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警名言
时间:2022-04-01 11:3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暮城烟雨遥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自警名言
1. 自警自勉的名人名言
1、人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
——《孙中山全集·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的演说》 2、没有主义就没有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力量。——李公朴《抗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3、信仰多等于无信仰。
——傅东华《动荡时代的信仰》 4、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梁启超《评非宗教同盟》 5、虚荣的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着祖国的事业!——《王杰日记》 6、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 7、人类总有一种理想,一种希望。虽然高下不同,必须有个意义。
——鲁迅《坟》 8、不参加变革社会的斗争,理想永远是一种幻影。——吴运铎《让植根于现实的理想闪闪发光》 9、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是真的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 10、奋斗是万物之父。——陶行知《致马侣贤》。
2. 修身养性的名言名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
无私者勇,忘我者清。
养一身正气,去半点私心。
慎权慎欲慎独慎微
自警自省自重自爱
正人先要正己,无私才能无畏。
做人、做官、不做秀,
自警、自励、不自私。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官多一分廉,民增一分福。
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
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
3. 关于自重的名言名句
1、程先生,一个人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必须先学会自重。
2、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
3、励操行以修法业,当自重;甘淡泊以守清贫,当自省;谋善举以泽众生,当自励。
4、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才能保持公仆本色;慎独、慎权、慎欲、慎初,方能抗得住诱惑。
5、人活着,其实就是一种心态,你若觉得快乐,幸福无处不在;你为自己悲鸣,世界必将灰暗。是非常有,不听当无;祸福相依,顺其自然。多行善,福必近;多为恶,祸难远。不奢求,心易安;不冒进,则身全。心小不容蝼蚁,胸阔能纳百川。顺境淡然,逆境泰然。不自重者取辱,不自足者博学,不自满者受益。
6、不自重者取辱,不自律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7、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4. 有关清正廉洁的名言警句
1、廉树威贪失信 廉兴国贪失家
2、诚信做人清白为官 踏实做事勤政为民
3、不怕法律无情 就怕自身不清
4、立志言为本 修身行为先
5、骥走崖边须勒缰 人至官位要缚心
6、欲虽不可去 求应有所节
7、廉洁自律绷紧弦 拒腐防变勿思贪
8、清正廉洁官本份 执政为民党根基
9、一心为公是政理 贪权谋私有祸根
10、修身养性心如玉 纵欲贪色形成魔
11、心中常念人民苦 身边牢筑防腐墙
12、憎贪官、戒贪心,思贪害、拒腐不贪
分民忧、解民愁、保民安、执政为民
13、慎始 勿被蝇头小利所惑
慎终 勿让正气名节不保
14、手莫长,心莫贪,尽职尽责做好官。
15、清廉是进步的阶梯,腐败是灭亡的快车。
16、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腰缠万贯,也不是拥有国姿天香,而是拥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
17、索贿受贿,贪赃枉法,只是一时的风光,但他的代价却是一生牢狱生涯。
18、教育、制度、监督并重 惩治、预防、查处齐抓。
19、放私欲、财欲 、损国害己
抓党纪、政纪 严惩腐败。
20、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廉洁从政;
教育和惩戒腐败违纪行为 利国为民。
21、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方能走端行正;
慎独、慎微、慎权、慎欲勤为干事创业。
22、执法如山方显凛然正气
清正廉洁自会宠辱不惊
23、秉公执法 维护法律尊严
浩然正气 展示红盾风采
24、廉洁自守能提升生命价值
放纵私欲是自毁锦绣人生
25、执法公正心坦然 清廉不贪自从容
26、慎言慎行一身正气 清正廉洁两袖清风
27、头顶国徽 对国家负责尽职尽责
肩扛红盾 为人民服务 自警自励
28、依法行政要牢记职责不辱使命
置身商海应清正廉洁 自警自省
29、依法行政 提升监管服务质量
廉洁自律 体现经济卫士风采
30、工商事业重如山 个人名利淡如水
31、职权对廉洁者是一把人生的拐杖,对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剑。
32、固本清源 反腐倡廉
33、预防职务犯罪 需要您的参与
34、预防职务犯罪 人人有责
35、依法惩治腐败 构建和谐社会
36、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开创反腐倡廉新局面
37、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廉其政
38、严格自律出廉政,服务创新谋发展。
39、如果你失去了金钱,则失之甚少;如果你失去了自由,就失去了一切。
40、一失足成千古恨 贪小便宜吃大亏。1、公生明,廉生威
2、多植荷花塘自清 勤反腐败政自明
3、明道德以固本,重修养以安魂,知廉耻以净心,去贪欲以守节
4、朝省、夕省,朝夕自省;上廉,下廉,上下齐廉
5、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6、反腐倡廉重在标本兼治,廉洁自律务求身体力行
5. 反腐败的名言有哪些
(1)廉洁自律绷紧弦,拒腐防变勿思贪。
(2)纵贪欲如落水,不用吹灰之力,终成灭顶之灾;保清廉似上山,定需步步用力,方能攀上巅峰。
(3)心中常念人民苦,身边牢筑防腐墙。
(4)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才能保持公仆本色;慎独、慎权、慎欲、慎初,方能抗得住诱惑。
(5)廉树威贪失信,廉兴国贪失家。
(6)严格自律出廉政,服务创新谋发展。
(7)坚持原则,公正廉明;严以律己,光明磊落。
(8)职权对廉洁者是一把人生的拐杖,对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剑。
(9)不谋当谋之事,为官之耻;贪求身外之财,从政之危。
(10)竹以直而美,人以正而尊,党以廉而强。
(11)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
(12)清水肥水,拿薪水都要廉洁从政;大官小官,凡做官就应清白为民。
(13)动摇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骄奢浮华,终将逸豫忘身。
(14)为政不为民,民当弃之;为政不清廉,民当惩之。
(15)依法行政要牢记职责不辱使命,置身商海应清正廉洁自警自省。
6. 关于廉洁的名言警句
淡泊名利,克己制欲。
在位奉廉,应当;退位守节,尤重。
为人正,为政勤,为官廉,为民实。
勿唯小贻大,勿唯私损公;勿唯利害己,勿唯权伤民。
清廉做官方敢怒 公正办事才敢言
人人廉政,腐败灭亡;人人自律,党风自强。
上不愧党,勤政之根;下不愧民,廉政之源。
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
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党存于廉,廉乃大兴。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事;
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勤廉者平安一世,贪婪者自毁一生。
政清则社稷兴,腐败则国家亡。
根深,狂风拔不起;心正,邪恶攻不破。
民不容贪,党不容腐。
正气一身官气扫,清风两袖腐风离。
载舟覆舟,民意难违,从来当官须勤谨
前车后车,殷鉴不远,自古为政要清廉
为官常想,官是公仆,恃官傲物人不齿
用权当思,权本民赋,弄权谋私法难容
为官一时,做人一世。
廉乃正本,贪为堕源。
为官清正廉洁,当视名利淡如水;
执政勤奋为民,应看事业重如山。
品德端正,以身正求公正,以公正换人心;
处事公正,不为权势丧志,不为钱财动心
反腐换来一方净土,倡廉营造八方富足。
学苏琼,置瓜梁上,誉声传万代;
效王翱,封珠宛然,美名照千年。
宁做清官甘苦一生,莫当贪官遗臭万年。
做人德为本,做官清为上。
用权当如履薄冰,不慎乃殃;
纵欲似饮鸩止渴,无节则殇。
风正一帆顺,清廉得民心。
廉洁,从政之基;腐败,从政之忌。
为人自私私尽名衰,做官贪财财多身亡。
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
无私者勇,忘我者清。
养一身正气,去半点私心。
慎权慎欲慎独慎微
自警自省自重自爱
正人先要正己,无私才能无畏。
做人、做官、不做秀,
自警、自励、不自私。
处事公平平似水,
为官廉洁洁如冰。
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
心自清,行自廉,倡廉奉公;
居其位,谋其政,勤政为民。
官吏,则不过为国民公仆
——孙中山
为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廉而自忘其廉,则人高其行而服其德 明•格言
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周恩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
—格言对联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清•金缨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尚书》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清•朱舜水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资治通鉴》
廉耻事大,死生事小
—《宋史》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左传》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道,诈伪生塞
——《苟子》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
—宋•欧阳修
威与信并行,德与法相济
—宋•苏轼
无故无新,惟贤是亲
—汉•刘安
陆游病中挑灯写一首七律,颔联乃是千古名句,成后人自警自励名言
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南下担任事幕僚。四十六岁高龄从军,陆游怀着北伐报国的激情,奋笔疾书万字《平戎策》,大谈北伐的具体作战策略。
不料仅仅八个月之后,南宋朝廷就改变了主意,罢免了他的上司王炎。陆游带着巨大的失落骑驴入川,后来在蜀州担任参议。
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八月,陆游在一次阅兵后,写下了《蜀州大阅》,攻击南宋朝廷养兵不用、苟且偷安。第二年,陆游就被南宋朝廷的“主和派”攻击,遭到了罢免。
陆游在被罢官之后,选择了隐居于成都的杜甫草堂附近,自号“放翁”。可是,他的心中却始终放不下收复河山的梦想,所以他也时刻关注着南宋朝局的变化。
南宋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夏天,南宋朝中发生了一次“人事变动”。某位被陆游一直暗中关注的人,忽然得到了升迁。但是与此同时,也引来了一些非议。
陆游在得到消息之后,挣扎着从病床上爬起来,写下了《病起书怀》这首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虽然这首诗的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其中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很多人都听过。
一、《病起书怀》赏析
《病起书怀》——南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诗歌意译:
因为生病,骨头都快要散架了。大概是因为这样吧,我头顶上戴着的纱帽也松动了。我这个孤臣孽子啊,漂泊万里,离群索居在锦江之畔。
身份虽然卑微,但是我一刻也不敢忘记国家的忧患。前方的局势真的稳定下来了吗?对一个人的评价,还是要盖棺才能下结论。
愿天地神灵一同扶持我们的国家社稷,因为在旧都汴梁,在金人铁蹄下生活的老百姓,他们还在盼望着天子的銮驾到来。
诸葛亮写下的《出师表》,虽然已经过了一千年了,但是依然还是有借鉴的价值。于是我半夜起床,挑灯夜读。
陆游是一个宋诗高手,一生“六十年间万首诗”。他写的诗歌,标题中大都带着“病中”或者“枕上”二字。由此可见,他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他在这首诗的一开始就说自己“病骨支离”,看起来他生病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为了实践报国的政治理想,他长久地奔走在外,把妻子都留在山阴老家,独自一个人在成都生活。
生了病,身边连一个端茶递水的人都没有。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把感情寄托在了家国大事上。“位卑未敢忘忧国”,是说他自己身份虽然卑微,但是一刻也不敢忘记国家的忧患。
整首诗,把陆游为了国家百折不挠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颔联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是全诗的主旨,让整首诗的思想生辉,成为了光耀千古的名篇。
陆游可谓是生不逢时,他一生下来,就赶上了北宋的亡国之祸。后为等南宋局势稳定,重开科考,他第一次去应试时已经28岁了。虽然他考了第一名,但是却遭到了奸臣秦桧的排挤。
直到三十岁的时候,秦桧病死了,他才有机会入仕当官。后来他又因为直言进谏而得罪了皇帝,最后一直只能当通判、参议这样的小官。
颔联中后一句“事定犹须待阖棺”,虽然不知道他到底说的是哪件事。但是联系到后文提及到的《出师表》,推测有可能是与辨别忠奸之事有关。
因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经劝诫蜀汉后主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这个道理,的确也是“古今通用”的。
二、阖棺定论谁家事?
在宋词的高峰时代,陆游却写了最多的诗。因为诗是言志的作品,便于表达他的个人的理想。陆游的众多的爱国诗篇里,总喜欢写北地的“遗民”,说他们“南望王师又一年”和“京华父老望和銮”。
似乎他主张复国,并不是为了实现自己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梦想。而是纯粹地替北地的“遗民”说话,不想看到他们“泪尽胡尘”。
陆游的家族是浙江当地数一数二的大户,家中藏书无算。因此他很小的时候,就接受最正统的儒家教育。这种教育,在他的人格塑造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由于这些原因,陆游从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开始一边学习作诗,一边熟读兵法了。所以,他事实上是懂一些军事指挥策略的。
史书记载:在秦桧病死以后,陆游出仕当官,因为才华受到了宋孝宗的赏识,进而被赐予了进士出身,并任命他为主管国家军事的枢密院编修。
宋孝宗在刚刚登位的时候,本来也是一个有主战倾向的皇帝。而且他也曾经向自己的大臣提及,早年宋太宗被辽人射中大腿的往事,被他视为奇耻大辱。
陆游一直力主北伐,且通晓军事谋略,所以宋孝宗一开始是非常欣赏他的。可是陆游说话太耿直了,最后因为得罪了宋孝宗,就被赶出了权力中心。
虽然陆游当不成大官,只能当小官,但是他还是一心想要去打金人。所以当他听到张浚要北伐的时候,又很兴奋地跑去谏言。结果没想到张浚由于作战准备不充分,很快就失败了。
后来王炎主政川、陕一带,请陆游去当军师。陆游开心坏了,马上亲自到陕西前线去巡边考察。他发现大散关有一个守将仗着父亲的势力,骄横跋扈,常因小过失而杀人。
于是建议王炎换掉他,王炎不同意,陆游说:这个人将来一旦有了战功就很难受到约束。结果这个守将后来在韩侂胄北伐的时候,果然投降了金国。
通过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来,陆游其实是具有识人的眼光的。后来王炎被免职了,北伐的事又只能作罢。陆游到蜀州当参议时,有一回参加了阅兵,就写了《蜀州大阅》这首诗。
他在诗中说,自己一大清早穿着戎装检阅了军队,内心充满了惆怅。想当初“五年奔走遍穷边”,图的是什么呢?不就是光复河山嘛。谁料到,南宋小朝廷却要休兵。
休兵也就罢了,既然已经休兵了,那为何还要我来阅兵呢?养兵不用,虚耗财力又是为了什么?这样的做法,对百姓无益,对南宋朝廷无益,对整个国家也无益。
回想当初,跟随王炎在陕西戍边的日子,好比就是旧梦一场。陆游想到在有生之年,只怕是再也没有机会渡江作战了,所以他的内心十分失落和怅然。
由于陆游这一次攻击了南宋朝廷,让皇帝感到非常不舒服,再加上他又与南宋朝中的那些“主和派”矛盾又太深,所以他最后就又被罢了官。
南宋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六月,也就是在陆游写下《病起书怀》这首诗的同时。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刚刚因为平定茶商赖文政的叛乱有功,被授予了“秘阁修撰”一职。
当时辛弃疾在南宋朝中的靠山叶衡已经倒台了,但是辛弃疾却没有被罢官。那么,为什么辛弃疾没有被罢官呢?因为他为了抗金的大志向,投靠了一个南宋朝中公认的小人“曾觌”。
那个时候,南宋朝中曾有两大“主战派”的势力,其中一个是以宰相虞允文、周必大为首,而另外一派就是以曾觌、叶衡为首。不过,这两派素来势不两立。
而辛弃疾竟然先投靠虞允文,在虞允文病逝之后,又去投靠了叶衡、曾觌。虽然看起来有点墙头草的意思,但是这件事对于辛弃疾来说,却完全是正大光明的。
因为辛弃疾对于南宋朝廷中那些拉帮结派的内斗是漠不关心的,因为他只想有人能够支持他北伐。但是在他投靠叶衡、曾觌以后,周必大一派就直接把他打成了曾觌的同党。
所以,陆游可能是在这件事情上保持了中立的态度。他认为一个人是好是坏,还是得盖棺定论才行。因此他在七十九岁致仕回到山阴之后,辛弃疾还曾去探望他,与他共论国事。
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韩侂胄召辛弃疾出山参与北伐,已经八十岁高龄的陆游作了《送辛幼安殿撰造朝》替辛弃疾壮行。在诗中,他大赞辛弃疾才比管仲、萧何。
结语
这场“忠奸之辨”,勾起了陆游对《出师表》的回忆。所以他最后又把《出师表》翻出来读了一遍。千年前的《出师表》,写得真是好!
诸葛亮在这篇文章里,期望蜀汉后主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尽量做到把外臣与内臣,一视同仁。因为只有这样,一个国家才能繁荣、安定,长治久安。
假如宋孝宗也能做到这一点,调和好曾觌、辛弃疾与周必大等“主战派”内部的关系,何愁北伐不成呢?那样的话,他这样的忠臣才能够安心地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