快感或满足感,哪怕是一瞬间的满足。

简而言之,欲望所导致的不满足感,不满足感带来了人类的痛苦,也就是说:苦=不满足,当然这种不满足是欲望造成的,而欲望的来源则是大自然的进化机制,以及大脑的某些神经递质的结果。

好了,今天我们从哲学和科学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了人生痛苦的根源,可见对欲望的克制是减少人生痛苦的手段之一,而保持对欲望的警惕,这种思想在道家思想里面也有深刻体现。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庄子在《庄子》中说: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这本书的更多精彩内容,推荐大家购买原版纸质书。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持续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