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待人的名言
时间:2022-04-01 14:4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语文梦工场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真心待人的名言
1.关于真诚待人的名言警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 回答者:zhxr63 - 大魔导师 十三级 8-15 16:44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2.真诚待人的名言警句
1、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
――张居正 2、信任的建立,需要真诚的日积月累;信任的崩溃,一句谎言就够。在持续和重建信任的过程中,能不能首先要求中国的文化人持续真诚,能不能要求咱们的文字持续真诚?――杨澜 3、锄一恶,长十善。
――《宋史毕士安传》 4、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魏征如 5、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是真正的兄弟姐妹。
谁要是算计兄弟姐妹,等于自我欺骗自我。――(尼日利亚)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6、你在个人生活或工作当中,可能由于诚实而丢掉某些你想要的东西。
但是,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失掉一次应有的回报算不了什么。――(美)艾琳卡瑟拉 7、一个真认识自我的人,就没法不谦虚。
――佚名 8、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英)莎士比亚 9、为而不矜,作而不恃。
――皮日休 10、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词更能打动我的心。――(英)莎士比亚 11、当一个人不仅仅对别人甚至对自我都不会有一丝欺骗的时候,他的这种特性就是真挚。
――(俄)柯罗连科 12、谦,美德也,过谦者多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或藏奸。――徐学谟 13、谨慎的人很少出差错。
――谚语 14、诗人之因此成为诗人,就在于发奋使自我的灵魂摆脱一切与虚伪世界相像的东西……他是纯洁的,他是天真的。――(德)席勒 15、同王公于堂皇中显渺小,贤达则在谦虚中见伟大。
――雪莱 16、出来吧,我的心,带着你的爱去与它相会。――(印度)泰戈尔 17、人正因博学才谦逊,正因勇于牺牲才力量无比。
――吉卜林 18、多虚不如少实。――(宋)陈敷 19、想摘玫瑰花的人务必注意刺。
――波斯谚语 20、气吞万里的海洋,何等浩潮壮阔!但它总是那么谦虚,始终把自我放得很低,因而能容纳百川的水流,吸收地球的雪雨。――中国锦言< 21、真正的伟人从不自视伟大。
――赫兹里特 22、谨慎即良师。――格罗汉 23、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
――(宋)杨时 24、一个人要表现最高的真诚,就务必做到无事不可对人言。――(印度)泰戈尔 25、诚挚坦然的态度要比处处防范他人的态度有益得多。
——(美国)罗杰斯 26、真诚是玻璃,谨慎是钻石。——中国锦言 27、咱们在夜里固皆知道有昼,在船上固皆知道有陆,但只是"知道"而已,不是"实感"。
――丰子恺 28、世间好看事尽有,好听话极多,惟求一真字难得。――(清)申居郧 29、真诚是通向荣誉之路。
――(法)左拉 30、谁穿上谦卑这件衣裳,谁就是最美最俊的人。――蒙哥马利< 31、太阳既不会夸大,也不会缩小,有什么就照出什么,是什么样貌就照什么样貌。
――(苏)高尔基 32、友谊需要真诚去播种。——马克思 33、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易?谦》 34、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英)培根 35、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必须谦虚。
――谢觉哉 36、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咱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毛泽东 37、慎虑无后患。
――亨德尔 38、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荀子 39、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能够做出更完美的行为。――(法)卢梭 40、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我就得诚实。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41、谦而四益。――班固 42、劳谦虚己,则附者众;骄倨傲慢,则去者疾。
――葛洪 43、处事最当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最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亦当以慎重处之。
――无名氏 44、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申涵光 45、越是善良的人,越察觉不出别人的居心不良。
――(法)米列 46、真诚是通向荣誉之路。——(法)左拉 47、对于心地善良地人来说,付出代价务必得到报酬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侮辱。
美德不是装饰品,而是完美心灵的表现形式。――(法)纪德 4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9、缄默和谦虚是社交的美德。――蒙田 50、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曹操 51、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德)贝多芬 52、只有理性才能教导咱们认识善恶,使咱们喜善恨恶。
良心尽管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发展。――(法)卢梭 53、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俄)列夫托尔斯泰 54、一颗好心抵得过黄金。――(英)莎士比亚 55、固然我有某些优点,而我自我最重视的优点,却是我的谦虚。
――孟德斯鸠 56、机运永远战斗在谨慎者一边。――欧里庇得欺 57、聪明人是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
――塞万提斯 58、诚实而无知,是软弱的,无用的;然而有知识而不诚实,却是危险的,可怕的。――(英)约翰逊 59、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
――《韩诗外传》 60、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 61、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
――(宋)杨万里 62、谨慎并不是延宕。――谚语 63、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是真正的兄弟姐妹。
谁要是算计兄弟姐妹,等于自我欺骗自我。——哈吉。
3.关于真诚待人的名言警句
1,越是善良的人,越察觉不出别人的居心不良。 ——米列
2,聪明人是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 ——塞万提斯
3,一个人要表现最高的真诚,就必须做到无事不可对人言。 ——泰戈尔
4,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罗素
5,当一人言行不一致时,这就完全糟了,这会导向伪善。 ——列宁
6,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
7,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是真正的朋友。谁要是算计朋友,等于自己欺骗自己。 ——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8,诚实而无知,是软弱的,无用的;然而有知识而不诚实,却是危险的,可怕的。 ——约翰逊
9、一言九鼎重千秋。——陈毅
10、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11、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巴尔扎克
12、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罗素
13、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14、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15、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16、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17、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18、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19、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乔叟
扩展资料: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统称。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诺。
诚的含义:
“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诚”是一种美德。《名人名言》∶“诚即天道,天道酬诚”。言行须循天道,说真话,做实事,反对虚伪。意思为诚实。
4.有关真诚待人的名言名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 回答者:zhxr63 - 大魔导师 十三级 8-15 16:44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5.“真诚待人”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因为勇于牺牲才力量无比。
——韩婴 人因为博学才谦逊,守之以谦。——孔丘 自满者,过谦者多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或藏奸。
——谢觉哉 想摘玫瑰花的人必须注意刺。——波斯谚语 劳谦虚己,则附者众,虽至微至易者,亦当以慎重处之。
——无名氏 谨慎的人很少出差错。——谚语 惧则思,求自谦。
——冯梦龙 ; 气吞万里的海洋,何等浩潮壮阔,宏大其量。——王守仁 审慎行事的人。
——荀况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守之以愚!虽悔无及矣。
——葛洪 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胡宏 看不见河底就不要涉水而过。
——英国谚语 真正有学识,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雪莱 愚蠢和傲慢是一树之果,常得机遇之助。
——厄里德斯 有一道,它建立起对抗骄傲的防线,自夸则人必疑。——申涵光 谦逊是反省的最高贵的收获,卑飞使用翼者击之渐,傲者众恶之魁。
——王守仁 。——朱熹 ,虽然小。
——张居正 谦而四益。——班固 谨慎并不是延宕; 君子戒自欺,积之而后深,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但它总是那么谦虚,始终把自己放得很低,因而能容纳百川的水流,是一切道德之母,卑以自牧。
——《易·谦》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治长》 君子戒自欺;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
——加尔多斯 虽有戈矛之刺,就没法不谦虚。——佚名 谦虚使人的心缩小,象一个小石卵。
最不可轻忽。——罗·彭斯 图大者,当谨于微。
——中国锦言 ;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守之以怯;富有四海,人益之,作而不恃。——皮日休 谦虚温谨;自谦者,求自谦,水流之; 为人第一谦虚好。
——康有为 谦以待人,虚以接物。——里克特 在人生道路上谦让三分,就能天宽地阔,乘之而后高,而我自己最重视的优点,却是我的谦虚。
——魏征 温和,德归之,美德也;勇力振世,,则无败事。——《老子》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学问茫茫无尽期,而极结实。
结实才能诚实。——老舍 一个人在受到责备而不是受到赞扬之后仍能保持谦虚,那才是真正的谦虚,这就是谦逊谦者众善之基,我就不禁想到“压伤的芦苇它不折断,将残的灯火它不吹灭”这一教示。
——鲁迅 处事最当熟思缓处,吸收地球的雪雨,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刘向 一知半解的人,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
苏格拉底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不以才地矜物。——房玄龄 谨慎即良师——格罗汉 谦。
——谚语 虚骄(自)大者败之媒;人谦下;积土而为山。——孟德斯鸠 自谦则人愈服,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毛泽东 固然我有某些优点,是不会刻意炫耀自己的。——大卫·汉生 真正的伟人从不自视伟大。
——赫兹里特 一种美德的幼芽,浮夸的蝴蝶却是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谦谦君子。
——徐学谟 虚心顺理,人损之。——吕近溪 浅薄无能的人,比谁都自高自大。
——谚语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地道谢;功被天下,守之以让。——谚语 人们要发展自己首先要虚心向别人请教。
——-武者小路 缄默和谦虚是社交的美德。——蒙田 不慎其前而悔其后,嗟乎; 在顺境中要节制。
——亨德尔 我每每看见人真是虚心谦卑的时候,积水而为海,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在逆境中要谨慎、有涵养的人。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荀子 ;真诚是玻璃,谨慎是钻石。——中国锦言 谦逊是藏于上土中甜美的根。
——魏征如 同王公于堂皇中显渺小,贤达则在谦虚中见伟大。——卡内基 慎虑无后患。
——《海瑞集》 慎言谨行是修己第一事。——《琼瑶佩语·修己》 谁穿上谦卑这件衣裳,谁就是最美最俊的人。
——蒙哥马利 机运永远战斗在谨慎者一边。——欧里庇得欺 谦虚其心。
——温刹斯基 聪明人是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塞万提斯 谦让是身体的良心。
——巴尔扎克 强辩者饰非,谦恭者无争。——林逋 谨慎和自制是智慧的源泉、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
——林逋 为而不矜;骄倨傲慢,则去者疾,学者当守此四字、谦逊、多礼的言行,有时能使人回心转意。——萨迪 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
——吉卜林 地洼下。——海瑞 。
——佩里安德 慎终如始,不如恭俭之利也,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曹操。
6.关于真诚待人的格言
真诚有是智慧,介是它常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诱人的光泽.有许多凭智慧千方百计也得不到的东西,真诚,却轻而易用举就得到了.
以真诚待人,并不是为了别人也以真诚回报.如果动机是以自己的真诚挽回别人的真诚,这本身已不够呛真诚,真诚是晶莹透明的,它不应该含有任何杂质.不错,真诚也是一种高尚.
真诚的反面为虚伪.
真诚,有时会使你的利益受到损害,即使如此,你的心灵深入会是宁静的;虚伪,有时会使你占到便宜,即便如此,你的心灵深处会是不安的.
真诚不与人言.
如果别人理解你那份真诚,你不说别人也知道;如果别人不理解你那份真诚,表白往往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有时,我们受到了别人的欺骗,这是生活在告诉我们:什么是不真诚,并不是在告诉我们:应该放弃真诚.
首先是不支骗子人,其次是不受人骗,把握住这两点,我们大到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了.
永恒的真诚,换回的只会是短暂的虚伪;永恒的虚伪,换回的只会是短暂的真诚.
成为一个真诚 的人,你会感到身心都不得很轻松.而一个虚伪 者,他常常会感到精神的疲惫.
轻松下去你会不断地为愉悦的氛围所包裹;疲惫下去你将被不断袭来的沮丧情绪所笼罩.
真诚犹如一潭幽雅的湖水,宁静,淡泊,美丽.它有时也会遭到泥块和沙石的袭击,但是,它凭借着自身的净化作用,很快会使污秽沉淀,但仍旧不改自己光彩的容颜.
让我们永远保持和爱护这么美好的真诚!
7.写两句真诚待人的名人名言
1、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2、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法)拉罗什福科3、真诚是通向荣誉之路。——(法)左拉4、真诚是使一个人伟大的最基本的力量,它使一个人的缺点和错失也能变得被原谅。
——罗兰5、真诚是玻璃,谨慎是钻石。 ——中国锦言6、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英)乔叟7、真诚不需假手于笔墨,美丽不须借助于粉黛。——莎士比亚8、真诚并不意味着要指责别人的缺点,但却意味着一定不恭维别人的缺点。
9、真诚、活跃而富有成果的友谊表现在生活的步调一致。——(德国)歌德10、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傅雷11、友谊需要真诚去播种。——马克思12、一个人要表现最高的真诚,就必须做到无事不可对人言。
——泰戈尔13、惟有真诚者才能识别真诚。——托·卡莱尔14、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名人名言 www.haixunw.Com]为思诚之本。
——宋·朱熹15、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是真正的朋友。谁要是算计朋友,等于自己欺骗自己。
——哈吉.阿布巴卡.伊芒16、感人以诚不以伪。——清·方苞17、对友情唯一不变的考验,还是长久不变的真诚。
——(中国)柯蓝18、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中国)冯玉祥19、诚挚坦然的态度要比处处防范他人的态度有益得多。
——(美国)罗杰斯20、诚之所感,触处皆通。——宋·吴处厚。
作文素材:行善名句格言320句
善言名句320
、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经》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易经》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易经》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善,德之建也。——《国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母氏圣善。——《诗经》
、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春秋》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左传》》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内外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左传》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善累而后进之。——《谷粱传》
、善人者,人亦善之——《管子》
、上善若水。——《老子》
、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尚书》
、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尚书》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乐记》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小人闲居为不善。——《大学》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大学》
、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大学》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隐恶而扬善。——《中庸》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
、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中庸》
、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中庸》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中庸》
、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
、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礼记》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礼记》
、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礼记》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礼记》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礼记》
、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礼记》
、天子有善,让德于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卿大夫有善,荐于诸侯;士、庶人有善,本诸父母,存诸长老。——《礼记》
、兼则善矣。——《墨子》
、劝于善言而学。——《墨子》
、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墨子》
、己有善,不能傍荐之。——《墨子》
、吾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墨子》
、为政不善,必曰吾命固失之。——《墨子》
、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墨子》
、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墨子》
、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墨子》
、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墨子》
、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墨子》
、大以为政于天下,使天下之为善者劝,为暴者沮。——《墨子》
、观其行,顺天之意,谓之善意行。反天之意,谓之不善意行。——《墨子》
、仁人事上竭忠,事亲务孝,得善则美,有过则谏,此为人臣之道也。——《墨子》
、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墨子》
、故为不善以得祸者,桀、纣、幽、厉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汤、文、武是也。——《墨子》
、古之圣王,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而劝之为善,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沮。——《墨子》
、为善者富之,为暴者祸之。——《墨子》
、是以数千万里之外,有为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赏之。数千万里之外,有为不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罚之。——《墨子》
、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庄子》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孟子》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
、闻一善言,见一善,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孟子》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後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鸡鸣而起,孳(zī)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zhí)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
、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庄子》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
、积善成德。——《荀子》
、终始俱善,人道毕矣。——《荀子》
、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荀子》
、身不善而怨人,不亦反乎?——《荀子》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荀子》
、积善而不息,则通於神明,参於天地矣。——《荀子》
、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荀子》
、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荀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jǐ)。——《荀子》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qiǎo)然必以自省也。——《荀子》
、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灾然必以自恶也。——《荀子》
、崇其美,扬其善,违其恶,隐其败,言其所长,不称其所短。——《荀子》
、有能化善修身正行,积礼义,尊道德,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荀子》
、今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污漫、淫邪、贪利之行也。——《荀子》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荀子》
、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荀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荀子》
、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善者必胜。——《吕氏春秋》
、行义则人善矣。——《吕氏春秋》
、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吕氏春秋》
、汤、武修身积善为义,以忧苦于民。——《吕氏春秋》
、善者得之,不善者失之,古之道也。——《吕氏春秋》
、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吕氏春秋》
、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善,教训之所然也。 ——《吕氏春秋》
、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吕氏春秋》
、善者得之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吕氏春秋》
、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矣,所谓吉人也。——《吕氏春秋》
、吾闻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至。妖者祸之先者也,见妖而为善,则祸不至。——《吕氏春秋》
、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秦简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西汉)《孔子家语》
、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西汉)董仲舒
、今万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善当与教,不当与性。——(西汉)董仲舒
、不谓小善不足为而舍之。——(西汉)刘安《淮南子》
、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善不可以伪来。——(西汉)刘向《说苑》
、闻善必躬亲行之。——(西汉)刘向《说苑》
、善言不可不听也。——(西汉)刘向《说苑》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西汉)刘向《说苑》
、为善者得道,为恶者失道。——(西汉)刘向《说苑》
、言善毋及身,言恶毋及人。——(西汉)刘向《说苑》
、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西汉)刘向《说苑》
、出于利人即善矣,出于害人即不善也。——(西汉)刘向《说苑》
、为善者天报以德,为不善者天报以祸。——(西汉)刘向《说苑》
、言人之善,泽于膏沐;言人之恶,痛于矛戟。——(西汉)刘向《说苑》
、为善不直,必终其曲;为丑不释,必终其恶。——(西汉)刘向《说苑》
、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进善言,则善亦无由入矣。——(西汉)刘向《说苑》
、子年七岁以,上父为之择明师,选良友,勿使见恶,少渐之以善,使之早化。——(西汉)刘向《说苑》
、匿人之善者,是谓蔽贤也;扬人之恶者,是谓小人也。言人之善者,有所得而无所亡伤也;言人之恶者,无所得而有所伤也。故君子慎言语矣。——(西汉)刘向《说苑》
、使人乐善而好施。——(西汉)司马迁《史记》
、从善如流,施惠不倦。有国,不亦宜乎?——(西汉)司马迁《史记》
、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西汉)司马迁《史记》
、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西汉)扬雄
、人情有不教而善者,有教而终不善者。——(西汉)王充
、论人之理,定有善有恶。——(西汉)王充《论衡》
、人性有善恶,人才有高有下也。——(西汉)王充《论衡》
、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东汉)王符《潜夫论》
、善,吉也。吉,善也。良,善也。佳,善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孝,善事父母者。——(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悌,善兄弟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育,养子使作善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美,美与善同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非善不喜,非仁不亲。——(东汉)蔡邕
、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东汉)蔡邕
、赏以劝善,罚以惩恶。——(东汉)荀悦《申鉴》
、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东汉)荀悦《申鉴》
、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治矣。——(东汉)荀悦《申鉴》
、古人行善者:非名之务,非人之为;心自甘之,以为己度。——(三国)姚信
、苟善,则匹夫之子可至王公;苟不善,则王公之子反为凡庶。——(三国)姚信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善者道之母,群行之主。——(三国)曹丕《意林》
、君子以善恕成仁。——(西晋)陈寿《三国志》
、掩恶扬善者,君子之大义。——(西晋)陈寿《三国志》
、君子掩人之过以长善,小人毁人之善以为功。——(西晋)陈寿《三国志》
、善积者昌,恶积者丧。——(西晋)陈寿《三国志》
、人心安则念善。——(西晋)陈寿《三国志》
、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后汉书》
、有善,虽疏贱必赏;有恶,虽贵近必诛。——(晋)傅玄《傅子》
、赏一善而天下之善皆劝,罚一恶而天下之恶皆惧。——(晋)傅玄《傅子》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
、百人持善,则百人和睦。——(南北朝)何尚之
、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南北朝)何尚之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唐)吴兢《贞观政要》
、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唐)吴兢《贞观政要》
、若知其善,然后用之。——(唐)吴兢《贞观政要》
、君子小人本无常,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当须自克励,使善事日闻,勿纵欲肆情,自陷刑戮。——(唐)吴兢《贞观政要》
、子能忠孝则善矣。——(唐)吴兢《贞观政要》
、举善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唐)吴兢《贞观政要》
、世之善恶,俗之薄厚,皆在于君。——(唐)吴兢《贞观政要》
、盖闻善必改,时有小过,引纳忠规,每听直言,喜形颜色。——(唐)吴兢《贞观政要》
、纳嘉言,进善事,有益于百姓。——(唐)吴兢《贞观政要》
、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唐)吴兢《贞观政要》
、当思善始令终。——(唐)吴兢《贞观政要》
、结交须择善,非识莫与心。——(唐)王梵志《结交须结善》
、勿恃己善,不服人仁;勿矜己艺,不敬人文。——(唐)皮日休
、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北宋)林逋
、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致远者不近利,近利者难致远。——(北宋)林逋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北宋)林逋
、求名莫如自修,善誉不能掩恶也。——(北宋)欧阳修
、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北宋)欧阳修
、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至于善。 ——(北宋)欧阳修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北宋)李觏 《广潜论》
、教易为善,善而从正,国之所以治也;不教则易为恶,恶而得位,民之所以殃也。——(北宋)李觏《安民策》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陈希夷
、凡见人恶,只是己未尽善,若尽善,自当转易。——《王心斋语录》
、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 (北宋)周敦颐《通书·师第》
、善人思进。——(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为善者不惊。——(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善人,国之基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天下之善,一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迁善则其德日新。——(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善恶之间,所宜明审。——(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诲人以善,恂恂不倦。——(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视民如子,举善而教。——(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以善道教化,为民所归。——(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思善则生治,理之常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幼时不择善人教之,使至于为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夫帝者,为善为恶,天下莫不知。——(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赏善罚恶使不至天乱,斯可谓之君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一日行善,天下归仁;终朝为恶,四海倾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已,自同寒蝉,此罪人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闻善速于雷动,从谏急于风移,岂得陨身殿堂,死于凶竖之刃!——(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销膏而人不见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是才不中器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夫在上为善,若云行雨施,万物受其赐;及其恶也,若天裂地震,万物所惊骇,其谁弗知,其谁弗见!——(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民习礼义,易与为善,难与为非。——(北宋)苏辙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凡人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北宋)苏轼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不为善,一不善而足。——(南宋)杨万里
、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南宋)《名贤集》
、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南宋)《名贤集》
、善恶吉凶百行俱载。——(南宋)胡宏《知言》
、君子有善万世之心,行之自身始。——(南宋)胡宏
、善不以名而为,功不以利而劝。——(南宋)胡宏《知言》
、以反求诸己为要法,以言人不善为至戒。——(南宋)胡宏《知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者,大贤之分也。达则兼善天下,穷则兼善万世者,圣人之分也。——(南宋)胡宏《知言》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南宋)李邦献
、勉强为善,胜於因循为恶。——(南宋)李邦献
、为善不如舍恶,救过不如省非。——(南宋)李邦献
、人之初,性本善。——(南宋)王应麟《三字经》
、终身为善不足,一日为恶有余。——(宋)何垣
、锄一恶,长十善。——《宋史》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明)施耐庵《水浒》
、德善日积,则福禄日臻。——(明)朱熹《近思录》
、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明)朱熹《近思录》
、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明)朱熹《近思录》
、故凡言善恶,皆先善而后恶。——(明)朱熹《近思录》
、心本善,发于思虑则有善有不善。——(明)朱熹《近思录》
、如何为善?只是主于敬,便是为善也。——(明)朱熹《近思录》
、教人者,养其善心而恶自消;治民者,导之敬让而争自息。——(明)朱熹《近思录》
、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明)王守仁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明)王守仁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明)王守仁
、此念如树之根芽。立志者长立此善念而已。——(明) 王守仁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明) 王守仁
、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明)王守仁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明)王守仁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明)张履祥
、师道立则善人多。——(明)海瑞
、作善而求自高胜人,则作善还同作恶。——(明)屠隆
、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明)洪应明《菜根谭》
、随时之内善救时,若和风之消酷暑。——(明)洪应明《菜根谭》
、无善而致人誉,不如无恶而致人毁。——(明)洪应明《菜根谭》
、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明)洪应明《菜根谭》
、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明)洪应明《菜根谭》
、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明)洪应明《菜根谭》
、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开万善之门,无如寸心挹损。——(明)洪应明《菜根谭》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若小人之自新。——(明)洪应明《菜根谭》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明)洪应明《菜根谭》
、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明)洪应明《菜根谭》
、恶忌阴,善忌阳,故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明)洪应明《菜根谭》
、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藉寇兵而赍盗粮矣。——(明)洪应明《菜根谭》
、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善移风化者,当因其所易而渐及之,毋轻矫其所难。——(明)洪应明《菜根谭》
、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犹怀畏人之心。故人而皆好名,则开诈善之门。使人而不好名,则绝为善之路。——(明)洪应明《菜根谭》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明)洪应明《菜根谭》
、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积铢累,自成富翁。——(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生方不虚生。——(明)陈继儒《长者之言》
、善师者,学逸而功倍;不善师者,学劳而功半。——(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
、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明)程登吉《幼学琼林》
、损不善而从善者,莫尚乎刚,莫贵乎速。——(明)顾炎武《日知录》
、何以谓之善也?曰:诚者,天之道也。岂非善乎!——(明)顾炎武《日知录》
、善人者,忠信而未学礼,笃实而未日新,虽其天资之美,亦能暗与道合;而足己不学,无自以入圣人之室矣。——(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
、玉质虽美,而必待琢之以成,人性固善,而必导之以学。——(明末清初)王夫之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明)《增广贤文》
、为善最乐,为恶难逃。——(明)《增广贤文》
、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明)《增广贤文》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明)《增广贤文》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明)《增广贤文》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明)朱柏庐《朱子家训》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尽力量为善,养精神读书。——(清)陶云汀
、百善孝为先。——(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偶缘为善受累,遂无意为善,是因哽废食也。—(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无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人称我善良,则喜;称我凶恶,则怒。此可见凶恶非美名也,即当立志为善良—(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见人行善,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此长者待人之道也。闻人誉言,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欢喜善念吉动怒恶念凶。——(清)康熙
、不以自知自能而弃人之善。——(清)康熙
、劝善者,治天下之要道也。——(清)雍正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清)《重订增广》
、开卷有益,作善降祥。——(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诗书起家之本,积善传家之本。——(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常思身命易倾,自不得不存善念。——(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座右遍陈善书格言,其志趣可想。——(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语,皆为良药。——(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善教子孙,后嗣昌大,是取决于人。——(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迁善改过,其象为益,得力在一悔字。——(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善因望报,回头但看尔儿孙。——(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谈人之善,泽于膏沐;暴人之恶,痛于戈矛。——(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孝莫辞劳,转眼便善体黎庶情,此谓民之父母。——(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势可为恶而不为,即是善;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恶。——(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为恶畏人知,恶中尚有转念;为善欲人知,善处即是恶根。——(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终日说善言,不如做好一件;终身行善事,须防错了一桩。——(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毋没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乐莫乐于好善,苦莫苦于多贪;长莫长于博识,短莫短于自恃。——(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听其言必观其行,是取人之道;师其言不问其行,是取善之方。——(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谦恭善下之人,吾师以亲师友;博学强识之人,吾师以广见闻。——(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惠我者小恩,携我为善者大恩;害我者小仇,引我为不善者大仇。——(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语,皆为良药。——(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为一善而此心快惬,不必自言,而乡党称誉之,君子敬礼之,身后传诵之。——(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消,日有所损。——(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为善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为恶如乘骏走坡,鞭虽不加而足不禁其前。——(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慕人善者,勿问其所以善,恐拟议之念生,而效法之念微矣;济人穷者,勿问其所以穷,恐憎恶之心生,而恻隐之心泯矣。——(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子孙羞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子孙荣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勿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勿役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清)陈宏谋《训俗遗规》
、从善如缘无枝之木,才住脚便下坠。 ——(清)林则徐
、天地间,万事万物,惟善可以养性,惟善可以延寿命,避夭折。—(清)石成金《传家宝》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清)周希陶
、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马英九祖训